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板书作品简介

合集下载

2024年寻找身边最美的人幼儿园活动精彩教案

2024年寻找身边最美的人幼儿园活动精彩教案

2024年寻找身边最美的人幼儿园活动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寻找身边最美的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人们》中的“最美的人在哪里”、“发现美丽的行动”和“向美丽学习”三个部分。

通过本节课,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身边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学会关爱他人,培养美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到身边最美的人的特点,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 引导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美好品质,成为美丽的小使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和发现身边最美的人,体会到他们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尊重、关爱他人的意识,以及合作、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故事书、卡片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身边最美的人的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关注身边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2. 讲解: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幼儿观察和讨论,了解最美的人的特点,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

3. 实践:分组进行“发现美丽的行动”,让幼儿在校园或社区寻找最美的人,用画笔记录下来,并进行分享。

4. 交流: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引导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美好品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寻找身边最美的人2. 板书内容:最美的人特点:善良、无私、奉献、关爱他人幼儿实践:发现美丽的行动美好品质:尊重、关爱、合作、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心中的最美的人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在活动中的观察和体验,画一幅心中的最美的人,并简单描述原因。

2. 作业题目:践行美好品质,做美丽的小使者答案:幼儿在家庭、学校或社区中,选择一件小事,记录自己践行美好品质的过程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身边最美的人,将美好品质践行到底。

2024年《谁最美》大班教案通用

2024年《谁最美》大班教案通用

2024年《谁最美》大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教材《谁最美》,涉及第三章“美丽的形容词”和第四章“自我认知”。

详细内容包括形容词的运用,如何用语言描述美的标准,以及培养幼儿自我认知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并掌握形容词的基本用法,能够运用形容词描述身边的事物和人物。

2. 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增强幼儿自我认知,培养自信心,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形容词的运用和美的表达。

重点:掌握形容词的基本用法,学会用语言描述美的事物,培养自我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挂图、镜子。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组美丽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事物。

通过提问,让幼儿尝试用形容词表达美的感受。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挂图,讲解形容词的基本用法,引导幼儿用形容词描述图中的人物和事物。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图片和卡片,让幼儿进行形容词搭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幼儿用形容词描述自己,培养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形容词搭配和自我描述,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谁最美》2. 内容:形容词基本用法美的描述自我认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形容词描述一下你自己,并画一幅自画像。

2. 答案:示例:我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笑起来很可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的作业,共同完成自画像,增进亲子关系。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谁最美”主题展示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提升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3. 例题讲解的清晰度;4. 小组讨论的引导与参与;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亲子互动;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少先队寻找最美家庭 主题班会活动设计

少先队寻找最美家庭 主题班会活动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践行”少先队主题中队会五年级《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设计一、活动主题寻找最美家庭二、活动背景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单元,一个人一生所处时间最长的即在家庭中,所以在人生的前半阶段,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整体的知识面和素质以及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次围绕“最美家庭”开展的主题班会,主要是面向五年级的学生,所以本次班会设计成颁奖典礼的形式,利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做到能用心打动学生、用情感染学生、用理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时代女性精神,积极传承贤妻、慈母、孝女、善邻的中华民族家庭美德,践行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家庭道德规范,推动在全社会形成互爱、诚信、宽容、勤俭的家庭文明新风。

三、活动目标1、通过这次班会课,让每一位学生去了解什么是最美家庭,对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节约和邻里互助的优良美德有更深入的认识。

2、了解更多优秀的家规、家风、家训,让学生在活动中以及生活中都能主动去寻找美、发现美。

3、通过材料的展示与各种活动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家人、感恩父母。

四、活动准备辅导员和主持人:寻找最美家庭的课件,收集学生家庭照片,准备投票券;布置学生相关的任务。

队员:表演小品《我陪爷爷去散步》;快板《美德在我心》;拍摄家庭勤俭节约的VCR;邻里互助图画展。

五、活动过程(一)队活动仪式1、整队、报数。

2、宣布中队活动开始。

3、出队旗。

(二)活动部分环节一:听一听激情导入1、主持人上场男主持: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女主持:各位来宾。

男女主持:大家下午好。

男主持:为了积极传承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现在全国上下正在寻找我们身边的“最美家庭”,一个个最美家庭的涌现,因其强烈的感染力,让家庭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

女主持:今天我们的颁奖典礼就是为了寻找咱们身边的最美家庭。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3.3《寻找最美老师》教学设计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3.3《寻找最美老师》教学设计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3.3《寻找最美老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寻找最美老师》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辛苦,尊重老师的劳动,学会与老师沟通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于身边的人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评价。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老师的付出和辛勤工作缺乏深刻的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情景模拟等方式来引导他们去感受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老师,理解老师的辛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学会尊重和感激老师。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去理解和感受老师的付出,从而形成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老师的工作,从而理解老师的辛苦。

2.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了解老师的付出和教育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情景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情景模拟。

3.实例素材:收集一些关于老师付出的具体事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老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心中的最美老师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些关于老师辛勤工作的场景,如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例素材,讲解老师工作的辛苦和付出。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老师,体验老师的工作。

寻找身边最美的人幼儿园活动教案

寻找身边最美的人幼儿园活动教案

寻找身边最美的人幼儿园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活动主题:寻找身边最美的人活动对象:幼儿园大班活动时间:2课时教材来源:《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手册》第10册活动内容: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美丽之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美丽之处。

2.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3. 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美丽之处。

难点: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故事书学具:画笔、画纸、贴纸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是一位正在帮助他人的小朋友。

询问幼儿:“你们觉得这位小朋友美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美丽之处。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身边最美的人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故事内容:有一天,小明看到一位奶奶摔倒在地,他立刻上前扶奶奶起来,并关切地询问奶奶是否受伤。

奶奶感激地说:“小明,你真是个美丽的小天使!”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让幼儿画出他们认为的身边最美的人,并简要说明原因。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2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询问幼儿:“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学会了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美丽之处吗?”引导幼儿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关于一位小朋友帮助一位盲人过马路的感人故事。

引导幼儿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并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让幼儿分组讨论,讨论他们认为的身边最美的人,并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身边最美的人2. 观察、发现、欣赏3. 表达自己的看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美丽之处,并试着表达出来。

2024年《谁最美》大班教案通用

2024年《谁最美》大班教案通用

2024年《谁最美》大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教材《谁最美》,涉及第二章《美丽在哪里》第三节《寻找身边的美丽》。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美的内涵,认识到美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2. 培养幼儿从多角度观察、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 培养幼儿表达自己观点和感受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从不同角度发现和欣赏美。

重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PPT、故事书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美丽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幅画美在哪里?”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美丽事物,如美丽的花朵、可爱的动物等,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结构等方面进行欣赏。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认为最美的事物,并分享给同伴。

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幼儿谈谈自己对美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对每个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谁最美》2. 内容:美丽的定义美丽的发现:颜色、形状、结构等美丽的表达:绘画、语言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最美的事物。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到美的多样性,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中寻找美,并与家人分享,将美的感受传递给身边的人。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如“美丽家园”、“美丽校园”等,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从不同角度发现和欣赏美。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童话故事谁最美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童话故事谁最美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童话故事谁最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第二课时,内容为童话故事《谁最美》。

故事讲述了一个美丽的蝴蝶仙子在寻找“谁最美”的过程中,学会了真正的美丽不是外表,而是内心的善良与爱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习惯。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认识到真正的美丽是内心的善良与爱心。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童话故事《谁最美》课件、图片、音频。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蝴蝶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谁最美”,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故事:播放课件,老师讲述故事《谁最美》,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例题讲解:讲解故事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4. 随堂练习:分组让学生复述故事,讨论故事中的寓意。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绘制自己心中的美丽蝴蝶,并进行展示。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谁最美》2. 板书内容:故事角色:蝴蝶仙子、小鸟、小兔子、小猴子等。

故事情节:寻找“谁最美”、学会真正的美丽。

故事寓意:真正的美丽是内心的善良与爱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故事内容,画出你心中的美丽蝴蝶。

2. 答案要求:画面美观、颜色搭配合理,体现出内心的善良与爱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其他关于美丽的故事,与同学分享,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内心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认识到真正的美丽是内心的善良与爱心。

小学美术人教六年级下册第2课寻找美的踪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寻找美的踪迹》教案

小学美术人教六年级下册第2课寻找美的踪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寻找美的踪迹》教案

《寻找美的踪迹一一微景观》教学设计红原县刷经寺镇小学向晓龙一、教材分析《寻找美的踪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课的内容,本课属于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

横向分析教材,本课与本册第三课《记录色彩》的内在联系最为紧密,本课为《记录色彩》一课,做出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图像识读层面的重要知识铺垫,可以利用本课的摄影作业成品为抓手,课堂进行创作。

本课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用身边常见的来发现美的踪迹,引导学生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提升自身的审美判断能力,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敏锐的发现能力、观察能力,总结美术元素及形式美原理。

2.尝试用身边的青苔、瓦片等常见物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空间,激发和探索对未知领域的欲望,运用形式美来表达思想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和探究不同摄影表现形式的特征,鼓励学生用特殊的视角去发现身边熟悉的题材进行创作。

2.教学难点:发现自然与生活中关于形式美的事物或景色,并根据形式美的规律,对景物进行寻觅、感知、发现、观察、取舍……从而创作出一件新颖的微景观作品。

四、教学过程(一)实践活动导入1.出示图片教师语言:同学们好,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来自我们生活当中的美景(出示图片)2.出示课题教师语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用眼睛和双手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出示课题)课题:《寻找美的踪迹》(二)讲授新课1.了解微景观教师语言:说到寻找美的“踪迹”,美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认真的去观察和发现,你会发现随处都是美景。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事微景观,微景观是将、多肉等,加上各种篱笆、砂石、可爱的卡通人物、动物装进一个瓶子里,构成妙趣横生的场景。

2.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师语言: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今天的桌子上有很多的青苔和一些小物件,这些都是今天这堂课我们会用到的东西,它们很不起眼但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双手变得非常美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