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出则悌》(第九课)教学设计(丁守莲)

合集下载

弟子规出则悌教学设计三篇

弟子规出则悌教学设计三篇

弟子规出则悌教学设计三篇【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准备了《弟子规出则悌教学设计三篇》,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内容:第一模块:进步分享(15分钟)自己的本周的一个小故事1、首先表扬上周姜勇成主动改错的事。

2、清明上坟。

自己的情况介绍,我们家的习俗是烧经,上供,上土,插一根竹条,等等。

我自己的遗憾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我很小的时候都去世了,每逢过节的时候都很想他们,自己没有尽过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3、请家长分享,说说自己和孩子学习弟子规的体会,孩子也一同上台。

4、、有时间自己再拿出放大镜,分享自己给夫人的奶奶送放大镜的事,奶奶很高兴。

此外,上周做的好事也可分享,帮一位流浪在宁波的81岁的残疾军人的老师买了火车票,送回重庆。

(事诸父,如事父)第二模块:温故知新(20分钟)复习上次学过的1、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问家长和孩子们:吃东西的时候该怎么样?给长辈夹菜了吗?坐的时候让长辈先坐了吗?走的时候考虑长辈了吗?自己的东西有没有自己拿?2、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兄弟姐妹同学常应什么事情吵架?可以把玩具先让给别人玩吗?复习诵读:独木不成林第三模块:诵读弟子规(15分钟)开始诵读一遍(会背的孩子上台领背)请小朋友上台领背,注意语速,提醒“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之后与他们一一握手。

(这一次有7位小朋友上台背诵)(休息10分钟)第四模块:新课传授(45分钟)(一)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1、先讲故事:故事:仲由负米(带了一袋5公斤的米让孩子们来拎,孩子们很积极)子路是孔子的学生,非常孝敬父母,他因为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野菜。

当家里没有米,他为了让父母吃到米,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回家,然而他却甘之如饴。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设计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设计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弟子规》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设计的教学内容选自《弟子规》完整版,主要涵盖了教材的第一至第十章。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孝道、尊师、友爱、谨慎、诚实、勤劳、节俭、忍让、谦虚、谨慎等方面的传统美德教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2. 通过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诚实守信、勤奋好学、节俭忍让等优良品质。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弟子规》中的传统美德和人生哲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弟子规》完整版、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实际案例为引子,让学生思考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引出《弟子规》的重要性。

2. 教学章节一:孝道(1)讲解教材第一章,让学生理解孝道的意义。

(2)举例讲解孝道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照顾父母、尊重父母意见等。

(3)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孝道原则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学章节二:尊师(1)讲解教材第二章,让学生明白尊敬师长的道理。

(2)分析尊敬师长的表现,如尊重教师、听从教导等。

(3)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尊敬师长的具体行为。

4. 教学章节三:友爱(1)讲解教材第三章,让学生了解友爱的重要性。

(2)讨论友爱在班级里的实际应用,如帮助同学、分享快乐等。

(3)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写出一句友爱的话给同学。

5. 教学章节四至十:谨慎、诚实、勤劳、节俭、忍让、谦虚、谨慎(1)分别讲解每个章节,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2)举例说明每个章节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相关章节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弟子规》完整版1. 孝道:照顾父母、尊重父母2. 尊师:尊重教师、听从教导3. 友爱:帮助同学、分享快乐4. 谨慎:言行谨慎、避免过失5. 诚实:诚实守信、不说谎6. 勤劳:勤奋好学、不怕困难7. 节俭:节约资源、反对浪费8. 忍让:学会忍让、和谐相处9. 谦虚:谦虚待人、不骄傲10. 谨慎:言行谨慎、避免过失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概括《弟子规》中的每个章节的主题。

《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五篇)第一篇:《弟子规》教学设计《弟子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教学目标:1.理解两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两句话。

2.看故事、听故事,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教学难点: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弟子规》歌曲,引入所背内容,谁来背背上节课的内容。

快速抢答:(课件出示,说出相对应的语句)(1)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2)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3)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4)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5)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6)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7)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弟子规》分成孝悌、谨信、亲仁、学文等篇章,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合辙押韵,入孝出悌,符合礼教,每一句讲述的都是至关重要的做人的道德和规范,是一本教育孩子如何遵纪守法、规范做人的经典启蒙读物。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孝亲尊师,与人为善”,《弟子规》教人“孝信”的本意便在于此。

国学《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2024)

国学《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2024)

国学《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2024)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弟子规》的“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章节。

该章节主要阐述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言行谨慎、诚实守信、广泛爱众、亲近有德之人等传统美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章节。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尊敬师长、言行谨慎、诚实守信、广泛爱众、亲近有德之人的良好品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章节。

难点:理解章节中的传统美德,并将之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感人故事,引出尊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弟子规》中“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章节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并背诵。

3. 例题讲解: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尊敬父母、尊敬师长、言行谨慎、诚实守信、广泛爱众、亲近有德之人的具体表现。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与章节相关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弟子规》——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章节。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章节中传统美德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章节的理解和背诵情况良好,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方面仍有待提高。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国学经典,如《大学》、《中庸》等,加深对国学文化的了解。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弟子规》教案(完整版)第一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弟子规》为基础教材,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讲解和传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弟子规》的前五章,分别是: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弟子规》的前五章内容,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2. 培养学生孝顺、尊敬父母、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弟子规》中的古文理解和翻译,以及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实践。

2. 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弟子规》的道理,并能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和尊重父母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弟子规》的思考和兴趣。

2. 讲解《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3. 举例讲解如何将《弟子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实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弟子规》的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弟子规》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分享彼此的体会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弟子规》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

2.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弟子规》的知识。

3.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习《弟子规》的体会和心得。

弟子规-出则悌教学教材

弟子规-出则悌教学教材
促进社会和谐
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领 域,《弟子规》所倡导的伦理 道德规范对于促进人际关系和 谐、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 用。
“出则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培养尊重与关爱
通过学习“出则悌”,人们可以学会在家庭 和社会中尊重长辈、关爱兄弟姐妹,培养良 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
增强责任感
提升人际关系能力
家庭实践
布置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在家 中践行“出则悌”的道理,如 尊敬长辈、兄弟和睦等。
学校实践
在学校组织相关活动,如主题班 会、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 中体验“出则悌”的内涵。
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其关
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04
《弟子规》中的“出则悌”教学实例
教学实例一:家庭中的“出则悌”
总结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通过家庭中的“出则悌”教学实 例,培养孩子尊敬长辈、关爱兄弟姐妹的美德。
详细描述
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如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碗、洗 衣服等,培养孩子勤劳、有责任心的品质。同时,家长可以教育 孩子在家庭中要尊敬长辈,主动关心和帮助兄弟姐妹,培养孩子 的家庭责任感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随着时代的变迁,《弟子规》 在传承和应用过程中不断得到 完善和发展。它不仅在华人世 界中产生了深远影响,还逐渐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02
《弟子规》中的“出则悌”
“出则悌”的含义
01
“出则悌”意为出门在外要尊敬 长辈,兄弟和睦,与人为善。
02
这是《弟子规》中关于家庭教育 和社交礼仪的重要指导思想。
学习《弟子规》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社会 责任感,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它教导人们要 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关心他人,这些 品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出则悌教学设计

出则悌教学设计

《出则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能熟读并理解〈出则悌〉中的意思。

2. 看故事、听故事,学会出门在外必要的接人待物的礼节以及尊尊老敬贤之道。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讲解、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古人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2)通过小故事,小组之间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和态度价值观(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弟子规》的兴趣。

(2)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流利背诵。

学会行住坐卧的基本礼仪,尊老敬贤人生态度难点:理解含义并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自由读,指名读。

(二)出示:兄道友弟道恭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想不想看?播放《孔融让梨》的故事。

2.谁来说说哥哥为什么要让孔融先拿?3. 那孔融为什么要拿最小的呢?他为什么要把大的让给哥哥,从这里可以看出孔融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哥哥怎样?4. 那爸爸说弟弟比他小的时候,他说了什么?从这可以看出孔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弟弟怎样?5.孔融作为哥哥很友善,作为弟弟很尊重哥哥,这就是——(引说)(三)学习“兄弟睦孝在中”1.小朋友看这些是什么?老师带来了一根筷子,像不像一支箭,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折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它折断,如果是一把呢?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个关于折箭的故事。

弟子规出则弟教案

弟子规出则弟教案

弟子规《入则弟》教案贺娟1、静定音乐:端身正坐,闭目,手放腿上。

2、上课起立:由班长喊口令(起立)3、向大成至圣大师行礼(行三鞠躬礼)4、向老师行礼(行一鞠躬礼)教学过程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练习鞠躬礼1.小朋友遇见师长时要行礼,行鞠躬礼时身体与腿要成90度,口中说:「老师好」。

老师先示范一次动作。

2.请学生一排一排到前面练习。

3.并请学生至后排家长区,向所有的家长鞠躬问好:「爸爸妈妈好」(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二)练习坐姿1.良好的坐姿请学生到前面示范良好的坐姿,良好的坐姿应该上半身保持挺直,头、颈部不要往前倾,椅子的高度要让膝盖成九十度弯曲,(1)男生:双脚、双膝可以稍微分开,双手置于两边大腿上。

(2)女生:双脚、双膝靠拢,将两手重迭轻放于右大腿上。

示范完后请学生轮流出来练习。

4、读经的方法『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所以这句很重要,读经书的时候必须要很专注,要能专心才能有所收获。

所以我们第一节课跟孩子上课就会很慎重,先要求他们读经以前一定要坐有坐相,书一定要摆正。

当他是用恭恭敬敬的心去读,一开始是这个态度,养成以后终身不改。

假如第一次上课就坐的歪七扭八,边坐的时候眼睛还飘东飘西,那就很难得到真实受益。

坐都坐好了,对书本恭敬。

接下来告诉他们:学问一定要靠平常不断的积累。

有一句成语叫「滴水穿石」,石头硬还是水硬?石头。

那为什么石头这么硬,居然水可以把它穿过去?为什么?因为它的不断一滴接著一滴,可能到十万滴、百万滴,甚至於更多的时候就能够把它穿过去,以柔克刚。

所以这个「滴水穿石」就好比我们求学问,一字一句都要认认真真把它学好、把它读好,到时候你的学问就可以有穿石的力道。

所以就告诉小朋友,我们这一只手叫滴水穿石手,每滴一滴,石头快要被我滴破了,我的学问就在这一只手不断专注著指著我念的字当中,每一个字我都把它记起来了,我都把它领会了。

所以在读经当中我们都是教孩子,眼睛看书,手指著书,嘴巴跟著念,心也要在,心眼口还有手统统都要专注用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出则悌》(第九课)教学设计丁守莲活动设计背景
《弟子规》是清代学士根据张示孔子言行的《论语》,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所提炼的做人道理,适用于幼儿的启蒙教育。

古老的文化中蕴含着的是一脉相承的渊源文化和行为准则。

一年级学生的社会性行为更加广博,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逐渐加强,辨别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自己处在特定的环境,小朋友该如何去处理,弟子规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行为参考,帮助孩子们欢愉、大方,有礼貌的与人交往。

作为精炼、深刻的古文,《弟子规》能帮助孩子们积累丰盛的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们灵性。

活动目标
1、理解古文精炼的语句所折射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道理。

2、与生活情景结合,将尊敬长辈、关爱伙伴的诗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乐于积极参加国学诵读活动和歌曲表演唱活动,帮助儿童积累文学底蕴,培养儿童优良的品德及灵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文精炼的语句所折射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道理。

2、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学会做一个长辈们喜欢、朋友们信赖、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3、富有感情的诵读内容,积极、大方的参与到诵读、歌唱表演中。

活动准备
活动课件、xx、字卡、古筝音乐、曲谱
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入
1、播放课件故事《孔融让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含义:之前我们学习了《弟子规》里小朋友好父母的内容,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弟子规》里有关于尊敬长辈、兄弟姐妹们友情互相关爱的故事。

2、再次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意义:孔融是怎样吃梨的,我们可以向孔融学习什么?(关心友好,把好吃的留给别人,谦逊有礼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对尊长,勿见能。


二、诵读导入,培养儿童情绪
带领同学们模仿古人(双手在胸前作捧书状,边念边摇头晃脑诵读),复习诵读,引出课题。

三、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韵文,读准字音。

2、借助图文,译文初步理解课文。

3、富有感情的诵读内容,积极、大方的参与到诵读、歌唱表演中。

四、诵读xx。

1、借助拼音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请小老师领读。

3、去掉拼音读文,课件出示韵文。

4、指名读。

5、男女对读。

6、同桌对读。

五、理解xx含义
1、自己试着看译文,理解意思。

2、教师指导理解句意。

逐句讲解,梳理含义,留意讲解个别补偿用字的含义:“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是说不论是吃饭、喝水,还是就座、行走,都谦逊礼让,让年长的人优先,年幼的人随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是说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要找的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有什么事。

可以帮忙就帮忙,帮不上忙时则代为转告。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逊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六、复习诵读,巩固记忆。

1、请同学们比赛诵读:瞧,见小朋友们优美的读书声,连外面的小鸟都飞过来欣赏了,欢迎欢迎!小朋友给小鸟表演一次怎么样?提醒同学们富有感情的诵读,感受古文所传递的道理。

2、小喇叭大喇叭游戏,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孩子们的记忆:滴滴哒,滴滴哒,游戏时间到!老师、同学们分组轮流担当大喇叭小喇叭,诵读古文。

提醒同学们诵读时要加入自己的感情,抑扬顿挫。

七、对比生活经验,做到知行合一。

1、播放课件,请同学们帮忙处理课件中出现的问题。

(两个小朋友争抢苹果)再次引入原句,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

2、邀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情景表演,将已学到的经验运用到生活中。

(邀请两人表演,一长者生病了需要他人的帮助,呼唤自己的孩子。

另一孩子帮助找他的家人。

启发孩子们运用“我来帮助你”“谢谢”等词汇表达对他人的关爱。


3、小结,再次梳理古文含义,巩固记忆:刚才小朋友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我们友好、有礼貌,乐于助人大家就会很开心的共同生活。

对不对?
八、歌曲表演唱,拉近古文和同学们的距离。

1、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复习唱。

2、老师示范表演,引导孩子们学习表演:我们不光会唱,还可以把它表演出来,让我们一起跳起来。

3、带领幼儿学习表演,邀请个别同学与老师共同表演。

4、学生找朋友,两人一组,共同表演。

六、结束:魔咒念念念(火车钻山洞游戏):一边钻山洞,一边诵读所学的内容(从“弟子规,圣人训”开始)。

附:
弟子规
出则悌(xx)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