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缸内直喷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综述
缸内直喷式发动机工作原理

缸内直喷式发动机工作原理缸内直喷式发动机是一种高效的内燃机,它通过将燃油直接喷射到气缸内部,利用高压喷雾和燃烧室的高温高压来进行燃烧,从而实现高效能量转化。
本文将从缸内直喷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优势及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缸内直喷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 燃油喷射系统缸内直喷式发动机采用高压喷雾技术,通过高压泵将燃油压力提高到数百bar,然后经过喷油嘴被以高速喷射进入气缸内。
传统的喷油系统是将燃油喷射到进气道上方的气缸壁上,然后随着进气阀的打开,油气混合物进入燃烧室。
而缸内直喷式发动机是将燃油直接喷射到气缸内,这种喷射方式有助于改善燃油的混合均匀程度,提升燃烧效率。
2. 空气进气系统缸内直喷式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同样经过改进。
由于直接喷射燃油到气缸内,需要保证气缸内空气的流动状况,提高燃油的混合均匀度。
通常采用缸内直喷式发动机的车辆会配置高性能的进气系统,例如涡轮增压、可变气门正时等技术,以提高进气效率。
3. 点火系统在缸内直喷式发动机中,点火系统同样经过了改进。
传统的分布式点火系统逐渐被直接点火系统所替代,直接点火系统可以更准确地控制点火时机,并释放更多的能量。
4. 燃烧和动力输出当燃油被高压喷射进入气缸内后,通过点火系统的点火,混合气体开始燃烧。
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燃油能够更加充分地燃烧,产生更大的动力输出。
由于采用了高压喷射技术,燃油能更好地与空气混合,燃烧更加充分,热效率有所提高。
5. 排气系统缸内直喷式发动机同样配备了高性能的排气系统,通过合理的设计排气管路、增压器等技术,减少排气阻力,使废气排除更为顺畅。
二、缸内直喷式发动机的优势1. 高燃烧效率缸内直喷式发动机通过将燃油直接喷射进入气缸内,提高了燃油的混合均匀度,燃油得以更充分地燃烧,从而提高了燃烧效率。
2. 动力输出更稳定由于采用了高压喷射技术,缸内直喷式发动机的燃烧更加充分,能够释放更多的能量,使车辆的动力输出更为稳定。
3. 油耗更低由于燃烧更加充分,缸内直喷式发动机相对于传统的喷射方式能够实现更高的热效率,从而减少了油耗。
缸内直喷名词解释

缸内直喷名词解释缸内直喷是一种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技术,即将燃油喷射到汽车发动机的燃烧室内,从而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燃烧。
本文将从原理、优点、缺点、应用等角度全面解释缸内直喷技术。
一、原理缸内直喷技术是指将燃油直接喷射到汽车发动机缸内,而不是传统的喷油嘴将燃油喷射到进气道上。
缸内直喷技术通常采用高压喷油系统,将燃油以高压喷射到发动机缸内的燃烧室内,与空气混合后点火燃烧,从而产生动力。
二、优点缸内直喷技术相比传统的喷油嘴喷射技术有以下优点:1.更高效的燃烧缸内直喷技术可以将燃油直接喷射到燃烧室内,与空气混合更加均匀,从而实现更完全的燃烧,提高燃油利用率。
2.更低的排放缸内直喷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燃烧过程,减少未燃尽的燃料和有害气体的排放,从而更加环保。
3.更高的动力输出缸内直喷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燃烧过程,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和响应速度。
4.更低的噪音缸内直喷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燃烧过程,从而减少噪音和振动。
三、缺点缸内直喷技术相比传统的喷油嘴喷射技术也存在以下缺点:1.成本较高缸内直喷技术需要采用更高压力的喷油系统和更复杂的控制系统,从而成本较高。
2.维护困难缸内直喷技术的高压喷油系统和控制系统较为复杂,维护和修理难度较大。
3.易受污染物影响缸内直喷技术的高压喷油系统和喷油嘴容易受到污染物的影响,从而影响喷油效果。
四、应用缸内直喷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中,尤其是高端汽车和跑车中。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缸内直喷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总之,缸内直喷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技术,具有更高效、更环保、更高动力输出、更低噪音等优点。
虽然存在成本较高、维护困难、易受污染物影响等缺点,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缸内直喷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汽车发动机:发动机缸内直喷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发动机缸内直喷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而发动机缸内喷油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那么,发动机缸内直喷工作的原理是什么呢?
发动机缸内直喷技术,又称为汽油直喷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汽车喷油技术。
该技术采用了高压喷油系统和电脑控制,实现了发动机缸内直接喷油,使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也减少了污染排放。
发动机缸内直喷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高压油泵将汽油从油箱中抽取并压缩至高压状态。
第二步:高压油泵将压缩后的汽油经过高压油管送到发动机缸内的喷嘴。
第三步:电脑控制喷嘴的开闭,将汽油在缸内形成雾状。
由于发动机缸内温度和压力的高涨,汽油几乎瞬间就能被蒸发和气化,形成一个高温、高压的喷油峰值。
第四步:发动机活塞缸通过压力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汽油燃烧,推动
活塞向上运动,完成了一次工作循环。
总体来说,发动机缸内直喷工作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喷油、燃烧、推动
活塞这三个过程的不断重复。
在喷油、燃烧、推动活塞等过程中,高
压燃油能够精准地定量喷入发动机缸内,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和效率,同时也能够显著降低燃油的消耗和污染排放。
此外,发动机缸内直喷技术的应用,也促进了发动机压缩比和燃烧效
率的提高,从而增强了发动机在启动时的动力表现,使汽车更加省油、环保、安全。
因此,发动机缸内直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汽车上,
成为现代汽车零部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发动机缸内直喷技术的工作原理对于现代化的汽车制造不可或缺,它通过燃油的喷射使发动机功率和效率得到巨大提升,并在减少
环境污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缸内直喷式发动机工作原理

缸内直喷式发动机工作原理缸内直喷式发动机工作原理是指燃油直接喷射到发动机气缸内进行点火燃烧的一种燃油喷射系统。
相比传统的多点喷射系统,缸内直喷式发动机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排放。
缸内直喷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步骤:进气过程、压缩过程、燃烧过程和排气过程。
首先是进气过程。
缸内直喷式发动机通过进气门将空气吸入气缸中。
在进气过程中,喷油嘴关闭,不进行燃油喷射。
接下来是压缩过程。
当活塞向上运动时,气缸内的空气被压缩,增加气体的压力和温度。
在压缩过程中,也不进行燃油喷射。
然后是燃烧过程。
在活塞接近顶点时,喷油嘴通过高压燃油电磁阀喷射燃油直接进入气缸内。
由于汽油的挥发性,在活塞顶点附近的高压和高温条件下,燃油快速喷雾化并与空气混合。
由于直接喷射在气缸内,燃烧更加充分,提高了燃烧效率。
最后是排气过程。
在燃烧过程完成后,活塞向下运动,将燃烧产生的高温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
排气门打开时,喷油嘴关闭,不再进行燃油喷射。
缸内直喷式发动机的主要特点是燃油直接喷射到气缸内,与空气混合后再点火燃烧。
相比传统的多点喷射系统,它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燃烧效率:燃油直接喷射到气缸内,与空气混合更加均匀,燃烧更加充分,有效提高了燃烧效率,减少了能量的损失。
2. 减少燃油消耗:由于燃烧更加充分,缸内直喷式发动机可以在相同功率输出下使用更少的燃油,减少了燃油消耗,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3. 降低尾气排放:缸内直喷式发动机可以更准确地控制燃油的喷射量和喷射时机,使燃烧更加充分和彻底,减少了尾气排放,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4. 提高动力输出:燃烧更加充分和高效,使得缸内直喷式发动机可以在相同排量下提供更大的功率输出,提高了动力性能。
总之,缸内直喷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油直接喷射到气缸内进行充分燃烧,从而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尾气排放和提高动力输出。
这种喷射技术的应用,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更高效能和更清洁环境的发动机技术。
简述缸内直喷汽油机的原理

简述缸内直喷汽油机的原理缸内直喷汽油机是一种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它通过将汽油直接喷射到气缸内部,实现燃烧过程的高效率和精确控制。
本文将从原理、工作过程和优点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理缸内直喷汽油机的原理主要包括喷油系统和燃烧系统两个部分。
喷油系统通过高压喷油器将汽油喷射到气缸内的气缸壁上,形成一个可燃混合气云;燃烧系统则通过点火系统,将混合气云点燃,产生爆炸力推动活塞运动。
二、工作过程缸内直喷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1. 进气阶段:活塞下行,气门打开,汽缸内形成负压,吸入空气。
2. 压缩阶段:活塞上行,气门关闭,汽缸内空气被压缩,温度和压力升高。
3. 燃烧阶段:在压缩末期,高压喷油器将汽油以高压喷射到气缸内,形成一个可燃混合气云。
点火系统点燃混合气云,产生爆炸力推动活塞下行。
4. 排气阶段:活塞上行,废气经排气门排出气缸,同时新的混合气云进入气缸。
三、优点缸内直喷汽油机相比传统的多点喷射汽油机有以下几个优点:1. 燃烧效率高:由于汽油直接喷射到气缸内部,喷油量和时间可以更加精确控制,使得燃烧更加充分,燃烧效率提高。
2. 动力输出强劲:燃烧效率提高,功率输出也相应增加,加速性能更好,动力更强劲。
3. 燃油经济性好:由于燃烧效率提高,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也相应提高,节省燃油消耗。
4. 减少尾气排放:缸内直喷汽油机喷油系统的精确控制,使得燃油燃烧更加充分,减少了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
5. 提升动力响应速度:由于喷油直接进入气缸,响应速度更快,提升了动力的响应速度和驾驶的灵活性。
总结:缸内直喷汽油机是一种高效、高动力输出的发动机技术。
通过喷油系统和燃烧系统的精确控制,实现了燃烧过程的高效率和精确控制,提高了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缸内直喷汽油机有望成为汽车发动机的主流技术。
汽车缸内直喷技术详解

汽车缸内直喷技术详解汽车缸内直喷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燃油喷射技术,它将燃油直接喷射到汽车发动机的燃烧室内,而不是传统的喷射到进气歧管中。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降低排放,提高动力性能,是现代汽车发动机技术的重要进步之一。
本文将对汽车缸内直喷技术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先进技术。
1. 汽车缸内直喷技术的原理。
汽车缸内直喷技术的原理是将燃油直接喷射到汽车发动机的燃烧室内,与传统的多点喷射技术不同,传统的多点喷射技术是将燃油喷射到进气歧管中,再通过进气阀进入燃烧室。
而汽车缸内直喷技术则直接将燃油喷射到燃烧室内,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燃油的喷射量和喷射时机,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
2. 汽车缸内直喷技术的优点。
汽车缸内直喷技术相比传统的多点喷射技术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因为燃油直接喷射到燃烧室内,可以更好地与空气混合,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燃油消耗。
其次,汽车缸内直喷技术可以降低排放,因为燃油更加充分燃烧,排放更加清洁。
此外,汽车缸内直喷技术还可以提高动力性能,因为燃油更加充分燃烧,可以提供更大的动力输出。
3. 汽车缸内直喷技术的实现。
汽车缸内直喷技术的实现需要先进的喷射系统和控制系统。
喷射系统需要能够精确控制燃油的喷射量和喷射时机,以确保燃油能够充分燃烧。
控制系统需要能够根据发动机负荷和转速等参数实时调整喷射量和喷射时机,以提供最佳的燃烧效果。
此外,汽车缸内直喷技术还需要高压喷射系统,以确保燃油能够被有效地喷射到燃烧室内。
4. 汽车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环保和动力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缸内直喷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未来,汽车缸内直喷技术将会进一步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降低排放,提高动力性能。
同时,汽车缸内直喷技术还将会与其他先进技术相结合,如涡轮增压技术和混合动力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
总之,汽车缸内直喷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燃油喷射技术,它可以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降低排放,提高动力性能,是现代汽车发动机技术的重要进步之一。
lxh 发动机原理

lxh 发动机原理LXH发动机原理一、引言LXH发动机是一种新型的内燃机,具有高效、高功率和低排放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LXH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燃油喷射系统、燃烧过程、气缸压缩等方面,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二、燃油喷射系统LXH发动机采用了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这是实现高效燃烧的关键。
该系统由燃油泵、喷油嘴和控制单元组成。
工作时,燃油泵将燃油从油箱中抽取,并将其压力增加到所需的值。
然后,控制单元根据发动机负荷和转速的要求,精确控制喷油嘴的喷油量和喷油时机。
这种精确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燃油的利用率,提升发动机的燃烧效率。
三、燃烧过程LXH发动机的燃烧过程采用了缸内直喷技术。
在燃烧室内,喷油嘴将燃油以高压喷入气缸内,与大量的空气混合后,点火器将其点燃。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迅速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烧气体。
这些燃烧气体通过活塞的上下运动,驱动发动机的转动,从而输出动力。
四、气缸压缩在LXH发动机中,气缸压缩是实现高效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工作循环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向气缸底部运动,将进入气缸的空气压缩。
通过增加空气的压缩比,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
同时,高压缩比还有助于提高燃烧的充分性,减少尾气排放。
五、热能回收LXH发动机还采用了热能回收技术,以进一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在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废热通过换热器回收,用于加热冷却液或驱动辅助设备。
这种热能回收的方式可以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结论LXH发动机通过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缸内直喷技术和热能回收技术等手段,实现了高效、高功率和低排放的特点。
燃油喷射系统的精确控制、燃烧过程的优化、气缸压缩的增强以及热能回收的利用,都对发动机的性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LXH发动机的原理不仅在汽车行业具有重要意义,也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LXH发动机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缸内直喷简介

因此,在大负荷工况时,一个工作循环中,喷 因此,在大负荷工况时,一个工作循环中, 油器发生两次脉冲信号, 油器发生两次脉冲信号,必须是用瞬时高电压 和大电流“峰值保持型”驱动方式( 100~ 和大电流“峰值保持型”驱动方式(用100~ 110V和17~20A打开 110V和17~20A打开) 。 打开) 两次喷射”也可在起动工况、 “两次喷射”也可在起动工况、急加速工况出 以调节空燃比A/F的大小 改善使用性能。 的大小, 现,以调节空燃比A/F的大小,改善使用性能。 可见,只有在等速稳定工况行驶,才能节油。 可见,只有在等速稳定工况行驶,才能节油。
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 可燃混合气较浓, (1)在小负荷工况时 可燃混合气较浓,输出 )在小负荷工况时—可燃混合气较浓 电压应为0.66v左右;在中等负荷工况时 可燃混 左右; 电压应为 左右 在中等负荷工况时—可燃混 合气较稀,输出电压应为3.3v左右。 左右。 合气较稀,输出电压应为 左右 (2)连续地快速加减油门踏板,输出电压应连 )连续地快速加减油门踏板, 续的变化,反应时间应为1.1s为好(与传统数据 为好( 续的变化,反应时间应为 为好 相近, 相近,10s>8次)。 > 次 3)宽带氧传感器,也有多组故障代码, (3)宽带氧传感器,也有多组故障代码,如: P1133—A/F传感器反应速度过慢; 传感器反应速度过慢; 传感器反应速度过慢 P0171—混合气稀。等等 混合气稀。 混合气稀 等等----
5、高压旋流式喷油器— 高压旋流式喷油器— ECU直接用脉冲电流 由ECU直接用脉冲电流 的宽度, 的宽度,控制喷油量的多 利用特殊的喷孔形状, 少,利用特殊的喷孔形状, 向气缸内喷出旋转的雾状 燃油, 燃油,与挤压涡流快速的 混合,以便点火燃烧。 混合,以便点火燃烧。它 没有进气管沉积油膜的缺 又因喷油压力较高, 点,又因喷油压力较高, 喷油器的自洁功能高, 喷油器的自洁功能高,不 易产生脏堵故障。 易产生脏堵故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压缸内直喷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综述
摘要:汽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伴随着汽油机燃油供给技术的发展而
来的。
为适应降低汽油机燃油消耗和有害物排放量的要求,汽油机燃油供给技术
经历了从机械控制汽油喷射到现在的发动机集中管理系统,以及目前正在迅猛发
展的缸内直喷技术。
本文介绍了在缸内直喷(GDI)发动机的开发过程中,高压
燃油喷射系统及其零部件的结构组成和设计计算,并结合相关技术要求和方案选择,完成了某三缸 GDI 发动机高压燃油喷射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喷油器;高压油泵
前言:传统的气道喷射(PFI)发动机是利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将燃油喷入
进气歧管或进气管道内,与进气管内的空气混合后再在进气行程中通过进气门的
开启而进入气缸燃烧室内,被压缩后点燃做功;而GDI发动机与传统PFI发动机
的本质区别在于燃油喷射方式的不同,GDI发动机的喷油器直接深入到气缸燃烧
室内部,通过电控燃油系统将高压燃油直接喷射进燃烧室内与空气混合,并点燃
做功,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动力性和改善排放。
本文以某三缸缸内直喷发动机为
例对燃油喷射系统的设计开发进行阐述。
1汽油车电子燃油喷射系统概述
1.1燃油喷射系统技术发展
1934年,德国怀特(Wright)兄弟发明了向发动机进气管内连续喷射汽油来
配制混合气的技术,并研制成功第一架采用燃油喷射式发动机的军用战斗机。
1952年,德国Bosch公司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机械控制缸内喷射汽油机,并成功地
安装在戴姆勒-奔驰轿车上。
1973年,德国Bosch公司在D型燃油喷射系统(D-Jetronic)的基础上,改进发展成为L型燃油喷射系统(L-Jetronic)。
1.2汽油车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组成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主要由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燃油
喷射电子控制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
1)空气供给系统向发动机提供混合气燃烧
所需的空气,并测量进入气缸的空气量。
2)燃油供给系统向发动机提供混合气
燃烧所需的燃油。
3)电子控制系统接收传感器传输的信号,分析比对后发射指
令给执行器。
1.3缸内直喷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
缸内直喷发动机的燃油系统可以分为高压燃油直喷系统和低压直喷燃油系统,高压燃油直喷系统的喷射压力可达15-20MPa,甚至更高达到35MPa,一般由设
计在凸轮轴上的凸轮驱动高压油泵来实现。
燃油喷射系统通常由高压燃油泵、喷
油器总成、燃烧室密封圈、喷油器固定夹、高压油轨、高压燃油管和高压油轨压
力传感器组成。
2燃油喷射系统压力的选定
高燃油喷射压力可以大幅提高燃油的雾化效果,配合直喷发动机燃烧室的特
殊结构,促进油气充分的混合,从而改善发动机的着火性能。
但系统压力越高,
高压燃油泵、喷油器、高压油轨及高压燃油管等性能要求和成本将急剧上升,本
次三缸发动机设计选择具有成熟量产经验的最大20MPa油压系统,兼顾性能和成本。
3高压燃油泵的设计开发
本次三缸发动机选用的高压燃油泵技术,燃油通路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内
含脉动阻尼器,可有效地减小燃油压力波动。
油泵柱塞为大流量方案,可快速建
立燃油系统压力,最大限度的降低高压燃油泵驱动凸轮的应力,满足冷起动时的
压力需求。
4高压燃油管
高压燃油管作为高压燃油泵及高压油轨总成之间的连接管,内部燃油瞬时压
力可达到60MPa,设计开发时需要特别注意燃油管两端管接头的密封以及两端连
接螺栓的拧紧性能,需充分开展密封试验、轴力试验和过扭矩试验等的验证工作。
5高压油轨总成
5.1油压传感器
为达到燃油压力的稳定控制,要求油压传感器具有足够的精度和响应速度。
本次三缸发动机油压传感器要求产品在耐久试验前后的压力精度控制小于2%,
响应时间小于2ms。
5.2燃油分配管
燃油分配管一般由不锈钢材料焊接而成,主要作用是保证提供足够的燃油流
量并均匀地分配给各缸的喷油器,同时实现各喷油器的安装和连接,缓冲燃油喷
射时产生的压力波动,通过油压传感器感应燃油分配管内的燃油压力。
燃油分配
管的设计要求既要调压迅速又要压力波动小。
5.3喷油器
GDI发动机比PFI发动机对喷油器的要求更严格。
GDI发动机要求喷油器雾化
水平高,能在较窄的脉冲宽度内喷出所要求的燃油,以确保晚喷,实施分层燃烧,这就对喷油器提出了更高的动态响应要求。
另外,由于喷油器位于气缸内,工作
条件恶劣,因此要对喷嘴端沉积物生成和高温有更强的抵抗能力。
(1)喷油器的最大流量计算
①通过一维仿真软件计算分析出发动机各转速的最大BSFC及功率,然后计
算发动机的最大燃油消耗流量。
发动机最大燃油消耗流量定义为MFF,由公式(1)计算得出:
MFF=BSFC·Power /3600 (1)
式中:MFF———发动机燃油消耗流量,g/s;BSFC———发动机有效燃油消耗率,g/(kW·h);Power———发动机有效功率,kW。
经过计算得出发动机最大燃油消耗流量出现在6000rpm,最大燃油消耗流量
为7.08g/s。
②发动机可以持续的最大喷油角度为210°,对应的持续时间定义为TI,由公
式(2)计算得出:
TI=(210·60·1000)/360·rpm (2)
式中:TI———喷油器喷油持续时间,ms;rpm———发动机转速,rev/min。
计算出6000rpm时,每次喷油可持续的时间为5.83ms。
③发动机最大燃油流量分配到单个喷油器每次需喷射的油量定义为Qd,由
公式(3)计算得出:
Qd=(MFF)/3·(60·1000·2)/rpm (3)
式中:Qd———喷油器每循环需喷射的油量,mg;MFF———发动机燃油消
耗流量,g/s;rpm———发动机转速,rev/min。
计算出发动机最大燃油流量对应的单个喷油器每次循环需喷油47.2mg。
④单个喷油器的最大喷油流量定义为Qs,由公式(4)计算:
Qs=Qd/TI (4)
式中:Qd———喷油器每循环需喷射的油量,mg;TI———喷油器喷油持续
时间,ms。
计算出喷油器需要的最大流量为8.09g/s。
(2)油束方案的确定
喷孔的夹角需要根据发动机的缸径、喷孔数量及在缸内的相对位置进行设计,同时要尽量避免出现燃油湿壁现象。
不同喷孔形成的油束夹角不能过大或过小,
过大容易造成湿壁,过小则不能充分利用燃烧室的有效空间,利用CFD仿真分析
软件对缸内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得出最优方案。
6结束语通过对三缸缸内直喷发动
机燃油喷射系统的设计,总结分析了燃油喷射系统压力的确定、高压燃油泵的设
计开发、油压传感器的精度控制要求、喷油器的最大流量计算、油束方案仿真等
方面内容。
为后续的产品试验验证、商业量产化奠定坚实的设计依据和理论基础。
结语:通过对三缸缸内直喷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设计,总结分析了燃油喷
射系统压力的确定、高压燃油泵的设计开发、油压传感器的精度控制要求、喷油
器的最大流量计算、油束方案仿真等方面内容。
为后续的产品试验验证、商业量
产化奠定坚实的设计依据和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本亮.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多次喷射协调控制策略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3(05)
[2] 段君.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维修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
[3] 张奇.小排量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技术进展[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