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分型及治疗

合集下载

临床颈椎病分型、典型症状、诱发因素及治疗要点

临床颈椎病分型、典型症状、诱发因素及治疗要点

临床颈椎病分型、典型症状、诱发因素及治疗要点颈椎特点颈椎,指颈椎骨,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

位于脊柱颈段,共7块,围绕在颈髓及其脊膜的四周。

由椎间盘和韧带相连,形成向前凸的生理弯曲。

颈椎的特点是椎体较小,呈椭圆形,横突上有横突孔,椎动脉和椎静脉由此孔通过;棘突短而分杈;上下关节突的关节近似水平位,使颈部能灵活运动。

相邻椎骨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颈椎不仅支撑头的重量,还有很大的活动范围。

随着年龄的增长,下段颈椎容易发生退化性改变,主要表现椎间盘变薄,椎骨间隙变窄,使椎间孔变小。

同时,椎骨边缘易长骨刺,压迫脊神经的根部,形成颈椎病。

当椎骨后面有较大的骨刺时,可压迫脊髓,使双下肢行走不稳,重者有排尿、排便困难。

若是骨刺长在椎骨侧面,可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头晕、头痛、视力减退等脑供血不足症状。

颈椎病分型及症状在临床医学上,根据颈椎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受累的病灶部位,总共分了六大类:1.颈型颈椎病2.神经根型颈椎病3.椎动脉型颈椎病4.脊髓型颈椎病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6.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7.混合型颈椎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颈椎病又统称为混合型)其中,颈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两者占70%以上。

颈型也是最容易治愈的颈椎病。

但它若反复发作,容易加速颈椎的蜕变,从而引起其他各类型的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最恐怖,最严重,致残率最高,一旦确诊,多选择手术治疗。

如果治疗不及时,脊髓的损伤是不可逆的。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来势最凶猛,最突然的。

可出现猝倒,或者突发性眼花,失明等症状。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最麻烦的,最复杂的,因为其症状多变,误诊率比较大,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1.颈型颈椎病此型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

不少反复落枕的病人即属于此种改变,此型实际上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最为有利的时机。

临床表现颈肩部疼痛、发僵、运动障碍、头晕、头痛等。

颈肩部疼痛是颈椎病常见症状,多表现为远端放射性刺痛、隐痛、放电样疼痛,疼痛多发生在颈部和肩背部。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第⼀部分概述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进⽽发⽣椎体⾻质增⽣硬化、边缘⾻赘形成、黄韧带肥厚及后纵韧带⾻化等病理改变,刺激神经、⾎管或颈脊髓造成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

可出现颈臂痛、头晕、恶⼼、呕吐、⼼悸,甚⾄⼤⼩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

中医多归为“痹证”、“痿证”、“项强”、“⾎痹”、“⾻痹”。

系积劳伤颈,外感风寒湿邪,内损肝肾,致督脉空虚,髓海枯竭,颈部⽓⾎不和所致。

⼀、诊断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性病变。

2.多发于40 岁以上中年⼈,长期低头⼯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内上⾓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减弱和肌⾁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 线正位摄⽚显⽰:钩椎关节增⽣,张⼝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显⽰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质增⽣,韧带钙化,斜位摄⽚可见椎间孔变⼩。

CT 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西医分型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民卫⽣出版社)(⼀)颈型颈椎病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 线⽚⽰:颈椎⽣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数⽆明显外伤史。

⼤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指放射,且有⿇⽊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为主。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上肢沉重,酸软⽆⼒,持物易坠落。

部分患者可有头晕、⽿鸣、⽿痛、握⼒减弱及肌⾁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疼痛感觉。

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减弱。

颈 5-6 椎间病变时,刺激颈 6 神经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指感觉减退;颈 6-7 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 7 神经根⽽引起⽰、中指感觉减退。

颈椎病分型及治疗

颈椎病分型及治疗

康复治疗
术后患者需进行康复治疗,包括颈部 肌肉锻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以 促进恢复。
预防措施
加强颈部肌肉锻炼、保持正确姿势、 避免长时间低头等,以降低椎动脉型 颈椎病的发生风险。
05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发病原因分析
颈椎退行性变
01
长期颈椎劳损和骨质增生导致颈椎结构改变,刺激或压迫交感
神经。
颈椎间盘突出
治疗需综合考虑
针对混合型颈椎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症状,采取综 合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其他罕见类型介绍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由于颈椎前缘的骨刺或椎间盘突出压迫食管,导致吞咽困难、声 音嘶哑等症状。
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导致颈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和神经根, 引起相应的症状。
发病原因
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颈椎的退行性变、发育性 颈椎椎管狭窄、慢性劳损(如不良的睡眠体位、不当的工作 姿势、不适当的体育锻炼等)以及颈椎的先天性畸形等。
流行病学特点
年龄分布
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但随着生 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群的发病率也 在逐年上升。
性别差异
地域及职业特点
颈椎病的发病率与地域、职业等因素 有一定关系,如长期低头工作的白领 、教师、司机等职业人群发病率较高 。
交感神经受刺激
颈部交感神经受激惹也可导致椎动脉受累,引发相关症状。
血流动力学改变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如血流速度减慢、血流 量减少等。
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方法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包括头痛、眩晕、视 力模糊等,严重者可出现猝倒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颈部活动情况,检查 是否有压痛、肌肉紧张等体征 。

中医治疗颈椎病

中医治疗颈椎病
� �
�椎间盘边缘的变性 �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
2、慢性劳损 :
� � �
�睡眠姿势不良 �不良的生活习惯 �工作姿势不良
3、头颈部的外伤:
� � � � �
�垂直压缩暴力 �间接暴力对颈椎及周围结构的损伤 �暴力导致颈椎间盘突出 �前纵韧带撕裂 �一过性颈椎脱位
颈椎病的
01

02

03
是指颈椎椎间盘组织退 行性改变及继发
04
性骨性病理改变累及周围 神经根、椎动
05
脉、脊髓、交感神经等 组织结构,并出
06
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者。
07
中医没有专门相对应的病名,分属痹证、
08
痿证、头痛、眩晕等。
一、定义:
颈椎牵引器
二、病因病机: 1、颈椎退行性改变:

�椎间盘变性
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扩血管药,神
02
经营养药物,解痉类药物;
� 注射疗法:
局部痛点封闭,颈段硬膜外腔封闭疗
05
法和星状神经节阻滞
� �手术治疗: 术前片 术后片
� � � � �
风寒湿型:葛根汤加减 气虚血瘀:补中益气汤 加减 肾精不足:左归丸加减 痰浊中阻:半夏白术天 麻汤加减 肝肾亏损:虎潜丸加减
颈型 颈椎病
神经根型 颈椎病
脊髓型 颈椎病
椎动脉型 颈椎病
交感型 颈椎病
三、临床表现及分类: 颈椎病 分型
1、颈型:
2、神经根型:
� 多由椎体侧后方,后关节前缘或钩椎关节
后方增生,椎间孔变小所致 。
� 颈5以上节段病变者可见颈肩疼痛或颈枕部
感觉障碍;
� 颈5以下者为颈僵,颈部活动受限,有一侧 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 木、肢冷,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

中医颈椎病分型

中医颈椎病分型

中医颈椎病分型摘要:1.颈椎病的概述2.中医颈椎病的分型- 颈型- 神经根型- 脊髓型- 椎动脉型- 交感型- 混合型- 食管型3.中医辨证分型- 风寒湿阻型- 气滞血瘀型- 痰湿阻络型- 肝肾不足型- 气血亏虚型4.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辨证论治正文: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指颈椎间盘自身退变或继发性改变,刺激和压迫临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的疾病。

中年人更容易患上颈椎病。

根据颈椎病的病变部位、范围、累及组织结构及症状的不同,中医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颈型:主要表现为颈项部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肌肉僵硬。

2.神经根型:颈肩部疼痛可伴有向上肢放射痛的症状。

3.脊髓型:患者多有颈部不适、上肢动作笨拙、步态不稳的症状。

4.椎动脉型:可伴有头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5.交感型: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症状,如眼睑下垂、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出汗、心动过速等。

6.混合型: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并见。

7.食管型:多是颈椎增生压迫食道而引起的吞咽困难。

在中医辨证方面,颈椎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风寒湿阻型:侵袭颈项部而出现症状,需进行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的治疗。

2.气滞血瘀型:以颈肩部、上肢部的刺痛为主,痛处固定,可伴有麻木症状,需行气活血、化瘀通络的治疗。

3.痰湿阻络型:以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的症状为主,需进行除湿化痰、宣痹通络的治疗。

4.肝肾不足型:可见眩晕、头痛、耳聋、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状,需进行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的治疗。

5.气血亏虚型:可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等症状,需进行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的治疗。

在治疗颈椎病方面,中医采用中药治疗和辨证论治的方法。

中药治疗可选择使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血管扩张剂及中草药等,对缓解症状有一定效果。

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

患有颈椎病的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和体质,寻求中医专家的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颈椎病分型及治疗

颈椎病分型及治疗

注意保暖
寒冷的环境可能加重颈椎病症状,应 注意颈部的保暖。
定期复查
接受治疗后,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以 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融合手术
通过融合颈椎椎体,稳定颈椎 ,减少颈椎活动度,缓解疼痛 和神经压迫症状。
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
通过置换病变的椎间盘,恢复 颈椎的正常功能和活动度。
04
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的姿势
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保持正确的姿势是预防颈椎病的关键。长时间 使用电脑、手机时,应保持头部与屏幕相对,避免过度低头。
诊断
通过颈椎X线、CT或MRI 检查确诊。
脊髓型颈椎病
病因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突出、颈椎 骨质增生或颈椎管狭窄等因素压
迫脊髓所致。
症状
下肢无力、麻木,行走不稳,上肢 精细动作障碍。
诊断
通过颈椎X线、CT或MRI检查确诊。
交感型颈椎病
病因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突出、颈椎 骨质增生等因素刺激交感神经所
致。
02
03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 盘逐渐退行性变,导致颈 椎病的发生。
职业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颈部 长期保持同一姿势的职业 人群容易患颈椎病。
外伤
颈部外伤或颈椎先天性畸 形等也可导致颈椎病的发 生。
症状与表现
01
02
03
04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部疼痛、僵硬,可放射至肩 部、上肢,并伴有手指麻木、
肌肉无力等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
下肢无力、步态不稳、行走困 难,严重者可出现截瘫症状。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头痛、头晕、耳鸣、听力下降 、心悸、胸闷等症状。

浅析颈椎病的分型与治疗

浅析颈椎病的分型与治疗

浅析颈椎病的分型与治疗颈椎病是指颈椎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退变,表现为颈椎疼痛、肌肉僵硬、头晕、头痛、眼花、视力模糊、手麻、指麻等症状。

据统计,颈椎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成为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颈椎病的分型和治疗。

颈椎病的分型有多种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是疼痛区域的划分、病变部位的划分、病因学的划分、临床症状的划分等。

常见的颈椎病分型如下:1.根型颈椎病:又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为颈椎退变压迫神经根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锐利的颈肩背部疼痛,伴随着手臂或手指的麻木、疼痛或无力等症状。

2.髓型颈椎病:也叫脊髓型颈椎病,病因多与颈椎间盘膨出、骨刺突出等有关。

主要表现为手脚不协调、肢体肌力减退、大小便失禁等。

3.颈型颈椎病:又称为肌肉型颈椎病,主要病变在颈部肌肉、筋膜和韧带等软组织。

表现为颈肩背部酸痛、僵硬,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4.颅颈型颈椎病:表现为头痛、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等症状,主要与颈椎关节退变和狭窄有关。

颈椎病的治疗方式因病情不同而各异,一般采用综合性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止痛药、肌肉松弛剂、消炎药、维生素B族等。

止痛药可以缓解疼痛,肌肉松弛剂可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消炎药可以缓解炎症,维生素B族可以缓解神经症状。

2.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理疗、针灸、艾灸、拔罐等。

按摩和理疗可以缓解颈椎肌肉的紧张和痉挛,针灸、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拔罐可以排除体内湿气。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椎间盘切除术、颈椎植骨融合术、颈椎后路减压术等。

总之,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应适当锻炼颈部和肩部肌肉,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睡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注意饮食健康、作息规律,及早发现疾病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并避免疾病的加重与复发。

颈椎病分型治疗方法

颈椎病分型治疗方法

颈椎病分型治疗方法1.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与诊断分型颈部是气血、筋骨肌肉等综合枢纽。

颈椎病其内在因素乃正气不足、肝肾亏虚,外邪风寒湿乘虚而人,导致气血瘀滞,造成经脉气血阻塞不畅而发病。

该病多因于劳损,往往为持久工作,不注意劳逸结合所致,因而伤及阳气。

劳损之虚,涉及元气之伤,使经脉之气不及贯串,气血濡养之功,失其常度。

盖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主四肢;肝肾为先天元气之所系,主筋骨。

脾胃不和,肝肾失调是根本。

故该病之因或有寒湿、或有瘀血,或有风湿、或有瘀积、或有滞气,皆标也,脾肾两虚其本也。

本病常见有肝阳上扰型、风寒入络型、脾肾两亏型、气滞血瘀型等四型。

肝阳上扰型乃素体阳盛,肝阳上亢;或者长期郁怒,气郁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上扰清空;或者肾阴素亏,肝失所养,肝阴不足而致。

该型有的单纯由肝阳所致,多见的是风邪夹肝阳,或风邪引动肝阳而致。

症见眩晕头痛,颈项疼痛,目赤口干,耳鸣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风寒入络型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阻滞经络气血而发病。

症见感受风寒,颈项强痛,活动不利,肢体酸冷,得温则舒,肢端麻痛,或者肌肉萎缩,指趾麻木。

舌质暗,苔薄白,脉沉弦或沉迟。

颈椎病临证多见的是兼有风寒外袭。

脾肾两虚型常因久病体弱,肾精亏损,脾气虚弱,经络痞塞,筋肉失养而致。

症见颈项腰膝酸软,四肢不举,筋脉弛缓,肌肉萎缩,下肢萎废,苔薄腻或厚腻,质淡体胖,脉细。

颈椎病脾肾亏虚乃其本,此型乃久病脾肾亏虚较甚之征。

气滞血瘀型多因颈部外伤或损伤,筋脉受损,血瘀局部,气机不利而发病。

2.分型论治方药肝阳上扰型:治当平肝泄风,通经活络。

常选用明天麻、白蒺藜、杭白菊、牛蒡子、青防风等平肝泄风。

酌加川芎、丹参活血;炒白术、白茯苓健脾。

风寒入络型:治当温补肾阳,散寒通络。

药用温肾宣痹汤加葛根。

处方:附片10g、制狗脊10g、北细辛6g、川桂枝10g、广木香10g、明天麻10g、泽泻10g、白茯苓12g、生米仁15g、炒白术10g、生甘草10g、葛根15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病机:中医关于颈椎病的论述散见于“痹症”、“痿症”、“头痛”、“眩晕”、“项筋急”、和颈肩痛"等疾病中。

如《素问。

逆调论》说:“骨痹,是人当挛节也。

人之肉苛者,虽近衣絮,犹尚苛也,是谓何疾?曰: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者,曰死。

“这里所描述的症症与脊髓型颈椎病相类似。

总之,其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1)痹症型:
1、年老体虚,腠理空虚,气血衰少,筋骨失于濡养,风寒湿邪骤袭,痹阻经络,气滞血瘀,引起酸痛不仁症状。

2、寒湿型:肝肾亏虚,筋骨衰退,此为本病的主要原因。

肾藏精,主骨。

肝藏血,主筋。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体脏气衰退,筋骨虚寒,筋骨也会出现功能障碍,引起各种症状。

(2)眩晕型
1、肝阳上亢型:肝肾素虚,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以致头部胀痛眩晕,失眠。

2、气血亏虚型:思虑过度,暗伤心脾,气血不足,不能濡养于脑,故发眩晕,食少体倦等。

3、谈湿中阻型:恣食甘肥,劳倦太过,伤于脾胃,或内伤七情,肝脾失调,脾失健运,以致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

(3)痿症型:肝肾久虚,督脉受损,瘀阻血脉,致诸阳失宣,筋骨痿弱,肢体痿废。

(4)落枕型
中年以后体质渐弱,肝肾渐亏,如兼有气血亏损或外伤,劳损等因素,则可致筋骨骨失养,风寒湿邪侵入,痹阻经络,发为颈部疼痛不适。

西医认为: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椎间盘逐渐退变,出现纤维环弹力减退,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关节失稳,黄韧带肥厚,变性,钩突关节培生及小关节的继发性改变。

这和变化在活动范围大、易于遭受外力损伤的下颈椎更容易发生,这些结构上的变化必然导致颈椎管或椎间孔的变形,狭窄、直接刺激,压迫、或通过血影响血运使颈部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并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颈椎病的影响虽然很大,但中医通过辨症论治是可以治疗的,只要没有手术指症的,建议用保守疗法治疗,可以服用颈腰骨康丸,颈复康冲剂,根痛平来治疗。

西医对颈椎病的认识及分型:
(一)临床表现
1、颈型颈椎病
症状:颈项疼痛强直,整个肩背部疼痛,僵硬感,头部屈曲、转动受限。

呈斜颈姿势。

回头时,颈项和躯干必须共同旋转。

少数病人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部疼痛,以及胀麻等症状,但咳嗽或喷嚏时无上肢放射性加剧。

建议用颈复康冲剂,颈腰骨康丸治疗。

2、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增生、钩椎关节和后关节退变,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又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症状:以持续性紧臂疼痛呈阵发性加剧为主。

患侧上肢可出现明显根性症状,如手指疼痛、麻木、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

当咳嗽、深呼吸时,均可诱发患肢症状阵发性加剧。

(1)颈部运动受限,病变棘突旁压痛伴患者放射痛。

(2)椎间孔挤压试验、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腱反射改变:
C4-5病变——肱二头肌反射;
C5-6病变——桡骨膜反射;
C6-7病变——肱三头肌反射。

(4)皮肤知觉改变:
C4-5病变——三头肌、上臂外侧皮肤感觉减退;
C5-6病变——前臂桡侧、手拇指侧皮肤感觉减退;
C6-7病变——中指皮肤感觉减退;
C7-T1病变——前臂尺侧、小指处皮肤感觉减退。

(5)肌力:
C5——肩关节外展力量减弱;
C6——伸腕力量减弱;
C7——曲腕及伸指力量减弱;
C8——屈指力量减弱;
T1——指外展和内收力量减弱。

(6)肌萎缩:脊神经支配肌肉萎缩。

此型致残率高。

轻者可丧失部分劳动能力,重者可出现四肢瘫痪,完全丧失劳动力。

其特点是疾病初期颈部仅有轻微异常感觉甚至完全没有症状,而四肢症状又缺乏神经定位体征,所以往往被认为是神经官能症,而未正确治疗,使患者失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良机;到后期出现了肢体痉挛性瘫痪及病理反射,再治疗已为时过晚。

建议用根痛平颗粒,颈腰骨康丸治疗。

3、脊髓型:椎体后缘骨赘,椎体移位,黄韧带肥厚,脊髓损伤等因素造成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

有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种。

中央型的发病是从上肢开始,向下肢发展;周围型的发病是从下肢开始向上肢发展。

此两型又分为轻、中、重三度。

3、脊髓型颈椎病
症状: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繁多,有感觉、运动、交感神经、血管受累的多种表现,基本可归纳如下:
(1)椎体束受压或脊髓前动脉痉挛缺血症:下肢无力、沉重,步态笨拙、颤抖,脚尖不能离地,易摔倒,肢体肌肉抽动,晚期可出现痉挛性瘫痪。

(2)由于脊髓的脊髓丘脑束受累,造成肢体麻木。

一般先出现下肢麻木,以后逐渐向上发展。

(3)共济症状:站立不稳,步态蹒跚。

震动感及位置觉障碍,闭目行走时左右摇摆,指鼻试验、跟胫试验阳性。

(4)植物神经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瘫痪或麻木的肢体怕冷、酸胀血运障碍、浮肿等。

起初可有尿急、排尿不尽,严重者可发展为尿潴留、大便无力、便秘和失控现象。

体征:
(1)四肢不完全性瘫痪。

躯体可有明显的感觉障碍平台。

(2)林米特氏征阳性(患者直立,屈颈或伸颈片刻即出现上肢过电样麻木,并沿躯干向下放射到小腿及足部,即为阳性)。

此发是检查颈脊椎受压的重要体征。

(3)反射: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提肛反射等)消失,伸反射(肱二、三头肌腱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亢进,病理反射(霍夫曼、巴彬斯基等征)阳性。

建议用颈腰骨康丸,活血通髓汤治疗。

重者用手术治疗。

4、椎动脉型颈椎病
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动脉供血不全;或椎间盘退变,颈椎总长度缩短,椎动脉颈椎长度平衡被破坏所致。

症状:
(1)眩晕:颈项转动时可诱发本症。

(2)猝倒发作和意识障碍:这是椎动脉急性缺血的特殊表现。

发病前往往无任何预兆,患者常在行走或站立时,因头颈转动,下肢张力突然消失而跌倒。

(3)耳鸣、耳聋。

(4)头痛:常与眩晕交替出现,头痛多为单侧,常局限于枕部或顶枕部。

头痛性质以跳痛、胀痛为主。

(5)植物神经与内脏功能紊乱: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多汗或无汗、心率失常、颈背部烧灼感、蚁行感、胸闷、呼吸节律不均匀等。

体征:旋颈试验阳性。

建议牵引加椎动脉康复丸(胶囊)治疗,有颈椎痛者用颈腰骨康丸。

5、交感型颈椎病: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刺激、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状。

(1)颈枕痛或偏头痛、头晕、目眩、视物模糊、咽部不适或有异物感、耳鸣、听力下降,可出现共济失调症。

(2)心率不正常(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部分病人有心前区疼痛而误诊为冠心病,但心电图检查往往正常,血压欠稳定。

(3)多汗、少汗,肢体麻木疼痛。

(4)胃肠功能紊乱:腹泻或便秘。

体征:不典型。

有些病人可出现霍纳氏征(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下陷)。

6、其他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和声音的嘶哑。

依据颈椎侧位摄片检查。

建议用柴胡龙骨牡励随症加减保颈腰骨康丸治疗。

6、其他型:指食管压迫型,即为椎体前缘骨赘压迫食管所致。

你最好在当地找有经验的颈腰椎专科大夫治疗,如要我本人帮助,请进入诊室祥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