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货币和货币流通量详解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三章货币

• 等价形式:就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 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相交换的形式,这样 的商品叫做等价物,也称为价值镜。
• 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是对立统一的 关系。
• 统一性:它们互相依存,少了一方就不 能成为价值形式了。
• 商业信用的特点:
• 第一,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 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品资本。
• 第二,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 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 第三,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 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 商业信用的局限:
• 第一,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期限受单个资 本拥有的资本数量和资本周转状况的限 制。
•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 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
通速度成反比。
货币支付手段与货币流通量的变化
流通中商品 赊售商品 到期支 互相抵销 一定时期内流通 价格总额 价格总额 付总额 支付总额 中需要的货币量 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二、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货币产生后 W---G---W 商品流通 买卖分离
3. 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 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 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贮藏货币的“蓄水池”功 能
流通中的货币
货
货
币
币
需
需
求
求
增
减
加
少
贮藏货币
4. 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 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 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 等的职能。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课件

货币流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增长对货币流通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增长,货币流通速度通常会加快,因为交易活动增多,需要更多的 货币来完成交易。
货币流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适度的货币流通量可以促进经济活动,推动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适度扩张可 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需求,促进生产扩张。
货币流通与物价稳定的关系
02
货币流通量包括在市场交易中流 通的货币量和银行体系中的存款 货币量。
货币流通量的计算方法
直接法
根据各行业销售额和从业人数,计算出各行业 的货币流通量,然后加总得到总货币流通量。
间接法
根据各行业销售额和从业人数,计算出各行业 的货币流通量,然后加总得到总货币流通量。
综合法
综合考虑直接法和间接法的结果,得出总货币流通量。
欧元区
欧元作为单一货币,促进了欧洲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
日元国际化
日本政府推动日元国际化,提高日元国际地位。
汇率制度的类型与选择
固定汇率制度
国家通过货币政策维持本币与另一国货币的 固定汇率。
盯住汇率制度
国家将本币盯住另一国货币或一篮子货币, 维持汇率稳定。
浮动汇率制度
国家不干预外汇市场,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 。
物价水平对货币流通的影响
物价水平的高低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当物价上涨时,货币流通速度通常会加快 ,因为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来完成交易。
货币流通对物价稳定的影响
适度的货币流通量可以维持物价稳定。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度扩张,会导致货币贬 值,物价上涨。
货币流通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金融市场对货币流通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会影响货币流通。例如,金融市场的发 达程度会影响资金流动的速度和规模,从而影响货币流通。
第3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 1.黄金和外汇储备 2.贴现贷款 3.政府证券 4.其他资产 1.现金发行 公众持有现金 商业银行库存现金 2.商业银行存款 负债
• 影响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因素
汇率
外汇
外汇是国外汇兑的简称,它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 动态意义上的外汇是指货币的兑换,即人们将一种货币兑 换成另一种货币的行为。 • 静态意义上的外汇又进一步细分为广义外汇与狭义外汇
– 广义外汇泛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包括三项内容: » 国外现钞,如持有的美元或欧元 » 外币有价证券,如以外币为面值的外国政府债券、公司 债券、股票等 » 以外币表示的支付凭证,如票据、银行存款凭证等 – 狭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 段。因此,上述三项内容中,只有第三项,即存放在银行的 外币资金和外币票据才是外汇。 –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外汇更多的是广义外汇
– 公众持有的现金和活期存款总和构成了货币供应,公众 少持有现金,那么商业银行就会多持有现金,这部分就 可以转化为贷款 – 公众持有的定期存款,属于准货币,处于商业银行体系 内的这部分定期存款可以被贷放出去,从而部分地转化 为活期存款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货币乘数:就是表示基础货币的变动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变 动的倍数。这个倍数值是多少,要看是M1还是M2而定。
钱不是万能的
钱可以买到房子,但买不到家; 钱可以买到床,但买不到睡眠; 钱可以买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 钱可以买到书本,但买不到知识; 钱可以买到职位,但买不到尊敬; 钱可以买到药品,但买不到健康; 钱可以买到血液,但买不到生命; 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 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 …………
第3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2015311180 整理,祝大家考试顺利!
2015311180 整理,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 3 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一)解释下列概念: 1、货币: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是一切商品共同的价值 表现材料,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2、价值形式: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 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 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3、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交换价值。商品价格的变动, 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又却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 4、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质的方面) 、衡量商品价值量 的大小(量的方面)的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就是要把商品的价值表 现为价格。 5、流通手段: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具有这一职 能,是因为它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 货币。 6、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 贮藏起来的职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既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 价值符号,而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7、 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 租金、 利息、 工资等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 8、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它是在价 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世界货币是货币 在国内职能的延伸。 9、外汇: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包括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所谓外汇的动态 的含义, 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便清偿国际间的债权、 债务关系的一种活动。 所谓外汇的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 支付手段。 10、 汇率: 外汇汇率是指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率, 又被被称为汇价、 兑换率、外汇牌价、外汇行市。 11、货币乘数:所谓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的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 供应量与最终形成的社会货币流通量之间存在倍数扩张或收缩关系, 这就是通常 所说的乘数效应。 12、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指货币表现为一个不断重复的,不断作为购买手段在 买者和卖者之间交换位置的运动。货币流通以商品流通为基础,并且服务于商品 流通。 1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 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 14、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社会需求不 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从本质上来说,通货紧缩是流通中的货币相对不足而 引发的一种货币现象。 (二)货币的职能是什么? 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 的,是货币本质的表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考研802经济学综合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考研802经济学综合讲义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P61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P45-48答:1货币的产生: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自发形成的,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探求货币的起源,必须考察价值形式的发展历史。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2货币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一般等价物。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5种职能:①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②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只能)。
③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④支付手段(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和工资等的职能)⑤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3、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纸币流通量又是怎样决定的?P57-59答:1货币流通量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
其基本规律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
2公式:①在不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②在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金属货币下的货币流通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消支付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3纸币流通量也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但其实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表现在:不管纸币发行了多少,流通纸币总量必须同它所代表的流通金量相等。
即: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货币金属量应该是: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额所以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必须以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发行并调节纸币的流通量,以保证宏观经济的顺利运转。
第三章货币和货币流通量

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
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
一、货币的层次
1、狭义货币---M0( =现金,硬通货), M1 ( = M0+活期存款) 2、广义货币--M2(= M1+商业银行定期), M3 (加其他银行定期), M4 (加其他短期流动资产)
3、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区别---流动性 的程度不同
3.货币贮藏手段的作用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贮
藏手段具有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
用。
即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起着蓄水池的作用。
思考:
为什么在金本位制下,难以出现通货膨胀?
(联系第三节内容,再作进一步思考)
(四)支付手段
1.支付手段的概念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 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 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
(二)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
1. 银行券(汇票、期票等) 2. 存款货币(支票) 3. 电子货币(长城卡、牡丹卡等)
(三)现代货币
20世纪以来的现代货币形式,主要有钞 票和支票存款两种,钞票也就是纸币, 也称现金;支票存款也叫存款货币,是 指在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现的活期 存款。
现代纸币制度的主要特点
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 在尺度。但是,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用劳动时 间来直接表现,只能在交换过程中通过等于 多少货币间接地表现出来。
2.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价值 的外在尺度
商品的价值通过一定量货币表现出来,叫做 商品价格。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 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两个因素。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产生后,一定时期 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发生变化。
因为在本时期内用延期支付方式赊购的 商品无须支付货币;前一时期内用延期 支付方式赊购而在本时期内到期的货款 需要支付货币;但交易双方互相赊购的 商品则可以彼此抵消。这样,货币流通 规律的内容就需要有如下的改变:
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货币

第三节 货币流通及其规律
纸币总额超出商品的价值总额,纸币会贬值,引发商品的价格上升,形成所谓的通货 膨胀。
相反,则会导致纸币的升值,形成通货紧缩。 纸币既可以是法定货币,也可能是非法定货币,现在一般国家为法定货币。两者都属
于信用货币。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决定货币流通量的因素:商品流通量(价值总量)与流通速度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银行信用与债务危机
40公斤小麦 2把斧头 2匹布 1只绵羊
……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金银”
原因:价值量大、耐磨耐腐蚀、便于携带、便于保存—交易费用低。
结果:一般等价物的产生使商品内部的矛盾转化为商品与货币的矛
盾
一极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
具体劳动 私人劳动
使用价极值表现为商品的价值
二、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存款基金+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大额可转让存单。 M3=……
第三节 货币流通及其规律
一、货币流通量
货币流通: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在买者与卖者之间不断 重复的流动过程。
W-G-W
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从属于商品流通,是与商品流通相适应 的规律,货币流通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
第三章 货币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一、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价值表现形式)
分散的价值表现形式、偶然的物物交换关系。 1只绵羊=2把斧头
(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
第一、绵羊本身具有使用价值 第二、绵羊本身具有一定价值量
1只绵羊
=40斤小麦 =2把斧头
《货币流通》PPT课件

2、 存款人之间由相互提供劳务、服务引起的转帐活 动。
3、 商业银行与存款人之间发生的贷款及还贷活动引 起的转帐结算。
4、一国的财政部门与存款人之间由于税款的上缴及财
政资金的下拨引起的转帐结算。5、某一经济主体,或
某一部门单位内部因资金的横向调拨引起的转帐结算。
精选PPT
13
非现金货币流通的数量
所谓非现金货币流通数量,指某一时点所有 部门单位、个人在商业银行系统的存款余额之 和。
三、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1、货币的存量
2、货币的流量
3、将货币流通量区分为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的意义
精选PPT
2
所谓货币流通,是指货币在媒介 商品交换时产生的一种连续运动。
精选PPT
3
所谓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指一年)所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与其自身之比。 例如,一元人民币在一年之内,被人们反复使用中实 现了总价格为十元的商品,则货币流通速度为10: 1,若用次数来表示,即为10次。需要说明的是, 货币流通速度是就一国流通中所有货币而言的,并非 指其中某具体单位的货币。因为计算货币流通速度时, 总是用一定时期内一国在经济活动中产出的各项商品 和劳务的价值总量与同期该国流通中存在着的货币数 量,即货币流通量相比计算得出的。
与现金货币流通的情形不同,非现金货币的流通的 渠道可以说只有一条,即银行内部转帐结算的渠道。 然而正如现金流出流入银行的具体渠道不同一样,引 起存款货币流通的具体原因也不同。以我国为例,一 般而言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经济主体之间或开立结算帐户的存款人之间,发 生商品交易引起的转帐活动。
流通中的现金
精选PPT
11
流通中的现金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价值
的外在尺度
商品的价值通过一定量货币表现出来,叫做 商品价格。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 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价格= 商品价值 / 货币价值 (与上一章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对应思考)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可以
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贮藏手段的作用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贮 藏手段具有 自发地 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 用。 即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起着蓄水池的作用。
思考:
为什么在金本位制下,难以出现通货膨胀?
(联系第三节内容,再作进一步思考)
(四)支付手段
1.支付手段的概念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 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 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
(三)贮藏手段
1.贮藏手段的概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 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而保存起来。
2.货币为什么能发挥贮藏手段的作用
货币之所以有贮藏手段的职能,是因为 它是一般等价物。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 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 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只能是现实的和 足值的货币,如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
在货币价值形式出现以前,贝壳、牛羊等 都充当过一般等价物。货币最初是采用金 银条块的形式,每次商品交易都需鉴定其 成色和分量,十分不便。随着商品交换的 发展,为了交换的方便,逐渐产生了具有 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标明其价值的金 属铸币(金币、银币和铜币),货币的金 属条块形式发展为铸币形式。它一般由国 家铸造,作为法定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
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4.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作用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其一,使商品流通过程分为卖和买两个 阶段,打破了商品交换在时间上和空间 上的限制,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其二,卖和买这两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 分离,可能导致相互脱节,从而使商品 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具有了形式上的可 能性。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马克思的货币理论。
1、通过对价值形式发展过程的认识,了解货币的起 源、掌握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情况; 3、准确掌握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
三、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 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 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还相继 发挥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等职能作用。
(一)价值尺度
1.价值尺度的概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的价 值量大小的尺度。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 度职能,是因为货币自身也具有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 在尺度。但是,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用劳动时 间来直接表现,只能在交换过程中通过等于 多少货币间接地表现出来。
(二)流通手段
1.流通手段的概念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商品流通的概念
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交换是以物易物, 买卖同时完成。为货币出现以后,商品 交换就通过货币这个中介来进行,商品 交换过程分为卖和买两个阶段。这种以 货币为媒介的包括卖和买两个阶段的商 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
3.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货币的起源
货币出现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现,这是 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教材P50---53)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
二、货币的本质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表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 作为商品,它与普通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 值和价值。 但是,货币又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 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这种一般等 价物作用使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必 须通过货币才能表现出来。因此,货币是固定 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 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是把商 品价值大小表现出来,并不是实现商品 价值,所以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 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4.价格标准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 价格标准来实现的。包含一定重量 贵金属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分, 叫做价格标准。
注:价格是变动的,而价格标准一般不变。
思考:
价格标准和价值尺度的区别和联系?
重点:
1、货币的基本职能; 2、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
难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由于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因此它 也就相应地具有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两种表现 形式。 作为它的自然形式,也就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 式 作为它的价值形式, 只有通过商品与商品的交 换才能得到表现。 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 换价值。
(五)世界货币
1.世界货币概念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 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这是货币职能在世 界范围内的延伸。 2.作为世界货币的货币,一般只限于贵金属(金或 银),各国发行的纸币中少数信誉较好的如美元、 日元、英磅等可以在较大范围里流通,在一定程度 上也执行了世界货币的职能,但从根本上说是以其 黄金储备为基础的。
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双重作用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 一方面暂时缓解了因缺乏现金而不能购买商 品的矛盾,使商品在缺乏现金的情况下得以 流通,减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它也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 盾,使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 例:“信用危机”与“三角债”
3.世界货币的职能
一是作为国际购买手段; 二是最主要的职能是作为国际支付手段, 用来支付国际贸易的差额; 三是作为社会财富代表,从一国转移到 另一国。
第二节 货币形式的演变
绵羊
一般等价物
金币
贝壳
货币演变史
电子货币 纸币
铸币
银币
铜币
货币的条块形式 铸币 纸币 一、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化
(一)铸币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