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月球上有什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科学月亮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月亮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月亮知识点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天体。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六年级下册科学课程中关于月亮的知识点。

一、月亮的形状和外观月亮的形状是圆的,但并非完全是一个完整的圆,而是带有一些凹陷的地方,使其看起来像是一个弯曲的圆盘。

月亮的表面覆盖着无数的坑洞和山脉,这些凹凸不平的特征造成了月亮的表面质感。

二、月亮的自转和公转月亮自转是指月亮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它的自转周期约为27.3天。

而月亮的公转是指月亮绕地球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为27.3天。

有趣的是,月亮的自转和公转周期是相等的,因此我们总是看到月亮的同一面。

三、月相的变化月亮的光亮程度在每个月的不同时期会有所变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月相的变化。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亮绕地球公转的角度不同而产生的。

有四个主要的月相:满月、新月、第一季月和第三季月。

满月时,我们能够看到整个月亮的正面,而新月时,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正面,只能看到一点微弱的亮光。

四、月食和日食月食是指地球的阴影投射在月亮上,使月亮暂时看不见的现象。

而日食则是指月亮挡住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地球某一部分无法看到太阳的现象。

这些天文现象是由于地球、月亮和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造成的。

五、月球表面的特征月球表面有许多特征,包括山脉、坑洞、月海等。

山脉是月球表面突起的地方,坑洞是月球表面凹陷的地方。

而月海则是看起来像是一片巨大的湖泊,但实际上是一些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平原。

六、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月球对地球有许多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潮汐。

潮汐是指由于月亮和地球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海水的上升和下降。

月亮的引力会引起地球上的海水产生潮汐现象,潮汐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海岸线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七、月球探测与未来任务人类一直对月球充满了好奇心,因此进行了多次的月球探测。

人类已经成功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从月球上带回了一些样本。

未来,人类还计划进行更多关于月球的探索和研究,以进一步增加我们对月球的了解。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三单元 宇宙| 教科版 (共29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三单元 宇宙| 教科版 (共29张PPT)
❖ 13.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 (星座)。
❖ 14.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 持(不变 )的星星分为一群,划分不同区域,根据 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 并且给它们命名。
❖ 15.夏季的天空中有许多的亮星,其中三颗星构成 了一个巨大的三解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
❖ 11、排序。
❖ 将下列天体及天体系统按所占空间的大小按由小到 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太阳系、太阳、地球、月球、 宇宙、银河系、总星系)
❖ 从小到大的顺序是:(月球、地球、太阳、太阳系、 银河系、总星系、宇宙)。
12、填图题(请在下图相应的方框内写出太阳系中的 八大行星,并概括它们的特点。)。
第6课和第7课、在星空中(一、二)
❖ 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 小的( 环形山 )。
❖ 2、环形山大多是(圆形 ),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 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 3、环形山有的直径不足 ( 1千米 ) ,有的直径达到 (几百千米)。
❖ 4、由于月球表面上缺乏(大气)和( 水 ),所以月球表 面形态特征能够得到长期保存。

9、传说中的“天狗吃月亮”其实(月食)现象,原 因是月(球、太阳、地球正好排成一条直线 )。
❖ 10.简述日食形成的过程。
❖ 答: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 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 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 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2621.8.2602:58:4902:58:49August 26, 2021

2023年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2023年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重要知识点1.月球是地球旳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

P462.1969年7月,美国旳“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第一种足迹旳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

P46-473.月球围绕地球朝逆时针(自西向东)方向运行。

P474.月球直径大概是地球旳 1/4,月球质量大概是地球旳1/80,月球体积大概是地球旳 1/49,月球引力大概是地球旳1/6。

P475.月球表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昼夜温差非常大。

月球旳地形重要有:月海和环形山。

6.自己能发光旳星叫恒星,例如太阳。

自己不能发光,围绕恒星运动旳星叫做行星,例如地球。

自己不能发光,围绕行星运动旳星叫做卫星。

月球是地球旳卫星。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旳多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球是一种不发光、不透明旳球体,我们看到旳月光是它反射太阳旳光。

3.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旳月球被太阳照亮旳部分。

由于观测旳角度不一样,因此看到旳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一样。

4.模拟月相试验旳环节是:○1在教室或一块空地旳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种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旳观测者;一名同学举一种二分之一被涂亮旳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达月球绕地球运动一种月。

○2让“月球”亮面一直朝着“太阳”,表达月球只能有二分之一被太阳照亮。

当“月球”分别运行到不一样旳位置时,画下我们所观测到旳“月相”。

5.月相在一种月旳变化是有规律性旳。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变化周期为农历一种月。

6.月相旳变化经历新月(朔)(初一)——上弦月(初七、八)——满月(望)(十五、十六)——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旳过程7.上半月,人们看到旳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旳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8.初二三初七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七二十八第3课《我们来造“环形山”》1.月球地貌旳最大特性,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旳环形山。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①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②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讲授新课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说一说图片的主要内容◆图中观察月球的工具分别是什么◆从工具的发展过程,你知道了些什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交流】1、从远古开始的用肉眼观察月球,用石头、木碳等来作观月记录。

2、1959年至1976 年,美国和前苏联先后向月球发射了80多个月球探测器,其中有45取得成功。

3、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

4、1959年9月,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飞过月球的背面,对它进行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全貌。

5、1978年,美国向中国赠送了一件特殊的礼物——一块小指尖大小的月球岩石样品,只有1克的质量。

这是从月球表面带回的。

我们将这1克月球岩石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一块保存起来,一块用来研究。

6、2007年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2020年嫦娥五号成功取回千克月壤。

【小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认识过程:肉眼观察→望远镜观察→飞行器探索→登月考察。

这一个历时几千年的过程,不仅仅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科学不断推进,人类锲而不舍、不断追求精神的写照。

二、我的“月球卡”看图回答,并补充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懂得科学永无止境的道理。

根据收集、交流,整理有关月球资料,制作“月亮卡”。

三、合作探究为何月球体积比太阳小得多,但看起来却大小相似?明确: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比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小得多。

月地距离是日地距离的1/400。

四、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宇宙只有地球有卫星。

()(2)中国宇航员已经成功在月球留下脚印。

()(3)月球上可以自由看书和通话。

()(4)在地球上看太阳和月亮大小差不多。

()(5)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多摄氏度。

()(6)月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二课《月相变化》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二课《月相变化》

• 1.组内先分工,一位同学模拟 月球绕着地球转,一位同学监 督模拟月球的同学,剩下的同 学集中在一块,观察并画出 “月相”; • 2.转动时必须保证“月球”的 亮面始终对着“太阳”,转到 相应位置时停一下,以便其他 同学有时间画月相。 • 3.完成后,先思考再交流记录 表下方的问题。
1月相的概念: 月球的各种圆缺状态
月相的成因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②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
一月之中,每天月亮升起的 时间是不同的,但升起的 时间变化是有规律的。
实际观察月相变化的方法和时间
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 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月面朝西)。 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 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月面朝东)。 可以简记为: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自主学习提纲
⑴用什么模拟月球? 用什么模拟地球上观察月相的人? 还要模拟什么? ⑵月球是如何运动的? ⑶进行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在进行“运 动” 时要注意哪些?
下列材料或动作在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中分别代表什么 • • • • • 一半被涂黑的皮球 举着皮球绕场地一圈 皮球黑色的一面始终背对着黑板 黑板 场地内的同学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 地球上的观察者 被太阳照亮展
公历 日期
月 日
农历 时间
时刻
时 分
月相
特别提醒:注意安全,不要在有车辆来往的路上进行观察活动。 画月相注意上下和左右不要颠倒了。 如果发现某天没有看到月亮,尝试将清晨观察改为黄昏观察(或相反)。
当堂检测:
1.作图题
2.说明下列诗句中所对应的月相: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 ——上弦月 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六年级下册科学关于月亮的资料汇总

六年级下册科学关于月亮的资料汇总

关于月亮的资料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¼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公里,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

它的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满月时亮度平均为-12.7等。

月球的表面是由平原、山峰和山谷组成的荒漠.还有许多由于太空物体高速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月球上没有供人类呼吸的空气,但是可能有供饮用的水.最近在月球阴面的一个很深的陨石坑底发现了冰.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冰可能是某次与月球相撞的彗星带来的.彗星的冰没有融化,因为月球的背阴面温度非常低。

月球的轨道运动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园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 周期173日。

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 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园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朔望月29.53059日;恒星月27.32166日。

月球地形月面上山岭起伏,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特种名称。

其实月面上并没有水。

环形山是碗状凹坑结构。

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有33000多个。

许多环形山的中央有中央峰或峰群。

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是广阔的平原。

月海有22个。

最大的是风暴洋,面积500万平方千米。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1 地球的卫星—月球练习卷(解析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1 地球的卫星—月球练习卷(解析版)

六年级下册3.1《地球的卫星—月球》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 有关月球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A. 月球是我们地球的卫星B. 只有晚上我们才能看到月亮C.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不会有风【答案】B【解析】【详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不会有风,AC观点正确,B观点错误,有时候白天我们也能看到月亮。

2. 关于环形山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多是圆形,大小不一B. 数量众多,深浅相同C. 分布没有规律【答案】B【解析】【详解】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月球地貌最大的特征就是分布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3.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

A. 卫星B. 恒星C. 流星D. 行星【答案】A【解析】【详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

4. 2019年1月,嫦娥四号探测器将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而着陆探测。

在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一定存在的是()。

A. 空气B. 生物体C. 环形山【答案】C【解析】【详解】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其分布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所以在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一定存在的是环形山,月球上不存在空气和水、生物体。

5. 月球有许多不同于地球的特征,以下不属于月球特征的有( )。

A. 有环形山B. 生活着许多的生物C. 没有水D. 没有生命【答案】B【解析】 【详解】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环形山大多是圆形,如此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月球上没有水,没有生物。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并探索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宇宙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具体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他们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深入了解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并探索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难点:月球表面特征的观察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月球的特征。

2.讨论法:分组讨论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3.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月球表面特征的模型或实物。

3.准备地球和月球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并解释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月球的基本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月球上有什么
》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体积,直径,月地距离,月球表面地形,知道月球表面没有水和空气,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

2.能够通过查阅书刊和其他的信息源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信息,能够根据这些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分析月球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3.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关于月球的信息,讨论月球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资料(文字,视频,图画等)
第一课时
1.提出研究问题
(1)教师提问:你们对于月球已经知道哪些情况?
(2)每个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写下来,然后实行小组讨论,将共同的看法归为一类,将有争议的看法归为一类。

(3)板书根据汇报结果汇编成的班级记录:
我们对于月球已经形成的共识我们对于月球还存有的争议…………
(4)教师提问:你们怎么知道形成共识的内容是准确的?怎样解决存有的争议?
2.分析处理关于月球的资料
(1)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如果有条件,能够播放介绍月球的录像资料),搜集其中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信息。

(2)教师提问:根据资料你了解了哪些关于月球的信息?(月球上有没有水?月球上有没有空气?月球的体积有多大?月球表面的地形有几种类型?月球上的引力和地球是不是一样?……)你掌握的这些信息来自哪段资料?
(3)简单归纳并且板书月球的基本信息
3.探究月球上的各种独特现象
(1)教师提问并且给每个组的学生提供类似下面的辅助文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

①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风雨雷电现象吗?(地球上的风雨雷电现象是怎样产生的?产生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需要什么条件?月球上是否有产生各种天气现象的条件?)
②月球上有众多的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提供环形山、地球上的火山、陨石坑的图片](从图片来看,环形山和地球上的山脉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环形山和地球上的什么地形类似?地球上这些类似环形山的地形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月球上有众多的环形山而地球上却没有?)
③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小学生也能够举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同样的重物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那么它在月球上和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有什么区别?)
④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吗?(地球上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生存下来需要什么条件?月球上是否有生物生存需要的条件?)
(2)学生小组讨论上面的问题。

(3)学生分组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

(4)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介绍当前科学家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情况。

4.课后拓展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农历十五用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把发现的结果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月球上值得研究的东西又很多,作为上一节课的拓展,教师能够安排学生探究月球上环形山大小不同的原因)
1.提出研究问题
展示月球上不同大小的环形山的图片,介绍比较的环形山。

教师提问: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

小的环行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

月球上的环形山为什么大小不一呢?
2.形成假设性解释
(1)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为什么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大小不一样?(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你认为环形山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相关?)教师在小组内来回巡视,聆听学生的讨论,并提出一些指导性的问题。

(2)让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并且简单地板书学生讨论的结果
3.制定研究计划
(1)把学生按照提出的假设性解释分成不同的小组,设计一个验证试验来研究自己的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在设计中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在实验中用什么模拟月球表面的土壤?用什么模拟撞击月球的天体?
②为了验证假设,在实验中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应该保持不变?
③怎样测量和比较模拟出的环形山的大小?
④怎样记录实验中搜集的数据?怎样减小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重复试验)
4.实行验证试验
(1)让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实行实验,记录试验中的数据。

(2)让学生汇报实验中搜集的数据,对实验的结果实行总结。

5.得出研究的结论
让学生根据不同小组的汇报总结:环形山的大小和什么因素相关系?有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