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模板
总体设计(模板)

总体设计本章主要分析系统总体开发框架,根据要求设计系统功能。
设计过程遵循软件工程原理,描述了系统的总体功能实现方式,功能模块划分,对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
1 系统功能设计在系统需求分析基础上,大学在线考试系统分为试题管理模块、考试模块、成绩评定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
其中试题管理模块分为题库上传,个人试卷生成和考生答案留存两部分。
考试模块分为考生信息验证、考生答题控制两部分。
成绩评定模块包括客观题目批改、主观题目提交、成绩修改及保存和试卷查看四部分。
后台管理模块包括账号管理、题库管理和试卷管理三部分。
系统功能结构图见图1。
大学在线考试系统考试模块成绩评定模块后台管理模块试题管理模块题库上传个人试卷生成考生信息验证客观题目批改主观题目提交成绩修改及保存试卷查看账号管理题库管理试卷管理考生答题控制图1 系统功能结构图各部分功能如下:1.题库上传:由教师根据所教科目按照一定格式给出题库,上传到系统以便系统从中抽取试题。
2.个人试卷生成:系统根据题库按照要求对每位考生随机生成一份试卷,并对抽取的题目对应题库中题号进行记录,以保存试卷。
3.考生信息验证:考生信息由教师提供,管理员按班添加考生信息,考生须输入个人信息进行验证,验证正确则开始抽题答题。
4.考生答题控制:系统对考试时间进行控制,时间到自动保存试卷,不允许继续作答。
时间内可由考生提交试卷。
系统对试卷自动进行保存。
5.客观题目批改:考生交卷后客观题目由系统对照题库给定答案自动进行评判,并给出分数。
6.主观题目提交:考生交卷后主观题目保存后提交给当科教师,由教师给定成绩并保存。
7.成绩修改及管理:系统将考生的主观客观题目分数相加,作为总成绩保存,当科教师有权查看和修改本班学生各题成绩,修改过后系统记录并计算,生成新成绩保存。
8.试卷查看:本科教师可查看本班学生个人试卷,包括考试试题、考生答案和系统答案。
也可对单个题目查询做题情况和得分率,以便进行试卷分析。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最全面)-详细设计文档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最全面)-详细设计文档一、文档简介本文档主要介绍了软件的详细设计,包括软件的系统结构、模块设计、算法设计、界面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等内容。
二、系统结构设计2.1 总体结构设计本系统采用分层结构设计,分为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三层。
2.2 用户界面层设计用户界面层主要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并接收用户的输入和展示数据结果。
因此,用户界面层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用户登录界面设计2. 主界面设计3. 菜单设计4. 信息展示界面设计5. 数据输入界面设计6. 数据导出界面设计2.3 业务逻辑层设计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业务流程的处理,包括业务逻辑的实现、数据处理、错误处理等。
因此,业务逻辑层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用户管理功能的实现,包括用户登录、用户注册、用户信息修改等。
2. 数据管理功能的实现,包括数据增加、修改、删除等。
3. 数据查询功能和数据统计功能的实现。
4. 数据导出功能和数据打印功能的实现。
2.4 数据访问层设计数据访问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访问和管理。
因此,数据访问层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数据库连接管理功能的实现。
2. 数据库操作功能的实现,包括数据存储、查询、修改、删除等功能。
3. 事务管理功能的实现。
三、模块设计3.1 模块划分基于上述的系统结构设计,将系统功能进行模块划分,以便更好地进行模块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包含以下模块:1. 用户管理模块2. 数据管理模块3. 数据查询模块4. 数据统计模块5. 数据导出模块6. 数据打印模块3.2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用户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对用户信息的管理,包括用户登录、用户注册、用户信息的修改等。
该模块有以下几个子模块:1. 用户登录模块2. 用户注册模块3. 用户信息修改模块3.3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数据管理模块主要对数据进行增、删、改的操作。
该模块有以下几个子模块:1. 数据增加模块2. 数据修改模块3. 数据删除模块3.4 数据查询模块设计数据查询模块主要针对已有数据进行查询,该模块有以下几个子模块:1. 数据精确查询模块2. 数据模糊查询模块3. 数据范围查询模块3.5 数据统计模块设计数据统计模块主要进行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得到统计数据,该模块有以下几个子模块:1. 数据汇总模块2. 数据统计模块3. 数据分析模块3.6 数据导出模块设计数据导出模块主要负责将数据输出到Excel等格式文件中,该模块有以下几个子模块:1. 导出csv文件模块2. 导出excel文件模块3.7 数据打印模块设计数据打印模块主要负责将数据以打印机或PDF等格式文件输出,该模块有以下几个子模块:1. 打印文件模块2. PDF文件输出模块四、算法设计4.1 数据统计算法设计数据统计算法主要用于对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得到统计数据,核心代码如下:double[] data = new double[N];//数据double average;//平均值double deviation;//标准差double variance;//方差double sum;//总和for (int i = 0; i < N; i++) {sum += data[i];}average = sum / N;for (int i = 0; i < N; i++) {deviation += Math.pow(data[i] - average, 2);}variance = deviation / N;4.2 数据查询算法设计数据查询算法主要用于进行数据的查询,核心代码如下:String sql = "select * from data_table where username = ? andpassword = ?";PreparedStatement ps = conn.prepareStatement(sql);ps.setString(1, "user1");ps.setString(2, "password1");ResultSet rs = ps.executeQuery();while (rs.next()) {//处理查询结果}五、界面设计5.1 登录界面设计登录界面是用户与软件进行交互的第一层,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框2. 登录按钮5.2 主界面设计主界面需要清晰地展示软件的各个功能选项,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菜单栏2. 工具栏3. 数据展示区4. 数据查询和统计区5. 数据管理和导出区5.3 信息展示界面设计信息展示界面需要清晰地展示数据的详细信息,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数据的详细信息展示2. 数据修改、删除和导出按钮5.4 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数据输入界面需要清晰地展示数据的详细信息输入框,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数据项的输入框2. 数据项的保存按钮5.5 数据导出和打印界面设计数据导出和打印界面需要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导出和打印选项,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导出和打印选项2. 文件输出路径输入框3. 导出和打印按钮六、数据库设计6.1 数据库结构本系统的数据库包含以下表:1. 用户表2. 数据表3. 统计数据表6.2 用户表设计用户表主要存储用户的登录信息,包含以下字段:1. 用户ID2. 用户名3. 密码4. 手机号码6.3 数据表设计数据表主要存储用户输入的数据信息,包含以下字段:1. 数据ID2. 数据类型3. 数据项14. 数据项25. 数据项36. 等等6.4 统计数据表设计统计数据表主要存储统计结果的信息,包含以下字段:1. 统计数据ID2. 统计类型3. 统计结果4. 统计时间七、总结本文档主要介绍了软件的详细设计,包括系统结构设计、模块设计、算法设计、界面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等内容。
常用的系统架构图---精品模板

常用的系统架构图2014年冬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用系统建设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
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2 应用资源采集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
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
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1.2.技术架构设计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
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1.应用层级说明整体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分为五个基础层级,通过有效的层级结构的划分可以全面展现整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最全面)-详细设计文档[1]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最全面)-详细设计文档[1]](https://img.taocdn.com/s3/m/6b96303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a.png)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最全面)-详细设计文档1. 引言1.1 编写目的1.2 项目背景1.3 参考资料2. 总体设计2.1 需求概述本节对软件系统的需求进行概述,包括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2.1.1 功能需求本节对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描述,包括主要功能模块和子功能模块。
(在此列出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可以用一个短语或句子进行描述)(在此列出每个主要功能模块下的子功能模块,每个子功能模块可以用一个短语或句子进行描述)2.1.2 非功能需求本节对软件系统的非功能需求进行描述,包括性能需求、安全需求、可靠性需求、可用性需求、可维护性需求等。
(在此列出软件系统的非功能需求,每个非功能需求可以用一个短语或句子进行描述)2.2 系统结构本节对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描述,包括系统层次图、系统组成部分和系统关键技术。
2.2.1 系统层次图本节给出软件系统的层次图,说明系统由哪些层次组成,每个层次承担什么职责,以及层次之间的关系。
(在此给出软件系统的层次图,可以使用流程图或其他图形表示法)2.2.2 系统组成部分本节对软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描述,包括每个组成部分的名称、功能、输入输出和接口。
---名称 ---功能 ---输入 ---输出 ---接口 ------------------------------------(在此填写组成部分的名称) ---(在此填写组成部分的功能) ---(在此填写组成部分的输入) ---(在此填写组成部分的输出) ---(在此填写组成部分与其他组成部分或外部系统之间的接口) ----2.2.3 系统关键技术本节对软件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描述,包括技术名称、技术特点、技术来源和技术应用。
2.3 数据设计本节对软件系统的数据设计进行描述,包括数据结构、数据流程和数据字典。
2.3.1 数据结构本节对软件系统的数据结构进行描述,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数据名称 ---数据类型 ---数据长度 ---数据含义 ---数据约束 ---数据关系 --------------------------------------(在此填写数据的长度) ---(在此填写数据的含义) ---(在此填写数据的约束) ---(在此填写数据与其他数据之间的关系) ----2.3.2 数据流程本节对软件系统的数据流程进行描述,包括数据的来源、流向、处理和存储。
系统架构设计通用模板

选择框架、定制化框架必须要保证质量。
4、高效率
框架本身处理效率高;
尽可能减少重复开发工作量;
易于做性能调优。
5、低成本
在满足以上原则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
学习成本低,有较完善的手册文档。
Portal
参考《J2EE系统搭建指南》
目录结构
5.
数据模型
实体关系图
实体
说明
持久化方案
1、DB、Schema规划
还可能涉及到部署的有分布式缓存、消息中间件。
优先级高:相比其他功能,该功能必须要在该产品中实现,一般客户功能优先级高于管理功能。
使用量大、数据量大等等
在线充值
YYY
关键质量需求
关键质量需要考虑多方涉众,客户、管理者、开发、测试、运维等人员;
关键质量需要着眼当下,也需要考虑未来。
关键质量决定了系统的成败,这也是让架构师最为纠结的地方。我们不能过度设计,也不能考虑欠缺,需要在时间、成本、能力上作出平衡。
调度
Quartz、统一调度服务中心
缓存
Redis
日志
SLF4J、Logback
XML
Dom4j、Xstream
组件版本可参考snf-parent最新版本
例外情况需要说明,参考以下原则选型
1、可控制
在短期时间内,架构师能够精通,开发人员能够掌握。
2、可扩展
考虑非功能性需求,在特定的场景下便于扩展;
推荐自身扩展性较好,轻量级框架。
合同,供应商融资合同的签订和查看等功能。
Admin
集成架构
描述该系统和依赖系统之间的关系
SCS
描述该系统和SCS的接口信息
接口名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方案模板)

目录第一章前言 (5)1.1 设计思想 (5)1.2 几个术语 (5)第二章总体目标与设计原则 (7)2.1 总体目标 (7)2.2 设计原则 (7)第三章需求分析及功能设计 (9)3.1 子系统划分 (9)3.1.1 质量管理子系统 (9)3.1.2 企业管理子系统 (9)3.1.3 科研管理子系统 (10)3.1.4 物资管理子系统 (10)3.1.5 文件管理子系统 (10)3.2 系统流程分析 (11)3.2.1 系统总体岗位划分 (11)3.2.2 质量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17)3.2.3 企业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22)3.2.4 科研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24)3.2.5 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30)3.2.6 文件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35)第四章系统总体设计 (40)4.1 设计思想 (40)4.2 系统架构 (40)4.2.1 B/S/D架构的优势 (41)4.2.2 B/S/D结构中各部分的分工 (43)4.3 可定制的任务流控制管理 (44)4.3.1 岗位与角色的划分 (44)4.3.2 数据库的岗位字段的设计 (44)4.3.3 任务定制的设想 (44)4.4 以岗位为依据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 (44)4.5 实现文档电子化管理 (45)4.6 I NTERNET增值服务 (45)4.7 统一的后台数据平台 (45)4.8 通过XML语言实现I NTERNET上的数据交换 (45)第五章应用软件设计 (46)5.1 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 (46)5.2 软件系统总体架构 (46)第六章关键技术介绍 (48)6.1 基于B/S/D三层体系结构的运行环境 (48)6.2 数据后台M Y SQL的技术特点 (49)6.2.1 MySQL的定义 (49)6.2.2 主要特征 (49)6.2.3 稳定性要求 (50)6.3 JSP技术-跨平台的网络开发语言 (50)6.4 J AVA技术的应用 (51)6.4.1 Servlet技术-灵活的服务器端应用程序 (51)6.4.2 Java Apple技术-实现统计数据在网页上的动态显示 (54)6.4.3 Java Beans技术-组件开发概念 (54)6.5 通过XML语言实现I NTERNET上的数据交换 (54)6.5.1 XML会带来什么 (54)6.5.2 XML的应用 (55)6.6 采用基于构件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56)6.7 M ICROSOFT S ITE S ERVER站点管理及分析统计技术 (56)6.8 开发工具 (57)第七章局域网总体设计方案 (58)7.1 网络设计原则 (58)7.2 网络主干技术及设备选型 (58)7.2.1 网络拓扑结构 (58)7.2.2 网络设备的选型 (59)7.3 I NTERNET防火墙和系统安全设计 (64)7.3.1 防火墙 (65)7.3.2 WEB服务器页面监控及报警系统 (67)7.3.3 病毒防护系统 (67)7.4 服务器系统设计说明 (67)7.4.1 服务器系统概述 (67)7.4.2 服务器选型说明 (68)7.5 整体方案设计说明 (70)7.6 主要设备一览表 (71)7.6.1 基础方案 (71)7.6.2 扩展方案 (73)第八章项目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75)8.1 工程组织结构 (76)8.1.1 工程领导小组 (76)8.1.2 工程协调小组 (76)8.1.3 工程实施小组 (77)8.1.4 测试验收小组 (78)8.2 系统开发与实施控制 (79)8.2.1 阶段检查点的审核检查方式 (79)8.2.2 标准化、规范化保证 (79)8.2.3 成本与进度控制 (80)8.3 项目实施计划 (80)8.3.1 三个时期 (80)8.3.2 开发小组 (83)8.4 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85)8.4.1 质量方针 (85)8.4.2 质量目标 (85)第九章应用系统安装、测试和验收 (86)9.1 安装 (86)9.1.1 安装调试计划 (86)9.1.2 注意事项 (86)9.1.3 安装调试报告 (86)9.2 测试 (87)9.2.1 测试目的 (87)9.2.2 测试组织 (87)9.2.3 测试方法 (87)9.2.4 测试内容 (87)9.2.5 测试报告 (88)9.3验收 (88)9.3.1 文档验收 (88)9.3.2 应用系统软件的验收 (89)9.3.3 验收报告 (89)第十章培训计划 (90)10.1 培训目标 (90)10.2 培训内容 (90)10.3 培训方式 (90)10.4 培训地点 (91)10.5 培训计划 (91)第十一章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体系 (92)11.1 终身维护 (92)11.2 快速响应的能力 (92)第一章前言1.1设计思想某单位应用系统是依据该院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设计的。
OA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OA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管理的复杂化,一套高效、安全、易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已成为企业日常运营的必需品。
本文将详细阐述OA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导和参考。
二、设计目标1、提高办公效率:通过自动化流程和智能化操作,降低员工在繁琐事务中的时间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2、增强信息透明度: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促进部门间协作和信息流通。
3、提升管理决策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为管理层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科学决策。
4、保障信息安全: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保护企业核心信息资产,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三、系统架构1、前端设计:采用响应式布局,支持PC、平板、手机等多种终端,提供友好的用户体验。
2、后端设计:使用稳定、高效的服务器和网络架构,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3、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实现数据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4、安全设计:配备严格的安全措施,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
四、功能模块1、日常办公模块:支持电子邮件、即时通讯、文件共享等功能。
2、流程审批模块:自定义审批流程,支持电子签名、意见签署等功能。
3、文档管理模块:实现文档的创建、编辑、审核、发布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4、决策支持模块: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数据分析和预测功能。
5、员工培训模块:在线培训课程和学习资源,提升员工技能和素质。
6、沟通交流模块:论坛、留言板等互动工具,促进员工间交流和合作。
7、日程管理模块:个人和团队日程安排,提醒和通知等功能。
8、权限管理模块: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9、系统管理模块:管理员用于配置和维护系统的工具和功能。
五、实施步骤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和目标,制定针对性的实施方案。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和功能模块规划。
3、系统开发:按照设计文档进行系统开发和编码工作。
4、测试验收:进行全面的系统测试和用户验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满足需求。
系统设计方案模板

系统设计方案模板[公司名称][项目名称]系统设计方案1. 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2. 需求分析2.1 用户需求2.2 系统需求3. 总体架构设计3.1 系统架构3.2 功能模块划分4. 数据库设计4.1 数据模型4.2 数据库表设计5. 系统模块设计5.1 模块功能介绍 5.2 界面设计5.3 模块流程设计6. 技术选型6.1 开发语言6.2 数据库选择6.3 框架选择6.4 前端技术选择7. 系统安全性设计 7.1 认证与授权7.2 数据保护7.3 系统漏洞防御8. 系统性能设计8.1 并发访问控制 8.2 数据库性能优化 8.3 代码优化9. 部署方案9.1 硬件架构9.2 软件环境9.3 网络拓扑10. 测试方案10.1 单元测试10.2 集成测试10.3 系统测试10.4 性能测试11. 项目进度计划11.1 里程碑11.2 开发任务分配11.3 进度控制12. 风险分析和应对策略 12.1 风险描述12.2 风险评估12.3 应对策略13. 维护支持计划13.1 维护策略13.2 技术支持13.3 周期性升级14. 结论1. 引言1.1 背景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公司名称]意识到推动系统工程化建设的重要性,以提升业务流程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因此,为了满足[项目名称]的需求,特制定本系统设计方案。
1.2 目的本系统设计方案旨在定义系统的整体架构、功能模块、数据库设计、安全性设计、性能设计、部署方案、测试方案和维护支持计划等,以确保系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具备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1.3 范围本系统设计方案主要针对[项目名称],包括系统的硬件架构、软件环境、数据库设计、系统模块设计、安全性设计、性能设计、测试方案、部署方案和维护支持计划等方面的内容。
2. 需求分析2.1 用户需求[项目名称]的用户需求包括但不限于:[具体用户需求]2.2 系统需求[项目名称]的系统需求包括但不限于:[具体系统需求]3. 总体架构设计3.1 系统架构[公司名称]决定采用分布式架构,将系统划分为前端展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以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和水平扩展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X X应用系统
总体设计方案
(版本v1.0.0)
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2年4月27日
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模板
目录
第一章XXX概述 (1)
1.1XXX建设背景 (1)
1.2 XXXXX网络建设 (1)
第二章XXX系统的总体规划 (2)
2.1总体设计的原则 (2)
2.2 XXX系统的内容 (2)
2.3总体设计的范围 (2)
2.4 XXX1系统1-N (2)
2.5各系统内各软件之间的关系 (3)
第三章XXX系统设计(分章描述各系统) (3)
3.1构件1—N(说明COMPONET的划分) (4)
第四章基础数据规划 (6)
第五章应用系统关系 (6)
5.1 XXX系统1-N (6)
第六章系统部署设计 (8)
6.1 XXX系统部署 (9)
6.2 XXXXXXXX系统部署1-N (9)
第七章应用支撑环境部署设计 (10)
第八章命名规则设计 (10)
8.1概述 (10)
8.2 XXXXXX命名规则1-N (10)
第九章标准和规范 (10)
9.1概述 (10)
9.2应用系统标准和规范体系 (10)
9.3基础规范 (10)
9.4集成编码和规范 (10)
9.5平台集成规范 (10)
9.6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10)
9.7应用系统工程管理规范 (10)
9.8规范分析 (10)
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模板【应用系统总体设计的目的】:
在应用系统总体设计中,以构件划分(componet 划分)为线索,明确阐述与componet相关的paceket划分、componet开发设计(包括划分、设计实现、componet之间关系)、componet与测试相关的问题、系统的环境问题等。
对整个开发过程起指导的作用。
第一章XXX概述
1.1 XXX建设背景
1.1.1XXX建设目标
1.1.2XXX建设内容
1.2 xxxxx网络建设
1.2.1网络情况概述
1.2.2建设内容
1.2.3网络总体结构
1.2.4网络功能结构
第二章XXX系统的总体规划
2.1 总体设计的原则
1、统筹规划、整体设计。
2、继承和发展相结合。
3、满足需求、经济实用、技术先进。
应用系统总体设计一定要贴近计算机审计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坚持需求先导、应用为主、经济实用、技术先进的设计要求。
4、信息资源共享。
5、遵循业务规范和标准。
2.2 xxx系统的内容
2.3 总体设计的范围
1、对应用系统进行总体描述,并实现各功能模块的边界切分。
2、设计应用平台,并论述采用平台技术实现各应用功能模块之间的整合和
建立应用安全防护体系。
3、设计各功能模块的接口。
4、设计应用系统技术支撑环境。
5、设计应用系统、技术支撑环境的部署。
6、规划项目建设中形成的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
2.4 xxx1系统1-N
2.4.1定位
2.4.2主要内容
2.4.3和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
2.4.4xxx1系统应用特点分析
2.4.4.1 应用特点分析
2.4.4.2 业务数据特点分析
2.4.4.3 业务数据量的估算与分析
2.4.5xxx1系统技术设计
2.4.5.1 xxx1系统体系结构及技术选择
2.5 各系统内各软件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xxx系统设计(分章描述各系统)
【说明】:描述本章要以构件(componet)划分为线索,描述清与componet 相关的packet划分、具体开发设计、测试等问题。
需要详细描述componet的划分以及与componet相关的设计问题。
下例为基于componet设计的总述,示例:
本章按审计办公系统总体框架中的领导决策参阅信息区、公文流转区、个性办公区、机关事务区和信息共享区等5个功能区(见第二章2. 4节)进行设计。
考虑到系统的逐步开发与完善,本设计中涉及的软件为领导决策参阅信息软件;公文流转区的公文处理软件; 个性办公区的人力资源资源库、审计计划管理、审计统计管理、档案管理、审计专家经验库、被审计单位资料库等。
上述软件并不
表明是审计办公系统的全部软件,其他软件可以参照本设计方案进行设计。
以下为对各个构件的详细说明。
3.1 构件1—n(说明componet的划分)
3.1.1功能设计
示例:
领导决策参阅信息的功能包括:系统设置、信息栏目、文件阅批、信息阅览、信息查询等。
3.1.2构件1(componet1)
示例:
为审计署领导和各司局(含综合部门、业务司、派出审计局、事业单位)领导,以及各特派办、省级审计厅领导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其中包括:友好、简洁、大方、新颖的领导办公界面;采用流程化客户界面设计,操作简便直观;合理优化的流程、和权限设置;准确并能得到及时更新的各类信息等。
管理类功能(如权限控制)由金审机关办公环境平台提供,界面类、易操作类功能由领导决策参阅信息系统提供。
3.1.3构件2(componet2)
示例:
1、待阅信息。
需要领导阅知的非公文类的中央国务院的重要事项、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国家关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调控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财政、金融、企业等审计方面的重要情况,机关领导的重要活动等信息。
2、待批信息。
需要领导阅批的非公文类的审计系统重要工作情况,审计机关内部的呈送签报等。
3、待阅文件。
需要领导阅知的公文类的中央国务院的重要事项、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国家关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调控等方面的重要文件,财政、
金融、企业等审计方面的重要情况,机关领导的重要活动等信息。
此类文件可考虑将现有的阅文系统一并列入。
4、待批文件。
需要领导阅批、签发的报送中央国务院、国务院各部门的文件,包括各类审计工作报告、专题审计报告、重要信息要目、审计要情等,审计通知、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等审计文书,审计系统机关和系统内部的各类请示、报告,以及通知、决定等。
5、浏览信息。
浏览审计机关人力资源、审计计划、审计统计、档案、外事、老干部等审计软件提供的各类信息。
一类是实时信息,如,按人力资源软件、档案、外事软件、老干部软件等制定好的查询关系,浏览实时的信息;另一类是非实时的信息,如,浏览按审计计划、审计统计等部门制定好的文、图、表等信息。
6、查询信息。
领导可以利用软件提供的“查询更多的信息…”功能,直接进入相应的审计机关人力资源、审计计划、审计统计、档案、外事、老干部等审计软件的查询模块,通过单项和组合查询的功能,查询更多的信息。
3.1.4非功能要求
示例:
“领导决策参阅信息”作为审计办公系统的一级栏目,进入该栏目后,要求:
1、界面要简洁、大方、庄重,色彩不要过多,既要人情化,又要庄重。
2、界面字号(包括显示电子材料的字号)要适当大一点。
3、栏目设置要合理,层次不要过多,栏目名称要准确、易懂。
4、界面布局设计要合理,尽可能减少点击次数。
5、人机会话要明了、准确,适合领导用语。
第四章基础数据规划
第五章应用系统关系
【说明】:本章应说明各个component之间的关系及设计,对各个componet之间的逻辑关系、接口关系和驱动关系等进行详细阐述与设计。
示例:
由于各个软件在整个金审应用中紧密联系,相互之间通过数据接口进行数据交换和传递。
对于一个软件而言,存在着软件自身对外服务的接口和其他软件为其提供服务的接口。
为避免重复,下面对每个软件的接口设计只涉及前者,即软件对外服务接口。
具体的接口定义需要到软件需求分析阶段才可以完全明确,最后由实现接口的软件与相关软件协商确定,并向需要使用该接口的软件开发方公布。
5.1 xxx系统1-n
5.1.1软件1
接口设计
示例:
(注:* 表示接口实现方。
接口的详细定义由接口实现方最终明确定义并公布使用)
接口相关数据项参考如下:
示例:
1、项目计划信息:
2、审计(调查)项目:
3、计划执行单位:
4、审计(调查)项目和计划执行单位关联表
5.1.2软件2
第六章系统部署设计【说明】:本章应对整个系统的环境进行详细的阐述。
6.1 xxx系统部署
6.2 xxxxxxxx系统部署1-n
6.2.1应用总体部署分析
6.2.2应用系统数据分析
6.2.3应用部署分析
6.2.3.1 系统用户量分析
6.2.3.2 应用服务器设计
6.2.3.3 数据库服务器部署
6.2.4需要采购的软件列表
示例:
另外,部分Windows NT需要升级到Windows 2000 Server,部分Exchange Server 5.5需要升级到Exchange 2000。
第七章应用支撑环境部署设计
第八章命名规则设计
8.1 概述
8.2 xxxxxx命名规则1-n
第九章标准和规范
9.1 概述
9.2 应用系统标准和规范体系
9.3 基础规范
9.4集成编码和规范
9.5 平台集成规范
9.6 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9.7 应用系统工程管理规范
9.8 规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