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试题

合集下载

温病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温病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温病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91题,每题1分,共91分)1.下列不属于温邪在营分的症状是:A、吐血衄血B、舌质红绛C、斑疹隐隐D、身热夜甚E、心烦谵语正确答案:A2.下列温病中,发病初起必见表里同病证候是:A、风温B、暑温C、秋燥D、伏暑E、春温正确答案:D3.气分证的主要病机是:A、热灼营阴,心神被扰B、温邪犯表,肺卫失宣C、邪热壅肺,肺气闭郁D、邪入气分,热炽津伤E、热盛动血,心神被扰正确答案:D4.热陷心包的临床表现应除外:A、舌绛B、舌謇C、心悸D、神昏E、肢厥正确答案:C5.温病壮热,汗多,面赤,心烦,渴欲凉饮,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宜:A、白虎汤加金银花、鲜石斛、芦根B、桑菊饮加石膏,知母、黄芩、花粉C、白虎加苍术汤D、王氏清暑益气汤E、白虎加人参汤正确答案:A6.发热,咳嗽,苔薄白,脉浮细数。

治宜选用A、桑菊饮加麦冬、生地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C、黄芩汤加豆豉、薄荷、牛蒡子D、桑菊饮加水牛角,元参E、桑菊饮加赤芍、麦冬正确答案:B7.患者张×,男,24岁,6月25日就诊,发热一周,起病时恶寒发热,头痛肢重等,先后服A、P.C. 银翘散,曾热减复起,其病不解。

现发热汗出,口渴不欲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滑腻,脉滑数,治疗最适宜的选方是A、雷氏芳香化浊法B、三仁汤C、王氏连朴饮D、三石汤E、甘露消毒丹正确答案:C8.王氏清暑益气汤证中可见:A、灼热,烦渴,脉散大B、汗多.烦渴,脉洪大而芤C、自汗、烦渴、脉虚无力D、汗多、烦渴,脉洪大E、汗出、口渴不多饮正确答案:C9.湿温多发于:A、春末夏初B、秋冬C、冬春D、盛夏E、夏秋正确答案:E10.患者,男,54岁。

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唇裂,舌苔焦燥,脉沉细。

治宜选用A、凉膈散B、新加黄龙汤C、增液承气汤D、增液汤E、调胃承气汤正确答案:C11.新加香薷饮在临床应用时,如见汗出热退,应停用的药物是:A、银花B、连翘C、鲜扁豆花D、厚朴E、香薷正确答案:E12.湿热证,十余日,大势已退,唯口渴汗出,骨节痛,为()。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温病中的“温”一词指的是:A. 热性疾病B. 寒性疾病C. 发热病D. 日常的温度变化答案:A. 热性疾病2. 温病学起源于以下哪个国家?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英国答案:A. 中国3. 温病学是研究什么类型疾病的学科?A. 传染病B. 心脏病C. 神经病D. 肿瘤病答案:A. 传染病4. 温病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是:A. 手术B. 药物治疗C. 心理治疗D. 物理疗法答案:B. 药物治疗5. 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A. 病毒感染B. 细菌感染C. 寄生虫感染D. 蚊虫叮咬答案:A. 病毒感染二、简答题1. 什么是温病学?温病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疫病、传染病和热性疾病的发病规律、诊断和治疗方法。

它包括了温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2. 温病与传染病有何关系?温病是传染病的一种,但并不是所有传染病都被称为温病。

温病主要指由病毒引起的热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登革热等。

传染病是指通过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三、解答题1. 温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温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头痛、咳嗽、身体酸痛、乏力、恶心呕吐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后的汗出不畅,皮肤干燥,舌苔黄或白腻等症状。

2. 温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温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中医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有清热解毒药、解表药等。

中医针灸和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经络系统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3. 温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预防温病的主要措施包括个人卫生的保持、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出入人多拥挤的场所也是预防温病的有效方法。

总结:温病学是中医学中研究疫病、传染病和热性疾病的学科,它包括了温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温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中医针灸、按摩等,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个人卫生的保持和避免接触感染源。

温病练习题

温病练习题

温病练习题一、选择题1. 温病学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理论,主要指的是以下哪种情况?A. 外感风寒B. 外感风热C. 内伤食滞D. 内伤情志2. 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中,“气”指的是:A. 肺气B. 脾气C. 胃气D. 卫气3. 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常见症状?A. 发热B. 头痛C. 咳嗽D. 腹痛4. 温病的“三焦辨证”中,上焦主要指的是:A. 心肺B. 脾胃C. 肝肾D. 大肠5. 温病的治疗原则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清热解毒B. 养阴润燥C. 温阳散寒D. 疏风解表二、填空题6. 温病学中,_________是温病发病的首要阶段。

7. 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中,“营”主要指的是_________。

8. 温病的“三焦辨证”中,中焦主要指的是_________。

9. 温病的治疗中,对于邪在气分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_。

10. 温病中,若邪入营分,常表现为_________等症状。

三、简答题11. 简述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主要内容。

12. 阐述温病的“三焦辨证”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13. 描述温病治疗中常用的几种药物及其作用。

四、论述题14. 论述温病的病因病机,并结合临床实例说明其辨证论治原则。

15. 分析温病与普通外感疾病的区别,并讨论其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题16. 患者,男性,35岁,因发热、头痛、咳嗽、咽痛就诊。

体温38.5℃,舌红苔黄,脉浮数。

请根据温病学理论,分析该患者的病证,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六、判断题17. 温病的治疗原则是“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18. 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中,“血”指的是血液。

()19. 温病的“三焦辨证”中,下焦主要指的是肝肾。

()20. 温病的治疗中,邪在卫分时,应以疏风解表为主。

()七、计算题21. 假设某患者体温为39℃,根据温病的热病辨证,其可能处于哪个阶段?并计算其体温与正常体温的差值。

八、综合分析题22. 综合分析温病的临床特点,讨论在现代医疗条件下,如何运用温病学理论指导临床治疗。

温病练习题(打印版)

温病练习题(打印版)

温病练习题(打印版)一、选择题1. 温病的发病特点,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起病急,传变快B. 病邪多从口鼻而入C. 病变多在肺胃D. 易伤津液2. 温病的辨证要点不包括以下哪项?A. 辨病邪性质B. 辨病邪深浅C. 辨津液损伤程度D. 辨脏腑虚实3. 温病中,下列哪项不是邪热内陷心包的表现?A. 神昏谵语B. 舌绛苔黄C. 手足抽搐D. 口干舌燥二、填空题1. 温病的三大病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温病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温病中,邪热内陷心包的治法是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温病的发病特点。

2. 温病的辨证要点有哪些?3. 温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四、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35岁,因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口干、舌红苔黄、脉浮数就诊。

请根据温病的辨证要点,分析该患者的病情,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C二、填空题1. 风温、湿温、暑温2. 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养阴润燥3. 清热解毒,开窍醒神三、简答题1. 温病的发病特点包括起病急、传变快、病邪多从口鼻而入、病变多在肺胃、易伤津液。

2. 温病的辨证要点包括辨病邪性质、辨病邪深浅、辨津液损伤程度。

3. 温病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养阴润燥。

四、案例分析题该患者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口干、舌红苔黄、脉浮数,根据温病的辨证要点,可以判断为风温邪热在肺卫,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为主。

可选用银翘散加减,具体药物包括金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甘草等,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同时,根据患者口干的症状,可加用养阴润燥的药物,如麦冬、沙参等,以生津止渴。

温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温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温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温病学中的“温邪”是指:A. 风邪B. 寒邪C. 湿邪D. 热邪答案:D2. 温病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典型症状?A. 发热B. 头痛C. 咳嗽D. 畏寒答案:D3. 温病学中,下列哪项是温病的主要治疗原则?A. 发汗解表B. 清热解毒C. 温阳散寒D. 利水渗湿答案:B4. 温病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常见并发症?A. 肺炎B. 肝炎C. 肾炎D. 心肌炎答案:C5. 温病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预防措施?A. 避免接触传染源B. 增强个人卫生习惯C. 定期接种疫苗D. 长期服用抗生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温病学中,下列哪些因素可能诱发温病?A. 气候炎热B. 饮食不节C. 情志内伤D. 过度劳累答案:ABCD2. 温病学中,下列哪些症状属于温病的初期表现?A. 轻微发热B. 咽喉不适C. 头痛乏力D. 咳嗽咳痰答案:ABC3. 温病学中,下列哪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A. 黄连B. 板蓝根C. 金银花D. 黄芪答案:ABC4. 温病学中,下列哪些检查有助于诊断温病?A. 血常规B. 尿常规C. 咽拭子培养D. 肝功能检查答案:AC5. 温病学中,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温病的康复?A. 保持充足的休息B. 合理饮食C. 适当运动D. 避免情绪波动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温病学中,温邪侵袭人体后,首先侵犯的是肺卫。

(对)2. 温病学中,温病的病程一般较短,病情较轻。

(错)3. 温病学中,温病的治疗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错)4. 温病学中,温病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对)5. 温病学中,温病的并发症较少见。

(错)四、简答题1. 简述温病学中温病的发病机制。

答:温病学认为,温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外感温邪侵袭人体,导致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

温邪首先侵犯肺卫,然后传入气分、营分、血分,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

2. 简述温病学中温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7分)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D.易伤肺胃之阴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明腑实兼阴亏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

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

其治疗处方是()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13.沈目南认为燥属()A.寒B.次寒C.热D.火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微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平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绛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伤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

中医经典全题库-温病专项考核试题及答案

中医经典全题库-温病专项考核试题及答案

中医经典全题库-温病专项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单选题]*A、风温B、春温√C、暑温D、湿温E、伏暑2.温病的特异的致病因素是指()[单选题]*A、风邪B、温邪VC、湿邪D、寒邪E、疟邪3.根据临麻证候而命名温病是()[单选题]*A、大头瘟VB、瓶C、伏暑D、春温E、温疫4.温病常见兼挟证有如下几种,除了()[单选题]*A、兼寒湿√B、兼食滞C、兼痰D、兼瘀血E、兼气郁5.风热病邪致病初起先犯()[单选题]*A、卫气B、肺卫√C、脾胃D、阳明E、心包6.下列哪项不属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单选题]*A、具有升散疏泄特性B、先犯上焦肺卫C、易耗血动血√D、易损伤肺胃阴津E、易逆传心包7.以局部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为主要表现的温病,其病因是()[单选题]*A、风热病邪B、暑热病邪C、湿热病邪D、燥热病邪E、温毒病邪√8.以下哪种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单选题]*A、风温B、春温C、暑温D、伏暑√E、秋燥9.湿热病邪致病后常见为()[单选题]*A、一表即解B、一清而愈C、较快消退D、病程较长难于速祛√E、传变较快,变化迅速10.温病战汗多发生在()[单选题]*A、卫分阶段B、气分阶段VC、营分阶段D、血分阶段E、温病后期11.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单选题]*A、气分B、卫分C、气营VD、营分E、血分12.区别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是()[单选题]*A、身热躁扰B、昏狂澹语C、斑疹隐隐D、吐血蝴血√E、舌质红降13.下列哪一种热型不属气分证发热?()[单选题]*A、壮热不己B、身热不扬C、灼热夜甚√D、日哺潮热E、寒热起伏14.发热恶寒,汗出,口渴头痛,舌红苔黄,尿赤,脉滑数,属于()[单选题]*A、卫分证B、气分同病VC、气分证D、卫苔同病E、气营两燔15.舌绛而兼黄白苔是因为()[单选题]*A、邪热初传营分,气分之邪未尽,B、心营之热初起C、邪热初传气分,卫分证未罢D、气分热盛津液已伤E、脾湿未化,胃津已伤16.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单选题]*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阳腑空兼阴亏E、阳明腑实兼气阴两亏17.白苔如碱状是哪种征象()[单选题]*A、邪热迅速化燥入胃B、胃气衰败C、湿热秽浊D、湿遏热伏E、温病兼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18.温病热在营血,中挟痰湿秽浊之气,其舌苔为()[单选题]*A、舌紫晦而干B、舌红降苔苔腻C、舌紫绛白苔满布D、绛舌上罩粒粘腻苔垢√E、以上都不是19.舌绛光亮如镜见于()[单选题]*A、心火炽盛B、胃阴衰亡VC、热入心包D、肾阴耗竭E、营阴耗伤20.胃气哀败的舌象为()[单选题]*A、舌绛光亮如镜B、舌绛不鲜,干枯而萎C、白砂苔D白霉苔VE、灰腻苔21.邪热迅速化燥入胃,津液大伤的舌像是()[单选题]*A、苔色老黄焦躁起刺B、苔黄干燥C、苔灰干燥D、白砂苔√E、苔白如碱状22.白霉苔的病机是()[单选题]*A、胃热灼津B、阳明腑实C、胃阴衰亡D、胃气衰败√E、肾阴耗竭23.斑疹色黑而隐隐,四旁色赤表示()[单选题]*A、热毒轻浅,气血充盈B、血热炽盛,气血受劫C、热毒深重,气血尚充D、火郁内伏,气血尚活√E、元气哀败,热毒锢结24.下面哪个药不属于蕾朴夏苓汤的组成()[单选题]*A、杏仁B、生茂仁C、滑石√D、猪苓E、淡豆豉25.下列哪项不是风温诊断要点?()[单选题]*A、发生于春冬两季的外感热病B、发病初起即见发热,恶风,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C、继则转变为邪热壅肺等气分症状D、病变中易见斑疹,痉厥,虚风内动症。

温病知识习题(含答案)

温病知识习题(含答案)

温病知识习题(含答案)1、湿温多发于:A、秋冬B、春末夏初C、夏秋D、冬春E、盛夏答案:C2、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衄血,舌绛苔焦。

其病机为:A、邪入血分,热盛动血B、热闭心包,脉络瘀滞C、热毒炽盛,气血两燔D、邪入血分,热与血结E、热盛动血,邪闭心包答案:E3、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适用于:A、热盛动血证B、气营同病证C、热郁胆腑证D、热与血结证E、热在胸膈证答案:B4、三仁汤中的“三仁”是指A、杏仁、桃仁、苡仁B、桃仁、苡仁、蔻仁C、苡仁、蔻仁、杏仁D、蔻仁、杏仁、桃仁E、以上都不是答案:C5、患者身热不甚,口干咽燥,神倦耳聋,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红绛而干。

其病机是A、燥干清窍B、肾阴耗损C、阴虚火炽D、热伤心肾E、肺胃阴伤答案:B6、身热,腹胀便秘,烦躁口揭,小便赤痛,舌苔黄燥。

治宜选用:A、新加黄龙汤B、牛黄承气汤C、小承气汤D、导赤承气汤E、增液承气汤答案:D7、发热夜甚,神昏谵语,漱水不欲咽,舌紫晦而润。

其病机为:A、热入营分,气随血脱B、热入营分,营阴受灼C、热闭心包,血络瘀滞D、热入营分,邪闭心包E、热入血分,瘀热内阻答案:C8、患者身热,汗出不解,渴不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胸腹部发出白痦,舌苔黄滑腻,脉濡数。

宜用下列何方加竹叶、薏苡仁A、三仁汤B、枳实导滞汤C、雷氏芳香化浊法D、葛根芩连汤E、王氏连朴饮答案:E9、风温身热,汗出,烦渴,咳喘,舌红苔黄,脉数,方用麻杏石甘汤的治则是:A、宣肺解表B、清热宣肺C、宣肺平喘D、宣肺化痰E、宣肺止咳答案:B10、风温病恢复期证候多表现为:A、肺热移肠B、热陷心包C、肺热发疹D、肺胃阴伤E、腑实阴伤答案:D11、患者身热夜甚,烦躁不安,夜不能寐,渴不欲饮,尿赤涩痛,舌绛。

治宜选用A、清宫汤B、清营汤C、犀角地黄汤D、导赤清心汤E、黄连阿胶汤答案:D12、叶天士认为湿热病而面色苍者,应注意:A、利小便B、顾其阳气C、顾其津液D、滋阴养血E、防止过汗答案:C13、吴鞠通所谓湿温初起治疗“三禁”是指A、汗、下、润B、清、养、透C、汗、吐、下D、温、清、消E、吐、下、和答案:A14、身热,汗出,烦渴,咳喘,胸闷痛,痰粘不爽,舌红苔黄,脉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病学培训试题
一、选择题:
1.“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出自( A )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神农本草经》
2.下列不是达原饮主药的是( D )
A.槟榔
B.厚朴
C.草果
D.草豆蔻
3.春温一病病名最早见于( C )
A.《伤寒论》
B.《内经》
C.《伤寒补亡论》
D.《伤寒例》
4.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的命名依据是( A )
A.四时主气
B.临床特征
C.发病季节
D.感邪性质
5.湿温后期,证见:身热已退,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

治宜选用( D )
A.三仁汤
B.八珍汤
C.生脉散
D.薛氏五叶芦根汤
6.温病证见:发热汗出不解,渴不多饮,脘痞呕恶,大便溏烂,小便短赤,苔黄滑腻。

其病机为( C )
A.湿热阻于下焦
B.湿热积滞交结胃肠
C.湿热困阻中焦
D.肠热下利
7.清咽养营汤适用于烂喉痧的证型为( C )
A.毒壅气分
B.毒侵肺卫
C.余毒伤阴
D.毒燔气营
8.春温初起,治疗的主要原则是( D )
A.辛凉解表,宣肺泄卫
B.泄卫透表,清热化湿
C.辛凉透邪,甘润养津
D.清泄里热,透邪外出
9.温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或咽痛,心烦不安,或时有谵语,或肌肤斑疹隐现,舌红或绛,苔黄白相兼或少苔、脉浮弦数。

证属( C )
A.邪袭肺卫
B.气热兼表
C.营热兼表
D.肺热壅盛
10.温病证见:身体灼热,斑色深红或紫黑,或吐衄、便血、尿血,烦躁不安,甚或昏狂谵妄,舌色深绛,脉数。

证属( B )
A.邪人心营,营阴受灼
B.邪入血分,迫血动血
C.气血两燔
D.血分热盛,内陷心包
11.温病症见:身热,腹胀满,便秘或热结旁流,口干,咽燥,唇裂,舌苔焦燥,脉沉细。

证属( B )
A.热灼胸膈
B.热结肠腑,阴液亏损
C.热结肠腑,气阴两虚
D.热结阳明,小肠热盛
12.风温与春温病初起证候的鉴别要点,在于后者有( C )
A.肺卫表证
B.阴亏证
C.里热证
D.斑疹见症
13.温病证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口微渴,或伴咳嗽,咽痛,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等。

治宜( B )
A.疏表润燥
B.疏风清热
C.宣表化湿
D.透表清暑
14.暑温症见灼热,躁扰不安,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神迷不清,或喉中痰声漉漉,舌绛,脉弦滑或弦数。

治宜( B )
A.神犀丹
B.羚角钩藤汤
C.三甲复脉汤
D.安宫牛黄丸
15.下列关于暑温诊断的要点,错误的是( C )
A.发于夏暑当令之时
B.起病较急
C.传变较慢,常在气分留恋难解
D.初起即见气分热盛证
二、问答题:
16、.列举宋、金、元时期对温病学说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四位医家及其代表著作。

(1)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
(2)郭雍《伤寒补亡论)
(3)罗天益《卫生宝鉴》
(4)王安道《医经溯洄集》
17、.薛生白《湿热病篇》认为:“浊邪上干则胸闷,胃液不升则口渴。

”如何理解“胃液不升则口渴”?
胃液不升之口渴,由湿邪内阻,气不布津,津液不能上升所致,与胃液不足的口渴者不同,故薛氏治以化湿为主,湿化则气布,气布则津升,津升则口渴除。

18.如何辨别湿温病湿热的轻重?
湿温病辨别“湿”、“热”的轻重主次,是决定治法、选方用药的先决条件。

正如何廉臣云:“首要辨明湿与温之孰轻孰重,有无兼挟,然后对症发药,随机策应,庶可用药当而确收成效焉。


一般,湿重于热者,发热不甚,或伴恶寒,头目昏重,如裹如蒙,口淡不渴,或渴不多饮,或喜热饮,大便溏烂,小便清长或白浊;表情淡漠,怠倦懒动,面色淡黄,舌质稍淡或正常,苔白滑腻而不干,脉濡缓。

热重于湿者,多为壮热不寒,头痛较剧,目眩痛目赤,口干口苦,口渴甚喜冷饮,大便秘结或黄褐垢腻,小便短赤,表情多烦躁不安,面色油垢带红,舌质红苔黄浊腻而带干,脉滑数,湿热并重者,则两者兼而有之。

19.温疫主要包括哪两种类型?各由哪位医家及著作所论述?初起证治有何区别?
(1)温疫主要包括湿热疫与暑燥疫两种类型。

(2)前者为吴又可《温疫论》所论述,后者为余师愚《疫疹一得》所论述。

(3)湿热疫初起可为卫气同病或邪遏膜原,可选用柴葛解肌汤解肌透表,化湿清热;或用达原饮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4)暑燥疫初起卫气同病,多为表寒里热证,可选用增损双解散,疏表散寒,通泄里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