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进食障碍案例分析
进食障碍事例

进食障碍事例进食障碍是一类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进食过多或进食过少,严重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来介绍进食障碍的不同表现和对个体的影响。
案例一:暴食症小明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他长期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情绪波动。
由于经常感到焦虑和沮丧,他开始通过大量进食来缓解情绪。
每当他感到不安或情绪低落时,他就会不断地进食,无法控制自己的食欲。
这种暴食行为不仅导致他体重的急剧增加,还使他感到深深的羞耻和自卑。
他渐渐变得对社交活动越来越回避,对自己的身体形象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案例二:厌食症小红是一个17岁的女孩,她一直对自己的体重和外貌非常敏感。
她认为自己太胖,所以开始限制自己的饮食。
她每天只吃非常少的食物,而且经常通过催吐和服用泻药来尽量减少摄入的卡路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红的体重急剧下降,她的身体健康开始受到严重威胁。
她经常感到疲倦和虚弱,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症状。
案例三:暴食-净吐症小李是一个20岁的女孩,她长期面临自卑和焦虑的情绪。
她通过大量进食来缓解这些负面情绪,但随后又采取强烈的减肥措施来抵消摄入的卡路里。
她通过催吐、过度运动和使用泻药来达到这个目的。
这种暴食-净吐的循环不仅对她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还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
她陷入了一种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中,对自己的身体形象和体重产生了极大的困扰。
这些案例展示了进食障碍的不同表现形式,但它们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进食障碍可能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体重波动、内分泌失调和心理问题等。
此外,进食障碍还可能引发其他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和焦虑症。
因此,及早发现和干预进食障碍是至关重要的。
治疗进食障碍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咨询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和应对他们的负面情绪,并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
营养咨询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并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
药物治疗可能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使用,如暴食症和抑郁症合并存在时。
变态心理学之进食障碍

过度节制饮食 教育、监测体重 通科医生、社区工作者 符合诊断者 特殊心理治疗(教育、 临床心理学家 行为、认知和问题解决) 病程1年以上 门诊特殊心理治疗 专科治疗机构 (家庭治疗、认知治疗) 严重者 住院治疗 专科治疗机构
神经性厌食 诊断标准:
药物
1.纠正并发症产生的躯体紊乱; 2.有利于改善症状: 赛庚定有益于体重恢复; 抗抑郁剂和抗焦虑剂。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国患病率为1~3%的患病率来说, 神经性贪食症在女性人口中至少和其它的重性精神障碍,诸如 精神分裂症(1.5%)和重性抑郁症(1.3%)一样普遍。
神经性贪食 流行病学:
贪食症的估计发生率
平均
暴食 36% 每周暴食一次 16% DSM–Ⅲ贪食症 9% DSM–Ⅲ–R神经性贪食症 2%
神经性贪食 诊断标准:
DSM-Ⅳ关于神经性贪食症的诊断标准 A.反复多次狂进饮食。特点为以下二者: (1)在一定时间内(例如2小时)吃了肯定比大多数人 在相似时间内在相似场合能吃掉的食物数量; (2)发作时对于进食缺乏控制的感觉(例如,感到 不论吃什么或如何吃,都不能停止或控制自己进 食)。 B. 反复出现不合适的补偿行为以能预防体重增 加,例如自己设法呕吐;滥用泻药、利尿药、灌 肠、或其他药物;绝食;或过量运动或体操。
神经性厌食 诊断标准:
Hale Waihona Puke 分型局限型:在神经性厌食症发作期,患者没有定期暴 食或采取清除行为(如自我诱吐或滥用泻药、利 尿剂或灌肠)。 暴食-清除型:在神经性厌食症发作期,患者定期 暴食或采取清除行为(如自我诱吐或滥用泻药、 利尿剂或灌肠)。
神经性厌食 治疗:
心理治疗与患者家庭的分离。
疾病阶段 治疗方式 治疗者
非清除型:在神经性贪食症发作期,患者采用其它不恰 当的补偿行为,如禁食或过度锻炼,但没有定 期自我诱发呕吐或滥用泻药,利尿剂或灌肠。
饮食障碍案例分析

饮食障碍案例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一个饮食障碍的案例,探讨了饮食障碍的原因、症状、影响以及治疗方法。
该案例为一个18岁的女性,患有厌食症。
分析显示,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是导致饮食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种障碍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需要综合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营养咨询和家庭支持。
引言饮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厌食症、贪食症和暴食症等。
这些障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饮食障碍的案例,探讨饮食障碍的原因、症状、影响以及治疗方法。
案例分析患者为一个18岁的女性,最近几个月开始表现出明显的体重下降和拒食行为。
她的家人注意到她经常对食物感到焦虑和恐惧,并且经常强调自己的体重问题。
经过进一步的评估和咨询,医生诊断她患有厌食症。
原因分析饮食障碍的原因是复杂的,涉及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该案例中,患者可能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压力和心理因素:患者可能面临着学业压力、家庭关系问题等导致心理压力的因素。
这些压力可能影响她对食物和体重的态度和认知。
2. 社会环境:社会对体型和美貌的标准和期望也可能对患者产生影响。
患者可能受到同龄人或媒体的形象压力,导致她对自己的体重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3. 文化影响:文化对于饮食惯和理想体型的塑造也可能对患者产生影响。
特定文化中对苗条身材的偏好可能增加患者对自己体型的不满。
症状与影响厌食症的症状包括体重下降、拒食、恐惧体重增长、对体形的不满和食物的过度限制等。
这种障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衰竭、抑郁和焦虑等问题。
治疗方法针对这种饮食障碍,综合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
以下是可能的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改变对食物和体型的认知和态度,提高自尊、自信和身体形象满意度。
2. 营养咨询:由专业的营养师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恢复健康的体重。
进食障碍案例

进食障碍案例【篇一:进食障碍案例】一年前,张先生一家三口走进了我的诊室,最显眼的是他们的正处于青春期的女儿,瘦得皮包骨头、两眼深凹、面色苍白。
我一边邀请他们随意坐下,一边仔细打量着他们,夫妻俩看上去都在五十多岁,比起同龄孩子的父母年纪要大些。
他们看上去很普通,衣着朴素,不像来自大城市;女儿穿着时尚,打扮精致,举止得体,显得很有修养,即便如此营养不良,但依然掩盖不了原先的美丽。
乍一眼,我会对如此普通的父母竟能培养出这么一位精致的女儿感到很惊讶。
坐下后,我就开场问他们:“谁能先告诉我你们今天为何要来见我?”母亲首先开始诉说女儿的病情,“我女儿安妮真是个不幸的女孩,才16岁,正是花季年龄,却得了这个让她变得骨瘦如柴的‘怪病’……”安妮妈妈是一位中年知识女性,在地方上的一所重点中学教数学,她表述女儿病情时十分有条理,并始终面带微笑,虽然她说她“为女儿的病感到无比痛心”,但也没像别的母亲会轻易动情,甚至要流泪,一看就知道她是位理性、很有克制力和忍耐力的女性。
从妈妈那里得知安妮虽然只有16岁,但被怪病折磨却有3年了,而且因为这个怪病她无法去读书,本来她应该是在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一的,可是才读了3个月就无法继续、只好休学下来了。
我问安妮,“你能告诉我你妈妈说你得的‘怪病’到底是怎样的怪病呢?”安妮显得挺合作的,没有像我见过的很多青少年会当场抗拒我,她微笑着告诉我:“我的怪病就是怕胖,平时要么不吃,要吃就会控制不住暴食,暴食完还要吐掉,进了高一后每天晚上都会吃、吐好几小时,没精力做任何其他事了,学也不能去上了;但呆在家里更感觉空虚,没事可做,每天从早吃到晚、吐到晚。
”我感到纳闷的是如此大的生活影响,理应深感痛苦,可她竟然像在说别人的事一样,令我感受不到她的痛苦,我不免心中疑问:“她的痛苦到哪里去了?为何看不到?”虽然了解了安妮的怪病,我依然很好奇,问他们夫妇,“你们女儿如此有修养、漂亮、聪明,也许胖一些还会更漂亮,她怎会把自己变得这般瘦骨嶙峋、而且还会持续三年时间也没起色呢?”母亲立刻接话,很自豪地说:“我们的安妮的确生下来就人人夸她漂亮聪明,简直人见人爱,她是我们的掌上明珠,也是我们的骄傲,小时候她要什么我们就给她什么,尤其她爸爸万般宠爱她,我们生她时都有三、四十岁了嘛!她父亲办了个外贸企业,我们的计划是好好培养她,高中毕业把她送出国念书、回来再帮父亲做事的。
一例进食障碍案例分析

一例进食障碍案例分析疾病分类: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进食障碍)常见问题分类:自我成长问题治疗方法分类:认知领悟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姓名:李某性别:女年龄:19教育程度:中专社会经济地位:某剧团歌唱队学员婚姻状况:未婚外在表现:丰满,短发,时髦得体。
沮丧,没精打采,脸上浮肿,面色发灰,眼大无神表现出的问题:她对心理医生说:“我已经好几夜没睡着觉了,眼前一阵阵地发花,神思恍惚,上课根本听不进去,盯着讲台上的老师,只见他嘴巴一开一合,可我脑子发空,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
特别糟糕的是什么东西都不想吃,看见那些油汪汪的菜就觉得恶心。
”医生对他作了体格检查,抽血做肝功能等,结果各项化验指标都正常,可见她并无躯体疾病。
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医生从心理角度对她进行询问。
李某遂向医生讲了自己的有关情况。
她小时候很得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宠,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尽着她吃,于是她就长得相当胖,大人都管她叫“棉花。
”她进入初中以后,开始了青春发育期,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食量更是大增,而各项体育活动她都不喜欢,只爱在家里看看书、听听音乐。
由于缺少锻炼和从不节制食欲,身体更加速了发胖的“进程”。
记忆中发胖最迅猛的时期是有一年的暑假:爸爸单位上发了价值数百元的清凉饮料,有可乐、甜汽水、甜果汁和啤酒花。
这一来,她简直是‘奋不顾身’地喝开了,做作业时喝、看电视时喝、同学来了一起喝,一人在家时独自喝,一个夏天里每天至少喝三瓶饮料。
临到开学时的体重足足增加了二十公斤,在校园里只觉得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打量她。
如果说过去她胖得还算可爱,犹如雪白丰腴的棉花,那么这一时期她则是胖得让人“目不忍睹”。
一些调皮的男生,常指指戳戳着她的背影嘁嘁喳喳。
更有甚者,一个特别讨嫌的男生干脆给她起了个外号:“肥河马。
”这下子她才发现自己成了一个难看的胖丫头。
于是她开始努力减肥。
但是身体好像在跟她作对一样,她越是希望瘦一点,越是瘦不下来。
就连报名考剧团后的一系列紧张复习、练习也没能把她累瘦。
神经性贪食症1例的心理治疗与体会

神经性贪食症1例的心理治疗与体会引言神经性贪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是一种常见的进食障碍,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暴食行为,患者在进食时感到无法控制,常常伴有强烈的内疚和羞耻感。
本文通过一例神经性贪食症患者的治疗过程,探讨心理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患者背景基本信息患者,女,28岁,白领工作者,未婚,教育程度本科。
主诉患者主诉在过去的一年里,频繁出现暴食行为,每周至少有两天无法控制地大量进食,之后感到极度内疚和自责。
病史患者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中无精神障碍史。
诊断经过详细的临床评估,患者被诊断为神经性贪食症。
心理治疗过程治疗目标减少暴食行为的频率和强度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增强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导致暴食的负面思维模式。
应对技能训练:教授患者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应对压力和情绪波动。
正念冥想:引导患者通过正念练习提高对自身感受的觉察,减少冲动行为。
家庭治疗:涉及家庭成员,改善家庭环境,提供支持。
治疗过程治疗分为三个阶段:评估与建立治疗关系:通过初次会谈,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建立信任关系。
治疗实施:根据患者的需要,实施上述心理治疗方法。
巩固与预防复发:在治疗后期,重点放在巩固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上。
治疗效果与体会治疗效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的暴食行为显著减少,每周暴食天数减少至1天以下。
患者的情绪状态得到改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
体会个性化治疗: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治疗联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多模式治疗:结合多种心理治疗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解决患者的问题。
家庭支持: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家庭治疗是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结语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障碍,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心理治疗方法。
通过本案例的治疗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心理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例进食障碍案例分析

一例进食障碍案例分析疾病分类: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进食障碍)常见问题分类:自我成长问题治疗方法分类:认知领悟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姓名:李某性别:女年龄:19教育程度:中专社会经济地位:某剧团歌唱队学员婚姻状况:未婚外在表现:丰满,短发,时髦得体。
沮丧,没精打采,脸上浮肿,面色发灰,眼大无神表现出的问题:她对心理医生说:“我已经好几夜没睡着觉了,眼前一阵阵地发花,神思恍惚,上课根本听不进去,盯着讲台上的老师,只见他嘴巴一开一合,可我脑子发空,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
特别糟糕的是什么东西都不想吃,看见那些油汪汪的菜就觉得恶心。
”医生对他作了体格检查,抽血做肝功能等,结果各项化验指标都正常,可见她并无躯体疾病。
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医生从心理角度对她进行询问。
李某遂向医生讲了自己的有关情况。
她小时候很得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宠,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尽着她吃,于是她就长得相当胖,大人都管她叫“棉花。
”她进入初中以后,开始了青春发育期,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食量更是大增,而各项体育活动她都不喜欢,只爱在家里看看书、听听音乐。
由于缺少锻炼和从不节制食欲,身体更加速了发胖的“进程”。
记忆中发胖最迅猛的时期是有一年的暑假:爸爸单位上发了价值数百元的清凉饮料,有可乐、甜汽水、甜果汁和啤酒花。
这一来,她简直是‘奋不顾身’地喝开了,做作业时喝、看电视时喝、同学来了一起喝,一人在家时独自喝,一个夏天里每天至少喝三瓶饮料。
临到开学时的体重足足增加了二十公斤,在校园里只觉得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打量她。
如果说过去她胖得还算可爱,犹如雪白丰腴的棉花,那么这一时期她则是胖得让人“目不忍睹”。
一些调皮的男生,常指指戳戳着她的背影嘁嘁喳喳。
更有甚者,一个特别讨嫌的男生干脆给她起了个外号:“肥河马。
”这下子她才发现自己成了一个难看的胖丫头。
于是她开始努力减肥。
但是身体好像在跟她作对一样,她越是希望瘦一点,越是瘦不下来。
就连报名考剧团后的一系列紧张复习、练习也没能把她累瘦。
进食障碍的病因-治疗-案例

进食障碍的病因1. 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进食障碍的病因❑不久前,进食障碍只广泛方式在一般食物供应充足的西方国家❑青年女性、中上或上层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充满竞争的环境 ❑20世纪70年代起,绝大多数美国小姐可被视为营养贫乏(Robinstein & Caballero, 2000)❑现在,已趋向全球化。
日本和中国香港发病率接近美国等西方国家❑亚洲、非洲人群移民后发生进食障碍的比例增高社会因素❑亲密朋友的影响❑男性普遍希望自己更重一些,肌肉更发达一些❑大学生女生中,看电视与进食障碍存在正相关社会因素1.社会因素 审美导向:唐代的美女与现代的模特儿。
进食障碍的病因家庭因素❑典型特点:成功、进取心强、关注外表、尽力保持和谐❑母亲的节食和追求完美❑患病后家庭关系迅速恶化生物因素❑遗传学还处于初步阶段较一致的看法,遗传因素在导致贪食与厌食症的原因中占50%的比重。
❑情绪不稳定和对冲动的控制力较弱是可遗传的❑低水平的5-羟色胺与冲动性相关神经生物学功能异常,半饥饿状态的后果,维持症状。
心理因素❑自控感弱,缺乏自信❑完美主义态度,企图尽力控制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完美主义加上对身体形象的扭曲认识❑社会性的自我否定,将自己视为骗子❑焦虑因为清除行为获得缓解总结陈述The End❑戴安娜王妃36岁就香消玉殒,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她感动过成千上万的人。
戴安娜把慈善事业当作自己的使命,她全身洋溢着迷人的魅力,她热爱芸芸众生,这些使她备受人民的爱戴。
❑不过,她的生活并不总是充满阳光。
嫁入英王室之后,这位威尔士王妃终因来自显赫地位的压力以及媒体的过多关注而患上了严重的抑郁郁症,在与压力、贪食症以及不幸的婚姻作斗争的同时,戴安娜把她的全部精力都投入了对两位王子的抚养以及对慈善事业的追求之上。
❑6、7年进食障碍的治疗如何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o神经性贪食o神经性厌食o暴食障碍❑预防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有效治疗神经性厌食的药物一般认为,用于治疗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的药物对神经性贪食有一定疗效有短期效果报告,但缺乏追踪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进食障碍案例分析
疾病分类: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进食障碍)
常见问题分类:自我成长问题
治疗方法分类:认知领悟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姓名:李某性别:女年龄:19
教育程度:中专社会经济地位:某剧团歌唱队学员婚姻状况:未婚
外在表现:丰满,短发,时髦得体。
沮丧,没精打采,脸上浮肿,面色发灰,眼大无神
表现出的问题:
她对心理医生说:“我已经好几夜没睡着觉了,眼前一阵阵地发花,神思恍惚,上课根本听不进去,盯着讲台上的老师,只见他嘴巴一开一合,可我脑子发空,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
特别糟糕的是什么东西都不想吃,看见那些油汪汪的菜就觉得恶心。
”医生对他作了体格检查,抽血做肝功能等,结果各项化验指标都正常,可见她并无躯体疾病。
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
医生从心理角度对她进行询问。
李某遂向医生讲了自己的有关情
况。
她小时候很得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宠,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尽着她吃,于是她就长得相当胖,大人都管她叫“棉花。
”她进入初中以后,开始了青春发育期,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食量更是大增,而各项体育活动她都不喜欢,只爱在家里看看书、听听音乐。
由于缺少锻炼和从不节制食欲,身体更加速了发胖的“进程”。
记忆中发胖最迅猛的时期是有一年的暑假:爸爸单位上发了价值数百元的清凉饮料,有可乐、甜汽水、甜果汁和啤酒花。
这一来,她简直是‘奋不顾身’地喝开了,做作业时喝、看电视时喝、同学来了一起喝,一人在家时独自喝,一个夏天里每天至少喝三瓶饮料。
临到开学时的体重足足增加了二十公斤,在校园里只觉得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打量她。
如果说过去她胖得还算可爱,犹如雪白丰腴的棉花,那么这一时期她则是胖得让人“目不忍睹”。
一些调皮的男生,常指指戳戳着她的背影嘁嘁喳喳。
更有甚者,一个特别讨嫌的男生干脆给她起了个外号:“肥河马。
”这下子她才发现自己成了一个难看的胖丫头。
于是她开始努力减肥。
但是身体好像在跟她作对一样,她越是希望瘦一点,越是瘦不下来。
就连报名考剧团后的一系列紧张复习、练习也没能把她累瘦。
看见别的女孩苗条的身材,自己真是又羡慕,又生气。
她走到那里,就觉得别人在说“肥河马来了”。
尤其是那些男生的讥诮眼神,更让她
受不了,于是她变得很怕见人,除了上课之外,几乎是足不出户,户外活动越少,身体就越胖。
眼看着考进了剧团,成了一个歌唱女演员,将来演技和声乐技能成熟后是要上台的,这副肥胖模样可怎么好在台上亮相?于是下决心减肥,开始强迫自己减少食量。
每天早晨绝不吃早饭,中饭和晚饭也尽量少吃。
一段时间下来,减肥效果并不明显,只是使得身体发了虚。
上午在琴房里上钢琴课时,只觉得两手似乎完全无力击键,听老师讲乐理时更是云里雾里一塌糊涂,下午上声乐课时觉得头脑发空,上形体课时只觉得无地自容。
整天觉得疲倦,像是连身体都支撑不住了。
再后来,皮肤也松弛了,红润的脸色变得苍白粗糙无光泽,还经常感冒,月经也经常失调。
同学们建议她要多吃些东西,因为她太虚弱了。
可是当她接受了大家的说法,准备多补充营养时,却毫无食欲,什么都难以下咽。
尤其是肉类食品更是厌恶,并且又开始了失眠,身体的健康状况一天天在往下垮。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才推荐她到心理诊所来咨询。
心理社会发展历史
详见既往生活史及当前生活环境。
既往健康状况与治疗史
详见既往生活史及当前生活环境。
专家分析、评估与治疗过程
咨询与治疗:分三步治疗。
第一步,向她进行了心理方面的疏导工作。
心理医生告诉她,追求美是正常的,但美有多种类型,并不是只有苗条才是美,使她认识到美的标准不是唯一的。
心理医生与她娓娓谈心,向她指出,古人就有“环肥燕瘦”的说法——汉代赵飞燕固然是一个以苗条为特色的美人,她体态轻盈、腰细如柳,确实十分动人;但唐明皇的杨玉环,却是一个脸庞丰满、肌肤圆润、体态丰腴身材并不“苗条”的美女。
而且杨贵妃的这种丰腴之美还影响了好几个时代和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审美标准。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也是以丰腴为美的,著名的断臂维纳斯塑像就是一具极为丰满的美女形象。
而近代西方兴起的健美比赛中的女选手,更是以身健力强、肌肉发达为美。
由此可见,对于体型的审美,是随着时代和环境而变化的,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在现实生活中,从人的健康出发,从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需求出发,显然应推崇丰满健康的体型。
因为,女性的体型美应该符合生物学及社会现实的要求。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女性要完成生育和哺乳等做母亲的任务,其体型应符合这种生理要求,应该具有匀称的体态,宽大的臀部和丰满的胸部。
而过于削瘦的身躯,干瘪的胸部和狭窄的臀部,是不具有女性特征的。
它给人一种不成熟和缺乏优生优育能力的感觉,因而也就失去了女性的吸引力和美感。
从社会学的角来看,现代女性应该适应社会的需要,体型也应该体现出健美、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特征。
体型美首先应该以健康为基础、为前提。
过于“苗条”的体型实际并不能体现新时代女性的美感,过于苗条的体型会给人一种不健康、缺乏活力、甚至是病态的感觉,也就会失去女性的美感。
林黛玉式的人物是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
尽管现在我们所看见的许多服装模特儿和一些选美活动选出来的美女是些又瘦又高的“骨感”小姐,在服装店的橱窗内展出的那些着装人形,更是体型削瘦、四肢细长,其实那只是作为“衣裳架子”的需要和纯粹观赏的需求。
实际上,当代的中外著名女影星大都是丰满健康的体形,如巩俐、钟楚红、莎朗期通……都是影响迷们热爱的美丽形象。
第二步,使她对发胖——减肥——神经性厌食等生理现象有所认知。
心理医生向她介绍了有关知识,告诉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女性,由于身体各方面的生长突增和雌激素的影响,身体会渐渐显得丰满,过去那那种童稚时代的干瘪之形渐渐消隐,代之而起的是身体的渐渐丰满,这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可喜的情形。
当然,这个阶段如果食量太大,又不注意体育运动,体型就很可能就会偏胖。
不过,只要自己的身体是健康的、精神是饱满的,就不应过分地为体型的胖瘦而发愁。
如果这时为了追求身材的苗条,采用单纯节食的方法来减肥,而且减肥的进程过于迅猛,则内分泌及各种生理功能会明显发生紊乱,严重影响身体的健康。
那么,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厌食症呢?根据对动物的实验表明,如果动物下丘脑的某部分受到损害,就可导致其食量下降,有的还会出现自动绝食现象。
人的下丘脑也具有类似的功能,当李某心理困扰严重,比如总是顾虑自己的体型是否美,自己是否有魅力,一味地追求身体苗条,对自己施行强制性限食;或者是在交友、恋爱等方面遭受了挫折和心理创伤,就会使下丘脑的功能失调和紊乱,导
致食量减少,或出现根本不思饮食的症状。
综上所述,要求她不必过多的考虑身材的胖瘦问题,而应将美与健康联系在一起来看问题。
身体过于肥胖,当然是不好的,不仅影响体态的灵活,而且也会使某些生理功能下降,影响到身体的健康,也就谈不上美感了。
但是,要使自己的身体不过胖,应该按科学的方法进行减肥。
体型的美是与健康联系在一起的,所以首先应该从加强体育锻炼入手。
因为体育活动能消除身上多余的、尤其是聚集在腹部和大腿部位的脂肪。
同时还能使自己的各项重要功能、体力、体质增强。
实践证明,体育活动是最有效的健美途径。
应当在健美教练或体育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锻炼,使自己既不过胖又十分健康。
第三步,指导她科学合理地进食。
告诉她不要一下子把食量减得太少。
应该多注意饮食的质量与进食的时间。
早餐很重要,决不能马虎,更不能干脆不吃。
因为每天上午脑力体力的消耗都是很大的。
早餐质量数量不够,就不可能进行高效率的学习,更会使身体不支。
晚餐则应适当少吃一些,或食用一些清淡的易消化的食物。
血液里的胰岛素,可以在人体内将血脂转化为脂肪。
沉积于身体内的脂肪渐渐多起来就会使人发胖。
而人体内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是在晚上达到最高值。
因此,如果晚餐吃得很多,就会有太多脂肪沉积于体内。
在食物质量方面,首先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而减少一些以淀粉、醣类和脂肪为主的食品,多增加一些蔬菜和水果,这对减肥也是有效的。
由于她对心理医生介绍的审美原理、发胖与减肥等生理过程有了一定
理解,便逐渐树立起了正确的观念和治愈厌食症的信心,并在行为上按科学的方法开始了合理进食和科学减肥。
一年以后,李某成了一个健康美丽,极富活力的姑娘。
在那一年中,她是一名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跑步和做韵律操是她每日生活必需。
自从解除了心理压力,科学地进行饮食及锻炼,她的体力恢复了、精力充沛了,体形也变得健美而匀称,学习成绩也不断地提高。
现在,她已能充满自信地登台独唱,由于身体健康,她的嗓音极为明亮且有力,由于体形匀称,她在台上的形象得到了导演和同学们的肯定。
她充满感激地对心理医生说:“我能有健康的今天,多亏您的指引和开导,我现在干什么都觉得自信和富于朝气。
”
专家点评或综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本病案的成功治愈在于医生采用了正确的方法,他采用认知领悟疗法从阐述女性美的知识入手,步步诱导,使李某调整了原有的认知结构,改变了错误的观念。
在此基础上,心理医生还为患者设计了有效的行为方式的方案,而患者也由于领悟而自觉进行科学进食及科学减肥,使其克服了由于身材过胖而产生的种种苦恼,生理和心理都得到了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