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写作分析指导
高考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高考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高考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高考作文一直是考生最为关注的一项考试内容,考生不仅需要拥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还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而高考材料作文则是高考作文的一种形式,与传统的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它是根据所给的材料进行写作的,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等。
那么,如何写好高考材料作文呢?以下是一些写作指导:1. 理解材料高考材料作文的核心在于材料,考生必须对所给材料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更好的写作。
考生可以先阅读材料,然后再进行划重点、概括材料、总结材料中的信息等操作,最后再进行思考和分析。
2. 抓住主题高考材料作文往往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考生需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找出其中的主题,并在写作中突出该主题。
同时,在写作中要注意不要离题,要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写作。
3. 逻辑清晰高考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在较短的篇幅内进行较为充分的表达,因此逻辑清晰非常重要。
考生在写作时应注意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并掌握好材料和自己的观点之间的联系。
4. 立意深刻高考材料作文的评分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立意”,即考生在材料的基础上表达出深刻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在写作时考生应该多思考,多积累,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并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感受到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5. 语言表达高考材料作文要求语言表达生动形象,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因此,在写作时考生应该注意用词准确,语言通顺,句型多变,同时要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高考材料作文的写作需要考生在理解材料、抓住主题、逻辑清晰、立意深刻、语言表达等方面有所突破,只有掌握好这些要点,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范文:高考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其中的一种题型,考生需要在所给的材料基础上进行写作。
然而,由于高考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很多考生在考试中难以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因此,如何写好高考材料作文已经成为考生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新材料作文写作方法之立意分析与写作指导(学生版)

新材料作文写作方法之立意分析与写作指导(学案)常熟市王淦昌中学周学清2013年11月5号一、课题导入比较: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1、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如下图所示:本质: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形式: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2、新材料作文与其他题型的区别新材料作文: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在中心角度立意与在非中心角度立意,都视为符合题意。
旧材料作文:也可以多角度立意,但是其立意有非常明确的指向,只能是材料的核心内涵的扩展和延伸。
新材料作文的出发点是。
话题作文:要在话题的范围内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通过自己对材料的选择、思考,提炼出与总话题相关的属于自己独特认识的主题来。
话题作文的出发点是。
命题作文:在命题的范围内作文,文章的内容要与题目的内在意蕴吻合。
命题作文的出发点是。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新材料作文审题三原则1.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所以,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二、温习知识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切入点:1、从入手,2、从入手,3、从入手,4、从入手,5、从入手,6、从入手。
三、典型引路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06年全国高考题)。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例文

•
是否可以说,李清照正是借这泉的甘洌清 纯,才有了水一般的情思;漱玉泉正是借词人 的温婉柔情,才有了诗一般的灵动清澈? • 词人的少女时代便是在这潭清泉边度过的 。时至今日,我们似乎还能从如镜的水面上看 见那个端庄娴雅的女子对泉梳妆的幻影,似乎 还能从绿意初上的柳条间感受到那个才气横溢 的女子的气息。有了这泉的滋润,李清照才与 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不就是那个曾经“轻解 罗裳,独上兰舟”的无忧女子吗?她不就是那 个曾经“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俏皮 女子吗?她的确是被这水这泉陶醉了,醺染了 ,又有谁能说她不是这水中的仙子呢?
• 【材料作文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1996年春,瑞典的克洛普和其他12名登山者一 起攀登珠峰。在距离珠峰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 毅然转身独自下山。在离峰项近在咫尺之处,克洛 普为什么转身而返?原因在于他预定返回的时间是 下午2点。虽然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 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而与 克洛普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大多数登上了峰顶 ,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不过他们都因错过了安 全返回的时间,葬身于暴风雪。 •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 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也许你并不聪明,但你足够的刻苦;也许 你需要时间保证睡眠,但你有十二分的效率; 也许你家庭不够富裕,但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 优异的学习成绩……我们的优势与劣势就像铜 钱的正反面,总是形影相伴, (比喻论证)只 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就一定能“直挂 云帆济沧海”。 看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把握优势,发挥 它的效力;对于劣势,正视它的存在,以优补 劣。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最佳的人生航线,最 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重申论点, 发出号召,结束全文)
2024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写作指导

6.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发掘新问题 7.善用科技之翼,做人工智能主人 8.莫被人工智能异化心灵,成为它的奴隶; 9.君子善假人工智能;丰盈你我人生 10.于善问中求思,于求思中致远
名言金句
1霍金曾言:“人工智能的崛起,或成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亦或是最糟糕 的。”这句话警示我们,面对AI的飞速发展,既要看到其巨大潜力,也要警惕潜 在风险。
2024全国Ⅰ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的 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 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便利让我们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无疑提高了效率; 但另一方面,这种便捷性也可能导致我们在面对问题时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 限制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文章。例如,可以讨论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了我们对待问 题的态度,是否让我们变得更加急功近利,忽视了问题的本质和深层含义。也可以探 讨在科技时代背景下,如何保持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广泛探索,以及如何平衡科技的 便利性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如何避免被人工智能“矮化”等。
4.人工智能的崛起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 ,也带来了深深的忧虑。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AI的精确与迅速无疑极大地推动 了社会的进.,但我们也必须警惕,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我们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 的能力。
5.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在解答复杂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其强大的计算 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这种便利性也可能让我们忘记 问题的本质,甚至可能削弱我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题讲练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
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
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
知识梳理
7分钟
审读情境和任务:
A、作文时必须紧扣题目材料,同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涵,从
①“读了以上材料” 中得出观点。
B、还要关注材料的隐形信息,也就是材料对写作的一些限制。
②“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生活体验”
要明确写作身份,也就是作文时要明扣或暗扣“青年”这一身 份。
③请以“……”为话题,谈谈对于追求理想的青少年有什么启示;“复兴中
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肯定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挠,所以, 根据外部环境的实际做出判断,进而不能进时,就要选择适当地“退”让。
“退”并不是懦弱的表现,相反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是保存实力,是避 开锋芒,是机智绕开,是迂回战术,是以“退”为进。毛泽东和朱德在土地 革命战争初期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十六字红军游击战争作战指导原则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退”在做人、 做事上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居寺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贤 们的处世哲学已经包含了“进”“退”思想。于人生而言,山高爬不过,水 深趟不过,那就先退下来,不做无畏的牺牲,不逞莽夫之勇,退下来冷静分 析,及时调整,再找到最合适的解决途径,这种韧性的退何尝不是一种更好 的进呢?
材料作文“非洲尼日尔草原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河沟”写作指导及范文

阅读下边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非洲尼日尔草原上有很多纵横交织的河沟,非洲鲫鱼便生活在这里。
天气干旱,有的河沟一夜之间水量就会减半,鲫鱼一定侧卧着一点一点向前努力游动,游向大一些的湖泊以求生计,这个过程艰辛而漫长。
大体每年 10 月至 11 月之间,大草原上会有一次降雨,河沟水量大增,大多数鲫鱼停止向前游动,尽兴享受雨水带来的丰富食品。
不久,它们因河沟干枯被晒成鱼干。
此外一些鲫鱼则抓住了水量充分的时机,迅速向前游动,最后游入大湖实现了自保。
请依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许多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剽窃;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切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要安不忘危此刻人们的生活比过去好了,一些人也的确富饶起来了,特别是有财产收入的一些人,能够说是衣食住行无所担忧了。
于是他们便坐收渔利,无所作为,就像漫画中的左起第一只猫,吃得脑满肠肥,玩得天昏地暗。
他们真的不问有没有老鼠,更不想去捉老鼠了。
“有鱼吃还捉老鼠?”这是今世社会中另一部分人的心理。
在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中,有一些人的确是有一种小富即安的想法。
他们安于现状,不思进步,只想守成,不想事业了。
但是他们对另一些不知足现状,努力找寻时机抓住时机去谋求发展的人却又指指点点,总认为人家不本分。
这就像漫画中左起第二只、第三只猫,它们不吃鱼,也看不惯其他猫去捉老鼠。
而我更欣赏的是左起第四只猫,它固然有鱼吃,可也不放过从它身旁经过的老鼠。
坐收渔利无所作为,违反自然和人的生计法例,终将自毙;小富即安安于现状也将毁于一旦;而安不忘危,防患未然才是人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公司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一个人买彩票中了 500 万,一夜之间成了富裕者。
一夜之间成为富裕者的他,便坐收渔利无所作为了。
他买了房,有了车,于是就进出于豪华酒店,出没在地下赌场。
在这死海里他还没有游上几圈,就淹没在死海中了。
2024高考全国甲卷作文“坦诚交流”解析指导+名句素材+优秀范文4篇

2024高考全国甲卷作文“坦诚交流”解析指导+名句素材+优秀范文4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
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关注学生整体发展是高考作文的明确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融入社会,如何构建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获得积极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成长议题。
全国甲卷作文题干简洁明了,指出了获得“真正相遇”的关键是“坦诚交流”。
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对生活的理解能力。
其一,为什么要“学习相处”?理解“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是该作文写作的前提。
这是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重要一步,是学生学会生活的关键一步,这个看似普通的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认真思考过的。
学校、家庭给予过学生什么样的成长帮助,就可以在作文表达中自然流露出来。
其二,“学习相处”有哪些内容?材料中表达为“坦诚交流”,坦诚是一个人的修养,是真心、初心和真诚,是心无芥蒂、虚怀若谷,是面对“人”时需要的人文关怀,于是就有了“交流”方法的学习。
其三,有哪些“学习相处”的方法呢?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获得深厚的人文底蕴,能否饱含人文关怀,针对不同的场合、场景和人进行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能否调动丰富的词汇根据场合选择适合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能否根据不同心态的交流对象进行句式选择……这是写作中需要调动生活经验去思考表达的关键。
当然,除了面对面的交流,在当今环境中,还有互联网平台等多媒介的交流,这都是“相处”,都需要“学习”。
解决了以上问题,就能与阅卷老师真诚相遇,在未来生活中遇见美好。
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单则材料与多则材料审题方法详解

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单则材料与多则材料审题方法详解一、单则材料的审题方法(一)提炼关键词句关键词句往往是材料的“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为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必须写议论文;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由果溯因法即把材料提供的现象作为结果,推导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将推导出来的原因作为立意的依据。
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事物都会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的结果,多问几个为什么,推导出造成结果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9月24日下午,在南京地铁3号线列车上,一中年男子给一位老人让座后,要求邻座的小伙子再给自己让座。
遭到拒绝后,中年男子借口小伙子“脚尖对着自己”“不懂礼貌”,一脚踹在小伙子的胸腹处。
最终,在其他乘客的劝说下,中年男子当场向被踹小伙子口头道歉。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第一步事件结果中年男子要求小伙子给自己让座。
第二步由果及因在他的观念里,小伙子给他让座是理所应当的,用道德绑架了小伙子第三步提出观点文明社会拒绝道德绑架;莫让行善成束缚(三)寓意揭示法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
审题步骤如下:第一步抽取具体概念(关键词语)第二步把具体概念抽象化第三步联系现实生活(由虚到实)第四步确定中心论点例: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写作分析指导
两个孩子是好朋友,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
一个父亲是赫赫有名的大商人,而另一个父亲只是一个泥瓦匠。
一天,泥瓦匠的儿子到商人家做客,他不无羡慕地说:“你们家有宽敞的院子,家里养着名贵的宠物狗,花园里有美丽的喷泉池,装饰着豪华的彩灯。
与你们家相比,我家是多么的贫穷啊!”
几天后,商人的儿子到泥瓦匠家做客,住了几天后,他兴高采烈地说:“我们家有一个院子,你们家的院子却是整个田野;我们家有几条狗,你们家却有数不清的野生动物;我们家有一个小水池,你们家前面是一条水流清澈的河;我们花园里有几盏灯,而站在你家门外,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星。
天哪,与你们家相比,我们才是真正的贫穷呢!”
贫穷的定义有很多种,而我们通常只看到最普通的那一种。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这是一个改造后的材料,如果两个材料对比,可以看出出题人匠心所在。
对于学生而言,意义不大,所以不再赘言。
材料提供了两个视角,共同看待“贫穷”的问题。
在辨
证思维的基础上,对于贫穷提出一个指向明确的定义,即:我们通常只看到最普通的那一种。
“只”字把思考的必要性提出来,“最普通”引领的是思考更深层面的“不普通”。
学生达到这一步不困难,难的是怎么按材料的意图,贴合材料来表现思维的结果——精神的贫穷和富有,最可怕的贫穷是什么,最可贵的富有是什么。
无论以记叙方式表现还是议论方式表达,一定要有辩证思维,更要有表现的方向和表达的目标。
纯粹哲学意义的思考是不必要的也是事倍功半的,易陷入一种冥然苦思状态,不是考场应试中合理的方式;简单直接不讲理地陈说观点,没有必要逻辑,又是思维粗浅思维质量不高的露怯亮丑,无法博取高分。
正确的构思应是:先就所写事物的特质做一番思考,对于抽象事物,要对你具象出的事物进行思考;事物的内涵外延哪些值得写,哪些能让人生发联想,求新不避熟。
就本篇作文而言,“精神富有”的例子比比皆是,学生习惯性撷取“感动中国”等一些典型事例去写,但一定要明白拟写的重难点在哪儿。
因为你的例子众所皆知,你写的这些人物“精神富有”别人也承认,你有价值的地方是依你的感悟理解,说出他们“富有”在什么地方,尤其是这种“富有”能同时带有“只”看到“最普通”的那种“贫穷”;这种“富有”是人人能体会到的,不是极端的高尚到“苦行僧”式的对常态人生的隔绝或否定。
比如说,这种尊重是贫苦生涯中
最大的财富,这种亲切是穷困中最温暖的获取,这种口碑是多少财富换不来的家产等等,那么,尊重,亲切,口碑这些就是文中要写的东西了。
在构思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思考不要轻易丢掉,比如想到“贫穷是可怕的”“贫穷是可耻的”“贫穷就是贫穷”等等,看似走笔了,其实只要在根据材料选定的稳妥主题基础上作为一些副题分论,任何一种想法都能成为主题的帮助。
但一定要开宗明义,可怕可耻的贫穷是精神贫穷,然后以一般意义的贫穷并不可怕可耻或精神贫穷的可怕可耻角度立意,为什么,表现是什么,怎么消除;学生素材选取中有一个热点——陶渊明,但真正把陶渊明用起来就是学生自己的认知能力的体现了,从悟禅论道的人生感悟出发,心中有贫穷才是真正的贫穷,而心中不以贫穷为念,那么贫穷和富贵又有什么区别呢?安贫乐道、让精神保全保鲜不就是一种快乐么,而快乐不就是一种富足富有么?只要是在贫穷最普通的定义上,得出一种不普通的认识,能得到别人的认同,作文就是成功的。
由此可见,没有难写的作文,只有浪费自己的才思把神奇化腐朽的庸文;与其劳心费神想怎么省力,不如省点力气放在激发自己的联想,让联想生成独具个性色彩的作文上。
这个作文材料带给师生的思考,绝不仅是对贫穷富有的认识,而是具有三个方面的指导意义。
其一,学生要培养思辨能力。
单一的“一加一等于二”的作文方式是不存在的。
任何命题都要在摇曳中立稳根基,也就是有明确的立意;还要有让立意在生活的风中生长站立的能力,尽可能粗壮伸展让别人知赏,不能不堪一击脆弱易折,立不住脚。
这也是学生甚至社会应该具备的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原则的品质,看看日本地震后国人愚蠢的抢盐闹剧就会明白。
其二,学生要培养观念突破更新的能力。
逆向思维往往是破除瓶颈,涅槃重生的必要途径,陈旧观念中总是向前向前向前,不撞南墙不回头。
贫穷就想办法改变,但改变有两种方向,一种十分富有,一种是更加贫穷,人们或者是在走向富有的不间歇追求中过劳死,或者是在更加贫穷中困顿死,而贫穷就不能被承认是一种生活,就没有存在的理由,那么大多数人就会没有生活的乐趣和信心,这根本就不是人生社会成熟的观念认识。
其三,学生要在自省中培养自信认识社会。
传统观念中,学生在查找不足和缺憾后,得不到应有的健康激励良性感召,扭曲是一种压力动力,也会催生许多精神毒素,不会排解不会降解就不会释放自己轻松前行。
材料改造中,善解人意地把泥瓦匠儿子与大商人儿子闲聊时的强辩,改成两个孩子互相的家庭做客后的感悟,化比对为亲和,让两个孩子有自足有钦羡,也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体认;同时,材料在与人融
洽相处祛除仇富心态淡化攀比心理方面,也做了积极的努力。
这无疑是出题人在维稳和谐的主题下对未来高考的战略性筹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