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PICC
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常规

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常规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
可以通过放射显影,为患者提供中期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一1年)。
一、置管前护理(一)用物准备治疗车、聚维酮碘、无菌透明贴膜(10cm×15cm)、注射器、生理盐水、肝素钠注射液、治疗巾、PICC穿刺套包、无菌手套棉签等。
(二)患者准备1、在置管前需向清醒患者解释置入PICC导管的必要性及操作过程PICC管的特点及置管的优点,以取得患者配合。
2、置管时的体位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侧上肢外展90°。
(三)环境准备1、关闭门窗,避免人员走动。
2、避开生活护理,保证环境清洁,降低感染的风险。
(四)置管原则1、获得医嘱,与患者或家属谈话告知置管所有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必须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后才能置管。
2、由受过专科培训、有资质的专科护士进行操作,按照置管操作规范实施置管。
3、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手卫生规范。
4、置管后常规行影像学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中下l/3处。
5、置管后建立置管护理记录和PICC患者置管整体管理制度,并在数据库中保存。
二、置管后护理(一)观察评估导管1、置管后妥善固定PICC导管,应用无菌透明贴膜,面积为10cm×15cm,防止导管脱出。
X线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做好记录。
2、每日评估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上肢有无疼痛、红肿不适,触摸穿刺点周围有无硬结等情况。
3、每12小时测臂围一次,测量时手臂外展90°,在穿刺点以上l0cm的部位测量(同穿刺前测量标记处),并记录。
4、若臂围周长增加小于2cm,继续观察,增加2cm或以上,高度怀疑是血栓的早期表现,应予以相应的检查及处理。
5、若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应抬高患肢,避免剧烈运动;冷/热湿敷,20分钟/次,4次/日;或涂多磺酸动多糖软膏,若二天后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予以拔除。
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管通路分类、PICC技术优势、检查项目位置、辅料消毒、拔除导管以及预防血栓措施

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管通路分类、PICC技术优势、导管检查项目和位置、辅料皮肤消毒液与CLABS联系、拔除导管临床情况以及预防导管相关血栓措施目前常用的中心静脉血管通路都有哪些?当下,临床常用的中心静脉血管通路包括3种:(1)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CVC)。
(2)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3)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
CVC和PICC(无瓣膜、耐高压)均能满足重症患者的静脉治疗需求,皆可作为IC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首选。
临床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监测及治疗的需要、技术因素及并发症风险个体化选择。
与CVC比较,PICC具有哪些优势?1通过上肢更安全地插入,避免气胸。
2便于由护士主导的血管通路团队置入。
3在特定患者(如凝血病、病态肥胖症、头颈部损伤)中有临床优势。
PICC避免了CVC穿刺相关的机械性并发症,还降低留置期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是CVC很好的替代选择。
4耐高压型PICC能满足多种治疗需求,置管风险小,CLABSI发生率低,适合重症患者使用。
耐高压适合行增强CT检查的导管有哪些?增强CT检查时,对注射造影剂导管的抗压性要求较高。
目前可选择应用的静脉注射导管包括以下几种:耐高压静脉留置针(部分型号)、耐高压注射型PICC、耐高压IVAP等。
不耐高压的CVC不推荐用于增强CT检查。
重症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首选位置在哪?重症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要权衡风险与获益个体化选择。
其中锁骨下静脉发生感染和血栓风险最低,但发生气胸风险更高。
对于以行血液透析为目的的CVC置管,首选经股静脉。
常规超声检查引导下穿刺置管有何建议?超声检查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相比传统标记法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穿刺及置管时间短、安全性更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实时定位可准确显示血管位置及血管的毗邻结构,引导穿刺对颈内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和成功性改善较大,而对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改善较小。
picc操作流程评分标准

picc操作流程评分标准
PICC(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通过皮肤直接插入中心静脉的导管,用于输液、输血、药物给药等治疗目的。
PICC操作流程评分标准是评估医护人员在进行PICC操作时是否符合规范操作流程的一种标准。
以下是PICC操作流程评分标准的详细内容:
1. 患者评估:在进行PICC操作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血管情况、皮肤状况等。
评分标准包括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皮肤是否有感染等。
2. 术前准备:医护人员在进行PICC操作前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所需的器械、消毒皮肤、穿刺部位标记等。
评分标准包括是否准备充分、器械是否完整等。
3. 操作流程:医护人员在进行PICC操作时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包括消毒皮肤、穿刺导管、确认导管位置等。
评分标准包括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有操作失误等。
4. 术后处理:PICC操作完成后,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术后处理,包括固定导管、观察导管位置等。
评分标准包括术后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有并发症等。
5. 安全措施:在进行PICC操作时,医护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包括避免交叉感染、避免导管脱出等。
评分标准包括安全
措施是否得当、是否有安全隐患等。
总的来说,PICC操作流程评分标准是评估医护人员在进行PICC 操作时是否符合规范操作流程的一种标准,通过评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PICC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医护人员在进行PICC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PICC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及护理

导管拔除的护理
01
02
03
拔管前准备
确认导管通畅,无感染和 其他并发症,准备好拔管 所需物品。
拔管操作
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拔管操 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 血管。
拔管后护理
拔管后对穿刺点进行压迫 止血,并定期检查,确保 无出血和感染。
04
PICC中心静脉导管的健康教
育
患者教育
导管维护
教育患者如何正确清洁、 消毒导管周围皮肤,以及 定期更换敷料和肝素帽等 。
02 定义
一种由穿刺手臂外周静脉后,沿着血管走行,最 终到达上腔静脉的深静脉导管。
03 用途
用于长期输液、化疗、肠外营养、抗生素治疗等 。
PICC的优势和局限性
01
优势
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
02
局限性
可能发生导管相关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需 要定期维护和护理。
PICC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PICC中心静脉导管的科研进
05
展
PICC新材料的研究进展
PICC新材料
近年来,科研人员一直在探索新 的材料用于PICC中心静脉导管,
以提高其性能和安全性。
新型生物材料
例如,新型生物材料如聚乙烯醇 (PVA)和聚乳酸(PLA)等被 用于制造PICC,这些材料具有良 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
材料改进
适应症
需要长期输液、化疗、肠外营养、抗生素治疗等 的患者。
禁忌症
穿刺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血管条件差等。
PICC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和
02
维护
PICC的置入方法
评估患者
对患者的病情、血管 条件和需求进行评估 ,确定是否适合置入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具有以下特点:①避免发生颈部和胸部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气胸、血胸。
②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
③保护外周静脉。
④保留时间长,可留置1年。
⑤感染发生率较CVC低,<3%。
⑥适合医院、社区医疗、家庭病床及慢性病需长期输液者。
放置PICC导管,有发生某些并发症的风险,如送管困难、穿刺部位渗血、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穿刺局部皮肤感染、血栓形成、导管异位、导管移位或脱落、导管断裂等,护理人员要注意预防,若发生必须正确处理。
(一)送管困难1.原因(1)静脉分叉、静脉疤痕、静脉硬化;(2)血管痉挛,导管与血管壁摩擦力增加,置管阻力增加,导致送管困难。
(3)血管小、选择的导管与血管大小不匹配;血管的静脉瓣膜多;(4)体位不正确,手臂外展<90°。
2.临床表现导管送进有阻力感,无法送管,导管皱起或蛇样弯曲。
3.预防(1)选择与血管大小匹配的导管。
(2)置管中与患者进行良好交流,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防止血管痉挛。
(3)尽量选择粗直及静脉瓣少的静脉进行穿刺,如贵要静脉。
送管速度不宜过快。
(4)确保穿刺鞘在血管内,即感觉送鞘顺利,回血好。
4.处理流程出现送管困难→手臂外展90°→退出导管少许,调整送管方向(如仍送管困难,则按摩血管缓解痉挛;对于静脉瓣丰富的血管可一边推注生理盐水,一边送管)→处理后导管还送不进去,则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穿刺点渗血原因(1)导入针型号过大,留置导管过细;(2)穿刺不当或创伤性穿刺;(3)患者化疗后药物毒性作用致骨髓功能抑制,导致血小板底下、凝血功能障碍;(4)穿刺后止血不够;(5)穿刺点位于肘正中而肢体活动过频。
2.临床表现穿刺点有渗血,疼痛、麻木等。
picc置管术操作流程

picc置管术操作流程PICC(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用于输液、输血、药物给药等治疗目的。
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提高置管术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十分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PICC置管术的操作流程。
1. 术前准备。
在进行PICC置管术前,首先需要确认患者的个人信息和医嘱,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药物使用情况。
同时,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准备置管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包括导管、引导钢丝、消毒剂、敷料等。
2. 术中操作。
① 患者准备,让患者取适当的体位,清洁手部和置管部位,覆盖好无菌巾。
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解释置管术的操作流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② 皮肤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置管部位进行消毒,按照规范的消毒程序进行操作,确保置管部位无菌。
③ 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药物麻醉置管部位,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④ 穿刺置管,进行皮肤穿刺,插入引导钢丝,通过引导钢丝逐层扩张置管通道,最终将导管置入中心静脉。
⑤ 导管固定,将导管固定在患者体表,避免导管移位和脱出。
3. 术后处理。
① 导管位置确认,通过X线或超声检查确认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② 导管通畅性检查,连接输液管,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导管通畅性,排除气泡和血栓。
③ 导管固定,使用敷料固定导管,避免导管的外部移动和感染。
④ 护理宣教,对患者进行导管护理和相关并发症的宣教,让患者了解导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PICC置管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① 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避免血管曲折和血栓形成。
②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置管部位无菌。
③ 注意患者的病情和体位,做好术中的疼痛管理和心理护理。
④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通过以上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PICC置管术的操作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正确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操作规范,能够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更好的保障。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操作及护理

经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
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某些药物渗出所致的静脉炎、静脉硬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PICC成本高,如置管失败,或置管后护理不当,会给患者造成躯体痛苦及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及其维护质量,减少并发症,是PICC专科护士研究重点。
现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 PICC置管1.1置管前宣教与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的优势、操作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费用情况,使患者及家属对置管心中有数,消除紧张心理,配合置管,并签署PICC置管同意书。
1.2合理选择穿刺部位首选贵要静脉,其直、短且静脉瓣少。
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左侧的静脉路径较右侧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故穿刺最好选择右侧肢体。
最佳穿刺点为肘窝下两横指处,穿刺点过高可能损伤神经及淋巴管,穿刺点过低则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血流障碍和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1.3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治疗需要,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
接触导管前尽量将手套上的滑石粉冲洗干净。
1.4置管注意事项置管前将患者床头抬高15度。
当导管送至腋静脉时需要让患者头部转向置管侧,下颌尽量贴近肩峰,低于置管侧锁骨下窝,或让助手协助用手压迫置管侧的颈静脉,防止导管向上进入颈静脉。
选择贵要静脉置管时,手臂外展90度为宜,选择头静脉置管时,手臂外展与身体角度小于30度,摆放体位合适,可减少导管异位几率。
穿刺时严禁来回探测血管,以免对血管内膜造成机械性损伤。
1.5避免PICC尖端异位导管进入静脉后不能准确进入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即导管异位。
导管异位会引起血液不畅,并发深静脉血栓;导管尖端进入右心房会引起心律失常、损伤心肌或瓣膜,甚至发生心包填塞。
为此,PICC置管后我科均进行DR胸片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一旦发现PICC尖端异位,立即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中长导管的固定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固定
第一步左手持纱布覆盖在正压接头上提起导管,右手持碘伏一根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消毒皮肤,顺时针消毒。
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5cm (至少大于贴膜的
面积)。
取第二根碘伏棉棒以同样的方法逆、顺时针
消毒皮肤。
第二步皮肤消毒完后待干15秒,取无菌透明敷贴,粘贴透明贴,再将离型纸剥离透明敷贴,粘贴时敷贴自然下垂,切
勿拉伸敷贴。
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透明敷贴,排净敷
贴里的气泡。
第三步取一无菌纱布轻轻覆盖于无菌透明敷贴上,注意大小应无菌透明敷贴相似即可。
第四步取一条胶带将PICC延长管以蝶形固定于无菌透明敷贴缘处。
再将PICC延长管U型弯折于无菌纱布上,再以胶带
横向固定胶带横向固定延长管,在记录胶带上标注操作者
姓名及日期,贴于透明敷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静脉导管PICC
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简写
PICC )
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穿刺插管,
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
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适应症
1. 缺乏外周静脉通道或条件不好
2. 需要中心静脉穿刺(CVC)置管输液者
3. 需要中长期保持静脉通道者
4. 颈、胸部手术的病人
5. 需要经常测量中心静脉压力的病人
二、禁忌症
1. 严重出血性疾病
2. 有静脉血栓形成史
3. 有血管外科史或外伤
4. 外周静脉不能确认
5. 已知或怀疑与插管相关的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的迹象
6. 已知或怀疑病人娣导管所含成分过敏者
7. 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放射治疗史
PICC导管特点
1.导管材料位硅胶,柔软,弹性好
2.是一条放射显影的导管、使用时,可通过放射影像学确
认导管及其尖端的位置
3.导管总长65 cm,可根据需要适当裁剪
4.导管上带有厘米刻度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