部编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全单元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本知识要点梳理课件

浪漫主义手法(末段):
①诗歌最后一段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鸳鸯和鸣与开头 孔雀徘徊遥相呼应,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 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表现了人民群众对自由幸福 婚姻的向往。②最后两句劝喻世人,点出本诗旨意。
第一单元——《蜀道难》
全诗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对诗意的转折和 抒情的变化起到的作用:
第二单元——《秦腔》
从整体层次上来说,这个场面描写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主要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 ①作者先写“面”一一夏天蚊子多,冬天寒冷,虽然条 件非常艰苦,但演员排练、群众看排练的热情不减。 ②再写“点”一一刻画叫骂、准备夜餐等细节,表现了 秦人对秦腔的痴迷。
第二单元——《秦腔》
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鲜明,试结合下面的片段简要分析。
第三单元——《陈情表》(课本必背) 高频考察句: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第三单元——《项脊轩志》(考纲必背) 高频考察句:
①突历史上蜀道不 可逾越的险阻
②映来衬行人入蜀 的艰难 ③凸显危困之状 如在眼前 ④渲染羁旅之愁 和蜀道苍凉的气氛
⑤极言山高壁险
第一单元——《蜀相》
结合“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分析借古抒怀这一 艺术手法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度概括了诸葛亮 的一生。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 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 危的贤相形象。怀古是为了鉴今,诗人写作此诗时,安 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诗人忧 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 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 诸葛亮的敬慕之情,这一历史人物身上寄托了诗人对 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①诗歌最后一段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鸳鸯和鸣与开头 孔雀徘徊遥相呼应,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 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表现了人民群众对自由幸福 婚姻的向往。②最后两句劝喻世人,点出本诗旨意。
第一单元——《蜀道难》
全诗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对诗意的转折和 抒情的变化起到的作用:
第二单元——《秦腔》
从整体层次上来说,这个场面描写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主要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 ①作者先写“面”一一夏天蚊子多,冬天寒冷,虽然条 件非常艰苦,但演员排练、群众看排练的热情不减。 ②再写“点”一一刻画叫骂、准备夜餐等细节,表现了 秦人对秦腔的痴迷。
第二单元——《秦腔》
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鲜明,试结合下面的片段简要分析。
第三单元——《陈情表》(课本必背) 高频考察句: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第三单元——《项脊轩志》(考纲必背) 高频考察句:
①突历史上蜀道不 可逾越的险阻
②映来衬行人入蜀 的艰难 ③凸显危困之状 如在眼前 ④渲染羁旅之愁 和蜀道苍凉的气氛
⑤极言山高壁险
第一单元——《蜀相》
结合“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分析借古抒怀这一 艺术手法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度概括了诸葛亮 的一生。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 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 危的贤相形象。怀古是为了鉴今,诗人写作此诗时,安 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诗人忧 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 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 诸葛亮的敬慕之情,这一历史人物身上寄托了诗人对 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学习任务pptx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

抓住本单元三篇戏剧的关联,深入体会其特征,完成下表。
【答案】
篇名
人物塑造手段
《窦娥冤(节选)》
唱词,兼用对话与 动作描写
《雷雨(节选)》
对白(对话),兼用动 作描写
《哈姆莱特(节选)》对白、独白
戏剧语言
异
同
抒情性 个
潜台词
性
丰富
化
诗化
2.中国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本 单元的《窦娥冤(节选)》就是古代戏曲的代表作品之一。学习中你体会 到戏曲的独特魅力了吗?请查阅资料,大致了解宋元以来传统戏曲的情 况,读一读《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等不同时代戏 曲的经典选段,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戏曲。还可以观看一些戏曲演出片 段,欣赏演员们的表演。在阅读、观看的基础上,从故事情节、角色安 排、演出形式以及剧作中渗透的民族审美心理等方面,谈谈你对传统戏 曲的认识。
还有一折戏,就是张生闹道场,莺莺性格的表现在这一折戏里也值 得注意。众僧人做道场,张生就抓住这个能够见到莺莺的大好机会,忙 出忙进十分勤快。其目的是引起莺莺的注意和好感,而莺莺的反应怎么 样呢?整折戏仅仅通过莺莺的一句台词就对此做了正面的交代:“(旦与 红云)那生忙了一夜。”作家真可以说是惜墨如金。然而细细想来,这里 面不正蕴含着莺莺对张生又疼又赞又爱的真情实感吗?有这一句也就够 了,动人话语不须多。
在《寺警》之前的几折戏中,莺莺身上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少女那 种含蓄的性格美。尽管她在佛殿上初见张生的时候,由于抑制不住心头 油然而生的爱慕之情,而对张生投去“临去秋波那一转”(这是热烈大 胆的,又是深沉含蓄的)。但整个看来,她给人的感觉依然是腼腆、羞涩、 矜持、含蓄。你看红娘将张生在自己面前傻愣愣表白的对莺莺的关切告 诉小姐之后,莺莺只是笑着说了一句“红娘,休对夫人说”。这一言一 笑,实在是极有韵味,耐人咀嚼。为了在红娘面前表白自己对张生这个 傻小子根本无意,便极力装得若无其事,甚至仿佛把此君之憨呆当作笑 料。然而,既然无意于他,又何须嘱咐红娘不要对夫人说呢?可见,她 内心深处也并不平静。作家对莺莺性格的含蓄蕴藉之美,表现得细腻而 又准确。
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课件:第一单元1.3庖丁解牛

时代背景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 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 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
题目解说
庖是厨师的意思。丁是厨师的名字。解:剖开、分割, 宰杀。庖丁解剖了全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 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___相__当__于__“__…__…__的__样__子__”__,__可__不__译___
(二)实词 (1)中①② ③莫中 才.不通 能中外不.音直及,中._不人_合_蔓_乎_不___中_枝___等_______内__,__里___
④百发百中. ___射__中__目__标___ ① ②臣 师之 者所 ,好 所者 以传道.也 道.受业_天__解道__惑,__也自__然___的__道__规__理__律__,____规____律____ (2)道③ ④废 人先 道.王 是,之三道.国,周焚郎百赤家壁之言__说____,___主_谈____张论____,____思__想__,__学__说____ ⑤⑥⑦道怀从.不其郦同璧山,,下不从,相径道.为道芷.谋亡阳间__行____路志_____,向___取___道___道__路______
层次结构
全文分析
全文分析
全文分析
全文分析
全文分析
中心思想
• 牛无疑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刀刀到位,轻松简单,是 因为掌握了它的肌理。牛与牛当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 么牛,它们的肌理都是一致的;每个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 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肌理, 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了、领悟了 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 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
最新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二单元精品课件合集

孔子的“礼”
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他的这个礼的 意思很宽泛,既指礼节仪式,更包括政治制 度、道德规范等。关于礼,孔子说得很多。 孔子要人们合乎礼,核心是当时社会的等级 制度。
2020/2/17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 “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 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 礼。(《论语·季氏》)
(
台
湾
子路:自信而率真
故
冉有:谦恭有力
宫
公西华:谦虚谨慎
博
曾晳:从容有礼
物 院
藏
品
)
2020/2/17
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复述曾晳 的一段话。
暮春时节,微风习习,吹动我轻薄 的衣裳,我要邀约五六位情投意合的 朋友,带上六七个童子,去一路领略 春天的气息。我们将去沂(yí)水中 洗去尘土,到舞雩(yú)台上临风起 舞,兴尽时放歌而归。
• 1.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 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 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 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 的理想。
2020/2/17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 2、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他 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 无所作为,表明对学生的了解。
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 下册第一、二单元课件
2020/2/17
第一单元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020/2/17
子
路
曾
皙
冉
有
公
西
华
侍
2020/2/17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2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共35页)

⑦处· 分· 适兄意 古义:处理、处置。
今义:对违法乱纪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
⑧生· 人· 作死别 古义:活着的人。
今义:不认识的人。
⑨叶叶相交· 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 ⑩多· 谢· 后世人 古义:多多告诉。 今义:多多感谢。
(3)重要虚词 ①相.见常日稀(副词,互相) ②及时相.遣归(副词,偏指一方,我) ③为.仲卿母所遣(表被动,译为“被”) ④阿母为.汝求(介词,替) ⑤慎勿为.妇死(介词,为了) 4.记诵名句 (1)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2)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答案:B
解析:B项中的“相”为“互相”,其他三项均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二、思考与探究 6.《孔雀东南飞并序》以刘兰芝和焦仲卿为主人公,并围绕他们来展开故 事的铺叙,情节曲折感人,人们在感动之余也对他们的爱情之路扼腕叹息, 那么造成刘兰芝和焦仲卿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是焦仲卿母亲的专制强 横,是仲卿的优柔寡断,还是兰芝的坚强执着?请结合文本说出你的观点。 参考答案:略
本课结束
问题研讨
课堂活动
整合建构
2.诗歌中焦仲卿的个性也非常鲜明,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焦仲卿是“大家子”,为“庐江府小吏”。他谨于职守,忠于爱情,正
直纯朴。同时,又性格懦弱,优柔寡断,在母亲的威势之下俯首帖耳,不敢断
然反抗。他深爱兰芝,在其母面前露出苦相,温和地质问她:“女行无偏斜,何
意致不厚?”遭到母亲的厉声训斥后,他只有“长跪”,表示不再婚娶——这是
问题研讨
课堂活动
整合建构
整合建构
【思路整合】
问题研讨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统整学习(课件

另外,词人还使用了虚实对照、以虚衬实的手法来写景抒情。上片用往 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往日的“春风十里”来反衬今 日的一片荒芜景象——“尽荠麦青青”。下片以往日的“杜郎俊赏”“豆 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 和深情难赋。以往日“二十四桥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 无声”的哀景。往日的繁华,成为今日之萧条最好的映衬。
词中的“实”,是指作者描写客观世界中实际存在的实物、实景、实境, 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诗词中的“虚”,则是指作者通过思考、联 想或想象而虚拟出来的,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能体味出 的虚物、虚景、虚境。具体而言,诗词中的虚景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 ①虚幻的想象、神话或梦境;②追忆中的历史、往事;③假想中的情境 或尚未实现的未来。
词人为何钟情于这一女子呢?我们看不清她的面貌,却可以确定她 定然有着淡然、高洁的性子,在绿云扰扰、香气袭人的庸脂俗粉中,她 显得那样特别!她也许并不鲜丽,清淡的衣饰裹不住清冷孤傲的光。发 现那人的一瞬间,是词人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
学段二 单元统整学习
任务一 探寻诗中人生 任务二 赏析艺术特色 任务三 撰写诗歌鉴赏文章
任务一 探寻诗中人生
活动 探寻诗歌中体现的作者的人生境遇及人生态度 本单元的七首诗词描写了作者(或作品主人公)怎样的人生境遇?表现了 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品
人生境遇
人生态度
女主人公嫁给了一个始乱终弃、毫 敢爱敢恨,保持人格尊严 《氓》
理解必备知识——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含意的象,即包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形象,意源于
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意象主要指自然景物(山 川草木、日月星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等),这些客观物象加入了诗人 的主观情义后,便成了意象。另外,诗中的人物也是特殊意象。
第二单元(单元解读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 必修下册)

审美目标:
• 在赏析中发现情节之美 • 在赏析中发现人物之美 • 在赏析中发现主题之美
思维目标:
• 提升思维的逻辑性 • 提升思维的辩证性 • 提升思维的深刻度
文化目标:
• 传承中国戏剧文化 • 拓展戏剧阅读视野 • 加强戏剧文化品位
单元课时安排
A 一个主题 B 两个维度 C 三种课型 D 九个课时
要注意哈姆莱特言行举止中表现出的“忧郁”,尝试分 析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要反复诵读“生存还是毁灭”这段著名独白,体会其对 哈姆莱特内心冲突的揭示
有兴趣的同学可阅读全剧,完整、深入地理解哈姆莱特 这个人物
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
语言目标:
• 戏剧语言的阅读与积累 • 戏剧语言的梳理与整合 • 戏剧语言的品读与运用
“独白”(式)台词
诵读语调
【端正好】 【滚绣球】 高昂、激动、呼告
《雷雨》——鲁侍萍
哭?哼,我的眼泪早哭 干了……
《哈姆雷特》——哈姆雷特 生存还是毁灭……
掷地有声、缓慢但有力度、控诉 咏叹、缓慢但深沉,间有激动
通过诵读任务揣摩人物心理
示例:
“重走人生路”
抉择与抉择背后的意义
示例:
解社团之难 突戏剧之困
• 评论角度单一 • 评论内容空泛 • 人物表演肤浅 • 语言呈现苍白 • 创作难以入手 • 创作主题浅显
• 呈现多元,丰富鉴赏探究角度【鉴赏专题】 • 由浅入深,文本研读研之有物【探究专题】 • 紧抓语言,促进人物形象品读【形象专题】 • 给出方法,引导进入创作之路【梳理专题】 • 深研内涵,尝试思考深刻母题【主题专题】 • 现场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活动专题】
【课标解读】
教材与核心素养
戏剧的基本特征: 传统VS现代
• 在赏析中发现情节之美 • 在赏析中发现人物之美 • 在赏析中发现主题之美
思维目标:
• 提升思维的逻辑性 • 提升思维的辩证性 • 提升思维的深刻度
文化目标:
• 传承中国戏剧文化 • 拓展戏剧阅读视野 • 加强戏剧文化品位
单元课时安排
A 一个主题 B 两个维度 C 三种课型 D 九个课时
要注意哈姆莱特言行举止中表现出的“忧郁”,尝试分 析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要反复诵读“生存还是毁灭”这段著名独白,体会其对 哈姆莱特内心冲突的揭示
有兴趣的同学可阅读全剧,完整、深入地理解哈姆莱特 这个人物
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
语言目标:
• 戏剧语言的阅读与积累 • 戏剧语言的梳理与整合 • 戏剧语言的品读与运用
“独白”(式)台词
诵读语调
【端正好】 【滚绣球】 高昂、激动、呼告
《雷雨》——鲁侍萍
哭?哼,我的眼泪早哭 干了……
《哈姆雷特》——哈姆雷特 生存还是毁灭……
掷地有声、缓慢但有力度、控诉 咏叹、缓慢但深沉,间有激动
通过诵读任务揣摩人物心理
示例:
“重走人生路”
抉择与抉择背后的意义
示例:
解社团之难 突戏剧之困
• 评论角度单一 • 评论内容空泛 • 人物表演肤浅 • 语言呈现苍白 • 创作难以入手 • 创作主题浅显
• 呈现多元,丰富鉴赏探究角度【鉴赏专题】 • 由浅入深,文本研读研之有物【探究专题】 • 紧抓语言,促进人物形象品读【形象专题】 • 给出方法,引导进入创作之路【梳理专题】 • 深研内涵,尝试思考深刻母题【主题专题】 • 现场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活动专题】
【课标解读】
教材与核心素养
戏剧的基本特征: 传统VS现代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20210326

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 ﹒施⑧,于今无会﹒因⑨。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焦母驱遣刘兰芝的理由的一项是 ( ) ①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②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③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④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⑤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解析】选A。②是结果,不是原因;⑤是焦母对焦仲卿的训斥,不是驱遣的原因; ⑥是刘兰芝的诉说。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④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
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⑤怀!君既若﹒见﹒录⑥,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 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
⑦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阿母白媒人:“_贫__贱__有__此__女__,_始__适__还__家__门__。__(2)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孔雀﹒东﹒南飞 ②﹒鸡﹒鸣入机织 ③﹒昼﹒夜勤作息 ④﹒理实如兄言 ⑤﹒明﹒日来迎汝
(向东南) (在鸡鸣时) (从早到晚) (按道理) (第二天)
⑥﹒手﹒巾掩口啼 (用手巾) ⑦﹒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2.名词作动词
①﹒五﹒里一徘徊 (飞五里) ②头上玳瑁﹒光(发光)
基础梳理•夯基提能
一、字音识记
﹒箜﹒篌(kōnɡ hóu) ﹒伶﹒俜(línɡ pīnɡ) ﹒葳﹒蕤(wēi ruí) ﹒踯﹒躅(zhí zhú) ﹒磐石(pán) 白﹒鹄﹒舫(hú fǎnɡ)
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焦母驱遣刘兰芝的理由的一项是 ( ) ①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②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③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④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⑤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解析】选A。②是结果,不是原因;⑤是焦母对焦仲卿的训斥,不是驱遣的原因; ⑥是刘兰芝的诉说。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④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
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⑤怀!君既若﹒见﹒录⑥,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 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
⑦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阿母白媒人:“_贫__贱__有__此__女__,_始__适__还__家__门__。__(2)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孔雀﹒东﹒南飞 ②﹒鸡﹒鸣入机织 ③﹒昼﹒夜勤作息 ④﹒理实如兄言 ⑤﹒明﹒日来迎汝
(向东南) (在鸡鸣时) (从早到晚) (按道理) (第二天)
⑥﹒手﹒巾掩口啼 (用手巾) ⑦﹒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2.名词作动词
①﹒五﹒里一徘徊 (飞五里) ②头上玳瑁﹒光(发光)
基础梳理•夯基提能
一、字音识记
﹒箜﹒篌(kōnɡ hóu) ﹒伶﹒俜(línɡ pīnɡ) ﹒葳﹒蕤(wēi ruí) ﹒踯﹒躅(zhí zhú) ﹒磐石(pán) 白﹒鹄﹒舫(hú fǎn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而,孔老夫子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在21世纪 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他的学说作 为中国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五大洲、走进了全世界热爱 和平的人们中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 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 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 人们入仕。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 的统治思想。
翻译:“曾点,你怎么样啊?”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 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同。”孔子说:“有什么关系 呢?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 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一起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吹吹风,一路 唱着歌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
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 言
2600年前,孔子虽然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甚 至有过“乘桴(fú)浮于海” 的梦想,但终其一生, 他老人家的足迹也没有走出过今天山东、河南两省的 地界。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 (名作动)章甫[fǔ](名作动),愿为小相焉。”
•如:连词,或者。 •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端,古代用整幅 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在这里都 作动词用。
翻译:“公西赤,你怎么样啊?”公西 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 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 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 帽,做一个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重点词: •方:计算面积的单位,多用以计量土地。 •如:连词,或者。 •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足。 •如:至于。 俟:等待。
翻译:“冉求,你怎么样啊?”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
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 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 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
《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 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 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 “四书”。
•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 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六
重点词:★率尔:轻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
拟声词之后,相当于“然”。★摄:夹处。 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 ★加:加于,加到……上。★师旅:侵略的军队。 因:接着。★饥馑:这里 泛指饥荒。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为:治理。 比及:等到。方: 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哂:微笑。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翻译: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
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略,接着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 等到三年后,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并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 子听了,微微一笑。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
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孔子曾独自站在庭院中,孔鲤细步经过庭院。 孔子问:“读了《诗》吗?”孔鲤回答:“没 有。”孔子说:“不读《诗》,没法讲话。”孔 鲤回来就读《诗》。另一天,孔子又独自站在庭 院中,孔鲤细步经过庭院。孔子问:“学了‘礼’ 吗?”孔鲤回答: “没有”。孔子说:“不学礼, 没法自立”,孔鲤回来就学“礼”。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六经:《诗》《书》《礼》《易》 《乐》《春秋》
艺 六种科目: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的“礼”
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他的这个礼的意思很宽泛,既指礼节仪式,更包
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关于礼,孔子说得很多。孔子要人们合乎礼,核心 是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
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 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 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 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论语·季氏》)
(由) (点) (求) (赤) 陪长者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
长辈对晚辈说话
称名
闲坐
自谦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 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重点词:以:介词,因为。乎:相当于“于”,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 “比”。尔:你们。以:同“已”是“止”的意思。居:平日、平时。则:作 “辄”解,常常,总是,就。知:了解,知道。 如:连词,假如,如果。或: 代词,在这里指人。以:用,做。何以:以何,如何。
特殊句式——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则何以哉: 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
翻译:——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 不敢说话了 。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 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Hale Waihona Puke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表顺承)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 ,风乎舞雩yú ,咏而(表修饰)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重点词:希:同“稀”,稀疏。 尔:助词,在拟声词之后。舍:放下。 作: 起,站起来。 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一说,讲述、解说。亦:只是, 不过。 莫:同“暮”。既:已经。 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风:动 词,吹风,乘凉。 咏:唱歌。 喟然:长叹的样子。 与:赞同、赞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 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 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 人们入仕。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 的统治思想。
翻译:“曾点,你怎么样啊?”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 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同。”孔子说:“有什么关系 呢?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 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一起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吹吹风,一路 唱着歌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
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 言
2600年前,孔子虽然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甚 至有过“乘桴(fú)浮于海” 的梦想,但终其一生, 他老人家的足迹也没有走出过今天山东、河南两省的 地界。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 (名作动)章甫[fǔ](名作动),愿为小相焉。”
•如:连词,或者。 •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端,古代用整幅 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在这里都 作动词用。
翻译:“公西赤,你怎么样啊?”公西 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 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 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 帽,做一个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重点词: •方:计算面积的单位,多用以计量土地。 •如:连词,或者。 •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足。 •如:至于。 俟:等待。
翻译:“冉求,你怎么样啊?”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
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 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 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
《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 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 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 “四书”。
•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 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六
重点词:★率尔:轻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
拟声词之后,相当于“然”。★摄:夹处。 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 ★加:加于,加到……上。★师旅:侵略的军队。 因:接着。★饥馑:这里 泛指饥荒。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为:治理。 比及:等到。方: 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哂:微笑。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翻译: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
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略,接着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 等到三年后,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并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 子听了,微微一笑。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
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孔子曾独自站在庭院中,孔鲤细步经过庭院。 孔子问:“读了《诗》吗?”孔鲤回答:“没 有。”孔子说:“不读《诗》,没法讲话。”孔 鲤回来就读《诗》。另一天,孔子又独自站在庭 院中,孔鲤细步经过庭院。孔子问:“学了‘礼’ 吗?”孔鲤回答: “没有”。孔子说:“不学礼, 没法自立”,孔鲤回来就学“礼”。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六经:《诗》《书》《礼》《易》 《乐》《春秋》
艺 六种科目: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的“礼”
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他的这个礼的意思很宽泛,既指礼节仪式,更包
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关于礼,孔子说得很多。孔子要人们合乎礼,核心 是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
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 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 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 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论语·季氏》)
(由) (点) (求) (赤) 陪长者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
长辈对晚辈说话
称名
闲坐
自谦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 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重点词:以:介词,因为。乎:相当于“于”,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 “比”。尔:你们。以:同“已”是“止”的意思。居:平日、平时。则:作 “辄”解,常常,总是,就。知:了解,知道。 如:连词,假如,如果。或: 代词,在这里指人。以:用,做。何以:以何,如何。
特殊句式——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则何以哉: 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
翻译:——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 不敢说话了 。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 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Hale Waihona Puke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表顺承)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 ,风乎舞雩yú ,咏而(表修饰)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重点词:希:同“稀”,稀疏。 尔:助词,在拟声词之后。舍:放下。 作: 起,站起来。 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一说,讲述、解说。亦:只是, 不过。 莫:同“暮”。既:已经。 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风:动 词,吹风,乘凉。 咏:唱歌。 喟然:长叹的样子。 与:赞同、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