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复习整理

合集下载

发酵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

发酵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

发酵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发酵工程概述1. 发酵工程的定义发酵工程是一门研究微生物、酶等生物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工程学科。

2. 发酵工程的历史发酵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最早的酿酒技术可以追溯到古代民族。

随着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和技术的发展,发酵工程逐渐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

3. 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发酵工程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制药、环保等领域,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二、发酵过程及机理1. 发酵过程发酵过程是利用微生物或酶对有机物进行生物催化反应,产生有机产物或能量的过程。

发酵过程通常包括菌种培养、发酵产物的分离提纯等步骤。

2. 发酵机理发酵的基本机理包括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包括物质的代谢途径、酶的作用、生理生化特性等。

三、发酵工程中的微生物1. 发酵微生物的分类发酵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酵母等。

不同的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2. 发酵微生物的培养发酵微生物的培养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发酵罐的设计等环节,培养条件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3. 发酵微生物的选育发酵工程中常用的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酵母菌等,针对不同的产品需要选择适合的微生物用于发酵生产。

四、发酵工程中的酶1. 酶的分类酶是生物催化剂,可以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按照其作用方式可以分为氧化酶、还原酶、水解酶等。

2. 酶的应用酶在发酵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生产食品、医药、生物燃料等产品。

3. 酶的工程化酶的工程化包括酶的产生、提纯、改良等步骤,使其更好地适用于实际生产。

五、发酵工程中的设备1. 发酵罐发酵罐是用于放置和滋生微生物的设备,包括灭菌、通气、控温等功能。

2. 排气系统排气系统可以有效地排除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以保证发酵过程的正常进行。

3. 分离设备分离设备包括离心机、膜分离等,用于分离提纯发酵产物。

六、发酵工程中的工艺控制1. 发酵条件的控制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pH、温度、氧气供应等参数,以保证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的产生。

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知识点

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知识点

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知识点
发酵工程是一门研究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学科,它结合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工程学的知识,旨在通过优化发酵过程来生产有益的化学产品或食品。

以下是关于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发酵过程:发酵工程的核心是发酵过程的控制和优化。

发酵过程是利用微生物生长代谢产生所需产物的过程。

它包括微生物的发酵培养、底物转化、产物分离纯化等步骤。

2. 发酵微生物:常用的发酵微生物有酵母菌、细菌和真菌等。

它们具有各种代谢途径,可以将底物转化为目标产物。

选择合适的微生物对于发酵过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3. 发酵培养基:发酵微生物需要合适的培养基来提供营养和生长条件。

培养基的组成和条件应根据微生物的特性和目标产物的要求进行优化,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纯度。

4. 发酵设备:发酵过程需要合适的发酵设备来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这些设备包括发酵罐、搅拌器、通气系统等。

设备的选择和设计应考虑到微生物的特性和发酵过程的要求。

5. 生物反应动力学:生物反应动力学研究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速率及其对环境条件的敏感性。

了解生物反应动力学可以帮助优化发酵过程,提高产量和效率。

6. 发酵产物的应用:发酵工程产生的产物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酿酒业和食品工业利用发酵工程生产酒精、酸奶、面包等食品;生物制药行业通过发酵工程生产抗生素、蛋白质药物等。

发酵工程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它在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和能源产业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技术进步,发酵工程的发展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好处和创新。

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知识点

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知识点

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知识点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知识点1. 发酵工程的定义发酵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微生物在合适培养基条件下生长和代谢所产生的产物,通过合适的发酵工艺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获得所需要的产物。

2. 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发酵工程主要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特性,以及合适的发酵工艺控制,来实现所需产物的生产。

其基本原理包括:- 微生物生长与代谢特性:包括微生物的生长曲线、生长速率、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等。

- 发酵工艺控制:包括发酵培养基的选择和优化、气体供应和搅拌的控制、温度、pH 值等环境因素的控制。

- 发酵工程设备:包括发酵罐、气体供应系统、温度、pH 值控制系统等。

3. 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发酵工程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工等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工业:发酵工程用于葡萄酒、啤酒、面包、味精等食品的生产,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产生的产物,提高产品品质。

- 制药工业:发酵工程用于抗生素、维生素、酶、多肽等药物的生产,通过微生物大规模培养来获得药物原料。

- 化工工业:发酵工程用于合成某些化学品,如有机酸、氨基酸等,在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对传统化工工艺的依赖。

- 环境保护: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对有机废水、有机废气等进行处理,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4. 发酵工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程中常用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酵母、嗜热菌等。

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和工艺特点,选择不同的微生物进行培养。

其中,酵母菌在食品工业和酒精工业中应用广泛,细菌如大肠杆菌在制药工业中应用较多。

5. 发酵培养基的选择和优化发酵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来源,其组成的选择和优化对发酵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

优化发酵培养基的目的是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常用的优化方法包括统计优化方法、响应面法等。

6. 发酵工艺的控制发酵工艺的控制包括温度、pH 值、气体供应和搅拌等方面。

高二发酵工程的知识点总结

高二发酵工程的知识点总结

高二发酵工程的知识点总结导言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酶或细胞等生物催化剂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和营养条件下,把某些物质转化为其他有用的产物的过程。

发酵工程技术一直是生物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就高二发酵工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基本概念、发酵工艺、发酵设备以及发酵工程的应用等内容。

一、基本概念1.发酵的定义发酵是指在生物体内或外部环境中,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下,利用其生理代谢特性,使有机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有用的代谢产物或能量。

广义上说,发酵包括微生物、酶和细胞等生物催化剂在适宜条件下,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的过程。

2.发酵的分类发酵可以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发酵分类包括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粘质发酵等。

这些发酵过程都有各自的反应特点和应用领域。

3.发酵的基本原理发酵的基本原理是微生物、酶或细胞等生物催化剂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利用其生理代谢特性,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其他有用的产物。

发酵过程包括底物的降解、中间产物的生成以及最终产物的生成,涉及到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和代谢途径。

4.发酵的影响因素发酵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氧气浓度、底物浓度、营养盐浓度等。

这些因素对发酵过程的速率和产物的选择性都有重要影响,需要在发酵工程中进行精确控制。

二、发酵工艺1.发酵基质的制备发酵基质是支撑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重要环境因素,一般包括底物、营养盐、氮源、微量元素等。

制备发酵基质需要考虑微生物的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发酵菌种的培养发酵菌种的培养是进行发酵工艺的前提,包括细菌、酵母菌、真菌等。

菌种的选取和培养条件对发酵的效率和产物的纯度都有重要影响,需要进行精确控制。

3.发酵过程的控制发酵过程的控制包括温度、pH值、氧气浓度、搅拌速度等多个因素的调节,需要根据具体的发酵工艺设计和实验结果进行精确控制。

第一章发酵工程知识点汇总解析

第一章发酵工程知识点汇总解析

第一章发酵工程知识点汇总第一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一)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1.发酵(1)概念: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2)应用: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产生不同代谢物的能力,利用它们就可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多种产物。

2.传统发酵技术(1)概念: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

(2) 传统发酵技术方式: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3)传统发酵技术菌种的来源; 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发酵物中的微生物(4)传统发酵技术的优缺点:缺点:生产条件不易控制,容易收杂菌的污染,生产效率低,品质不一等。

优点:操作简单便于家庭式或作坊式生产,成本低。

(4)实例:腐乳的制作①参与发酵的微生物;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②原理:(写化学反应式)【思考】:1.每年进行同样的操作,每年制作的腐乳口感是否完全相同?不完全相同,发酵的生产条件不易被控制,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种类多样。

2. 腐儒的制作过程中,为什么卤汤中酒的含量在12%左右?酒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

(二)尝试制作传统发酵食品1.传统发酵菌种的比较2.实例泡菜的制作(1)菌种:乳酸菌。

(2)发酵原理: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反应式:C6H12O6――→酶2C3H6O3+能量。

(3)腌制条件: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防止杂菌污染,严格密封。

(4)制作过程配制盐水:用清水和食盐配制质量百分比为5%20%的盐水(目的:过高:乳酸发酵受抑制,泡菜风味差;过低:杂菌易繁殖,导致泡菜变质)→盐水煮沸(目的:杀菌除氧)→冷却待用(目的:避免杀死乳酸菌菌种)原料处理、 蔬菜装坛:新鲜蔬菜洗净→切条块、混匀→晾干;装至半坛→加调味料→继续加菜至八成满注意:装八成满的主要目的:防止因装太满使盐水未完全淹没菜料而导致菜料变质腐烂加盐水:将冷却好的盐水缓缓倒入坛中,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封坛发酵:向坛盖边缘的水槽中注满水→发酵过程中经常向水槽中补充水根据室内温度控制发酵时间【思考】(1).泡菜制作中,哪些操作制造的“无氧环境”?a.选择的泡菜坛要有很好的气密性;b.盐水煮沸后冷却 待用;c.加入蔬菜后要注入盐水并没过全部菜料;d.盖上 坛盖,并用水密封泡菜坛(2).泡菜发酵初期,泡菜坛的水槽内会有间歇性的气泡冒出,试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

(整理)发酵工程复习资料重点.

(整理)发酵工程复习资料重点.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的定义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服务的一门科学。

淀粉质原料进行蒸煮的目的是使植物组织和细胞膜彻底破裂,淀粉成为溶解状态进行液化;同时对进料进行灭菌;排除原料中的一些不良成分及气味。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蒸煮设备必须达到下列要求:(1)能使淀粉细胞完全破裂,淀粉溶解成均匀的糊状物;(2)尽量减少淀粉和糖分的损耗,避免产生其它不必要的有害的化学变化;(3)节省蒸汽,减少热损失;(4)设备能承受较高的压力,具有耐磨性,能使物料在锅内充分翻动,受热均匀;(5)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

连续蒸煮有低温长时间的罐式连续蒸煮,中温的柱式连续蒸煮和高温短时间的管式连续蒸煮后熟器在连续蒸煮中,后熟器是利用经加热器或蒸煮锅(罐)加热后的料液余热,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维持一定时间的继续蒸煮,因此,后熟器又称维持器。

对后熟器的要求是,料液在后熟器中的整个截面上均匀地由下向上推动,力求做到先进先出。

真空冷却指的是醪液在一定的真空度下(即醪液进入负压状态)醪液本身产生大量蒸气(二次蒸气),并被抽出,这样便消耗了醪液大量的热量,因而醪液很快冷到与真空度相应的温度,这种醪液冷却法就称为真空冷却糖化设备主要是糖化罐,其容积按1m3的糖化醪需要的1.3m3容积来计算。

其旋转方向与冷却水在蛇管中水流的方向相反⏹连续糖化罐的作用是连续地把糊化醪与水稀释,并与液体曲或麸曲乳混合,在一定温度下维持一定时间,保持流动状态,以利于酶的活动。

二级真空冷却的连续糖化法。

对蒸煮醪的前冷却和后冷却均采用真空冷却的糖化工艺,叫二级真空冷却糖化法发酵罐的定义:是为一个特定生物化学过程的操作提供良好而满意的环境的容器。

⏹1.按微生物生长代谢需要分类:⏹好气:抗生素、酶制剂、酵母、氨基酸,维生素等产品是在好气发酵罐中进行的;需要强烈的通风搅拌,目的是提高氧在发酵液中的传质系数;⏹厌气:丙酮丁醇、酒精、啤酒、乳酸等采用厌气发酵罐。

发酵工程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

发酵工程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

发酵工程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发酵工程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生产有用物质或转化物质的技术。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发酵工程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微生物的类型、发酵过程的基本条件、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以及发酵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一、微生物的类型与作用1. 细菌:在发酵过程中,某些细菌如乳酸菌、醋酸菌等能够通过其代谢活动产生特定的有机酸,从而影响食品的味道和保存性。

2. 酵母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将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一过程称为酒精发酵,广泛应用于酿酒和面包制作。

3. 霉菌:霉菌在发酵过程中可以产生多种酶,参与物质的分解和转化,如在酱油和豆瓣酱的生产中起到关键作用。

二、发酵过程的基本条件1. 温度:不同的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适宜的温度以保证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2. pH值: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对环境的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pH 值的控制对于发酵过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3. 氧气:有些发酵过程需要充足的氧气(好氧发酵),而有些则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

三、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1. 糖类的代谢:在发酵过程中,糖类物质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为酒精、乳酸、醋酸等不同的有机酸,这些有机酸赋予食品特有的风味。

2. 蛋白质的代谢:蛋白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多肽、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对食品的营养价值和风味有重要影响。

3. 脂肪的代谢:脂肪在发酵过程中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这些物质对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有一定的影响。

四、发酵技术的应用1. 食品工业: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酿造酒类、制作面包、酸奶、酱油等。

2. 医药工业:通过发酵技术可以生产抗生素、维生素、酶等医药产品。

3. 化工工业:发酵技术也可以用于生产化工原料,如生物柴油、生物塑料等。

五、发酵工程的未来发展1. 基因工程的应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微生物进行改造,使其具有更强的发酵能力和更高的产品选择性。

高中发酵工程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发酵工程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发酵工程的知识点总结一、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1. 发酵工程的定义发酵工程是以微生物或酶等生物催化剂为基础,通过控制合适的环境条件,利用微生物或酶的代谢作用,进行有选择地生产物质或提取有用产品的工程技术。

2. 发酵工程的原理发酵工程利用生物催化剂在适宜的温度、pH、氧气供应等条件下对原料进行代谢作用,使其产生有用的化学产物。

发酵过程分为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有氧发酵是指微生物在充分供氧的情况下进行代谢作用,而无氧发酵则是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进行代谢作用。

3. 发酵工程的应用发酵工程在食品、医药、酒类、饲料、化工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可以生产出酒精、乳酸、维生素、抗生素、酶等多种产品。

二、微生物学基础1.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菌、病毒等。

其中,细菌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酵母菌主要是酵母菌科的酵母菌,真菌包括霉菌和酵母菌。

2. 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条件,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特性有所不同。

典型的微生物生长曲线包括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稳期。

3. 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微生物的代谢分为呼吸代谢和发酵代谢两种形式。

呼吸代谢需要有氧气,产生CO2和H2O,而发酵代谢不需要氧气,产生乳酸、酒精、醋酸等产物。

4.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形式,培养基的选择对微生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三、发酵工程的工艺流程1. 发酵工程的基本流程发酵工程的基本流程包括发酵菌种的培养和保存、发酵罐的设计和运行、发酵过程的控制和调节、产品的分离和提取等步骤。

2. 发酵工程的发酵罐发酵罐是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设备,按照不同的设计要求可分为批式发酵罐和连续式发酵罐。

3. 发酵工程的发酵菌种发酵菌种是进行发酵的微生物,可以是细菌、酵母菌、真菌等。

合适的发酵菌种是发酵工程成功的关键。

4. 发酵工程的发酵过程控制发酵过程的控制包括温度、pH值、氧气供应、营养物质的添加等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的菌种和发酵产品进行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来大量生产人们所需产品过程的理论和工程技术体系,是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来生产有用物质或将微生物直接用于工业化体系的一门技术,是建立在微生物发酵工业基础上,与化学工程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

2.发酵工业的特点
①一步生产
②反应条件温和
③原料纯度要求低
④设备的通用性高
⑤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较小
⑥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小
第二章发酵工业菌种
1. 发酵工业菌种的常用类型。

①细菌:枯草芽孢杆菌、醋酸杆菌、棒状杆菌、短杆菌等
②放线菌:链霉菌属、小单胞菌属
③酵母菌:啤酒酵母、假丝酵母、类酵母等
④霉菌:根霉、毛霉、犁头霉、红曲霉、曲霉及青霉等
⑤未培养微生物:
2. 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①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生长,且生成的目的产物产量高、易于回收。

②生长较快,发酵周期短。

③培养条件易于控制。

④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的能力强。

⑤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⑥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

⑦菌种不是病原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

3.从自然界分离筛选菌种常用步骤。

①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②样品预处理:可提高菌种分离效率。

③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使
筛选变得可能。

【目的菌富集培养】
富集培养方式:1•分批培养2•连续培养3•半连续培养
④纯种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常用的分离方法:1•平板划线分离2•稀释分离3•涂布分离4•毛细管分离5•小滴分离
⑤初筛:从分离得到的大量微生物中将具有目的产物合成能力的菌株筛选出来的过程。

【(1)平板筛选(各种变化圈),(2)摇瓶发酵筛选】
⑥菌种复筛。

⑦菌种发酵性能鉴定。

【鉴定技术四个水平:细胞的形态和习性水平
细胞组分水平蛋白质水平基因或核酸水平】
⑧菌种保藏。

4•代谢调控机制一阻遏
阻遏的类型主要有:末端代谢产物阻遏和分解代谢产物阻遏。

末端产物阻遏:| 是指由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过量积累而引起的阻遏。

分解代谢物阻遏:是指有两种碳源(或氮源)分解底物同时存在时,细胞利用快的那种
分解底物会阻遏利用慢的底物的有关分解酶的合成和积累。

5.发酵工业菌种改良的目的
防止菌种退化
改良菌种性状,改善发酵过程
提高生产能力
提高产品质量
开发新产品
6.诱变育种的基本步骤。

①菌出发菌株的选择:选择好的出发菌株对诱变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选择标准:产量高、对诱变剂的敏感性大、变异幅度广】
②悬液的制备:这一步骤的关键是制备单细胞和单孢子状态的、活力类似的菌悬液,为
此要进行合适培养基的培养,并要离心,洗涤,过滤。

③诱变处理:将制备好的菌悬液与诱变剂接触,进行诱变。

④中间培养:由于在发生了突变尚未表现出来之前,有一个表现延迟的过程,即细胞内原有酶量的稀释过程(生理延迟),需3代以上的繁殖才能将突变性状表现出来。

此过程称为中间培养
⑤分离和筛选:筛选分初筛和复筛。

初筛以迅速筛出大量的达到初步要求的分离菌落为
目的,以量为主。

复筛则是精选,以质为主,也就是以精确度为主。

7.菌种变异及退化机理及防止措施
①菌种变异及退化机理:
菌种退化主要指生产菌种或选育过程中筛选出来的较优良菌株, 由于进行接种传代或
保藏之后,群体中某些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逐渐减退或完全丧失的现象。

【主要原因:基因突变,连续传代】
②预防措施:减少传代、经常纯化、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
用单细胞移植传代科学保藏。

8.菌种保藏技术。

目的:① 存活,不丢失,不污染;
②防止优良性状丢失;
③随时为生产、科研提供优良菌种
原理:根据菌种的生理生化特点,人工地创造条件,使菌种的代谢活动处于不活泼状态、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

方法:①斜面低温保藏法【低温】
②砂土管保藏法【低温、干燥、隔氧、无营养物】
③冷冻真空干燥法【低温、干燥、缺氧】
④液氮超低温冻结法【超低温】
⑤石蜡油封保藏法
⑥硅胶保藏法
第三章发酵工业培养基设计
1.工业大规模发酵的培养基应遵循的原则。

①必须提供合成微生物细胞和发酵产物的基本成分。

②有利于减少培养基原料的单耗,即提高单位营养物质的转化率。

③有利于提高产物的浓度,以提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生产能力。

④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合成速度,缩短发酵周期。

⑤尽量减少副产物的形成,便于产物的分离纯化,并尽可能减少产生“三废”物质。

⑥原料价格低廉,质量稳定,取材容易。

⑦所用原料尽可能减少对发酵过程中通气搅拌的影响,利于提高氧的利用率,能耗。

2.培养基的几大营养成分的功能作用。

常用的营养成分有哪些?
几大营养成分的功能作用:
碳源:碳源是组成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提供微生物菌体生长繁殖所需的能源以及合成菌体所需的碳骨架;二是提供菌体合成目的产物的原料。

氮源:主要用于构成菌体细胞物质和合成含氮代谢物。

无机盐及微量元素:作为微生物生理活性物质的组成或生理活性作用的调节物。

水:水是所有培养基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微生物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生长调节物质:发酵培养基中某些成分的加入有助于调节产物的形成。

常用的营养成分:
常用碳源有糖类、油脂、有机酸和低碳醇等常用氮源有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

磷、镁、硫、钾、钠、铁、氯、锰、锌、钻等。

常用的生长调节物质有生长因子、
前体、产物合成促进剂。

第四章发酵工业的无菌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