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从闪电谈起练习题含答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 13.1从闪电谈起(解析版)

13.1 从闪电谈起一、单选题1.(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图,利用静电喷漆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但被物件吸引。
则()A.物件一定带负电B.物件一定不带电C.小液滴可能不带电D.小液滴一定带同种电荷【答案】D【解析】A.由于涂料的电荷种类不知,故无法判断物件带何种电荷,故A不符合题意;B.因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件可能带电,带与涂料相反的电荷,也可以不带电,故B不符合题意;C.由于小液体相互排斥,故小液体肯定带电,故C不符合题意;D.由于小液体相互排斥,故小液体肯定带同种电荷,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2·山西·中考真题)小伟妈妈做饭时,不小心把胡椒粉洒在粗粒盐上。
小伟急中生智,拿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小勺靠近胡椒粉,胡椒粉立刻被吸到勺子上,成功将胡椒粉和粗粒盐分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为它带了电B.若塑料小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失去了电子C.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D.塑料小勺摩擦毛料布带了电,说明小勺是导体【答案】A【解析】A.塑料勺经过摩擦带了电,带电体吸引胡椒粉这样的轻小物体,故A正确;B.若塑料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得到电子,故B错误;C.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电荷发生了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C错误;D.摩擦起电不能说明物体是导体,塑料小勺是绝缘体,故D错误。
故选A。
3.(2022·甘肃武威·中考真题)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行车轮胎上有花纹,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B.安全锤头部很尖,目的是使用时增大压力,容易击碎玻璃让人们逃生C.注射疫苗时,用针管把药液推入体内,利用了大气压强D.梳头时头发翘起来,梳子和头发带同种电荷【答案】A【解析】A.自行车轮胎上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故A正确;B.安全锤做得很尖,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可以产生较大的压强,压强大就很容易击碎玻璃让人们能安全逃生,故B错误;C.注射疫苗时,用针管把药液推入体内,是推力将药液压入人体内,故C错误;D.梳头时头发随塑料梳子飘起来是因为梳子和头发带上了异种电荷,故D错误。
《13.1+从闪电谈起》课时作业+--2024-2025学年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

九年级沪粤版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13.1 从闪电谈起》课时作业一.基础性练习1.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吸引_________________,则说它们带了电,或者说有了_______,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2.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相同的电荷,称为________;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相同的电荷,称为________;3.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4.验证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①利用带电体的性质,即_______________;②实验室用___________,它的原理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知道了电的性质,就可以有效地利用电的性质,比如发明了“静电喷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技术;也可以避免电的危害性,比如建筑上方通常利用________来避免雷击。
二.巩固性练习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因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上____电荷,此时丝绸带_____电荷。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因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上____电荷,此时毛皮带_____电荷。
2.冬季的晴天空气往往很干燥,小明乘坐小汽车回家,开车门时被电击了一下,这是因为小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与空气、尘埃摩擦而带上了______。
车门上粘有很多灰尘,说明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
3.给汽车加油前,加油人员先要触摸如下左图所示的静电释放器,防止人与周围物体发生______现象而引燃汽油,静电释放器要用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将它与大地相连。
4.如上中图所示,这是一种衣服吸毛刷,只要在衣服上滚动几下,就可以吸走衣服上的灰尘。
这种“神奇”的毛刷涉及的物理知识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毛刷的刷毛由____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制作。
13.1从闪电谈起 同步训练(含答案)

13.1从闪电谈起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A.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B.化纤衣服穿在身上特别爱吸附灰尘C.用干净的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D.将磁铁靠近铁钉时,磁铁吸起铁钉2.用一带电体去靠近轻小物体时发现二者相互吸引,则轻小物体()A.一定带电B.一定不带电C.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不带电D.以上说法都不对3.有A、B、C三个用丝线悬挂着的轻质小球相靠近,结果A与B互相排斥,B与C互相吸引,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可能不带电B.若A带正电,则C一定带正电C.若A带负电,则C一定带正电D.若B带正电,则A一定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4.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互相吸引,异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B.细线悬挂的两个小球互相排斥,则两个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会带上负电,在此过程中毛皮得到了电子D.空气湿度越大,摩擦起电现象越容易发生5.关于验电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B.验电器可以粗略比较不同带电体所带电的多少C.验电器可以直接检验物体所带的是哪种电荷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6.如图所示,用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金属箔已张开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先闭合,后又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B.验电器的金属箔开始时带负电荷C.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橡胶棒是导体7.下列有关静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B.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C.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有大量的自由电荷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没有电荷8.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发现甲带正电、乙带负电,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摩擦过程中甲得到电子、乙失去电子,摩擦之后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B.摩擦过程中甲失去电子、乙得到电子,摩擦之后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C.摩擦过程中甲失去电子、乙失去电子,摩擦之后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D.摩擦过程中甲得到电子、乙得到电子,摩擦之后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9.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粘”纸屑,其中“粘”字蕴含的物理道理,与下列现象中的“粘”原理相同的是()A.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B.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C.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D.拔火罐时罐子“粘”在皮肤上10.如图所示,通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如果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乙、丙的带电情况是A.乙带负电、丙带正电B.乙带正电、丙带正电C.乙带负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二、填空题1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电,摩擦过程中,______失去电子。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同步精品练习13.1《从闪电谈起》(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

13.1 从闪电谈起一、单选题1.(2023春·八年级校联考课时练习)小明发现身上的化纤衣服易“吸”毛绒,下列现象中与“吸”毛绒原理相同的是()A.地球“吸”地面上物体B.两光滑铅块压紧后“吸”住C.两船并行相“吸”碰撞D.梳头后的梳子会“吸”头发2.(2023秋·湖南湘西·九年级统考期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
由此可以判定()A.甲一定带正电,乙一定带负电B.甲一定带负电,乙一定带正电C.甲一定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D.甲一定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3.(2023秋·河北保定·九年级统考期末)学习了摩擦起电的相关知识后,小彦同学拿梳子梳头发,结果出现了梳子把头发吸起来了,如图所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A.小彦的头发带有异种电荷B.梳子与小彦头发带有同种电荷C.摩擦的方法使电子发生了转移D.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头发带了电4.(2023·全国·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
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A.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B.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C.用湿手拿冰冻的东西,手被粘住了D.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并倒置,纸片“粘”在杯口5.(2023春·江苏南通·八年级南通田家炳中学校考开学考试)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由于()A.摩擦过程中创造了负电荷B.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橡胶强C.橡胶棒的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D.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上二、填空题6.(2023春·八年级校联考单元测试)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有的电荷叫做______电荷。
若将一带电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排斥,则带电体所带的电荷是______电荷。
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1节《从闪电谈起》同步练习 含答案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3章第1节从闪电谈起同步检测卷1.两个带电体接触后都不带电了,说明它们原来带的电是()A.同种电荷B.异种电荷C.等量同种电荷D.等量异种电荷答案:D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析:解答:因为同种电荷排斥,不发生电荷的中和现象,所以A错;异种电荷吸引,但如果不是等量的异种电荷不能中和完全,物体也会带电,所以B错;如果带等量同种电荷接触后不能发生电荷的中和现象,物体还要带点,所以C错。
两个带电体接触后都不带电了,说明它们原来带的电是等量异种电荷D正确。
故选D分析: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接触,发生了正负电荷的中和现象,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物体。
2.“粘”字用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C.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液体瞬间凝固D.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衣服带静电答案:A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析:解答: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所以A错;挂衣钩是被大气压压在墙上的,所以B正确;冰棒会“粘”住舌头,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固成冰,所以C正确;化纤衣服与皮肤摩擦时,会产生静电,吸引较小的毛绒,所以D正确;故选A分析:本题考查对物理现象的分析。
3.下列学习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A.铅笔芯B.塑料尺C.铁质铅笔盒D.金属小刀片答案:B知识点:绝缘体解析:解答:在日常生活中,铅笔芯是石墨做的,石墨能导电,所以铅笔芯是导体,塑料尺不能够导电属于绝缘体,铁质铅笔盒和金属小刀片是金属,金属都是导体。
故选B分析:物质分为导体与绝缘体,其中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4.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
初中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1从闪电谈起同步测试题(答案解析)

【精品】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1从闪电谈起同步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带正电的甲原子与带负电的乙原子相比较,它们束缚电子的本领A.甲比乙弱些B.甲比乙强些C.相同D.甲比乙有时强,有时弱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由细线吊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D.一定带正电3.将轻质小球甲、乙用细线悬挂起来,它们靠近时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小球带电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带电,乙不带电B.甲不带电,乙带电C.甲、乙带有异种电荷D.甲、乙带有同种电荷4.将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后,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希望做成如图的各种情形,其中无法完成的是( )A.B.C.D.5.下列现象中与摩擦起电无关的是A.用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随梳子飘起B.秋冬干燥季节,脱毛衣时会看到电火花C.冬天摩擦双手使手暖和D.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6.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A.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B.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C.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D.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7.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如图所示,已知丙带正电,则()A.甲、乙均带正电B.甲、乙均带负电C.乙带正电,甲一定带负电D.乙带正电,甲可能不带电8.有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则该轻小物体A.一定带正电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C.一定带负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可以有间隙,也可以没有间隙B.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二、填空题10.摩擦起电的本质是________;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__电;________能检验出物体是否带电.11.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从闪电谈起练习题含答案

从闪电谈起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这个小球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2、如下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都放在绝缘支架上.A带大量负电荷,B 带大量正电荷,用铜导线C连接两球,则A.电子从B流向A,电流方向从A到B B.电子从A流向B,电流方向从B到AC.正电荷从B流向A,电流方向从A到B D.正电荷从A流向B,电流方向从B到A.3、有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两两靠近,它们都相互吸引,如下图所示,那么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个小球都带电 B.只有一个小球带电C.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D.有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第3题第4题4、如右图所示,用一个带负电的物体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金属球b 也带上负电,则A.a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a→bB.b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b→aC.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a→bD.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b→a5、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A.相互吸引 B.相互排斥 C.无相互作用 D.无法判断6、下列物体中一定带负电的是A.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B. 能与带正电的物体相吸引的轻小物体C. 与带正电物体接触过的验电器D.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7、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因为摩擦而起电,经检验塑料梳子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则梳头时A.塑料梳子失去一些电子 B.塑料梳子得到一些电子C.头发得到一些电子 D.头发和梳子间没有电子转移8、10·绵阳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A.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B.有电子发生了转移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D.摩擦创造了负电荷9、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A.异种电荷相吸 B.同种电荷相斥 C.分子间相斥 D.大气压作用10、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A.灰尘的自然堆积; B.玻璃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 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咐灰尘;11、一个带电体跟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相接触, 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先闭合后又张开,根据这一现象可以断定:A. 带电体一定带有大量的正电;B. 带电体一定带有大量的负电;C. 带电体一定带有与验电器等量的正电;D. 带电体一定带有与验电器等量的负电.12、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个金属箔片一定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异种电荷 D.带同种电荷13、四个绝缘轻小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那么D球可能是:A、带与A球相同的电荷;B、带与B球相同的电荷;C、带与C球相同的电荷;D、不带电荷.14、如下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正电,B不带电,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铜棒把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A.有质子从A向B移动 B.有电子从A向B移动C.电流方向从A到B D.电流方向从B到A第14题第15题15、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带正电,将甲与乙、丙靠近时,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B.乙球一定不带电,丙球可能带负电C.乙球可能带负电,丙球一定带正电D.乙球可能不带电,丙球一定带负电16、在研究静电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A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的电荷, B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的电荷,C肯定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D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17、a、b、c三个带电小球,已知a、b两球互相吸引,b、c两球互相排斥;若使a球与不带电的金属小球d接触后,再将小球d靠近c球,那么c、d两球将:A.互相吸引; B.互相排斥;C.不吸引也不排斥; D.以上情况都可能.18、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C.两个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则一定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D.一个物体没有带电,说明该物体内部没有电子19、雨季乌云滚滚,常有雷电发生,这是因为:A. 乌云滚动,摩擦生热; B、带有相同电荷的云团相遇相互作用;C、带有异种电荷的云团相遇发生相互作用;D、乌云将积蓄的大量太阳能一下子释放出来.20、化纤衣服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它A.容易积累静电荷; B.具有一定的粘性; C.具有大量微孔; D.质地柔软;2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一个金属箔已张开一个小角度的验电器,接触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的张开角度变得更大,由此可以断定A.验电器原来带正电,接触时有电子从玻璃棒传向验电器B.验电器原来带正电,接触时有电子从验电器传向玻璃棒C.验电器原来带负电,接触时有电子从玻璃棒传向验电器D.验电器原来带负电,接触时有电子从验电器传向玻璃棒22、四个悬挂着的带电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10所示,那么D球A.带与A球不同种的电荷 B.带与B球不同种的电荷C.带与C球不同种的电荷 D.一定带正电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B3、D4、C5、B6、D7、B8、B9、B10、D11、B12、D13、D14、C15、C16、D17、A18、B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故A错误;B、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B正确;C、两个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另一种情况是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故C错误;D、平常物体不带电并非没有电荷,而是原子内部的原子核中的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的数相等,而带正电的质子与带负电的电子所带电量相等,故对外不显电性,即我们所说的不带电,故D错误.故选:B.19、C20、A21、B22、A。
(晨鸟)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1从闪电谈起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3.1从闪电谈起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有甲、乙两个轻质小球,将甲与乙靠近时,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现将乙球移开后,让甲球与原来带正电的验电器接触,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先变小后变大,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甲球一定带负电,乙球可能带正电B. 甲球一定带负电,乙球一定不带电C. 甲球一定带正电,乙球可能带负电D. 甲球可能不带电,乙球一定带正电2.带负电的物体靠近一个轻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这个小球()A. 一定带正电B. 一定带负电C. 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D. 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3.(2017?郴州)现有三个轻质小球,实验发现其中任意两个小球相互靠近(未接触)都相互吸引.由此可判断()A. 两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带正电B. 两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C. 一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不带电D. 一个小球带电,两个小球不带电4.下列关于电荷种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 自然界存在的电荷有多种B.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C. 两种电荷一定相互吸引D. 以上说法都不对5.有a、b、c、d四个带电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a排斥c,b吸引c,b排斥d,由此判断()A. a、d间相互排斥B. a、d间相互吸引C. a一定带正电D. d一定带负电6.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B. 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C. 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D. 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7.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A. 甲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带负电B. 甲、乙两物体均带正电C. 甲物体带负电、乙物体带正电D. 甲、乙两物体均带负电8.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排斥乙球,乙球吸引丙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 甲、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 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D. 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9.两个轻质小球悬挂在丝线下,已知a球带负电,它们靠近时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b球()A. 一定带正电B. 一定带负电C. 一定不带电D. 带正电或不带电10.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断定()A. 甲带正电,乙带负电B. 甲带负电,乙带正电C. 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D. 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二、填空题11.丝绸与玻璃棒相摩擦后,玻璃棒带________(正/负)电,将丝绸靠近带负电的轻质小球时会相互________〔排斥/吸引)12.摩擦起电实际上不是产生了________,而是________在物体之间转移.1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排斥,则小球带________电.该小球之所以带这种性质的电荷,是因为它________了电子(填“得到”或“失去”).14.如图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两金属箔片上,两箔片就张开,则两箔片上带的是________(填“同种”或“异种”)电荷.三、解答题15.物体由于带电(静电),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有利和有害两方面,请你就此举出两个例子(无论有利或有害都可以).四、实验探究题16.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做了一个有趣的静电实验,如图所示,将静电感应起电机的集电杆和验电羽用导线连接,摇动静电感应起电机的手柄,观察到验电羽张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从闪电谈起
练习题含答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从闪电谈起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这个小球
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
2、如下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都放在绝缘支架上.A带大量负电荷,B带大量正电荷,用铜导线C连接两球,则
A.电子从B流向A,电流方向从A到B B.电子从A流向B,电流方向从B到A
C.正电荷从B流向A,电流方向从A到B D.正电荷从A流向B,电流方向从B到A.
3、有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两两靠近,它们都相互吸引,如下图所示,那么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个小球都带电 B.只有一个小球带电
C.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D.有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
第3题第4题
4、如右图所示,用一个带负电的物体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金属球b也带上负电,则()
A.a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a→b
B.b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b→a
C.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a→b
D.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b→a
5、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
A.相互吸引 B.相互排斥 C.无相互作用 D.无法判断
6、下列物体中一定带负电的是
A.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B. 能与带正电的物体相吸引的轻小物体
C. 与带正电物体接触过的验电器
D.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7、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因为摩擦而起电,经检验塑料梳子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则梳头时
A.塑料梳子失去一些电子 B.塑料梳子得到一些电子
C.头发得到一些电子 D.头发和梳子间没有电子转移
8、(10·绵阳)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
A.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B.有电子发生了转移
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
D.摩擦创造了负电荷
9、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
A.异种电荷相吸 B.同种电荷相斥 C.分子间相斥 D.大气压作用
10、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
A.灰尘的自然堆积。
B.玻璃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
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咐灰尘。
11、一个带电体跟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相接触, 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先闭合后又张开,根据这一现象可以断定:
A. 带电体一定带有大量的正电;
B. 带电体一定带有大量的负电;
C. 带电体一定带有与验电器等量的正电;
D. 带电体一定带有与验电器等量的负电.
12、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个金属箔片一定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异种电荷 D.带同种电荷
13、四个绝缘轻小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那么D球可能是:
A、带与A球相同的电荷;
B、带与B球相同的电荷;
C、带与C球相同的电荷;
D、不带电荷.
14、如下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正电,B不带电,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铜棒把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
A.有质子从A向B移动 B.有电子从A向B移动
C.电流方向从A到B D.电流方向从B到A
第14题第15题
15、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带正电,将甲与乙、丙靠近时,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
B.乙球一定不带电,丙球可能带负电
C.乙球可能带负电,丙球一定带正电
D.乙球可能不带电,丙球一定带负电
16、在研究静电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
(A)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的电荷,(B)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的电荷,
(C)肯定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D)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17、a、b、c三个带电小球,已知a、b两球互相吸引,b、c两球互相排斥。
若使a 球与不带电的金属小球d接触后,再将小球d靠近c球,那么c、d两球将:
A.互相吸引; B.互相排斥;C.不吸引也不排斥; D.以上情况都可能.
18、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C.两个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则一定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
D.一个物体没有带电,说明该物体内部没有电子
19、雨季乌云滚滚,常有雷电发生,这是因为:
A. 乌云滚动,摩擦生热; B、带有相同电荷的云团相遇相互作用;
C、带有异种电荷的云团相遇发生相互作用;
D、乌云将积蓄的大量太阳能一下子释放出来.
20、化纤衣服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它 ( )
A.容易积累静电荷。
B.具有一定的粘性。
C.具有大量微孔。
D.质地柔软。
2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一个金属箔已张开一个小角度的验电器,接触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的张开角度变得更大,由此可以断定()
A.验电器原来带正电,接触时有电子从玻璃棒传向验电器
B.验电器原来带正电,接触时有电子从验电器传向玻璃棒
C.验电器原来带负电,接触时有电子从玻璃棒传向验电器
D.验电器原来带负电,接触时有电子从验电器传向玻璃棒
22、四个悬挂着的带电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10所示,那么D球()
A.带与A球不同种的电荷 B.带与B球不同种的电荷
C.带与C球不同种的电荷 D.一定带正电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D
4、C
5、B
6、D
7、B
8、B
9、B
10、D
11、B
12、D
13、D
14、C
15、C
16、D
17、A
18、B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故A错误;
B、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B正确;
C、两个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另一种情况是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故C错误;
D、平常物体不带电并非没有电荷,而是原子内部的原子核中的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的数相等,而带正电的质子与带负电的电子所带电量相等,故对外不显电性,即我们所说的不带电,故D错误.
故选:B.
19、C
20、A
21、B
2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