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肉及肉制品的贸易状况讲解

合集下载

我国肉制品肉制品发展分析三篇

我国肉制品肉制品发展分析三篇

我国肉制品肉制品发展分析三篇篇一:我国肉制品业发展分析20XX中国肉类深加工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前景在过去的一年里,世界经济经历了缓慢而不平衡的复苏——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态势晦暗不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世界经济潮流的催化力量正在悄然的发生转化。

伴随着强劲的增长,新兴经济体或将成为大量溢出资金的流向地,并在其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对其资产价格和物价形成长期压力,推动了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

作为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的代表,中国正面临着通胀压力的严峻形势。

在我国通胀压力巨大的当下,食品行业是通胀贡献率的主力之一。

在过去的20XX年,“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涨价热词轮番的刺激着国人的“食觉”神经。

但是,曾经一直是食品涨价风向标的“肉类”,却没有在20XX年的“涨声一片中”。

甚至,其20XX 年通胀贡献率为负增长。

不过,在全国面临通胀压力的大环境下,肉类食品在20XX年同样的面临着涨价的压力。

并且,价格的上涨预期压力很严重。

但是,我们在面临通胀涨价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咒骂”,一味的“声讨”。

在面对危机和机会的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眼光看问题,坚持以科学的方式来发展。

20XX年的肉类食品业亦是如此,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我们要坚持以科学的眼光看问题在20XX年,“蒜你狠”、“姜你军”和“豆你玩”的凶猛,很多人认为是“热钱”炒作所导致的。

包括饮料、奶粉等涨价也被人们“顺其自然”的将其原因归咎于“热钱”炒作。

我们不能否认,“溢出资金”进入市场是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

但是,我们也不能片面的认为价格的上涨仅仅是“热钱”的炒作。

所以,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和分析20XX年肉类价格可能上涨的原因——一.生产成本增加所带来的涨价压力——饲料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涨:20XX年,猪、鸡饲料的主要原料玉米和豆粕价格上涨,拉高了猪肉、鸡肉成本20%左右;20XX年,为确保为确保粮食有效供给,无论是提高最低收购价,还是从国际市场进口补差,或是提高粮食生产的人工工资,都将推动粮价上涨,进而传导到下游的肉类产品价格。

2021年中国肉类总产量、进出口贸易及未来市场发展方向分析

2021年中国肉类总产量、进出口贸易及未来市场发展方向分析

2021年中国肉类总产量、进出口贸易及未来市场发展方向分析肉类是动物的皮下组织及肌肉,可以食用。

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及卡路里,其属于酸性食物。

肉类含蛋白质丰富,一般在10-20%之间。

瘦肉比肥肉含蛋白质多。

一、肉类总产量2021年我国畜牧业生产总体呈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20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比上年减少10万吨,同比下降0.13%;2021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887万吨,比上年增加1248万吨,同比增长16.34%。

随着生猪扶持优惠政策的出台落实,生猪出栏数量的大幅增加,猪肉产量大幅增长。

2020年,我国猪肉产量4113万吨,较上年减少142万吨,同比下降3.34%;2021年,我国猪肉产量5296万吨,较上年增加1183万吨,同比增长28.76%。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和消费逐步恢复,牛羊出栏逐步加快,我国牛肉产量逐年增加。

2020年,我国牛肉产量672万吨,较上年增加5.0万吨,同比增长0.75%;2021年,我国牛肉产量698万吨,较上年增加26万吨,同比增长3.87%。

随着我国肉羊养殖由零星散养逐步发展为规模养殖,近年来我国羊肉产量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2020年,我国羊肉产量492万吨,较上年增加 4.0万吨,同比增长0.82%;2021年,我国羊肉产量514万吨,较上年增加22万吨,同比增长4.47%。

我国作为世界家禽产业大国,不但家禽养殖历史源远流长,并且产业量高,大大满足了我国民众对肉蛋家禽类产品的需求。

2020年,我国禽肉产量2361万吨,较上年增加122万吨,同比增长5.45%;2021年,我国禽肉产量2380万吨,较上年增加19万吨,同比增长0.8%。

进口方面,2021年中国共进口肉类938万吨,比2020年减少约53万吨,同比下降5.4%;其中猪肉进口量371万吨,牛肉进口量233万吨,羊肉进口量41万吨,禽肉进口量148万吨。

2021年,中国进口猪肉371万吨,其中西班牙进口115万吨,占进口猪肉的31.2%;巴西进口54.7万吨,占进口猪肉的14.8%;美国进口40.5万吨,占进口猪肉的10.9%;丹麦进口35.9万吨,占进口猪肉的9.7%;荷兰进口28.5万吨,占进口猪肉的7.7%。

中国肉类供应、猪肉产量、进出口情况及各类肉价趋势分析

中国肉类供应、猪肉产量、进出口情况及各类肉价趋势分析

中国肉类供应、猪肉产量、进出口情况及各类肉价趋势分析1980-2019年,我国肉类产量从1205万吨大幅攀升至764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4.9%;1980-1995年我国肉类产量处于快速增长期,年复合增长率10.3%,2009年我国肉类产量步入平稳期;2019年主要是受非瘟影响,肉类产量降至7649万吨,同比下降11.3%。

2009-2018年我国人均肉类产量在60公斤上下波动,2019年受非瘟影响降至54.6公斤;2019年我国肉类产量占比:猪肉55.6%、禽肉29.3%、牛肉8.7%、羊肉6.4%。

2000-2018年,我国猪肉产量从3966万吨上升至5404万吨,猪肉占肉类总产量比重由65.9%下降至62.7%,受非瘟影响,2019年我国猪肉产量大降至4255万吨,占比大幅下滑至55.6%;2000-2019年,我国禽肉产量从1271万吨大幅上升至2239万吨,禽肉占肉类总产量比重由21.1%上升至29.3%;我国牛肉产量从513万吨上升至667万吨,牛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比重由8.5%上升至8.7%;我国羊肉产量从264万吨上升至488万吨,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比重由4.4%上升至6.4%。

二元种猪断档三元补,2020年猪肉产量或同比降30%;禽肉产量或快速增长,难补猪肉巨大缺口;牛羊自身受限,产量增长缓慢;全球肉类出口量或下调,2020年我国进口增量有限;2020年我国肉类供应同比降幅或达535万吨。

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从3,180万头下滑至1,913万头,累计降幅高达39.8%;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自2019年10月开始环比回升,2019年10月-2020年2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速分别为0.58%、4%、2.2%、1.2%、1.7%,2020年2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较2019年9月回升10%。

生猪繁育体系包括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生猪。

本轮去产能,除涉及二元母猪之外,祖代产能损失也过半,因此,产能的恢复需要经历曾祖代、祖代、二元种猪出栏;从曾祖代种猪到祖代育成大约需要14个月,从祖代种猪配种到二元种猪育成需要14个月左右,从二元母猪配种到猪出栏需要1年时间。

中国肉类出口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肉类出口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肉类出口的现状与发展中国是畜牧业大国,2 0 05年肉类产量7 7 7 O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9%,中国的猪肉产量和销量仍为全球之最,产量5009万吨,占全球猪肉产量的近一半,位居世界第一。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畜禽生产水平及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肉类贸易正对全球肉类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猪肉1、中国猪业在世界中的地位根据FAO的报告,2005年全球猪肉产量的增幅相对较小,达1.02 7亿吨,上涨1.7 8%。

发达国家的猪肉产量略有增加。

由于出口增加,带动价格上涨,使南美洲猪肉产量提高了6%。

墨西哥、越南和许多其他亚洲国家的猪肉需求旺盛,使得2 0 05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量中所占份额提高至6 2%。

2 005年我国活猪存栏4.9亿头,出栏6.5亿头,猪肉产量5 009万吨,比上年增长6%,约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64%,占全球猪肉产量的近一半,位居世界第一。

2、猪肉生产持续增长二十年来,我国养猪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全国猪肉产量达到了5 0 09万吨,分别比1 98 0年和1 9 9 0年增长了34 O%和11 9%。

2 O年来,我国生猪的饲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2 0 00年全国生猪的平均胴体重、出栏率和每头存栏猪年产肉量都比前20年或前1 0年有较大提高,其中每头存栏猪年产肉量分别是前2 0年前1 0年的2.6倍和1.5倍。

但与养猪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例如,2 00 0年我国每头存栏猪年产肉量为9 5.4公斤,而美国、德国和丹麦均超过140公斤。

也就是说,我国饲养一头半猪的产肉量,相当于发达国家饲养1头猪的年产肉量。

我国生猪市场价格,自2 00 3年7月持续走高以来, 2 0 05年在高价位上小幅度下降,1 0月份以来,下降幅度较大,但是由于元旦、春节等节日需求的拉动,又有所上涨,全年生猪价格平均8.1元/千克,比2 0 04年的8.7元/千克下降6.8 8%。

我国肉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

我国肉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

我国肉食品行业现状及进展分析我国肉类生产及其加工业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产肉大国。

1990年肉类总产量攀升至世界第一位,制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为世界肉类生产的进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约在62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以上,比1996年的4827万吨,增产1400多万吨,“九五”期间年均增幅接近6%,人均年占有量由1996年的39KG,增加到48KG,年均增长约1.8KG。

通过“九五”的进展,我国肉类生产由供不求转向了买方市场,并形成了肉类价格的全面下滑。

肉类市场的流通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肉类加工制品进展快,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差不多开始与国际先进的加工技术接轨,有些生产工艺及加工技术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

2、我国肉食品行业进展现状2.1我国肉制品工业进展梗概我国肉制品是由中国传统风味肉制品(中式)和西式肉制品两部分所组成,前者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后者在鸦片战争之后传入我国,有150多年的进展经验。

在我国,肉制品获得真正的进展,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二十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进展的决定。

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潜在的巨大能量开始了井喷式的爆发,为我国中西式肉制品的进展从原料到市场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宽敞空间,我国肉制品工业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高速进展时期。

198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已达1205.4万吨,人均年占有量12.2KG,我国政府取消了自解放以来一直实行的生肉凭票证限量供应的政策,12亿中国人能够按自己的需求从市场任意购买,消费者也从往常选购肥肉转向精瘦肉,1984年在某些地区还出现农民卖猪难的现象。

199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2857万吨,第一次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

十多年来我国肉类总产量每年约以8-10%的速度在递增,同时,丰富的原材料和消费者在肉食方面多品种、高品质、方便化的需求,促进了我国肉制品迅速地、大规模地进展。

猪肉制品的情况汇报

猪肉制品的情况汇报

猪肉制品的情况汇报猪肉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消费量一直居高不下。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猪肉制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猪肉制品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前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就猪肉制品的生产情况而言,我国的猪肉产量一直居高不下,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制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因此,生产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确保其生产过程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其次,就猪肉制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而言,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首先是猪肉制品的质量问题,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往往会使用一些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料或添加剂来生产猪肉制品,这就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其次是猪肉制品的安全问题,一些不法商家为了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往往会使用一些不合格的添加剂或者进行不规范的加工,这也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生产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监管部门需要加大对生产企业的监督力度,加强对产品的抽检力度,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让他们能够理性消费,选择质量和安全有保障的猪肉制品。

总之,猪肉制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是一个关乎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只有通过生产企业、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促进猪肉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共同维护猪肉制品行业的良好形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

中国肉、禽、蛋、奶及水产品批发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肉、禽、蛋、奶及水产品批发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肉、禽、蛋、奶及水产品批发行业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肉、禽、蛋、奶及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调查数据和市场趋势,我们将提供详尽的数据和见解,帮助读者了解该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走向。

2. 市场概况2.1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据统计数据显示,肉、禽、蛋、奶及水产品批发市场在过去几年里保持着稳定增长。

市场规模由于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经济的发展,预计将在未来几年继续扩大。

2.2 市场竞争格局当前,该市场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

主要竞争者包括传统的批发商、农产品合作社和在线批发平台等。

各家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提供优质服务来争夺市场份额。

3. 市场分析3.1 肉类市场肉类市场一直是批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竞争力的部分之一。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安全和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高品质肉类的销售额不断增长。

同时,一些新兴市场开始涌现,为批发商提供更多机会。

3.2 禽类市场禽类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尤其是家禽类产品。

这一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消费者对低脂肪、高蛋白质食品的追求驱动。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不断提升,禽类产品预计将继续增长。

3.3 蛋类市场蛋类市场作为高蛋白质、低成本食品的重要来源,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需求。

随着人们对蛋类产品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对高蛋白饮食的推崇,该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3.4 奶及水产品市场奶及水产品市场在批发市场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人们对营养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高品质奶及水产品的需求稳步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该市场将继续拥有良好增长潜力。

4. 机遇与挑战4.1 机遇•人们对高品质、安全和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为市场提供了更多机会;•新兴市场的出现为批发商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技术和物流的发展促进了批发市场的转型和升级。

4.2 挑战•竞争激烈,批发商需要不断创新和提供个性化服务;•不稳定的市场环境和法规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市场带来影响;•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得到更严格的管控,以保障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肉类产量、进出口量及消费量分析报告:国内肉类产量下降,主要受猪肉影响

中国肉类产量、进出口量及消费量分析报告:国内肉类产量下降,主要受猪肉影响

中国肉类产量、进出口量及消费量分析:国内肉类产量下降,主要受猪肉影响中国肉类消费全球占比第一,2018年我国人口为13.93亿人,全球占比18.3%,消费肉类7469.8万吨,全球占比为28.4%。

2019年肉类消费被价格抑制。

2014-2018年,国内肉类消费平均值为8939万吨。

2019年受肉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影响,国内肉类消费量为8133万吨,同比下降8.93%。

2015-2019年国内肉类消费总量及同比增速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国内肉类消费主要受价格负面影响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35.12千克/年,同比增长9.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肉类消费36.70千克/年,同比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肉类消费33.1千克/年,同比增长13%。

2013-2018年人均肉类消费量从19.77千克/年增长至22.83千克/年,年复合增速为2.43%。

国内人口、居民均可支配收入驱动肉类消费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国内肉类2019年产量下降,主要是受猪肉影响。

2019年国内肉类总产量为7649万吨,同比下降11.31%。

2019年国内猪肉产量为4255万吨,同比下降21.26%。

从各肉类占比来看,猪肉占比下降7pct至55.6%;其他肉类产量占比均有所提高,其中,禽类、牛肉、羊肉分别提高4.9、1.3、0.9pct至29.3%、8.7%、6.4%。

2005-2019年国内肉类总产量及同比增速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05-2019年国内猪肉产量及同比增速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05-2019年全国各类肉产量占比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年国内猪肉消费预计仍将同比下降。

短期内,由于生猪出栏量难以快速恢复,需求继续受制于猪肉价格高企,预计2020年国内猪肉消费同比仍将下降。

预测2020年中国猪肉消费量为3775万吨,同比下降15.86%。

2020年国内猪肉消费预计仍将同比下降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国猪肉全球消费占比最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肉及肉制品的贸易状况
1
福建省肉及肉制品进出口状况
2 肉及肉制品全球主要进出口市场
3 我国肉及肉制品进出口影响因素 及发展趋势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国肉及肉制品的贸易特征
我国的肉制品市场
?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肉制品生产的第一大国, 同时也是肉制品消费总量最多的国家。
? 我国的肉类制品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 类是具有中国传统风味的中式肉制品,如金 华火腿;另一类是附带中国特色的西式肉 制品,如香肠。
福建省肉及肉制品与全国农产品贸易情况
福建的肉及 肉制品进出 口数量占全 国的比重并 不大,仅 2.4%左右; 占全国农产 品贸易中所 占的份额更 是微乎其微。
二、肉及肉制品全球的主要进出口市场
? 我国肉类主要分为四大类,猪肉、牛肉、羊肉、禽肉,以 下各图分别为2011年猪肉、牛肉、羊肉、禽肉的主要进出 口国家和地区。
我国肉类进口情况
?
我国肉类进口总额占全球肉类进口总额比重份额较小
?
我国肉类进口总额占全球肉类进口总额比重稳步上升
我国肉类出口情况
? 我国肉类出口总额占全球肉类总额出口比重甚小 ? 我国肉类出口总额与我国肉类进口总额相比数额锐减
为何我国肉类出口额与进口额差距如此大?
? 以我国猪肉出口为例 ? 近10年来,虽然中国猪肉产量逐年攀升,但出口总量仍然
保持低位,与美国相距甚远,据美国肉类出口协会统计, 2013年美国猪肉出口总量为1672796吨,是中国的22.8倍。 ? 2013年中国猪肉出口总量为58.4万吨,是猪肉出口的7.9 倍多。中国猪肉出口颇显颓势除了国际贸易壁垒的阻扰外, 中国猪肉也缺乏国际竞争优势。据有关数据显示,国外每 头猪的养殖成本为4.5元/斤,国内则是7元/斤,也难怪外 国猪肉能轻易攻破中国大门。而且,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频现,更加剧了猪肉出口的难度。中国作为世界猪肉生产 巨头,中国猪肉走出去是必然的,而加强中国猪肉在国际 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当务之急。这需要中国养猪人群策群力、 优化养猪环境、降低养猪成本、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及水平。
肉制品将走向行业集聚化和养殖大规模专业化道 路
? (2)肉类及肉制品消费发展趋势
热鲜肉消费逐步萎缩,冷鲜肉、高低温制品、发 酵肉制品等将会是产业资本竞相追逐的热点。
应对对策
四、我国肉及肉制品贸易的特征
? (1)肉类进口增加,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 (2)在肉类出口中,猪肉、羊肉降幅增大,牛肉、禽肉
一、福建省肉及肉制品进出口贸易状况
2006 年由于猪肉疫情感染,福建省 肉及肉制品进出口总额有所回落出 现第一个转折点; 2007-2008 年国内猪肉价格大涨,当 年进口猪肉量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2009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 肉类及肉制品市场萎缩,需求减少; 2011年,随着“十二五”计划出台 一系列的消费政策 ,国内消费结构逐 渐升级而将带动肉制品市场需求 ,使 得肉制品产业发展迅速,因此福建 省的肉类进出口贸易额也大幅度增 长。
三、影响我国肉类进出口变化的因素及发展趋势
? (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肉制品加 工业不断升级
? (二)国家政策鼓励,消费结构改善 ? ( 三 ) 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肉类市场需求
增大。 ? ( 四 ) 质量安全与卫生操作规范 ? (五)防疫问题
肉类及肉制品发展趋势
? (1) 肉类养殖、生产的发展趋势
比重有所增加。 ? (3)我国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 ? (4)肉制品行业局部运作模式单一 ? (5)我国肉制品标准化体系,未与国际接轨
Thanks!
BY江婷 吴晓雪 肖辉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