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简介

合集下载

磁共振成像基本知识PPT课件

磁共振成像基本知识PPT课件

波谱成像(Spectroscopic Imaging):通过分析组 织中的化学成分来提供分子层面的信息,有助于肿瘤 和代谢性疾病的诊断。
靶向成像(Targeted Imaging):通过使用特异性 标记的分子探针,对特定分子或细胞进行成像,为个 性化医疗和精准诊断提供了可能。
04 磁共振成像应用
医学诊断
成本与普及
磁共振成像设备成本较高,限制了其 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未来需要降 低设备成本,提高可及性。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利用组织磁敏感性 的差异进行成像,能够显示脑部微出血、铁沉积等病理变化。
分子成像技术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 CEST):利用特定频率的射频 脉冲来检测组织中特定化学物质的变化,对肿瘤和炎 症等疾病的诊断具有潜在价值。

快速扫描技术
研究更快的扫描序列和算法,缩短 成像时间,提高检查效率,减轻患 者长时间处于扫描腔内的压力。
多模态成像融合
结合磁共振成像与其他影像技术( 如CT、PET等),实现多模态成像 融合,提供更全面的医学影像信息 。
新应用活动和功能连接,深入 了解神经系统和认知科学领域。
磁共振成像的优势与局限性
高软组织分辨率
MRI对软组织结构有高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脑、关节、肌 肉等组织的细微结构。
无骨伪影干扰
MRI不受骨骼的影响,能够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的结构。
磁共振成像的优势与局限性
01
02
03
检查时间长
由于MRI需要采集大量数 据,检查时间相对较长。
金属植入物限制

MRI 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成像

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1H、11B、13C、17O、19F、31P。

在这项技术诞生之初曾被称为核磁共振成像,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医学新技术的NMR成像(NMR Imaging)一词越来越为公众所熟悉。

随着大磁体的安装,有人开始担心字母“N”可能会对磁共振成像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nuclear”一词还容易使医院工作人员对磁共振室产生另一个核医学科的联想。

因此,为了突出这一检查技术不产生电离辐射的优点,同时与使用放射性元素的核医学相区别,放射学家和设备制造商均同意把“核磁共振成像术”简称为“磁共振成像(MRI)”。

MRI用于影像诊断已经有20多年,作为一种无辐射、低(非)侵袭的检查设备在国内已经相当普及。

由于其需要使用很强的磁场和射频脉冲(RF),因此相应方面的影响也必须考虑,特别是近年随着3T-MR设备使用数量增加,更显示出对其安全性进行重新验证的必要性。

Ⅰ、有关静磁场和RF的安全管理MR检查时,从安全角度必须考虑静磁场、RF、梯度磁场、以及噪音的影响。

特别是近年高场强、高性能MR设备出现,要求比以往更加重视静磁场和RF对人体影响的安全管理。

1、关于静磁场的安全管理3T-MR对磁性体吸引力的增大成为安全管理上的大问题。

屏蔽技术的进步使3T-MR磁场漏泄范围与1.5TMR相比几乎没有差别,但这也使得机架开口部磁场强度急剧衰减,也就是说与1.5T时相比,机架开口部磁场梯度更陡。

对磁性体的吸引力与该磁性体质量和磁场强度、磁场梯度有很大关系,质量越大或磁场梯度变化越陡急,则对磁性体的吸引力越大,这点必须引起足够注意。

1-1、体外金属的安全管理与放射线相比,MRI中使用的强磁场相对安全,但绝不是说不会发生来自MRI 方面的事故。

据此观点,MRI属于低侵袭检查,但不能说是安全检查。

MRI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是绝对禁止持剪刀、手术刀、镊子、听诊器等磁性医疗器械进入检查室,以及将医用氧气瓶、监测装置(如心电图机、血压计、呼吸机)、输液泵等可移动医疗器械送入检查室,接送患者的担架、轮椅车如果不是MRI室专用的非磁性材料制成,也绝对不要进入。

磁共振成像基本概念

磁共振成像基本概念
图像
存储和传输: 将生成的图像 存储在计算机 中,并通过网 络传输到其他
设备或系统
04
磁共振成像的序列
脉冲序列的概念
脉冲序列定义
脉冲序列分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脉冲序列组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脉冲序列特点
脉冲序列的组成
梯度磁场:用于空间定位
射频脉冲:用于激发氢原子 核
接收线圈:用于检测信号
数字转换器:将接收到的信 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梯度系统
梯度线圈:用于 产生梯度磁场
梯度控制器:控 制梯度线圈的电 流大小和方向
梯度放大器:放 大梯度线圈产生 的梯度磁场
梯度切换率:表 示梯度磁场变化 的速度
计算机系统
硬件:包括计 算机、磁体、 梯度放大器和
梯度线圈等
软件:用于控 制和操作磁共
振成像系统
图像处理:将 采集到的原始 数据进行处理, 生成高质量的
无电离辐射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 检查方法
不会产生电离辐射,对人体无 害
可以多次重复检查,不会对组 织造成损伤
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妇、 儿童等,也可以放心使用
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
磁共振成像(MRI)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 MRI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关节疾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比,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某些情况下,MRI甚至可以取代病理活检,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 进步,磁共振成像的软组织
分辨力将进一步提高
多方位成像
定义:通过改变磁场方向和射频脉冲序列,获取不同角度的成像数据 优势: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组织结构,提高诊断准确性 实现方式:采用三维成像技术,通过连续采集不同角度的图像数据 应用范围:适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如脑部疾病、关节疾病等

磁共振成像(MRI)扫描须知

磁共振成像(MRI)扫描须知

磁共振成像(MRI)扫描须知磁共振成像(MRI)扫描须知1、磁共振成像简介磁共振成像(简称MRI)是将人体放在强磁场内,利用磁共振现象,把电磁波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得到断层图像。

我院引进最新一代德国西门子公司超导高场强磁共振成像仪,能多方位、立体成像,具有扫描速度快、成像清晰、无有害射线辐射等优点。

适用于检查全身各种肿瘤,心血管、炎症性疾病等,在神经系统、脊柱、关节等疾病诊断效果更突出。

2、磁共振检查禁忌症1)置放心脏起搏器者进入强磁场可导致起博器失灵而危及生命。

2)眼球内有金属异物者有损伤眼球的危险。

3)动脉瘤术后有银夹者有可能使银夹脱落。

4)幽闭恐惧症患者。

5)危重病人、呼吸循环不稳定者或高热病人。

3、扫描前准备1)取下身上金属物品,包括:手机、钥匙、水果刀、机械手表、硬币、发夹、打火机、活动假牙等,以免影响检查效果或损坏机器,严重者危及生命。

2)信用卡、磁卡等磁性卡请勿带入扫描间,以免内储信号被消除。

3)换掉所有带金属挂勾、拉链、纽扣的衣物,最好不穿含尼龙的衣裤,以免影响检查效果。

4)妇女不要用眼影等化妆品、以免影响检查效果,上环者行腰椎、上腔检查前需取环。

5)进行盆腔(包括膀胱、生殖系统)检查者,请于检查前2小时排便,并饮水500ml。

6)请于扫描当日带既往MRI、CT、B超、X线片及病历,以供医生参考,曾在本院做过MRI检查者,务必带MRI片及检查片号。

请门诊受检查者带门诊就诊卡。

7)进行胃肠道、胰腺、胆道检查需要空腹。

4、扫描过程1)受检者卧于检查床,送入扫描孔,扫描过程中必须保持身体静止不动,可平静呼吸或听医生指挥屏气。

2)扫描时因射频脉冲作用,噪声较大;检查后会使人体体温轻度上升。

3)部分病变不易显示或鉴别诊断困难,必要时需静脉注射造影剂后扫描,此造影无需过敏试验。

如有过敏史,哮喘或心肾功能不全者需提前告知MRI检查医生及护士。

5、患者知情选择1)MRI检查是仪器对人体受检部位间隔一定厚度分层逐层扫描,获取组织器官信息,因而较小的病变可能没有采集到,有漏诊、误诊的可能。

磁共振成像名词解释

磁共振成像名词解释

磁共振成像名词解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无创性的医学成像技术,利用具有特定磁性的核磁共振信号来获得人体内部的高分辨率图像,从而对人体组织的结构、功能、代谢和血流等进行评估。

磁共振成像不需要使用X射线或其他有害辐射,因此相对安全。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基于核磁共振现象,它是一种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发生共振吸收和放射的现象。

在MRI中,通过在患者身上施加一个大强度又稳定的强磁场,然后行来回震荡的电磁波,使人体内的原子核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当电磁波停止时,原子核会回到基态并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便是核磁共振信号,通过捕获和分析这些信号,可以生成详细的图像。

磁共振成像可以对全身各个部位进行检查,如头部、胸部、腹部、盆腔等,对脑部、颈椎、胸部、腰椎、肝脏、肺部、骨骼、关节等疾病具有很高的分辨率,能够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确诊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磁共振成像的优势在于:首先,不使用X射线或其他有害辐射,相比传统的CT扫描和放射线成像技术更加安全。

其次,因为利用了核磁共振的原理,可以更准确地观察到组织的水分分布、灌注情况,对肿瘤、炎症、神经系统、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等疾病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

此外,磁共振成像还可以提供结构、功能和代谢信息,对于研究人体生理和疾病的机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磁共振成像并非完美无缺的技术,其局限性主要包括:第一,成像时间较长,对患者的耐心要求较高。

第二,成本较高,设备维护和使用成本较高。

第三,某些人群存在磁共振成像的禁忌症,如携带金属植入物、心脏起搏器等,对这些人群的检查需要慎重考虑。

总的来说,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成像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和多方面的信息,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价值。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推广,磁共振成像有望在临床医学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MRI)

射频发射器与MR信号接收器为射频系统, 主要由线圈组成。射频发射器是为了产生 不同的脉冲序列,以激发体内氢原子核, 产生MR信号。射频发射器很像一个短波发 射台及发射天线,向人体发射脉冲,人体 内氢原子核相当一台收音机接收脉冲。脉 冲停止发射后,人体氢原子核变成一个短 波发射台而MR信号接受器则成为一台收音 机接收MR信号。
质子吸收RF脉冲的能量,由低能级(指向上) 跃迁到高能级(指向下)。指向下质子抵消了 指向上质子的磁力,于是纵向磁化减小。 与此同时,RF脉冲还使进动的质子不再 处于不同的相位,而作同步、同速运动,即 处于同相位(inphase)。这样,质子在同一时 间指向同一方向,其磁矢量也在该方向叠
加起来,于是出现横向磁化
附:名词解释
晶格: MRI中原子核周围的 环境称为晶格。
平衡态:质子在温度 与磁场强度不变的情 况下充分磁化后,磁 化矢量保持衡定,这 种稳定状态为平衡态。 激发态:质子吸收能 量(RF)后的不稳定状 态为激发态。

四、病人(质子)进入外加磁场时 会发生什么情况
1、质子在正常情况下是 随意排列的 (杂乱无章),宏观磁化 矢量和为零. “自由态” 2、质子进入外加磁场时 会发生二种情况:顺、 逆外加磁场的方向。(磁
脉冲序列
如何获得选定层面中各种组织的T1、T2或 Pd的差别,从而得到不同的MRI图像,首先 要了解脉冲序列。
施加RF脉冲后,纵向磁化减小、消失, 横向磁化出现。使纵向磁化倾斜900脉冲为 900脉冲,而倾斜1800的脉冲则为1800脉冲。 施加900脉冲,等待一定时间,施加第二个 900脉冲或1800脉冲,这种连续施加脉冲为脉 冲序列。
原子核由中子与质子组成,但氢核只有一个质 子,没有中子。在人体内氢核丰富,而且用它进 行MRI的成像效果最好。因此,当前MRI都用氢核 或质子来成像。质子有自己的磁场,是一个小磁 体。 人体进入外磁场前,质子排列杂乱无章, 放人外磁场中,则呈有序排列。质子作为小磁体, 同外磁场磁力线呈平行和反平行的方向排列。平 行于外磁场磁力线的质子处于低能级状态,数目 略多。反平行于外磁场的质子则处于高能级状态。

磁共振成像原理简介

磁共振成像原理简介

磁共振成像原理简介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技术。

在诞生之初被称为核磁共振,但为了避免与核医学成像技术相混淆,并且为了突出这项技术不会产生电离辐射的优点,因此将“核磁共振成像”简称为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是自旋的原子核在磁场中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一种物理现象。

我们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根据泡里不相容原理,原子核内成对的质子或中子的自旋相互抵消,因此只有质子数和中子数不成对时,质子在旋转中产生角动量,磁共振就是利用这个角动量来实现激发、信号采集和成像的。

用于人体磁共振成像的原子核为氢原子核(1H ),主要原因如下:1、1H 是人体中最多的原子核,约占人体中总原子核数的2/3以上。

2、1H 的磁化率在人体磁性原子核中是最高的。

质子以一定频率绕轴高速旋转,称为自旋。

自旋是MRI 的基础。

自旋产生环路电流,形成一个小磁场叫做磁矩。

在无外磁场情况下,人体中的质子自旋产生的小磁场是杂乱无章的,每个质子产生的磁化矢量相互抵消,因此,人体在自然状态下并无磁性,即没有宏观磁化矢量的产生。

进入主磁场后,人体中的质子产生的小磁场不在杂乱无章,呈有规律排列。

一种是与主磁场平行且方向相同,另一种与主磁场平行但方向相反,处于平行同向的质子略多于平行反向的质子。

从量子物理学角度,平行同向的质子处于低能级,因此受主磁场的束缚,其磁化矢量的方向与主磁场的方向一致;而平行反向的质子处于高能级,因此能够对抗主磁场的作用,其磁化矢量方向与主磁场相反。

由于低能级质子略多于高能级质子,因此在进入主磁场后,人体产生了一个与主磁场方向一致的宏观纵向磁化矢量。

进入主磁场后,无论是处于高能级还是处于低能级的质子,其磁化矢量并非完全与主磁场方向平行,而总是与主磁场有一定的角度。

什么是磁共振成像

什么是磁共振成像

什么是磁共振成像在现代医学领域,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已经成为了一种极为重要的诊断工具。

它能够为医生提供人体内部结构和组织的详细信息,帮助诊断各种疾病。

那究竟什么是磁共振成像呢?简单来说,磁共振成像就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图像的技术。

我们都知道,人体是由无数的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其中氢原子在人体内的含量非常丰富,尤其是在水和脂肪中。

而磁共振成像主要就是针对人体内的氢原子进行探测和成像。

当我们被放入磁共振成像的机器中时,机器会产生一个强大的磁场。

这个磁场比地球磁场要强成千上万倍。

在这样的强磁场中,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就像一个个小磁针,会按照磁场的方向排列。

然后,机器会发射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这些无线电波会打乱氢原子核的排列。

当无线电波停止后,氢原子核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排列状态,并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会被机器接收并转化为图像信号。

那么,磁共振成像有什么独特的优势呢?首先,它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非常高。

与传统的 X 光和 CT 检查相比,MRI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肌肉、韧带、神经、血管等软组织的结构和病变。

这对于诊断脑部疾病、脊椎疾病、关节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MRI 没有辐射危害。

X 光和 CT 检查都是通过 X 射线来成像的,而 X 射线具有一定的辐射性。

长期或多次接受这些检查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损害。

而 MRI 则完全依靠磁场和无线电波,不会产生辐射,因此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来说,是一种更为安全的检查方式。

再者,MRI 可以多方位、多层面成像。

它不仅可以像 X 光和 CT 那样进行横断面成像,还可以进行冠状面、矢状面以及任意角度的成像,从而更全面地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然而,磁共振成像也并非完美无缺。

它的检查时间相对较长,一个部位的检查可能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这对于一些病情危急或难以长时间保持静止的患者来说可能不太适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肌肉、肌腱、韧带
肌肉组织的 T1 较长,T2 较短,故 在 TlWI、T2WI 和 PdWI 上均呈中等 强度信号(黑灰或灰色)。肌腱和韧 带组织含纤维成分较多,其信号强度 较肌肉组织略低。
三、骨骼、钙化
骨骼和钙化内含大量钙质,水分含 量甚少,故其 T1 值很长,T2 值短, Pd 很低,故无论 T1WI、T2WI 和 PdWI 图像上均呈信号缺如的(低) 信号区,故在 MR 扫描图像上不易显 示出早期的骨质破坏及较小的钙化灶 是其缺点。
1.心脏起搏器及神经刺激器置入者 2.体内动脉夹 3.人工心脏瓣膜置换者 4.眼球内金属异物或内耳金属假体者
5 相对禁忌症
1)各种金属置入者 2)妊娠期妇女、心率失常、近 期心肌梗塞 3)危重病人 4)癫痫病人 5)幽闭恐惧症者
(二)注意事项
1. 临床与磁共振室的医生共同把好关,防止发 生意外. 2.进入检查室前注意清除某些随身物品 1)金属物品:金属物品被磁铁吸引 飞掷人, 损伤机器。 2)信用卡、磁盘、磁带;失效。 2)妇女检查部位;洗除化妆品(眼影),取 出卫生巾和避 孕环。 3.应用药物:幼儿、烦躁、幽闭恐惧症患者适当 用药。
按磁体种类:
超导型 永磁型 常导型(阻抗型)
磁体形状:
隧道式 漏斗式 开放式
MRI的基本原理与图象特点
人体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 和电子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 中子组成。磁共振与质子有关, 而且只与带有奇数电荷的质子有 关。
MRI的基本原理
当施加外磁场(Bo)后,小磁体的 自旋轴按Bo磁力线方向重新排列。 再以特定的射频脉冲 (radiofrequency, RF)激发之, 小磁体(原子核)吸收能量和释放 能量而共振,即发生核磁共振现象。
MRI的基本原理
当停止发射RF,则被激发的原子核逐渐 释放能量(放出电磁波),恢复到原来 的低能量位置。这一恢复过程为弛豫过 程(Retaxation process),而恢复到原来 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问则称为弛豫时间 (Relaxation time)(TI, T2)
MRI的基本原理

T1是反映自旋核把吸收的能 量传给周围核所需的时间, T2是高能级自旋核的能量传 给低能级自旋核所需的时闹, 单位毫秒。
长,亮度越高;反之亮度越低。??
MRI的图象特点
2.流空效应(Flowing void effect)。
由于心脏和血管内的血液迅速流动, 使发射MR信号的氢原子核移动到接收范 围之外,测不到MR信号,在TI WI和 T2WI图象上均呈黑色,而心壁和血管壁 呈灰白色。使心脏和血管显影,是CT所 不能比拟的。
脂肪、骨髓 肌肉 肌牌、韧带 骨骼、钙化 纤维软骨 透明软骨 气体 水分 血流 白 黑灰 黑 黑 黑 黑灰 黑 黑 黑
PdWI
白 黑灰 黑 黑 黑 灰 黑 黑灰 黑灰
T2WI
灰白 灰 黑灰 黑 黑灰 灰 黑 白 黑
灰度由低至高分为黑、黑灰、灰、灰白和白五 级,分别表示不同组织的信号特征.
异常病变的MR信号分析
正常人体组织MR信号特征 了解正常人体组织 MR信号的特征 是MR诊断的基础。

一、脂肪、骨髓
组织脂肪的 T1 短、T2 长、Pd 高,故不论在 TlWI、 T2WI 和 PdWI 图像上均呈高信号(白色);但随着 TR 的延长,在 pdWI 图像上脂肪信号有逐渐衰减降低 之势。这是脂肪抑制技术的基础。 骨髓内因含有较多的脂肪成分,在 MR 扫描图像上 亦呈高信号,和脂肪组织信号有相似的特征。因此, MR 骨髓成像技术对于骨髓疾病尤其是对于早期的 骨髓转移或骨髓瘤等特别敏感,故临床上有着广泛 的用途。
六、水分
水 T1 值较长,T2 值明显延长,故 在 TlWI 图像上呈较低信号,T2WI 图像上信号明显增加,呈鲜明的高 信号为其特征。
六、血流
快速流动的血液因其“流空效 应”,在各种成像上均呈低(无)信 号血管影;而缓慢或不规则的血流如 湍流、旋流等,血管内信号增加且不 均匀。
组织名称 TIWI
八、磁共振检查的安全问题
(一)生化电流感应作用
1.心电图改变:T波幅度增加,出现小尖 头波等。一旦磁场 撤除心电图正常。 2.视觉生理变化:光幻觉(闪电\色环)。 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体。 3.皮肤过敏,肌肉抽搐,心室纤颤。梯度 磁场产生电流过大。
(二)温度效应:
射频电波吸收所致。 作用微弱,对人体不会 产生危害。
磁共振检查的安全问题
(三)2.0T以下对人体无害, 不引起生物损伤,但对妊娠 妇女检查应慎重。
磁共振检查的安全问题
( 四)为了防止MRI检查可能产
生的危害,英美有关委员会作以 下规定:1)磁场强度<2.OT, 交变磁场<3.0.
介绍医院MR机主要技术性能
名称:Magnetom open 磁场:0.2 Tesla 磁体:常导型、开放式
(2)脑肿瘤 (3)脑外伤:脑挫伤 MRI>CT (4)先天畸形:如 Chiari 畸形 (5)脊髓病变;外伤、脊髓空 洞等
2.胸部
(1)心脏血管:MRI>CT ( 2)胸壁和纵隔:MRI>CT,直 接分辨血管与淋巴结 (3)肺病变:MRI<CT<胸片
3.腹部
(1)肝脏:MRI>CT (2)胰腺:MRI<CT、 US (3)肾脏:MRI>CT (4) 胆道: MRI=CT<造影, MRCP
4.盆腔 子宫 : MRI>CT 膀胱:MRI=CT 结石: MRI<CT
5.骨关节: 软组织及关节 软骨 MRI>CT 骨骼 MRI<CT< 平片
6.肠道(magnev i st),磁显葡胺(稀 有元素钆的螯合物),Gd-DTPA。 循环 于血管与细胞外液,经肾和胃肠道排出。 不穿透正常血脑屏障。毒性小,安全系 数大>200。 钆离子有7个电子,顺磁性强,缩短 TI和T2,提高分辨率,有利定位、定性。
主要特点:
1.购置费用低 2.维持费用低,不用液氦和液氮 3.机器体积小,安装面积小 4.磁场均匀度与超导型相同 5.临床应用范围广 ①运用于各类病人:老少胖瘦,幽闭恐惧症。 ②观察病人方便。 ③适合于各种部位:床移动范围大,任何部位均可 移至磁场中央。 ④介入治疗和穿刺。
MRI照片说明
病人姓名,性别 片号 病人出生年、月、日 扫描时间(小时、分) 检查日期 IMAGE(8)一图像序数 STUDY(Z)~检查序列 R~右侧 POSt CM一增强 Sel(ftzd) A SOUTHWESTHOSP.CHONGQING MAGNETOM OPEN H-SP VA17B
三、变性
变性病变内由于含水量的增加,MR 图像上呈 长 T1 和长 T2 信号特征,即 T1WI 图像上呈稍 低信号,T2WI 图像上呈明显的高信号;如变性 组织内脱水,例如椎间盘变性,T2WI 图像上其 信号强度不升高反而降低。
四、坏死
坏死病变早期由于含水量增加, 呈长 T1 和长 T2 信号改变;修复期 水肿消退,肉芽组织增生,呈稍长 T1 和稍长 T2 的信号特征;晚期纤 维化治愈后,则呈长 T1 和短 T2 信 号特征,即在 TIWI 和 TZWI 图像 上均呈低信号。
四、软骨
软骨组织分为纤维软骨和透 明软骨,纤维软骨的信号强 度比骨髓和钙化略高,但仍 呈低信号;透明软骨的 Tl 和 T2 较长,Pd 高,故在 T1WI 图像上呈较低信号,在 T2WI 和 Pdwl 图像上呈中等灰色信 号。
五、气体
气体的 T1 值很长,T2 值很短,Pd 很低,故在各种成像图像上肺组织均 呈较低信号。
MRI发展历史
自三十年代以来,磁共振研究始终 是国际高科技的热点,并有五位科学家 由此获得诺贝尔奖.
MRI 发展史 时间
1937 1938 1946 1960 1967 1971 1973 1974 1977 1980 1989
作者
成就
Stern 核磁矩规 诺贝尔奖(1943) Rabi 原子束磁共振现象 诺贝尔奖(1944) Bl0ck 测量核磁矩 诺贝尔奖(1952) Purcell 英国阿伯丁大学 电子自旋共振 Jacrson MR 信号 Damadian 肿瘤 TI、T2 Lauterbur 水模 MR 图象,奠定 MRI 基础 Lauterbur 鼠 MR 图象 Damadian 自身胸部 MRI 4h45, 图象加工 各大公司(国际) 应用临床 安科公司(国内) 0.15T 机
比例尺
TR一(脉冲)重复时间 TE一回波时间 TA一采集时间 TC一采集次数
HEAD
SP一层面位置 SL一层厚 FOV一视野 Sag>Tra一图像方位 W:900 C:40
SE序列各加权像的参数

TR
TE
T1WI 短(<500ms) 短(<25ms) T2WI 长(>2000ms) 长(>75ms)

一、水肿
无论何种类型水肿,细胞内或组织间 隙内的含水量增加,均使T1值和T2值延 长,Pd值降低,放在T1WI和PdWI图像上 水肿区呈较低信号,而在T2WI图像上则 呈明显的高信号,对比鲜明。
二、出血
血肿的信号强度随血肿期龄而发生变化。一般 出血 3 天内为急性血肿,4 天至 2 周内为亚急性 血肿,2 周以上为慢性血肿。各期血肿的 MR 信号变化规律
5.运动器官成像观察。

采用呼吸和心电门控(gating) 技术不仅能改善心脏大血管图象, 还可获得其动态图象。”
MRI诊断的临床应用

1.中枢神经系统
尤其对脑干、幕下区、枕 大孔区的显示明显优于CT。

(l)血管病变
脑梗塞:MRI>CT 亚急、慢性脑出血:MRI>CT 急性脑出血:CT>MRI 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MRI>CT
MRI的图象特点
3.MRA是不用造影剂 非创伤性的血管造影,应用时 间飞跃(tim of flight)和相位对 比(phase contrast)技术使血液 成为白色,使血管见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