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重症实验报告iii
急危重症护理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医院急危重症科实习时间: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实习人员:XX一、实习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危重症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我选择了急危重症科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的艰辛与挑战,但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二、实习内容及收获1. 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在急危重症科实习期间,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等急救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这些技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学习观察病情变化在急危重症科,病情变化迅速,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通过实习,我学会了如何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情信息。
3. 提高沟通能力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复杂,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往往较为紧张。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缓解他们的情绪,取得他们的信任。
4. 学习团队合作在急危重症科,护理工作需要与医生、其他护士以及科室其他工作人员密切配合。
通过实习,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5. 增强责任感急危重症科的患者生命垂危,护理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肩负的责任,增强了责任感,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三、实习感悟通过在急危重症科的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白了作为一名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同时,团队合作和责任感也是不可或缺的品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四、实习总结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与各项工作。
通过实习,我在急救技能、病情观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责任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急重症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急重症实训,旨在提高我的临床急救能力,增强对急重症患者的识别、评估和处理能力,掌握急重症患者的基本救治原则和操作技能,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院急诊科四、实训内容1. 急重症患者识别与评估- 学习了急重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如呼吸困难、休克、意识障碍等。
- 掌握了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的方法,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 熟悉了危重症患者的快速评估工具,如ABCDEFG评分。
2. 急救技能训练- 学习了心肺复苏(CPR)的操作流程,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
- 练习了除颤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进行除颤。
- 熟悉了气道管理,包括吸痰、气管插管等操作。
3. 急重症患者救治- 参与了急诊科的实际病例,观察并学习了医生如何对急重症患者进行救治。
- 在医生的指导下,参与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 学习了各类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原则和护理措施,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严重创伤等。
4. 团队合作与沟通- 在实训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医生、护士、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 体验了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与团队成员高效配合,共同完成救治任务。
五、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 首先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对急重症患者识别、评估和救治的基本理论进行学习。
- 邀请急诊科资深医生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临床经验。
2. 技能操作- 在模拟实验室进行心肺复苏、除颤器使用、气道管理等技能操作训练。
- 通过反复练习,熟悉操作流程,提高操作熟练度。
3. 临床实践- 跟随急诊科医生参与病例讨论,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 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救治和护理。
六、实训结果1. 理论知识- 对急重症患者的识别、评估和救治原则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 掌握了急救技能操作流程,提高了应对急重症患者的临床能力。
急危重症护理实习报告

摘要:在为期一个月的急危重症护理实习中,我深入了解了急危重症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参与了多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护理能力。
本文将详细描述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的认识与感悟。
一、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习地点:xx医院急危重症护理病房二、实习内容与过程(一)理论学习1. 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与监测:学习了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评估、风险评估等理论知识。
2. 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掌握了心肺复苏、除颤、人工呼吸机使用、静脉穿刺、静脉输液等技术操作。
3. 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措施:了解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计划、护理程序、护理要点等。
(二)实践操作1. 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参与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观察。
2. 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操作:参与了患者的静脉输液、静脉穿刺、吸氧、吸痰、心肺复苏等护理操作。
3. 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参与了患者的护理记录、护理计划、护理交接等工作。
三、实习体会与收获(一)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实习,我熟练掌握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能,如心肺复苏、除颤、人工呼吸机使用等,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应变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突发状况,如患者病情恶化、设备故障等,通过带教老师的指导,我学会了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提高了自己的应变能力。
(三)树立服务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白了护理工作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理需求,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树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参与护理工作,学会了与同事沟通、协作,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四、实习总结通过一个月的急危重症护理实习,我对急危重症护理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护理技能和综合素质。
护理急危重症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护理工作在医疗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急危重症护理能力,我们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急危重症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识别、评估、抢救和处理能力。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实训期间,我们重点学习了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包括急危重症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护理措施。
通过学习,我们对急危重症患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临床护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操技能训练实训期间,我们进行了以下实操技能训练:(1)心肺复苏: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步骤、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能够独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2)除颤器使用:熟悉了除颤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能够熟练进行除颤操作。
(3)气管插管:掌握了气管插管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够进行气管插管操作。
(4)静脉穿刺:熟练掌握了静脉穿刺的技巧,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静脉穿刺。
(5)护理评估:学习了护理评估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能够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3. 临床实习在临床实习阶段,我们跟随带教老师深入病房,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观察、评估和护理。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提高了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能力。
三、实训收获1. 提高了理论水平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急危重症护理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提升了实操技能通过实操技能训练和临床实习,我们掌握了心肺复苏、除颤器使用、气管插管、静脉穿刺等急危重症护理技能,提高了临床操作能力。
3.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与带教老师、同学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4. 提高了应急处理能力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我们学会了冷静分析、快速反应,提高了应急处理能力。
急危重症认知实习报告

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已经成为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提高自身的临床应对能力,我于近期参加了急危重症认知实习。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心得体会。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及常见病种。
2. 学习并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流程及措施。
3. 提高自身在紧急情况下应对危重患者的能力。
4.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三、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四、实习地点XX医院急危重症监护病房(ICU)五、实习单位和部门XX医院急危重症监护病房(ICU)六、实习内容1. 常见病种了解在实习期间,我了解到急危重症患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常见。
2. 救治流程及措施(1)初步评估: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判断病情的紧急程度。
(2)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
(3)吸氧、吸痰、气管插管等: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呼吸支持措施。
(4)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
(5)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6)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3. 实习项目、程序、方法(1)实习项目: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救治。
(2)实习程序:初步评估、建立静脉通路、呼吸支持、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治疗、心理支持。
(3)实习方法:跟班学习、模拟操作、实际操作。
七、实习总结1. 实习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在救治过程中,我们要迅速判断病情,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 意见和建议(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认识。
(2)提高临床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各种救治措施。
(3)加强团队协作,提高临床救治效率。
急诊重症病区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在急诊重症病区的实习,我旨在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深入了解重症病人的护理流程,学习如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2年3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三、实习内容1. 病区概况急诊重症病区是我院的重点科室,设有床位30张,分为重症监护室(ICU)和重症病房(HDU)。
科室主要负责收治各类重症病人,如急性心肌梗死、重症肺炎、多发伤、颅脑外伤等。
科室设备先进,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护理团队。
2. 实习内容(1)熟悉病区环境及规章制度在实习初期,我了解了病区的基本情况,包括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工作流程等。
同时,学习了病区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实习期间的安全。
(2)掌握重症病人护理流程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了重症病人的护理流程,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护理、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营养支持等。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各项护理技能。
(3)学习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技巧在重症病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较大,如何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至关重要。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倾听、同理心、尊重等沟通技巧,提高了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
(4)参与临床实践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位重症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护理、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营养支持等。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重症病人的护理技能。
(5)参与病例讨论每周,病区都会组织病例讨论,我积极参与其中,与同事们一起分析病例,讨论治疗方案。
通过病例讨论,我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临床技能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重症病人的护理流程和各项护理技能,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增强了应急处理能力在重症病区,病人病情变化快,需要护士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本次实习,我提高了自己的应急处理能力,能够迅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3. 学会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技巧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同理心、尊重等沟通技巧,提高了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护理急危重症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急危重症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急救能力,我们学院组织了为期两周的急危重症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使护理人员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能,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二、实训目的1. 了解急危重症患者的病因、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2. 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评估、诊断、治疗和护理措施。
3. 培养护理人员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 增强护理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1)急危重症患者的病因、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2)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评估、诊断、治疗和护理措施。
(3)常用急救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4)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实操训练(1)心肺复苏(CPR):包括成人心肺复苏、儿童心肺复苏和婴儿心肺复苏。
(2)气管插管:包括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
(3)呼吸机使用:包括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
(4)止血、包扎、固定:包括四肢止血、头部止血、胸腹部止血。
(5)电除颤:包括体外电除颤和体内电除颤。
(6)心电监护:包括心电图、心电监护仪的使用。
(7)输液治疗:包括静脉输液、动脉输液。
(8)心理护理:包括沟通技巧、心理疏导。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阶段(1)由专业教师讲解急危重症患者的病因、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2)教师详细讲解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评估、诊断、治疗和护理措施。
(3)讲解常用急救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4)讲解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实操训练阶段(1)学员分组,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
(2)指导教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指导,确保学员掌握各项操作技能。
(3)学员进行实际操作,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和纠正。
(4)学员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
五、实训成果1. 学员掌握了急危重症患者的病因、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急危重症实训报告总结

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我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急危重症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模拟临床场景,让护理人员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操作技能,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理论培训:包括急危重症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护理措施等。
2. 操作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静脉输液、除颤器使用、生命体征监测等。
3. 临床案例模拟:通过模拟临床场景,让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急救技能。
4. 团队协作训练:通过团队协作训练,提高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培训:实训开始,我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急危重症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护理措施等。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护理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操作技能培训: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操作技能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静脉输液、除颤器使用、生命体征监测等。
培训过程中,我们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进行现场演示,并让护理人员逐一进行操作练习。
3. 临床案例模拟: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组织了临床案例模拟。
模拟场景包括心跳骤停、呼吸衰竭、休克等。
在模拟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迅速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 团队协作训练:团队协作是急危重症护理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我们组织了团队协作训练。
训练内容包括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
通过训练,护理人员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应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挑战。
四、实训成果通过一个月的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护理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3. 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方案
病例:患者男,40岁,工人,因施工时电钻漏电被电击伤致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其工友经胸外心脏按压,后迅速将其送至我院急诊。
急诊查体:意识完全丧失,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心音消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口唇发紫,右手掌部见到2x2cm电击伤口。
医生诊断为:电击伤心脏骤停。
抢救措施:
步骤一:
1)抢救组抢救人员检查患者口腔有无异物,开放气道行
人工通气;
抢救人员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以后,每人工通气2
次,胸外心脏按压30次为一个循环,连续做5个循环;
2)护理组护理人员理准备除颤仪,为患者包扎伤口;
护理组2号人员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静脉推注肾上腺素
1mg。
步骤二:
1)抢救组3号人员为患者除颤,选用200J。
2)护理组3号人员为患者静脉滴注冬眠合剂Ι号(异丙嗪
50mg、氯丙嗪50mg稀释于生理盐水100ml),
滴速:4ml/分;
3)护理组4号人员为患者戴冰帽
4)观察组观察心电监护仪的各项指标,如心率、血压、CVP
等,给出结果并加以分析。
*若除颤不成功,则继续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通气,每5个循环为患者除颤一次,选用360J,同时静脉推注肾上腺素
3mg、5mg,每3-5分钟;若连续除颤仍不成功,则继续行人
工通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并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除颤,直至
出现心律失常或患者死亡。
步骤三:
1)若患者出现室速或室早,护理人员静注利多卡因100mg,
30s~1min内完成。
2)若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于10min内缓慢静脉注射。
3)若出现房性心律失常,静脉推注艾司洛尔负荷量30mg,1min 内完成,随即静脉点滴维持量6mg/min,维持5min。
若疗
效理想,则继续维持;若不理想,再给与负荷量30mg静推, 1min内完成,再将维持量加至12mg/min,维持5min。
4)若为心动过缓或心室静止,则静脉推注阿托品0.04mg/kg,总计量不超过3mg
5)吸氧
步骤四:
护理人员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时间为15~30min
滴速为10ml/min,防止脑水肿;
护理人员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80ml,纠正酸中毒(根据患者
病情使用。
护理人员为患者静脉滴注能量液、进行补液治疗(视患者状况而定)。
护理组人员注意水电解质和营养的供给,积极防治各种感染观察组人员整个抢救过程负责观察心电监护仪的各项指标、用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患者意识、呼吸及大动脉搏动等情况;复苏后的护理观察---- CPCR后最常见的损害是脑水肿。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局灶性或全身性抽搐及抽搐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监测意识状态,观察瞳孔的大小及固定与否、对光反射存在与否。
记录组人员负责记录整个的抢救过程,包括用药时间、剂量、用药后的疗效、抢救措施及实施时间等
第三组实验方案
指挥组:周丽红(51)
抢救组:谷龙(32)观察组:于春飞(46)卞永利(30)周雪(52)
赵琦(50)
张宇(47)
护理组:赵秋月(60)记录组:彭铄然(62)杨帆(61)尹金子(55)
王娇(57)闫爽(54)
朱婉莹(53)刘姝(56)
孙晓岩(43)郝丽娟(59)
寇梦元(66)其他人员:杨晶(45)赵小艺(49)张淼(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