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设计尺寸

合集下载

中衡梁的【设计明细】尺寸

中衡梁的【设计明细】尺寸

梁柱设计经验一、梁的设计1.梁尺寸确定。

该工程定为纵横向承重,主要为横向承重,根据梁尺寸初步确定:主梁高h : (1/8—1/12)L, 宽b(1/3—1/2)h连系梁高h : (1/10-1/15)L, 宽b(1/3-1/2)h次梁高h : (1/12-1/18)L, 宽b(1/3-1/2)h2我这里引用一些梁设计的经验:(1).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

梁上小柱和水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 不必加附加筋。

可在结构设计总说明处画一节点,有次梁处两侧各加三根主梁箍筋,荷载较大处详施工图。

(2).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

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

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梁外皮与柱外皮齐平。

当建筑有要求时: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

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

(3).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还应加附加箍筋(4).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

(此条是从弹性计算角度出发)。

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5).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

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

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

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部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

(6).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7).考虑抗扭的梁,纵筋间距不应大于300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

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

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

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

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标准

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标准

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标准一、引言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构件之一,其承载着建筑物的重量和荷载。

在设计混凝土梁时,截面尺寸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它关系到梁的强度、刚度、耐久性等方面。

因此,制定准确的混凝土梁截面尺寸标准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标准分类根据混凝土梁的用途和受力状态的不同,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普通梁截面尺寸标准普通梁是指梁的跨度小于等于6米,荷载比较简单的梁。

普通梁的截面尺寸标准主要包括梁的宽度、高度、翼缘厚度和腰筋的布置等。

2.大跨度梁截面尺寸标准大跨度梁是指梁的跨度大于6米,荷载较大的梁。

大跨度梁的截面尺寸标准主要包括梁的宽度、高度、翼缘厚度、腰筋的布置以及混凝土配筋等。

3.特殊形状梁截面尺寸标准特殊形状梁是指梁的截面形状不规则的梁,如T形梁、L形梁等。

特殊形状梁的截面尺寸标准主要包括梁的宽度、高度、翼缘厚度、腰筋的布置以及混凝土配筋等。

三、普通梁截面尺寸标准普通梁的截面尺寸标准根据梁的跨度和荷载来确定。

一般来说,普通梁的截面尺寸标准如下:1.梁的宽度梁的宽度一般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普通梁的宽度不小于300mm。

2.梁的高度梁的高度是普通梁截面尺寸的主要参数之一。

梁的高度一般根据梁的跨度、荷载和材料强度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普通梁的高度应不小于跨度的1/12,但是也不能太高,否则会增加建筑物的自重和造价。

3.翼缘厚度翼缘厚度是指梁的上下翼缘的厚度。

翼缘厚度的大小主要受到荷载和梁的高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翼缘厚度的最小值应不小于板厚的1/12。

4.腰筋布置腰筋是指在梁的高度方向上布置的钢筋,其作用是增强梁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一般情况下,腰筋的直径、布距和数量应根据荷载和梁的高度来确定。

四、大跨度梁截面尺寸标准大跨度梁的截面尺寸标准相对于普通梁更为复杂。

大跨度梁的截面尺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梁的宽度大跨度梁的宽度一般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

梁的设计尺寸

梁的设计尺寸

梁柱设计经验一、梁的设计1.梁尺寸确定。

该工程定为纵横向承重,主要为横向承重,根据梁尺寸初步确定:主梁高h : (1/8—1/12)L, 宽b(1/3—1/2)h连系梁高h : (1/10-1/15)L, 宽b(1/3-1/2)h次梁高h : (1/12-1/18)L, 宽b(1/3-1/2)h2我这里引用一些梁设计的经验:(1).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

梁上小柱和水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 不必加附加筋。

可在结构设计总说明处画一节点,有次梁处两侧各加三根主梁箍筋,荷载较大处详施工图。

(2).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

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

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梁外皮与柱外皮齐平。

当建筑有要求时: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

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

(3).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4).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

(此条是从弹性计算角度出发)。

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5).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

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

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

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部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

(6).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7).考虑抗扭的梁,纵筋间距不应大于300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La。

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

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

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

梁尺寸规范

梁尺寸规范

梁尺寸规范梁是建筑物中起支撑和承重作用的结构构件,其尺寸的规范是为了确保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以下是关于梁尺寸的规范要点,详细介绍如下。

一、梁的截面尺寸1. 梁的高度:梁的高度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承载力计算确定,通常以跨度和荷载作为参考。

高度过大会增加自重,高度过小则会降低承载能力,因此在设计梁的高度时需要综合考虑。

2. 梁的宽度:梁的宽度一般与其所支撑的结构和使用需求有关,常见的宽度为100mm到1000mm不等。

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需要保证梁能够承受水平和垂直荷载,同时满足美观和节约材料的要求。

3. 梁的翼缘厚度:梁的翼缘厚度也称为梁的侧板厚度,一般为梁的高度的1/10到1/12。

翼缘厚度的确定需要考虑荷载、弯矩和剪力等因素,以确保梁的强度和刚度。

4. 梁的腹板厚度:梁的腹板厚度取决于梁的高度和荷载,常用的比例为梁的高度的1/15到1/20。

腹板厚度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梁上的压力和剪力,确保梁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梁的长度和间距1. 梁的长度:梁的长度是指两个支座之间的距离,通常由建筑设计图纸中的跨度决定。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梁的跨度和荷载计算梁的尺寸,以确保梁能够承受设计要求下的荷载和力矩。

2. 梁的间距:梁的间距取决于楼板的结构类型和荷载条件,常用的间距为3m到6m。

通常情况下,梁的间距越大,梁的高度和宽度需要相应增大,以满足设计要求下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三、梁的配筋1. 梁的钢筋直径:梁的钢筋直径一般为6mm到40mm不等,具体直径取决于设计要求和荷载条件。

通常情况下,梁的钢筋直径应与梁的截面尺寸相适应,以确保梁的强度和抗裂性。

2. 梁的钢筋间距:梁的钢筋间距取决于梁的高度和截面形式,一般为20mm到200mm不等。

梁的钢筋间距需要根据荷载和弯矩计算确定,以满足设计要求下的强度和刚度。

以上是关于梁尺寸规范的一些要点,具体的规范标准还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设计规范进行确定。

根据这些规范,可以设计出满足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的梁结构,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

梁的截面尺寸的确定

梁的截面尺寸的确定

梁的截面尺寸的确定1、梁的宽度取1/2~1/3梁高,宽度不大于支撑柱在该方向的宽度。

通常梁高取跨度的1/8~1/14。

2. 经验公式,在采用二级钢作为梁纵向钢筋时,梁高/弯矩=4.2~4.6是最经济的,如:梁弯矩为120KN/m则梁高=502~552是最省钱的,混凝土与钢筋最省。

本经验公式是在C25造价为216元/方,二级钢3200元/t下统计的,如混凝土标号高于C25则可以取靠近4.2的经验值,如低于C25 可取靠近4.6的经验值。

在设计中,可以照平时建模方法先建模计算一遍,再把弯矩图提出来看看,以一个跨度内的最大弯矩为控制,参照上面的经验公式进行一遍调整,这样设计出来的梁会是最省的。

注意不要发生次梁比主梁高的情况。

梁高的小幅度改变对梁线刚度改变很小,梁高调整后再计算的弯矩与第一次的弯矩差值很小,可以忽略。

最后,上述经验公式不适用与一级或三级钢作为梁纵筋的情况。

最后还要注意下,梁高的取值还受限于建筑净空要求等其他因素,要灵活处理。

2、柱截面尺寸计算3、柱截面的确定,在高层的情况下,往往是由轴压比控制,而多层不见得是。

层数越少,越可能不是轴压比控制。

这是个概念问题,首先应当明确。

对高层(或者层数较多的多层),在柱截面估算时,应当先明确几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结构的抗震等级、轴压比限值。

只有知道这几点,估算轴力才可能确定截面。

柱轴力的估算,首先确定每层柱受荷的面积。

此部分的面积,可简单的取柱左右(上下)两个跨度之和的一半进行计算。

再根据结构型式及活荷载的情况,确定每层的自重。

这个自重是个经验值,在各种手册上都有相关的介绍。

一般是框架结构14~16KN/m^2,剪力墙结构15~18KN/m^2。

值得提醒的是,这里的自重是标准值,而在算柱轴压比时应当采用设计值。

最后,对每层的受荷载面积累加并乘以结构的自重,可算出柱轴力,柱轴力除以轴压比限值可得出柱截面面积。

4、以上情况,仅是对柱截面的估算。

最后应当整体的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梁截面尺寸的确定

梁截面尺寸的确定

1、梁的截‎面尺寸(‎1) 梁的‎一般要求‎在设计钢筋‎混凝土梁时‎,首先要确‎定梁的截面‎尺寸。

其一‎般步骤是:‎先由梁的高‎跨比h/l‎0确定梁的‎高度h,再‎由梁的高宽‎比h/b确‎定梁的宽度‎b(b为矩‎形截面梁的‎宽度或T形‎、I形截面‎梁的腹板宽‎度),并将‎其模数化。

‎对变形和裂‎缝宽度要求‎严格的梁,‎尚应按规定‎进行扰度验‎算及裂缝宽‎度验算。

‎①梁的高‎跨比下表‎列出了梁的‎高跨比下限‎值,该值可‎以满足一般‎正常使用下‎的变形要求‎。

但对变形‎要求高的梁‎,尚应进行‎扰度验算。

‎梁的高跨‎比下限值‎构件类型/‎支承情形‎简支一端‎连续两端‎连续悬臂‎独立梁及‎整体肋形梁‎的主梁1‎/12 1‎/3.5 ‎1/15 ‎1/6整‎体肋形梁的‎次梁1/‎16 1/‎8.5 1‎/20 1‎/8注:‎1. 表中‎数值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和fy<=‎400N/‎m m2的普‎通钢筋;‎2. 当梁‎的跨度超过‎9m时,表‎中系数宜乘‎1.2;‎3. 对比‎重γ为15‎~20kN‎/m3的轻‎质混凝土结‎构,表中系‎数宜乘以(‎1.65-‎0.03γ‎)且不小于‎1的系数。

‎②梁截‎面的高宽比‎梁截面的‎高宽比h/‎b对矩形截‎面,可选2‎.0~3.‎5;对T形‎截面,可选‎2.5~4‎.0。

③‎模数要求‎当梁高h‎<=800‎m m时,h‎为50mm‎的倍数;当‎h>800‎m m时,h‎为100m‎m的倍数。

‎当梁宽b>‎=200m‎m时,梁的‎宽度为50‎m m的倍数‎;200m‎m以下宽度‎的梁,有b‎=100m‎m、150‎m m、18‎0mm三种‎。

④主、‎次梁的截面‎尺寸关系‎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主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00mm,‎通常为25‎0mm及以‎上;次梁宽‎度不应小于‎150mm‎。

主梁的高‎度应至少比‎次梁高50‎m m或10‎0mm(当‎主梁下部可‎能为双排钢‎筋时)。

梁的高度尺寸

梁的高度尺寸

梁的高度尺寸摘要:一、梁的基本概念与作用1.梁的定义与分类2.梁在建筑中的作用与功能二、梁的高度尺寸与建筑结构的关系1.梁的高度尺寸对建筑稳定性的影响2.梁的高度尺寸对建筑美观性的影响3.梁的高度尺寸与建筑节能的关系三、梁的高度尺寸的设计原则1.满足建筑结构需求2.兼顾建筑美观性3.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四、梁的高度尺寸在我国的标准规定1.梁的高度尺寸的国家标准2.梁的高度尺寸的地方标准3.梁的高度尺寸的行业标准五、梁的高度尺寸的测量与控制方法1.梁的高度尺寸的测量工具与方法2.梁的高度尺寸的控制策略与措施正文:梁的高度尺寸在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影响建筑的稳定性,还关系到建筑的美观性和节能环保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梁的高度尺寸与建筑结构的关系,以及梁的高度尺寸的设计原则、我国的标准规定和测量控制方法。

梁的基本概念与作用是本文的第一部分。

梁是建筑结构中的一种重要构件,主要用于承载楼板、屋顶等荷载,并传递到柱子或墙体上。

根据梁的材质和功能,梁可以分为混凝土梁、钢结构梁等多种类型。

梁在建筑中的作用和功能主要体现在承载荷载、分隔空间、塑造建筑形象等方面。

梁的高度尺寸与建筑结构的关系是本文的第二部分。

梁的高度尺寸对建筑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合适的梁高尺寸可以增强建筑的抗弯、抗扭等性能。

此外,梁的高度尺寸也会影响建筑美观性,合适的梁高尺寸可以提升建筑的整体视觉效果。

同时,梁的高度尺寸与建筑节能也密切相关,合适的梁高尺寸有助于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

梁的高度尺寸的设计原则是本文的第三部分。

在设计梁的高度尺寸时,首先要满足建筑结构的需求,确保梁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其次,要兼顾建筑美观性,选择合适的梁高尺寸以提升建筑的整体视觉效果。

最后,要符合节能环保要求,通过优化梁的高度尺寸实现建筑的节能目标。

梁的高度尺寸在我国的标准规定是本文的第四部分。

我国对梁的高度尺寸有明确的标准规定,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行业标准。

这些标准为梁的高度尺寸设计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梁的高度尺寸

梁的高度尺寸

梁的高度尺寸
【最新版】
目录
1.梁的基本概念
2.梁的高度尺寸对梁的性能的影响
3.梁的高度尺寸的选择与设计
4.梁的高度尺寸的测量与验证
正文
一、梁的基本概念
梁,是一种承受弯矩和剪力的结构件,通常用于桥梁、房屋等建筑物中。

梁的基本尺寸包括梁的高度、宽度和长度。

其中,梁的高度尺寸对梁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梁的高度尺寸对梁的性能的影响
梁的高度尺寸直接影响着梁的抗弯性能和抗剪性能。

一般来说,梁的高度越大,其抗弯和抗剪能力就越强。

但是,梁的高度也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高度尺寸会增加梁的重量,提高建造和运输的难度,同时也会增大梁的自重应力,降低梁的使用寿命。

三、梁的高度尺寸的选择与设计
在梁的高度尺寸的选择和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梁的用途、承受的荷载、梁的材料等因素。

在我国,梁的高度尺寸的设计一般参照相关的设计规范进行,以确保梁的安全、稳定和经济。

四、梁的高度尺寸的测量与验证
梁的高度尺寸的测量和验证是确保梁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采用测量工具,如尺子、卡尺等进行测量,并通过计算梁的弯矩和剪
力来验证梁的高度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柱设计经验一、梁的设计1.梁尺寸确定。

该工程定为纵横向承重,主要为横向承重,根据梁尺寸初步确定:主梁高h : (1/8—1/12)L, 宽b(1/3—1/2)h连系梁高h : (1/10-1/15)L, 宽b(1/3-1/2)h次梁高h : (1/12-1/18)L, 宽b(1/3-1/2)h2我这里引用一些梁设计的经验:(1).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

梁上小柱和水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 不必加附加筋。

可在结构设计总说明处画一节点,有次梁处两侧各加三根主梁箍筋,荷载较大处详施工图。

(2).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

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

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梁外皮与柱外皮齐平。

当建筑有要求时: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

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

(3).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还应加附加箍筋(4).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

(此条是从弹性计算角度出发)。

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5).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

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

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

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部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

(6).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7).考虑抗扭的梁,纵筋间距不应大于300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

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

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

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

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

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

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

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

对于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钢筋以减小挠度。

挑梁配筋应留有余地。

(10).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

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到此)(11).梁净高大于450时,宜加腰筋,间距200,否则易出现垂直裂缝。

(12).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或按深梁构造配筋。

(13).尽量避免长高比小于4的短梁,采用时箍筋应全梁加密,梁上筋通长,梁纵筋不宜过大。

(14).扁梁宽度不必过大,只要钢筋能正常摆下及受剪满足即可。

因为在挠度计算时,梁宽对刚度影响不大,加宽一倍,挠度减小20%左右。

相对来讲,增大钢筋更经济,钢筋加大一倍,挠度减小60%左右,同时梁的上筋应大部分通长布置,以减小混凝土徐变对挠度的增大,如果上筋不小于下筋,挠度减小20%。

(15).框架梁高取1/10~1/15跨度,扁梁宽可取到柱宽的两倍。

扁梁的箍筋应延伸至另一方向的梁边。

(16).当一宽框架梁托两排间距较小的柱时,可加一刚性挑梁,两个柱支承在刚性挑梁的端头。

(17).梁宽大于350时,应采用四肢箍。

3怎样设计最经济?(1)梁截面尺寸是受梁上荷载和梁跨度决定。

但梁钢筋和混凝土标号并不是越高越经济,关键是三者要协调。

在梁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梁支座的塑性铰功能,进行弯距调幅,(做好梁的产前学习,生产的梁自然更健康:)另外,对大跨度的梁应该采用合理的形式,比如在9M跨左右的楼板,采用井字梁是比较经济的,在大一些的,采用新兴的发泡楼板,空心楼板等也可以降低梁的造价(2)有时候,经济并不体现在梁上,我花上大一点的造价降低梁高,却可以从降低层高来获益。

所以说设计梁并不一定要让梁节省。

如果单说梁,我觉得用除了结构布置占重要因素外,可以用配筋率来控制:0.8%~1.6%都是属于节省的区域。

(3)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宽扁梁2。

注意弯矩调幅3。

适当位置梁加腋4。

采用井字区格,避免荷载传至梁中部5。

采用空心楼板降低梁上荷载。

(4)我认为是矩形截面通用最佳配筋率。

(5)对于宽扁粱我看过一本书好象许多高层都采用了它这样也非常经济还能提高净空(7)引用一个设计院的做法。

也是来自本站资料。

梁宽250,其他次梁可小于250,跨度大于8m可用300;梁高(1/8-1/12)L。

断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看计算结果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控制在1.5-1.7之间。

(8)一点体会:1.梁宽还与抗震等级有关.7度区,采用300梁宽,3级框架梁,箍筋肢距限制,所以肢数增多不经济,最好用250梁宽;6度区就可常用300宽,尽量一排布下,节省.2.挑梁还是不变截面最好,省不了多少,还难于施工.(9)大家好象把话题都集中在钢筋的节约,我的看法不同:1.毕竟梁的受力主要是受拉,钢筋起决定作用,所以不要一味的减少钢筋,再怎么节约,安全都应该是第一2.梁截面可以做成其他截面形式,不要只是矩形截面的形,梯形(俗称花篮)可以节约大概100-180的高度.这样房间的净空也增加了在满足计算及构造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较小梁顶通长筋的直径,比如支座计算配筋15,采用如下方案:方案一:梁顶通长筋2Φ20,支座配5Φ20方案二:梁顶通长筋2Φ18,支座配6Φ18显然方案二较方案一经济一些,不要小看这一点,一栋楼下来可以节省不少造价。

(10)设计经济不经济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本身材料的设计(设计方面)二,考虑施工复杂程度,因为直接影响工期,工期长的话也会影响投资的(11)如果不考虑净空的话,当然梁的计算高度越高越经济.理由1:梁的高度越高刚度越大,框架的框架性越高,可以有效的减少地震时层间位移.理由2:梁的高度越高受拉钢筋的力臂越大,配筋越小.理由3:梁的高度越高地震力作用时,梁分配的弯距越大,更容易满足强柱弱梁的概念要求.理由4:梁的高度越高刚度越大,可以有效的减小不均匀沉降的影响.(12)少人谈到柱的设计今天我来说说,首先柱截面的配筋控制条件不是轴力,而是弯矩(水平力的弯矩和梁转来得弯矩),边柱设计成长方形自然比正方形经济。

其次是轴压比的控制本人认为轴压比时最经济,此时柱的抗弯承载力最大,当然最经济。

还有是否考虑双向偏心的影响,如果考虑的配筋量会大幅度的增加。

最后是概念设计的强柱弱梁的设计,我想大部分设计者不会去考虑的,我当然也不会按着规范去考虑(********本人觉得规范的算法不合理******),如果按规范的方法考虑的话,配筋会大幅度的增长。

(13)对大家提一个意见:我们研究一个问题时:一定要有假设,和限定条件,才能找出它的规律。

如果考虑太多的因素的话,最后将问题复杂化,考虑因素太多,将很难总结它的规律。

就梁的设计考虑净空的:采用宽扁梁(20层大约可以节约出一层的空间),而这20层中多出的费用大于还是小于这多出一层的价值????我想地势越好的地方越经济的。

反之地势不好的地方可能赔钱。

而多层呢?宽扁梁我可以肯定是不经济的。

4.梁间荷载首先我们分析梁上主要承受的荷载梁自重楼板传给梁的楼面荷载次梁传递的集中荷载梁上墙体传递荷载梁上由使用引起的集中荷载(非构造的,即不包括梁上有受力柱等情况)使用活荷载(吊车梁)这里我们需要输入的主要是后三类荷载,墙体的荷载包括墙体材料的容重以及装饰面层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5井字梁钢筋混凝土是从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演变而来的一种结构形式。

双向板是受弯构件,当其跨度增加时,相应板厚也随之加大。

但板的下部受拉区的混凝土一般都不考虑它起作用,受拉主要靠下部钢筋承担。

因此,在双向板的跨度较大时,为了减轻板的自重,我们可以把板的下部受拉区的混凝土挖掉一部分,让受拉钢筋适当集中在几条线上,使钢筋与混凝土更加经济、合理地共同工作。

这样双向板就变成为在两个方向形成井字式的区格梁,这两个方向的梁通常是等高的,不分主次梁,一般称这种双向梁为井字梁(或网格梁)。

井字梁的支承井字梁楼盖四周可以是墙体支承,也可以是主梁支承。

墙体支承的情况是符合计算图表的假定条件:井字梁四边均为简支。

当只有主梁支承时,主梁应有一定的刚度,以保证其绝对不变形。

井字梁截面高度的取值以刚度控制为主,除考虑楼盖的短向跨度和计算荷载大小外,还应考虑其周边支承梁抗扭刚度的影响。

由于井字梁楼盖的受力及变形性质与双向板相似,井字梁本身有受扭成分,故宜将梁距控制在3m以内,一般可按简支端计算。

当井字梁周边有柱位时,可调整井字梁间距以避开柱位,靠近柱位的区格板需作加强处理,若无法避开,则可设计成大小井字梁相嵌的结构形式。

井字梁楼盖两个方向的跨度如果不等,则一般需控制其长短跨度比不能过大。

长跨跨度L1与短跨跨度L2之比L12最好是不大于1.5,如大于1.5小于等于2,宜在长向跨度中部设大梁,形成两个井字梁体系或采用斜向布置的井字梁,井字梁可按45°对角线斜向布置。

两个方向井字梁的间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如果不相等,则要求两个方向的梁间距之比1.0~2.0。

实际设计中应尽量使在1.0~1.5之间为宜,最好按井字梁计算图表中的比值来确定,应综合考虑建筑和结构受力的要求,一般取值在1 2~3m较为经济,但不宜超过3.5m。

两个方向井字梁的高度h应相等,可根据楼盖荷载的大小,取2/20,但最小h不得小于短跨跨度1/30.梁宽=取梁高1/3(h较小时)1/4(h 较大时),但梁宽不宜小于120。

井字梁的挠度f一般要求f≤1/250,要求较高时f≤1/400。

井字梁的楼板井字梁现浇楼板按双向板计算,不考虑井字梁的变形,即假定双向板支承在不动支座上。

双向板的最小板厚为80,且应大于等于板较小边长的1/40。

井式梁板结构的布置方式:(来源:《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三版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井式梁板结构的布置一般有以下五种,下面分别于以说明。

1、式网格梁网格梁的方向与屋盖或楼板矩形平面两边相平行。

正向网格梁宜用于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大于1.5的平面,且长边与短边尺寸越接近越好2、斜向网格梁当屋盖或楼盖矩形平面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1.5时,为提高各项梁承受荷载的效率,应将井式梁斜向布置。

该布置的结构平面中部双向梁均为等长度等效率,于矩形平面的长度无关。

当斜向网格梁用于长边与短边尺寸较接近的情况,平面四角的梁短而刚度大,对长梁起到弹性支承的作用,有利于长边受力。

为构造及计算方便,斜向梁的布置应与矩形平面的纵横轴对称,两向梁的交角可以是正交也可以是斜交。

此外斜向矩形网格对不规则平面也有较大的适应性。

3、三向网格梁当楼盖或屋盖的平面为三角形或六边形时,可采用三向网格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