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认知地图(三)全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得认知地图的方法
• 3圈域图示法 • 圈域图示法选取了一个市民对地方环境的认知与意象的研究为
案例,以揭示该方法具体的操作和分析过程。 • 调查要求市民圈画出认为是该市中心地区的范围。调查对象样
本选择日常生活中,与当地环境设施接触机会较多的群体。考 虑区位条件和居住社区的形成年代,调查随机选择了4个不同地 方的大约50名样本。调查方法为入户访问,并综合使用访谈和 问卷2种方式。调查市民关于城市中心区范围的意向时,使用了 标记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名称的1:10 000地形图,并请他们在 图上用线圈出各自认为的繁华地区的范围。 • 分析过程将这些地区的范围线叠加,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等级 将指认率图形化,如(图7、8)所示。结果显示,市民认为的城 市中心区的范围很小,只有10%的指认区域与商业区重合。所以 调查表明,在市民心目中该市是中心性欠缺的城市。
认知地图概念的发展百度文库
• 3、当代阶段(1980年代至今),信息加工理论的加入 •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地图概念体系经历了由静态向动态
转变的过程。心理学家们从信息加工角度重新审视了认知 地图本质,提出认知地图实质是认知映射 (cognitive mapping),即一个包括获取、编码、存储、内部操作、解 码和使用外部环境信息的动态过程。
认知地图概念的发展
• 2、中期阶段(1960—1970年代),地理学家的加入 • 地理学者主要从认知地图整体结构、类型、构成要素以及
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关系回答了认知地图是什么。 • 图安(Than,1975)认为,认知地图就是一个人给朋友指路
时,脑子里所呈现的道路格局。阿普兰德(Appleyard, 1970)通过研究发现存在顺序型和空间型两种认知地图类 型,其中顺序型认知地图以道路导向为主,而空间型认知 草图则以区位导向为主。认为随着人们对某区域熟悉程度 的增加,随着对区域特征把握得更加深入,认知地图呈顺 序型向空间型发展的趋势。
• 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 为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之 为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概念的发展
• 1、早期阶段(1930—195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派 • 2、中期阶段(1960—1970年代),地理学家的加入 • 3、当代阶段(1980年代至今),信息加工理论的加

认知地图概念的发展
第三章 认知地图
一 概念:
• 最早见于美国心理学家T·C·托尔曼所著的《白鼠和人的 认知地图》。他认为,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 生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现场图的模型。它是一种局部环 境的综合表象,不仅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还包括方向、 距离和时间关系等。
• 心理学家认为,人之所以能识别和理解环境,关键在于认 知地图的存在,即能在记忆中重现空间环境的形象。
获得认知地图的方法
• 4 空间要素图示法 • 空间要素图示法的调查对象可以是建筑、道路、座椅等多种形
式的空间要素。 • 选取以树木为空间要素调查对象的案例。该研究调查在更新改
造的居住社区里保留原有树木的情形下,居民在改造前后对社 区空间喜好的变化。 • 分析统计居民喜爱场所空间和喜爱树木的累积度,如(图9)所示, 得出如下结论:关于空间,改造前居民喜爱的空间广泛分布于 社区各处,改造后集中于中央广场。改造时对原有树木的积极 保留有利于社区意象的延续。关于树木,改造前社区内广泛种 植的建构社区意象的群植树和树形独特的若干孤植树,以前就 被居民所喜爱,改造时被原地保留。它们从视觉和感觉上有助 于居民对原来场所的记忆延续。而且,即使是同样种类的树木, 保留树比移植树、新栽树更容易赢得居民喜爱。
获得认知地图的方法
• 1自由描画法 • 2限定描画法 • 3圈域图示法 • 4空间要素图示法
获得认知地图的方法
• 1自由描画法 • 自由描画法最著名的经典案例莫过于凯文·林奇对城市意
象的研究了。该研究选取美国各具特色的3个城市中心区 作为调查对象地,范围在1.5英里×2.5英里 (2.4km×4.0km)左右:波士顿的中心区特色鲜明,洛杉 矶的方格网布局新城,新泽西城的杂乱无章。该研究主要 运用了2种调查方法,一种是在市民中抽样访谈,获取他 们对环境的意象;另一种是在实地,对受过训练的观察者 形成的环境意象进行检验。抽取市民访谈样本的要求是在 该调查对象地长久居住或工作,居住或工作地点散布在调 查对象地的不同地方,并排除城市规划、工程师、建筑师 等专业人士。市民访谈在波士顿调查了30人,在泽西城和 洛杉矶分别是15人。每个样本的访谈通常需要1.5h。
二、认知地图的组成要素
获得认知地图的方法
• 2限定描画法 • 案例:关于自然公园空间意象的研究; • 该研究目的是明确使用者对自然公园的空间意象,弄清空间意
象与景观资源条件的关系,为公园的空间规划获取基础资料。 • 具体方法:选取东京周边可以当日往返的,使用程度相近的,
箱根、奥日光、奥多摩等5个自然公园作为调查对象地。调查在 每个自然公园事先选择10个代表当地景观资源的风景点,一共 50个风景点,向被调查者展示。随后要求被调查者画出包含有 这10个地方在各自公园的位置关系和当地的道路、河流等内容 的草图。也即是,并非描画自然公园全体空间的意象,而是限 定内容的空间意象。在进行限定描画法的同时,调查记录下来 在全部50个风景点当中,被调查者选择指出的自己留有印象的 风景点
• 1、早期阶段(1930—195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派 • 小白鼠走迷宫实验 • 结论:老鼠不是根据盲目的习惯,也不是依据途径的次序
而形成的机械的奔走习惯来行动的,托尔曼认为白鼠走过 迷津之后,获得了迷津通路的整体概念,从而托尔曼第一 次提出了“认知地图”这个术语。托尔曼最原始的关于 “认知地图”的概念是对现场地图在头脑中的模拟,但是 托尔曼在后来的研究中把认知地图的概念泛化了,内涵得 到了延伸,头脑不仅对空间事物的位置距离可以形成认知 地图,而且对抽象的符号也可以形成认知地图,比如对书 本上的字、图片也可以形成认知地图,对几个概念的相互 关系也可以形成认知地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