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合集下载

关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的深度思考——公共图书馆助

关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的深度思考——公共图书馆助

关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的深度思考——公共图书馆助力幼儿早期阅读文/长春图书馆 何爽【摘要】幼儿早期阅读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家长的认同与重视,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其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

本文从一名公共图书馆员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幼儿早期阅读在书目选择上存在的问题,指出公共图书馆作为早期阅读最佳书目推荐者的优势,对公共图书馆在推荐早期阅读书目上提出了几点建议,期望对幼儿早期阅读有所助益。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公共图书馆;书目推荐儿童心理学家认为,0-3岁是养成儿童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3-6岁是培养儿童的阅读和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

在此阶段,科学有规划的为幼儿提供优秀的阅读材料,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自2013年进入长春市图书馆青少部工作,通过对低幼儿童活动区近3年的观察,欣慰于家长对孩子早期阅读的重视与投入,也担忧于早期阅读材料良莠不齐,使用混乱,阅读活动缺少科学规划等弊端。

作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具有成为早期阅读最佳书目推荐者的优势,以少儿图书馆员的角度,对幼儿早期阅读的书目推荐提出了几点建议,期望有助于孩子们健康快乐阅读。

一、我国早期阅读材料的使用现状早期阅读,指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

幼儿早期阅读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家长的认同与重视,但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统一的学前教育体系,早期阅读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由祖父母、父母协助幼儿完成。

科学育儿知识的匮乏,导致早期阅读材料的使用存在如下弊端:(一)盲目性与滞后性。

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的理解不够深入,阅读材料多是盲目挑选,以语、数、英等学习型读物为主;同时,忽视幼儿阅读持续、渐进的特点,阅读活动无规划,书目选择无年龄层次性。

祖父母在育儿时,常选取他们所熟悉的,如《葫芦娃》《黑猫警长》《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拼音图画书,对近些年引进的中外绘本(如《love系列》),双语画册(如《神奇字母组合》),持有漠视甚至排斥的态度,导致幼儿的阅读材料存在滞后性。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4-2030)》详尽解读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4-2030)》详尽解读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4-2030)》详尽解读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4-2030)详尽解读本文解读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4-2030),旨在指导和促进中国儿童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对该纲要的详细解读:背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4-2030)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儿童权益保护的需要而制定的。

这一纲要旨在为中国儿童的成长提供全面的支持和保障,实现儿童权益的最大化。

目标该纲要的主要目标如下:1. 全面提升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确保每个儿童都能享有健康成长的权利。

2. 促进儿童的教育发展,确保每个儿童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3. 保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儿童心理咨询和支持。

4. 加强对儿童的社会保护,保护儿童免受暴力和虐待。

5. 提升儿童的文化素养,推广优秀的儿童文学和文化活动。

策略为实现上述目标,纲要提出了以下策略和措施:1. 建立全面的儿童健康监测和评估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儿童健康问题。

2. 加强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和质量。

3. 完善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儿童心理健康档案。

4. 制定和完善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虐待儿童行为的打击力度。

5. 鼓励儿童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

实施与监测纲要明确了实施机构和监测机构的职责,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和监测措施。

实施机构将负责具体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监测机构将对纲要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结论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4-2030)致力于促进中国儿童的全面发展,保障儿童权益。

通过全面的健康、教育、心理、社会和文化保障措施,纲要旨在为每个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机会,实现儿童权益的最大化。

---以上是对《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4-2030)》的详尽解读。

身高生长潜能不可逆

身高生长潜能不可逆
• 多次测准确度高,年龄小准确性低 • 青春期前后预测准确性最高
三、根据骨龄预测身高
• 根据骨龄、目前身高预测成年身高 • 在身高曲线图上,据骨龄标记身高,评价
当前身高生长水平 • 分析遗传和环境因素对目前身高的影响,
并根据环境因素推测成年身高
生长评价-正常
• 每年身高正常增长(5-7厘米) • 骨龄>一年:不好, 营养过剩或运动不足 • 骨龄<一年:很好,定期监测骨龄 • 骨龄=一年:好,定期监测骨龄
儿童体格监测方法
• 每月测体重 • 每季测身高 • 晨起时测量 • 单衣测体重 • 脱鞋测身高 • 定期校工具 • 专人来测量
需及时转诊的情况
• 身高/年龄<M-2SD • 身高年增长< 4cm • 矮身材合并运动发育落后 • 矮身材合并语言发育落后 • 矮身材合并智力发育落后 • 提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
• 器官和系统:
下丘脑、甲状腺、肝脏、肠道、肾脏、骨骼
• 激素和营养素:
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甲状旁腺激素、性激素、 维生素D、蛋白质、钙
• 环境和疾病因素:
睡眠、饮食、运动、垂体疾病、肝脏疾病、肾脏 疾病
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育
神经内分泌
遗传因素
身高
睡眠
饮食营养 环境因素
儿童早期身高促进的重要性
• 身高指标不灵敏 • 追赶生长不可靠 • 高个增加自信心 • 高个促潜能发挥 • 可影响择业婚姻
生长评价-快
• 每年身高增长较快(>7厘米) • 骨龄>一年:正常, 评价成年身高预测值 • 骨龄<一年:很好,定期监测骨龄 • 骨龄=一年:好,定期监测骨龄
生长评价-慢
• 每年身高增长较慢(<5厘米) • 骨龄>一年:很差, 可能有病理问题 • 骨龄<一年:较差, 可能为营养缺乏 • 骨龄=一年:差,环境因素不良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1年第08期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十年来,国家加快完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高儿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儿童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儿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截至2010年,“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儿童健康、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32.2‰、39.7‰下降到13.1‰、16.4‰,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53.0/10万下降到30.0/10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

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从2000年的35.0%上升到56.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和82.5%。

孤儿、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救助。

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全社会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城乡区域间儿童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儿童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不足,普及率偏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城乡、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贫困家庭儿童、孤儿、弃婴、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的救助迫切需要制度保障;人口流动带来的儿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文化环境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等等。

妇幼健康竞技儿童保健试题

妇幼健康竞技儿童保健试题
A. 3 ,6 B. 3 ,8 C. 4,6 D. 4,8
答案:B
35.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规定,儿童离开托幼机构 . 个月以上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后方可再次入托幼机构。
A.1 B. 3 C. 6 D. 9
C.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许可证》 D. 《放射诊疗技术服务许可证》
答案:A
16.根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在岗人员需定期接受儿童保健 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A . 专业知识 B.技能 C. 专业知识与技能 D .学历
D. 3岁以上儿童每年检查1次视力
答案:D
26. 下面关于新生儿访视政策描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足月新生儿, 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
B. 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日进行
C. 正常足月新生儿 ,访视次数不少于3次
D. 高危新生儿 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高危新生儿出院(或家庭分娩)报告后3日内进行
A 卫生监督执法 B食品药品卫生监督
C疾病预防控制 D 妇幼保健机构
答案:D
9. 是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A 托幼机构法定代表人 B托幼机构的负责人
C托幼机构的保健医生 D托幼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
答案:D
10. 儿童离开托幼机构 月以上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后方可再次入托幼机构。
答案:D
31.对于各种原因(早产儿、低体重儿、正在治疗疾病的新生儿
提前出院者等)未采血行新生儿疾病筛查者,采血时间一般不超过出生后 天。
A. 14 天 B. 20天 C. 28天 D.42天

最新《学前教育原理》试题及解析答案

最新《学前教育原理》试题及解析答案

《学前教育原理》试题及解析答案1、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白板说【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生物起源说是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

参见教材P36。

2、反映洛克绅士教育思想的教育著作是()。

A、《母育学校》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林哈德和葛笃德》【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集中表现在《教育漫话》这本书里,在这本书中,洛克详细阐明了自己的教育观点,提出了他的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绅士教育的思想体系。

参见教材P45。

3、我国最早的官办学前教育机构是()。

A、天津幼稚园B、湖南幼稚园C、湖北幼稚园D、北京幼稚园【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1903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诞生。

参见教材P44。

4、以“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造”三个重要论点来概括教育本质的是()。

A、蒙台梭利B、赫尔巴特C、杜威D、皮亚杰【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杜威提出了对教育本质的看法: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参见教材P50。

5、历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并把它引入到教育过程的教育家是()。

A、福禄贝尔B、卢梭C、蒙台梭利D、夸美纽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福禄贝尔是历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并把它引入到教育过程的教育家。

参见教材P48。

6、决定着教育性质的是()。

A、经济B、政治制度C、文化传统D、科学技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政治制度决定着学前教育的性质。

参见教材P67。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济决定着学前教育发展的结构与布局B、政治制度决定了学前教育的性质C、政治制度决定着学前教育的内容D、学前教育有助于文化的保存【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学前教育内容。

参见教材P69。

8、《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规定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应达到()。

卫生部关于印发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卫妇社发…2012‟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局:为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全面推进妇幼卫生工作,着力改善妇幼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我部组织制定了《卫生部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七日卫生部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反映了全民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

加快妇幼卫生事业发展,对于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自国务院发布2001—201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紧紧围绕妇女儿童健康目标,认真贯彻《母婴保健法》,努力提高妇幼卫生服务水平,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但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制约,我国在保护和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城乡、地区和人群差异,妇幼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亟待改善;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必须大幅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能如期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出生缺陷、营养性疾病、心理疾患等已成为威胁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妇幼卫生服务能力与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相适应,全面实现妇女儿童健康目标任重道远。

为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两纲),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相关目标,改善妇幼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年)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年)

2011年08月08日17:51 中国新闻网中新网8月8日电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近日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从健康、教育、福利及社会环境等方面详细规定了未来十年促进中国儿童发展、保障儿童合法权益的目标和策略措施。

全文如下: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十年来,国家加快完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高儿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儿童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儿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截至2010年,“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儿童健康、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32.2‰、39.7‰下降到13.1‰、16.4‰,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53.0/10万下降到30.0/10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

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从2000年的35.0%上升到56.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和82.5%。

孤儿、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救助。

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全社会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十年来,国家加快完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高儿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儿童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儿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截至2010年,“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儿童健康、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32.2‰、39.7‰下降到13. 1‰、16.4‰,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53.0/10万下降到30.0/10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

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从200 0年的35.0%上升到56.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和82.5%。

孤儿、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救助。

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全社会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城乡区域间儿童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儿童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不足,普及率偏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城乡、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贫困家庭儿童、孤儿、弃婴、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的救助迫切需要制度保障;人口流动带来的儿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文化环境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等等。

进一步解决儿童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权利保护,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儿童工作的重大任务。

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儿童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制定和实施新一轮儿童发展纲要,将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循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宗旨,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国儿童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缩小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差距,提升儿童福利水平,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依法保护原则。

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全过程,依法保障儿童合法权利,促进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2.儿童优先原则。

在制定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配置公共资源等方面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需求。

3.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利益出发处理与儿童相关的具体事务,保障儿童利益最大化。

4.儿童平等发展原则。

创造公平社会环境,确保儿童不因户籍、地域、性别、民族、信仰、受教育状况、身体状况和家庭财产状况受到任何歧视,所有儿童享有平等的权利与机会。

5.儿童参与原则。

鼓励并支持儿童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创造有利于儿童参与的社会环境,畅通儿童意见表达渠道,重视、吸收儿童意见。

二、总目标完善覆盖城乡儿童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保障儿童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扩大儿童福利范围,建立和完善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体系;提高儿童工作社会化服务水平,创建儿童友好型社会环境;完善保护儿童的法规体系和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儿童合法权益。

三、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一)儿童与健康。

主要目标:1.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减少出生缺陷所致残疾。

2.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和13‰以下。

降低流动人口中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3.减少儿童伤害所致死亡和残疾。

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6。

4.控制儿童常见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

5.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

6.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降低到1‰以下。

7.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

8.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

9.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3。

10.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5%以下。

11.提高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

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超重/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

12.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

13.提高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

14.减少环境污染对儿童的伤害。

策略措施:1.加大妇幼卫生经费投入。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增加农村和边远地区妇幼卫生经费投入,促进儿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2.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省、市、县均设置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

加强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基层妇幼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县级以上妇幼保健院设置儿科,增加儿童医院数量,规范新生儿病室建设。

加强儿童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儿童卫生服务能力。

3.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

推进儿童医疗保健科室标准化建设,开展新生儿保健、生长发育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等服务。

逐步扩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儿童保健服务内容。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均达到80%以上。

将流动儿童纳入流入地社区儿童保健管理体系,提高流动人口中的儿童保健管理率。

4.完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措施,加强婚前医学检查知识宣传,规范检查项目,改进服务模式,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

加强孕产期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导。

建立健全产前诊断网络,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

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80%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60%以上,提高确诊病例治疗率和康复率。

加大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目标人群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知晓率。

5.加强儿童疾病防治。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加强疫苗冷链系统建设和维护,规范预防接种行为。

以城乡社区为重点,普及儿童健康基本知识。

加强儿童健康相关科学技术研究,促进成果转化,推广适宜技术,降低新生儿窒息、肺炎和先天性心脏病等的死亡率。

规范儿科诊疗行为。

鼓励儿童专用药品研发和生产,扩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儿科用药品种和剂型范围,完善儿童用药目录。

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及先天梅毒综合服务纳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孕产妇艾滋病和梅毒检测率分别达到80%和70%,感染艾滋病、梅毒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均达到90%以上。

6.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

制定实施多部门合作的儿童伤害综合干预行动计划,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为儿童创造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预防和控制溺水、跌伤、交通伤害等主要伤害事故发生。

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中小学校、幼儿园和社区普遍开展灾害避险以及游泳、娱乐、交通、消防安全和产品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儿童家长和儿童的自护自救、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建立健全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校园伤害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儿童伤害监测系统和报告制度。

提高灾害和紧急事件中保护儿童的意识和能力,为受灾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生活、教育、心理康复等方面的救助服务。

7.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加强爱婴医院建设管理,完善和落实支持母乳喂养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行母乳喂养。

开展科学喂养、合理膳食与营养素补充指导,提高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

加强卫生人员技能培训,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贫血、肥胖等儿童营养性疾病。

实施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干预项目,继续推行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加大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缺碘地区合格碘盐食用率。

8.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合理安排学生学习、休息和娱乐时间,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和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鼓励和支持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

完善并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体质监测制度,并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9.加强对儿童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加强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卫生保健管理,对儿童开展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提高儿童身心健康素养水平。

帮助儿童养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加强儿童视力、听力和口腔保健工作。

预防和制止儿童吸烟、酗酒和吸毒。

严禁向儿童出售烟酒和违禁药品。

10.构建儿童心理健康公共服务网络。

儿童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和有条件的妇幼保健机构设儿童心理科(门诊),配备专科医师。

学校设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开展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培训。

11.加强儿童生殖健康服务。

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增加性与生殖健康服务机构数量,加强能力建设,提供适合适龄儿童的服务,满足其咨询与治疗需求。

12.保障儿童食品、用品安全。

完善婴幼儿食品、用品的国家标准、检测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强化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意识,建立婴幼儿食品安全监测、检测和预警机制,加强农村地区食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婴幼儿用品、玩具生产销售和游乐设施运营的监管。

健全儿童玩具、儿童用品等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13.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

控制和治理大气、水、土地等环境污染以及工业、生活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强饮用水源保护。

加强监管,确保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主要重金属(铅、镉等)暴露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二)儿童与教育。

主要目标:1.促进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2.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增加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农村每个乡镇建立并办好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

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

确保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4.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

5.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办学质量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