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中国东部海域汇集了多种水体,如长江冲淡水①、台湾暖流②、中国沿岸流③以及日本暖流分支④等。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读6月份中国部分海域的主要水体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典型锋面涡形成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利于海洋航行 B.吸引鱼群集聚

C.加快污染物扩散 D.形成连续性降水

解析:1.D 2.B 第1题,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甲、乙、丙、丁四海域中,丁处有多种水体交汇,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D对。图示甲、乙、丙处只有一种水体,A、B、C错。第2题,锋面涡处多种冷、暖水体交汇,海水搅动剧烈,海底营养盐类上泛,最有可能是吸引鱼群集聚,B对。涡的水流方向不稳定,不利于海洋航行,A错。涡形成水流旋转,不利于污染物扩散,C错。海水涡流与形成连续性降水无关,D错。

(2019·德州模拟)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洋流的成因和性质分别是( )

A.夏季风;暖流 B.陆地形状;寒流

C.地转偏向力;暖流 D.夏季风;寒流

4.图示季节( )

A.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活动频繁

B.地下水补给河流

C.鄱阳湖水补给长江

D.天山牧民在山麓草场放牧

解析:3.D 4.A 第3题,根据图示洋流方向,由赤道向北至阿拉伯海,由水温较低流向水温较高,为寒流,排除A、C。7月,北半球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海域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洋流主要是夏季风形成的,排除B;此时,索马里半岛沿岸吹离岸风,表层海水自西向东远离岸边,深层冷海水上泛,形成寒流,故选D。第4题,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故A正确。当河流进入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但无法确定河流具体位置,故无法确认河流此时水量情况,B不正确。我国冬春季长江大气降水补给少,鄱阳湖补给长江,与题目夏季不符,C错。夏季,天山高海拔气温回升,草料充足,牧民在高海拔牧场放牧;冬季,天山气温低,山麓牧场较温暖,适合放牧,故D错误。

5.(2019·雅安模拟)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 mm的高值区。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解析:选B 图中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 mm的高值区。这些高值区主要位于台湾岛以东,日本群岛以南、以东海域,有日本暖流经过,使水域温度升高,蒸发旺盛,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有暖流经过,B对。海水流动快慢不是温度差异原因,A错。如果是太阳辐射影响,高值区域应呈东西向延伸,C 错。靠近陆地的大陆架区域蒸发量较少,D错。

(2019·宿州模拟)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下图中L为海岸线,P、Q为洋流。读图回答6~7题。

6.若经过甲地的经线约为70°,则有关洋流P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使大陆沿岸热带荒漠南北狭长,向北延伸

B.导致近海岸洋面雾日增多,近海沿岸空气潮湿

C.洋流经过不利于鱼类生长,渔业资源贫乏

D.使洋面降温,海风冷却,降水减少

7.若经过乙地的经线约为120°,则有关洋流Q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按成因属于上升补偿流

B.是全球最强大的暖流

C.舟山渔场的形成与之有关

D.沿岸受其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解析:6.C 7.C 第6题,根据甲地的经线约为70°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南美洲的西部海岸区,P洋流为秘鲁寒流。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有利于渔场形成,故选C。第7题,若经过乙地的经线约为120°,则洋流Q为日本暖流,主要为风海流,A错。北大西洋暖流是最强大的暖流,B错。舟山渔场的形成与之有关,C对。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不会为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D错。故选C。

(2019·德州模拟)下图为中国首次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路线示意图,箭头表示航行方向。读图完成8~9题。

8.航行至③海域时,帆船( )

A.顺风顺流B.顺风逆流

C.逆风顺流 D.逆风逆流

9.有关图中各海域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海域洋流使沿岸降温减湿

B.②海域洋流自南向北流

C.③海域洋流有利于渔场形成

D.④海域洋流为上升补偿流

解析:8.A 9.B 第8题,读图可知,③海域洋流为北赤道暖流,该海域位于东北信风带,帆船航行至此地顺风顺水,故A项正确。第9题,①海域洋流为厄加勒斯暖流,使沿岸增温增湿;②海域洋流为本格拉寒流,自南向北流;③海域洋流为北赤道暖流,对渔场形成影响不大;④海域洋流为南赤道暖流,为风海流,故B项正确。

(2019·昆明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示区域夏季盛行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南北温差大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大气受热膨胀上升

11.甲海域渔获量较大的时间段是( )

A.3月至5月 B.6月至8月

C.9月至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

12.图示四个海区中,密度流最明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10.C 11.B 12.B 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北印度洋季风的成因,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印度洋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西南季风的成因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造成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第11题,夏季索马里半岛的沿岸海域盛行西南风,把近岸处表层海水吹离海岸,引起深层海水因补偿而上升,形成强大的上升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为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因此,渔获量最大的为夏季(6月至8月),B正确。第12题,密度流主要是由于海水盐度不同而造成的洋流。红海是世界盐度最大的海域,故密度流最明显的地方在乙处的红海与曼德海峡之间,选B。

(2019·中山模拟)下图是信风带中某海区水温空间分布(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读图完成13~14题。

13.甲处的水温可能为( )

A.16.5 ℃ B.17.5 ℃

C.18.5 ℃ D.19.5 ℃

14.图示海区表层洋流性质和位置可能是( )

A.暖流,北半球大洋东岸 B.寒流,南半球大洋西岸

C.暖流,南半球大洋西岸 D.寒流,北半球大洋东岸

解析:13.D 14.C 第13题,甲处有一暖流,温度较高(下图),故而其取值范围

是19 ℃~20 ℃之间。

第14题,该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温海区(即高纬度)凸出;该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高。该海区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洋流位于南半球,是暖流。再根据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出答案。

(2019·盐城模拟)读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5~16题。

15.对图示区域位置、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1月 B.南半球,7月

C.南半球,1月 D.北半球,7月

16.B处洋流的性质和流向分别为( )

A.寒流,由北向南 B.寒流,由南向北

C.暖流,由北向南 D.暖流,由南向北

解析:15.D 16.A 第15题,地球温度变化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图中等温线度数可判断是北半球;结合经纬度可判断是北美西海岸地区,A是海洋,C是陆地,陆地等温线向北凸,海洋等温线向南凸,说明陆地比同纬度海洋温度高,是北半球的夏季,7月。D正确。第16题,北美西海岸,30°附近是由高纬流向低纬的寒流,由北向

南流。A正确。

(2019·成都模拟)洋流能是指海水流动的动能,目前发电站设计类型多样,20世纪70年代末期,一种设计新颖的伞式洋流发电站诞生了。伞式洋流发电是通过“伞”带动工作索周而复始的运动,进而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读某海域的伞式洋流发电站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若我国黄海近海地区建立该发电站,则发电量较大的季节与船头方向为( ) A.夏季向南 B.夏季向北

C.冬季向南 D.冬季向北

18.若该发电站位于南半球大陆附近某海域,且X和Y分别为南和北,则该洋流对邻近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

A.降低了湿、热程度 B.增加了干、热程度

C.有助于大片林带的形成 D.沿岸形成上升涌流

解析:17.D 18.C 第17题,据材料可知,洋流能是指海水流动的动能。我国东部沿海属于季风气候,且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因此若我国黄海近海地区建立该发电站,则发电量较大的季节应为冬季;由图可知,船头与洋流方向相反,船头方向为向北。故选D。第18题,

据图可知,X方向为顺洋流方向,Y方向为逆洋流方向,且X和Y分别为南和北,说明工作索向南运动的方向为顺洋流方向,即洋流自北向南流,又为南半球,所以该洋流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有助于大片林带的形成。故选C。

(2019·河南八市联考)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核泄漏距今已有7年多,但其产生的核辐射污染物质通过洋流、大气和生物链几种方式扩散,对太平洋及沿岸国家影响深远。读日本福岛核电站位置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随着核辐射物质的扩散,下列海域最可能发现畸形鱼的是( )

A.马来西亚西部海域 B.加拿大西部海域

C.美国东部海域 D.智利西部海域

20.A岛东海岸的海雾7、8月份比其他月份频发且浓,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日本暖流 B.夏季风

C.寒暖流交汇 D.海陆位置

解析:19.B 20.B 第19题,核泄漏物质随日本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向东扩散,影响北美洲西岸,B正确。第20题,该海域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海雾,其他月份也会形成海雾,不是7、8月份海雾更频发、更浓的原因;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当暖湿的季风经过寒冷的洋面时使海雾更加频发、更浓。B正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