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婴幼儿常见消化问题应对与科学喂养指南

合集下载

婴幼儿喂养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婴幼儿喂养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婴幼儿喂养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婴幼儿阶段的喂养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科学喂养除了是婴幼儿身体成长的必需,也有利于语言、认知、交流等社会行为能力的形成。

目前在我国,由于饮食习惯、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婴幼儿喂养阶段存在很多不科学的现象。

加强和促进婴幼儿时期的合理喂养是控制和减少营养不良的关键措施。

本文分析了一些婴幼儿喂养中的常见问题,并就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婴幼儿营养科学喂养母乳喂养对策我国目前每年约有1800万名新生儿出生,0至3岁的婴幼儿人数极为庞大。

这个时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很多营养性疾病最易引起的时期。

在笔者的工作中发现,很多家长对于科学喂养了解甚少,在婴幼儿喂养中存在不少错误观念与错误行为。

1 存在问题1.1肥胖幼儿肥胖是当前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很多家长认为,婴幼儿吃得越多越好,最好吃成个小胖墩,这和科学喂养的观念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幼儿肥胖容易为成人肥胖带来隐患,由此引起各种并发症和心理问题。

1.2不重视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儿童营养的重要基础。

母乳是婴儿必须的和理想的食品,其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最适合婴儿的消化吸收,且具有最高的生物利用率。

母乳是0-6个月婴儿最合理的营养方案,能提供6个月内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

母乳中还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

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家长并不重视母乳喂养,喜欢给孩子添加各种各样的“高科技食品”,但无论哪种人工喂养方式,都不如母乳喂养自然和优越。

1.3各种“高科技食品”笔者发现,由于各种婴幼儿食品广告的无孔不入,当前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添加一些诸如“牛初乳”、“蛋白粉”、“ DHA”之类的“黄金”成分。

经查阅有关文献证明,这些方法均不能称之为科学。

1.4哺乳母亲心理和行为很多母亲工作繁忙,甚至在喂养期间从事重体力劳动,这种情况下母乳酸性普遍偏高,不利于婴儿消化吸收。

很多母亲在工作间隙匆匆忙忙喂孩子,也不利于培养良好的营养气氛。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致力于为家长们提供合理的喂养建议和指导,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

以下是本指南的内容概要:一、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对于婴幼儿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婴儿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应完全以母乳为主食,不需要额外的水、果汁或固体食物。

母乳富含营养,有助于宝宝免受感染,提高智力发育。

母亲应保持充足的饮食和养分摄入,确保乳汁质量和量足够。

二、人工喂养在某些情况下,母乳喂养可能不可行。

此时,人工喂养是一个选择。

婴儿配方奶粉是一种可以提供全面营养的替代品。

选择合适的配方奶粉并遵循正确的配方操作是确保婴儿健康成长的关键。

喂养时间和频率应根据婴儿的需求灵活调整,并避免喂养过量或不足。

三、添加辅食当宝宝达到6个月左右,母乳或配方奶粉已无法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时,适时引入辅食是必要的。

辅食的添加应注意以下几点:1. 从单一食材开始,逐渐引入多样化的食物。

2. 确保食材新鲜、卫生,避免添加调味品和添加剂。

3. 固体食物应煮熟烂熟,以免婴儿因过大的食物颗粒而窒息。

四、饮食注意事项1. 避免给婴儿添加盐、糖和香精,以免影响他们的健康。

2. 注意餐具的清洁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3. 定期给婴儿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骨骼生长。

五、喂养的注意事项1. 喂奶时,婴儿应保持直立姿势,避免大量空气进入肚中。

2. 饭后应轻拍婴儿背部,帮助排出胃中的气体。

3. 避免过度喂养和强迫喂养,婴儿的饱腹感是要尊重的。

六、不推荐的喂养方式1. 不推荐给婴儿喝牛奶,因为牛奶中的脂肪过多,而蛋白质、铁和维生素缺乏;另外,普通牛奶中乳糖的含量也对婴儿肠道不利。

2. 不推荐添加婴儿食品添加剂或调味品,以避免食物过敏或对婴儿肠道造成损害。

3. 不推荐喂食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物,以防止肥胖和营养不良。

综上所述,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呈现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添加辅食等方面的指导原则。

合理的喂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婴幼儿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家长应根据指南的建议进行科学喂养,为宝宝提供良好的营养基础。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婴幼儿喂养一直是新手父母关注的焦点,在中国,每个家庭都希望为自己的宝宝提供最好的营养和健康发展。

为了帮助新手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婴幼儿喂养,中国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喂养指南。

本篇文章将介绍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的核心内容和实施建议。

首先,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推荐母乳喂养。

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抗体,对婴儿的身体和免疫系统发育非常重要。

指南鼓励新妈妈们在宝宝出生后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并且在宝宝的前六个月内全面母乳喂养。

如果因某种原因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指南推荐使用婴儿配方奶粉。

除了母乳或奶粉,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建议在宝宝六个月大之后适时引入辅食。

这是因为在这个时期,宝宝的肠胃已经发育完善,能够逐渐接受不同的食物。

在引入辅食时,指南强调要逐步增加辅食的种类和质量,并避免添加盐、糖或香料等调味品。

此外,父母应该切碎食物,确保宝宝能够轻松咀嚼和吞咽。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还强调每天的饮食安排。

宝宝在6-8个月期间,每天需要吃3次辅食,并且配合适量的奶粉或母乳。

9-11个月的宝宝则需要增加到4次辅食,加上奶粉或母乳。

12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逐渐过渡到和成人相似的饮食,但仍需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

此外,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还提供了一些建议,帮助新手父母解决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例如,对于经常吐奶的宝宝,指南建议父母在喂食时要避免过多喂食或过快喂食,同时要保持宝宝竖直姿势,帮助消化。

对于拒食的宝宝,指南建议父母尝试不同的食物种类和口味,培养宝宝对食物的兴趣。

总的来说,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在母乳喂养、引入辅食以及饮食安排等方面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建议。

这些指南的目的是确保宝宝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并且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对于新手父母来说,遵循这些指南将有助于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喂养计划,为宝宝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实施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时,父母们还应该关注宝宝的个体差异。

每个宝宝的发育过程都是不同的,所以父母需要根据宝宝的需求和适应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2024婴幼儿喂养全新指南(2024)

2024婴幼儿喂养全新指南(2024)

2024/1/30
奶瓶喂养
使用奶瓶时,应选择适合宝宝的奶嘴,倾斜奶瓶使奶嘴充满 乳汁,避免宝宝吞咽空气。喂奶时保持宝宝半坐姿势,奶嘴 插入宝宝的嘴里,确保奶嘴孔大小适中,以免流速过快导致 呛奶。
14
辅食制作和保存方法分享
辅食添加时间
通常在宝宝6个月大时开始添加 辅食,最早不得早于4个月,最
晚不晚于8个月。
遵循婴幼儿生长发育 规律,科学制定喂养 计划。
注重食物搭配,确保 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 入。
2024/1/30
根据不同年龄段婴幼 儿的营养需求,合理 选择食物种类和数量 。
4
个性化需求满足
尊重每个婴幼儿的个体差异,根 据其体质、食欲、口味等调整喂
养方案。
关注婴幼儿的过敏史和家族遗传 病史,避免过敏食物和潜在风险
25
家庭教育观念更新对喂养影响
自主进食
鼓励宝宝自主进食,培 养其独立性和自我调节 能力,同时减轻家长喂 养负担。
2024/1/30
情绪引导
关注宝宝情绪变化,通 过合理引导和安抚,避 免将喂养过程变成情感 较量的战场。
家庭共餐
提倡家庭共餐,营造良 好的进餐氛围,促进亲 子关系和谐发展。
26
政策法规变动对家长指导意义
观察宝宝的语言、认知、运动等方面的发展,及 时发现潜在问题。
2024/1/30
20
家长心理调适和支持系统建立
接受专业指导
参加医院或社区组织的家长培训课程,学习科学育儿知识 。
寻求帮助
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分享彼此的感受和困惑,互相支持 。
保持积极心态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调整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 育儿过程中的挑战。
2024/1/30

国家卫健委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护指南

国家卫健委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护指南

中国国家卫健委提出的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护指南,主要包括:一、营养饮食:1. 保证婴幼儿每天足量、营养均衡的膳食,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

2. 尽量选择新鲜、安全、营养均衡的食物,避免添加色素、防腐剂等不安全因素。

3. 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多的油腻和辛辣食物。

4. 避免暴饮暴食,适量补充营养,以免影响消化系统。

二、睡眠饮食:1. 保证婴幼儿每天足够的睡眠时间,建议每天睡眠时间为10-12小时。

2. 保持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睡眠中遭受外界干扰。

3. 尽量保持睡眠时间的稳定,避免晚睡晚起,以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三、运动锻炼:1. 保证婴幼儿每天足够的运动时间,建议每天运动时间为1-3小时。

2. 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可以选择游泳、跳绳、踢毽子等运动。

3. 避免运动过度,以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四、环境保护:1.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开窗通风,避免空气污染。

2. 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保持在50-60%。

3.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毒性气体、放射性物质等。

4. 尽量避免接触病毒,及时做好预防措施,如勤洗手、定期体检等。

五、心理社会发展:1. 每天与孩子交流,培养孩子的交流能力,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

2. 开展多元化的活动,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3. 与孩子一起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4. 尊重孩子的主观意愿,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六、其他:1. 做好婴幼儿预防接种,及时完成免疫接种计划。

2. 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时发现婴幼儿的发育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3. 做好婴幼儿的疾病预防,如定期洗澡、保持口腔卫生等。

4. 加强婴幼儿的安全教育,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以上是中国国家卫健委提出的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护指南,家长们要把握好婴幼儿的健康养护,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除了上述指南,家长还要注意给孩子适当的教育,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尊重他人,学会礼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婴幼儿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婴幼儿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婴幼儿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通常1-3周岁称为幼儿期,幼儿常见的疾病较多,包括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还有部分泌尿系疾病,处理方法及措施基本是在医生指导下对症处理,以及去除病因治疗。

一、呼吸系统疾病:1、常见疾病:呼吸道疾病在幼儿中较为常见,而且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

上呼吸道疾病包括鼻炎、咽炎、疱疹性咽峡炎、扁桃体炎等,下呼吸道疾病包括支气管炎、肺炎等,均属于呼吸道疾病;2、处理方法:如果是上呼吸道感染,幼儿的常见症状为流鼻涕、咳嗽、鼻塞,需要对症处理。

如果是鼻塞,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敷在幼儿的鼻子处,也可以使用呋麻滴鼻液,起到辅助通气的作用,还需要注意房间的温度和湿度,幼儿应多喝水。

如果是咳嗽、咳痰,可以用止咳化痰的药物,如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

如果有发烧的情况,38.5℃以下进行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38.5℃以上进行药物降温,如布洛芬等。

如果出现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喉炎,或支气管炎、肺炎等,还要注意针对病因治疗,如柯萨奇病毒导致的疱疹性咽峡炎,可以使用头孢唑林等药物缩短病程,如果是支原体感染,可以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二、消化系统疾病:1、常见疾病:有感染性、非感染性消化系统疾病。

非感染性的消化系统疾病,如饮食过饱或受凉,引起急性胃炎或者急性胃肠炎。

感染性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轮状病毒等引起的腹痛、腹泻等;2、处理方法:对于轮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肠炎,并没有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有自限性,对症处理即可。

如果是饮食过饱等造成的非感染性腹痛、腹泻,将积滞的食物及时排出就能好转,饮食过饱可以遵医嘱吃多潘立酮片、健胃消食片等。

当幼儿发生腹泻时,需要注意止泻治疗的时机,不可过早,防止将积滞的食物或病毒留在肠道内,造成病情加重。

同时,要注意避免水电解质紊乱,腹泻、呕吐严重要及时给予补水,必要时要静脉补液,防止脱水造成休克。

三、泌尿系统疾病:1、常见疾病:如尿道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可能会有尿频、尿痛、尿道灼烧感等表现;2、处理方法:需要平时多让幼儿喝水,勤排尿,注意清洁护理,内裤要每日清洗更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婴幼儿喂养指南内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婴幼儿喂养指南内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婴幼儿喂养指南内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婴幼儿喂养指南内容》嘿,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里的婴幼儿喂养指南内容呀。

这可太重要了呢!哎呀呀,对于咱们的小宝贝们来说,婴幼儿时期的喂养那是关系到他们健康成长的大事啊!首先呢,在0 - 6个月的时候,母乳那可是宝宝最理想的食物哇!母乳里有好多营养物质呢,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些基本的营养元素就不说了,还有各种免疫球蛋白呀,这对小宝宝来说就像是一个天然的保护罩呢,能帮他们抵御好多病菌的侵害呢!所以呀,妈妈们能母乳喂养就尽量母乳喂养哇!6个月之后呢,就可以逐步添加辅食了呢。

哇,这可是宝宝饮食的一个新起点呀!刚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这个原则呀。

比如说,可以先从米糊开始喂起,哎呀呀,这米糊要弄得很细腻才行呢。

为啥要这么小心呢?因为宝宝的肠胃还很脆弱呀,一下子吃太复杂或者太粗的东西,可能就消化不了呢,会引起肠胃不适的呢!再来说说辅食的种类吧。

要尽量多样化呢!蔬菜是必不可少的呀。

像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对宝宝的眼睛发育可好了呢!还有菠菜,那可是补铁的小能手呢。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缺铁的呀,适当吃些菠菜泥之类的辅食,就能够补充铁元素呢。

水果呢,也不能少呀。

苹果就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呢,又温和又有营养。

不过呢,要注意把苹果弄成泥状,方便宝宝吞咽呀。

还有呀,宝宝的喂养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呢。

不能只给宝宝吃他们喜欢的食物,而忽略了其他营养的摄入呢。

有些宝宝可能比较喜欢吃甜的东西,但是甜食吃太多可不好呢,容易长蛀牙,还可能会导致肥胖呢。

所以呀,家长们一定要把好关呀!另外呢,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喂养的环境也很重要呢。

要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让宝宝能够专心吃饭呀。

如果周围环境太吵闹或者有太多干扰因素,宝宝可能就会分心,不好好吃饭了呢。

在12个月之后呢,宝宝的食物就可以更加多样化了。

可以逐渐尝试一些软米饭、小面条之类的食物呢。

儿童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儿童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胰腺炎
定义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症,可造成胰腺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
常见病因包括胆石、酒精滥用、高三酰甘油血症、创伤等。引起胰腺管梗阻或过度分泌消化酶导致自我消化。
症状
典型症状有剧烈持续性上腹痛、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可伴有发热、休克等全身症状。
并发症
严重急性胰腺炎可出现胰腺坏死、感染、出血、炎性渗出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压力处理
青春期压力大,长期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容易导致胃肠功能失调。
体检重视
青少年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与思考
1
总结儿童消化系统疾病
小朋友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掌握常见疾病的特征和预防措施对于保护儿童健康至关重要。
2
注重预防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和定期体检是预防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关键。及时影像学检查确诊。血常规、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也有诊断价值。
胆囊炎
胆囊炎成因
胆囊炎通常由胆囊内积聚的胆汁淤积、胆汁成分失衡或细菌感染导致。
主要症状
患者常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诊断方法
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诊断。
胰腺疾病
胰腺是消化系统中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分泌胰酶、胰岛素等关键消化酶和激素。胰腺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消化问题,包括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根据病情开展血、尿、粪便等常规检查,并可进行内镜、影像学等专项检查,确诊疾病病因。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
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儿的病史,包括症状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强度变化等,以及相关的饮食、生活习惯等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婴幼儿常见消化问题应对与科学喂养指南(2016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华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宋国维山东省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何守森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古桂雄目录第一部分:婴幼儿消化系统问题概述一、序言二、报告目的与方法三、常见婴幼儿消化系统问题及其成因第二部分:专家共论婴幼儿科学喂养与常见消化问题应对方法一、专家简介二、戴耀华:婴幼儿便秘与辅食、奶粉的关系三、宋国维:如何预防婴幼儿消化系统问题四、何守森:婴幼儿便秘的原理及防治五、古桂雄:婴幼儿奶粉的营养成分与消化吸收第三部分:婴幼儿消化问题与配方奶粉的关系研究一、母乳喂养可降低消化不耐受的风险二、配方奶粉应符合婴幼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和需求三、保留天然营养小分子,有利于婴幼儿消化系统的改善第一部分:婴幼儿消化系统问题概述一、序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消化系统疾病是婴幼儿门诊中最多发的疾病之一。

据统计,有32%的儿科门诊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其中25%的消化系统疾病咨询与排便有关。

消化系统是人的一个重要系统,承担人的营养消化、转运、吸收的功能。

其中婴幼儿处于迅速生长发育的阶段,新陈代谢非常旺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比较高。

然而,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功能还不成熟,这就形成了营养需求多和营养消化弱的矛盾,势必会出现一些消化问题。

二、报告目的与方法(一)报告目的:本报告以实操案例入手,邀请业界资深的权威专家从最通俗易懂的角度来讲述常见的婴幼儿消化系统的知识、问题以及预防的措施,以期让婴幼儿父母们对此类常见问题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从而了解更加科学的婴幼儿喂养方法。

(二)报告方法:1.专业研究机构、网站官方统计数据2.临床案例及病患咨询3.权威儿科专家的案例解析与观点4.相关背景调查资料三、婴幼儿常见消化系统问题及其危害(一)婴幼儿呕吐婴幼儿常见呕吐有三种类型:1.溢乳。

主要是在吃多的情况下,或吞入了空气,吃完奶从口角流出少量的乳汁,这种情况一般不影响健康;2.普通呕吐。

吐之前常常有恶心,吐一口奶,不是从嘴角流出来的。

如果反复连续呕吐,就是病态的,就需至医院就诊;3.喷射性呕吐。

没有恶心,有大量的胃内容物突然从口腔或同时从鼻孔喷出来。

这种情况建议立即至医院就诊。

一般而言,发生此状况的原因有可能是婴幼儿喂养过程中吞咽了大量的空气。

当然,其他如颅内高压、胃扭转、幽门梗阻等疾病也常见并发喷射性呕吐;图一:溢乳图二:普通呕吐图三:喷射性呕吐婴幼儿容易发生呕吐主要是因为消化系统不完善。

第一个是食管,食管弹力纤维和肌肉发育不全,而且食管下段的贲门括约肌工作状态不佳,是松驰的,容易发生胃内容物向食管返流,返流以后出现呕吐。

第二个是胃,胃的出口是幽门,发育不是很好,自主神经调节又不行,常常由紧张变成痉挛,所以胃内容物排出比较缓慢,容易一返流发生呕吐。

第三个是新生儿、小婴儿吃奶会咽下一些空气,空气排出是向上活动,经过贲门到食道,形成打嗝,往往会带出一些奶汁,量多会吐出一大口奶。

这种情况可以避免,吃完奶以后多拍拍背,打嗝以后,吐奶机会减少,可以避免吐奶时误吸到气道产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二)婴幼儿腹胀腹胀表现为腹部膨隆,新生儿、小婴儿吃饱可以看见全腹膨隆,常常高出剑突,这种情况属于正常表现。

婴幼儿是否存在腹胀症状,可以简易通过日常观察来分辨。

当婴幼儿处于饥饿状态下,膨隆的腹部是平扁的、软的,如果饥饿时还持续膨胀而且有张力,就是腹胀。

婴幼儿腹部容易膨隆是因为肠里气体比较多,肠壁也薄,又充气,腹部的肌肉也软。

腹部外围就显得又圆又隆,这时婴幼儿消化道内就有可能有积气,应送至医院进行检查,通常可以通过叩诊、听诊,以及其他的相应检查来找出原因。

(三)婴幼儿腹泻腹泻简而言之,是指婴幼儿正常大便的规律发生变化,如次数增加、性状改变等等。

产生腹泻的原因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体质因素、感染因素、消化功能紊乱。

婴儿发生腹泻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跟婴幼儿的体质有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内因问题。

内因问题包括几个方面:1.胃肠道负担太重2.调节机能差3.免疫功能不完善4.患儿自身先天不足,容易患佝髅病和营养不良。

此类患儿也常见消化功能紊乱除了内因以外还有其他因素,指的是非感染因素。

常见的因素包括:1.喂养不当。

比如蛋白质少,碳水化合物多,肠道里发酵过程增加,所以大便过稀,容易泻;2.肠道缺少特定的酶。

比如单糖酶、双糖酶,很常见的是乳糖酶,缺乏乳糖酶容易腹泻,大便次数很多;3.食物过敏。

4.生活规律的改变。

比如外界气候突然变化,也可以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和性状改变。

(四)婴幼儿便秘婴幼儿便秘是一种常见病症,指大便干燥,隔时较久,有时排便困难。

一般来说,婴幼儿便秘可以分为器质性便秘、习惯性便秘两种。

器质性便秘是指婴幼儿因先天性或器质性疾病所致肠壁及腹壁肌肉松弛等原因,导致大便不易排出。

如果新生儿阶段一开始就出现便秘情况,需要特别的重视,并考虑其先天性因素的可能性。

器质性便秘最常见的有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无肛门或肛门狭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如先天性的巨结肠等,在新生儿病患中相对比较多见;还有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孩子,由于内分泌问题导致肠道肌肉比较松驰,从而引发便秘。

但总体而言,因先天因素而导致的器质性便秘相对较少,更多见的还是由后天因素而产生的便秘症状。

由后天因素而产生便秘的婴幼儿,通常表现为大便比较干燥,两三天或者三四天大便一次,而且大便的时候便块比较干硬,排便有一定的困难,孩子感到肛门痛,甚至引起肛裂,这些都可以叫做习惯性便秘。

此类便秘比较多发于婴幼儿添加辅食之后,由于饮食方面不太科学,容易引起习惯性便秘。

因为人体消化系统在婴幼儿阶段,其乙状结肠和直肠在相对较长,增加了其对水分的吸收,所以导致婴幼儿较易出现便秘症状。

此外,吃的东西过于精细而忽略了纤维素的适当摄取,也会引起婴幼儿便秘。

其他诸如饮食不规律、饮食成分不当、偏食、定时排便的规律差等等,都易引起婴幼儿便秘症状。

章节小结:消化系统问题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最为频发的问题,其危害不容忽视。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婴幼儿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的问题的科学解析,使读者了解到此类消化系统问题的基本原理。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本文还会邀请权威专家对实际临床案例进行分析与解答,使读者更清晰的了解婴幼儿消化系统问题的应对方式,为广大婴幼儿的父母打好科学喂养、科学育儿的基础。

第二部分:专家共论婴幼儿消化问题应对方法与科学喂养一、专家及分享课题索引专家简介分享课题戴耀华中国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导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主任委员【婴幼儿便秘与辅食、奶粉的关系】宋国维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副主任中华急诊医学会儿科学组副组长【如何预防婴幼儿消化系统问题】何守森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理事【婴幼儿便秘的原理及防治】古桂雄苏州大学儿科临床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早期发展分会副主任委员【婴幼儿奶粉的营养成分与消化吸收】二、戴耀华专家分享⏹案例1赵女士问:随着进入夏季,发现家里3个月大的宝宝有时候使劲排便排不出来,甚至要隔三、五天才拉一次,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戴医生答:3个月大的宝宝由于解便机制未发育成熟,常常会大便积多,直肠壁的神经感受到膨胀压力,引发反射性的解出,从而导致婴儿几天才解一次大便。

吃母乳的小孩,由于母乳吸收较完全,大便量较少,有些婴儿反而会好几天才解一次便,不一定随吃随解。

所以,判断新生儿是否便秘的方法是观察大便性状,如果性状正常,几天不大便也属正常。

如果不放心,建议带宝宝到医院咨询医生,如果是由于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便秘,要调整饮食结构,多喂水,并顺时针轻轻按摩肚子。

⏹案例2徐女士问:宝宝长到4个月后,就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了,想让宝宝的营养更丰富,那么添加辅食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每天又要添加多少辅食呢?戴医生答:4-6个月的宝宝饮食仍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辅食添加以尝试吃为主要目的。

添加的量从1-2勺开始,主要提供流质及泥糊状食品。

依次提供米粉、蔬菜泥、水果汁或泥(果汁先从兑水开始,然后再喝原汁),每日饮奶量约为600-800毫升,不要超过1000毫升。

一般以每日哺乳5次,间隔4小时为宜。

7-9个月宝宝可开始接受肉类食物,逐渐从泥糊状食物向固体食物过渡。

蛋类从最初的蛋黄泥逐渐转为蛋羹。

到8个多月时,可以是煮蛋,食物大小从碎末逐渐过渡到小块儿状。

每日饮奶量约为600~800毫升,不要超过1000毫升。

10-12个月宝宝已由出生时以乳类为主渐渐过渡到乳类提供一半或更多婴儿所需营养的阶段。

宝宝每日应继续母乳喂养并吃3次主食和1次点心。

可适当增加食物的硬度。

应从稠粥转为软饭,从烂面条转为包子、饺子、馒头片,从菜末、肉末转为碎菜、碎肉。

饮食规律向3餐1点2顿奶转变,同时保证一日饮奶不少于600毫升。

恰当地搭配食物种类,以保证宝宝的营养均衡。

戴耀华教授讲解小儿便秘与其辅食、奶粉的关系由于季节交替,早晚温差变大,有些宝宝出现了诸如食欲减退、出现厌食、烂嘴角、精神烦躁、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这些情况的出现,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宝宝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自身脏腑娇嫩,在各种细菌与病毒的侵袭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下,导致宝宝易感染和“上火”。

这时,妈妈们不妨从日常生活中宝宝的水分摄入、母乳和配方奶粉的喂养以及辅食添加的情况入手来改善宝宝的便秘问题。

辅食添加需科学多数情况下,宝宝出现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和其饮食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于2005年和国际母乳协会发起倡议,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应接受纯母乳喂养。

满6个月后,在母乳喂养基础上开始添加辅食直至2岁或以上。

而与母乳喂养相比,吃配方粉的婴儿较容易出现便秘症状,其主要原因可能有几方面:1、调制配方粉过程经常出现粉过多现象。

因为很多家长总怕粉少会影响营养摄入;2、配方奶粉喂养过程中,仍在补充钙和维生素D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3、配方粉的消化吸收负担高过母乳;4、喂养过程过于追求干净,反而影响婴儿正常肠道菌群建立。

此外,配方奶粉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加热,热加工使得奶粉中蛋白质因某种反映发生结构改变,从而导致不易婴幼儿娇嫩的肠胃消化吸收,易便秘。

以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一旦出现便秘情况时,如满4个月可以加喂果汁(如番茄汁、桔汁、菠萝汁、枣汁以及其他煮水果汁等)来缓解。

6--8个月的宝宝,还可以添加较粗纤维的食物如麦片、红薯、南瓜等制成粥,也可以加水果,如香蕉、猕猴桃等。

此外,宝宝的每餐奶之间要喝些白开水。

配方奶粉选择以营养均衡易消化吸收为主在选择配方奶粉时,建议妈妈们首先考虑奶粉的营养均衡。

奶粉中含有适量的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元素,可以均衡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其他诸如益生元、核苷酸、硒、DHA等营养元素,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但还需要考虑这些营养素是否易被消化吸收,这就需要考察其营养配比,比如优质蛋白质比例酪蛋白:乳清蛋白为4:6,钙磷比接近2:1等,适当配比的营养元素有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