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全国首届中学物理教学技能大赛《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人民教化出版社《中学新课标物理教材》必修Ⅰ《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依据:人民教化出版社《中学新课标物理教材》必修Ⅰ【教材分析】牛顿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相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需探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如什么状况下系统机械能守恒,内力对系统的动量变更是否起作用。

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探讨:一是通过对实际现象的分析,定性地探讨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性质是相同的,同时发生的;二是通过试验定量地得到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学生分析】从学生学问基础来看:学生在初中已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学问,对定律又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故他们对定律的相识既熟识而又较片面。

这就迫切须要深化理解规律来弥补已有学问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缺陷。

从学生年龄特征来看:作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主动性、主动性较强,有参加意识。

因此可以通过直观的物理试验和生动的课堂探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

【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驾驭牛顿第三定律;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实力目标1、通过视察、试验总结规律的实力;2、在详细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实力。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1、培育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2、让学生体验物理世界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驾驭牛顿第三定律;2、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教学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法学法】试验法(演示试验,师生互动试验,学生分组试验),探讨法,类比法。

【教学仪器】粗绳一根;带发条的小车,薄木板各一个,四个相同的短玻璃管;分组试验用的弹簧秤若干个。

【教学程序】一、课程导入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力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动作。

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那么请大家竞赛拍巴掌,看谁拍得最响,然后请拍得最响的同学谈感受,两个巴掌都拍疼了,变红了,这说明什么?由此引入新课。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3.3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3.3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5.设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将使用讲授法来介绍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清晰的讲解,学生将能够理解相互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及其在物理世界中的应用。
2.讨论法:学生将被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实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将能够深入探讨牛顿第三定律的内涵,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其次,我会考虑实验环节的效果。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相互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现象,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实验中过于关注操作过程,而忽视了对定律深层次含义的思考。因此,我需要在实验前后加入更多的思考性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实验背后的原理和意义。
此外,我还会反思小组讨论的安排。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但有时讨论成果的分享不够深入。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我计划提供更具体的讨论指南,鼓励学生提出深入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板书内容:分析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解决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授《牛顿第三定律》这一章节后,我计划进行一系列的反思活动,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会回顾课堂的互动情况。我注意到,学生在讨论实际问题时,有些人表现出困惑,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这表明我需要在教学中更加强调实际应用,提供更多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3.3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3.3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二、教学重点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学生不应把对它们的认识停留在大小和方向上。

学生应该掌握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正确判断。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平衡车的关系有相同之外,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常常把两种力混淆。

三、教学难点两个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但对两个物体产生的效果往往也是不同的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学生头脑中不正确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的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

这个问题在初中已经研究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下面进一步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新课讲解:一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研究今天的内容。

通过实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实验1实验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

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

用遥控器控制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实验3实验当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实验把两辆能站人的小车放在地面上,小车上各站一个学生,每个学生拿着绳子的一端。

当一个学生用力拉绳时,两辆小实验分析:①相互性: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两个力来②同时性:③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是相同的。

这一点从几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当作用力是④方向实验6的数量关系可以得⑤大小:二、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人教版高中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能应用它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自主学习】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____________,物体之间____________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总是_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我们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做____________,另一个力叫做____________。

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直线上。

【合作探究】【问题1】相互作用力的方向关系(演示探究)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方向关系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分组探究)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牛顿第三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相同点及不同点(1)如图所示竖直悬挂的吊灯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受力示意图)?这些力的反作用力各是哪些力,都作用在哪些物体上?在这些力中,哪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哪些是一对平衡力?(2)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相同点大小方向作用线不同点作用对象作用时间力的性质作用效果【问题4】举例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随堂检测】例1: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才大小相等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例2:如图所示,吊于电梯天花板上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绳对物体的拉力和物体对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物体的重力与绳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物体的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绳上例3:物体静止于一斜面上,如右图所示,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课堂总结】:【课后检测】1、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作用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作用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物体的重力跟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如图所示,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B.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定相等D.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人教版高中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这篇文章共4162字。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第3节牛顿第三定律-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第3节牛顿第三定律-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第3节牛顿第三定律-课程教学设计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手压在桌面上。

那么,他们施加给对方的力,大小相等吗?平时我们说磁铁能吸引铁钉,而不说铁钉能吸引磁铁,是不是因为磁铁吸引铁钉的力大于铁钉吸引磁铁的力呢?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牛顿第三定律,始一堂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用手拉弹簧,弹簧受到手的拉力F,同时弹簧发生形变,手也就受到弹簧的拉力F '用力推桌子,会感到桌子也在推我们。

人造卫星受到地球的吸引(重力),地球也受到它们的吸引。

教师总结: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且力总是成对出现。

回顾一下力的定义,说说生活中的相互作用的例子。

学生总结结论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两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大人会赢的原因是大人手腕能承受的力大于小孩能承受的力,所以“掰手腕”比的是手腕能承受的力的大小。

3、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思考讨论:在生活和生产中哪些现象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教师总结举例:出示划龙舟图片人在划船时,桨向后推水,水就向前推桨,将船向前推进。

出示汽车受驱动力的示意图汽车的发动机驱动车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摩擦,车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汽车前进。

陷在泥泞中的汽车,尽管车轮飞转,但是如果泥和车轮之间太滑,车轮得不到足够的摩擦力,车也是出不来的。

出示拔河比赛图片对于拔河的两个队,甲对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对甲也同时产生一样大小的拉力.思考讨论:在生活和生产中哪些现象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学生练习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投入到积极探索、认真思考,主动与别人合作的状态中去。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

(二)科学思维:1.对生活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事例分析,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同作用效果,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探究得出牛顿第三定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三)科学探究:1.通过实例演示和分析,进一步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对牛顿第三定律实验的分析,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探究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深切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难点:1.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2.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受力分析。

三、教学方法教法:问答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法:自主探究法、交流合作法、学练结合法四、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播放一小孩与大人扳手腕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回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提问“他们施加给对方的力,大小相等嘛?”学生(预设):现象:大人很容易把小孩的手压在桌面上。

结论: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大小的是相等的。

教师:抛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并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教师:演示实验一:两块磁铁之间的排斥作用,并提问学生有什么样实验的现象。

学生(预设):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教师:演示现象二:两块磁铁之间的吸引作用,并提问学生有什么样实验的现象。

学生(预设):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结论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结论2:一个物体A对另一个物体B施加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B也会同时对这个物体A施加力的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3《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是现代高中物理教学的规范,在实施该标准的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终生发展需求,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实施多样化教学,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从生活走进物理,再由物理解释生活现象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探究。

二、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2019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教材第一、二章介绍了运动学知识,但未解释各种运动产生的原因。

本章学习有关力的知识,为研究物体运动产生的原因奠定了基础。

而本节是安排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后,共点力平衡之前,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理解,也为共点力平衡问题中的受力分析环节打好基础,揭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为力学中受力分析奠定了基础,是物理学中不可或缺,极其重要的知识点。

三、学情分析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高一阶段,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观察思考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但总容易忽略一些细节内容。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地学习,知道相互作用力是成对出现的,也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对牛顿第三定律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真实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感知结论背后的含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知识本质。

四、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物理观念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二)科学思维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探究1.通过演示实验,分析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2.通过操作实验,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

3.3+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3+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牛顿第三定律》,教材的内容上遵从先定性再定量的基本思路,渐次深入,逐层推进。

首先通过实例说明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相互的,进而引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之间的关系得到牛顿第三定律的规律,并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体会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和价值,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的目的。

最后,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进行受力的初步分析,通过对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辨析,培养学生受力分析的能力,为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奠定基础。

结构:本节课内容位于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后面,共点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前面,既能有利于加深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理解,又为共点力平衡问题中的受力分析、超重失重、连接体等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奠定了知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作用:本节课的学习首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复杂情境下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循序渐进地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观念;其次可以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获取证据的能力,提升学生基于证据进行科学推理能力;最后还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决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标准】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学情分析】优势:1.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了定性的了解,知道相互作用力是成对出现的,知道二力平衡的知识。

2.掌握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判断以及应用,具有一定的受力分析能力。

3.对物理学科兴趣比较浓厚,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强。

劣势:1.对于物理概念的理性认识不足。

2.概念建立、模型构建、推理论证、质疑创新的思维还有待培养。

3.实验探究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4.生活现象或前概念导致的思维定式比较严重。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提炼相互作用力的定性关系,掌握分析、概括物理规律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是相对的;
②能够正确地表述牛顿第三定律,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并能运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③能够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经历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体会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大小、方向等关系;
②通过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进一步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经历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实验过程,进一步感受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定性分析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例,培养独立思考、严谨扎实的作风,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对“总是”的理解。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平衡力的关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常常把这两种情况混淆,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学生头脑中不正确的认识。

【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
力:。

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力的四个性质:、、、。

【新课导入:】
一、定性探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实验一:把两个气球放在一起对压,观察到什么现象?A气球为什么会这样?B气球呢?
实验二:把两根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辆小车上,开始时让它们N极和S极相对,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实验三:让学生自己两手互搓,体味一下有何感觉?
结论: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受到了力,同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受到力,可见力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把其中任意一个力叫“作用力”,那么另一个力叫“反作用力”。

观看神舟十号火箭发射升空的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火箭升空的工作原理:火箭内的液氢和液氧在燃烧的过程中,向下喷出,对施加一向下的作用力,而反过来对火箭施加一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升空。

二、定量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1.用力的示意图把前面实验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表述出来。

(方向、作用点)
相互挤压的气球相互吸引的磁铁
结论:
①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点,是在(同一、不同)物体上,效果是(能、不能)抵消的。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是在(同一、不同)直线上,且方向是(相同、相反)
判断实验中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性质:
①两气球相互挤压,一个气球受到作用力是弹力,那另一个气球受到的反作用力的性质是。

②两磁铁相互吸引,一个磁铁受到作用力是磁场力,那另一个磁铁受到的反作用力的性质是。

【复习】力按“性质”来分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磁场力等。

【结论】判断:你认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

()
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
2.实验四:传感器演示实验
3.实验五:利用两把弹簧秤设计一个探讨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实验,请同学们设计好自己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参考: (1) A弹簧秤主动拉B弹簧秤;
(2) 两弹簧秤A、B同时对拉,当拉力改变时,观察弹簧秤示数。

实验次数实验内容 F (N) F' (N) 结论1 A 拉B
2A、B对拉
【归纳与总结:】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具有同种性质
4.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5.两个力各有各的效果
2、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自我补充完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物体上的同种性质的力,且同时产生、变化、消失。

2.表达式:
【习题1】设物体水平放在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重力为G,求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
3、思考与讨论:
问题1:人从地板上跳起时,地板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地板的作用力吗?
问题2:我们在掰手腕的时候,是胜利者的手对失败者的手的作用力大吗?
问题3:甲乙两人拔河比赛,比的是谁的拉力大吗?
4、问题探究: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和联系?
【习题2】有一物体放在水平粗糙地面上,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细绳水平牵引物体,弹簧秤有一个示数,但物体没有动,试求:
(1)涉及物体一共有几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物体一共受到几对平衡力的作用?
【当堂检测:】
1.下面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只有物体接触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2.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等都适用
B.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相距很远时不适用
C.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加速运动时不适用
D.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时也适用
3.物体静止置于水平桌面上,则()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4.汽车拉着拖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能拉着拖车向前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对汽车的拉力
B.汽车先对拖车施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
C.匀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加速前进时,汽车向前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
D.拖车加速前进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汽车加速前进是因为地面对汽车向前的作用力(牵引力)大于拖车对它的拉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

5.关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
6.下面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事例,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是()
A.小船靠划桨而前进
B.帆船利用风力来航行
C.螺旋桨飞机通过螺旋桨旋转而飞行
D.喷气式飞机向后喷出燃气推动飞机前进
E.跳高时,运动员落在软垫上可以防止跌伤
F.短跑运动员使用起跑器以利起跑
7.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并成功返回,再次证明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下面关于飞船和火箭上天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对火箭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
B.火箭受的推力是由于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作用于火箭而产生的
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向后喷气却不会产生推力
D.飞船进入轨道后和地球间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8.如右图所示,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物体的重力跟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作用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9.如右图所示,P和Q叠在—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
A.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B.Q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C.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D.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
【当堂小结:】
1.相互作用力的特点:等大,反向,共线,异物,同时,同性
2.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层理解: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平衡力虽有相似之处(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更
重要的是它们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
(1)作用物体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只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是同性质的力,而平衡力可以是性质不同的一对力.
(3)力的作用时间不一定相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而一对平衡力中的一个消失,另一个可以存在。

(4)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效果可以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存在平衡问题.而一对平衡力的作用的效果是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课后作业:】
课本:第1,2题。

【课后拓展与迁移:】
甲乙同学在课间休息时相互打闹,甲失手将乙打痛了,甲狡辩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给了你多大的力,你同样给了我多大的力,我把你打痛了你同样也把我打痛了。


你对此如何评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