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性脱发

合集下载

女性感染梅毒的最初症状有哪些

女性感染梅毒的最初症状有哪些

女性感染梅毒的最初症状有哪些由于梅毒发病具有一段潜伏期,女性在感染梅毒的初期很多患者症状不明显,以致延误了治疗。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女性感染梅毒的最初症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梅毒的最初症状;;生殖器溃疡。

硬下疳是指发生在生殖器部位圆形规则的糜烂或浅溃疡。

一般在不洁性交后,经过2~4周的潜伏期后出现。

在男性多发生在冠状沟、包皮系带附近,包皮、阴茎,阴囊等部位也可发生;女性多发生在大阴唇、小阴唇或子宫颈。

由于没有明显的不舒服,女性患者出现的硬下疳常常被忽视,直到出现二期梅毒的皮疹时才到医院看病。

在性病门诊,我们也见到一期梅毒即硬下疳发生在口唇、舌尖、肛门周围、女性的乳头等部位,这是由于口交、肛交或吸吮乳头所致。

扁平湿疣、手掌足跖皮疹是二期梅毒的典型表现。

扁平湿疣及发生在手掌、足跖的皮疹都不会造成患者的不适,但它们是二期梅毒很有特征性的表现。

它们都出现在婚外性行为或不洁性交后的7~10周。

在这个时期取血做化验检查可以查出是否染上了梅毒。

梅毒的危害1、梅毒螺旋体结构变异、产生抗药性。

每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变异的特性,螺旋体也不例外。

变异的螺旋体犹如升级后的的电脑操作系统,功能更加完善,毒性更强,更不容易治疗。

同时临床抗生素的滥用加速了螺旋体对药物的耐药性的产生,给传统治疗带来困难。

2、危害程度增加,致残致死率上升。

由于螺旋体变异后毒性增强,对身体器官的损伤程度加重。

而且变异后病情发展迅速,加之传统治疗效果差,致使梅毒对身体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增加。

不及时治疗将导致器官的功能丧失,甚至危及生命。

3、梅毒螺旋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可引发脊髓痨、麻痹性痴呆、视神经萎缩等。

4、螺旋体危害心血管系统。

可导致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

螺旋体损害骨骼系统。

引起组织和器官破坏,功能丧失,导致残疾或死亡。

女人梅毒病一般是怎样的女性梅毒潜伏期一般为2-4周,一般来说女性梅毒潜伏期症状主要是硬下疳,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女性梅毒潜伏期症状及治疗。

梅毒性脱发37例误诊分析

梅毒性脱发37例误诊分析

是梅毒感染引起 了截瘫 , 原因有如下 几点 : ①对梅毒 临床
特 点认 识 不 足 。对 梅 毒 造 成 骨 组 织 及 胶 原 组 织 的改 变 认 识 不 足 , 有根 据 症状 、 征及 检 查 结 果 综 合 分 析 病 情 , 没 体 只 注重 本专 业 的情 况 , 观 臆 断 为单 纯 的 骨 科 疾 病 , 没 有 主 在 足够 证据 的情 况 下 , 疏忽 了截 瘫 和 隐性 梅 毒 之 间 可 能 存 在 的联 系 。② 遗漏 重要 线 索 。未 将 R R T P P 、 P A结 果 和体 征 、 病 情 联 系起来 。③ 手术 时 考虑 欠 周 密 , 能 直 接 送 病 变 骨 未 组织 行 病理 学 检查 , 失去 了探究 病 因 的重 要线 索 。
参 考文 献 :
[ ] LiL, a ehA Moennuo scitcpee t i f 1 a N i c M. dr e rpyha i rsn t no r d r ao nuoy h i J . erl y2 0 ,3 13 —3 3 ersp is ] N uo g ,0 4 6 : 3 113 . l[ o [ ] H l sK Mad A,pdn E,t 1S xa y rnmt 2 o K, rn me P Sa ig P e a. eul as i lt — t i ae M] 3d N w Y r :Mc rnHl 19 . 8 — e ds s [ . r. e ok d e Ca — i, 99 4 7 l
的截瘫可能与胸椎梅毒性 骨病有关 , 因如下 : 病史及 原 ①
临床 表 现 : 患者 有 近 5年 的腰 痛 史 , 在 无 负 重情 况下 , 又 无 明显诱 因 出现截 瘫 。而 骨 梅毒 以骨 膜 炎 常见 , 其次 是 骨 树 胶肿 性 骨炎 , 可发 生 硬 化 性 骨 炎 , 还 由于 骨 密 度 增 高 及 骨

梅毒有哪些表现症状及如何诊断?

梅毒有哪些表现症状及如何诊断?

梅毒有哪些表现症状及如何诊断?*导读:梅毒性白斑,多见于妇女患者。

一般发于感染后4-5个月或1年,好发于颈项两侧,亦可见于胸、背、乳房、四肢、腋窝、外阴、肛周等部。

患部色素完全脱失,周围色素增加,类似白癜风。

大小不等。

可相互融合成大片,中间呈网眼状,网眼内色素脱失。

梅毒性白斑常与梅毒性脱发伴发。

存在时间较长,顽固不易消失,可7-8年,可延至三期梅毒时,常伴有神经系统梅毒或在神经梅毒发生前出现。

脑脊髓液有异常改变。

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根据病史,其他部位梅毒症状,梅毒血清反应阳性等,可与白癜风鉴别。

……梅毒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一) 一期梅毒潜伏期平均3-4周,典型损害为硬下疳(Hard Chancre,Ulcus Durum)开始在螺旋体侵入部位出现一红色小丘疹或硬结,以后表现为糜烂,形成浅在性溃疡,性质坚硬,不痛,呈园形或椭园形,境界清楚,边缘整齐,呈堤状隆起,周围绕有暗红色浸润,有特征软骨样硬度,基底平坦,无脓液,表面附有类纤维蛋白薄膜,不易除去,如稍挤捏,可有少量浆液性渗出物,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为重要传染源。

硬下疳大多单发,亦可见有2-3个者。

以上为典型的硬下疳。

但如发生在原有的糜烂,裂伤或已糜烂的疱疹或龟头炎处,则硬下疳即呈现与此种原有损害相同形状,遇有此种情况应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查。

硬下疳由于性交感染,所以损害多发生在外阴部及性接触部位,男性多在龟头、冠状沟及系带附近,包皮内叶或阴茎、阴茎根部、尿道口或尿道内,后者易被误诊。

硬下疳常合并包皮水肿。

有的病人可在阴茎背部出现淋巴管炎,呈较硬的线状损害。

女性硬下疳多见于大小阴唇、阴蒂、尿道口、阴阜,尤多见于宫颈,易于漏诊。

阴部外硬下疳多见于口唇、舌、扁桃体,手指(医护人员亦可被传染发生手指下疳),乳房、眼睑、外耳。

近年来肛门及直肠部硬下疳亦不少见。

此种硬下疳常伴有剧烈疼痛,排便困难,易出血。

发生于直肠者易误诊为直肠癌。

发于阴外部硬下疳常不典型,应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查及基因诊断检测。

梅毒的症状和治疗

梅毒的症状和治疗

梅毒的症状和治疗一、梅毒主要传播途径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

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接触沾有梅毒患者分泌物的毛巾、脚布脚盆、衣被、厕所的马桶圈等,也有被传染的可能。

二、一期梅毒发生在感染后3周。

在感染处出现一个硬的、无痛性的圆形结节。

开始潮红、湿润,渐渐破溃、糜烂,形成溃疡,即一期梅毒硬下疳,是梅毒螺旋体最初侵入之处,并在此繁殖所致,同性恋男性常发生于肛门直肠部。

一期梅毒的硬下疳内有很多梅螺旋体,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很强。

硬下疳持续2-6周后便自行消退。

三、二期梅毒一期梅毒如不治疗或治疗不当,一般于感染后6周至6个月可发生二期梅毒。

早期可有发热、疲倦、头痛、喉痛、肌肉痛、关节痛、厌食等全身症状。

半数以上患者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偶有肝脾肿大。

二期梅毒病程中可发生片状或弥漫性脱发,一般脱发都可以自愈。

二期梅毒有时会危及神经系统、骨骼或眼等器官。

如没有得到治疗,l-2年内常可复发,此时传染性很强,亦可自然好转为潜伏梅毒。

约70%的患者表现有皮疹,叫梅毒疹。

四、三期梅毒早期梅毒未经过治疗或治疗不充分并潜伏2~4年后,约1/3患者发生,可累及皮肤、粘膜、骨、内脏尤其心血管及中枢系统,危及生命。

五、梅毒的治疗梅毒的治疗首选苄星青霉素,如果青霉素皮试阴性,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注每周一次,共三次,治疗结束,以后一般无需再用青霉素治疗。

如果青霉素过敏者,用四环素等治疗。

六、治疗后的随访1、梅毒治疗后每3个月抽血复查RPR或TRUST,第一年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共4次。

2、第二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共2次。

3、需要连续观察,以RPR阴性为治愈标准。

4、复查如果RPR持续不降低,需要排除神经性梅毒和心血管梅毒。

5、连续观察2-3年后,RPR或TRUST滴度在1:1到1:8一直无法转阴性,是RPR固定,为临床治愈,无需再次治疗。

6、如果只有血清TPPA是持续阳性,不需治疗。

7、孕期梅毒在怀孕3个月和7个月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产后定期随访2-3年,孩子18个月化验RPR和TPPA,产后可以母乳喂养孩子。

真真假假辨梅毒

真真假假辨梅毒

龙源期刊网 真真假假辨梅毒作者:施曼绮来源:《大众健康》2001年第11期北京文静小姐:患者情况:李艳梅,女,31岁,于今年3月躯干部出现红斑,逐渐发展到手(足)掌,不痒。

2周后出现脱发。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玫瑰糠疹、脂溢性脱发,治疗2周无效。

追问病史,爱人于今年2月份患过梅毒。

医生建议其查血清梅毒反应,结果阳性,故诊断:二期梅毒、梅毒性脱发。

患者问题:本人生活作风正派,如何会得梅毒?它与玫瑰糠疹如何鉴别?能否治愈?怎样预防?专家答疑:我们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施曼绮教授为您解答。

因患者爱人有梅毒史,故患者可通过夫妻性生活被传染。

又根据患者皮疹的特点:不痒;皮疹长轴与皮肤纹理不一致;手(足)掌对称性散在鳞屑性斑疹,这些都是梅毒皮疹的特点。

加上患者梅毒血清检查阳性,故诊断可以确定。

梅毒是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属经典性病。

梅毒的病原体是一种对人有严重致病性的螺旋体,能侵犯人的多种器官,产生各种症状。

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是性交传染,少数可通过接吻或使用被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浴盆、内裤而传染。

解放前梅毒在我国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为五大性病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防治措施。

于1964年我国基本上消灭了梅毒。

但近年来梅毒死灰复燃,各地均陆续发现了不少梅毒患者。

按临床表现,后天性梅毒分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

早期梅毒患者皮肤损害内含有大量螺旋体,传染性大,但对患者本人破坏性较小。

早期梅毒又分一期梅毒(硬下疳)与二期梅毒。

后者是由于一期梅毒硬下疳内梅毒螺旋体经淋巴管到达淋巴结后,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全身所致。

此期患者约70%出现皮疹(又称梅毒疹)。

梅毒疹可有各种不同表现,一般分为斑疹、血疹及脓疱三型。

皮疹虽较复杂,但有共同特征:皮疹初发时为淡红色,渐呈暗红色或古铜色;皮疹不痛不痒,大小不一,数目较多,对称分布。

多发生于躯干部、腹部。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型的皮疹,如银屑病样梅毒疹、扁平湿疣等,要注意与其他皮肤病鉴别,主要有:①药疹。

梅毒二期的症状有哪些

梅毒二期的症状有哪些

梅毒二期的症状有哪些*导读:梅毒,是一种经由性传播的性病,也曾经是世界上蔓延和爆发最严重的性病之一。

梅毒是什么,梅毒二期的症状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是人们所关注的。

梅毒这种疾病给人造成的危害也是很大的,梅毒二期的症状包括梅毒疹、黏膜损害以及梅毒引起的脱发等。

……梅毒,在中国民间俗称“杨梅大疮”,曾经是人们避之而不及的一种疾病,之所以可怕,是因为感染者不仅会引发一系列传染,而且还会爆发一些梅毒疹和树胶肿,看起来十分让人害怕。

那么梅毒到底是什么样的?二期梅毒有些什么症状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梅毒二期症状之梅毒疹梅毒二期是指在早期也就是一期的梅毒自行痊愈或者是爆发过后出现的第二期症状,这也是梅毒进一步感染的症状。

此时的梅毒已经蔓延全身,出现一些皮疹,俗称玫瑰疹,也即是梅毒疹。

梅毒疹常常呈现出红色的斑块或者是丘疹,这些丘疹的样子很像杨梅,因此民间又把梅毒称为“杨梅大疮”,这是很形象的叫法。

这些梅毒疹的分布广泛而对称,不痛不痒,愈后多不留瘢痕,驱梅治疗迅速消退,皮疹富含TP.主要疹型有斑疹样,丘疹样,脓疱性梅毒疹及扁平湿疣,掌跖梅毒疹等.*黏膜损害和脱发梅毒二期的病人除了出现梅毒疹之外,黏膜损害和脱发也是常见症状。

据统计,约50%的病人出现粘膜损害.发生在唇,口腔各部位,扁桃体及喉,为粘膜斑或粘膜炎,有渗出或灰白膜,粘膜红肿.此外,梅毒病毒还会使得病人出现脱发以及关节肿大、淋巴发炎等多种全身性症状。

这是由于TP随血液循环播散,引发多部位损害和多样病灶.侵犯皮肤,粘膜,骨骼,内赃,心血管,神经系统,所以梅毒二期的患者常常会爆发全身性的症状,这也是值得重视的。

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马上知道!。

梅毒(中西结合)

梅毒(中西结合)

西医病因病机
病原体:梅毒螺旋体,也称苍白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是小而纤细,末端尖的螺旋状微生物, 长 4-14um,宽 0.13-0.25um,有 6-10 个整齐规则、固 定不变、折光性强的螺旋构成,以旋转、蛇行、伸缩 三种方式缓慢而有规律的运动。
西医病因病机——病原体 梅毒螺旋体
厌氧寄生物
体内 不易生存
⑵树胶样肿
发生时间较结节性梅毒疹为迟,形态较大,损害较深。 开始时为皮下硬结,指头大到核桃大或更大。常单发,硬 结逐渐扩大,中心液化坏死,形成溃疡,境界清楚,边缘 锐利,基底凹凸不平,肉芽呈紫红色,分泌粘稠脓汁,状 如树胶,故名树胶样肿。全身各处均可发生,但以头部、 下肢胫前,臀部等处多见。
(3)近关节结节
克里斯托弗· 哥伦布 (1451-1506)
路德维希· 凡· 贝多芬 (1770-1827)
阿炳,原名华彦钧 (1893-1950)
临床表现
㈣潜伏梅毒(隐性梅毒) 梅毒未经治疗或用药剂量不足,无临床症状,血 清反应阳性,排除其他可引起血清反应阳性的疾病存 在,脑脊液正常,这类病人称为潜伏梅毒。若感染期 限在2年以内者称为早期潜伏梅毒,早期潜伏梅毒随 时可发生二期复发损害,有传染性;病期在2年以上 者称为晚期潜伏梅毒,少有复发,少有传染性,但女 病人仍可经过胎盘而传给胎儿,发生胎传梅毒。
实验室检查 持 续 存 在
治 疗
特异性IgG (后)
特异性IgM (先)
抗 体 消 失
治 疗
实验室检查
㈤分子生物学检测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梅毒主要有两点:制备大量 的螺旋体蛋白供血清诊断试验作抗原及用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从选择的材料扩增选择的螺旋体DNA序列,从而使 经选择的螺旋体DNA拷贝数量增加,能够用特异性探针来 进行检测。

二期梅毒有哪些症状?

二期梅毒有哪些症状?

二期梅毒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二期梅毒症状,尤其是二期梅毒的早期症状,二期梅毒有什么表现?得了二期梅毒会怎样?以及二期梅毒有哪些并发病症,二期梅毒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二期梅毒常见症状:典型症状:梅毒肝、淋巴结肿大、乏力*一、症状1、临床表现1)前驱症状:二期梅毒患者在皮肤发疹前,有时有微热、头痛、骨痛、三叉神经或肋间神经痛及全乏力等前驱症状。

一般可持续3~5日,由于前驱症状轻微,故常为患者忽视。

2)二期显发梅毒的皮肤损害:常见的皮肤损害为皮疹与湿疣。

(1)皮疹:以自觉症状轻微,分布广而稠密和对称性发疹为特点。

其主要类型有:a、斑疹型梅毒疹:最为多见,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近端内侧,大小不等,直径约0.5~2厘米,常呈圆形,数少为椭圆形,偶如环状,色似玫瑰红故称玫瑰斑疹。

b、丘疹型梅毒疹:比较多见,类型繁多。

一般为2~5毫米直径的小丘疹,丘疹初为红铜色,后转呈褐色。

一般基质坚硬,表面可有少量鳞屑。

此类疹型内含在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很强。

c、丘脓疱型梅毒诊:较少见,初为斑疹,以后隆起顶部生小脓疱而得名,分布较广,此种患者一般营养较差。

d、脓疱型梅毒疹:甚少见。

(2)湿疣:是一种很常见的独特的二期梅毒损害。

女性患者较多,好发于皮肤磨擦和潮湿的部位,如肛门周围、外生殖器等处,湿疣初为湿丘疹,其后可相互融合或皮疹向外不断扩大,而成为大小不等的扁平隆起损害,其表面糜烂并有细粒状的赘生物,其上有灰色膜,一般无自觉症状。

其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

(3)梅毒性脱发:梅毒性脱发也为二期梅毒常有的表现之一,多见于男性,好发于两颞,呈虫蛀状脱落,不论治疗与否毛发都可重生。

3)二期显发梅毒粘膜损害:粘膜损害为咽喉炎和粘膜斑。

(1)梅毒性白斑,多见于妇女患者。

一般发于感染后4-5个月或1年,好发于颈项两侧,亦可见于胸、背、乳房、四肢、腋窝、外阴、肛周等部。

患部色素完全脱失,周围色素增加,类似白癜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复查RPR 1∶8。

图1 梅毒性脱发
讨论 梅毒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以二期梅毒最常见,皮损多样,但梅毒性脱发者少见,且在感染梅毒后数月至1年才出现。

应与斑秃及黑点癣鉴别。

本例患者头部不规则片状断发,病发真菌学镜检阴性,同时有扁平湿疣,其皮损组织渗出液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有苍白螺旋体,血清化验RPR 、TPHA 呈阳性,驱梅治疗后头发生长正常。

故确诊梅毒性脱发无疑。

[中图分类号] R 75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7089(2002)05-0355-1B
[收稿日期]2001207221 [修回日期]2001221210
 [作者单位] 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北京 100026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1例
苏伟平,刘小云
患儿男,5岁,因全身疱疹6天于2001年5月27入院。

入院前6天出现全身皮肤疱疹,开始于头面部出现绿豆般小疱疹,透明,疹间皮肤正常,逐渐漫延至躯干、四肢,疱疹渐增大如花生米至小指头大小,表皮如薄膜、松弛,不久疱疹自行破溃,表皮脱落,留下鲜红色基底,并有少量渗出液。

出疹次日发热,体温高达40℃,呈不规则热,无呕吐、咳嗽、抽搐。

曾在外院按水痘治疗无效。

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体检:T 40℃,P 126次/
min ,R 28次/min ,神志清,烦躁不安,急性病容。

皮肤科情况:
面部、颈部如烫伤样脱皮、潮红、渗出,胸、腹部、背部皮肤见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疱疹,大多数已破溃融合成片状,表皮脱落,创面有渗出液,四肢见散在的如小指头大小疱疹(图1、2),尼氏征阳性,双侧腹股沟触及小指头大小淋巴结,活动,压痛。

睑结膜轻度充血,咽充血,扁桃体不大,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未触及。

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血WBC 10.3×
109/L ,N 0.73,L 0.27。

疱疹内容和血液均培养出金黄色葡萄
球菌生长。

根据药敏结果,经用先锋霉素Ⅴ、新青霉素Ⅱ静脉点滴8天热退、全身疱疹逐渐消退,按出疹顺序脱痂,无色素沉着。

2周后血培养无细菌生长,治疗16天痊愈出院。

讨论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是由嗜菌体群71型和
55
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特殊的外毒素而引起表皮坏死松解
图1 面、胸部、
上肢皮损
图2 头、背部皮损
所致。

此毒素不产生抗体,由肾脏排出。

小儿由于肾功能不全而对该毒素的排泄缓慢致使血中含量较高而容易发病。

本病临床特征是全身皮肤红肿,大片剥脱,象烫伤一样的暴露出无皮区域。

本例符合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诊断。

本病咽拭子培养阳性率高达96%,血培养早期阳性率为90%以上。

本例病初出现小水疱疹被误诊为水痘治疗无效。

血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是本例的鉴别要点。

[中图分类号] R 7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7089(2002)05-0356-1A
[收稿日期]2000205230 [修回日期]2000206230
 [作者单位] 广西玉林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儿科,广西玉林 
537000
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管
角化症1例
林国书,王中影,杨春俊,张学奇
葛宏松,张学军
先证者,男,24岁,面部及双上肢多发性环状角化性皮疹近
10年。

患者曾分别于6年前和1年前行面部皮疹激光治疗,治
疗后半年内无明显复发,近几月来皮疹复发、加重,并逐渐增多,家族中多人患有类似疾患。

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皮肤科情
况:颜面部、上胸及前臂伸侧散在分布环状或不规则角化性皮损,直径2~15mm 不等,边缘呈堤状隆起,浅灰色或褐色,中央轻度萎缩,色浅。

皮损处毳毛消失。

取前臂皮损作组织病理示:中央轻度角质增厚,边缘角化明显,颗粒层消失,棘层轻度增厚,见角化不全细胞,真皮浅层有少许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管角化症。

家系调查:整个家系共5代44人,其中男性24人,女性19人,有近亲结婚3对,均为姨表亲婚配。

患病共17人,其中男7例,女10例。

除第5代外(年龄较小),每代均有患者。

初发年龄最早为8岁2例,最迟为20岁1例;其余初发年龄均为12~
15岁之间(图1)。

图1 家系图
整个家系的患者皮损均同先证者类似,多数患者对日光敏感,一般夏季病情加重,有瘙痒感,冬季无明显自觉症状。

讨论 汗管角化病最早由Mibelli [1]于1889年描述,播散表浅性汗管角化症(disseminated superficial actinic porokeratosis ,
DSAP )是汗管角化症的一种最常见类型,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病,首次由Chernosky 和Freeman 于1967年描述[2]。

在组织病理学上汗管角化病的典型特征为可见角样板层结构,存在于皮损的边缘,是含角化不全细胞的狭窄角化柱。

一般认为
DSAP 的发病年龄常在30~5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皮损的发
生率几乎呈直线上升[3]。

本例家系中患病共17例,但患者的初发年龄明显与文献报道不同,其中发病最早者为8岁,最迟者20岁,未见20岁以后发病者。

虽然汗管角化病的致病基因尚不清楚,但是最近已定位于12q23.2~24.1[4]。

除遗传因素外,日光、PUVA 、免疫抑制剂和放射线等均能诱发DSAP 的发生发展或加重[5]。

[参 考 文 献]
[1]Schamroth PM ,Z lotogorski A ,G ilead L.Porokeratosis of Mibelli [J ].
Acta Derm Venerol (Stochh ),1997,77:207-213.
[2]Chernosky ME ,Anderson DE.Disseminated superficial actinic poroker 2
atosis :clinical studies and experimental production of lesions[J ].Arch Dermatol ,1969,99:401-407.
[3]Sehgal VN ,Jain S ,Singh NJ.Por0keratosis[J ].J Dermatol ,1996,23:
517-525.
[4]Jia 2Hui Xian ,YI 2Feng Y ang ,Hao Deng ,et al.Identification of a Locus
for disseminated superficial actinic porokeratosis at chromosome 12q23.2224.1[J ].J Invest Derm ,2000,114:1071-1074.
[5]Allen AL ,G laser DA.Disseminated superficial actinic porokeratosis as 2
sociated with topical PUVA [J ].J Am Acad Dermatol ,2000,43(4):
720-722.
[中图分类号] R 758.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7089(2002)05-0356-1B
[收稿日期]2001210231 [修回日期]2002202209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安徽合肥 
230022
双足趾间多发性尖锐湿疣1例
王加凌,祝青
患者男,41岁,商人,双足趾间长新生物5月。

5月前发现右足各趾间和左足第二至四趾间长淡红色小丘疹,不痛不痒,1周后红色丘疹逐渐增多长大,呈鸡冠样,表面秽浊。

曾在外院诊断为“寻常疣”用“尤脱欣”外治1周,新生物表面变黑,病灶变小,停药后逐渐增大。

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生殖器、肛门未见病灶,双足趾间见大小不一新生物,表面凹凸不平,湿润柔软,呈菜花状,最大约1.5cm ×0.8cm (图1)。

各足趾间新生物醋酸白试验阳性。

患者曾有嫖娼史。

新生物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可见少量挖空细胞,符合尖
锐湿疣。

予二氧化碳激光碳化疣体、肌注干扰素、口服多抗甲素片治疗。

图1 足趾间皮损
讨论 尖锐湿疣为常见性病之一,其主要由性接触传播,其次为产道传染,还有间接接触传染者,发病部位主要在生殖器、肛门,偶有生殖器外部位感染[1]。

本例有嫖娼史,检查生殖器、肛门未发现尖锐湿疣病灶,因此认为可能是间接接触传染,临床上应重视间接传染及生殖器之外的尖锐湿疣,应与寻常疣相鉴别。

[参 考 文 献]
[1]廖元兴.现代性病临床诊断彩色图谱[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7.137-150.
[中图分类号] R 75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7089(2002)01-0357-1A
[收稿日期]2001209204 [修回日期]2002201229
 [作者单位] 四川省乐山市红十字会医院皮肤性病科,四川乐山 
614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