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并购双汇案例分析
高盛并购双汇案例分析

漯河海宇投资(25%)共同持股。
2019年12月,商务部批复,同意漯河市国资委将其 持有的双汇集团100%的股权以20.1亿元人民币的价 格转让给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51%,鼎晖 49%);双汇发展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同意海宇将其持有的双汇发展25%股权转让给罗特 克斯(5.62元/股)。这样,罗特克斯即持有双汇 发展60.72%的股份。
双汇产品
案例内容
一、并购背景分析 二、并购动因 三、并购对双汇影响 四、案例启示
二、并购动因—高盛收购动因
2.1 高盛简介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全球第二大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成立于 1869年,总资产3000亿美元,在世界 24个国家设有42个分公司或办事处,共 2万多名员工,2000年名列世界500强 第112位。1984年在香港设亚太地区总 部,1994年在北京、上海设代表处。
管理环境整合包括制度与人核心是理念能否整合成功财务资源的整合特别是财权配置模式的选择问题案例内容一并购背景分析二并购动因三并购对双汇影响四案例启示喜忧参半的并购双汇集团的挂牌吸引了包括淡马锡高盛集团鼎晖投资ccmp亚洲投资基金花旗集团中粮集团等十余个意向投资人先后来与北交所进行项目洽谈
高盛并购双汇案例分析
一喜: 中国企业并购不再盲从
双汇集团的挂牌,吸引了包括淡马锡、高 盛集团、鼎晖投资、CCMP亚洲投资基金、 花旗集团、中粮集团等十余个意向投资人 先后来与北交所进行项目洽谈。
2019年4月26日漯河市国资委宣布,由 美国高盛集团和鼎晖中国成长基金Ⅱ授权 并代表两公司参与投标的罗特克斯公司中 标,中标价格为人民币20.1亿元。
并购风险分析
并购重组与市值管理CH6案例

案例6-1 高盛并购双汇——历时8年的曲线MBO2006年高盛并购双汇在当时就引发了热议,外界纷纷对此次并购的动机进行推测。
有人认为,双汇是迫于雨润竞争的压力,想做大做强,走国际化道路,而作为国际并购基金的高盛,则是为了分享我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借此占领中国的肉制产品市场。
但基于当时并购的种种疑点,更多的人认为,此次并购是双汇管理层主导,想借道外国资本,完成曲线MBO(管理者收购)。
随着时间的推进,真相慢慢浮现出来,前后经过近八年的努力,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双汇终于完成了曲线MBO之路,此案例也成为中国式MBO经典。
一、并购背景1.社会背景1)外资股权私募基金横扫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自2001年入世以来,我国外贸规模扩大两倍以上,外资参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还在不断加快。
在前期机械、水泥、钢铁等国民经济基础行业受到外资争相并购之后,金融、消费行业也迎来新一轮外资并购高潮。
相对于中国本土的私募股权基金,外资股权私募基金资金雄厚、经验丰富,逐步成为推动中国产业整合与发展的幕后力量。
尤其是美国投资巨人高盛,在并购双汇之前,以大手笔认购美的电器7559万增发股份,突破国产家用空调壁垒,成为美的电器的外资战略投资者。
2) MBO在中国的发展MBO在中国不断被认识与发展。
MBO从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并购方式演变成独具中国特色的MBO——处置国有资产和激励国企经营者的手段。
MBO成为与外资购并、民企收购国企并列的三大“国退民进”方式之一。
而随之而来的是固有资产的严重流失等问题。
在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推出,一年之后的高盛并购双汇案,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事实上,正因为受制于当时国内的相关规定,双汇两次设立境内公司,试图反向收购实现MBO失败之后,才会借道外资。
可以说,借道外资也是中国式MBO的特点之一。
2.企业背景1)高盛集团高盛集团是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技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在我国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
高盛收购双汇案

双汇集团
• 以肉类加工为主的跨区域、跨国经营大型 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 • 2005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净利润1.07 亿元。 • 2006年时总资产60多亿元,是中国最大的 肉类加工基地在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 中列154位。 • 集团持有上市公司双汇发展35.715%股份, 所持股份的市值达33.89亿元。
事件背景
• 2006年3月3日,漯河市国资委在北京产权 交易所挂牌,将其持有的双汇集团100%股 权对外转让,底价为10亿元。 • 旋即招来AIG、JP摩根等众多国际机构前来 洽商。尽管交易价格可能低于预期,但双 汇股权争夺恰是海外资本强烈看好中国内 地消费领域的典型缩影。
高盛收购双汇的动机
高盛收购双汇过程中ROE及每股盈余变动情况
时间
06二季度
06三季度
06四季度
07一季度
ROE
0.1708
0.271
0.2318
0.2612每股Biblioteka 余5.027.37
5.93
6.21
效果分析
• 高盛收购双汇集团后,由于高盛强大的资金实力 的支持,使双汇的经营更加充满活力,双汇的盈 利能力和增长能力较之以前有明显的提高,这些 也加强了高盛继续控股25%从而达到对双汇绝对 控股的愿望,加强了高盛对双汇的信心,所以才 出现了2007年6月高盛面对收购海宇25%股份时价 格暴涨的情况下依然出手的情况。并且我们相信 双汇沿着这样的道路的发展,双汇的实力将更加 的强大,本身在中国肉产品加工中就为居老大的 双汇将有更强大的盈利能力和盈利空间。
高盛收购双汇案
制作人:杜慧超 专 业:10级国贸 学 号:01015029
目
录
• 背景知识 高盛收购双汇的动机 • 动 机
资本运作案例分析

资本运作案例分析:高盛收购双汇2006年3月3日,漯河市国资委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将其持有的双汇集团100%股权对外转让,底价为10亿元。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资产约60多亿元,2005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净利润1.07亿元。
另外,集团持有上市公司双汇发展35.715%股份,所持股份的市值达33.89亿元。
2006年4月26日,由美国高盛集团、鼎辉中国成长基金Ⅱ授权,代表上述两家公司参与投标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集团的一家子公司),以20.1亿元人民币中标双汇股权拍卖,获得双汇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35.715%的股权。
根据挂牌信息,此次双汇集团股权转让要求受让者必须满足四个条件: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的国外资本、财务投资者、管理团队不变、税收留在当地。
另外,双汇集团规定意向受让方或其关联方在提出受让意向之前,不得在国内直接或间接经营猪、牛、鸡、羊屠宰以及相关产业,也不得是这类企业大股东。
闻讯,JP摩根、美国国际集团、新加坡淡马锡、高盛等国际资本展开了对双汇股权的激烈争夺。
从受让者条件来看,本来JP摩根是最有可能获胜的。
相比早有准备的JP摩根,进入较晚的高盛赢面并不大。
因为高盛在某些方面并不符合双汇受让者的要求:其一,高盛在2005年承销了双汇最大竞争对手南京雨润的IPO,并持有雨润13%的股份,而且在雨润董事会派驻了一名非执行董事,不符合竞标条件。
其二,代表高盛和鼎辉的香港罗特克斯公司事实上并不符合双汇要求的管理资产500亿元的条件。
但最后的胜出者却是罗特克斯,实在有点出乎外界的意料。
高盛和鼎辉能够最终胜出,其竞标之外的运作策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按照他们的理解,以万隆为首的经营管理团队,在此次股权转让中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为此,高盛和鼎辉将目标锁定在了双汇发展的第二大股东海宇投资身上。
拥有双汇发展25%股权的海宇投资,其股东中有多名双汇高管。
2006年4月24日,双汇发展突然刊登公告宣布海宇投资转让手上所有双汇发展股权的决定,如此一来,其他竞标方进退两难。
关于高盛并购双汇

1.1.3
双汇企业战略
专家 治厂
发展战略
科技 兴厂
1.1.4 双汇品牌
商标:双汇——中国 驰名商标,2006年品 牌价值达106.36亿元。 国内首家通过偶蹄性 动物 HACCP 质量认 证 卫生安全食品 “三绿工程”试点单 位 中国肉制品市场第一 品牌
1.1.4 双汇品牌(续)
中 国
每小时报酬(美元)
美国 每小时报酬(美元)1.815.0N.A.
N.A.
2.2
高盛并购动机(续)
(4)获取我国上市公司的重要资源 根据有关统计,我国资本市场外资并购的平 均溢价率从2003年以前的32.81%增至2003年以后 的49.88%,远高20%的国际平均溢价率。 双汇发展处于所属行业的国内龙头地位,拥 有大量的有形和无形资产,比如拥有良好的品牌 优势、较完善的本地营销网络或进入许可等等。
雨润 19% 金锣 24%
2.2 高盛并购动机(续)
(3)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
(2002年我国非农部门平均劳动力成本为0.69美元每小时,只相当于美国的4.8%)
中美非农部门雇员工资比较
年份 人均年报酬(元)
2000 9371 0.52
2002 12422 0.69
2003 14040 0.79
2004 16024 0.90
高盛并购双汇案例分析
案例内容
一、并购背景分析 二、并购动因 三、并购基础理论 四、行业并购情况 五、并购方式及流程 六、并购对双汇影响 七、并购风险分析 八、案例启示
并购事项简介
双汇集团是漯河市政府全资控股企业,国内最大的肉类加 工企业。下属上市公司“双汇发展”,由漯河市政府、双 汇集团(35.72%)、漯河海宇投资(25%)共同持股。 2006年12月,商务部批复,同意漯河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 双汇集团100%的股权以20.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香港 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51%,鼎晖49%);双汇发展变更 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同意海宇将其持有的双汇发展 25%股权转让给罗特克斯(5.62元/股)。这样,罗特克斯 即持有双汇发展60.72%的股份。 高盛收购双汇发展35.72%股份时,遭遇要约收购30%底线, 高盛即纠集鼎晖基金Ⅱ、罗特克斯联合中标;又轻松购进 海宇25%股份,拿下了双汇发展的控制权。
并购案例解剖——双汇

高盛收入构成 资产管理和 投资银行, 证券服务, 16.43%
15.67%
交易和直接 投资, 67.90% 高盛投资银行收入构成
序号
名称
1 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 N.A.
2 Marsico Capital Management, L.L.C.
3 Alliance Bernstein L.P.
高盛收购双汇案例分析
——通过解剖一个案例进行全方位学习
交易结构
骡河国资委
16位自然人
双汇集团
35.715%
海宇投资
25%
社会公众
39.285%
双汇发展
12:40:16
1
收购方
2
收购方
12:40:16
1、罗特克斯有限公司 罗特克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为参与双汇集团股权转让项目而根据国际惯例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项目公司。高盛策略投资(亚洲) 有限责任公司持有51%的股权,鼎晖Shine 有限公司持有其49%股权。
2006年5月16日——罗 特克斯向中国证监会 提交有关上市公司收 购报告书;
高盛并购双汇案例分析

管理团队及架构: 管理团队及架构:
双汇集团实施集团化管控模式,按照产业布局 和发展需要,建立鲜冻品事业部、肉制品事业部、 化工包装事业部、养殖事业部等,推行目标管理、 预算管理、标准化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和 企业的信息化。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三大看点
1、双汇发展实际控制人变成兴隆公司。 双汇发展的实际控制人由外资,变成双汇员工全部持股的兴隆 公司,。这对有利于民族品牌的保护,有利于 双汇实际控制人主 动的贯彻自己的发展战略和意图, 有利于双汇的长远经营。 2、消除了同业竞争,减少了关联交易。 双汇发展收纳了集团公司所有与屠宰与加工肉制品相关的资产 ,消除与集团的同业竞争,,有利于双汇发展的所有股东。。 3、资产重组与置换价格确定。 本次资产重组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对罗特克斯定向增发,用于 吸收合并该公司持有的股权;二是对双汇集团定向增发 。。本 次资产重组基本为双汇未来发展扫除障碍。
运营路径
股权结构图
借助本次资产重组方案的 实施,双汇管理层最终获得 双汇海外控股主体53%的 表决权,从而最终获得了双 汇集团的法律意义上的控股 权。
双汇发展重大资产重组
经历了8个月的焦急等待,2010年11月29号,双 汇发展连发18条公告,公布了一揽子资产重组方 案。资产重组方案包括资产置换、换股吸收合并以 及资产认购。 方案显示:第一,双汇发展将以双汇物流85%股 权与双汇集团旗下22家公司股权进行置换,并以 51.94元/股的价格向双汇集团非公开发行A股购买 置入资产中价值超过置出资产部分;第二,向罗特 克斯发行A股购买罗特克斯认股资产;第三,以换 股方式吸收合并广东双汇、内蒙古双汇等五家公司 。
备受争议-双汇式 备受争议 双汇式MBO 双汇式
高盛收购双汇的案例分析

资本运营姓名:赵雅淑班级:会计113 班学号:119034137 任课老师:张红侠高盛收购双汇的案例分析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海外并购越来越成为企业成长、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海外并购的基础理论为依据,对高盛收购双汇的动机、方式、收购价格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对高盛收购双汇后的经营绩效和走势的评价来分析高盛的收购效果。
最后进行总结,提出了对海外并购中过企业的一些看法和启示。
本文的写作,希望能够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海外并购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依据。
关键字:海外并购高盛集团双汇公司并购动机并购影响运营途径亮点与不足股权拍卖企业介绍:高盛集团(Goldman Sach9 , —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
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 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 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
其所有运作都建立于紧密一体的全球基础上,由优秀的专家为客户提供服务。
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
目前,总资产60 多亿元,员工40000人,年屠宰生猪1500万头,年产肉制品100 多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06年中国企业500 强排序中列154位。
双汇集团是跨区域、跨国经营的大型食品集团,在全国12 个省市建有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在31 个省市建有2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每天有6000 多吨产品通过完善的供应链配送到全国各地。
双汇集团在日本、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等国建立办事机构,开拓海外市场,每年进出口贸易额2 亿美元。
原因分析2.高盛收购双汇的动机(1)分散化投资,规避风险的目的。
美国高盛本身是投资银行业的公司,投资于双汇集团这种肉类加工企业是高盛多元化经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