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教课设计第 1 单元奇特的机械1-1 什么叫机械教课目的:过程与方法:●能剖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经过对照,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伙伴提示下调换生活经验,对观点的外延进行搜寻。
知识与技术:●知道什么是机械,认识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差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建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停发展进步;●为人类先人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觉骄傲;●勇于研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教课过程设计:一、创建情境、导入新知“鼎力士”赛事 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展望结果,以后经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
二、研究新知(一)感知机械: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而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报告采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能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1.学生达成共鸣,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议论:这些工具主若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报告。
3.揭露机械的观点,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差别与联系。
(三)揭露机械的作用:1.“鼎力士”赛事 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
请学生展望结果,并试试议论教课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此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供给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照活动,领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议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露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筑图片,解说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长历史。
2.启迪学生剖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觉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部署任务:要修业生利用课余时间,察看或许检查生活中间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田应伟第一课什么叫机械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探究能力: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教学材料起子、刀、蔬菜、盒子第二课怎样抬高讲台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
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预言的原理。
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道杠杆的构成要素。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杠杆的基本结构,也不知道杠杆可以省力。
层次2:知道了杠杆的基本结构,对杠杆的几种作用不了解。
层次3:知道了杠杆的基本结构,对杠杆的几种作用也了解。
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够设计合理实验,也不能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的作用。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1-1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
难点: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二、探究新知(一)感知机械: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
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简单机械: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课题
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内容
P4-5
课型
实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2)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3)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
(2)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结实规律。
(3)能够发现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
(4)能够运用斜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关注身边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教学难点:发现斜面的角度越小越省力。
(1)看书P3上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巩固小结
1.回忆家里用过哪些机械?
2.在使用过的机械中,哪些是简单机械,哪些是复杂机械。
四、拓展反思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
二、新授部分
1.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2022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班级:任课教师:单元课程课时备注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2.微小的生命体3.发霉与防霉4.微生物的“功”与“过”第二单元仿生5.生物的启示6.蛋壳与薄壳结构7.海豚与声呐8.我们来仿生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9.昼夜交替10.昼夜对植物的影响1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12.四季循环第四单元简单机械13.撬重物的窍门14.拧螺丝的学问15.升旗的方法16.斜坡的启示STEM学习立体小菜园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科学阅读科技发展历程5第1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中的第1课。
本课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中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属于“生命世界”中“生命的共同特征”的范畴。
本课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使科学探究深入到细胞水平,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作用。
让学生在初步接触细胞生物学的知识时了解人类对生命的探索过程。
并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自然的巨大帮助,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学习目标1.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2.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能够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不同与相同。
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重点与难点重点: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比较。
难点: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白细胞消灭病菌的过程。
教学准备显微镜、抹布、洋葱切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出示Flash:我是细胞,我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2.同学们,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呢?(细胞)好,那就让我们走进“细胞”世界,探究微观世界里“细胞”的奥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5、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6、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教学难点: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教具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
预要求: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学生说一说移动石头的方法。
引出本课课题,板书:1、什么叫机械。
2、新授局部1、认识机械(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哪些?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3)教师出示书P2图片,请学生判别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2、区分简单和庞大机械(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
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1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些局部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庞大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3、认识机械的作用(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棍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的对比实验,总结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3)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匡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形?4、介绍古代机械(1)看书P3上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

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课标落实】1.本节课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1)科学知识: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
(2)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2)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本节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的高年段要求。
7.4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说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16.2 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知道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17.3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教材分析】本课遵照认识微小个体的主要进程,采用递进式的逻辑结构,从发现细胞到认识细胞的多种形态,展开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个部分,发现细胞,其中包括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采用图文相结合的形式,指导学生依次借助放大镜、显微镜观察人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的内表皮,发现它们的特点,为第二个活动的展开做好铺垫;第二个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找出显微镜下看到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的共同之处,为课文介绍细胞打下基础;第三个活动,介绍胡克发现细胞的资料,指导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细胞的过程。
第二个部分,观察人体细胞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细胞有多种形状,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通过一、三、四年级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动植物多样性、植物生命周期、生物延续生命繁衍后代等生命科学领域的概念,对生命体的宏观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生命体的微观概念还处于模糊认识的阶段。
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听说过细胞,也许还不经意地说过这个词汇,但由于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细胞,学生还未真正亲眼见过,更没有见识过它们的多姿多彩与神奇变化。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过程与方法●会组装齿轮传动装置和链传动装置。
●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知识与技能●知道齿轮传动和链传动的基本特点和功能。
●初步体会动力的传递和能量的守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研究活动中的乐趣。
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1.演示材料:自行车、几种不同的传动装置的电教课件。
2.分组实验器材:齿轮传动组件、链条传动组件(工具箱配备)、瓦楞纸板条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初步感知1.出示四驱车图片,提问:你知道四驱车是怎么跑起来的吗?2.明确四驱车的动力不是直接作用在后轮上,而是从马达传递到后轮上的,从而引出课题:动力的传递。
3.介绍四驱车的动力传递方式是齿轮传动。
4.出示自行车链条部分场景,提问:你能说说它是怎么工作的吗?5、介绍自行车的动力传递方式是链条传动。
6.教师说明:这些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评析】丰富的表象和直观的模型是学生认识传动装置和了解动力传递方式的基础,此处借助学生们熟悉的事物,呈现几种不同的传动装置,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传动装置特点,以及传动装置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为理解什么是传动装置奠定了知识基础。
7.学生亲自动手,小组合作,组装任意一种传动装置,并说明动力是怎样传递的。
8.展示小组合作成果,并说明动力传递的方式。
【评析】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组装传动装置,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感受传动装置中动力传递的过程,也更好地理解了传动装置的“传动”作用。
二、研究链条传动的特点1.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传动装置中的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那么它们有什么特点呢?2.明确要求:组装链条传动装置,并根据实验记录中的表格进行实验和记录。
3.学生分组活动,按照表格,实验并记录,寻找特点。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总结链条传动的特点:传动的方向一致,大轮传动的速度比小轮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
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探究能力:
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
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教学材料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
的
集中话题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
什么?
2、学生交流。
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
开吗?
5、出示起子。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
忙弄成小片。
7、出示刀。
探索和调查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
起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
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
为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
(降低工作
难度)
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
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
1、首先眼降低大
家对机械的神秘
感,不要觉得机械
离生活很遥远。
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
念。
并巩固。
3、从年代上体现机械
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