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 -观后感

合集下载

观《百团大战》心得体会小结

观《百团大战》心得体会小结

观《百团大战》心得体会小结观《百团大战》心得体会小结在抗战胜利的70周年前夕,局(公司)组织观看了抗战影片的《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时期,从一九四○年八月二十日开始,由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出动兵力从二十余个团,战役发起第3天已发展到一百零五个团参战,在当地民兵和群众的配合下,向华北敌后主要的交通线和沿线据点发动攻击,粉碎了日军所谓的“以铁路为主,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

也是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故称此为“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共击毙、击伤、俘虏了日伪军共达46480人,还缴获了各种抢支5942挺,各类炮50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煤矿5个,仓库11个的重大胜利。

打破了日寇三十天拿下华北,三个月占领中国的'狂言,有力地打击了日寇侵略我国的嚣张气焰,更加激发起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在战争胜利的背后,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战争的残酷,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

抗战的英雄们在没有吃,没有穿,没有飞机大炮,用大刀、长茅、小米加步枪来抵挡日寇对华发动的侵略,弹尽粮绝就与日本鬼子展开肉搏,这是一种“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

有的抗战英雄没等到胜利却早已为国捐躯,用生命和鲜血来保卫着国家的安宁。

在战争中看到了中国人民都有一种,为了和平,赶走日本侵略者。

军民万众一心,用“最后一碗米送去当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衣,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的实际行动,前赴后继捍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正是这种军民一家的国理念和敢于亮剑民族精神。

因为有他们,日本才会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才会胜利;因为有他们,人民才有今天的,祖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富强,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和平已久,我们更要牢记历史,严防战争再次来临。

百团大战感人小故事

百团大战感人小故事

百团大战感人小故事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无数英勇的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顽强精神。

在这众多的英勇事迹中,有一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百团大战期间,一支八路军小分队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了一股日军。

在激战中,一名年仅16岁的战士小张英勇负伤。

面对生死关头,他没有退缩,而是紧紧地咬住敌人的喉咙,将其制服。

然而,小张也因此陷入了昏迷,生死未卜。

故事细节及感悟:
在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中,小张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英勇的精神。

他在面对敌人时,没有丝毫的畏惧,用自己的勇敢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这种英勇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同时,这个小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百团大战中,我国战士们的坚定信念和为国家、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

百团大战的意义:
百团大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它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提高了我国军队的士气,增强了全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信心。

此次战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和坚韧,展现了我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结论:
百团大战感人小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正是这些英勇的战士,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继续
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百团大战心得体会

百团大战心得体会

百团大战心得体会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规模极为宏大的战役。

战役的目的是动员全国人民参与抗日斗争,鼓舞民心,整合力量,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

在这场战役中,我深深体会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意识到了协作和配合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咬牙坚持,不屈不挠。

百团大战的背景是日军凌驾中国土地,占领了大半个中国,而我军则处于弱势状态。

中国共产党认为,要想摆脱困境,就必须动员全国人民参与到战争中来,共同抗敌。

因此,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百团大战,期望通过战役的规模和深度来鼓舞全国人民的士气。

我所在的团队是由十几位年轻的小伙子组成的,我们没有大多数老一辈战士丰富的战争经验,但我们有一颗抵抗入侵的赤子之心。

参加战役之前,我们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提高了战斗技能和体能,同时也明确了我们的任务和目标。

我们的任务是打击日军,保护当地居民,目标是尽可能地发挥我们的实力,争取赢得这场战役。

战役初期,我们处于劣势地位,面对着日军的猛烈攻击,我们必须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来反击。

在战斗中,我们发现,战斗力最强的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团队协作和配合。

在战斗中,我们必须相互支持,互相补充,配合精准,分工明确,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击敌人,确保胜利。

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擅长领域。

有些人擅长突袭,有些人擅长强攻,还有些人擅长进行瞭望和侦查。

我们在战斗中根据各自的特长和能力进行分工合作,达到了最佳效果。

在战斗中,我们对自己的信心和勇气也大大增强了。

在团队中得到了支持和帮助,让我们感到在这一场战役中并不孤单,而是有伙伴随时相伴。

在战役的最后阶段,我们和其他团队一起合作,相互协作,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我们在队伍中协力而行,相互支援,一步一步地向敌人发起最后的猛攻。

在团队的努力下,我们成功击败了日本军队,并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参加百团大战给我的感受很深。

我认识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明白了协作和配合在战役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咬牙坚持,不屈不挠。

百团大战心得体会2000字

百团大战心得体会2000字

百团大战心得体会2000字百团大战心得体会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其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各个抗日武装力量,积极展开对日本侵略军的进攻。

百团大战的胜利不仅增强了中国军民的士气,也对敌后占领区的日本侵略者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这场战斗中,我参与了百团大战的行动,并且从中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百团大战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团结的力量。

在百团大战之前,各个抗日武装力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和矛盾。

然而,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大家放下了成见,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制定了作战计划,并共同配合,最终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发挥出最强大的力量。

其次,百团大战也让我明白了灵活变通的重要性。

在这场战斗中,我所在的部队一开始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没有选择放弃,而是迅速调整了作战策略和战术,采取了灵活的行动方式。

通过不断试错和调整,最终我们找到了战胜敌人的方法,并取得了胜利。

这让我明白了在战争中,灵活变通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它能够帮助我们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找到战胜敌人的突破口。

此外,百团大战还让我认识到了全民抗战的重要性。

在这场战斗中,不仅有正规军、游击队和地方武装等各种抗日武装力量积极参与,还有广大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和妇女等民众群体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发组织起来参与抗战行动。

这种全民抗战的氛围让我感到很震撼,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全体国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战,才能摧毁侵略者、保卫家园。

最后,百团大战让我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牺牲精神的伟大。

在战斗中,我目睹了许多战友为了国家的利益英勇奋战,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些战友们的牺牲精神让我深受触动,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无私和坚韧。

他们的牺牲不仅给中国抗日战争带来了胜利,也让我明白了为了正义和自由而奋斗的意义,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综上所述,百团大战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参与其中让我有了很多收获。

观百团大战有感750字

观百团大战有感750字

观百团大战有感750字(一)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百团大战》就是为纪念这个而拍摄的。

我是在我院组织的”红色电影展播月”活动上观看的。

作为一名大学生每当观看类似的抗日影片时总觉得热血澎湃,特别是看到日本军人残杀我国平民时真恨不得到屏幕中去和敌人战斗。

而看完后冷静下来时又总令人深思,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肩上的担子感觉又重了些似的!《百团大战》不仅对中国抗日战场上的局势意义重大,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样意义重大,改变了整个抗日的格局。

影片的目的是选择用电影的艺术手段,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能了解这段历史。

我觉得这个思路是非常好的。

生活在和平时期的年轻一代,在这思想开放物欲横流的时代尤其是西方意识文化的渗透下对于近代我国那段屈辱的历史感觉很远了,现在没必要记住这些,有时间还不如去看看股市房价实际些。

更有甚者对当年革命先烈的伟大抗日事迹有质疑的态度,对于这一部分人我觉很是愤怒和可怜以及无奈,愤怒他们忘记了耻辱,可怜他们已经被西方的敌对意识渗透而不知,无奈自己明知其有错而不能帮他们改正!以前也有类似抗日战争题材影片,但由于其制作质量故事情节太差,不但没有达到宣传的效果反而被吐槽成抗日神剧适得其反!而新拍的这部《百团大战》不论将领还是战士,老兵还是新兵,男性还是女性,人物魅力和神采皆来自活泼泼的真实感。

彭德怀、左权等指挥将领睿智果敢,日本军官的野心和残忍。

片中改变一味的突出我军如何英勇而日军如何腐败无能战斗力极其低下,这反招人反感也和历史上日军的战斗力不符,而是通过日军的战斗力基本与历史相符,战争场面极其惨烈我军伤亡也惨重来才衬托我军抗日的英勇的惨烈!同时几个富有人情味的小道具让人物形象更立体、有温度。

加入现代战争片的类型元素让电影《百团大战》抵达好看的观赏层面,这群充满真实感的英雄群像则让电影实现了走心的沟通功能达到宣传的目的。

影片的历史背景是1940年夏秋,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战场加紧诱迫国民党政府投降,同时以主要力量继续进攻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在华北加紧推行1940年度”肃正建设计划”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所谓”囚笼政策”,把进攻的矛头指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妄图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使中国成为其南进的后方基地。

观看百团大战心得体会

观看百团大战心得体会

观看《百团大战》心得体会
今日有幸观看了影片《百团大战》。

影片耗资巨大,战争场面气势磅礴,真实震撼。

全片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令观众热血沸腾。

此片场面极为浩大,战争场面大视角空前展现,演员们也都凭着一腔热血冒着生命危险在漫天炮火中拍
摄出精彩的影像,无怨无悔。

爱国主义精神与敬业之心支撑着全体工作人员艰苦拍摄、再现了先烈之路,把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如此恢弘壮烈的全景展现。

此次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此片的献礼意味很强,也正当其时。

年轻人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抗日英雄不朽,爱国精神长在!
此片最值得称道的绝对是全篇不断的大场面,这部电影的战争体量应当说是国内战争片之最,从头到尾都充满了各种大场面,全景战场激战画面,日寇三光运动的惨烈特写,日机轰炸阵地的狠毒与毁灭性,短兵相接的激烈交锋,高地攻坚战的残酷惨烈,都淋漓尽致地全景展现。

《百团大战》战争之残酷,战场之惨烈,战争之伤害。

对于交战双方来说,实际上都是巨大的。

杀人一万,自损八千。

百团大战我军投入兵力高达105个团,40多万人,毙伤日伪军两万多人,但我们自己的伤亡
也高达将近两万人。

伤亡实际上是对等的,代价不可谓不惨烈。

不得不承认,日军当时的战斗力之强和武器之先进是一穷二白的八路军无法相提并论的。

但,为了民族的荣誉,为了人性的尊严,我们也必须硬顶上。

片中对于战争对于人命的摧毁全方位真实展现,还是很靠谱的,不像许多抗日雷剧演得那样胡扯,展现了一部历史正剧的凛然气象。

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的锐气!打出了共产党军队的血性!打出了肩负民族兴亡、同仇敌忾的壮气!。

百团大战总结

百团大战总结

百团大战总结百团大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对中国抗战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通过一千多个抗日武装集团的联合行动,成功地将日军压制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的抗日事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首先,百团大战展现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精神和极高的战斗力。

在严峻的战争形势下,中国人民组织起航空、地面、水上三个方面的百团作战,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壮丽景象。

各个抗日武装集团相互合作、互相配合,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与敌人进行顽强抗击。

这种精神感召了广大的民众,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对胜利的渴望,为整个战争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其次,百团大战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和战术思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百团大战在战争动员和战术指导方面都做出了创新尝试,其中包括北方百团大战和华北百团大战。

北方百团大战以游击战为主要战术手段,采取迅速出击、迅速撤退的战略思路,成功地给日军制造了巨大的困扰。

华北百团大战则以运动战为主,通过灵活机动的战术,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防线。

这些战略和战术的创新为后来的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军事理论和指导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另外,百团大战还对于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地位和形象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和军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无法有效地组织抗战。

而在百团大战中,国民党政府积极响应了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组织了大规模的抗日武装集团,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这一举动使得国民党政府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形象得到了显著改善,增加了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声望。

同时,这也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最后,在百团大战中,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重要战果,对于提高民众的士气和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百团大战以军事战略为核心,加上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集体力量。

这种集体协作的事例在抗日战争中还有很多,充分证明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百团大战:中国抗战的经验总结

百团大战:中国抗战的经验总结

百团大战:中国抗战的经验总结世界历史上的二战是一场人类史上最为激烈的战役之一,此次战役中中国人民的抗战经验成为了人类历史的瑰宝之一。

中国所谓的“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次战役不仅对中国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对历史、对世界也都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就中国抗战经验总结,在百团大战中反映的抗战精神、战争策略和战术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抗战精神的体现中国的抗战源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侵华后,不仅占领了中国领土,而且不断为侵略扩大范围进行推进。

但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RE倔强拼搏,迎击日本军队,强大的精神勇气成为了中国抗战的重要支撑。

百团大战就是中国抗战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这场战斗体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极大勇气,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抵抗精神,这种精神鼓舞了全国上下的中国人民,反映了国家抗日情绪的高涨。

百团大战之所以称之为百团大战,是因为参战的中国军队连同民兵的数量较多,达到了100个团的规模,这种壮举激励了全国民众,唤醒了国家抵抗日本侵略的斗志。

这也成为了中国人民的一次大胜仗,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唤起了血性勇气,揭示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具有的战斗力和实力,激发了其民族自尊心和尊严感。

二、抗战策略和战术应对措施的体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军队的动员是一体的,通过各种方式,动员和调集国内的社会和资源来支援战场上的抗日斗争。

百团大战的胜利,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充分地利用了本身的地理优势,增加地形的难度,采取了防御战术。

通过埋伏、隐蔽、诈冒等战术来克敌制胜,对日本军队进行制约和打击。

此外,百团大战快速反应和战术的应对措施对胜利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军队通过规定的程序,快速地组织与调动兵力,建立后备兵力,为士兵提供装备和物资,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在短期内完成了战术调整,提高了战争的可持续性和胜利的可能性。

三、对中国军事发展的影响百团大战是中华民族最早形成的现代战争档案之一,参战部队的格斗技能、协同作战技巧以及保密措施都达到了当时极高的水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团大战》观后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百团大战》就是为纪念这个而拍摄的。

我是在我院组织的“红色电影展播月”活动上观看的。

作为一名大学生每当观看类似的抗日影片时总觉得热血澎湃,特别是看到日本军人残杀我国平民时真恨不得到屏幕中去和敌人战斗。

而看完后冷静下来时又总令人深思,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肩上的担子感觉又重了些似的!
《百团大战》不仅对中国抗日战场上的局势意义重大,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样意义重大,改变了整个抗日的格局。

影片的目的是选择用电影的艺术手段,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能了解这段历史。

我觉得这个思路是非常好的。

生活在和平时期的年轻一代,在这思想开放物欲横流的时代尤其是西方意识文化的渗透下对于近代我国那段屈辱的历史感觉
很远了,现在没必要记住这些,有时间还不如去看看股市房价实际些。

更有甚者对当年革命先烈的伟大抗日事迹有质疑的态度,对于这一部分人我觉很是愤怒和可怜以及无奈,愤怒他们忘记了耻辱,可怜他们已经被西方的敌对意识渗透而不知,无奈自己明知其有错而不能帮他们改正!以前也有类似抗日战争题材影片,但由于其制作质量故事情节太差,不但没有达到宣传的效果反而被吐槽成抗日神剧适得其反!而
新拍的这部《百团大战》不论将领还是战士,老兵还是新兵,男性还是女性,人物魅力和神采皆来自活泼泼的真实感。

彭德怀、左权等指挥将领睿智果敢,日本军官的野心和残忍。

片中改变一味的突出我军如何英勇而日军如何腐败无能战
斗力极其低下,这反招人反感也和历史上日军的战斗力不符,而是通过日军的战斗力基本与历史相符,战争场面极其惨烈我军伤亡也惨重来才衬托我军抗日的英勇的惨烈!同时几个富有人情味的小道具让人物形象更立体、有温度。

加入现代战争片的类型元素让电影《百团大战》抵达好看的观赏层面,这群充满真实感的英雄群像则让电影实现了走心的沟通功
能达到宣传的目的。

影片的历史背景是1940年夏秋,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战场加紧诱迫国民党政府投降,同时以主要力量继续进攻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在华北加紧推行1940年度“肃正建设计划”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所谓“囚笼政策”,把进攻的矛头指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妄图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使中国成为其南进的后方基地。

为了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于影响全国的整个抗日局势,克服国民党投降的危险,1940年
8月20日至12月下旬,八路军总部先后使用105个团约40万人的兵力,向华北敌占据点和交通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和反“扫荡”作战,故名“百团大战”。

整个战役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正大铁路为重点,开展交通总破击战(8月20日至9月10日)这次进攻战役于8月20日首先从正大铁路发起。

第二阶段:继续破击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9月22日至10月上旬)
第三阶段:反击日军大规模报复“扫荡”作战(10月6日至12月下旬),百团大战的发动,使日军的部署陷入混乱局面,敌痛感中共军队威胁极大,为稳定战局,巩固其在占领区的统治,日伪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以坦克开路,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晋西北地区的反“扫荡”作战一直延续到1941年1月下旬。

片中最让我难忘的场面是梁山同志驾着火车和日军的装甲车相撞的画面,为了抢得轨道变轨的控制权,我军和日军展开了殊死的争夺战在那小小的不到两平米的站台上一个叠一个全是致死手都还伸向扳手的敌我双方战士的尸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惨烈!因为珍爱和平,所以我们回首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