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基础PPT课件(王积伟)前言
合集下载
控制工程基础王积伟

6/28/2020
5
1956年:蓬特里亚金(Pontryagin)提出极大 值原理
1957年:R. I. Bellman提出动态规划理论
1960年:R. E. Kalman提出卡尔曼滤波理论 1960~1980年:确定性系统的最优控制、随机
系统的最优控制、复杂系统的自适应和自学习 控制 1980迄今:鲁棒控制、H控制、非线性控制、 智能控制等
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
6/28/2020
4
50年代末60年代初:现代控制理论形成;现代 控制理论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主要分析和研 究多输入-多输出( MIMO )、时变、非线性等 系统的最优控制、最优滤波、系统辨识、自适 应控制、智能控制等问题;控制理论研究的重 点开始由频域移到从本质上说是时域的状态空 间方法。
0 前言
一、控制工程发展概况 二、控制工程基础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6/28/2020
1
一、控制工程发展概况
一千多年前:铜壶滴漏计时
时
器、指南针、各种天文仪器
间 刻
1788年:J. Watt 发明蒸汽机
度
调速器
浮子
1868年:J. C. Maxwell发表
2、学会分析一个控制系统的性能——稳、准、快 包括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时域分析、频域分析
3、学会改进一个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方法——控制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
6/28/2020
17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不苛求严格的数学推证,但应注意数学结 论的准确性和物理概念的明晰性
2、重视实验、习题,有助于基本概念的理解 和基本方法的应用
6/28/2020
控制工程基础PPT课件(王积伟)第一章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2/4/2024
20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输入量 控制器
输出量 对象或过程
反馈量 测量元件
闭环控制系统框图
➢ 半闭环控制系统 特点:反馈信号通过系统内部的中间信号获得。
2/4/2024
21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
比较
给定 元件
+ 元件
_
串联校正 元件
输入信号 偏差信号
2/4/2024
31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准确性 控制精度,以稳态误差来衡量。 稳态误差:系统的调整(过渡)过程结束而趋 于稳定状态时,系统输出量的实际值与给定量 之间的差值。
2/4/2024
32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快速性 输出量和输入量产生偏差时,系统消除这种偏 差的快慢程度。快速性表征系统的动态性能。
注意:在机械、液压、气动、机电等系统中 存在着内在反馈,这种反馈无须专门 的反馈元件,是系统内部各参数相互 作用产生的,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 间形成的直接反馈。
2/4/2024
23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 比较元件 对给定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比较,产生偏差 信号;
➢ 放大元件 对偏差信号进行放大,使之有足够的能量驱 动执行元件实现控制功能。
系统的输出不断地、直接或间接地、全部或部分 地返回,并作用于系统,即输出量的返回过程称 为反馈。返回的全部或部分输出信号称为反馈信号。
2/4/2024
9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综上所述,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检测输出量(被控制量)的实际值 ➢将输出量的实际值与给定值(输入量)进行比
较得出偏差; ➢用偏差值产生控制调节作用去消除偏差,使得
控制工程基础课件 第一章 绪论

3. 人工控制与自动控制的比较
① 测量:前者靠观测者的眼睛,自动控制由元器 件实现(热电偶) ② 比较:前者人的大脑,而后者靠自动控制器 ③ 执行:前者靠操纵者的手实现,后者由执行电 机完成。
总结: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的原理是相同的,只 是
执行机构不同而已,在自动控制过程中,偏差是通过 反馈建立起来。
(a)液位控制系统原理图
(b)控制系统方框图
控制器:比较、放大的作用 浮子:液面高度的反馈元件
Q2为系统的干扰量 气动阀门:执行机构 被控对象:水箱
相对应的人工操纵系统方框图
眼睛-测量装置(浮子) 手 -气动阀门 头脑-控制器,比较、计算
1. 水箱水位高度控制
(1)人工控制
图1-1 人工控制水箱水位高度
• 控制系统的共同要求(稳、准、快)
①系统能正常工作,是控制系统的首要条件。
②准确性:是指在调整过程结束后输出量和给定量之 间的偏差,即指的是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
③快速性:是指当系统输出量与给定量产生偏差时, 消除这种偏差的快速程度。
• 从1960年到1980,确定线性系统、随机系统的最 佳控制及复杂系统的自适应和智能控制,都得到 充分的研究。
• 从1980年到现在,现代控制理论进展集中于鲁棒 控制、H∞控制及其相关课题。
三.控制理论的组成
• 根据控制论对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 响分为经典控制论和现代控制论.
• 1.经典控制论:以传递函数为基础,对单 输入单输出的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 偏差信号:输入信号与主反馈信号之差。 • 误差信号:指实际输出值与希望值之差。通常希望
值是系统的输入量。 注意:只有在单位反馈系统中,即反馈信号等于输 出信号的情况下,偏差与误差相同,否则不等。
控制工程基础王积伟

《调速器》,提出反馈控制
铜壶滴漏
的概念及稳定性条件。
6/28/2020
2
1884年:E. J. Routh提出劳斯稳定性判据。 1892年:A. M. Lyapunov提出李雅普诺夫稳定
性理论。
1895年:A. Hurwifz提出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 1932年:H. Nyquist提出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6/28/2020
18
2、学会分析一个控制系统的性能——稳、准、快 包括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时域分析、频域分析
3、学会改进一个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方法——控制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
6/28/2020
17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不苛求严格的数学推证,但应注意数学结 论的准确性和物理概念的明晰性
2、重视实验、习题,有助于基本概念的理解 和基本方法的应用
6/28/2020
6
第一阶段:
20世纪40~50年代,以反馈控制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形成了经典控制理论。在复数域中以传递函数为基础, 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的分析和段:
20世纪60~70年代,为现代控制理论发展时期。 现代控制理论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主要分析和研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控制论
共同的本质特点:通过信息的传递、处理与反馈进
行控制。
6/28/2020
8
二、控制工程基础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控制工程基础的研究对象
机械工程控制论研究机械工程中广义系统的 动力学问题,即系统与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 态关系。
6/28/2020
9
6/28/2020
10
6/28/2020
0 前言
一、控制工程发展概况 二、控制工程基础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控制工程基础》课件

控制器
控制器是控制系统的核心,用 于接收输入信号,并根据控制 算法产生输出信号,以控制执
行器的动作。
控制器的种类繁多,常见的 有比例控制器、积分控制器
、微分控制器等。
控制器的设计需根据被控对象 的特性和控制要求进行选择和
调整。Leabharlann 执行器01执行器是控制系统的输出环节,用于将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转换 为实际的控制动作。
《控制工程基础》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控制工程基础概述 •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 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 • 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控制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 控制工程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CHAPTER 01
控制工程基础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控制工程基础是一门研究控制系统的学科,主要涉及控制系 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分析技术以及实际应用。
现代控制理论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现代控制理论开始兴起,它不仅研究 线性系统,还扩展到非线性系统、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等领域。
智能控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在控制工程 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多个方面。
CHAPTER 02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时间常数以及优化控制算法来减小动态响应时间。
CHAPTER 04
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结词
描述数学模型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中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石。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 以深入了解系统的动态行为,为后续的分析和设计提供依据。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热电阻 、热电偶、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2/2011 6
第一阶段:
20世纪40~50年代,以反馈控制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形成了经典控制理论。在复数域中以传递函数为基础, 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的分析和控制 问题,特别是线性定常系统。
第二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为现代控制理论发展时期。 20 60~70 现代控制理论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主要分析和研 究多输入-多输出( MIMO )、时变、非线性等系统的 最优控制、最优滤波、系统辨识、自适应控制、智能 控制等问题; 控制理论研究的重点开始由频域移到从本质上说 是时域的状态空间方法。
6/22/2011 7
控制论与其它学科结合,形成众多的分支学科。 控制论与其它学科结合,形成众多的分支学科。
经济学 社会学 控制论 生物学 工程技术 生物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 经济控制论 社会控制论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控制论
共同的本质特点:通过信息的传递、处理与反馈进 行控制。
6/22/2011 8
二、控制工程基础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控制工程基础的研究对象 控制工程基础的研究对象 机械工程控制论研究机械工程中广义系统的 动力学问题,即系统与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 态关系。
6/22/2011
时 间 刻 度
浮子
铜壶滴漏
2
1884年:E. J. Routh提出劳斯稳定性判据。 1892年:A. M. Lyapunov提出李雅普诺夫稳定 性理论。 1895年:A. Hurwifz提出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 1932年:H. Nyquist提出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1945年:H. W. Bode提出反馈放大器的一般设 计方法
6/22/2011
9
6/22/2011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22/2011
11
6/22/2011
12
6/22/2011
13
6/22/2011
14
6/22/2011
15
控制工程基础的研究任务 控制工程基础的研究任务
系统分析 最优控制 最优设计 系统辨识 滤波与预测
6/22/2011
16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介绍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包括: 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及构成 2、学会分析一个控制系统的性能——稳、准、快 包括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时域分析、频域分析 3、学会改进一个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方法——控制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
6/22/2011 3
1948年:N. Wiener发表《控制论》,标志经典 控制理论基本形成;经典控制理论以传递函数 为基础,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 统的分析和控制问题; 1950年:W. R. Evans提出根轨迹法,进一步充 实了经典控制论; 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
0 前言
一、控制工程发展概况 二、控制工程基础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6/22/2011
1
一、控制工程发展概况 一千多年前:铜壶滴漏计时 器、指南针、各种天文仪器 1788年:J. Watt 发明蒸汽机 调速器 1868年:J. C. Maxwell发表 《调速器》,提出反馈控制 的概念及稳定性条件。
5
1956年:蓬特里亚金(Pontryagin)提出极大 值原理 1957年:R. I. Bellman提出动态规划理论 1960年:R. E. Kalman提出卡尔曼滤波理论 1960~1980年:确定性系统的最优控制、随机 系统的最优控制、复杂系统的自适应和自学习 控制 1980迄今:鲁棒控制、H∞控制、非线性控制、 智能控制等
6/22/2011 17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不苛求严格的数学推证,但应注意数学结 论的准确性和物理概念的明晰性 2、重视实验、习题,有助于基本概念的理解 和基本方法的应用
6/22/2011
18
6/22/2011 4
50年代末60年代初:现代控制理论形成;现代 控制理论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主要分析和研 究多输入-多输出( MIMO )、时变、非线性等 系统的最优控制、最优滤波、系统辨识、自适 应控制、智能控制等问题;控制理论研究的重 点开始由频域移到从本质上说是时域的状态空 间方法。
6/22/2011
第一阶段:
20世纪40~50年代,以反馈控制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形成了经典控制理论。在复数域中以传递函数为基础, 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的分析和控制 问题,特别是线性定常系统。
第二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为现代控制理论发展时期。 20 60~70 现代控制理论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主要分析和研 究多输入-多输出( MIMO )、时变、非线性等系统的 最优控制、最优滤波、系统辨识、自适应控制、智能 控制等问题; 控制理论研究的重点开始由频域移到从本质上说 是时域的状态空间方法。
6/22/2011 7
控制论与其它学科结合,形成众多的分支学科。 控制论与其它学科结合,形成众多的分支学科。
经济学 社会学 控制论 生物学 工程技术 生物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 经济控制论 社会控制论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控制论
共同的本质特点:通过信息的传递、处理与反馈进 行控制。
6/22/2011 8
二、控制工程基础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控制工程基础的研究对象 控制工程基础的研究对象 机械工程控制论研究机械工程中广义系统的 动力学问题,即系统与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 态关系。
6/22/2011
时 间 刻 度
浮子
铜壶滴漏
2
1884年:E. J. Routh提出劳斯稳定性判据。 1892年:A. M. Lyapunov提出李雅普诺夫稳定 性理论。 1895年:A. Hurwifz提出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 1932年:H. Nyquist提出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1945年:H. W. Bode提出反馈放大器的一般设 计方法
6/22/2011
9
6/22/2011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22/2011
11
6/22/2011
12
6/22/2011
13
6/22/2011
14
6/22/2011
15
控制工程基础的研究任务 控制工程基础的研究任务
系统分析 最优控制 最优设计 系统辨识 滤波与预测
6/22/2011
16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介绍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包括: 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及构成 2、学会分析一个控制系统的性能——稳、准、快 包括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时域分析、频域分析 3、学会改进一个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方法——控制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
6/22/2011 3
1948年:N. Wiener发表《控制论》,标志经典 控制理论基本形成;经典控制理论以传递函数 为基础,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 统的分析和控制问题; 1950年:W. R. Evans提出根轨迹法,进一步充 实了经典控制论; 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
0 前言
一、控制工程发展概况 二、控制工程基础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6/22/2011
1
一、控制工程发展概况 一千多年前:铜壶滴漏计时 器、指南针、各种天文仪器 1788年:J. Watt 发明蒸汽机 调速器 1868年:J. C. Maxwell发表 《调速器》,提出反馈控制 的概念及稳定性条件。
5
1956年:蓬特里亚金(Pontryagin)提出极大 值原理 1957年:R. I. Bellman提出动态规划理论 1960年:R. E. Kalman提出卡尔曼滤波理论 1960~1980年:确定性系统的最优控制、随机 系统的最优控制、复杂系统的自适应和自学习 控制 1980迄今:鲁棒控制、H∞控制、非线性控制、 智能控制等
6/22/2011 17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不苛求严格的数学推证,但应注意数学结 论的准确性和物理概念的明晰性 2、重视实验、习题,有助于基本概念的理解 和基本方法的应用
6/22/2011
18
6/22/2011 4
50年代末60年代初:现代控制理论形成;现代 控制理论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主要分析和研 究多输入-多输出( MIMO )、时变、非线性等 系统的最优控制、最优滤波、系统辨识、自适 应控制、智能控制等问题;控制理论研究的重 点开始由频域移到从本质上说是时域的状态空 间方法。
6/22/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