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六章 新闻与舆论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六章 新闻与舆论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六章 新闻与舆论

第六章新闻与舆论

第一节新闻舆论的内涵和特征

●“舆人之论”Public Opinion :舆论是社会生活中公众对某一事态所持的意见和看法

●舆论的社会功能和主要目的

一、社会功能: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干预社会生活,这是由其"民意表达和

民众力量的显示"的本质特性所规定的。

二、目的: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三、主要功能: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

服务于即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控制的有力形式之一

●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

一、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在客观条件的

制约,这种集中意志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二、舆论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其重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

三、衡量舆论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的结果等

第二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定义:舆论导向是指新闻媒体依据一定的思想和立场,运用新闻手段引导社会舆论的传播行为。新闻

舆论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倾向性

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大意义

①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系党与人民的福与祸

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二、政治导向是新闻舆论导向的核心

1. 舆论导向最根本、最重要的导向是政治导向;

2.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关键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3.

新闻媒体作为舆论工具,总是要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定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

①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把理论导向放在首位

②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③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 坚持正确政治导向的同时,也要注意文化导向、消费导向、生活导向等其他方面的导向作用

三、做好重大主题宣传

四、做好典型宣传

◇特征:一定时期内最突出的人和事,具有时代性、先进性;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人和事,为全局服务◇做好典型宣传:

1)要真实、可信

2)要深入挖掘

3)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

五、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对社会热点的引导

1)新闻聚焦热点,热点产生效应,这是新闻报道的运作规律

2)不能回避、政治坚定、头脑清醒、正确分析、积极引导

◇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引导

1)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

六、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

1)对网上具有倾向性的、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应及早主动地进行引导

2)加强正面引导,唱响网上主旋律

3)着力增强网上正面引导的亲和力、感染力

第三节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具体体现一、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新特点

①传媒体制的改革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影响

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增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

③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改变了舆论引导的格局

④统筹国内国际宣传两个大局的要求,使得舆论引导工作更为复杂艰巨

二、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从社会舆论多层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传播的新趋势,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

①坚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②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③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和加强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

三、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①增强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②增强舆论引导的实效性

③增强舆论引导的艺术性

四、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格局和新机制

【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格局和新机制,为正确引导舆论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是具体实施舆论引导的一项重要措施】

①健全新闻宣传管理部门的领导机制,通过宏观指导和重大议题设置把握舆论主导权

②健全政府发言人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新闻发布制度,通过权威、主动、周到的信息服务把握舆论

主导权

③以主流媒体为主力军,通过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增强影响力,把握舆论主导权

④建立报网互动机制,依法管理网站,通过社会热点网上引导机制把握舆论主导权

⑤强化舆情监测分析机制,通过全面详备的舆情掌握和准确而科学的舆情预见把握舆论主导权

⑥建立和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机制,把握舆论主导权

第四节 新闻舆论

? 舆论监督的含义:

1. 广义:指公民通过各种公开形式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2. 狭义:指新闻舆论监督。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 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特点:

1) 公开性

2) 公共性/群众性(发生在公共领域,如民生)

3) 急迫性/及时性

4) 广泛性(主体波及面广,涉及的事情多层次)

5) 评价性(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

? 新闻舆论产生的条件和形成的过程

? 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

1)监测功能。主要指新闻舆论监督具有监测社会环境的功能。起到“社会雷达”的作用,被马克思称

为“人民精神的洞察一切的慧眼。”

2)约束功能。新闻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组织监督协同运行,能够在发现政治、经济和

社会运行中的异常情况的同时,发挥社会舆论公开性的巨大威力

3)警示功能。通过新闻舆论监督报道的典型案例对社会起到震慑作用

4)

反馈功能。即通过新闻舆论监督,帮助党和政府发现问题和不足,积极关注社情民意,推动党和

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促进制度完善

?新闻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监督权是人民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二)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

a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动力

b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c新闻舆论监督是推进党和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d新闻舆论监督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式

e新闻舆论监督的开展,本身就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教育和群众自我教育活动

(三)新闻舆论监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和战略目标

2.新闻舆论监督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有效的社会协调机制

3.新闻舆论监督是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为前提的舆论监督,社会进步与和谐就是在价值多

元与价值共识的统一中实现的

4.实行新闻舆论监督,是在多样化的社会舆论中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引领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四)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

?新闻舆论的三要素:

1)公众——舆论的主体

2)最新事态——舆论的客体

3)媒体表达——主体对客体的判断,是舆论的表达形式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人民群众

1.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2.人民群众依据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的权利以及“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

批评和建议的权力”,通过新闻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客体——批评和监督的对象

1.新闻媒体服务于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对象是公共权力、公共事务和

公众人物。凡是与公共资源、公共利益相关的机构、人物和事务,一般来说都有接受舆论监

督的义务

2.新闻舆论监督指向的机构和人员,主要包括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社会团体及

其成员、公众人物等方面

3.新闻舆论监督的监督权来源于宪法、法律、法规和党章党纪

?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并不享有特权。在监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新闻媒体与监督对象的

法律地位和关系是完全平等的

?媒体有依法监督的权利,监督对象有进行解释和答辩的权力,对新闻媒体失实或侵权的报道有

提出批评甚至提出诉讼的权力

?新闻舆论监督的任务

A.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

B.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

C.对党纪、政纪执行情况的监督

D.对侵害人民群众利益行为的监督

E.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行为和不良社会风气的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法

A.原则:准确、科学、依法、建设监督

B.方法:

1)批评与表扬相结合

2)点名批评与不点名批评相结合

3)反映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参与

4)既要适时,又要适度

5)依靠党的领导,争取被监督部门上级政委

.........的支持

6)公开批评与“内参”相结合(一些不宜公开的事件和人物,可以借助内部刊物或文件监督)

7)争取执纪执法部门的配合

?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

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①做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坚持理性分析、正确引导

②做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始终严格地执行保密规定

(严防在报道过程中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这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要求) 遵守纪律和法律,恪守新闻道德

①在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过程中,要严格地按照法律、政策办事

②新闻道德也是新闻舆论监督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它不仅影响到新闻媒体履行其社会

责任,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整体和谐

1)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接受党的监督和政府的管理

2)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还应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是事实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价值取向:是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按照什么导向、标准对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取舍、和呈现的问题,表现为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新闻事业:1、狭义的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2、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本源:人类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1、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一)新鲜性(二)重要性(三)显着性 (四)接近性(五)趣味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4、新闻的客观性: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再次,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5、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媒体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内涵,把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公信力。 6、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 四、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首先,它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心主义新闻本源观的界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客观事实就不是新闻。 其次,定义明确指出,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报道。 第三,定义强调,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新闻学热门名词解释全集

1、公共新闻学(Public Journalism)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公共新闻学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公共利益和民主。即媒体必须承认并把维护公众利益臵于自己工作的首位,而不是把谋求媒体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媒体要唤起公众对自身利益的关注,积极投身到社区的民主协商中去。 优点:鼓励公众的参与,让公众自己达成共识,寻求问题的解决 缺点:①动摇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②低估了社区共识的复杂性,社区成员复杂,很多问题根本不可能达成共识。③往往成为报纸提高发行量的幌子。 2、公民新闻学(Civic Journalism) 在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批判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民生新闻过于琐碎,把公众的注意力引向了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事,这不利于公众利益的真正实现。公民新闻学指出要把市民当成公民,关注公共利益。 3、民生新闻 最早从《南京零距离》推出的一种新闻形式。民生新闻以给百姓排忧解难为目的,把平民在生活、生存中遇到的疾苦报道出来,为平民摆脱困境的一种新闻。 意义:①关注平民的日常生活,强调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体现了媒介的人文关怀。 ②提高了媒介的社会责任感。③帮助平民摆脱困境,让平民获得生存权,维护他们的公民权。 4、新闻策划 新闻媒介的一种运作方法,媒介从新闻事实出发,进行创造性地筹划和安排,合理地调动和利用新闻资源,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5、新闻炒作 媒介对不具备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大肆报道,或着力渲染、放大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从而吸引受众的眼球,为自己谋取利益。 6、新闻评议制度 最早由英国发起,后来得到很多西方国家的仿效。通过由新闻界、法律界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评议会,依据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对有争议的新闻传播行为进行民间评议,令新闻界履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新闻学重点[1]

新闻学重点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陆定一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大众传媒的基本职能:瓦耶纳:主要的报道职能;随意的辩论职能;附带的娱乐职能。 3、联合国两个与新闻自由相关的文件:《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4、新闻法规范的主要权利:公众对权力组织的“知晓权”,维护公民的“隐私权”,为新闻来源保密的“隐匿权”,“更正与答辩权”。 5、“三色宣传法”:“白色宣传——公开表明信息来源;灰色宣传——不说明消息来源;黑色宣传——故意隐蔽真实消息来源。 6、耳目喉舌论的最早提出者:梁启超。 7、塞缪尔亨廷顿认为社会挫折感取决哪两个基本要素:社会动员、经济发展。 二、名词解释:(共15分。) 1、宣传: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2、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把党性原则的总要求和新闻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形成了党的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在新闻活动中充分体现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第一,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第二,在政治上,坚持新闻宣传工作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第三,在组织上,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且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党的有关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3、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新闻敏感是指新闻传播者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迅速而敏捷地判别和捕捉生活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 4、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及其外在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的、道义上的力量,而且是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新闻媒体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而且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而形成新闻媒体具有双重性的新认识,即新闻媒体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 三、问答题(15分)(二选一) 1、客观性原则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当前新闻实践中的意义。 一、新闻客观性原则的两个层面:理念层面和操作层面。二、理念层面的含义:指新闻从业者对新闻职业的认识和观念。客观性理念是对“事实”的信奉和对“价值”的不信任,并且在报道中努力把两者分开。具体要求: 1、诚实。 2、超脱、平衡、公正地对待事物。 3、无党派色彩,不抱成见或持偏见,不固执己见。 4、不牵扯个人利益。 5、只相信事实,怀疑出于价值观的别人的判断,努力将两者分开。 2、如何理解“反新闻价值理论”? 新闻价值是一种效用,就是使用价值;新闻价值是一种即时性的价值;新闻价值具有多样性;新闻价值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一种本能的感觉。因此,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它对媒体来说是可以实现交换价值的对事实的选择标准,对读者来说是使用价值。新闻价值的共性与具体传媒选择事实的轻重安排,知识性、激励性、娱乐性的事实也可以成为事实,这就是反新闻价值理论。由于传媒的受众构成不同,对同一个事实,不同传媒在版面编排或广电新闻的排序,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传媒服务的对象不同,同一个事实在

最新《新闻学概论》整理版资料

绪论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与发展。 运用新闻理论,观察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业界动态、媒体转型…… 例如:分析新闻报道(单篇报道、系列报道、同题报道等),分析媒体事件(限娱令等)……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事实 新闻事实——经过选择的事实 如何选择事实?21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务实派定义: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即“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是大众化报纸(便士报)兴起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务实派新闻定义的特点:注重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变态、刺激、色情。

务实派的定义具体形象,但比较随意,不科学 理论派定义 1.强调事实 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2.强调活动(结果)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强调手段——手段说的是新闻的功能而不是新闻本身。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新闻是手段,即意味着新闻媒体是工具.(1980) 4.强调信息 如: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新闻是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包含了新闻“真实、新鲜、公开”的特征。 信息源于事实,又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无法传布,只有变成信息才能传布。 新闻的定义 请比较几则新闻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目前古今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很多,可以首先对定义的整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定义的渊源、辨析、对实践的作用等。) 除了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如“事实说”、“报说”、“功能说”、“信息说”、等。首先,它们都肯定了事实的重要性;其次,它们都强调新闻要新,事实要近,陈年旧事不能成为新闻。这些定义是人们对新闻长期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拓宽人们的研究视野,深化对新闻的认识。 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新闻“定义”,如“性质说”与“兴趣说”,们片面强调事实的个别特征,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诱导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金钱、色情、暴力、怪异、刺激等消极现象上,其荒谬性和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五要素(5W)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新闻学导论》复习笔记

《新闻学导论》(修订版) 李良荣著 复习承诺书 我,承诺在____年__月__日前完成《新闻学导论》整理、背诵__遍任务!!! 签名: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 复习时间表 第___遍: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第___遍: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第___遍: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第___遍: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第___遍: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绪论 一、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三、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个部分。 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只要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史:评论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媒体产生、发展的历史。 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新闻学这三个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四、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五、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第一、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第二、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 第三、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第四、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第一章新闻活动 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媒体,在传播学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 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一、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 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结论: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 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二、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 在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社会条件有了很大变化:①、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②、出现了社会分工。 人们不但需要了解自然界变动,还必须了解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变动。这就使奴隶社会的的新闻活动比原始社会频繁得多,规模大得多。 三、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 1、在封建社会,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人们联系更加密切,社会对新闻需求量更大。 第一、国家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常有战争和武装起义,需要新闻(情报)传递工作。 第三、农民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第四、地主阶级需要用精神麻醉品奴化农民。 第五、分工明确,城镇出现,城乡、城镇内各行业之间联系频繁,需要有更多的新闻活动。 2、从奴隶到封建社会,社会条件改变了,但和奴隶社会相比,新闻活动有两点没有改变:

19考研mjc笔记之精神交往理论

19考研mjc笔记之精神交往理论 《新闻学导论》是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参考书目之一,它阐释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现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对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以及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领域中的主要理论问题进行较为的阐述、分析和梳理。本书内容比较多,知识点比较散,因此在冲刺阶段的复习拥有一本复习笔记是很必要的,下面是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学好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 这么说的原因(基于几种现实需要): 第一,在我国.传播学是主从西方尤其美国引进的。其中不乏精华。但也有不少唯心主义的糟粕。为使它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我们必须从唯物史观出发重新建构传播学理论体系。 第二,传播学属于一门社会科学。离不开哲学世界观的指导,考察人类的传播活动,同样必须从科学的传播观出发。

第三,研究传播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探索社会信息系统良性运行的规律,理顺我国社会的传播结构和传播关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传播学研究的指导。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交往”的概念 “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交往 关系; “观念、思维、人的精神交往”—— 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 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的概括性范畴。马克思、恩格斯是把交往作为与生产力和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来看待的;交往与生产,从人类诞生那 一天起就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分工产生于生产的需要,而交往则是实现生产 和分工的保障。

最新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新闻学:是一门以研究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学科.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 2.广义新闻学的基本内容 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规律。从实践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媒体产生、发展的历史。 它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材料,可为当前的新闻工作者作借鉴。 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3新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A、个案研究法,检验某一个受研究客体所具有的多方面特征的方法。 B、比较研究法,将已有的新闻资料和新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可分纵向、横向。综合式 比较。 C、调查研究法,以少数的访问调查面获得多数人态度资料的一种方法。 D、内容分析法,以语言方式表述转换为以数量方式表述。步骤为:选取样本、内容分类、 内容编码、统计资料。 4、中国最早的新闻学著作及其思想 A、《新闻学大纲》徐宝璜1922出版 B、《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1923出版 C、《中国报学史》戈公振1927出版 第二章新闻 1、概念 新闻: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宣传:是运用各种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迅速越快越好。尽可能准确、尽可能地量化。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多属延缓性新闻,但它讲究写作技巧,必须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要有明确时间。 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很难有明确时间。 2、新闻的基本特点 真实、迅速 3、认识新闻定义的不同观点 定义一:新闻史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 定义二: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现在定义:随社会的发展,新近事实变动或正在发生的信息 4、新闻本源与新闻来源地区别 新闻本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讨论的是新闻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或者说,记者从哪里去发现新闻。 新闻来源:是指具体的某一条新闻是从何处获得,又称新闻出处。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李良荣 新闻学导论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提纲)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提纲) 第一章新闻活动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发展。 2、新闻活动的渠道有哪些,各自采用的方式、特点、优缺点是什么? 第二章新闻 一、名词解释 1、突发性新闻。 2、延缓性新闻。 3、硬新闻。 4、软新闻。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信息的特点。 2、信息概念对新闻工作的新要求。 3、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法。 第四章新闻与宣传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宣传和新闻的区别。 2、宣传的基本特点和定义。 3、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 第五章新闻与舆论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舆论的基本要素。 2、舆论的定义。 3、舆论的个性特点。 4、舆论的主要社会功能。 5、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 6、舆论形成过程。 7、新闻媒介与舆论的联系。 8、新闻媒介如何正确引导舆论。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第七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体制。 二、简答题 1、从所有制性质来看,新闻媒介所有制性质是新闻体制的核心。 2、生产力水平如何影响新闻事业发展水平。 3、新闻事业发展的规律。 规律一:各国新闻体制都是从具体国情出发,由政治、经济体制决定,受文化传统影响。规律二:生产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 规律三:每一种传播工具,每一个新闻单位为了自己求得发展,不被淘汰,需要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己优势。 规律四:不断适应读者的需要。 规律五:以最省的精力让读者获取最多的信息,以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使读者受到最大的影响。规律六: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2、中国确立新闻媒介双重属性,给新闻媒介带来的新变化。 3、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4、认识到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属性,对我国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意义。 5、以商品原则指导办报(台)的消极因素。 6、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第九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2、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3、媒介功能定位的基本排列组合。 4、我国新闻媒介的具体任务。 第十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二、简答题 1、新闻媒介受众的特点。 2、当代中国受众群体和群体信息需求变化。 3、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决定性影响。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报纸最早产生于( A ) A威尼斯 2、“意见自由市场”理论最早有(D )提出 D.弥尔顿 3、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D ) D.新闻是信息大家族中的特殊成员 4、新闻事业的指导性通常取决于新闻内容的( C) C.指向性 5.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口号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 B ) B.约翰·弥尔顿 6.对于报纸批评,毛泽东曾提出( A ) A.“开、好、管”三字方针 7.新闻事业作用于社会的基本手段是( D ) D.传播新闻信息 8.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 D ) D.上层建筑层次 9、一般地说,公营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A ) A.社会化领导制 10、新闻立法是指(D ) 11、一般地说,国有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B ) B. 政府领导制 12、.新闻的基本特性是( A ) A.新鲜、真实、.迅速及时 13.“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提出者是( D ) D.毛泽东 14.新闻资产所有者掌握新闻传媒生存权、发展权和经营权的控制行为是( D ) D.行政控制行为 15、新闻的本源是( B ) B.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16、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是( A )。 A. 哈瓦斯社 17、新闻体制的核心是( C ) C. 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 18、新闻选择有三个环节,除采访、编辑之处,另一个是( A ) A.写作 19、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办的无产阶级报纸是( C ) C.新莱茵报

20、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 C ) C.人民的监督 21、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六条首位的是( C )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大众传媒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除了沟通信息,还有( A ) A.影响舆论 23、在新闻传播的三要素中,除了事实和新闻接受者之外。另一个是( C ) C.新闻报道者 24、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是( D ) D.忠实记录 25、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 B ) B.信息交往 26新闻价值的实质是( D ) D.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征的量化把握 27、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着作《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 C ) C.戈公振 28、新闻价值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 B ) B.客观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传媒业经营活动的三大基本原则() A.普遍服务B.编营分离C.受众中心 2、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的正规途径有() A.司法控制B.行政控制C.资本控制D.媒体的自律 3、新闻媒介受众的独有特征() A.广泛性B.混杂性D.隐蔽性 4、当前中国新闻改革四个鲜明的基本特点是() A.从自发走向自觉 B.从观念更新走向制度更新 C.从边缘突破走向中心突破 D.从增量改革走向盘活存量 5、新闻媒介所有制基本类型()。A.私营媒介B.公营媒介C.国营媒介 6、目前世界新闻学的主导理论有()。A.自由主义报刊理论B.发展新闻学C.社会责任论D.党报理论 7、新闻活动的渠道有()A. 亲身传播B. 大众传播D. 群体传播 8、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媒介的效果,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有()A.魔弹论 B.选择性理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

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新闻学导论复习要点

1.新闻的两种定义及其内涵 定义一: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定义二: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 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作的预测 判断是对某一事件得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作的结论,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新闻既然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那么,它就应该尽可能多地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如果要做些分析,也应尽可能避免下判断,更不要以判断来代替事实。 2.新闻要素 新闻要素指的是构成新闻所必须的材料 Who(人物)What(事件)When(时间)Where(地点)Why (原因) 3.新闻常见类别 内容: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娱乐、科学、教育、社会 发生地:国际、国内、地方 时间性: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与读者的关系:硬新闻--决策、行动;软新闻--娱乐、消遣

4.信息的特点,新闻工作者如何运用这些特点 1)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 这是媒体传播赖以生存的前提,无限传播。这是信息与物质的显著区别。 新闻机构一经发布一条消息,可以使亿万受众同时享受。 2)扩缩性 根据编辑部、受众的需要来决定扩缩的程度,而不是内容决定文章的长短。 从这一消息可以扩展到几万字、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 3)组合性 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新的信息来。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事实是多棱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信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5)相对性 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 相对性要求新闻工作者了解、熟悉受众的需要。 5.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式 1)完整(或称全面)。要把构成该事件的主要事实和盘托出,给读者完整的印 象,不能有意隐瞒某些材料。 2)平衡(或称对等)。当社会上对某一事件有多种不同的意见,或者双方当事 人发生争执,报道应该让各种见解或让双方有同等的表达机会,不能在版面上偏袒一方。 3)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客观性报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再进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苏州大学的新闻传播学是个很有前途的专业,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师资力量和院系设置,以及传说中的,与凤凰卫视合作,所以对于这个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就业率和文凭的认可度有了一定的含金量了,所以不必怀疑它不够好,除非你是对自己要求特别高,非复旦、人大、中传这类的学校不考了。其次是考研就有了难度,毕竟是研究生嘛,从字面意思上,就不会很容易的,你细想一下,苏大好歹也是211的,(*^__^*) 嘻嘻……所以尽量未雨绸缪,做好准备。至于你从自己的程度出发,不妨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你的英语能力如何,考研英语和四六级不同,不是一个层次上的 2、你对于新闻是不是由衷的喜欢,真的对这个专业很热爱,那么对于这样的专业,你的基础是怎样 3、新闻在考研中,还是比较大热的专业,每年跨专业考的人很多,在这点上自己是否做好了和本专业就是新闻的同学较量 4、你是二本的学生,那么基本的个人能力不会太差的,每年还有那么多三本的学生考研都成功了,所以对自己要有信心。 5、英语分数线,苏大是A区,跟着国家线走的,不会有排外的事情,但是个人实力是硬道理,建议尽量考到60分左右,这样就相对保险点。专业课的复习,确实只有两本书,但是知识是融会贯通的,不仅仅只是这两本书掌握就可以了,所以,如果你决定考了,就做好以下几块的复习:(专业课) 1.基础知识:(新闻与传播基础) (1)参考书。学校指定的初试参考书有两本《新闻学概论》和《大众传播学》。这两本书在卓越上就有的卖,还有折扣的。至于复试的参考书,我不建议现在就买,等初试过了之后再买就不迟。因为复试很灵活,基本不按书出题。

新闻学概论复习

名词解释 1.新闻: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种,例如反常论,事实论,报道论,信息说等等,侧重点不同。我们通常采用的是陆定一的定义,即报道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宣传: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十讲》 3.舆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十讲》 4.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总合。《童兵》 5.新闻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是指事实的真实,新闻真实性指新闻报道与所反映的客观现实(事实)的相符程度。《童兵》 包括新闻必须确有其事,5个基本要素需要真实(5W),细节需要真实,新闻事实之间的联系要真实,对事实的表述要冷静客观,逻辑真实和新闻背景材料真实《老师》 一是事实真实,二是总体真实,三是要求能通过事实的报道揭示该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本质。《童兵》(3关于总体真实和本质真实需要质疑) 6.新闻客观性:是指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客观指报道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形式上的“客观”指新闻所显示的倾向性,客观陈述,指报道中立,不带立场偏见。《童兵》 7.新闻专业主义:是指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服务全体公众为目的,以专业社区自律为手段的一种社会控制模式。它是一种新闻意识形态,也是有别于政治、市场的第三种控制。 8.知情权: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知悉、获取相关信息,既有公法权利的属性,也有民事权利的属性,是公民所享有的一项基本的重要的政治权利。 9.第四权:指在立法,行政,司法以外的第四种权利。第四权所指的即是媒体、公众视听,媒介的监督权。它是约定成俗自然而然形成的。 第四权力:是西方社会的一种关于新闻传播媒体在社会中地位的比喻。它所表达的内涵是:新闻传播媒体总体上构成了与立法、行政、司法并立的一种社会力量,对这三种政治权利起制衡作用。 10.新闻自由:广义上,新闻自由指的是公民接受发表意见的自由,狭义上指的是新闻从业者在从业中的各种自由权利。 新闻自由这一概念,从字面上行看,是指搜集、发布、传播和收受新闻信息的自由,包括报刊的出版自由、电台和电视台的播放自由、新闻采访与报道的自由,以及发表意见和开展新闻批评的自由。严格说来,新闻自由不是新闻传播者所独有的职业权利。新闻自由是公民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创办新闻媒介机构的自由,了解和报道新闻的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和批评政府及公务员的自由。《童兵》 陈力丹说可以看做是对新闻出版自由的定义的话,恩格斯说:每个人都可以不经国家的事先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新闻学概论》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新闻事业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新闻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为今后的新闻理论研究和从事新闻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明确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规范新闻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又要联系中国新闻工作的实际,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新闻学理论。 明确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新闻事业、新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新闻学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采、写、编、评、摄、经营管理),狭义的新闻学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的特点、样式、规律、功能、目的等等。重点是现代新闻业和社会的关系,具体说,新闻业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与社会的互动。 《新闻学概论》中的新闻学,主要是在狭义上使用。 一、中国新闻教育对新闻学发展的贡献: 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可以视为中国正式新闻教育的开端。 2、我国大学设立新闻系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普通文科内创办报学系,由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主笔柏德逊(Don Patterson)主持系务,并发行英文《约大周刊》。 3、我们认为,新闻学要想发展到“学术性专业的层次”,这种研究视域和理论建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视域对新闻学研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外在性,那么专业视域则是新闻学研究的内在视域。它以新闻和新闻传播为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闻和新闻传播自身的逻辑和质的规定性来思考各种实践层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专业视域称之为“本质视域”。 二、学习新闻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我们正确对待新出现的各种新闻现象。 3、指导我国新闻改革的顺利进行。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2008)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叙述。 2新闻本源: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寻找新闻 3信息: 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是认识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信息论中的信息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某种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宣传内容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宣传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 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力推崇自己的观点 “洗牌作弊法” 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想和行为 5广告 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它体现着公众利益。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 7事实 汉语词典中,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新闻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包括事物已经发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事件),也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变化 具体事实 指人体感官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事实 概括事实 指由具体事实综合、概括、统计和提炼而成 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指新近发生的,含有新的信息的,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新闻作品的基本素材。 8议程设置 也称议程安排,指的是大众传媒安排公众议论的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的功能。 9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很难进行核对,难以保证真实性,所以不能用作新闻写作 10“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四不方针”是著名报人张继鸾在1926年接手《大公报》时提出的办报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其他因素左右,坚持客观公正;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不盲从于信息,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 11“社会公器” 社会公器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信息、文化事业和社会舆论机关,为不同阶级提供共享的信息环境,是社会成员沟通的桥梁,思想的黏合剂,是社会舆论的客观反映 12新闻客观性 新闻(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它打上了传播者的主观印迹,但事实本质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新闻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新闻的客观属性。 13公正报道原则 1给予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2对争议各方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不应当随意发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强化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新闻与舆论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强化习题及答案第五章新闻与舆论 第五章新闻与舆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舆论的特点是() A.公开性和引导性 B.公众性和隐匿性 C.急迫性和公众性 D.广泛性和评价性 2.下列对舆论形成的量化标准表述正确的是() A.四分之一的人持有一种意见,则舆论形成 B.三分之一的人持有一种意见,则舆论形成 C.三分之一的人持有某种意见,则舆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D.三分之二的人持有某种意见,则舆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3.我国当前舆论引导的总目标是() A.表达民意 B.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C.显示民众的力量 D.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 二、名词解释 1.舆论 三、简答题 1.舆论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简述舆论的控制作用。 3.简述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 4.简述正确的舆论引导的要求。 5.简述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 1.试述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D 2.ACD 3.B 二、名词解释 1.舆论是社会群体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或:舆论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三、简答题 1.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 (1)舆论的主体——公众(发表意见的人) (2)舆论的客体——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意见的针对对象) (3)舆论的本体——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意见本身) (4)舆论的载体(渠道)——公开的传播活动(传播意见的工具) 2.舆论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1)决策过程,2)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3)决策和执行人员的行为;一是对公众行为的鼓舞和约束,包括:鼓舞公众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发生;鼓舞公众成员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3.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包括: (1)公众的认识水平,道德水平,受教育程度 (2)公众获取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充分程度 (3)公众自由表达意见的可能性和充分性 4.正确的舆论引导的要求包括:1)提供真实、充分的信息,避免造成舆论误区和社会心理震荡。2)注意对新闻信息的过滤、综合和解析工作,为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平衡,寻找共同支点。3)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弘扬正气,协助树立正确的主流价值观。4)注意贴近群众,发现并协助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沟通情况。 5.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特点是:1)具有公开性。这种公开性会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2)具有广泛性。社会各个团体、层次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