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外交

合集下载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漫画素材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漫画素材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漫画素材专项练习题汇编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图所示为漫画《近日之新傀儡》。

漫画所反映的场景出现于A.《辛丑条约》后B.《马关条约》后C.《北京条约》后D.《南京条约》后2.仔细观察下图的漫画作品,我们能够从中读取到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A.有人主张继续沿用西周分封制B.在全国范围推行了郡县制C.建立起了封建的官僚政治体制D.图中制度确保了国家统一3.下图是1958年人民日报转载的美国《明尼阿波利斯明星报》上的一幅漫画《东风压倒西风》(如图)。

漫画意图表达A.苏联威胁到美国优势地位B.经济建设带来了环境污染C.苏攻美守的两强争霸局势D.美国经济实力远胜于苏联4.如图是战后初期,有关马歇尔计划的两幅漫画,如图为苏联漫画,漫画标题为美国最新战车,文字为财政贷款。

如图为英国漫画,漫画中一个英国妇女脚踩着高跷,两只高跷上分别写着“马歇尔”和“援助”,她前面的英文是“更美好的生活”,关于两幅漫画,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明确了漫画的实质目的,如图体现了英国借助马歇尔计划迅速崛起B.如图揭露了苏联试图援助西欧,如图体现了美国与苏联争夺西欧控制权C.如图体现了美国以此计划控制西欧,如图体现了此计划对西欧的授助D.两幅漫画对于马歇尔计划的描述差异主要在于两国社会性质的差异5.自2017年1月以来,美国陆续退出十几个国际性组织,给国际社会造成很大影响。

美国“退群”现象说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新一轮冷战拉开帷幕C.国际合作遭受打击D.区域集团化遭受重创6.下图漫画表现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灭顶之灾的情形。

其反映出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官僚资本主义B.英美帝国主义C.日本帝国主义D.封建军阀势力7.下图是1915年12月26日《神州日报》上登载的一幅漫画。

该漫画反映出当时A.神州光复B.民国肇建C.清帝逊位D.帝制复辟8.下图为发表于1948年的时事漫画《来自西边的风》。

如何解析时政漫画?——以漫画《吊高球》为例

如何解析时政漫画?——以漫画《吊高球》为例

如何解析时政漫画?——以漫画《吊高球》为例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外国语高级中学(518131) 赵剑峰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235000) 邵中技[摘 要]时政漫画《吊高球》中被“吊”的到底是谁?通过环环相扣的史料实证,可以认识到被“吊”的既不是苏联,又不是日本,而是台湾的蒋介石。

这一案例给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是:不能随意篡改史料,要特别关注漫画的主观性。

只有这样才能让史料实证在教学中落到实处。

[关键词]时政漫画;《吊高球》;乒乓外交;史料研习[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7-0057-05一天下午,一位学生跑进办公室问笔者:“老师,这道题好像和您讲的不一样!您不是说‘乒乓外交’是‘越顶外交’,受伤害最大的是日本吗?为什么这道题给的答案是苏联呢?”的确,这位学生拿来的题目(题1)不仅指明漫画《吊高球》中被“吊”的是苏联,甚至还把“苏联”直接标到了漫画上。

笔者利用百度网站查询,看到了答案迥然不同的两道题。

题1:20世纪70年代初,某报纸登出一幅名为《吊高球》的漫画(图1)。

下面对这幅漫画解析正确的是( )图1 漫画《吊高球》A.中美对抗,苏联中立B.中苏合作,对抗美国C.中美缓和,苏联孤立D.美苏冷战,中国孤立【题目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对抗,美国处于劣势;在中国方面,中苏关系恶化。

1971年的“乒乓外交”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根据图片信息也可判断:中美缓和,苏联孤立。

故选C 。

题2:图2漫画中的“High Lob ”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吊高球”,其反映的实质问题应该是( )图2 漫画《吊高球》A.中国不想和日本打乒乓球B.中美乒乓球赛在日本举行C.美中关系改善日本不知情D.日本是中美建交的大障碍【题目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图片的分析能力。

由图2中的“周恩来”“尼克松”可知,这讲的是1971—1972年中国与美国关系改善,而日本不知情,所以答案选C 。

日本的动漫外交_从文化商品到战略资源_归泳涛

日本的动漫外交_从文化商品到战略资源_归泳涛

外交评论2012年第6期127日本的动漫外交———从文化商品到战略资源归泳涛摘要进入21世纪,动漫不仅成为日本产业振兴政策的重点领域,而且成为日本政府推行大众文化外交的重要工具。

促成这一政策动向的除了日本动漫本身的魅力外,还有近年来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文化外交、公共外交等在国际关系中的兴起,以及日本在国家形象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

当前,日本外务省正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动漫等大众文化外交的战略规划和统筹。

同时,日本国内也存在对动漫外交的批评,认为动漫的“国策化”贬低了文化的社会功能,容易助长狭隘的民族主义。

关键词酷日本动漫外交日本外交文化外交日本动漫①在世界各地可谓家喻户晓、广为人知。

Anime(动画)、Manga(漫画)、Otaku(御宅族)、Cosplay(角色扮演)等来源于日本的动漫语汇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标志着日本动漫已经从一个特定国家的文化,演变成了源于日本的世界性大众文化。

②但是,直到最近日本动漫的流行还仅限于自然形成的文化现象和自发的商业行为,没有被纳入政府的国家战略。

只是到了21世纪,日本政府才开始重视以动漫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在外交和经贸领域的价值,试图战略性地运用这一资源,以提升日本的国家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动漫如何变成日本的国家战略,促成这一动向的因素有哪些,日本政府如何实施以动漫为核心的大众文化外交,这样的政策究竟是否可行,本文将通过对这些问*归泳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北京100871)。

①日本的漫画、动画、电子游戏及其衍生产品已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产业群,本文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

②津坚信之:《日本动画的力量———手塚治虫与宫崎骏的历史纵贯线》,秦刚、赵峻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03页。

128外交评论2012年第6期题的探讨,初步揭示日本开展动漫外交的过程、背景和前景,希望从一个侧面反映21世纪日本外交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①“酷日本”战略:从内容产业到文化外交日本重视文化外交并非自今日始,1972年日本就成立了属外务省管辖的国际交流基金,致力于对外文化交流,如今早已发展为国际知名的对外文化传播机构。

从日本动漫外交看日本对华文化外交

从日本动漫外交看日本对华文化外交

从日本动漫外交看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动漫外交对中国大学生对日情结的影响【内容提要】日本前外相麻生太郎于2006年4月28日在东京数码大学发表了题为《文化外交新设想》的演讲。

他建议日本应当积极开展“动漫外交”,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赢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的心。

而在2008年03月,现任外相高村正彦正式任命哆啦A梦为“动漫文化大使”,此举无疑是在延续麻生太郎的外交政策。

日本外务省希望通过“POP文化”,特别是动漫文化,推销日本,大打文化外交牌的举动引起中国国内的激烈争议。

不少人认为由于目前日本动漫一统市场,如不制止日本动漫潮在中国学生间的泛滥,中国下一代必然会“日本化”,形成浓烈的日本情结,从而影响对日政治态度。

然而不少动漫爱好者认为,日本动漫并不能改变他们对日态度。

那么真相究竟如何?本文希望通过调研与解读相关资料,探求:一、中国当代大学生热爱日本动漫的行为与其日本情结,对日政治态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存在,相关程度如何;二、日本动漫外交的效用以及收益率;三、日本动漫外交对中国外交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动漫外交文化外交情结中国大学生日本情结对日政治态度(一)文化外交及其作用机理当前,文化外交成为了许多国家宣传自身文化与政治理念,提高国际软权力的的重要外交手段之一。

所谓文化外交,根据李智所著的《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一书所述,是指“主权国家以维护本国文化利益及实现国家对外文化战略目标为目,在一定的对外文化政策指导下,借助文化手段来进行外交活动。

”①作用机理如下:首先,通过”文化模糊”处理,目标国国民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被增强。

而这种文化认同感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以微妙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舆论传播也常从文化视角切入,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向目标群传播,使目标群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舆论输出中文化因素的激励和感染,从而慢慢接受传播者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其次,借助文化熏染、提高对该国文化的接受度。

英德针对“卢西塔尼亚”_号事件的公共外交博弈

英德针对“卢西塔尼亚”_号事件的公共外交博弈

英德针对 卢西塔尼亚 事件的公共外交博弈杨建国1915年的 卢西塔尼亚 号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击沉英国邮轮的事件㊂事件发生后,英德两国在公共外交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舆论宣传争锋和博弈,主要围绕以下焦点问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进攻和反攻: 卢西塔尼亚 号邮轮是严格意义上的大型豪华客运船还是和英国海军相关的武装运输船?邮轮的沉没是人为造成的严重人道主义灾难还是德国人有能力打破英国人海上封锁的重要标志?在征召兵员㊁争取民心和赢得国际同情方面, 卢西塔尼亚 号事件应作为反面典型还是作为正面典型进行宣传?至少是在国际主流舆论上,美国最终选择站在了英国一边,成为德国的对立面,为美国随后加入协约国集团一边正式参与欧洲战争反对同盟国集团的行为,找到很好的理由和借口㊂英国自然成为这场公共外交的最大赢家,德国则损伤惨重㊂1915年5月7日,英国豪华邮轮 卢西塔尼亚 号从美国纽约出发前往英国利物浦,但在爱尔兰南部海域被德国潜艇未加警告打沉,直接造成1198人(包括100多名美国妇女㊁儿童和男人)失去生命,其中的绝大部48分都是普通民众㊂这一事件不仅是 一战 期间人为因素造成的最大规模海难事件,而且还是现代化战争 一战 总体战鲜明特征的一个缩影㊂针对该事件,英德在公共外交领域进行了激烈的舆论宣传交锋和博弈㊂本文以报刊㊁宣传海报中的新闻漫画㊁纪实照片等相关内容作为重要切入点和主要素材,在充分借鉴和参考学术界既有成果①的基础上,试图对 一战 期间英德展开的公共外交活动在学理探讨上作进一步深化和补充,为后学者全面了解真实的 一战 提供新的探究视角和路径㊂英国针对 卢西塔尼亚 号事件展开的公共外交卢西塔尼亚 号事件发生后,英国的主流舆论就想当然地认定德国发动了无限制潜艇战,是德国人一贯残暴野蛮和崇尚武力新的重要铁证,是其反人性㊁反文明的典型做派,责任自然就应全部由德国承担㊂首先,明确 卢西塔尼亚 号邮轮只是豪华大型客运轮船㊂英国‘星期日图片报“1915年5月9日头版头条的标题是‘把人性钉在铁十字架上的男人“,整版刊登了八张照片,处在中间位置的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大幅半身照,围绕在他身边的是七张死难者的照片,其中的六张照片都是年轻女人,包括一位正在照看婴儿的年轻母亲㊂10日,英国‘每日邮报“的头版全是死难者生前的照片,最为醒目和震撼人心的是处在中间位置的两位年轻母亲及其怀里的婴儿㊂第五版头条的标题是‘德皇威廉二世杀死英美儿58 ①James Read ,Atrocity Propaganda ,1914 1919,New He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2.M.L.Sanders and Philip M.Taylor ,British Propaganda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London :Macmillan ,1982.Peter Buitenhuis ,The Great War of Words :British ,American and Canadian propaganda and fiction ,1914 1933,Vancouver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8.John Horne and Alan Kramer ,German Atrocities ,1914:A History of Denial ,New He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1.吴文武:‘国际法㊁女权保护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德宣传战“,‘史学集刊“,2005年第2期㊂仇海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英国对美国的战争宣传“,‘淮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㊂刘英奇㊁王黎:‘以自由为名:一战期间英国对美宣传策略“,‘历史教学“,2015年第10期㊂刘英奇:‘我们为什么对德宣战:一战期间英国反德宣传策略分析“,‘历史教学“,2017年第24期㊂童“,在文字内容的下面配发了大幅照片:死不瞑目的年轻母亲和躺在她身边的三个小孩㊂这些历史纪实性照片通过突出 卢西塔尼亚 号事件中死难者中为数不少的年轻女人㊁儿童(含婴儿)的形象,对外可以巧妙无声地传递出 卢西塔尼亚 号上的乘客都是手无寸铁的普通民众㊁该邮轮就是豪华大型客轮的明确且肯定的信息㊂其次, 卢西塔尼亚 号邮轮沉没是重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事故㊂1915年5月10日,英国杂志‘笨拙“刊登了标题为‘蓄谋已久的谋杀“的漫画,画面中 死神 紧紧抓住坐在椅子上的德皇威廉二世的手,两人正举起酒杯共同庆祝,远处则矗立着代表死亡的绞刑架㊂英国‘每日速览报“同日头版头条的标题是‘只有德国人才会杀死儿童“,整版内容就是年龄不等的六个孩子的单身照或与父母的合照㊂15日,英国‘图片报增刊“的封面上刊印了标题为‘战争期间最大的犯罪:鱼雷打沉 卢西塔尼亚 号“的大幅黑白画,描画该邮轮被打中后乘客们的惨状,刊内还有一个更大的标题为‘灭绝人性的犯罪:鱼雷打沉 卢西塔尼亚 号“的黑白画,画面展现出来的是正在沉没的巨型客轮㊁救援船只和为了求生而拼命挣扎的落水者㊂这些画作对外强烈暗示: 卢西塔尼亚 号事件完全是德国人一手蓄意造成的重大人道主义灾难事故,是针对普通民众的肆意屠杀,是丧失人性的公然犯罪㊂最后,将国际社会对 卢西塔尼亚 号事件的反应进行高调宣传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外以挑起或强化中立性国家特别是美国对德国的反感和厌恶心理为内容和目标㊂1915年6月1日,英国杂志‘笨拙“刊登了标题为‘不列颠尼亚对亚美利加有话说:关于 卢西塔尼亚 号邮轮“的漫画,画面中手持三叉戟㊁象征海权的英国女神 不列颠尼亚 站在正在默默落泪的美国女神 亚美利加 身边,一只手搭在她的肩上说,你亲眼看到了落下来的沉重鞭子,亲眼看到了大屠杀过后散发着恶臭的荒68芜之地,却始终保持沉默不说话㊂ 姐妹啊,你为什么不说话呢?第二,对内以激发男性公民踊跃参军参战为内容和目标㊂当时英国杂志‘梅菲尔“刊登的征兵宣传海报,以被讽喻为 刺客 的德皇威廉二世的头像为主体,提醒英国民众不要忘记 卢西塔尼亚 号,并当面质问到,你现在会参军吗?英国议会征兵委员会精心制作的征兵宣传海报的标题是‘拿起正义之剑“,画面展现的是一位女神从海中走过来,将手中拿着的一把剑递过来,背景就是正在沉没的 卢西塔尼亚 号邮轮㊂媒体通过该事件的灾难本质以及明显是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女人与孩子形象,巧妙传递出德国人崇尚暴力㊁野蛮且邪恶,是反人性㊁反文明的;间接证明英国人反对战争㊁向往和平㊁尊重人性㊁尊重文明,呼吁中立性国家应尽早看清楚德国人热衷于从事战争的包藏祸心和一以贯之,英国国内需要积极唤醒㊁激发起男性公民的强烈保护欲望㊁复仇心理以及高涨的战斗热情㊂德国针对 卢西塔尼亚 号事件进行的公共外交卢西塔尼亚 号事件发生后,德国的主流舆论就想当然地认定德国发动了无限制潜艇战,是德国为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而不得不采取的必要性应对举措,尽管在客观上造成了生命和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但责任应全部由英国来承担㊂首先, 卢西塔尼亚 号邮轮是和英国海军关联密切的武装运输船只㊂1915年5月23日,德国杂志‘流言“的封面漫画,将 卢西塔尼亚 号邮轮刻意描绘成处于大型客运轮船和巨型 无畏 级战舰之间的英国皇家海军 无法对付 号(影射英国 无畏 级战舰 不知疲倦 号),该船的侧身写着 小心,不要发射鱼雷!船上有美国人 ,漫画下方写着 英国丘吉尔型 无畏 商船,运输军火与载客两用 ㊂5月28日,德国杂志‘真78雅各布报“刊登的漫画刻画了英国冠达航运公司正在向乘客极力推销船票,下方配写的文字是 越洋旅程非常安全,越多乘客乘船出行,军火运输就越加安全 ㊂当时引起较大社会舆论反响的另一幅德国漫画是 山姆大叔 和英国士兵同在英国冠达航运公司的班轮 爆炸尼亚 号上,前者在船头充当人质和肉体盾牌,后者就躲在他身后,船身上写有文字 军火:从美国运到英国 ㊂这些画作强烈暗示 卢西塔尼亚 号邮轮名义上是载运乘客出行,暗地里则是在输送军火,它就是漂浮在海面上可以移动的小型 军火库 ㊂其次, 卢西塔尼亚 号邮轮沉没是德国有能力打破英国海上封锁的重要标志性事件㊂1915年5月21日,德国‘滑稽“周刊刊登了标题为‘卢西塔尼亚制度“的漫画,刻画了叼着烟斗的英国军官让其士兵故意把 山姆大叔 摁在大炮口上充当人质和肉体盾牌,嘴里还说着 不用担心 我们决不会开炮㊂但是当德国人要杀死你的时候,再来告诉我们他们违反了国际法 ㊂德国人威利㊃斯通在事件发生后的两年间,绘制了多幅以德国潜艇打沉包括 卢西塔尼亚 号邮轮在内的大型客运船只为主题的油画作品㊂它们鲜明的共同点是,画面的中心都是正在上浮的德国潜艇,画面的背景都是远处正在沉没的大型客运船只,以此来刻意突出德国潜艇的 英勇气概 ,彰显其作为 胜利者 的荣耀㊂正如柏林当时的一份报纸所宣称的: 卢西塔尼亚 号邮轮的沉没 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时代的终结 ㊂最后, 卢西塔尼亚 号事件应作为正面典型进行宣传㊂上述威利㊃斯通的油画作品中有个重要的细节,描绘的是正在沉没的大型客运船只旁边都有一艘救生艇漂浮在海面上,暗示德国潜艇严格遵守当时的海战法规,允许船上的乘客登上救生艇后再将大型船只打沉,并非不加警告㊂在当时产生较大舆论影响力的 卢西塔尼亚 号纪念章(由德国铸币设计师卡尔㊃戈茨设计完成)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㊂该纪念章(第一版于1915年8月88铸造完成)正面刻画的就是邮轮沉没的场景,下方配写的文字是 巨型邮轮卢西塔尼亚号于1915年5月5日被德国潜艇打沉 ㊂反面的主体内容是该邮轮的几位乘客正在排队买票,站在售票窗口中间的则是骷髅人,旁边一位乘客正拿着印有 潜艇危险 的报纸在阅读,上方配写的文字是 生意大于天,高于一切 ㊂它对外强烈暗示该邮轮的主家英国冠达航运公司唯利是图,与人的生命相比它更加关心的是利润收益㊂另外,英国‘笨拙“杂志于1916年5月3日为纪念 卢西塔尼亚 号事件一周年刊登了标题为‘五月七日“的漫画㊂画面中提尔皮茨(德国海军总司令)走进挂着 卢西塔尼亚 号邮轮沉没壁画的房间,向德皇威廉二世进言, 我斗胆提醒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我们即将迎来卢西塔尼亚号被打沉一周年纪念日㊂不知皇帝陛下是否乐意让孩子们再次共同庆祝为纪念这一光荣事迹的大众节日? 这些画作虽然角度不同,但是都在强烈暗示 卢西塔尼亚 号事件正在被作为正面典型大力宣传,德国民众自然也应该为此事欢呼雀跃和奔走相告㊂针对 卢西塔尼亚 号事件英德公共外交的成效评价 卢西塔尼亚 号事件发生后,英德两国除了在国内积极争取民众对政府战争行为的理解和支持以外,认为赢得国际主流舆论的同情和理解也很重要,特别是能否争取中立性国家美国的同情和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㊂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在欧洲的协约国㊁同盟国集团在欧洲战场上出现战争僵局的新情况下,强大的美国最终选择站在哪一边,战争的胜利天平就会偏向哪一边, 一战 谁胜谁败的最终结局基本上就不会再出现大的变数㊂首先,美国主流舆论认定, 卢西塔尼亚 事件就是典型的重大人道主义灾难㊂1915年5月9日,‘纽约先驱报“在头版特意采用定居在美国费城98的英国籍商人保罗㊃克隆普顿夫人和她的6个子女的合影㊂因为在 卢西塔尼亚 事件中,她家七口人连同保姆全部都溺亡在大海的深处;‘圣路易斯环球民主报“刊登的漫画是,两位女士站在海岸边正在焦虑和惊叹,她们的裙子上分别写着 人性 文明 ,远处是 卢西塔尼亚 号邮轮被潜艇打沉㊂5月10日,‘布鲁克林每日鹰报“头版刊登了标题为‘又一座冰山“的漫画,画面上戴着德军 冷血谋杀 头盔的巨型骷髅浮出海面,其身前是正在沉没的 卢西塔尼亚 号邮轮等客运船只㊂漫画下方配写的是标题为‘血腥行迹“的诗,其点睛之笔是 描述眼前发生的事,屠杀是最合适的词 ;同日的‘纽约时报“刊登了标题为‘母亲节“的漫画,画面中间是一位年轻母亲抱着孩子正在海里拼命挣扎,远处还有几对母子,背景就是被德国潜艇打沉的 卢西塔尼亚 号邮轮㊂5月22日,‘读者文摘“刊登的漫画展现了一艘潜艇在攻击一艘邮轮,潜艇上的大写字母是 (德意志)文化 ,邮轮上的大写字母是 文明 ㊂1916年5月7日,‘纽约论坛报“特意推出纪念 卢西塔尼亚 事件中美国人遇难一周年的专版,其中的一版再次采用保罗㊃克隆普顿夫人和她的六个子女的合影,另一幅漫画则描绘了一个女人正趴在一块蒙着星条旗的墓碑上悲伤地哭泣,画面下方还有五张死难者(均为中产阶级中青年女性)的照片㊂这些报刊通过高密度展示死难妇女㊁儿童的形象,凸显和强调在此次海难事件中德国人的残暴和野蛮,进而提升到德国人崇尚暴力㊁反人性㊁反文明是一以贯之的高度㊂其次,美国主流舆论倾向于认定,此次海难事件的责任应有德国来完全承担㊂1915年5月8日,‘纽约周日晚报“刊登了标题为‘英勇之举“的漫画,主要描绘拥有军阀形象的德皇威廉二世因为 卢西塔尼亚 号邮轮被德国潜艇打沉而被授予铁十字勋章(起源于普鲁士时期)的特别嘉奖㊂5月11日,‘纽约晚间太阳报“刊登了标题为‘战争禁运品“的漫画,画面中看不到任何所谓的 战争禁运品 ,只有躺在 山姆大叔 怀里的落水小09女孩尸体,远处的德国潜艇则伸出一只钢铁巨爪,上面写的文字是: 原谅我 ㊂5月14日,美国‘布里奇波特电讯报“刊登了标题为‘英雄“的漫画,画面中提尔皮茨头戴桂冠,身披绶带,胸前是 击沉卢西塔尼亚号 勋章,正在接受鲜花和祝贺,下方醒目的文字是: 大约有150名孩子在卢西塔尼亚号上死于非命㊂德国学校里的孩子专门放假1天,用来庆祝这一伟大胜利㊂ 美国人威廉㊃罗杰斯的标题为‘那些 前方甲板上的火炮 “的漫画,辛辣地嘲讽了德国关于 卢西塔尼亚 号邮轮是预装有火炮底座的武装商船的说法㊂画面中一个小男孩与一个小女孩正在甲板上做游戏,小女孩抱着洋娃娃代表着无邪,小男孩手里牵着两个玩具小火炮㊂他们亲眼看着自己乘坐的邮轮正在遭受德国潜艇的攻击㊂这些漫画作品均辛辣讽刺和深刻揭露了德国击沉 卢西塔尼亚 号邮轮借口的信口雌黄和子无虚有,强烈暗示此次重大海难事件就是针对普通民众的大开杀戒,德国自然应该承担全部责任㊂最后,为防止人世间此类战争悲剧的重现,必须征召兵员扩大美军实力㊂1915年6月,波斯顿公安委员会发布了标题为‘入伍参军“的征兵宣传海报,画面主体就是溺亡在大海深处的一对母子,母亲年轻,身穿白裙,她代表着纯洁,怀里正抱着一个婴儿,他代表着天真无邪㊂1917年,美国海军发布了标题为‘当你开火时,请不要忘记“的征兵宣传海报,画面中 卢西塔尼亚 号邮轮救生艇上搭载着的女人与孩子,来到美国海员面前伸出手乞求救助㊂这些宣传海报通过直观且醒目地展现此次海难事件中女人和孩子受害者的形象,以唤醒和激发出美国男性公民的强烈保护欲望㊁复仇心理和持续的战斗热情,进而主动要求参军参战㊂1915年5月14日,美国‘圣路易斯邮报“刊登了标题为‘不要走得更远“的漫画,描绘的是 山姆大叔 和德皇威廉二世站在一条线(代表 美国权利 )的两边,前者交叉双手紧盯着后者,后者的披风下面藏有军19刀㊂美国人威廉㊃罗杰斯的漫画‘约翰牛的手上没有美国人的鲜血“,描绘的是在 山姆大叔 主持的庄严法庭上,约翰牛和德皇威廉二世分别坐在原告和被告席上正在争辩㊂这些画作清晰地传递出美国公众舆论对于英德两国舆论在 卢西塔尼亚 号事件上相互指责时所持的基本立场和明显的心理倾向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 卢西塔尼亚 号事件上已经清晰折射出英国的成功和德国的失败㊂卢西塔尼亚 号事件发生后,直接当事国家英国和德国在公共外交领域进行了猛烈的舆论宣传上的交锋和博弈㊂ 一战 的性质对于分别以英国㊁德国为核心国家的协约国集团㊁同盟国集团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蛇鼠一窝和一丘之貉,原本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㊂因为它们都是要争夺欧洲的霸权,争取更多的原料来源地㊁产品销售市场以及资本投资场所㊂但是,针对 卢西塔尼亚 号事件两国展开的公共外交博弈,至少在国际主流舆论问题上,美国最终选择站在了英国一边,直接成为德国的对立面㊂这就为随后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一边,正式参与欧洲战争反对同盟国集团的行为,找到很好的理由和借口㊂在这场公共外交中英国自然就成为最大赢家,德国则损伤惨重㊂本文是河南省哲社规划项目‘美国对华政策研究(1979 2016)“(项目编号:2018BLS009);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成本风险收益平衡理论下的美国涉台政策研究(1989 2018)“(项目编号:2023-ZZJH-050);河南师大国家级科研项目培育项目‘美国对华政策40年研究(1979 2018)“(项目编号:2019PW15)的阶段性成果㊂杨建国:河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㊂29。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区域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专题训练—外交事业的发展(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区域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专题训练—外交事业的发展(含解析)

第1页/总17页2022-2023学年河北省区域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专题训练—外交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2022春·河北承德·八年级统考期末)20世纪70年代初,某报纸登出一幅名为《High lob (吊高球)》的漫画。

下面对这幅漫画解析正确的是()A .中美对抗,苏联中立B .中苏合作,对抗美国C .中美缓和,苏联孤立D .美苏冷战,中国孤立2.(2022春·河北唐山·八年级统考期末)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在访华欢迎宴会上致辞说:“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这与我国哪一项外交方针相近?()A .互不侵犯B .互不干涉内政C .互相尊重领土完整D .求同存异3.(2022春·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根据“求同存异”、“小球转动大球”、“伙伴关系”等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A .伟大的历史转折B .挑战两极格局C .艰难的探索历程D .走向世界舞台4.(2022春·河北邢台·八年级统考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这组图片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A.新中国的外交成就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中国完成统一大业D.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5.(2022春·河北秦皇岛·八年级统考期末)从1972年开始,中国先后同日本、联邦德国、美国等国的企业签订了一批引进技术和进口成套设备的合同。

到1977年,成交金额39.6亿美元,包括13套大型化肥设备、4套大型化纤设备等。

这一现象说明()A.外交政策影响经济建设B.农业发展依赖化肥生产C.国家确立对外开放政策D.西方倾销落后污染产品6.(2022春·河北邯郸·八年级统考期末)20世纪70年代,标志着中美结束长期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历史事件是A.签署《中美联合公报》B.“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7.(2022春·河北承德·八年级统考期末)漫画“梅开三度”是对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外交成就的形象表达,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体现了()A.美国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B.中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一C.中国成为世界霸主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8.(2022春·河北沧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对于1971年10月25日发生的一件大事,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日本的动漫外交从文化商品到战略资源

日本的动漫外交从文化商品到战略资源

总的来说,日本的“动漫外交”是一种利用其独特文化资源推动国际交流与 合作的战略策略。通过将动漫从单纯的文化商品转变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资 源,日本不仅提升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还展示了其在全球软实力竞争中 的独特视角和策略。
然而,对于日本的“动漫外交”来说,仍有一些挑战需要面对。例如,如何 保持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并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吸引力,同时又能满足不同国家 和地区的观众需求,是一项需要精细平衡的工作。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 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如何保持和提升日本动漫在全球的吸引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挑 战。
三、日本动漫产业的现状和挑战
1、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
日本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涵盖了动画、漫画、游戏等多 个领域。然而,随着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日本动漫产业也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 市场份额下降等问题。
2、人才培养与技术挑战
尽管日本动漫产业拥有丰富的创作资源和优秀的创作者,但随着市场需求的 变化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培养具 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新一代动漫人才,以及如何将最新的技术应用到 动漫制作中,是日本动漫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日本动漫文化外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日本政府开始意 识到动漫作为一种软实力的重要性,于是开始积极推广日本动漫文化。在此期间, 日本动漫作品逐渐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如《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作品 深受观众喜爱。20世纪70年代,日本动漫产业开始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全球重 要的动漫强国之一。
尽管如此,日本的“动漫外交”策略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 解和观察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毫无疑问,在未来的国际交流中,文化软实 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像日本这样,将自身的文化优势巧妙地转化为外 交策略的国家,将有可能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功。

21世纪初期日本的动漫外交探析

21世纪初期日本的动漫外交探析

中国建立了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信息监测系统,能够 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还加大了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力 度,加强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最后, 中国的应急卫生外交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成功地应对了多次重大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的挑战,如非典、甲型H1N1流感等。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共同应 对全球性公共卫生的行动中来,如向非洲一些国家提供医疗援助等。
2、推广渠道:日本政府通过多种渠道推广动漫文化,包括在国外举办动漫 展览、参加国际动漫节、与国外媒体合作等。此外,政府还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 平台,将动漫作品推向全球观众。
3、合作伙伴:日本政府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广动漫文化。 例如,政府与国外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举办动漫活动、创作跨文化 作品等。
21世纪初期日本的动漫外交探析
01 一、背景介绍
目录
02 二、目标定位
03 三、实施措施
04 四、结论与展望
05 参考内容
日本动漫,包括漫画、动画和相关衍生产品,是日本次演示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自21世纪初以来,日本动漫逐渐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现象,其影响力跨越了国 界和年龄层。与此日本政府也意识到了动漫文化的巨大潜力,逐渐将其作为一种 外交手段,推动了日本的动漫外交。
四、结论
21世纪中国SOHO办公系统设计面临着网络安全、沟通效率和系统集成等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高沟通效率和加强系统集成。 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我们可以构建一个高效、安全和协同的SOHO办 公系统,以满足现代企业和员工的需求,推动中国SOHO办公模式的发展。
一、背景介绍
21世纪初期,日本动漫已经征服了全球广大的观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 富的故事内涵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喜爱。这一时期,日本动漫的国际影 响力不断提升,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流行文化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画外交の力で、中国若い者に足した成果
也许在一般人看来,首相作为一个国家的代表应该维持着严肃,沉稳的形象。

但是日本却有过一个另类的总理大臣麻生太郎。

在许多人眼中,认为是儿童读物的漫画却是麻生前首相的最爱。

从外务大臣时期就开始进行了漫画外交。

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日本有位喜欢着漫画的首相。

在他执政期间,漫画这个日本重要文化产业得到提高的同时,也让日本动漫在海外有了更广阔的市场。

让世界的人对于日本文化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中国与日本在这100年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在二战之后,两国关系一度恶化到极点。

可以说经过了半个世纪对于日本仍抱有恨意的中国人绝对不是少数。

其中一部分在于中国的教育。

对于日本人来说,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很大的内容在于对于太平洋战争的描述。

如此下去很难在中国人心中重新建立起日本人的新的形象。

动漫外交想借此机会缓和中日关系,借民众文化的亲和力来赢得中国人的好感度。

虽然中国的年轻人接受了日本的动漫文化,但是在政治上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

在动漫外交之前,小前首相的靖国神社参拜,钓鱼岛问题等等,历史遗留问题都还是在中日关系上起了更为主要的影响,使动漫外交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虽然政权的更迭,导致麻生太郎走下了舞台,但是并不意味着漫画外交也走向了失败。

事实上,动漫外交可以说在中国是取得一定的成功。

让日本动漫产业在中国也开始有了新的发展。

在2006年以前,如果想在中国市场(香港地区除外)买到正版日本的漫画基本是难以实现的,如果想看日本漫画也只能选择盗版,至今盗版漫画还占据着很大的市场。

随着漫画外交的发展,中国掀起了日本动漫风。

专业的动漫人才也成为了市场一大需求。

同时越来越多的日本漫画正版中文版出现在中国的图书市场。

年轻人比起便宜粗糙的盗版漫画,也开始倾向于正版漫画的购买。

与此同时,动漫相关企业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开拓新一片天地。

日本的漫画产业在中国正渐渐步入了正规。

虽然在动漫外交在政治外交上并未在中国取得意想的结果,并未在很大程度上博得年轻人对于日本的好感度,但是却开辟了日本动漫的中国市场,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