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尿常规

合集下载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是医学实验室对尿液样本进行检查后所出具的报告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尿常规检验项目及其正常值范围和解读:
1. 外观:正常尿液应为清澈透明的,若外观为浑浊、混浊等可能表示有脓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等。

2. 色:正常尿液的颜色通常为浅黄色或无色,若尿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例如发黄、深黄、红色等,可能表示存在血尿、黄疸等问题。

3. pH值:正常尿液的pH值通常在5-8范围内,影响尿液酸碱度的因素包括饮食、药物、肾功能等。

4. 尿比重:正常尿比重范围为1.003-1.035,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脱水、尿毒症等问题。

5. 蛋白质:正常尿液中通常不含或仅含微量蛋白质,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可能表示肾功能异常、尿路感染等。

6. 葡萄糖:正常尿液中一般不含葡萄糖,若检测结果阳性可能表示糖尿病、肾小球损伤等。

7. 酮体: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酮体,若检测结果阳性可能表示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等。

8. 亚硝酸盐:正常尿液中一般不应含亚硝酸盐,若检测结果阳性可能表示尿路感染等。

9. 潜血:正常尿液中一般不应含红细胞,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可能表示尿路感染、肾结石等。

10. 白细胞计数: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白细胞计数较低,若检测
结果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尿路感染等。

需要注意的是,尿常规检验仅是初步筛查尿液中是否存在异常,如果尿常规检验结果异常,需要进一步进行病因诊断和治疗。

最好咨询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手段,能够反映人体内部的代谢状态、肾功能情况、泌尿系统疾病等。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通常包含了多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如尿液外观、尿色、尿比重、pH值、蛋白质含量、糖含量、尿酮体等等。

以下是对常见项目的解读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1. 尿液外观:尿液的外观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尿液是否澄清,有无混浊物。

正常尿液的外观应该是清澈透明的,无色或淡黄色。

如果尿液外观混浊,可能表示存在脓尿、红细胞、结晶或细菌感染等情况。

2. 尿色:尿色的变化可以提供一些关于身体健康状况的线索。

通常,浅黄色到琥珀色的尿液为正常,这是由于尿液中的尿色素所致。

不过,如果尿液变得深黄色甚至出现茶色,可能提示存在脱水、血液或胆红素等问题。

3. 尿比重:尿比重是衡量尿液浓缩程度的指标,能够反映出肾小球滤过功能。

正常人的尿比重一般在1.015-1.025之间,高于1.030可能表示尿液浓缩能力增强,低于1.010可能表示尿液浓缩功能减弱。

4. pH值:尿液的pH值可以反映酸碱平衡状态。

正常尿液的pH值一般在5-7之间,过高的pH值可能表示尿液过酸,可能与呼吸性酸中毒、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过低的pH值可能表示尿液过碱,可能与呼吸性碱中毒、摄入大量碱性食物等因素有关。

5. 蛋白质含量: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很低,每24小时排泄的蛋白质量不超过150毫克。

如果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毫克,可能提示存在肾小球疾病、尿路感染、肾小管损伤等情况。

6. 糖含量: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含有糖。

如果尿液中出现糖,可能表示存在糖尿病或其他代谢障碍。

7. 尿酮体: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含有酮体。

但在饥饿、酒精中毒或糖酮症等情况下,尿液中可以出现酮体。

如果尿液中酮体检测结果阳性,可能表示存在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

此外,尿常规检验还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亚硝酸盐、脱氢酶等,这些都可以提供关于泌尿系统的信息。

尿常规化验单解读

尿常规化验单解读

尿常规化验单解读尿常规化验单是了解人体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疾病以及全身健康状况的重要检查之一。

下面将详细解读尿常规化验单上的各项指标。

1.尿液颜色正常尿液颜色为淡黄色至黄色,主要与尿液中尿色素的含量有关。

如果尿液颜色出现异常,如红色、茶色、酱油色等,可能提示存在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等。

2.尿液透明度正常尿液应为清亮透明,如果尿液出现浑浊,可能提示存在尿路感染、肾病综合征等疾病。

3.尿比重尿比重是指尿液与纯水的比值,可以反映肾脏的浓缩功能。

正常值为1.015-1.025。

如果尿比重低于正常值,可能提示肾脏浓缩功能减退,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等疾病。

如果尿比重高于正常值,可能提示肾脏浓缩功能增强,常见于急性肾炎等疾病。

4.尿蛋白正常尿液中仅含少量蛋白,定量试验为阴性。

如果尿蛋白出现阳性,可能提示存在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

5.尿糖正常尿液中仅含微量葡萄糖,定性试验为阴性。

如果尿糖出现阳性,可能提示存在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疾病。

6.尿酮体正常情况下尿液中酮体含量极少,定性试验为阴性。

如果尿酮体出现阳性,可能提示存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

7.尿潜血正常尿液中不存在红细胞,如果尿潜血出现阳性,可能提示存在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8.红细胞计数正常尿液中红细胞含量极少,定量试验为3万/ul以下。

如果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可能提示存在尿路结石、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9.白细胞计数正常尿液中白细胞含量极少,定量试验为5000/ul以下。

如果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可能提示存在尿路感染等疾病。

10.管型计数正常尿液中管型数量极少,定量试验为0-偶见/ul。

如果管型计数高于正常值,可能提示存在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疾病。

11.其他指标尿常规化验单中还有其他一些指标,如胆红素、尿胆原等,可以反映肝脏功能和胆道疾病。

此外,还有pH值、硝酸盐等指标可以反映尿液的酸碱度和感染情况等。

这些指标出现异常也可能提示存在某些疾病,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尿常规结果解读

尿常规结果解读

尿常规结果解读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分析尿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提供有关身体健康和疾病诊断的重要信息。

下面,将对尿常规结果的解读进行详细介绍。

一、尿液颜色尿液的颜色可以反映人体的水分摄入情况和健康状况。

正常情况下,尿液应为淡黄色至琥珀色,这是由于尿液中的胆红素、尿胆素等色素物质的代谢产物所致。

过淡的尿液可能提示饮水过量,而过深的尿液则可能提示脱水或其他疾病。

二、透明度正常尿液在尿常规检查中应该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即无悬浮物。

若尿液出现混浊、有颗粒或浑浊的情况,可能存在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等异常成分,需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

三、尿酸度(pH值)尿液的酸碱度可以通过尿酸度(pH值)来评估。

正常尿液pH值一般在5-7之间,偏酸性。

若尿液pH值偏高,可能与饮食习惯、尿路感染、代谢性疾病等有关,而尿液pH值偏低,则可能与酸碱平衡紊乱、肾脏功能异常等有关。

四、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含微量的蛋白质,尿常规检查结果应为阴性。

若尿液中出现蛋白质阳性反应,可能提示肾脏损伤、尿路感染、肾炎等疾病存在。

五、糖尿液中的糖主要是通过肾小管滤过和重吸收来保持正常血糖水平。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检测到糖,尿常规检查结果应为阴性。

若尿液中出现糖阳性反应,可能提示糖尿病或其他糖代谢异常。

六、红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应该很少或者没有,尿常规检查结果应为阴性。

若尿液中出现红细胞阳性反应,可能提示尿路感染、结石、肾脏疾病等情况存在。

七、白细胞尿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可以反映尿路感染或其他炎症情况存在。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白细胞应该在正常范围内,尿常规检查结果应为阴性。

若尿液中出现白细胞阳性反应,可能存在尿路感染、肾脏炎症等情况。

八、细菌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有细菌存在,尿常规检查结果应为阴性。

若尿液中出现细菌阳性反应,可能存在尿路感染或其他细菌感染。

九、结晶尿液中的结晶主要有草酸钙、磷酸钙、尿酸、草酸铵等。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尿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肾脏和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

而对于病人来说,了解自己的尿常规检验报告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本文将对尿常规检验报告进行解读,帮助病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检验结果,以及意义和可能的健康问题。

1. 尿液颜色:正常尿液呈浅黄色或淡黄色。

深黄、浑浊、暗红或深褐色可能表示蛋白尿、胆红素尿、白细胞、红细胞和结晶等异常情况。

2. 尿比重:正常尿比重在1.010-1.025之间。

高于1.025可能表示脱水或糖尿病,低于1.010可能表示肾功能异常或肾小管功能障碍。

3. 尿酸碱度(PH值):正常范围在4.6-8.0之间。

PH值异常可能表示尿路感染、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

4. 尿蛋白:正常成年人尿中含有少量蛋白质。

高蛋白尿可能表示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肾小球炎或感染。

5. 尿糖:尿中糖含量正常应为阴性。

出现阳性可能表示糖尿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

6. 尿胆红素:正常尿液中不应存在胆红素。

出现阳性可能表示肝功能异常或溶血性贫血。

7. 尿胆原:正常尿中不应含有胆原。

胆原尿可能源于溶血性贫血。

8. 尿潜血:正常尿中不应含有潜血。

出现阳性可能表示泌尿系统肿瘤、输尿管结石等情况。

9. 尿酮体:正常尿中不应含有酮体。

出现酮尿可能表示饥饿、糖尿病或高脂血症。

10. 尿亚硝酸盐:正常尿中通常不含亚硝酸盐,出现阳性可能表示尿路感染。

通过以上对尿常规检验报告的解读,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了解自身尿液检查结果,并向医生询问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也提醒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饮水和生活习惯,以维护健康的泌尿系统。

尿常规的解读

尿常规的解读

亚硝酸盐
(1)主要来自病原菌对亚硝酸盐的还原反应,其次来源于体内的 NO
(2)灵敏度取决于3个条件:致病菌存在亚硝酸盐还原酶、尿液在 膀胱内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尿液中存在硝酸盐
(3)阳性常见于大肠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筛查用 (4)质量保证:晨尿
尿钠
一.用于肾衰竭病因的鉴别:
(1)急性肾小管坏死>40mmol/L (2)肾前性少尿尿钠<30mmol/L (3)肝肾综合征尿钠常<10mml/L
尿酮体
临床意义:用于糖代谢障碍和脂肪不完全氧化性疾病或状态的辅助 诊断。 (1)不能有效利用碳水化合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饥饿、饮食疗法、剧烈运动等 (3)碳水化合物丢失:频繁呕吐(妊娠、疾病)等 (4)其他:氯仿、磷中毒,服用双胍类药物,遗传病等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
(1)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前者阳性见于胆汁淤积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3)后者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疸
估; (6)肌肉发达的病人可能被低估; (7)女性,老年,长期卧床,截肢,肝脏病人被高估
尿糖
(1)尿糖主要指葡萄糖,也有微量乳糖、半乳糖、果糖、核糖、戊糖、蔗 糖等。
(2)尿液中是否出现葡萄糖取决于血糖浓度、肾血流量和肾糖阈。 (3)意义1:血糖增高性糖尿:如糖尿病、甲亢、嗜铬细胞瘤、垂体前叶功
能亢进、Cushing综合征 (4)意义2;血糖正常性糖尿:家族性糖尿、新生儿糖尿、妊娠或哺乳期 (5)意义3:暂时性糖尿: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应激性糖尿 (6)意义4: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3)混合性血尿:IgA肾病
鉴别肌红蛋白尿(A)与血红蛋白尿(B)
两者共同点: (1)潜血阳性 (2)尿沉渣阴性 (3)血LDH升高

尿常规报告解读

尿常规报告解读

尿常规报告解读
【原创版】
目录
一、尿常规报告的基本知识
1.尿液的酸碱度
2.尿液的成分
二、尿液酸碱度的临床意义
1.酸中毒
2.碱中毒
三、尿液成分的临床意义
1.蛋白质
2.葡萄糖
正文
一、尿常规报告的基本知识
尿常规报告是临床实验室检查中的一项基本检查,通过对尿液的酸碱度、成分等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正常尿液多为弱酸性,平均 pH 值在 6.0 左右。

尿液的酸碱度受食物、生理活动及药物影响较大,故随机尿 pH 常在 4.5~8.0 之间。

尿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水、电解质、有机物等。

电解质主要包括钠、钾、钙、氯等,有机物主要包括蛋白质、葡萄糖等。

二、尿液酸碱度的临床意义
尿液酸碱度的改变对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pH 下降多见于发热、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痛风,特别是在酸中毒时,尿液酸性增强呈强酸性。

pH 上升多见于碱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尿路感染以及尿中混有
大量脓、血时,尿液呈碱性。

三、尿液成分的临床意义
1.蛋白质:正常人在剧烈运动后、发热、精神紧张时会出现蛋白质的一过性增高。

如果尿液中混入血液、脓液、黏液或生殖系统分泌物以及月经血时,也会出现假性蛋白尿。

2.葡萄糖:正常尿液中不应含有葡萄糖。

尿液中葡萄糖的出现可能提示糖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综上所述,尿常规报告的解读需要综合分析尿液的酸碱度、成分等,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尿常规解读

尿常规解读

尿的化学检查——蛋白
蛋白尿
生理性:功能性、体位性 青少年<1g/d
肾小球性: GBM损伤 Alb 肾炎、肾病
肾小管性:
Tublar损伤
溶菌酶 β2-M
ATN-ARF
溢出性:尿中小分子蛋白↑→ B-J蛋白→骨髓瘤
Hb →血管溶血
Mb →挤压伤
孕妇蛋白尿(>0.3/24h)→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全身小动脉痉挛 肾小球毛细血管痉挛缺血缺氧,出现水肿尿蛋白
尿白细胞酯酶:中性粒细胞酯酶 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的指标 异常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性
尿的化学检查——亚硝酸盐
正常人尿中含有硝酸盐,经细菌(主要是肠杆菌科细 菌)还原而成。
参考值:阴性 阳性提示可能患有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肾盂肾炎,或
有由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希氏菌、变形杆菌等)引 起的有症状或无症状的尿路感染膀胱炎、菌尿症等。
尿的化学检查——尿隐血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泌尿系结石、急性 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 泌尿系肿瘤、结核、肾盂肾炎、膀胱炎、 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
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尿潜血阳性,而尿红细胞阴性的 情况,这是由于尿中红细胞受尿中渗透压等因素的 影响,最后破裂所致原
参考值: 尿胆红素阴性
尿胆原阴性或弱阳性
临床意义: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测定用于区别肝细胞性黄胆、 阻塞性黄胆和溶血性黄胆。
尿胆红素增加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阻塞性黄疸, 门脉周围炎、纤维化及药物所致的胆汁淤积,先天 性高胆红素血症。
尿胆原增加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减少 见于阻塞性黄疸。
直接排出多余糖分,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血糖浓度。 比如:安达康(达格列净)
尿的化学检查——尿酮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重(SG)3
❖ 比重和尿渗透压均用来评估肾的浓缩、稀释功能 。前者反映单位容积尿中溶质的质量;后者反映 单位容积尿中溶质分子、离子的颗粒数。二者都 受溶质的影响。
比重:10g/L蛋白增加尿比重0.003;10g/L糖 可增加尿比重0.004。
渗透压:10g/L蛋白增加渗透压 60mmol/Kg.H2O。
糖尿
葡萄糖尿
非葡萄糖类糖尿 血糖
非糖物质(异烟肼、阿司匹林)
血糖正常
内分泌性糖尿 肾性糖尿
尿糖试验阳性病因分析
胆红素(BIL)
❖ 定性-,定量《2mg/L。 ❖ 尿中胆红素系结合胆红素。 ❖ 阳性时常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 ❖ 溶血性黄疸时尿中胆红素呈阴性。
尿胆原(URO)
❖ 结合胆红素排入肠道内转化为尿胆原,大 部分从肠道吸收经肝脏再转化为结合胆红 素排入肠道,少量经肾小球和肾小管排出 形成尿中尿胆原。
±-+
0.2-0.5
+ -2+
0.5-2.0
3+ -4+
>3.0
蛋白(PRO)5
❖ 生理性蛋白尿:剧烈运动、发热、寒冷、 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情况下。
❖ 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最常见,滤过膜通透性增 加或电荷屏障受损。
2、肾小管性:炎症或中毒引起近曲小管 受损。常见病有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 中毒、药物或重金属中毒。
解读尿常规
肾单位
硬化肾小球
检查项目
❖ GLU(葡萄糖)
NEGATIVE(阴性)
❖ BIL(胆红素)
NEGATIVE(阴性)
❖ KEI(酮体)
NEGATIVE(阴性)
❖ SG(比重)
1.003-1.030
❖ PH
5 .4-8.4
❖ PRO(蛋白)
NEGATIVE(阴性)
❖ URO(尿胆原)
0 .2-1.0 EU/dL
如碱血症出现酸性尿:低钾
蛋白(PRO)1
❖ 尿常规定性为阴性。尿比重因素。
❖ 试纸法只能测白蛋白,可测浓度最低限为 100-200mg/L,对球蛋白不敏感。
❖ 健康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30- 130mg/24h;青少年最高《300mg/24h ;妊娠妇女应《500mg/24h。
❖ 一般情况下,24h尿蛋白定量》150mg或 尿白蛋白》30mg/24h就视为蛋白尿。
尿崩症:
抗利尿激素(ADH)缺乏 中枢性尿崩症
肾脏对ADH不敏感
肾性尿崩症
比重(SG)2
❖ 肾性尿崩症:ADH正常甚或增高的情况下 肾脏不能浓缩尿液的病理状态。分先天性 和后天性。
先天性:原发性(家族性)肾性尿崩症。
后天性:肾脏或肾外疾病(低钾、高钙) 导致的抗ADH作用和/或肾脏髓质受损使 尿液浓缩受到一定影响。又称为继发性或 不完全性尿崩症。
蛋白(PRO)2
❖ 24h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蛋白为白蛋白 、球蛋白、T-H蛋白、溶菌酶、β2-微球 蛋白等的总和。
❖ 24小时尿蛋白成分:
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 其它血浆蛋白 泌尿系组织蛋白
40% 15%
5% 40%
蛋白(PRO)3
❖ 蛋白尿另一个定义:任一次尿蛋白/肌酐(ACR )》0.2g/g即为蛋白尿。若ACR大于3.0或3.5 g/g即相当于尿蛋白定量》3.0g和3.5g / 24h ; ACR比值小于0.2g/g即等于《0.2g/24h。
蛋白(PRO)6
3、混合性蛋白尿:糖尿病肾病、LN、肾 小球肾炎。
4、溢出性蛋白尿: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 低分子量蛋白: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 、B-J蛋白。
5、组织性蛋白尿:多为低分子蛋白尿,如 远端小管分泌的T-H糖蛋白,上皮细胞分 泌的IgA球蛋白等。
正常尿液中渗透压和比重的关系:
mmol/Kg.H2O=(SG-1.000)×40000
PH值
❖ 正常新鲜尿呈弱酸性,PH值6.5左右,与 饮食有关,波动于5.4-8.4。
❖ PH偏低:酸中毒、高热、痛风、糖尿病、 口服维生素C。
❖ PH偏高: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应用 利尿剂、肾小管酸中毒。
❖ 如酸血症出现碱性尿:肾小管酸中毒
❖ 正常人定量﹤10mg/L,定性阴性或弱阳
性。
❖ 减少见于阻塞性黄疸;增高见于肝细胞性 黄疸。
酮体(KEI)
❖ 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羟丁酸、乙酰乙酸、 丙酮。尿常规中检测的是后二项。
❖ 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
1、糖尿病性酮尿:多伴有高血糖和糖尿。 服用双胍类药物的患者出现酮尿时血糖、 尿糖可为阴性。
❖ 微量白蛋白尿定义:24h尿白蛋白排泄在30- 300mg或尿白蛋白/肌酐比率男性17- 250mg/g,女性25-355mg/g。
❖ 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若有微量白蛋白尿,发生心 血管事件危险性明显增加。
蛋白(PRO)4
❖ 尿常规和24h尿蛋白定量之间的关系:
尿常规
24h尿蛋白定量(g/24h)
❖ NIT(亚硝酸盐) NEGATIVE(阴性)
❖ BLO(潜血)
NEGATIVE(阴性)
❖ LEU(白细胞)
NEGATIVE(阴性)
❖ VitC(维生素C)
葡萄糖(GLU)1
❖ 正常人0.56-5.0mmol/24h尿,定性阴 性。
❖ 尿糖定性阳性可分以下情况:
1、血糖增高性糖尿:血糖浓度》 8.88mmol/L,超过肾糖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非糖尿病性酮尿:高热、长期饥饿、 严重呕吐、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
比重(SG)1
❖ 成人任意时间尿1.003-1.030;晨尿应>1.020 ;24小时总尿的比重1.015-1.030;新生儿 1.002-1.004。
❖ SG升高见于高热、肾前性少尿、急性肾小球肾 炎、糖尿病等。
❖ SG减低见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 肾衰竭、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尿崩症。
❖ 3、暂时性糖尿:a.生理性糖尿:紧张、 妊娠;b.应激性糖尿:肾上腺素或胰高血 糖素分泌过多,脑外伤、心梗、烧伤。
❖ 4、其它糖尿:进食过多或代谢异常导致 的非葡萄糖性糖尿,如果糖、半乳糖等。
❖ 5、假性糖尿:尿中有氧化性物质作用于 试剂。如阿司匹林、异烟肼、水杨酸等。
尿糖+
❖ ❖
葡萄糖(GLU)4
如糖尿病;甲亢、库欣综合征、嗜铬细 胞瘤;肝硬化、胰腺炎、胰腺癌。
葡萄糖(GLU)2
❖ 2、血糖正常性糖尿(肾性糖尿):肾小 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下降。
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
原发性肾性糖尿: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肠-肾小管吸收 不良综合征。空肠及肾小管上皮对糖转运 有先天缺陷。
葡萄糖(GLU)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