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的异同

合集下载

东西方文化关系

东西方文化关系

希伯来一词他们的语言里 是“渡过”的意思,希伯 来人意思就是渡过河而来 的人,根据圣经记载希伯 来人的族长渡过幼发拉底 河和约旦河来到了此时的 巴勒斯坦,后来经过多轮 王朝的覆灭,将基督教传 入欧洲,所以说来自两河 流域的希伯来文化是西方 文化的起源之一,这一点 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古希腊文化起源的观点: 1.古典娜》一书中被论证 过
希克索斯人:一个古代亚洲西部的一个民族, 这群人在公元前17、8世纪侵入的埃及东部建 立了王朝。 考古学为希克索斯人到达埃及不久后后就入侵 希腊的假设提供了很好的证据
公元前18世纪末,希腊第一 大岛克里特岛上的王宫全部遭 到破坏,重建后形式不大相同, 引入了原本在中东地区的剑、 竖井墓和狮身鹰首兽。另一方 面,在艺术方面,爱琴海物品 和希克索斯统治下的埃及物品 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些也进一 步肯定了古希腊文化被入侵影 响的假设。
2.古希腊文化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甚至入侵
首先,古希腊海湾,海岛众多,航海业 发达,因此古希腊与埃及西亚各国有着广泛 的商业文化联系,在古希腊文明诞生之前, 两河流域和埃及地区就已经在文字,工业, 农业,科学,文学等方面有了较高水平,就 西方所用的文字来讲,无论是拉丁字母、希 腊字母还是东欧用的西里尔字母其最早的起 源可以追溯到腓尼基人的文字上。腓尼基人 生活在中东地区,但是其足迹遍布整个地中 海沿岸,迦太基也是腓尼基人建成的。一般 来讲,腓尼基字母源于埃及的象形文字。
东西方文化关系
——对于西方文化受到东方影响的一些认同
两希文化:希腊文化、希伯来文化
1.希腊文化:古希腊留下的哲学思想是欧洲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渊 源,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这些人的思想,另一方面,古希腊的几 何学,逻辑学,政治学,以及民主制度都为后世的欧洲所继承。

两希文化的比较

两希文化的比较

两希文化的比较两希文明,即希腊、希伯来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古希腊文化最主要的包括了古希腊战争,古希腊艺术和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

古希腊文化是整个西方文化的摇篮,是西方文化最早的一种文化形态。

正因为如此,就像所有的民族,它的最早的文化形态都是跟神话有着不解之缘的,因为古代的人不可能像现代人一样,满脑子的科学技术思想,他的思想更多的是一种朴素的、原始的、直观的东西,也就表现为一种神话形态。

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

特点:一:理想主义。

古希腊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和谐是美。

古希腊人很早就提出黄金比例的观点,并运用于绘画雕刻。

毕达哥拉斯学派哲学观一最根本的思想,就是宇宙和世界按照“数”的关系和原则构成的,因此是最和谐的`最具有数的规律性。

文学作品中,男性大多具有非凡的力量`英俊的相貌`发达的肌肉。

女性则有惊世的容貌,诱人的胴体。

神其实与人一样拥有情感`缺点,只是他们拥有人不具有的神力,换言之,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

二: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决不偶然。

古希腊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享乐。

希腊神话中经常出现半神般的英雄,像赫拉克勒斯`忒修斯`珀修斯等,不需要再举例。

神同人一样,追求女色,争强好胜。

三:理性主义。

希腊人是奔放的,拥有所谓的“酒神情绪”。

但比起其他民族,理性色彩还是比较突出的。

古希伯人信奉上帝`埃及人崇敬太阳神,印度人膜拜的就更多了。

希腊人对神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拜不如说追求向往。

人甚至敢开神的玩笑。

这种理性主义使得苏格拉底可以为真理喝下毒酒。

希腊人将这运用到哲学,思考世界的本原,探讨悖论的逻辑;运用到科学,研究杠杆`滑轮`浮力,发现数的奥秘。

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的异同

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的异同

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的异同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的异同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呈现矛盾冲突和互补融合之势,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各自特色。

一.首先,对比看待两种文化,可知其各自独特及长短之处。

1.起源发展:希伯来文化中,摩西和耶酥是希伯来人的先知,他们为全人类创造了唯一神信仰的宗教和神学,创造了《圣经》的《旧约》和《新约》。

希伯来人的祖先为全人类提供了神学,唯一神论的宗教和圣经。

简而言之,摩西和耶酥创造了属于希伯来文化的神学和宗教,“十诫”和“基督”也是希伯来律法的开始,他们的文化大都就表现在宗教伦理思想方面。

希腊最早的文化则大概是诺索斯文化,在爱琴海最南部的克里特岛上逐渐发展起来,后来亚历山大国王大面积扩张土地,随着战争,希腊文化开始传播到印度河以西的广大亚洲和北非等地区。

其表现主要是以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为首的神学以及以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为首的哲学。

希腊在哲学这一层面的理论水平相当先进,其关于国家的建立、管理、立法等方面也对今天的西方颇有影响。

2.内容差异:希伯来文化则注重行,关心实践;正确的行为是希伯来人终极关切的事。

希伯来文化理想的人是有信仰的人。

是个作为整体的具体的有信仰的人。

希伯来文化并不仰望普遍的和抽象的事物,它始终盯着具体的、特殊的、个体的人;希伯来文化的重点是献身,是人对自己有死的存在(同时是肉和灵),对他的子孙后代、家庭、种族和上帝的热情介入;永恒在希伯来人看来是模糊的,除非在不可知的上帝身上;希伯来人认为理性和逻辑并没有触及生活得终极问题,这些问题发生在语言无法企及的深处,即信仰的至深处;希伯来人不把美和善等同起来,罪感乃是由于他的不完满性而达到的对他的彻底有限性的意识,善有时必须戴上丑的面具,恰如美对他可能是罪感和腐败的假面。

希腊文化注重知,关心知识;正确的思想是希腊人终极关切的事。

希腊文化理想的人是理性的人,是作为对所有时间和存在的旁观者必定超越哲学的哲学家,是历史上第一批思想家。

比较西方文明“两希”传统的异同

比较西方文明“两希”传统的异同

比较西方文明“两希"传统的异同众所周知,古希腊—罗马文学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尽管它们在欧洲文学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呈矛盾冲突与互补融合之势,但在根本上,我们仍缺乏对两大源头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自然会存在诸多的联系,但在比较它们之前,我觉得有必要了解它们的历史。

古希腊—罗马文学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对古代的战争与和平、人与自然搏斗的英雄行为、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等,表现了古希腊古罗马人对宇宙、自然和人生的理解与思考,强调了古希腊罗马人具有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人生的个体本位意识,而在困难面前又表现出艰苦卓绝、百折不饶的精神。

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在公元1世纪中叶到2世纪末叶“希腊化”时期,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出现的第一次交流、冲突与互补、融合后产生的,它吸收了古希腊文化的某些成分,虽然有着某种相似,但它仍是一种以希伯来文化精神为主体,区别于古希腊—罗马传统的异质文化。

虽然看了如此多的书籍,但我仍是懂非懂,一知半解,只能浅谈心中所想。

一:人的自然原欲说到人的自然原欲,首先,应该明白何谓“人”,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是文化;文化无非是人的本质的外化与对象化;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人自身以他自己的符号化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产品”;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因此,“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被称之为人不断自我解放的历程”。

古希腊文学中蕴含着原始形态的“人”的观念,同时又强调“天人之别",古希腊人认为,“人同自然的划分是知识和智慧的起点,是人自觉其为人的起点”。

由于强调人与自然分离,因而,古希腊人有特别重视个人与整体的分离,因为,“个人同整体分离开来也是一种‘天人之别’”。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主要倾向是重个人,重个人的感觉意识,重经验。

他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是古希腊人那强烈自我意识的表露。

古希腊和古希伯来明明是两个文明,为何最后能融为一体

古希腊和古希伯来明明是两个文明,为何最后能融为一体

古希腊和古希伯来明明是两个文明,为何最后能融为一体融合是指不同个体在碰撞之后认知感情等方面倾向为一体的过程。

作为欧洲文明的两大来源的古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呈现出矛盾冲突和互补的融合之势,两者能够彼此影响相互融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二者文化内质上有互补的部分,它们的融合顺应了人类精神的需求。

本文将从两个角度来探索两希文明融合的历史原因,一是外部原因,即在两希文明碰撞的过程中促进融合的历史契机;二是内部原因,即两希文明本身在宗教、哲学、文化、伦理等层面所能够促进融合的内在契合点。

一、两希文明融合的历史契机闻一多先生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中指出,希伯来民族是“对近代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之一,与中国、印度、希腊'在差不多同时猛然抬头,迈开了大步'。

希伯来这个多灾多难的小民族,其地理位置也注定了其的命运多舛,位于中东地区的中央,受到四面众多古文明大国如埃及、巴比伦、波斯以及希腊、罗马人等的折磨与侵略,同时又接受了这些文明古国的文化优点而加以消化、创造性地发展,自成系统,用优美的文字,较完整地保留下来。

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古希腊文明起步较晚。

公元前八世纪“荷马时代'才宣告终结,古希腊终于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公元前五世纪,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远超于当时世界的其他国家,处于领先地位,甚至一些比它早二三千年进入奴隶社会的东方文明古国都落在他之后。

那么除了政治、经济条件之外,古希腊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为其文明的出现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文明最早起源于爱琴海地区,位于欧亚非三洲交通之要冲,地理环境特色为少地多山,海岸曲折,海岸线漫长,岛屿星罗棋布,温和的地中海气候,为发达的航海业奠定了基础,便于与东方先进文明建立联系,丰富自己的文明。

当远在西方的国家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东方的两河流域、埃及、印度等地都已经有了自己先进的文明,建立了强大的国家。

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

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

在西方古典美学中,双希精神交错互动, 构成了西方美学的基本概念——美与崇高。 双希精神的“巨大钟摆”,从理性的人和 完善的人的理想,到信仰的人和超越的理 想,塑造了美和崇高的基本特征。
米诺的维纳斯
在希腊深刻地意味。他 将审美修炼过程分为五步。
柏拉图关于美的不同层次
的说法,道出了希腊人关 于美的重要观念,即理性 观念在希腊人关于美的观 念形成过程中具有极其重 要的作用。
希伯来人:渡过河而来的人
在西方美学中,除了美之外, 还有诸多其他同样重要的美学范 畴,崇高,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 和希伯来精神更契合。
双希精神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差异呢? 它们如何塑造乐西方美学地风景呢?



首先,希腊精神的最终目的乃是“人的 完满”,而希伯来精神的最终目的则是 “人被拯救” 其次,希腊精神的最高观念是“按照事 物本来面目看待事物”,而希伯来人则 认为,“训诫和服从”高于一切; 最后,希腊人的支配性观念乃是“人的 意识的自发性”,而希伯来人却强调 “良知的严格性”。
假如我们把双希精神视 为西方文明的源头,显然,西 方美学的源起当然和双希精神 密切相关。不很严格的说,希 腊精神与西方美学中美的观念 关系更为密切,而希伯来精神 则和崇高的范畴有更深刻的联 系。 在希腊文化中,美是一 个至高无上的观念。仪态万方 的维纳斯、气宇轩昂的帕台农 神庙、荷马史诗、希腊悲剧和 喜剧等无不是美的诠释
希伯来,译自英语Hebrew。 在犹太人的语言里,这个词 意为“渡过”。希伯来人在 漫长艰难的历史中,形成了 一种特殊的文化。
*
哥特式教堂作为一种建筑形 式,最典型地代表了与希伯来精神相关的 这种崇高,它尤其呈现为对上帝的敬畏和 顺从。 中世纪以前,哥特式建筑, 浪满主义运动,往往都带有明显的对崇高 精神的崇拜和礼赞性质。

两希文化异同及在文学中表现

两希文化异同及在文学中表现

论文标题:两希文化异同及在文学中表现对真理的渴求、明晰的头脑、敏锐的洞察、深刻的判断------这就是希腊文化。

希伯来精神则追求公正、要求道德完善、坚持需求人们的行动准则。

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民主与罗马法制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精华,也是近代民主和法制的起源,所以可以划分为一大西方文明传统即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希伯来文明诞生于今天被称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在古代这块地方称为迦南。

希伯来人是当今犹太人的祖先。

约在公元前1200至400年间,希伯来人创立了一种宗教――犹太教,犹太教对于早期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

人们把希伯来文明作为西欧文明的来源之一。

“两希”文化之间联系紧密,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而发展。

众所周知,古希腊早期哲学的理性精神较集中地体现在对世界确定性、世界秩序的探索上,是人的知性力量的推动使之然。

因之,古希腊哲学总是力图通过询问世界之本原,给人们描述世界的规律和秩序,为人们提供一个有确定意义的世界。

其实,基督教同样有这种理性特征,而且直接受益于古希腊哲学的理性禀赋。

而且,正是基督教文化中这种直接传承于古希腊哲学的对世界探究的知识性冲动和理性精神,培植了中世纪和近代西方人的科学理性精神和追求科学的理性精神。

古希腊—罗马文化相对于希伯来—基督教文化是原欲型的,但是,它在哲学文化中体现的理性精神,却沿着希伯来—基督教的传统得以流传。

双希文化的文学呈现—《荷马史诗》和《圣经》,保存了双希文化最古老的记忆和想象,也是两希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文本资料。

然而,学界在论证这两种文化的异质性以及互补性时,引用更多的是两部著作提及的神话、历史等典故,而对两个重要意象—贯穿了《伊里亚特》全诗并在《奥德赛》中也有隐性出现的“战场”意象以及在《圣经》中反复出现的“园”意象的比较研究甚少。

《荷马史诗》的“战场”意象和《圣经》的“园”意象在文本中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双希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积淀下来的成长体验和民族心理的折射,体现了两种文化传统不同的审美旨趣和性格。

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

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

第四章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美)威廉·巴雷特马修·阿诺德i所写的描写十九世纪英国情况的《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一书,即使是今天仍然对我们有重要意义。

他在该书中同本章题目相同的著名的一章中写道:作为一个民族,我们在按照我们所具有的最好的行为准则行进方面表现出值得称赞的精力和毅力,但在保证我们的行为准则不是一种愚昧的准则方面,我们可能就不够小心了。

这不过是那句老话的另一种说法,即我们的长处和值得赞美的特点是我们的精力,而不是我们的智力。

然而,我们还可以赋予这一思想更为普遍的形式,使之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围。

我们可以把这种意在实践的精力,这种关于义务、自我控制和工作的——即根据我们所具有的最好的行为准则而果敢行动的——强烈意识,看成是一种力量。

同时,把意指那些归根结蒂作为正确实践的基础的种种思想的智力,那种由人的发展造成的各种思想重新组合的强烈意识,那种理解并尽善尽美地调整各种思想的不屈不挠的强烈冲动,看成另一种力量。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这两种力量看成是对手——对手不是因其本身的性质的必然性而为对手,而是在人以及人的历史中表现出来的——看成是在它们之间划分世界王国的对手。

如果要用两个最为光辉灿烂地体现了这两种力量的人类种族为之命名的话,我们可以把这两种力量分别称为希伯来文化的力量和希腊文化的力量。

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我们的世界正是在这两种影响点之间运动的。

有时,我们的世界更强烈地感受到其中一点的吸引,另一个时候则感受到另一点的吸引;世界应当在两者之间和谐而又美满地达成平衡,尽管从未做到。

在阿诺德看来,希伯来文化有时有着一幅过于明显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中期不信奉国教教派成员所具有的留着胡须的呆板的面孔。

从那时以后,我们对希伯来人的思想有了许多了解,我们对希伯来文化的图像也复杂得多了。

尽管如此,仍然不妨从阿诺德的这段天才而又简明的话开始。

这段话非常正确地领悟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以极其简明的语言阐述了它们之间漫长的历史性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的异同
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呈现矛盾冲突和互补融合之势,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各自特色。

一.首先,对比看待两种文化,可知其各自独特及长短之处。

1.起源发展:
希伯来文化中,摩西和耶酥是希伯来人的先知,他们为全人类创造了唯一神信仰的宗教和神学,创造了《圣经》的《旧约》和《新约》。

希伯来人的祖先为全人类提供了神学,唯一神论的宗教和圣经。

简而言之,摩西和耶酥创造了属于希伯来文化的神学和宗教,“十诫”和“基督”也是希伯来律法的开始,他们的文化大都就表现在宗教伦理思想方面。

希腊最早的文化则大概是诺索斯文化,在爱琴海最南部的克里特岛上逐渐发展起来,后来亚历山大国王大面积扩张土地,随着战争,希腊文化开始传播到印度河以西的广大亚洲和北非等地区。

其表现主要是以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为首的神学以及以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为首的哲学。

希腊在哲学这一层面的理论水平相当先进,其关于国家的建立、管理、立法等方面也对今天的西方颇有影响。

2.内容差异:
希伯来文化则注重行,关心实践;正确的行为是希伯来人终极关切的事。

希伯来文化理想的人是有信仰的人。

是个作为整体的具体的有信仰的人。

希伯来文化并不仰望普遍的和抽象的事物,它始终盯着具体的、特殊的、个体的人;希伯来文化的重点是献身,是人对自己有死的存在(同时是肉和灵),对他的子孙后代、家庭、种族和上帝的热情介入;永恒在希伯来人看来是模糊的,除非在不可知的上帝身上;希伯来人认为理性和逻辑并没有触及生活得终极问题,这些问题发生在语言无法企及的深处,即信仰的至深处;希伯来人不把美和善等同起来,罪感乃是由于他的不完满性而达到的对他的彻底有限性的意识,善有时必须戴上丑的面具,恰如美对他可能是罪感和腐败的假面。

希腊文化注重知,关心知识;正确的思想是希腊人终极关切的事。

希腊文化理想的人是理性的人,是作为对所有时间和存在的旁观者必定超越哲学的哲学家,是历史上第一批思想家。

希腊人发现普遍事物,发现抽象的和五时间性的本质、形式和理念,他们认为人只有活在永恒中才算活着;希腊人把超然看做只有哲学家才能踏上的智慧之路,以超然的态度看存在,他只是生存在存在的审美层次上;永恒却是希腊人可望通过他的理性随时不断接近的某种东西;希腊人发明逻辑,人是能够进行连贯的合乎逻辑的谈话的动物;希腊人追求美和善,把美和善看作是同一件事物,至少是重合的。

3.各自优点:
希伯来文化注重行,尽义务、讲良心,是希伯来人生活的首要事情;希伯来人高扬道德的优点以为生活的内容和意义;专注于实践的活力,义务、自制和工作上的至上感,秉着我们自己的最好灵明勇敢前进的力量。

他们认识到追求或获得圆满性途中会遇到困难和阻扰。

智力的自发和聪明的运用是希腊人的首要事情;他们的优点之一是使道德隶属于理智,他们发展智力,专注于观念,且有热忱随人的发展俱来的不断更新观念组合,且有激情和冲动完全认知和适应这些观念。

希腊的人类生活带有悠闲、明晰和光辉,是宁静、自在的。

4.各自不足:
希伯来人对困难和阻挠的认识形成了《圣经》信徒内心深处潜藏着的某种不安。

希腊人的生活悠闲而安宁,因此没有考虑到人类处境的困难方面。

5.突出贡献:
希伯来文化(犹太教和基督教)中的信仰与社会型态以及希伯来人带给我们的《旧约圣经》。

希腊文化中的的科学、理性以及希腊人带给我们的科学和哲学。

二.其次,它们同为西方文化的两大主要来源,在影响等反面有诸多相同处。

1. 同为欧洲近代文学的人文观念及艺术精神的两大来源。

希伯来人强调人对上帝的绝对服从;尊重灵魂,主张人的理智抑制肉体的欲望;轻视人的现世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重视来世天国的幸福。

显然,希伯来文化是一种重灵魂、重群体、重来世的理性型文化。

从“人”是“理性的动物”的角度看,理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中相对于原欲而存在的又一层面;原欲与理性是人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因此,古希腊文化与希伯来文化各自蕴含着人性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侧面,因而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是既对立又统一,既矛盾、冲突又互补、相融的。

古希腊民族重视“人”,有强烈的个体意识,作为主体的人就处在高于自然与社会的位置上,主张人对自然与社会的征服和改造,主体与客体呈分立态势。

古希腊神话是原始初民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和原始欲望的象征性表述。

其中神和英雄们恣肆放纵的行为模式,隐喻了古希腊人对自身原始欲望充分实现的潜在冲动,体现了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念。

而古罗马文学,则是对古希腊文学的直接继承,古希腊文学中的人本意识在古罗马文学中得到了再现,并经由古罗马文学广泛地流传于后世的欧洲文学与文化之中。

2. 两希文化对于西方的法治传统的确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希伯来文化中,犹太民族创立了犹太教并发展成后来的基督教,而西方人对法律的信仰和遵守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宗教的信仰。

希伯来文化对西方人“守法”传统的影响。

对法的信仰。

平等意识。

对君主权力的制约。

希腊文化崇尚自然与理性,并且哲学思想比较发达,对“普遍服从”的传统也有很大影响。

与希伯来文5316相似,希腊文化中也暗含了法律是神意的体现,从而规劝人们自觉遵守法律。

3.对基督教的发展及思想影响意义深远
从基督教的历史背景来看,背景古希伯来人离开两河流域后曾去埃及居留,《圣经》上亦曾提及犹太教在形成过程中长期受到古埃及宗教神话影响,进而一道遗传给基督教。

基督教在其产生和形成过程中,深受当时流行的古希腊哲学影响,在基督教思想体系得以创建和确立时期,吸纳了大量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斯多葛派哲学的元素。

在神学方面:希伯来人是一个宗教成份很重的民族,它本身没有哲学的根基,基督教的神学是借助了希腊人的哲学建构而成,希伯来人的宗教和希腊的哲学思想碰撞在一起,得到有机的结合,成为基督教神哲学的基石。

在两希文化的碰撞中,在理性与信仰的磨合下,基督教一方面通过犹太教的经典承袭了希伯来文化的成分,另一方面又由于历史和地域的规定性,接受着希腊文化的渗透和冲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