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石学

合集下载

第1讲 岩石学—变质岩

第1讲 岩石学—变质岩

2)压力 ●静压力:由上复岩石重量引起,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流体压力:水、汽和岩浆等引起的压力 ●压力单位换算 bar Pa(帕斯卡) Mpa兆帕 GPa吉帕 1 105 10-1 10-4 1Gpa=103Mpa=10Kbar=109Pa, 1Mpa=106Pa, 1Kb=100Mpa 1bar ≈0.986923标准大气压; 1Pa=1牛顿 /m2 3)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包括:存在于岩石粒间或裂隙中水;矿物结构中的 H2O、CO2;从岩浆分逸出来的K,Na,S,F,H2O, CO2,SiO2等。 流体从深部岩浆上升至浅部,T、P降低,分逸出易挥 发和易流动的物质K、Na、S、F、H2O、CO2、SiO2等
板岩
大理岩
石英岩
石英
灰至白色,致密,细粒,块状,坚硬,玻璃光泽, 贝壳状断口
蓝片岩(日本三波川)
眼 球 状 花 岗 片 麻 岩 ( 新 疆 冰 达 坂 )
矽卡岩,接触变质(伊犁,石炭系)
片麻岩的眼球状构造,动力变质
糜棱片麻岩与拉伸线理(武功山)
N
S
花岗质糜棱岩中不对称长石残斑(武功山)
条带状混合岩
石英、长石、 片状 普通角闪石 构造 云母、石英 绿泥石 滑石 绢云母、绿 泥石 粘土矿物、 云母、绿泥 石 方解石、白 云石 千枚 片构 造 板状 构造 块状 构造
系板岩与片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变质程度较差, 矿物结晶细小,丝绢光泽,鳞片变晶结构,绿、 灰、黑等色 隐晶致密结构,变质程度差,矿物肉眼难认,颜 色不一,暗灰居多,敲打声清脆,易劈开成厚度 均匀的石板 灰至白色,粒状结构或变斑状结构,点盐酸起泡
浙西Pt3变余玄武岩,气孔构造明显
变闪长岩(新疆托克逊O2)
变 质 岩 的 肠 状 褶 皱

11 变质岩石学总结

11 变质岩石学总结

大陆碰撞造山带的P-T-t 轨迹(a)造山带的变质带剖面构造演化两个阶段陆壳(或岩石圈)增厚阶段侵蚀阶段热演化三个阶段埋藏期加热期冷却期P-T-t 轨迹包括相应的三个段落野外野外PP -T 曲线热峰条件进变质递增变质退变质退化变质变质作用P/T 比类型(b)变质作用P-T-t 轨迹以视地热梯度划分高P/T 型(高压型):<20℃/km 中P/T 型(中压型):20~40℃/km 低P/T 型(低压型):40~80℃/km 很低P/T 型(很低压型):>80℃/km1230结晶程度可劈性易难劈开面平整光滑矿物肉眼不可分辩粗糙矿物肉眼可分辩黯淡丝绢光泽无微褶皱、褶劈强烈丝绢光泽微褶皱、褶劈定向且连续定向但不连续其它ACF 图:And Al 2O 3‧SiO 2A =1002(Mg Fe)O‧2Al 2共生分析、变质相和变质相系[Al 2O 3]+[Fe 2O 3]Crd 2(Mg, Fe)O‧2Al O 3‧5SiO 2A =50, F =50An CaO‧Al 2O 3‧2SiO 2A =50, C =50DiCaO‧(Mg, Fe)O‧2SiO 2C =50, F =50Gro 3CaO‧Al 2O 3‧3SiO 2A =25, C =75Wo CaO‧SiO 2C =100[CaO]An –钙长石; Ant -直闪石; Cum -镁铁闪石; Gro -钙铝榴石; Hb-普通角闪石; Mi -微斜长石; Crd -堇青石; Ms –白云母[FeO]+[MgO]+[MnO]A’KF 图——矿物的标绘SiO 2过剩的岩石;泥质变质岩常含Pl或Ab和Ep(低3Al 2O 3·SiO 2·H 2O K :A ’=1:3的位温时取代Pl)不是标在的位置,而是在:A’=1:2(K =33、’=67)标在F =86位置,其成分可渐Ant -直闪石Cum -镁铁闪石红柱石变到K =14、F =71处堇青石Hb-普通角闪石Mi -微斜长石白云母ACF 与A’KF 图解联用共生分析、变质相和变质相系121岩石成分在ACF -ACF 图上不表示含钾矿物Ms、Bi; 图解外有Q、Ab2ACF图的A An-F 小三角形内时(泥质、长英质岩),以A ’KF 图为主,其它情况以ACF 图为主。

变质岩石学:1第一章 变质作用概述

变质岩石学:1第一章  变质作用概述

温度升高,变质反应伴随着脱水而形成变质热液。这 些热液积极参加反应,从而加速变质反应的速度,使其呈 指数倍增加。
热液可将原岩中某些组分迁移到较远距离或使其相对 富集。
在某些情况下,问题的进一步升高可使原岩在变质结 晶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重溶,引起混合岩化现象。
温度升高,变质反应伴随着脱水而形成变质热液。这 些热液积极参加反应,从而加速变质反应的速度,使其呈 指数倍增加。
化称为变质作用(Metamorphism)。
一词是由法国学者Boue (1820)年首次提出来的,后来由英国 学者C. Lyell(1833) 在他的名著《地质学原理》中比较系统地进行 了论述 。
* 地质环境和物化条件的改变可由地壳的构造运动、 岩浆活动、区域热流变化、应力变化等引起。
** 特殊条件下可发生部分熔融产生一定量的流体 相。
关于变质作用的概念应强调以下几点: (1) 变质作用是一种改造作用,这种改造发生在风化带和胶结带以
下,原岩经过改造后在固态下转变为一种新的岩石。
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
关于变质作用的概念应强调以下几点: (2) 变质过程中岩石基本上保持固态,并且强调温度的递增过程,
这一点与岩浆作用不同。后者强调的是矿物从硅酸盐熔融体中 结晶,所涉及的是晶体-液态的平衡,并强调温度的下降过 程。当变质作用温度较高时,岩石可发生部分熔融,出现一定 数量的熔体,这些熔体与固态残余物之间可发生混合岩化作 用。
第一节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为什么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岩石不仅仅是岩浆岩和沉积 岩这两大类呢?
原因:地球动力学事件使早先存在的岩石所处的地质环境和物理 化学条件发生变化,偏离其初始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 件。
在地壳形成和发展、演化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 (包括岩浆岩、沉积岩以及先存的变质岩)在地壳一定深 处,为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在基本保持固 态的条件下发生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的变

变质岩石学(2)

变质岩石学(2)

(二)变成构造
经变质结晶和重结晶过程形成的构造称为变成构造, 在变质岩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斑点构造 板状构造 千枚状构造 片状构造 片 麻状构造 块状构造
斑点状构造
板状构造
在应力作用下,页岩或泥岩 等柔性岩石中常出现一组密 集平行的破裂面—劈理,此 破裂面一般与层面斜交,整 齐光滑。
原岩组份基本上没有重结 晶,有时有少量的新生矿物, 如绢云母、绿泥石等。岩石 晶粒细,肉眼分辨不出颗粒, 常有变余泥质结构。一般为 低级区域变质形成。
构造角砾岩在断层破碎带广泛分布。其厚度取决 于破碎的强度。有时可厚达数百米,延伸数十至数 百公里。
2、碎裂岩
具有碎裂结构或碎斑结构的岩石。矿物颗粒的边缘 有粒化作用,颗粒间的相对位移不大,原岩的特征 尚部分被保存下来---判断原岩的性质 刚性岩石中矿物除产生裂缝和机械破碎外,常发生 晶面、解理面、双晶结合面的弯曲,云母等片、柱 状矿物弯曲扭折,石英呈压扁凸镜状,并被细粒的 碎基围绕等现象 少量新生矿物的出现,如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 方解石等;也时可见石英微粒聚集、重结晶成较粗 晶粒,微粒间有铁质浸染痕迹。
糜棱岩或超糜棱岩
10~50 千枚糜棱岩(千糜岩) 50~90 >90 糜棱千枚岩 糜棱片岩或片岩 玻状岩或假熔岩
塑性变形
次显微颗粒或玻璃
动力变质岩主要类型
1、构造角砾岩 构造角砾岩指由于应力作用原岩破碎成角砾状(大 多数碎块的粒度为2毫米以上),并被破碎细屑充 填胶结或有部分外来物质胶结的岩石。 将这样的结构称之为破碎角砾结构。
柱状、片状等类矿物的定向排列可统称为片理。 有序的分布趋势---“优选方位”
由于变质作用不止一次发生,导致片理构造叠加出 现,晚生成的片理切割早生成的片理,呈现两向、 乃至多向片理交叉。藉此可以研究变质作用程度、 规模、次序和次数,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5.1.3变质岩 - 变质岩岩石学1

5.1.3变质岩 - 变质岩岩石学1
(1)接触变质作用:温度、流体 (2)动力变质作用:差异应力 (3)区域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差异应力、
流体、时间 (4)混合岩化作用:温度
五、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1)接触变质作用
发生位置:岩浆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 原因:岩浆热量及活动性流体所引起的变质作用。 温度条件:温度较高,一般在300~800℃之间, 静
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 变质岩的分类:
正变质岩—由岩浆岩变质形成的 副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 变质岩再变质称为复变质岩,或叠加变质岩。
二、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分 布:岩石圈内大部分岩石 形成的条件
温度较高:(700-200℃) (静岩)压力较大:(上百到上千MPa之间) 局部定向压力(即构造应力)较大 流体的作用
如:当具有定向压力作用时,原岩本身的某些矿物(如暗 色与浅色矿物)经过变质作用、定向排列而不均匀地分别 聚集起来,分别形成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条带
四、变质作用的方式
(5)变形作用和碎裂作用
差异应力作用使岩石的结构、构造发生改 变,同时也会伴随有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 的变化。
变形——塑性 碎裂——脆性
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风化作用的区别: •变质与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基本固态;岩浆作用是高 温熔融的液态演化; •变质与风化作用:常温、常压下,主要由外动力引起 •变质作用与成岩作用(沉积)、岩浆作用无截然界限
三、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
温度引起的变化 引起重结晶作用 如石灰岩变大理岩 促进化学反应:
高岭石→红柱石+石英+水(吸热)
温度升高反应向右进行,温度降低则向左进行
温度升高的原因
地热增温:平均30℃/km 岩浆热 构造增热(摩擦热)—作用有限 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变质作用主要热源

变质岩岩石学

变质岩岩石学

一、概述
1、几个基本概念
●变质岩:已存在的岩石(源岩)经变质作用改变了成分和/或结构而形 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正变质岩——由岩浆岩变质而成的岩石 ▲负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岩石
●变质作用:在变质条件下、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时发生的变化过程称 变质作用。它与岩浆作用和成岩作用衔接过渡。
●变质条件:指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以不超过源岩熔化温度为限。 ▲温度:大致在200—1000℃之间(与源岩成分有关) ▲压力:大致在0.1—1.0GPa之间 1GPa=109Pa=10kbar(10千巴) 1bar≈1个大气压
②新成结晶:指在保持固态和总化学成分不变的情况下(除流体以外), 有新的矿物晶出。
新成结晶的类型较多,大致可分为: ●无流体(H2O、CO2等)参与(固—固反应) ●有流体(H2O、CO2等)参与
A.低温下矿物组合方解石(Cc)+石英(Q)稳定 B. 温度超越方解石+石英=硅灰石(Wo)+ CO2↑反应温度时,在粒度增
3、变质作用分类
1)局部变质作用:在局部位置发生,往往只有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变质 岩和未变质的岩石逐渐过渡。又分为:
●接触热变质作用:发生在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中,温度起主导作用,变质机理 主要是重结晶。
●交代变质作用:也常发生在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中,具化学活性的流体起主导作用, 变质机理主要是交代。常常形成有用矿床。
构不同。如:
P(GPa)
1.0 Jd+Q
Ab
0.5
Ky
Sil
And
200
500
红柱石(And) Al2SiO5
蓝晶石(Ky)
T (℃)
石英 石墨
夕线石(Sil)
柯石英 超高压条件

地球科学大辞典变质岩石学

地球科学大辞典变质岩石学

地球科学大辞典变质岩石学变质岩石学总论【变质岩石学】metamorphic petrology见83页“变质岩石学”。

【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在变质作用条件下,使地壳中已经存在的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及先前已形成的变质岩)变成具有新的矿物组合及变质结构与构造特征的岩石。

它们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之一,约占地壳总体积的27%。

其岩性特征,一方面受原岩的控制,而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变质作用的改造,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上具有与其他岩类不同的特征。

变质岩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分布很广。

前寒武纪的地层绝大部分由变质岩组成;古生代以后,在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壳活动带和一些侵入体的周围以及断裂带内,常有变质岩分布。

【等化学系列】isochemical series化学成分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岩石,在不同的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所有变质岩。

属于一个等化学系列的岩石,由于变质条件不同,可具有不同的矿物共生组合。

如原岩均为粘土质岩石,因变质条件不同,可形成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不同的变质岩,它们属于一个等化学系列。

【等物理系列】isophysical series化学成分不同的岩石,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所有变质岩。

属于一个等物理系列的岩石,由于原岩的化学成分不同,可具有不同的矿物共生组合。

例如,粘土岩和石灰岩,在中级区域变质作用下,前者形成云母片岩,后者形成大理岩,二者属于一个等物理系列。

【构造超压】tectonic overpressure由应力的垂直分力所产生的超负荷压力。

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由构造运动产生的应力是一种侧向压力,但它的垂直分力可使局部地区的负荷压力增大。

因为它是由构造应力所产生的附加压力,故称为构造超压。

它和负荷压力的性质相似,有时可达0 2~0 3 吉帕。

一般认为构造超压只在地壳浅部,岩石保持刚性状态,且应变迅速时才具有实际意义。

在地壳深部,由于温度较高和负荷压力较大,岩石具有一定的塑性,应力可通过岩石的塑性变形而释放,因此不能起附加压力的作用。

变质岩石学-变质岩基本特征

变质岩石学-变质岩基本特征
原岩是:泥質岩石(泥岩、葉岩)或火山凝灰岩. 2. 長英質系列:化學成分特徵是富矽; 貧鈣, 鐵, 鎂; 鋁含量也較低.
原岩是含長石的各種砂岩, 粉砂岩和酸性—中酸性火山岩, 花崗岩. 3. 碳酸鹽系列:化學成分特徵是富鈣, 鎂; 鋁, 鐵, 矽含量較低且變
化範圍大. 原岩:石灰岩和白雲岩.
第一節 變質岩的化學成分
四. 等化學系列概念和類型
(二)等化學系列類型
按變質岩化學成分特點可分為五個等化學系列: 4. 鐵鎂質系列: 化學成分特徵是貧矽; 富鐵, 鎂, 鈣; 鈉 > 鉀;含
一定量的鋁. 原岩是:基性火山岩; 火山碎屑岩; 輝長-輝綠岩; 鐵質白雲質泥灰岩; 基性岩屑砂岩等.
5. 超鐵鎂質系列:化學成分特徵是 富鐵, 鎂; 貧鈣,鋁, 矽. 原岩是:超基性侵入岩; 超基性火山岩和極富鎂的沉積岩。
反應結構
i
包含嵌晶變晶結構
篩狀變晶結構
雪球結構
圖片3-1. 綠泥石片岩 細粒粒狀鱗片變晶結構; 片狀構造
圖片3-2. 雲母片岩 中細粒鱗片粒狀變晶結構; 片狀構造
圖片3-3. 黑雲斜長片麻岩 細粒鱗片粒狀變晶結構; 片麻狀構造
圖片3-4. 斜長角閃岩 中粒粒狀柱狀變晶結構; 弱片麻狀構造
圖片3-5. 硬綠泥石黑雲母片岩
第二節 變質岩的礦物成分
一. 變質岩礦物成分一般特徵
4. 變質岩礦物化學方面的特徵 1)廣泛出現鋁的矽酸鹽類礦物(Al2SiO5); 2)可以出現不含鐵的鎂矽酸鹽類礦物,如Fo,並可出現
複雜的Ca-Mg-Fe-Mn-Al的矽酸鹽類礦物,如Grt;岩 漿岩-Fe-Mg成類質同像的正矽酸鹽。 3)可以出現Fe -Mg-Al的鋁矽酸鹽類礦物,Cord,St;岩 漿岩——K-Na-Ca的鋁矽酸鹽類礦物,如長石。 4)純鈣的矽酸鹽(矽灰石)為變質岩所特有。 5)變質岩中含(OH)的礦物比岩漿岩為多。 6)變質岩中碳酸鹽類礦物分佈更廣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它类型的变质作用
Shock metamorphism
Regional metamorphism
Regional 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Contact metamorphism
Depth, km 0 35 75
Regional metamorphism
Oceanic crust
Foliation
a. b.
c.
d.
e.
f.
Flattening Grain Rotation Solution New Minerals Partial Melting Shearing
Metamorphic Rock Foliation
Foliation resulting from directed stress
Agents of metamorphism

Heat • Most important agent • Recrystallization results in new, stable minerals




Ions are freed from the crystalline structure and migrate Minerals may be unstable in the new pressure/temperature regime Minerals may recrystallize into larger grains Metamorphic reaction
温度、流体压力、流体中 CO2的含量(以摩尔分数表 示)与CaCO3+SiO2= CaSiO3+CO2的平衡关系图 (按格林伍德,1962;XCO2
即CO2的摩尔分数)
结论:流体压力能影
响变质作用的温度。
3.Stress
当物体受到定向外力作用时,其内部就 会产生一种抵抗力,称为应力。不能起到 控制变质反应的独立控制因素。
1.3变质作用与沉积作用的界限 极低级变质作用: 一般认为极低级变质作用是指绿片岩相出 现之前的最低级变质作用,包括成岩作用的高 级部分和浅层变质作用,其变质温度介于 150°-370°之间。

K.I>0.42:成岩作用 K.I介于0.42-0.25:为极低级变质作用 K.I<0.25:低级变质作用



B)流体压力(Pf)
流体相所具的内压称为流体压力。 在封闭条件下:Pf=Pl 如果流体相是单一组分,则Pf不成为独立的 影响平衡的独立参数;如果流体相是多组分,且这些组分中的某一组 分参与了变质反应,则Pf变为影响化学平衡的独立参数。 在开放体系中:Pf<Pl 二者都是独立的变质反应平衡控制因素 Pf>Pl Pf是独立的控制因素(岩体附近或气液交 代变质作用)
4. Chemically active fluids

Chemically active fluids
Mainly water with other volatile components Enhances migration of ions Aids in recrystallization of existing minerals
其他类型的变质作用
2)冲击变质作用
由陨石冲击而产生的一类变质作用。 特点:极高的温度(10000℃左右) 极大的压力(1-10GPa) 极短的作用时间(10-9Sec) 出现高压矿物:如柯石英,霰石等
其他类型的变质作用
冲击变质作用 洋底变质作用
其他类型的变质作用
3)洋底变质作用 是在大洋中脊一定范围内所发生的一类变质 作用。


Where Does the Pressure Come from?
Increases with depth
• Confining pressure applies forces equally in all directions
Lithostatic Pressure - equal from all directions


பைடு நூலகம்
1.3变质作用与沉积作用的界限
1.3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界限 变质作用 岩浆作用
固态
液态
固态
固态
与岩浆作用的界线:岩石全部重熔, 转化为从液态到固态结晶的过程。
1.5变质作用的温压范围
T:200℃-800℃ P:0.1GPa∽0.7-0.8GPa.
2 变质作用的类型
根据地质成因、变质作用因素和变质作用方式,将变质作
用分为五种类型:
热接触变质作用(contact thermal metamorphism) 动力变质作用(dynamometamorphism)
气液变质作用(pneumatolytic hydrothermal metamorphism)
区域变质作用(regional metamorphism)
混合岩化作用(migmatitization)
2.Pressure 2.1 Load pressure 2.2 Fluid pressure


A)负荷压力(Pl)
岩石在一定深度所承受的上覆岩层的重力。常以Pa 或Gpa表示。 0.1-0.3GPa为低压;0.3-0.5GPa中压,>0.5GPa为高压。 能独立确定矿物组合的稳定性及通过特定变质反应形成新矿物组合的 可能性。 对于多数吸热反应来说,随着压力的增高,将使平衡温度增加。 随压力的增高,易于形成大比重体积小的高压矿物。
This slide is indicative of a phyllite.
The foliation in this rock is a crenulation cleavage, and is developed after the horizonal foliation.
This slide is indicative of a schist.
Temperature
B
Deeper in Crust
A
Temperature increases with depth at a rate of 20-30oC/km in the crust.
Where Does the Heat Come from?

Contact metamorphism – heat from magma
其他类型的变质作用
冲击变质作用

Impact metamorphism

Occurs when meteorites strike Earth’s surface Products are called tektites(玻陨石)


冲击变质岩屑
Meteor crater, AZ
High P-T impact Shock melted ejecta
固态
新成岩石
The Rock Cycle
1.3变质作用与沉积作用的界限
成岩作用的结束就标志着变质作用的开始。
一般以浊沸石、葡萄石-绿纤石的出现作为低温变质作用开始的标志,并建立了浊沸石相和葡萄石-绿纤石相 两个不同的变质相。 浊沸石也出现在温度为100-175°的火山碎屑岩(Kübler et al.,1979;Hoffman et al.,1979;Frey et al.,1987)和砂岩之中(Helmold et al,1984;朱国华,1985;Zhao,1993) . 浊沸石相和葡萄石-绿纤石相变质的岩石,实际上还处于成岩作用的范畴(Kübler et al.,1979;Weaver,1989;赵孟为,1995). 绿泥石存在的范围也不仅仅是限于低级变质作用阶段,它可以向前延伸到成岩作用的中期-极低级变质作用 阶段 .
第三章 变质作用方式
地质作用
地质因素
母岩
T P f σ
Why?
物化因 素
固态
固态
How?
1.1.3 变质作用的方式
变质作用方式——变质作用过程中,导致岩石的 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转变的机制。 主要的变质作用方式有五种: 重结晶作用 变质结晶作用 交代作用 变质分异作用 变形和碎裂作用
提示:
不要将
Oceanic lithosphere
Water
Seafloor metamorphism
其他类型的变质作用
1) 复变质作用(polymetamorphiam)(亦称叠加变
质作用),指不同时期所发生的不同类型或同一类型 的变质作用相互叠置于一起。
退变质作用(retrogressive metamorphism) : 晚期叠加的变质作用强度低于早期变质作用的强度。 表现为高温矿物组合部分为低温矿物组合所替代。 进变质作用(progressive metamorphism ) :晚 期叠加的变质强度高于早期先存的变质强度。常表现 为低温矿物组合为高温矿物组合所替代,低温矿物组 合在其中呈残留形式存在。

stress
• Rocks may also be subjected to differential stress which is unequal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 Rocks may be shortened in one direction and lengthened in the other • Brittle deformation = fracturing • Ductile deformation = flow • Mineral grains flatten and elongate
变质作用方式
与变质作用类 型两者相混!
1.重结晶作用(recryatallization)
同种矿物的溶解、组分
迁移和再次沉淀结晶而不形 成新的矿物相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