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生产中防火防爆问题(标准版)
制氧厂防火措施

制氧厂防火措施1. 引言制氧厂是一种特殊的工业设施,主要用于生产和供应氧气。
由于氧气具有极强的助燃性,制氧厂很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为了确保制氧厂的安全运行,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火措施。
本文将介绍制氧厂常见的防火措施。
2. 制氧厂防火措施2.1 火源隔离制氧厂应当设置在远离其他火源和易燃物的区域,并且与其他建筑物有一定的距离。
周围环境应保持干燥,并清除杂草和易燃物,以避免火灾发生。
2.2 防火墙和防火门制氧厂内部应设置防火墙,以阻止火势传播。
防火墙应符合当地建筑安全规范,并经定期检查和维护。
此外,制氧厂的入口和出口处应设置防火门,以限制火灾蔓延的速度。
2.3 氧气泄漏检测系统制氧厂应安装氧气泄漏检测系统,能够及时监测和报警。
当氧气泄漏超过安全范围时,检测系统应能够自动切断氧气供应,并触发警报。
2.4 防火设备和灭火器制氧厂应装备有适当的防火设备和灭火器,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火灾。
常见的防火设备包括火焰探测器、自动喷水系统和消防栓。
此外,制氧厂内应设有充足的灭火器,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5 操作员培训和安全意识制氧厂的操作员应受过专业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
操作员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火灾隐患。
2.6 火灾应急预案制氧厂应制定详细的火灾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应急预案应包括火灾报警程序、疏散计划、灭火措施和紧急联系方式等内容,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处置。
3. 总结制氧厂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业设施,存在较大的火灾风险。
为了保障制氧厂的安全运行,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火措施。
在火源隔离、防火墙和防火门的设置、氧气泄漏检测系统的安装、防火设备和灭火器的配备、操作员培训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火灾应急预案的制定方面都需要高度重视。
只有做好充分的防火工作,才能确保制氧厂的安全运行,并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注意:本文只是对制氧厂防火措施的一般介绍,具体实施应遵循当地的法规和标准。
(完整版)氧气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完整版)氧气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氧气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1. 引言为确保氧气危险物品和场所的安全性,本制度旨在规范相关操作和管理,并提供必要的防火防爆措施。
2. 负责人和责任2.1 企业应指派专人负责氧气危险物品和场所的管理和安全维护。
2.2 负责人应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
3. 设备和储存要求3.1 氧气储存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其安全性和完好性。
3.2 氧气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并与易燃、易爆物品分开存放。
4. 操作规程4.1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4.2 操作中不得使用易燃和易爆物品。
4.3 禁止在氧气危险物品和场所内吸烟或进行其他火源活动。
5. 防火防爆措施5.1 场所应配备消防器材,并确保其有效性和易操作性。
5.2 定期进行火灾应急演练,确保员工对逃生和灭火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5.3 定期对氧气危险物品和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维护。
6. 应急处理6.1 如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如报警、疏散等。
6.2 污染氧气的或管道应及时更换并做好记录。
7. 培训和教育7.1 新员工上岗前应接受相关培训,包括氧气危险物品和场所的安全操作和防火防爆知识。
7.2 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8. 监督和检查8.1 监督部门应定期对氧气危险物品和场所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8.2 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或问题,应立即整改并做好记录。
以上是氧气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保障。
氧气生产的防火管理要求模版

氧气生产的防火管理要求模版防火管理是氧气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关系着生产安全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氧气生产的特点和需要,下面是一个防火管理要求模版,供参考。
一、管理流程与责任1. 确定防火管理责任人: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指定负责氧气生产现场防火管理的人员,并明确其责任。
2. 制定防火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氧气生产现场的防火管理制度,并向全体员工进行宣传和培训。
3. 定期组织防火演习:每年进行至少一次防火演习,演练员工在火灾发生时的应急逃生和灭火技能。
4. 进行定期的防火检查:定期对氧气生产现场进行防火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现场防火设施和装备1. 灭火器的配置与维护:按照防火安全规范,配置足够数量和种类的灭火器,并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可用性。
2. 灭火器的摆放位置:将灭火器摆放在易燃物附近,保证员工能迅速取用,并张贴使用说明。
3. 配备防爆电器设备:在易燃易爆场所或与氧气接触的场所,使用防爆电器设备,减少电器引起的火源。
4. 安装防火门和防火隔墙:按照防火安全规范,在氧气生产现场的重要通道和区域安装防火门和防火隔墙,防止火势蔓延。
5. 现场安全标识:设置明显可视的安全标识,包括易燃易爆区域、禁止吸烟标识、灭火器和应急电话的标识等。
6. 定期检查设备安全:定期对氧气生产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防止发生火源。
三、作业控制和防火宣传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不得擅自更改和违规操作。
2. 防止明火作业:禁止在氧气生产现场进行明火作业,如焊接、切割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静电产生。
3. 控制油脂、液体和气体泄漏:对于可能引起火灾的油脂、液体和气体泄漏源,要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封堵、清理和处理。
4. 定期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防火意识和灭火技能。
5. 建立防火台账:建立氧气生产现场的防火台账,记录重要的防火工作和事故处理情况,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估。
制氧机房安全防火制度模版(三篇)

制氧机房安全防火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为了确保制氧机房的安全运行,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制氧机房和相关工作场所。
第二条制氧机房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建设和运行。
第三条制氧机房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防火知识和技能,且每年进行必要的培训。
第四条制氧机房管理人员必须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安全防火管理,实行安全预防和应急措施。
第二章安全防火管理第五条制氧机房必须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制氧机房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制氧机房必须保持机房内的通风畅通,防止积尘或物品堆放过多,保证机房内干燥清洁。
第七条制氧机房必须定期进行安全巡查,每天至少巡查一次,巡查记录必须详实并保存。
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整改,并记录整改情况。
第八条制氧机房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施,确保其有效性。
各类消防设施必须设置明显的标志,保持畅通无阻。
第九条制氧机房必须进行定期的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条制氧机房必须加强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其具备基本的火灾防护意识和技能。
第三章安全预防措施第十一条制氧机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机房内的进出人员和物品,不得擅自进入机房或私自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第十二条制氧机房内禁止吸烟、使用明火以及进行其他可能引发火灾的行为。
第十三条制氧机房内必须保持机房内的温度适宜,避免过高的温度导致火灾发生。
第十四条制氧机房内禁止随意堆放物品,保持机房内的通道和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第十五条制氧机房内必须定期检查机房内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或修理。
第十六条制氧机房内必须设置报警设备,并定期检查和测试其有效性。
第十七条制氧机房内必须设置消防器材,比如灭火器、灭火器箱和消防栓等,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四章应急措施第十八条制氧机房必须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发生时的应急联络及组织救援等内容。
第十九条制氧机房必须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火灾演练,提高员工的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制氧作业区防火规章制度

制氧作业区防火规章制度
《制氧作业区防火规章制度》
一、为了确保制氧作业区的安全生产,防止火灾的发生,提高员工的防火意识,制订本规章。
二、制氧作业区防火规章制度的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制氧作业区员工及相关管理人员。
三、制氧作业区防火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
(一)加强员工的防火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火灾的预防和应急逃生能力。
(二)在作业区内设立明显的疏散通道标示,确保员工在火灾时能够迅速逃生。
(三)对作业区内的火灾隐患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制定明确的火灾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火灾的能力。
(五)作业区内禁止吸烟,严禁擅自使用明火,保持作业区的清洁整洁,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六)对作业区内的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分类存储,并保持通风
畅通,避免积存危险品。
(七)在制氧设备周围设置明显的防火器材,并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四、对于违反制氧作业区防火规章制度的员工,视情节轻重
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五、制氧作业区防火规章制度由作业区主管负责执行,并定
期对规章进行检查和修订。
六、制氧作业区防火规章制度的更新将根据作业区内外部环
境变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
七、所有员工应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切实做好火灾预防工作,确保作业区的安全生产。
氧气生产的防火管理要求

氧气生产的防火管理要求氧气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
然而,氧气具有高度的氧化性和易燃性,如果不加以防火管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为保障生产安全和人员安全,对氧气生产进行防火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氧气生产的防火管理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产现场安全管理1.生产现场必须设立专门的氧气生产区域,并标明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
2.严禁在氧气生产区域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明火。
3.生产现场应设置防火、防爆设施,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设备、消防器材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4.生产现场必须保持整洁,防止杂物堆放和积尘,以免引发火灾。
5.应对生产现场进行定期巡查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二、设备安全管理1.氧气生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不会出现泄漏和故障。
2.氧气生产设备必须配备电气防爆设备,如防火电器、防爆开关等,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3.设备的密封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制造。
4.设备周围必须设置防火板或耐火材料,以防止设备泄漏导致火灾蔓延。
5.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机处理。
三、操作安全管理1.对从事氧气生产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培训,了解氧气的特性和防火管理要求,并持证上岗。
2.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能随意操作或违反规定。
3.在氧气生产过程中,应设置防火安全区域,禁止闲杂人员进入,严格控制人员进出。
4.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戴防护设备,如防火服、防火面罩等。
5.氧气生产过程中必须保持通风良好,防止气体积聚和扩散,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四、应急预防和处理1.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包括各种火灾事故和爆炸事故的应对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
2.定期进行火灾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逃生能力和火灾处理能力。
3.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如呼吸器、灭火器、防火毯等,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救援和扑灭火灾。
氧气生产的防火管理要求(二篇)

氧气生产的防火管理要求1.氧气设备专业制造厂家必须持有相应的制造许可证,并应对其出厂的氧气设备、零部件的质量及安全负责;须出具安全、质量保证书和产品合格证,以及安装、操作、维修等完整的技术文件。
2.氧气设备的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履行设计资格的认可手续,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取得设计资格证书,方可从事设计。
3.施工、安装、检修单位,必须履行氧气设备、设施的施工和检修资格的认可手续,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后,才能从事有关工作。
施工、安装、检修完毕,应做好安全、质量检查和验收交接。
施工单位应按图施工,若有变更,应由设计、施工安装及生产单位三方商定,重要变更必须报上级批准。
4.新建、扩建、改建氧气厂(站、车间)时,安全技术措施和装置与生产主体工程、设备必须严格遵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安装和同时投产运行的三同时原则。
5.应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安全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应对其所管辖范围的安全负责;生产与机动部门应加强生产与设备的管理;安全部门负责安全检查。
6.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技术和劳动纪律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7.应建立和健全对厂房、工业构筑物、氧气管道及阀门、压力容器和重要机电仪表、设备的安全技术专业检查制度。
8.严禁携带火种进入厂内禁火区;每次动火前必须办理动火许可证。
9.主要机电设备应实行挂牌操作制度;重要操作应有专人监护;设备检修要填写检修卡;氧气管道及阀门作业应填写操作票;氧气管道动火要制定方案并经主管部门批准。
氧气生产的防火管理要求(二)防火管理是氧气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氧气生产的防火管理要求:1. 建立完善的防火制度:氧气生产企业应建立并实施完善的防火制度,包括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
制度要明确员工的职责和权限,保证操作规范和标准化。
2. 设立专门的防火管理岗位:氧气生产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防火管理岗位,配备专业的防火管理人员。
浅谈制氧流程中的防火防爆

晶 ,因此 已失 去 了原来 马 氏体 的 片状 或 板条 状 的
3 采 取 的 措 施
由于该 螺 栓 需要 有 较 大 的 预 紧力 ,同 时还 要 求 有 一 定 的 塑 性 变 形 能 力 .综 合 考 虑 后 .采 用
2 C Mo 的 材 质 .严格 执 行 加 工 工 艺 ,2 C Mo 5r A 5r A 也 属 于 中 淬 透 性 合 金 调 质 钢 .强 度 比 3 C Mo略 5r 有 下 降 , 但 塑 性 更 好 , 综 合 性 能 表 现 上 比 3 C Mo 5 r A更 合 适 一 些 ,从 回 装后 运 行 情 况 来 看 ,
螺栓 完全 满 足 了要 求 。
4 结 语
对 于机 械 加 工来 说 .严 把材 料 质 量 关 是必 不
形态 。同时 由于渗 碳 体 的聚 集 长 大 .所 以渗 碳 体
颗粒 比较 大 。
综 合 以上 分 析 ,可 以 判 断 螺 栓 的断 裂 过 程 .
可少 的 ,但 在加 工 中严 格 执行 各 种 工 艺 规定 也是
摘 要 : 列 述 制 氧 生产 过 程 中各 环 节 防 范 的 有 害 物 质 和 可 能 引起 火 灾 和 爆 炸 的一 些 原 因和 处 理 办 法 ,侧 重 于 分 馏 塔 内的 防爆 。 关 键 词 :碳 含 量 ;爆 炸 ;有 害 物 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制氧生产中防火防爆问题(标准
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制氧生产中防火防爆问题(标准版)
摘要:本文介绍了制氧生产中火灾、爆炸发生的几种主要可能性及其原因、机理和防燃爆措施,并对空分设备的爆炸进行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安全生产制氧防火防爆
1前言
近年来,制氧生产中燃爆事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了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使国家、企业和人民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如1996年3月新余钢铁厂6000m3/h空分主冷爆炸、2000年8月萍乡钢铁公司1500m3/h制氧机检修现场的燃爆事故等。
惨痛的教训再次提醒我们:制氧生产防火防爆不容忽视。
江铜贵溪冶炼厂现有6500m3/h、10000m3/h和3000m3/h制氧机各1台,三期工程完成后,又有1台10000m3/h制氧系统投入运行,生产已具相当大的规模。
如何确保其安全运行,是我们必须重视解决的重要课题。
对此,应当充分认识到制氧生产中火灾、爆炸的危险性,了解、掌握其原因、机理及相应对策,以便从各个环节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消除,防患于未然。
制氧生产中发生燃爆的可能性主要有:空分设备的爆炸、高纯高压氧气管道的燃爆和系统外的燃爆。
其中空分设备的爆炸事故频率较高,危害性极大,且可预见性较差,本文将对此作重点阐述。
2空分设备的爆炸
2.1爆炸原因、机理
空分设备的爆炸部位主要发生在大量液氧积存的主冷凝蒸发器内,特别是液氧蒸发界面。
下面根据燃爆的三要素即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燃引爆源进行具体分析。
(1)可燃物。
空分设备的原料来自于大气,大气中含有各种有害杂质气体,其中乙炔及其它碳氢化合物对空分设备的安全生产危害极大。
厂区内空气中碳氢化合物等有害杂质的含量见表1。
这些碳氢化合物虽经空分净化装置的清除,但仍有少量和不能
清除的物质随原料空气被带入空分塔内,并主要在主冷凝蒸发器的液氧中浓缩、积聚,当达到一定程度(即爆炸极限),且有固体析出时,再遇到足够的引燃引爆能量,便会发生爆炸。
若干种碳氢化合物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见表2。
从表2中可见,乙炔的爆炸敏感性最强,即危险性最大。
它是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具有高度化学活性,极不稳定,且在液氧中的溶解度很低5×10-4
%,很容易以固态析出而引爆。
因此,对乙炔的防范要更为谨慎些。
(2)助燃物。
即主冷凝蒸发器中本身存在的液氧及其蒸发的气态氧。
(3)引燃引爆源。
主要有:①爆炸性杂质固体微粒(如液氧中析出的固态乙炔)的相互摩擦或与器壁摩擦。
②静电放电。
当液氧中含有少量冰粒,固态二氧化碳时,会产生静电荷。
若二氧化碳的含量提高到200×10-4
%~300×10-4
%时,所产生的静电位可达3000V。
③气波冲击、压力冲击、气蚀现象引起的压力脉冲,造成局部压力升高。
④化学活性特强的物质(臭氧、氮的氧化物等)存在,使碳氢化合物在液氧中的爆炸敏感性增强。
2.2防爆措施
(1)严把原料空气关。
空气要保持洁净,吸风口处空气中烃类等杂质的允许极限含量见表3:
(2)净化、清除加工空气中的有害杂质。
采用先进的常温分子筛吸附法,即在空分设备前设置分子筛吸附器。
它能将C2 H2
、C3
H6
、C4
H8
等杂质全部吸附,C3
H8
和C2
H4
也大部分被吸附,并可将CO2
的入塔量控制在1×1024
%以下,能除去90%的N2
O。
我厂运行中的3台制氧机均先后采用了分子筛吸附法,其中6500m3
/h空分内部还增设了液氧吸附器,能有效地吸附主冷液氧中存在的乙炔等碳氢化合物,由此大大增加了空分设备运行的安全系数。
(3)防止碳氢化合物在主冷中的积聚、浓缩。
应连续不断地排放液氧,其量为1%的气氧产量。
这样可使主冷中的液氧总是处于流动状态,避免碳氢化合物在主冷中局部浓缩、积聚。
(4)正常稳定地操作空分设备。
①保持温度、压力、流量、液面等相对稳定,防止工况波动,避免产生摩擦、冲击等激发能源而引爆。
②采用“全浸式”操作。
即主冷凝蒸发器的液氧液面应保持高于板式单元的高度,以防上液氧蒸发界面乙炔析出而引爆。
③空分临时停车时间不能太长。
停车后,当主冷液位低于正常液位一半或液氧中的乙炔含量超过0.1×10-4
%时,就应全部排液,以防乙炔局部积聚、浓缩而造成开车时爆炸。
④避免空分设备超周期运行。
(5)空分设备的除油保护。
如果空气压缩过程中气体带油而裂解,会增加乙炔等碳氢化合物的含量,给空分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威胁。
进入空分设备的油,来源于空压机和膨胀机的润滑油及空气中的油污。
故需采取润滑油的密封、空压机处增设排油烟风机等措施。
(6)完善监测分析手段。
在线随时监测与离线定期分析并用。
利用在线监测仪表,随时监测液氧中的乙炔等碳氢化合物的含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同时,一般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法,每天至少做一次离线分析,当乙炔及总碳量达到报警值时,应增加监测分析频率,并及时采取加大液氧排放量等措施,以稀释其在液氧中的浓度。
液氧中乙炔及总碳量报警值及停车值见表4。
(7)在空分设备内外设置完善、可靠的防雷和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10Ω,且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3高纯高压氧气管道的燃爆
3.1燃爆原因、机理
氧气管道本身材质一般是碳素钢或不锈钢,因含碳,属可燃性材料,而且在高压(3MPa)纯氧中铁呈粉状时的燃点很低,一般为300℃左右。
碳素钢或不锈钢氧气管道会在纯氧条件下被先着火的铁粉、油脂等引燃。
对于激发能源,通常有以下几种:①阀门在高低段之间突然打开时,低压段氧气急剧压缩,由于速度很快,来不及散热,形成所谓的“绝热压缩”,局部温度猛升,成为着火能源。
②启闭阀门时,阀瓣与阀座的冲击、挤压,阀门部件之间的摩擦发热。
③高压运动的物质微粒(如铁锈、灰尘、焊渣、杂质颗粒等)与管壁的摩擦、相互冲击和阀门、弯头、分岔头及焊瘤等处的冲击碰撞。
④静电感应、油脂引燃、外部火源、铁锈和铁粉的触媒作用等。
3.2防燃爆措施
为了杜绝氧气管道的燃爆事故,在管道设计、制造、安装、使
用、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均应规范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主要有:
①氧气管道要完善接地,阀兰两侧用铜制导线跨接,防止静电。
②尽量采用直管少用弯头,以避免磨损而生成危险的铁粒子。
③氧气管道、阀门、管件等一切部件,安装前必须严格脱脂并除去锈垢。
脱脂一般用四氯化碳溶剂等方法。
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以保证管道的强度和防止泄漏。
④严禁管道内带水份,流经的氧气要十分干燥,以防生成锈垢。
⑤限定氧气在管道中的流速。
流速过大,高纯高压氧气与管壁、杂质颗粒的摩擦与碰撞,会引起管道温度升高。
氧气在管道中的最高流速见表5。
液氧管道一般采用不锈钢,其流速限定在0.5m/s~
1.0m/s。
⑥管道采用不锈钢和铜材,这样可以抑制管内生成氧化的锈垢及磨损的铁粒子;衬垫严禁用可燃材料。
⑦阀门的启闭操作要缓慢,避免过急而产生摩擦发热。
⑧氧气管道动火作业前,应制定严密的动火方案,经安全部门批准,并用氮气将管内余氧置换干净,含氧量小于23%后方可动火。
4系统外的燃爆
4.1燃爆原因
系统外的燃爆具有较强的可预见性和可控制性。
其主要是由于液氧排放、氧气放空或泄漏等原因而形成氧富集区,在富集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燃介质更易引燃。
甚至人体和衣服也会成为易燃物。
4.2防燃爆措施
严格动火制度,动火过程中不断检测氧气含量(<23%),一旦超标立即停止动火。
并严禁吸烟,因为身处富氧区,衣服已饱含氧气,如点火吸烟将与自焚无异。
5结语
制氧生产中燃爆原因比较复杂,本文只作了简要阐述,尚需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全面、系统地把握其规律,以便从工艺设备的改进、技术措施、操作管理等方面加以防范。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防火防爆工作不可有丝毫的松懈,不能放过任何隐患,要遵循生产客观规律,持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实用文本 | DOCUMENT TEMPLATE
化工安全论文
[1]GB16912-1997,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S].
[2]马大方.氧气与相关气体的安全生产及使用技术.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