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负反馈放大电路 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 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引言:在电子学中,负反馈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电路配置。

通过引入负反馈,可以提高放大电路的稳定性、线性度和频率响应。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搭建负反馈放大电路并测量其性能参数,验证负反馈的作用和效果。

一、实验原理负反馈是指将放大电路的一部分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并将差值反馈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从而调节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

负反馈放大电路可以分为电压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两种类型。

二、实验过程1. 实验器材准备:准备好放大电路所需的电阻、电容等元件,以及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测量设备。

2. 搭建电路:按照实验要求,搭建负反馈放大电路。

3. 测试输入输出特性: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值和频率,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

4. 测试频率响应: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值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随频率变化的情况。

5. 测试稳定性:通过改变负反馈电阻的值,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验证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搭建了一个基本的电压负反馈放大电路,并进行了一系列测试。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1. 输入输出特性:通过测量输入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我们可以得到放大电路的增益和相位差。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输入信号幅值的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值也相应增加,但增益逐渐减小,这是负反馈的作用。

相位差也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较为平缓,说明负反馈对相位稳定性的改善。

2. 频率响应:我们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随频率变化的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频率的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值逐渐减小,相位差也有所变化。

这是因为负反馈对高频信号有一定的衰减作用,从而改善了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3. 稳定性:通过改变负反馈电阻的值,我们观察到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当负反馈电阻增大时,输出信号的幅值减小,但增益变得更加稳定。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1、+12V 直流电源2、函数信号发生器3、双踪示波器4、万用表5、晶体三极管3DG6×2(β=50~100)或9011×2 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三、实验原理负反馈放大器有四种组态,即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

本实验以电压串联负反馈为例,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1、图3-1为带有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在电路中通过f R 把输出电压O U 引回到输入端,加在晶体管T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1F R 上形成反馈电压f U 。

根据反馈的判断法可知,它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如下①闭环电压放大倍数:u u uuf F A 1A A +=其中I O u U U A /=——基本放大器(无反馈)的电压放大倍数,即开环电压放大倍数。

u u F A +1——反馈深度,它的大小决定了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改善的程度。

②反馈系数:F1f F1u R R R F +=③输入电阻:i u u if R F A R )1(+=,i R ——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电阻④输出电阻:uuO Oof F A 1R R +=,of R :基本放大器的输出电阻 uo A :基本放大器∞=L R 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①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时,因为是电压负反馈,所以可将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出端交流短路,即令0=O U ,此时f R 相当于并联在1F R 上。

②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出回路时,由于输入端是串联负反馈,因此需将反馈放大器的输入端(T1管的射极)开路,此时)1F f R R +(相当于并接在输出端。

可近似认为f R 并接在输出端。

根据上述规律,就可得到所要求的如图3-2所示的基本放大器。

四、实验步骤1、测量静态工作点数模实验箱按图3-3连接实验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按图3-4连接实验电 路,首先取 适量,频率为1KHz 左右,调节电位器使放大器的输出不出现失真,然后使 (即断开信号源的输出连接线),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分别测量第一级、第二级的静态工作点,记入表3-1。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了解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工作原理;2.熟悉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3.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理论估计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如图1 所示,R 模拟信号源的内阻;R f 为反馈电阻,取值为100 kΩ 。

两级放大电路的参考电路如图2 所示。

图中R g3 选择910kΩ ,R g1、R g2 应大于100k Ω ;C1~C3 容量为10μ F,C e 容量为47μ F。

考虑到引入电压负反馈后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应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并联反馈电阻R f,见图2,理由详见“五附录-2”。

b.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第一级电路:调整电阻参数,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DQ 约为2mA,U GDQ < - 4V。

记录并计算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DQ,U GSQ,U A,U S、U GDQ)。

第二级电路:通过调节R b2,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CQ 约为2mA,U CEQ = 2~3V。

记录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CQ,U CEQ)。

设场效应管栅极电位为,则,即同时,,又因为由此得到.其中,应该尽量大,参考器件盒中的电阻值,故取取, 要让I DQ 为2mA,对JEFF管进行直流扫描分析,得对表格进行放大由游标数值读出当时,此时,根据器件盒内的电阻阻值可取.此时,A点电位(即两端电压)两端电压.对于第二级电路,当时,由于故根据器件盒子里的电阻阻值,可以选择开环动态参数的估算由JFET 2N5486的转移特性曲线可知,可得时第一级输入电阻90.90.,第二级输入电阻 2.22.第一级输出电阻第一级电压放大倍数第二级输出电阻.第二级电压放大倍数 1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闭环参数的估算.又因为,所以三、实验内容1. 基本要求:利用两级放大电路构成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1)静态和动态参数要求✓ 放大电路的静态电流I DQ 和I CQ 均约为2mA ;结型场效应管的管压降U GDQ < - 4V , 晶体管的管压降U CEQ = 2~3V ;✓ 开环时,两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约为100k Ω ,以反馈电阻作为负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 ≥ 100;✓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 10so sf -≈=U U A u 。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实验报告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实验报告引言负反馈放大电路是电子工程领域中常见的一种电路结构,它通过将一部分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以达到提高电路性能的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负反馈放大电路并进行实验验证,深入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原理负反馈放大电路是通过将一部分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形成一个反馈回路,从而改变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负反馈方式是电压负反馈,它通过将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差异进行放大,从而实现对电路增益的调节。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电路元件和仪器设备,包括放大器、电阻、电容等。

2. 根据实验要求,搭建负反馈放大电路。

3. 连接信号源和示波器,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4. 调节放大器的参数,如增益和带宽,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5. 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输入信号的幅值、输出信号的幅值、增益等。

6.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验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性能。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实验数据,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首先,我们观察到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输出信号的幅值相对于输入信号的幅值有所减小。

这是因为负反馈放大电路通过将一部分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降低了电路的增益,从而实现了对信号的调节。

其次,我们还观察到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输出信号的频率响应更加平坦。

这是因为负反馈放大电路通过反馈回路,降低了电路的频率响应,使其更加稳定。

这对于一些需要稳定输出信号的应用场景非常重要。

此外,我们还发现负反馈放大电路可以提高电路的线性度。

通过调节反馈回路的参数,我们可以使输出信号更加接近输入信号,从而减小非线性失真。

这对于音频放大器等需要高保真度的应用非常重要。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负反馈放大电路通过将一部分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实现了对电路增益、频率响应和线性度的调节。

这种电路结构在电子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音频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等。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和测试负反馈放大电路,加深对负反馈原理的理解,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特性和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

负反馈放大电路是在放大器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加入反馈电路,使得输出信号的一部分反馈到输入端,从而抑制放大器的增益,降低失真,提高稳定性和线性度。

三、实验器材。

1. 信号发生器。

2. 示波器。

3. 电阻、电容。

4. 电压表。

5. 万用表。

6.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箱。

四、实验步骤。

1. 按照实验箱上的示意图连接负反馈放大电路。

2.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输出端的波形变化,并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的相位差。

3. 测量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电流,计算增益和带宽。

4. 调节反馈电路的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输出波形的失真明显降低,相位差减小,增益稳定性提高。

当调节反馈电路的参数时,输出波形的变化也相对灵活,这说明负反馈放大电路具有较好的调节性能。

六、实验结论。

负反馈放大电路可以有效地降低失真,提高稳定性和线性度,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结构。

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特性和工作原理,对于电子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其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更加熟练地运用负反馈放大电路,为电子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参考文献。

1. 《电子技术基础》,XXX,XXX出版社,200X年。

2. 《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XXX,XXX出版社,200X年。

以上为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验报告(负反馈电路)

实验报告(负反馈电路)

实验四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研究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2.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

2.音频信号发生器。

3.数字万用表。

三、实验电路原理图 4.11.工作原理(电路的功能、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作用):1).电路的功能:该电路是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除了可以放大电压之外, 当接入负反馈电路时, 还可以稳定放大倍数, 又由于该电路是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可以增大输出电阻, 减小输入电阻。

同时拓宽通频带, 减小非线性失真。

2).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作用:两个三极管起放大作用;CF,Rf构成反馈电路;R3用以消除交越失真;四、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1.负反馈放大电路开环和闭环放大倍数的测试:表4.1R L(KΩ)V i(mV) V0(mV) A V(A vf)开环∞ 2 1840 9201.5k 2 616 308闭环∞ 2 59.2 29.61.5k 2 59.2 29.62.负反馈对失真的改善作用(1)将图4.1电路开环, 逐步加大Vi的幅度, 使输出信号出现失真(注意不要过份失真)记录失真波形幅度。

(2)将电路闭环, 观察输出情况, 并适当增加Vi幅度, 使输出幅度接近开环时失真波形幅度。

若RF=3K不变, 但RF接入1V1的基极。

3.测放大电路频率特性表4.2f H(Hz) f L(Hz)开环140HZ 1.2KHZ闭环 2.88MHZ 400HZ五、小结思考题1.分析电路的负反馈组态。

该电路是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2.根据实验内容总结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稳定放大倍数, 又由于该电路是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可以增大输出电阻, 减小输入电阻。

同时拓宽通频带, 减小非线性失真。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3)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10so sf-≈=U U Au 。

(2)参考电路1)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如图1所示,R 模拟信号源的内阻;R f 为反馈电阻,取值为100 kΩ。

图1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2)两级放大电路的参考电路如图2所示。

图中R g3选择910kΩ,R g1、R g2应大于100kΩ;C 1~C 3容量为10μF ,C e 容量为47μF 。

考虑到引入电压负反馈后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应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并联反馈电阻R f ,见图2,理由详见“五 附录-2”。

图2 两级放大电路实验时也可以采用其它电路形式构成两级放大电路。

3.3k Ω(3)实验方法与步骤1)两级放大电路的调试a. 电路图:(具体参数已标明)¸b.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实验方法:用数字万用表进行测量相应的静态工作点,基本的直流电路原理。

第一级电路:调整电阻参数, 4.2sR k≈Ω,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DQ约为2mA,U GDQ < - 4V。

记录并计算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DQ,U GSQ,U A,U S、U GDQ)。

实验中,静态工作点调整,实际4sR k=Ω第二级电路:通过调节R b2,240b R k ≈Ω,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CQ 约为2mA ,U CEQ = 2~3V 。

记录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CQ ,U CEQ )。

实验中,静态工作点调整,实际241b R k =Ωc. 动态参数的调试输入正弦信号U s ,幅度为10mV ,频率为10kHz ,测量并记录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so11U U A u =、so U U Au=、输入电阻R i 和输出电阻R o 。

电压放大倍数:(直接用示波器测量输入输出电压幅值)o1UsUoU1u A输入电阻: 测试电路:¸开关闭合、打开,分别测输出电压1oV和2oV,代入表达式:2112oio oVR RV V=-输出电阻:测试电路:¸记录此时的输出:0.79V olV=1.57(1)=32.960.79o o L o V R R k V '=-⨯Ω=Ω(-1)k2)两级放大电路闭环测试在上述两级放大电路中,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总结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总结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总结
负反馈放大电路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放大器性能的电路。

通过引入反馈信号,可以减小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提高增益稳定性和频带宽度等。

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简单的负反馈放大电路,验证了负反馈的作用和效果。

实验步骤:
首先搭建一个基本的放大电路,包括一个晶体管、电源、输入信号和输出装置。

然后,在电路中引入一个反馈回路,将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从而控制放大器的增益。

最后调节反馈回路的参数,观察放大器的性能变化。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负反馈放大电路能够有效提高放大器的性能。

在没有反馈时,放大器的增益较高,但存在非线性失真和频带受限等问题。

而在引入反馈信号后,放大器的增益减小,但失真程度明显降低,频带宽度也得到了扩展。

我们还观察到反馈回路的参数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当反馈电阻较小,反馈信号影响较小,放大器的增益仍然较高;当反馈电阻较大,反馈信号影响较大,放大器的增益显著减小。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反馈回路参数。

总结:
负反馈放大电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电路,对于提高放大器的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电路、调节参数等方式,验证了负反馈的作用和效果,并发现了反馈回路参数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这对于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和优化电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无07 李杭 2010011147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学习并初步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及电路安装、调试方法。

(2)学习用CAD 工具PSpice (或EWB )设计较复杂电路的方法。

(3)深入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4)巩固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测度方法。

二.实验任务
按实验室给定的晶体管型号、参数以及电阻、电容系列值,设计一个负反馈电压放大电 路。

其输入、输出采用电容耦合。

设负载电阻2.2 R L = k Ω ,信号源内阻50 R S = Ω。

主要性能要求如下:
vf i o A 40(10%)10R 15k R 10010,?1L H f Hz f MHz =±≥Ω≤Ω
≤ ≥,反馈深度不低于,频率响应。

三.实验原理
(1)负反馈的类型
根据输入端基本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的连接方式有并联和串联2 种,输出端取样方式 有电压取样和电流取样2 种,所以负反馈放大电路有4 种类型,即:电压串联负反馈、电
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

(2)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①负反馈降低增益
②负反馈提高增益稳定性
③负反馈影响输入输出电阻
④负反馈展宽频带
⑤负反馈改善非线性失真
(3)消除自激的方法
①加入补偿电容。

缺点:对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的影响很大。

只是要想实现放大电路的稳定,必然要牺牲一部分频带的指标。

②在射极跟随器的基极串入电阻抵消负阻效应。

对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有影响。

判断是否是由于负阻效应引起的振荡可以把示波器的探头的衰减器从⨯1档变为⨯10档,如果振荡减弱即是由于负阻引起的。

③电路要有良好的接地,尽量加粗接地线,消除干扰信号通过地线引起的影响。

这个方法只对设计印刷电路板有指导作用。

④插入电源去耦电路,抵消反馈的影响。

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且是对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影响最小的。

⑤消除外界干扰。

如果前面的措施都解决不了的时候,就要考虑振荡的根源不是出自于自身,而是由外界传入的。

如果邻居的电路也处于自激振荡状态,基本可以断定是这种原因。

解决的办法是:1)缩短连线,
2)邻居先关掉电源。

如果邻居一关掉电源振荡激刻消失,那么干扰源就是来自于其人。

(3)电路方案的选择和电路设计
第一,选择反馈类型。

本题要求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应采用电压串联负反馈。

第二,初步选择反馈系数、开环增益,尽量满足深度负反馈。

第三,确定基本放大电路的级数和电路结构,选取工作点,初步设计放大电路的元器件参数。

第四,用CAD 工具仿真分析。

四.实验内容
(1)根据自己所设计的电路安装负反馈放大电路。

(2)需要时调整电路的工作点,修改元器件参数,消除可能出现的自激振荡现象等,最后使电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3)测量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五.注意事项
(1)电路要安装整齐,布局要合理,尽量避免连线交叉。

(2)注意电解电容的极性,避免极性接反损坏器件。

(3)若电路出现自激振荡或干拢,则应先消除它们,然后再进行调整与测试。

六.电路设计
七.pSpice仿真
1.直流工作点分析:
2.中频增益:
由图可知,中频增益约为41,符合要求。

3.开环增益:
由图可知,开环增益约为492
A=
所以反馈深度为
492
1210
41
D=≈>符合要求。

4.下限截止频率:
可知下限截止频率约为2.31Hz<10Hz,符合要求。

5.上限截止频率:
由图可知,上限截止频率约为1.8MHz>1MHz。

6.输入电阻:
由图可知,输入电阻约为16.415k Ω>Ωk ,符合条件
7.输出电阻:
由图可知,输出电阻约为3100Ω<Ω,符合条件
8.动态范围:
由图可知,动态范围0 1.2m V V ≈
八.实验数据与分析
(一)数据计算
1.闭环增益:
0 1.274.0 2.850/38.54010%m imm omm v imm omm V V
V mV V V
A V V ≈= ==≈±满足的条件
2.输入电阻: (输入端串入20R k =Ω的电阻) 测量得其两端电压7
3.0mm V mV =,计算得:
74.020.27k 1073.020imm i mm V mV
R k V mV
k R
=
=≈Ω>Ω 3.输出电阻:(输出端串入100R =Ω的电阻) 测量得其两端电压650.0mm V mV =,计算得:
74.011.38100650.0100omm o mm V mV R V mV
R
=
=≈Ω<Ω 4.幅频特性: (已知74.0imm V mV =)
幅频曲线为:

27.2222
v A =≈, 下限频率为5.0310Hz Hz <,上限频率为1.4701MHz MHz >,符合要求。

5.动态范围:
实验实际测得0 1.48m V V ≈,与仿真近似。

(二)数据分析
实验得到的数据与仿真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中频增益、截止频率符合的比较好,而输入
输出电阻则相差大一些。

上限截止频率比仿真结果高了即百KHz ,这可能是由于管子本身的电容、示波器的探头以及读数等问题共同造成的。

对于输出电阻,因为器材限制,我是把
100Ω的电阻串入电路来计算输出电阻,而因为输出电阻本身只有几欧姆,所以测量存在较
大误差。

此外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产生了自激现象,后来在电路中串入一个接地电容,解决了这个问题。

九.思考题
1.在设计多级放大电路时,选取各级静态工作电流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1)考虑对增益的影响。

静态工作电流影响晶体管的动态参数如be r ,进而影响增益的
大小。

(2)考虑对动态范围的影响。

静态电流的选取保证各三极管都工作于放大状态,并在叠加上交流小信号后不会进入截止区或饱和区;
2.按本实验的指标要求设计电路时,在选择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类型、反馈深度、反馈深度、开环增益及基本放大电路的级数等问题上如何考虑?
答:(1)因为本实验要求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所以应采用电压串联负反馈;
(2)反馈深度D>10,反馈系数约为闭环增益的倒数,应小于0.025;开环增益应大于400;
(3)级数应为3级,前两级为共发射机放大电路,以实现大增益,第三级为射极跟随器,以实现输出电阻小的要求。

3.在所设计的电路中,为消除自己振荡所加入的相位补偿电路家在什么位置最合适?为什么?在实验中确定其容量的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答:为消除自激振荡所加入的相位补偿电容接在反馈深度最大的地方最合适。

这是因为电路反馈越深,相位裕度越小,电路越容易产生自激振荡。

所以,在反馈深度最大的地方接入相位补偿电容,能使得这个地方的相位裕度提高,电路的相位裕度也随之提高,从而避免自激振荡。

为了保证F=1时也能满足相位裕度的要求,应舍得接入补偿电容后产生的极点频率变为2
''
1p p M f f A ,再由此确定电容的大小。

4.为了消除电源内阻和分布电容等寄生参数可能引起的寄生振荡,通常采用什么方法?
(1)为消除电源内阻引起的寄生振荡,可以:
(i )降低直流电源的内阻,即使用内阻较低的直流稳压电源供电。

(ii )利用RC 或者LC 组成去耦电路,在供电回路中实行逐级退耦,以减小在电源内阻上产生的反馈,这种方法在实际电路中应用最为广泛。

(2)为消除分布电容引起的寄生振荡,可以:
(i)选用
C小的晶体管,跨导和特征频率不宜过高,否则在高频时容易产生寄生振be
荡。

(ii)在晶体管的基极串联一个阻值很小的电阻(几欧到几十欧),消耗部分能量,可
以抑制寄生振荡。

5.有人在实验中用示波器探头的×1 挡测试输出电压波形,发现电路产生了高频自激振荡,
他在探头的探针处串入一只几千欧的电阻,通过该电阻再接电路的测试点,示波器屏幕上显
示波形正常(即没有高频振荡波形),试分析这是什么原因。

答:探头是有输入电阻和电容的,在高频下,探头产生一个高频极点,使附加相移变大,可
能引起自激振荡。

串入高电阻后,相当于使探头的输入电阻增大,也相当于对探头进行了补
偿,将该极点提前,使电路在较深的负反馈下仍能满足稳定性条件,避免自激振荡的出现。

十.实验总结
1.本次试验中出现了自激现象,经过老师指导,才把自激基本消除。

产生自激的原因是
多种多样的,而自己的接线不够规整等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今后的实验中一定要更规整的
接线。

2.从之前单纯的由已知电路图求解,到这次根据要求自己设计电路,我充分认识到了理
论指导的重要性,只有掌握好理论知识,才不会在实际设计中不知所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