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北支近期河床演变分析
长江口北支近期水沙特性及河道演变特征

间的进 潮量 约 为 1 7亿 m , 小 潮 期 间 的进 潮 量 约 为 7 亿 m。 ; 外 海进 潮 量 已远 大 于 崇 头 的 落潮 量 , 北 支 成 为
涨 潮流 占优 势 的河 道 , 外 海 水 沙 对 北 支河 道 维 持 和 演
进 行分 析 , 并结 合新 的边 界 条 件 对河 道 演 变 趋 势 进 行
河至三和港 , 进 口深 泓 呈 现 崇 头一 海 门港 一 崇 头 变动 ; 崇 头 至 灵 甸港 段 深 槽 呈 弯 曲 河道 特 征 , 灵 甸港 以下 河 道
顺 直展 宽 ; 河槽 总体 表 现 为 淤 积 , 其 中, 崇头 至 大新 河 段 深 槽 冲 刷 边 滩 淤 积 , 三 条 港 至 连 兴 港 段 的 深 槽 基 本 不
河床 冲 淤 等 变 化 情 况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近 年 来 长 江 口北 支 分 流 比 的 变 化 趋 缓 , 含 沙 量 和 床 沙粒 径 沿 程 变化 有
一
定的规律 ; 岸 线 变 化 集 中在 三 和 港 至 启 东港 段 , 岸线缩窄率超过 5 0 %; 深 泓 变 化 集 中在 进 I 2至 大 洪 河 、 : 大新
第4 7卷 第 2 3期 2 0 1 6年 1 2月 文章编 号: 1 0 0 1— 4 1 7 9 ( 2 0 1 6 ) 2 3—0 0 0 5— 0 5
人 民 长 江
Ya ng t z e Ri v e r
Vo 1 . 47, No . 23 De c., 2 01 6
支河 床逐 渐淤 积 , 分 流 比逐 渐 减小
; 至2 0世 纪 5 0
年代 , 北 支分 流 比约 为 9 % 。此 后 , 受通海沙、 江 心 沙并 岸等 因素 的影 响 , 北 支 分 流 比继 续 减 小 , 至2 0 0 2
长江口近期水沙运动及河床演变分析

中图分类号 :U 1. 67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 :10 — 9 22 1)7 0 0 — 6 0 2 4 7 (0 20 — 1 5 0 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e e tfo - e m e r ns r nd rv r e v l i n o ng z sua y c n l w-s di ntt a po ta i e b d e o uto fra t e e t r
,
e gn e i g a d t e s u h n r h n e se gn e i g a e i ot n e i e i e ta v Th a i a o 0 n i e r n o t - o t c a n l n i e r r mp ra t o r man d rv rse d n h h n t e b sc lw ff w l
21 0 2年 7月
水 运 工程
Pr o t& W ae wa E gn e i g tr y n i e rn
J 12 2 u. 01
N . Sr l . 6 o7 e i No 4 8 a
第 7期
总第 4 8期 6
航 道 及 船 闸
长 江 口近期 水 沙运 动及 河床 演 变 分 析 术
.
a d s d me tta s r n Ya g z su r a o o i u h n e Theu te m n lw n e i n ha g sc ns n e i n r n po ti n te e t a h sn bvo sc a g y psr a i fo a d s d me tc n e a e
长江口不同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特点及碍航特性分析

长 江 口航 道是 长 江黄 金 水道 的咽 喉 , 关 系 国 民经 济发 展 和 国 防建 设 全 局 的水 上 运输 通 道 , 是 战略 地 位 非 常 重 要 。 江 口深 水 航 道 治 理 三 期 工 程 已于 2 1 长 00年 3月 1 日通 过 交 通 运 输 部 组织 的 交 工验 收 , 达 4 长
表 1 长 江 口主 要 航 道 现 状
T b 1 u r n i ai n o e Ya g z su r tr a a. C re t t t f h n te E ta y wae w y su o t
注: 主航道徐六 泾一南港段宽度为设标宽度 , 南港北 槽段为航道底 宽; 北支暂 以灵甸 港 、 红阳港 、 五仓
势, 并结合航道发展规 划 目标 , 从航 道水 深、 宽度 、 向及稳定性等指标 , 走 分析 了长江 口不同河段 的碍航特 性。 结果表明 , 长江 口多数河段 尚未得 到有效 的人工控制 , 局部河段航槽稳定性较差 , 部分航段水深较浅 , 制约了航道资源的开发利用。 为合理 开发利用 和有 效保 护长江 口航道资源 , 迫切需要 根据近期 河势变化 特点和碍航特性 , 进一步 明确航道治理基本 原则 与思路 , 提出科学合理 的工程布置方案 。 关键词 : 航道 ; 河床演变 ; 碍航特性 ; 长江 口
1 河 势及 航道 现 状 概 况
长 江 口是丰 水 多沙 、 中等 强度 潮 汐 的三 角洲 分 汊河 口 , 起徐 六 泾 , 讫 人海 口。 过 两 千 多年 的 自然 上 下 经 演 变和 区域 人类 活动 的影 响 , 江 口河 道 已演 变为 三级 分 汉 、 口人海 的 喇叭状 平 面形 态 。 长 四 徐六 泾 节点 形成
长江口北支河道演变及航道开发利用初步分析

长江口北支河道演变及航道开发利用初步分析黄家瑞;黄卫;闫军;岳志远;陈飞;高正荣【摘要】The branch waterway north to estuary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of superior regional conditions and huge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it is significant and useful to boost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north branch waterway. Recent evolution of north branch waterway, causes and tendency are analyzed from different aspects. The analysis results are used to check north branch waterway and identify its characteristic of navigation obstruction, further study the prerequisites for developing north branch waterway, and propose more countermeasures to waterway difficulties.%北支水道所处区域条件优越,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作为长江口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其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多个方面对长江口北支河道近期演变情况、影响因素及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北支水道航道条件进行了核查,明确了北支水道的碍航特性,进一步分段分析了开发利用北支水道的条件,提出潜在的航道整治工程措施.【期刊名称】《港工技术》【年(卷),期】2017(054)002【总页数】7页(P9-15)【关键词】长江口北支;河演分析;航道开发利用【作者】黄家瑞;黄卫;闫军;岳志远;陈飞;高正荣【作者单位】南通市港口管理局,江苏南通 226006;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11;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11;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11;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1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7.5长江为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分汊型河口,南支河段在北槽深水航道、航道上演工程及白茆沙整治工程等作用下,航道实现了12.5 m水深贯通,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效益。
长江口北港近期河床演变分析与治理对策

第 3期
李 伯 昌, : 江 口北 港 近 期 河 床 演 变分 析 与 治理 对 策 等 长
l 3
幅度基 本 相仿 。沙体 的下 移使 得整个 分 流 口位置 不断
下移 , 2 自 0世 纪 8 0年代 新桥 通道 形成 后 , 南北 港 分流 口分 流点 位置 始终 处 于 较 平 稳 的 下 移状 态 , 均下 移 年
南 北港 分流 口段 河 槽 宽 阔 , 浏河 至南 门断 面 宽 约
坍塌 而演 变为 向北微 弯 的河势 。由于上 游河 势 的变化 以及 南 、 港分 流 口上提 下移 等 因素 的作 用 , 流 至北 北 分 港 的通道频 繁 变迁 , 引起底 沙 下移 , 导致 北港河 槽 在单
一
1 . m, 径流 与潮 流 的共 同作 用 下 , 段 成 为 长 江 3 5k 在 该
央沙 、 新浏河 沙 、 新浏河 沙包 等活 动沙 体 。近期 , 、 南 北 港分 流 口区位置 呈 下移 之 势 , 沙 体 头 冲 、 淤 , 移 各 尾 下
作 者简 介 : 伯 昌 , , 李 男 高级 工 程 师 , 要从 事 水 资 源 及 河 床 演 变分 析 。E—m i cki @ 16 em 主 a :jl c 2 ・o l b
口河势 变化最 不稳 定 的区域 , 面纵横 比降错综 复杂 , 水
分 流 1 活动沙 体迁 移不定 , 道更 替频 繁 。 5 5 1 汉
目前 的南 北 港分 流 口主 要 形 成 自 17 9 6~1 8 9 0年 南 门通 道和新 桥水 道形 成后 , 主要 的沙 体有 扁担 沙 、 中
k 见图 1 。 m( )
图 1 北 港 现 状 河 势
北 港河 段 上 承新 桥 水 道 、 新新 桥 通 道 、 桥 通道 , 新
长江口北支上段岸滩侵蚀及保护实施效果分析

长江口北支上段岸滩侵蚀及保护实施效果分析
季永兴;李路;袁琳;陈雪初
【期刊名称】《海洋地质前沿》
【年(卷),期】2024(40)2
【摘要】受上下游工程、来水来沙影响,长江口北支上段近期岸滩侵蚀后退严重。
为揭示北支上段近期演变机理,控制河势变化和保护生态基底,收集2001年以来长江口北支全河道水下地形资料,并开展了2017-2020年工程区段水下地形精细实测,基于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了岸滩保护措施合理性,以分形理论评价了保护措施实施后效果。
结果表明:(1)长江口北支进口江心洲发育,导致上段“S”形主轴弯曲度加大,加剧了暗沙、江心洲和岸滩动荡;(2)在冲刷最严重的岸滩采用丁坝群加护坎可有效阻止岸滩侵蚀后退;(3)多年水下地形实测和分形理论计算评价,岸滩趋于稳定,生态基底得以恢复。
鉴于新江心沙洲发育和岸滩、深槽变化加剧了北支上段演变的复杂性,建议尽快成立综合协调部门,统筹提出满足水利、防洪、供水、航运、生态等多目标需求的综合整治方案。
【总页数】9页(P11-19)
【作者】季永兴;李路;袁琳;陈雪初
【作者单位】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滩涂海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7.1;P753
【相关文献】
1.近年来长江口北支上段河床演变成因分析
2.长江口北支河段整治工程实施后沉积物特征分析
3.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基于CNKI数据库的计量分析
4.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及实施效果分析
5.甘南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口北港河势演变趋势及工程影响分析

长江口北港河势演变趋势及工程影响分析刘玮祎n;唐建华;缪世强【摘要】为研究20世纪末以来,长江口北港上口通道的河势变化及重大工程的影响,对北港历年-5 m和-10m等深线变化、主泓线变化、典型断面形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港主槽与其分流比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20世纪末以来,北港上口分流通道相对稳定,但呈不断下移、逆时针偏转态势;北港逐步向单一河槽方向演变,主槽将恢复为上段偏北、下段偏南的微弯河道形态.分析结论说明:中央沙、青草沙工程的建成有利于继续维持北港这种发展态势,并使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达到新的冲淤平衡.【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1(042)011【总页数】5页(P39-43)【关键词】演变趋势;工程影响;长江口;北港【作者】刘玮祎n;唐建华;缪世强【作者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上海分院,上海200439;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上海分院,上海200439;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上海分院,上海2004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1471 概述北港是长江河口第二级分汊的北汊,向上与新桥水道相连,并通过新桥通道与南支主槽相通,向下进入北港拦门沙河段。
新桥通道自1981年扁担沙尾切割形成后,迅速发展成为通往北港的主通道。
北港南侧因上游沙体的切割下移和弯道环流的作用,泥沙大量停积,形成了以青草沙为主体的凸岸,并因涨潮沟的楔入和分汊,形成涨潮沟与沙嘴交错分布的格局。
北港北侧堡镇以下发育了一个狭长的潮流脊,称为堡镇沙,堡镇沙与崇明南岸之间为堡镇沙涨潮沟。
目前北港已演变成两槽一脊的W形复式河槽(见图1)。
图1 长江口北港河势关于长江口的河势演变趋势,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成果[1-6],其中关于北港河势的研究有:陈吉余等在20世纪70年代对北港河槽的演变和北港整治开发的分析研究[7],武小勇等对自70年代以来北港30多年河势演变过程的研究等[8]。
上述研究表明,北港上口通道的变化是制约北港河势变化的主要原因。
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河段近期河势变化及对区域重大整治工程的影响

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河段近期河势变化及对区域重大整治工程的影响吴焱【摘要】南北港分流口河段近期河势发生新的变化,对区域重大涉水工程的安全稳定产生较大威胁,甚至可能给区域现状河势格局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多年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对比分析,得知近期下扁担沙尾部南侧淤涨下延、新新桥通道逐步萎缩、新桥沙下移南压以及下扁担沙滩面串沟发育等,给维持南北港分流口现状河势格局的新浏河沙头部护滩工程、南沙头通道限流工程、中央沙头部圈围工程以及青草沙水源地工程等自身安全稳定带来较大压力,使南北港分流口现状河势格局的稳定存在隐患.%Some new changes occurred in the distributary reach of south and north channels recently,which threaten 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important regulation projects nearby,and may influence 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river regime.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riverbed data of several years,we analyze the new changes of the distributary of south and north channels recent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diment is silting at the Biandan shoal tail,the Xinxinqiao channel is withering away,the Xinqiao shoal is moving downstream and southwards,some new watercourses are developing on Biandan shoal,etc.The new changes mentioned above threaten 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regulation project nearby,such as the Xinliuhe shoal protection project,the Nanshatou gully discharge control project,the reclamation project of Zhongyang shoal,the Qingcao shoal reservoir project,etc.These regulation projects maintain 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distributary of south and north channels.【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5页(P136-140)【关键词】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整治工程;河势;稳定【作者】吴焱【作者单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434;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U617南北港分流口是长江口“三级分汊、四口入海”格局中的第二级分汊,也是长江口河势变化最为关键的控制性分汊河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口北支近期河床演变分析
作者:李伯昌, 余文畴, 郭忠良, 施慧燕, LI Bochang, YU Wenchou, GUO Zhongliang,SHI Huiyan
作者单位:李伯昌,郭忠良,施慧燕,LI Bochang,GUO Zhongliang,SHI Huiyan(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上海,200136), 余文畴,YU Wenchou(长江科学院河流所,湖北,武汉
,430010)
刊名:
人民长江
英文刊名:YANGTZE RIVER
年,卷(期):2010,41(14)
1.李伯昌1984年以来长江口北支演变分析[期刊论文]-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6(03)
2.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要点报告(2008年3月国务院批准) 2004
3.恽才兴长江河口近期演变基本规律 2004
4.余文畴;卢金友长江河道演变与治理 20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rmcj20101400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