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_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组织或细胞实现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技术。

这种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无性繁殖园林植物中有一些优良品种,但是通过自然繁殖很难获得足够的数量,使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繁殖大量的优良品种。

例如,利用芽分化技术可以从植物的分生组织中分离出大量的愈伤组织和芽发生组织,然后通过培养和筛选,获得适量的高质量无性繁殖苗。

2、基因转化基因转化技术是指将外源DNA导入到植物细胞中,从而在植物体内实现外源基因的表达,增强其抗病性、抗旱性、耐盐性等性状,从而获得具有创新性和高附加值的育种材料。

这种技术主要利用细胞壁耐受性良好的愈伤组织和胚性组织进行基因转化,从而获得高效的转化结果。

在园林植物育种中,基因转化技术可以用于获得更适应环境的植物品种和更具观赏价值的植物品种。

3、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从植物已有的基因库中筛选出新的变异体,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变异体进行育种的一种方法。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植物体内人为诱导基因突变,形成新体型、形态、花色等各种性状的变异体,从而通过筛选和选育,获得更优良的品种。

4、快速繁殖和扩大材料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快速繁殖和扩大育种材料的目的,同时可以避免因天气、病虫害等问题引起的生长停滞和死亡,保障育种进程的顺利进行。

例如,愈伤组织培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愈伤组织,从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繁殖出大量的育苗,提高育种效率。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和潜力,可以大大提高园林植物的品质和数量,进一步促进园林事业的发展。

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一、简介植物育种是人类在农业技术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其目标是通过各种植物繁殖技术来培育出具有良好品质和更高产量的植物品种。

而组织培养技术正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可在植物育种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从胚培养、芽培养、愈伤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基因转移、繁殖等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二、胚培养技术胚培养技术是把从幼胚中获得的细胞放进培养基中,使其进入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进程。

胚培养技术可以有效地培育出更加抗旱、抗病和抗虫害的植物品种。

此外,通过胚培养技术还可以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胚培养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各种植物品种的研究中,例如小麦、玉米、大豆、水稻和甜菜等。

三、芽培养技术芽培养技术是指将幼芽移植到含有各种营养和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并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进行生长发育。

芽培养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地筛选出高产、高效的植物品种。

在芽培养技术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等高精度技术来筛选出优质的植物品种。

四、愈伤组织培养技术愈伤组织培养技术是先把植物的细胞质分裂成原始质块,然后将其放入培养基中。

在此过程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愈伤组织培养技术来对植物进行繁殖和传播。

同时,愈伤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帮助育种者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帮助开发新的高效、高产和高品质的植物品种。

五、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将植物细胞放入培养基中,使其进行繁殖和细分。

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生物医学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在植物育种方面,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帮助育种者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细胞结构、生长发育过程和遗传学特征,以便开发新的优质植物品种。

六、基因转移技术基因转移技术是一种基于基因工程的技术,可以使相似物种之间进行基因交换,从而实现植物基因转移。

在基因转移技术的应用中,育种者可以将植物中的有益基因导入到其他植物中,帮助育种者培育更优质、更高产的植物品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利用植物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体外培养和再生的一种生物技术手段。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选择适宜的组织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和再生,从而实现植物的无性繁殖和遗传改良。

在园林植物育种中,可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新品种选育、突变体选育、抗病虫害品种选育以及遗传改良等工作。

1. 新品种选育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加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缩短新品种选育的时间。

利用离体培养技术可以加速园林植物的幼苗生长,缩短新品种选育的周期。

还可以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实现异种杂交,培育出具有优异性状的新品种。

2. 突变体选育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诱发植物突变体的产生,从而培育出具有新颖性状和经济价值的植物品种。

通过诱变剂处理和组织培养再生,可以加速植物突变体的诱导和筛选,为园林植物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3. 抗病虫害品种选育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向园林植物导入抗病虫害基因,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植物品种。

通过转基因技术和组织培养再生,可以实现非常规途径培育出抗病虫害的园林植物品种。

4. 遗传改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对园林植物进行遗传改良,培育出具有抗逆性、优异性状的新品种。

通过离体培养和再生,可以实现选择性繁殖和选择性遗传改良,提高园林植物的品质和产量。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技术难度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需要精细的操作和严格的环境控制,技术难度较大。

尤其是对于一些难培植物和难繁殖植物,其培养和再生的成功率较低,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

2. 培养条件复杂植物组织培养需要适宜的培养基、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不同植物的培养条件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需求进行调控。

3. 安全性和风险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涉及到转基因技术和突变体选育等,存在一定的安全性和风险问题,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在观赏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在观赏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在观赏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通过体外培育植物组织或器官,使其生长、分化、发育并生成新植株的技术。

该技术的出现带来了观赏植物育种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本文将从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开始,介绍其在观赏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利用培养基中的激素和营养物质,控制组织的生长和分化,进而形成新的植株或器官。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可以在无土、无光的条件下完成生长和繁殖。

2. 可以通过组织培养调节激素带来的影响,促进植株的分化。

3. 可以通过组织培养调节营养,达到促进植物生长的效果。

基于以上原理,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目的,如育种、繁殖、品种改良等。

二、植物组织培养在观赏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观赏植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原理和生物技术培育高质量、高产量的观赏植物品种的一种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在观赏植物育种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繁殖基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可以快速地繁殖出大量的无菌组织和植株,为观赏植物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对于难以通过传统繁殖方法进行繁殖的观赏植物,如百合、灵芝、兰花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其大规模、高速的繁殖。

2.品种改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调控激素和营养物质,改良观赏植物的形态、花色、品质等。

对于一些难以通过自然杂交或人工授粉进而获得新品种的植物,如多花草本植物、灵芝和兰花等,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地获得新的植株。

3.抗逆性改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基因转移,向观赏植物中引入具有抗逆性的基因,从而可以提高观赏植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使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更好的生长和繁衍。

三、植物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虽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1. 成本较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需要一定复杂的实验环境和技术条件,而且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植物育种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可以通过改良作物的遗传特性,使其更适应不同的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也在不断进步。

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育种方法,日益受到重视。

组织培养技术是通过体外培养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来实现植物的快速繁殖、原生质体分离、基因转化和对环境逆境的适应等目的的一种技术。

它包含了植物离体培养、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再生技术等多种方法,有效地克服了生物体生长速度慢、受环境影响大的缺点。

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有很多,下面通过三个例子进行具体阐述。

第一个例子是在玉米育种领域中的应用。

玉米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长期以来,人们致力于提高它的产量和抗逆性。

而组织培养技术为玉米育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快速地繁殖许多百倍子代植株,筛选出产量高、病虫害抗性强的变异体。

同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育成多倍体玉米,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第二个例子是在花卉育种领域中的应用。

花卉种类繁多,而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

例如,将花叶无心菜中花芽切割成小块培养,可以得到多倍体植株,这些植株会在花形状和颜色等方面有显著的变异。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成功率。

第三个例子是在水果产业中的应用。

水果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果实的产量和质量,而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利用体细胞培养技术将糖水橙的芽分化为愈伤组织,再通过悬浮培养或染色体培养来得到大量的糖水橙愈伤组织,然后再让愈伤组织分化成植株,得到的糖水橙植株具有更强的抗性和营养价值。

通过上述三个例子可以看出,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和成功率。

当然,这种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培养基组分的优化,以提高植物生长的质量与数量。

此外,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遗传变异,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安全性的评估。

植物组培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组培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组培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组培技术是指通过细胞分裂、愈伤组织、调节营养物质等手段,将植物组
织在无菌状态下培养、延续,并进行染色体组合和遗传转化等技术手段,对植物进行育种和改良的一种现代化生物技术。

该技术还可广泛应用于植物病毒和真菌病害、光学识别、质量监测等领域。

植物组培技术在现代农业中运用广泛,可以用来培育优良品种、改良抗病抗虫
性等。

在品种改良方面,植物组培技术可用于快速育种,可以把需要繁殖的生物体从父本中分离出来,再将其成位,对其进行分化复制甚至人工合成。

这不仅可以保留母本的优异特征,还可以通过组织培养选择出优越的体系,借此实现快速育种和理想化培育。

此外,植物组培技术还可以用于育种受种上种的种植作物,育制高效抗病根、抗病种等。

凭借着植物组培技术和微型载体甚至微小分子器件的出现,育种速度得到有效
加速和提高。

同时,组培技术还可用于生成许多繁殖完整植物体,其中有各自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这样一来,园丁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配、培育、筛选不同的植物。

从技术角度来看,植物组培技术要求操作人员有较好的生物技术学、组织培养、微生物学等专业知识,同时要运用先进的科技来尊重生命,创造消费者满意度的品质,并在各种环境况下保持优良的成长性能。

总之,植物组培技术是一种现代化可行育种方法,具备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
农业、技术创新等特点。

为香港及国际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及人类所追求的多样性生态所提供的技术支持,为提高产品品质,增加农产品供应、优化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利用植物体内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在不同培养基作用下,实现植物组织的再生、分化、增殖等过程,从而获得与母体相同或不同的植株或植株部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植物学研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具有多种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植物生产、环境修复、药用植物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分类按照植物组织来源的不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分为离体培养和原位培养两大类。

离体培养是指将植物体内某些片段或细胞分离出来,放入含适量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通过不同的激素和营养盐的应用,诱导这些细胞分化、增殖等,最终得到与母体细胞相同或不同的植株或植株部分。

原位培养是指将特定植物组织放置在特定培养基上,并间歇进行刺激,促进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1.植物繁殖和育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植物繁殖和育种。

在离体培养过程中,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培养基和适当的生长调节剂来诱导植物组织快速分化,从而实现大规模繁殖。

同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可以用于育种过程中的胚性诱导和突变筛选。

2.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很多药用植物的生产过程依赖于某些特定的生物活性成分。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控制植物能量代谢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实现高产、高品质药材的生产。

3.植物病毒检测植物病毒对植物生长和繁殖产生极大影响,会直接导致植物的死亡或减产。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大量培育无病毒植株,用于保障植物生产的健康和稳定。

4.水生植物生产水生植物在水体中生长和繁殖,为水产养殖产业提供各种服务。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将水生植物离体培养后再长到水体中,从而实现大规模水产强化生草。

5.环境修复植物生长对环境具有改善作用。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不同类型的植物体细胞和组织,从而用于植物生态修复,修复各种污染的环境。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创新目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一些新兴领域和技术仍需要不断发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与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与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培养植物的组织、细胞或器官,使其保持生长和分化能力,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过程的控制和调节。

该技术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包括植物繁殖、遗传改良、病毒测试、有害物质筛选和植物生长激素制备等。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在此之前,植物杂交育种只能够通过自然的杂交或小麦假体涂抹的方式来实现。

但是,这种方法要求天气条件良好、花期重合和品种特异性较强等条件。

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限制,为植物育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

目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

其中,最重要的技术包括植物体外微繁殖、植物体外遗传转化、植物体外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等。

植物体外微繁殖是指将植物组织或细胞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快速分裂和增殖。

通过该方法,可以大量的繁殖同一品种的植株,并且不会因环境变化而受到影响,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领域。

植物体外遗传转化是指通过将目标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使其在培养过程中发生转化和表达,这种技术成为了植物转基因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该技术的应用中,主要的挑战是如何精准的把目标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以及如何使基因维持在植物体内。

植物体外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和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结合,生产一些人类所需的物质,例如药物,提炼纯度更高的化学物质等。

这种技术大大加快了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过程,并且可以大幅提高产物的纯度和稳定性。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个高效且最先进的育种方法,可用于改良杂交种、育成新品种以及生产素质较高的种质资源。

通过该技术,育种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质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强等特点的植物细胞,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植物育种应用场景:1. 利用无性繁殖去除休眠期:无性繁殖可用于消除植物杂交后的休眠期,使杂交后代在不会发生困难的情况下快速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人工种子 人工种子即人为制造的种子,它 是一种含有植物胚状体或芽、营养成 分、激素、及其他成分的人工胶囊。 其具有种子的功能,可直接用于田间 播种。
1、人工种子的构成
人工种皮 胚状体 人工胚乳
2、人工种子的特点:
(1)可以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周年进行生产; (2)经人工无性繁殖产生,有利于保存该种系 的优良性状; (3)成本低,适于田间机械化生产; (4)可根据需要调节胚乳成分。
(2)花药的接种
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接种和培养花药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所 用的一切用具必须彻底灭菌。 花粉发育时期的鉴定 适宜的花粉发育时期对于提高花粉诱导愈伤 组织分化的频率是很重要的,为此,进行花药 培养前,要用显微镜进行花粉发育时期的鉴定。 经显微镜检查后,把花粉细胞的发育进期与 花药或花序的外部形态联系起来,找出花粉单 核期或单核期的花蕾或花序的外部形态标志选 取花药进行接种培养。
基因转化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分子标记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1. DNA遗传标记的特点: 数量极多; 遗传上稳定; 排除了环境差异.
2. DNA遗传标记的应用



构建遗传图谱; 分析亲缘关系; 定位农艺性状;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种质资源及杂种后代的鉴定。
3. 分子标记技术
致癌农杆菌介导的Ti质粒载体转化法
2、重组DNA的直接转化法 微粒散射技术 (Particle bombardment)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2、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3、植物的遗传转化; 4、转化细胞的筛选; 5、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基因克隆 DNA重组技术
基因
(2)有机营养
维生素、肌醇、氨基酸、有机添加物。
(3)生长调节物

生长素:2,4 - D、奈乙酸(NAA)、吲哚丁酸(IBA)、 吲哚乙酸(IAA) 。 细胞分裂素:激动素(KT)、6-苄基氨基嘌呤(6BA) 、 玉米素(ZT)。 赤霉素(GA) :脱落酸(ABA) 、乙烯利(CEDP)。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琼脂 (5)能源和渗透压 (6)其他成分 (7)温度 (8)光照(光强、光质)

(3)从愈伤组织分化成苗
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根、茎、叶的方法是在 愈伤组织长到 1-3 毫米大小(如小米大)时,即 可转移到诱导分化培养基上,促使分化长出植株。 一般说来,愈伤组织如果先形成芽,随后根自然 会发生,如果先有根,以后不一定会出芽。因此, 掌握芽分化的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愈伤组织转移培养工作是在无菌室或接种 箱内进行的,转移后愈伤组织培养在 23-28℃恒 温室内,每日光照 9-11小时,可用日光灯作辅助 光,光强度在2000勒克斯以上。 在转移愈伤组织时,应注意其极性,原来 向上的一但转移后的一但转移后仍应向上,否则 会影响生长,同时在转移时,就避免沾带过多的 培养基。
1.
原生质体的概念 植物细胞原生质体是指那些以去除 全部细胞壁的细胞。 此时,细胞外仅由 细胞膜包裹, 呈圆形只有在高渗溶液中 才能相对稳定。 原生质体经适当处理,可与其他细 胞融合成新的体细胞。
2. 原生质体的特点
比完整的细胞更容易获得外来遗传物质,
为实现异源遗传物质转化提供了较好的 实验材料。 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融合成杂种 细胞,开辟了一条新的育种途径。
种质资源保护; 优良品种快速繁殖; 诱发和离体筛选突变体;
克服远缘杂交困难;
克服种子发育中的障碍;
单倍体育种的技术环节
基因工程的基础技术
(一)单倍体育种
1.
单倍体的概念及其特点
只含有一套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被子植物的配子体世代。 矮小性; 不育性; 全显性。
2. 单倍体植物在育种上的意义
4. 染色体加倍
处理方式: 试管内进行; 花粉植株定植后进行; 药剂处理; 植株鉴定。
单倍体育种程序:
材料采集 接种培养 诱导愈伤组织 获得再生植株 染色体加倍 幼苗培 育和品种选择
(二)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 常规杂交育种由于物种间难以逾越 的天然屏障而举步维艰。 科学家们受细 胞全能性理论及组织培养成功的启示, 逐渐将眼光转向细胞融合,试图通过这 种崭新的手段冲破自然界的禁锢。
接种材料的表面灭菌
接种前花蕾或穗的彻底灭菌是杜绝污染的主 要关键,先用 70-75% 的酒精浸泡 10-15 秒钟或用 酒精棉球擦两遍,初步杀死表面所带的微生物, 放在10%的漂白粉液或饱和漂白粉液中浸泡15-30 分钟杀菌,然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 消毒过的穗子或花蕾用消毒纱布包好,待取 花药接种,注意,穗子或花蕾的操作要在无菌条 件下进行。
物理法诱导融合
+ + - - - - - - -

+ + +
基本程序: 原生质体的获得; 电击融合; 筛选杂种细胞; 杂种细胞再生和完 整植株的形成。

6. 融合细胞的培养鉴定与筛选 杂和细胞的显微镜鉴别; 互补法鉴定杂和细胞;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法; 植株形态的鉴别。
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 配制培养基的步骤; 培养基的分装及灭菌。


6、植物组织培养经历的五个阶段: (1)预备阶段 外植体的获得; 接种材料的消毒处理; 配制适宜的培养基; (2)诱导去分化阶段 (3)继代增殖阶段 (4)生根成芽阶段 (5)移栽成活阶段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1.
2.
3.
4. 5.
RFLP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RAPD AFLP SSR SSLP
第九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现代植物 生物技术的基本技术。
一、 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基本概念
(一)生物技术概念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有时也 称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 是指人们 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 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原理,按照预 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 人类产出所需产品。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 性学科。现代生物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植 物育种中。
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
管理方便,利于自动化控制。
5、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
无菌操作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接种用具的灭菌
接种前,必须把用具放入接种室或箱内,初用接 种室或箱时要用甲醛(一般市售分析纯的有效成份为 36-38% 熏蒸5小时以上再开紫外光灯照射40-60分钟, 以后在每次接种之前,把要接种的试管或三角瓶放入 接种室(箱)内,用5%的煤酚瓶皂溶液即来苏尔(一 般市售的有效成份为47-53%)或 5% 的石灰炭酸液喷 雾消毒,再打开紫外光灯照20-40分钟,这样消毒后, 再经30-40分钟便可进行接种。
(二)生物技术的种类
1. 2.
3.
4. 5.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 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 )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 )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 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 )
3、人工种子的制备 (1)胚状体的制备及其同步生长; (2)人工胚乳的制备; (3)配制包埋剂及人工包埋。
人工种子包埋示意图
4%海藻酸钠
体细胞胚
包埋丸 2% CaCl
人工种子 水
4、人工种子的贮存与萌发 低温、干燥、洁净。
(四)基因工程
(一)基因工程的含义 按照人们的愿望, 进行严密的设 计, 通过体外 DNA重组技术 和DNA 转移技术,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种性, 使现有物种在短时间内趣于完善, 创 造出新的生物类型。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ell Totipotency) 一个植物细胞能产生一个完整植株 的固有能力称之为细胞的全能性。
2、植物离体分化的类型


无菌短枝型 丛生芽增殖型 器官发生型 胚状体发生型 原球茎发生型
3、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培育材料经济; 培养条件可人为控制;
(三)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就是在细 胞水平研究开发、 利用各类细胞的工 程。亦即人们根据 科学设计改变细胞 的遗传基础,通过 无菌操作,大量培 养细胞、组织乃至 完整个体的技术。
(四)克隆概念
1.
2.
3.
4.
5. 6.
分离基因的技术; 扩增基因的技术; 将单一细胞扩增成细胞群体的技术; 将一个生命体复制成一个与之完全相同 的新个体的过程; 将单一个体扩增成一个遗传上完全相同 的群体。 一个遗传上来源完全相同的生物群体。
3. 发展概况
1892, J. A. Klerker 用机械法获得原生质体; 1960,E.C. Cocking 用酶法首先从番茄根尖中分离出 大量有活性的原生质体并通过培养再生出细胞壁 形成再生植株; 1960,G. Barski发现, 题细胞原生质体能融合在一起 形成单核的、并能进行分裂的杂种细胞; 1972,P.S.Carlon首次获得烟草体细胞种间杂种。 80’s 此项技术在我国得到发展。
5、植物组织培养所需营养与环境条件 (1)无机营养
大量元素: 一般是指浓度大于0.5mmol/L.氮(N) 、磷(P) 、 钾(K) 、钙(Ca) 、镁(Mg) 、硫(S) 。 微量元素: 包括铁(Fe) 、铜(Cu) 、钼(Mo) 、锌(Zn) 、 钠(Na) 、锰(Mn) 、钴(Co) 、硼(B) 、碘(I)。
1. 2.
3.
4. 5.
单倍体植物的直接利用; 克服杂种分离,缩短育种年限; 快速获得异花授粉植物的自交系; 单倍体植物的诱变育种; 克服远缘杂种不孕性与不稳定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