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2同步巩固练习解析:1-1-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同步巩固练习解析:3-3-1

第3章第3节第1课时一、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中既易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A.乙烷B.乙醇C.丙烯D.苯【解析】乙烷只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笨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只有丙烯(含有甲基、C=C双键)符合。
【答案】 C2.下列物质不能从溴水中萃取溴的是()A.乙醇B.苯C.四氯化碳D.戊烷【解析】萃取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与水互不相溶;②溶质在其中溶解度大。
乙醇与水互溶。
【答案】 A3.乙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可再生能源,目前新兴起的车用乙醇汽油是掺加一定比例乙醇的汽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乙醇蒸气和乙烯气体都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B.在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乙醇蒸气和乙烯气体都完全燃烧,放热量相同C.用乙醇作燃料不会导致“温室效应”D.用乙醇作燃料不会导致酸雨【解析】将CH3CH2OH改写为C2H4·H2O,再跟C2H4(乙烯)比较,可知选项A、B中A 是对的。
从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导致“温室效应”,可知选项C和D中D 是对的。
【答案】A、D4.下列关于乙醇物理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B.没有颜色、透明而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C.沸点比水低D.密度比水大【答案】 D5.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羟基的是()A.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B .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C .0.1 mol 乙醇与足量钠反应只能生成0.1 g 氢气D .乙醇在铜催化下可被氧化 【答案】 C6.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生成CO 、CO 2、H 2O 的总质量为27.6 g,其中水的质量为10.8 g,则CO 的质量为( )A .1.4 gB .2.2 gC .4.4 gD .在2.2 g ~4.4 g 之间 【解析】 n (H 2O)=10.8 g18g·mol -1=0.6 mol据乙醇的分子式C 2H 6O 可知, n (C)=23n (H 2O)=23×0.6 mol =0.4 mol则:⎩⎪⎨⎪⎧n (CO)+n (CO 2)=0.4 mol 28 g·mol -1n(CO)+44 g·mol -1n(CO 2)=27.6 g -10.8 g 解得:n (CO)=0.05 mol n (CO 2)=0.35 mol 则:m (CO)=28 g·mol -1n (CO) =28 g·mol -1×0.05 mol =1.4 g 【答案】 A7.乙醇(C 2H 6O)的结构可能有两种:关于确定是(Ⅱ)而不是(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醇分子中的六个氢原子不完全相同 B .1 mol 乙醇完全燃烧时生成3 mol H 2O C .1 mol 乙醇与足量的钠作用生成0.5 mol H 2 D .乙醇可以制酒精饮料【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乙醇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复习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复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为H2、CO.其过程如下:m CeO2(m—x)CeO2·x Ce+x O2(m—x)CeO2·x Ce+x H2O+x CO2m CeO2+x H2+x 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B。
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
该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O2D。
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与H2、CO燃烧的反应互为可逆反应【解析】由反应过程可知,CeO2“先消后生",是反应的催化剂,由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与H2、CO的燃烧反应不是在相同条件下发生,所以不互为可逆反应。
【答案】D2.将锌片和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柠檬中,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下列针对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B。
电子由铜片流出C。
锌片是负极D.铜片逐渐被腐蚀【解析】锌比铜活泼,故锌片是负极、铜片是正极。
该装置是原电池装置,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电子从负极锌片流出,经导线、电流计流入正极铜片,锌片逐渐被腐蚀,而铜片不会被腐蚀。
【答案】C3。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者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B.化学反应速率为0。
8 mol·L—1·s—1表示的意义:时间为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
8 mol·L—1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解析】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是常数,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项错误;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的含义是平均1 s内某物质的浓度改变了0。
8 mol·L—1,B项错误;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无法根据现象判断反应速率快慢,D 项错误。
《第3节 液晶、纳米材料与超分子》(同步训练)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_鲁科版_2024-2025学年

《第3节液晶、纳米材料与超分子》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在一定条件下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有序性。
以下关于液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晶在所有温度下都能呈现液晶态B、液晶的分子排列与固体晶体类似,只是排列不够紧密C、液晶的分子排列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时分子排列更有序D、液晶是介于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物质2、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会改变其排列方式,以下关于液晶分子排列方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类似于液体的无序排列B、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类似于液体的有序排列C、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类似于晶体的有序排列,但比晶体更容易流动D、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介于液体和晶体之间,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有序性3、液晶是一种具有流动性的有序排列的介态物质,它处于固体和液体之间。
液晶的分子在一定方向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有序排列,而在其他方向上则呈现无序状态。
基于此,关于液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液晶分子在所有方向上的排列都是无序的。
B、液晶的分子排列有序程度介于固体晶体和非晶体之间。
C、液晶仅在极少数材料中存在。
D、液晶的有序排列一旦形成后,不能改变。
4、下述哪种物质不属于纳米材料?()A、碳纳米管B、纳米银粉C、纳米硅胶D、铝5、液晶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下列关于液晶的描述错误的是:A. 液晶分子排列有序,但流动性较好B. 液晶在电场作用下会改变其光学性质C. 液晶广泛应用于显示技术中D. 液晶的熔点较低,易升华6、纳米材料具有许多普通材料不具备的奇特性能,如()A. 更大的密度B. 更高的熔点C. 更强的强度D. 更高的热膨胀系数7、某纳米材料在高温下会发生相变,原本具有弹性的纳米材料在相变后变得可塑性降低,这种现象最符合以下哪种化学概念?A、液晶ogensisB、纳米孔效应C、超分子作用力D、熔融相变8、在超分子化学中,以下哪种化合物不属于超分子体系的一部分?()A、环糊精B、DNAC、聚乙二醇D、卟啉9、液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表现出晶体的某些特性,以下关于液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液晶具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B、所有液体都可以通过温度或压力调节变成液晶状态C、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分子排列方向的变化而变化D、液晶的分子排列是固定不变的,不会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变化10、纳米粒子由于其尺寸处于原子和分子之间,因此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高中化学必修2同步巩固练习解析:3-2-1

第3章第2节第1课时一、选择题1.“绿色化学”要求在化工合成过程中,目标产物对反应物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下列反应类型最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C.氧化反应D.置换反应【答案】 B2.制备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A.乙烷和Cl2取代B.乙烯和Cl2加成C.乙烯和HCl加成D.乙烯和H2加成后再与Cl2取代【答案】 C【点拨】乙烷和氯气取代反应得到的是混合物,乙烯和氯气加成得到的是1,2-二氯乙烷,A、B均错。
D选项又重复了A选项的反应。
3.甲烷和乙烯在收集方法上比较,正确的是()A.都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B.甲烷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乙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D.由于乙烯能与水作用,它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解析】CH4与C2H4都难溶于水,都可用排水法收集,另外CH4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但C2H4密度和空气相差不大,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 C4.下列关于乙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是无色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B.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C.乙烯的产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D.可用点燃法鉴别乙烯和甲烷【解析】乙烯与Br2发生的是加成反应;乙烯含碳量比甲烷高,点燃时火焰明亮,有黑烟。
【答案】 B5.相同质量的乙烯和丙烯具有相同的( )①碳原子数 ②氢原子数 ③分子数 ④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A .①②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③④【解析】 C 2H 4与C 3H 6最简式相同,质量相同时,所含碳原子数相同,氢原子数相同,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相同。
【答案】 B6.关于乙烯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B .C —H 键之间的键角约为120°C .碳碳双键的键能大于碳碳单键的键能D .碳碳双键的键长是C —C 单键的1/2【答案】 D【点拨】 键长是由键能决定的。
双键的键能大于单键,但并不是其2倍,因为双键中有一条键的键能较小。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同步强化训练3-1-2及解析

第3章 第1节 第2课时一、选择题1.有关简单的饱和链烃的叙述:①都是易燃物;②特征反应是取代反应;③相邻两个烷烃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甲基,正确的是( )A .①和③B .②和③ .只有①D .①和②【答案】 D【点拨】 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烷烃的性质或以烷烃的性质为依托进行有关的推断。
因为同系物具有相似的性质,所以其他烷烃应具有和甲烷相似的性质,如可燃烧、易取代、不能与溴水和酸性MO 4溶液反应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H 2原子团的物质,彼此一定是同系物B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几种合物,就称为同分异构体.组成元素的质量分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的不同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D .凡是符合通式H 2+2的合物,一定是烷烃【解析】 同系物的概念中,首先是结构相似为前提,缺少这一条件时,就不一定是同系物了,所以A 不正确。
同分异构体的前提是分子式相同,虽然同分异构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相同,这还是因为它们的分子式相同的缘故;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合物其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H 2SO 4和H 3PO 4、2H 6和H 2O ,因此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合物不一定就是同分异构体,故B 也不正确。
组成元素的质量分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说明它们的分子式一定相同,既然是不同的合物,结构肯定不同,它们之间是同分异构体是确定无疑的,正确。
由于烷烃结构的特点,碳原子的价键被氢原子所饱和,氢原子的目已达最大比例,所以只要符合通式H 2+2的烃,一定是烷烃,故D 也是正确的。
【答案】 、D3.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乙烷同系物的是( )A .2H 4B .(H 3)3H .H 4 D .(H 3)2H 2【解析】 同系物的特点:结构相似,通式相同,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H 2原子团。
只有2H 4不属于乙烷同系物。
【答案】 A4.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A .H 4和H 3B .H 4和3H 8.2H 6和6H 12【解析】 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H 2原子团的合物互称同系物。
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及答案[2]
![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519afe6483d049649a665869.png)
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一、单项选择题1.某元素原子最外层上只有两个电子,则该元素( )。
A.一定是金属元素 B.一定是第ⅡA族元素C.一定是过渡元素 D.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不是金属元素2.下列元素不属于...第二周期的是()。
A.Be B.Mg C.O D.N3.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元素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
A.铁 B.锌 C.碳 D.镍4.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 )。
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B.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C.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5.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层中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
A.金属元素 B.稀有气体元素C.非金属元素 D.无法确定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在的《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69年绘制的版本B.在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称为主族C.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8个纵行,18个族D.第ⅠA族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除了H),第Ⅶ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7.原子序数为1~18号的元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B.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C.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D.核电荷数为17的元素的原子是硫原子8.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必修二高中化学必修2同步巩固练习解析:1-2-2

第1章第2节第2课时1.应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其中正确的组合是()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②砹(At)是第ⅦA族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HCl③硒(S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④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⑤铊(Tl)与铝同主族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⑥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A.①③④B.①③⑥C.③④⑤D.②④⑥【答案】 B【点拨】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递减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②错;第二周期中氮元素的氢化物NH 3溶于水后水溶液呈碱性④错;第ⅢA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铊只与盐酸反应⑤错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元素的化学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因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1→8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C.半径由大到小、氧化性由弱到强的是:K+、Mg2+、Al3+、H+而还原性由弱到强的则是:I-、Br-、Cl-、F-D.某元素R的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R 2O5又知R的气态氢化物中含氢的质量分数为8.8%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解析】按相对原子质量Te127.6而I126.9两元素都有五个电子层但Te最外层电子数是6个而且I是7个如果按相对原子质量大小顺序排列I与Te应该互换位置而这又造成了元素性周期性变化的改变因此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顺序排列不是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依据因此A项不正确B项正确C项从离子结构分析:故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K+)>r(Mg2+)>r(Al3+)>r(H+)对比它们的氧化性根据学过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它们原子的还原性由钾到氢逐渐减弱反过来它们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命题信息是正确的但题中后半部I-、Br-、Cl-、F-半径是逐渐减小I-、Br-、Cl-、F -还原性应由强到弱而题中却说:“还原性由弱到强的则是I-、Br-、Cl-、F-”是错误的故C项不正确D项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R 2O5则R为+5价负价应为-3价其形成气态氢化物为RH 3根据已知3M(H)M(R)+3M(H)×100%=8.8%M(R)=31排除D项【答案】 B3.下列各元素的氧化物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A.元素X:它的原子中M层比L层少2个电子B.元素Y:它的二价阳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与氩原子相同C.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ⅢA族D.元素W:它的焰色反应颜色呈浅紫色【解析】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铝元素的氧化物Al 2O3而X、Y、Z、W分别是S、Ca、Al、K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 C4.已知A、B、C、D、E五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于该五种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A.若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则E一定是活泼非金属B.若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则C一定是活泼金属C.若B是金属元素则C一定也是金属元素D.若C是非金属元素则D一定也是非金属元素【解析】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非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增强;金属性减弱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减弱A项中D是活泼非金属E可能是稀有气体元素所以A项不正确;B项中只能说明A是活泼金属列于A之后的C元素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所以B项不正确;同样C项也不正确【答案】 D5.下列说法不符合递变规律的是()A.F2、Cl2、Br2、I2和H2反应激烈程度递减B.HF、HCl、HBr、HI热稳定性减小C.F2、Cl2、Br2、I2的氧化性递增D.F-、Cl-、Br-、I-失电子能力递增【解析】依据第ⅦA族元素的递变规律知F 2、Cl2、Br2、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答案】 C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序数的变化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变化C.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D.元素所有的性质都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答案】 C【点拨】并非元素所有的性质都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如熔沸点、溶解性、密度等7.关于原子序数从11依次增加到17的元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B.原子半径逐渐减少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D.从硅到氯负价-4→-1【答案】 A8.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B.从Na到Ar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变小C.11号到17号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3号到9号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完全相同D.没有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就没有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答案】 D【点拨】元素的性质应是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故A选项不正确;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不包含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因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的测定与相邻非金属元素的依据不同其数字不具有可比性故B选项不正确;11号到17号元素的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而3号到9号元素的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5O和F没有最高正价故C选项不正确;由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才有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故D选项正确9.X、Y、Z和R分别代表四种元素若a X m+、b Y n+、c Z n-、d R m-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m>n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a-c=m-nB.b-d=m+nC.a>b>d>cD.a>b>c>d【答案】B、D【点拨】“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说明四种离子之间存在关系a-m=b-n=c+n=d +m B项正确A不正确“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说明四种离子的核电荷数中a、b均大于c、d;又“m>n”说明a X m+与b Y n+中a>b c Z n-与d R m-中c>d10.元素的以下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不呈周期性变化的是()A.化合价B.原子半径C.元素的失电子性和得电子性D.相对原子质量【答案】 D【点拨】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等许多性质都随元素的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但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决定因素是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及同一元素的同位素原子在自然界中的物质的量分数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不呈周期性变化11.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A.LiIB.NaBrC.KClD.CsF【解析】第ⅦA族元素阴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I->Br->Cl->F-第ⅠA族元素阳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Cs+>K+>Na+>Li+故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LiI 【答案】 A【点拨】本题考查了同主族元素离子半径大小的递变规律下面总结一下规律:在中学要求范畴内可按“三看”规律来比较粒子半径的大小:一看电子层数:在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1)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如r(F)<r(Cl)<r(Br)<r(I)(2)同主族元素的离子从上到下离子半径依次增大如r(Li+)<r(Na+)<r(K+)<r(Rb +)<(Cs+)二看核电荷数:在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原子序数(Z)和半径可互推(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递减(2)同周期元素的阳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递减(3)同周期元素的阴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递减(4)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离子半径减小如r(S2-)>r(Cl-)>r(K+)>r(Ca2+)三看电子数:在电子层和核电荷数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1)原子半径小于相应的阴离子半径如r(Cl)<r(Cl-)(2)原子半径大于相应的阳离子半径如r(Na)>r(Na+)(3)当元素原子可形成多种价态阳离子时价态高的半径小如r(Fe)>r(Fe2+)>r(Fe3+)12.甲、乙两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都是其他电子层总数的2倍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甲乙处于同一周期B.甲乙处于同一主族C.甲乙的单质都是气体D.甲与乙的原子序数之和为偶数【答案】 D【点拨】L层最多可有8个电子当其他电子层共有4个电子时符合题意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Mg符合条件;当L层未填满电子时K层的2个电子已填入此时L层共有4个电子碳符合条件则甲、乙指的是碳和镁D选项符合题意13.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③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点拨】15号元素为P其最高化合价为+5;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第二周期ⅣA元素为C核电荷数为6但因同位素的存在中子数有6,7,8三种情况;12号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ⅡA族14.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2-C.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解析】由“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知X元素为Na元素Z元素为O元素故Y元素原子序数为36-11-8=17故Y元素为Cl元素离子半径X+<Z2+因此B项错误【答案】 B二、非选择题15.元素X的某种原子和元素Y的某种原子质量数相等两者的质子数之和为34但前者比后者核内多2个中子;又知元素Y 的该种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符号分别是:X________Y__________【解析】 设X 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X)中子数为N (X)则Y 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Y)中子数为N (Y)依题意有:⎩⎪⎨⎪⎧ Z (X)+Z (Y)=34 ①N (X)-N (Y)=2 ②Z(Y)=N (Y) ③Z (X)+N (X)=A ④Z (Y)+N (Y)=A ⑤将①+②得Z (X)+N (X)=36代入④中得A =36由③和⑤求出Z (Y)=N (Y)=18所以Y 是氩元素X 是硫元素它们的质子数和质量数分别为18和36、16和36【答案】3616S 3618Ar 16. (1)元素周期表体现了元素周期律即元素的性质随着________的递增呈现________的变化(2)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中失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得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3)短周期元素X 、Y 、Z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 XY Z①Y 、Z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②三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解析】 (2)依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性可得出前四周期元素中失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是为第四周期第ⅠA 族的K 元素得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是第二周期第ⅦA 族的F 元素(3)依题意及题目所给的部分周期表知X 元素是He Y 元素是F Z 元素是S 因此Y 、Z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H 2S ;三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中S 单质常温下是固态故它们中熔点最高的是S【答案】 (1)原子序数;周期性;(2)K ;F ;(3)HF>H 2S ;S17.A 、B 、C 、D 四种元素它们原子的核电荷数均小于18且依次递增A 原子核内仅有1个质子B 原子的电子总数与D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 原子与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推断它们各是什么元素并写出其元素符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解析】A原子核内仅有1个质子A是氢元素;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D是氧元素;B原子的电子总数为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即6为碳元素;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且在第二周期为氮元素【答案】氢(H)碳(C)氮(N)氧(O)18.A、B、C 3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B的核电荷数比A大1C原子的电子总数比B原子的电子总数多5;1molA的单质跟盐酸反应可置换出11.2L(标准状况下)氢气这时A转变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试回答:(1)A是__________元素B是__________元素C是__________元素(2)分别写出A、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与C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金属元素D和元素A、B在同一周期分别向B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滴人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钠镁氯(2)OH-+H+===H2OMg(OH)2+2H+===Mg2++2H2O(3)将NaOH溶液滴入Mg(OH)2中无现象将NaOH溶液加入到Al(OH)3中固体溶解得无色溶液Al(OH)3+NaOH===NaAlO2+2H2O。
人教版化学必修2同步巩固练习解析:1-2-2

第1章第2节第2课时1.应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其中正确的组合是()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②砹(At)是第ⅦA族,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HCl③硒(S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④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⑤铊(Tl)与铝同主族,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⑥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A.①③④B.①③⑥C.③④⑤D.②④⑥【答案】 B【点拨】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递减,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②错;第二周期中氮元素的氢化物NH3溶于水后,水溶液呈碱性,④错;第ⅢA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铊只与盐酸反应,⑤错。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元素的化学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因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1→8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C.半径由大到小、氧化性由弱到强的是:K+、Mg2+、Al3+、H+,而还原性由弱到强的则是:I-、Br-、Cl-、F-D.某元素R的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R2O5,又知R的气态氢化物中含氢的质量分数为8.8%,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解析】按相对原子质量,Te127.6,而I126.9,两元素都有五个电子层,但Te最外层电子数是6个,而且I是7个。
如果按相对原子质量大小顺序排列,I与Te应该互换位置,而这又造成了元素性周期性变化的改变。
因此,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顺序排列不是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依据。
因此A项不正确。
B项正确。
C项从离子结构分析:故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K+)>r(Mg2+)>r(Al3+)>r(H+)。
对比它们的氧化性,根据学过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它们原子的还原性由钾到氢逐渐减弱,反过来它们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命题信息是正确的,但题中后半部,I-、Br-、Cl-、F-半径是逐渐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第1节第3课时1.科学家最近发现两种粒子:第一种是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第二种是由四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下列有关这两种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四中子”不显电性B.“四中子”的质量数为4,其质量比氢原子大C.第二种粒子是氧元素的另一种同位素D.第二种粒子的化学式为O4,与O2互为同素异形体【解析】第二种粒子是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氧元素的一种单质,不是氧元素的另一种同位素,故C错。
【答案】 C2.长征2号火箭承担运载“神六”的使命,氢化锂、氘化锂、氚化锂可以作为启动长征2号(CZ2F)火箭的优良炸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iH、LiD、LiT的摩尔质量之比1:2:3B.它们都是强氧化剂C.H、D、T之间互称为同素异形体D.它们都是强还原剂【答案】 D【点拨】LiH、LiD、LiT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应为8:9:10,A错;氢化锂、氘化锂、氚化锂中氢、氘、氚均为-1价,处于最低价态,具有强还原性,B错;H、D、T之间互称同位素,C错。
3.硼有两种天然同位素105B、115B,硼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10.80,则对硼元素中10B的物质的量分数判断正确的是()5A.20%B.略小于20%C.略大于20% D.80%【答案】 A【点拨】由十字交叉法得4.金属钛对人体无毒且惰性,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有“生物金属”之称。
下列有关4822Ti和5022Ti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4822Ti 和5022Ti 原子中均含有22个中子B.4822Ti 和5022Ti 在周期表中位置相同,都在第4周期C .Ti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9D.4822Ti 和5022Ti 为同一核素【答案】 B【点拨】 4822Ti 和5022Ti 原子中分别含有26个和28个中子,A 项错;Ti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C 项错;4822Ti 和5022Ti 为Ti 元素的两种核素,互称同位素,D 项错。
5.136C -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36C 表示的碳原子( )A .核外有13个电子B .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C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D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答案】 D【点拨】 该题中的碳原子,其质量数=13,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6,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3-6=7,故选D 。
6.核内中子数为N 的R 2+离子,质量数为A ,则n g 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n A +16(A -N +8)mol B.n A +16(A -N +10)mol C .(A -N +2)molD.n A(A -N +6)mol 【解析】 题目给出了R 2+离子的质量数为A ,因质量数只与质子数和中子数有关,则R 原子的质量数也为A ,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推知R 原子中的质子数Z =A -N 。
由R 2+离子所带电荷数可知R 显+2价,其氧化物的分子式为RO ,RO 的摩尔质量为(A +16)g/mol ,n gRO 的物质的量为n A +16mol 。
1molRO 中含有质子(A -N +8)mol ,则n A +16molRO 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n A +16(A -N +8)mol 。
本题也可直接由R 2+的质量数(A )、中子数(N )推出其质子数Z =A -N ,再根据R 2+离子与R 原子的质子数相等这一点推知,R 原子的质子数也为A -N ,后面分析同上。
【答案】 A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元素;②质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③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④一种元素不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⑤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值就是质量数。
A.②④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答案】 B【点拨】本题关键在于分析透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有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如11H无中子。
8.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它是副族元素B.它是第六周期元素C.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D.它是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答案】 D【点拨】稀有气体Xe的核外各层电子数为2、8、18、18、8,可推知63号元素应为第六周期副族元素,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A、B、C正确。
若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则该同位素的质量数为152,则不应有另外的同位素,D错。
9.据报道,1995年我国科研人员在兰州首次合成了镤元素的一种同位素镤239,并测知其原子核内有148个中子。
现有A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比镤239的原子核内少54个质子和100个中子。
则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三周期第IA族B.第四周期第IA族C.第五周期第IA族D.第二周期第ⅡA族【答案】 C【点拨】A元素的质子数为239-148-54=37;由37-2-8-8-18=1,则A元素应位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IA族。
10.某元素Y具有多种同位素,其中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N,则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A.这种同位素的符号可表示为A(A-N)YB.A可以表示为这种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C.A一定小于Y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D.A一定不能代表Y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解析】Y的这种同位素的质子数为A-N,则其符号可表示为A(A-N)Y;A是Y的这种同位素的质量数,可表示为这种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A(A-N)Y既可能是Y的同位素中质量数最大的,也可能是Y的同位素中质量数最小的。
因此A既可能大于Y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可能小于Y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且A 一定不能代表Y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 C11.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22286Rn,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A.136B.50C.86D.222【答案】 B【点拨】22286Rn的质量数为222,质子数为86,则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22-86=136,故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136-86=50。
12.下列各组中互为同位素的是()A.O2和O3B.H2和D2C.CH4和C3H8D.2He和3He【答案】 D【点拨】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之间互称同位素。
A项,O2与O3互为同素异形体;B项,是由同位素组成的单质;C项,互为同系物;D项,互为同位素。
元素是宏观概念,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即原子,是微观概念,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同位素。
13.某元素构成的双原子单质分子只有3种,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58、160、162,在天然单质中,此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由此推断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此元素有3种同位素B.其中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80C .其中质量数较小的同位素原子占原子总数的12D .此元素的单质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答案】 C 、D【点拨】 因该元素的同位素构成的双原子单质分子只有3种,这表明存在两种同位素(设为a X 、b X),它有a X a X 、a X b X 、b X b X 等三种双原子分子,若a <b ,则2a =158,2b =162,可求得两种同位素的质量数分别为79、81。
由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可求得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则此元素的单质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8×13+160×13+162×13=160。
14.某元素的单质是双原子分子,由于同一元素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的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有2m -2、2m 、2m +2三种(m 为正整数),则该元素中不同原子的质量数是( )A .m -1和m +1B .m -2和mC .m +2和mD .m -2和m +2【答案】 A【点拨】 设该元素的原子符号分别是A X 、A ′X ,因该元素的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有3种:A X 2、A ′X 2、A X A ′X 。
显然,2A =2m -2,A =m -1,2A ′=2m +2,A ′=m +1.A +A ′=(m +1)+(m -1)=2m ,因此,选项A 正确。
15.碳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其中14C 具有放射性;它能自发放出某种射线,而衰变成其他元素,考古学对出土生物遗骸的年代断定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其中较精确的一种是基于14C 放射性的方法,但被断定的年代一般不超过5万年。
下列考古遗址发现的遗物中能用14C 测定年代的是( )A .战国曾侯乙墓的青铜编钟(距今约2400年)B .马家窖文化遗址的粟(距今约5300年)C .秦始皇兵马俑(距今约2200年)D .元谋人的门齿(距今约170万年)【解析】 编钟,兵马佣不属于生物,元谋人的门齿超过5万年。
【答案】 B二、非选择题16.63Li 、147N 、2311Na 、2412Mg 、73Li 、146C 中: 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63Li、73Li、147N、146C、2311Na、2412Mg17.现有12种粒子:1H、35Cl、3H35Cl、2H、12C、13C、14N、14C、2H37Cl、3H、37Cl、1H35Cl,其中:(1)有__________种核素;(2)有__________种元素;(3)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之间互称同位素。
【答案】(1)9(2)4(3)1H、2H、3H12C、13C、14C35Cl、37Cl18.若某氧原子的质量是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试回答:(说明:以下四个未知量,如果不能解出结果,请在横线上简述理由。
)(1)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2)W g该氧原子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3)W g该氧原子所含的质子数______________;(4)氧元素的摩尔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