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专业公式

合集下载

暖通计算公式范文

暖通计算公式范文

暖通计算公式范文暖通计算是指对建筑物内部进行采暖、通风、空调、给排水等系统进行设计和计算的过程。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相关公式,能够合理预测房间的热平衡、空气质量等指标,以确保建筑物的舒适性和能源效益。

本文将介绍暖通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公式。

1.热负荷计算公式:(1)空气传热热负荷计算公式:热负荷=U×A×δT其中,U为单位面积传热系数,A为面积,δT为室内外温差。

(2)冷负荷计算公式:冷负荷=Qs+Qv+Qr其中,Qs为传感热负荷,Qv为通风换热负荷,Qr为负辐射热负荷。

2.换气量计算公式:(1)基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的换气量计算公式:V=(0.2-0.1×θ)×Vv+Vm其中,θ为烟雾因子,Vv为持续通风量,Vm为瞬时通风量。

(2)基于人数的换气量计算公式:V=0.35×N其中,V为换气量,N为室内人数。

3.装置风机功率计算公式:(1)风箱功率计算公式:P=p×V×F×δP其中,p为空气密度,V为风量,F为风机效率,δP为风压。

(2)其他风机功率计算公式:P=p×Q×δP其中,Q为风量。

4.空调制冷量计算公式:(1)常用热负荷计算公式:Q=C×V×δT其中,C为换热系数,V为空气流量,δT为温度变化。

(2)高级热负荷计算公式:Q=1.163×C×W×δT其中,W为湿度变化。

5.管道水流量计算公式:(1)无压损计算公式:Q=A×v其中,Q为水流量,A为管道横截面积,v为流速。

(2)有压损计算公式:Q=K×A×v×√(2h)其中,K为系数,h为压力损失。

以上是暖通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公式,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出暖通系统所需的参数和能耗,从而为建筑物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当然,不同的项目和具体情况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公式和方法进行计算,建筑设计师和暖通工程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暖通常用设计计算公式

暖通常用设计计算公式

供暖系统由锅炉、供热管道、散热器三部分组成。
建筑物的耗热量和散热器的确定以及供热管道管径和系统压力损失的计算是一项周密细致 和复杂的设计过程。一般由设计部门暖通设计人员承担。但是对于我们咨询行业要为某业主 在初建、扩建或可研阶段,对供热设备(散热器、管道、锅炉)的选型,造价作出估算及验 算供热管道和锅炉的负荷或在施工中需要作局部变更,或需编制供暖锅炉的耗煤计划,常因
=Q(送风量)
Q1-----人的潜散所须风量
Q2-----建筑所须风量
1.照度软件计算
如:300LUX
高度:
2.5M
瓦特数(W/M2)
1kw=860kcal/h
11.6
2.7M 11.7
3.0M 12.2
4.0M 13.6
6.0M 16.5
换气消耗量
在室内的人需要每小时 30 CMH(m3/h)/人的新鲜空气.
32
5.23×104 10.47×104 118.39 458.80 0.51 1.01 568 1112
40
8.43×104 20.93×104 146.89 876.83 0.62 1.54 916 2275
50 17.44×104 34.88×104 159.85 625.46 0.77 1.54 1896 3792
暖)
多层住宅
60
0.652
不宜采用
单层住宅
95
1.032
0.779
办公楼、学校
70
0.761
不宜采用
影剧院
105
1.141
0.861
医院、幼儿园
70
0.761
不宜采用
旅馆
65
0.707

暖通空调专业设计公式集合

暖通空调专业设计公式集合

暖通设计常用公式总结序号名称公式内容备注1 水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耗电输热比t)a14(0056.0△LQNQEHR∑+≤=∑=ηεN:水泵功率(kw)Q:供热量(kw)η:电机和传动效率△t:供回水温差(℃)∑L:室外主干线总长度(m)《公建节能》5.2.82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tPWη3600s=W s:单位风量耗功率[W/(m3/h)]P:风机全压值(Pa)ηt:风机、电机及传动总效率《公建节能》5.3.263 空调冷热水系统输送能效比η•=THER△002342.0H:水泵设计扬程(m)△t:供回水温差(℃)η:水泵在设计工作点效率《公建节能》5.3.274 热量与水量转换公式3600tρ•••=△PCLQ Q:制冷量(kw) L:水流量(m3/h)C P:水的比热4.18[kJ/(kg·℃)]△t:温差(℃)ρ:水的密度,1000(kg/m3)5热量与风量转换公式(全热)3600ρh••=△LQ Q:制冷量(kw) L:风量(m3/h)△h:焓差(kJ/kg)ρ:空气密度,1.2(kg/m3)6热量与风量转换公式(显热):3600ρt•••=△PCLQ Q:制冷量(kw) L:风量(m3/h)C P:空气比热1.01[kJ/(kg·℃)]△t:温差(℃)ρ:空气密度,1.2(kg/m3)7 除湿量与风量转换公式:1000ρd••=△LW W:除湿量(kg/h) L:风量(m3/h)△d:湿度差(g/kg)ρ:空气密度,1.2(kg/m3)8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knRRKα1111λ0++•∑+==λαδαK: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m2/K)]R0:围护结构传热阻[(m2/K)/ W]δ:材料厚度(m)αλ:材料导热系数修正系数λ:导热系数[W/(m/K)]《三教》P29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nymin,0t)-(α•=△wnttaR墙门min,0min,00.6≥RRR0,min: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m2/K)/W]a:温差修正系数△t y: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允许温差(℃)αn:内表面换热系数[W/(m2/K)]《三教》P410 保温材料的允许重量湿度增量][10ωδρ△•••=nC CBA<-[△ω]:保温材料重量湿度允许增量ρ:保温材料干密度(kg/m3)δn:保温材料厚度(m)《三教》P811 建筑物体形系数建筑物外表面积和外表面积所包围的体积之比《三教》P812 各个朝向窗墙面积比不同朝向外墙面上的窗、阳台门及幕墙的透明部分的总面积与所在朝向外强面的总面积(包括透明部分)《三教》P813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t△KFQ=Q: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w)F:围护结构面积(m2)K: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m2/K)]《三教》P1414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热负荷RQQf+=1)-(ηwshttCAQR=21ηηεη••=Ah~ε2Q f: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热负荷(W)Q:围护结构热负荷(W)C:常数[11W/(m2/K)]《三教》P5115 平行送风射流的有效作用长度hxAaX=l0.7H≥h:hxAaX7.0l0.5H≥h=:HBA•=hlx:一股射流的有效作用长度(m)X:射流作用距离的无因次数a:送风口的紊流系数A h:每股射流作用的车间横截面积(m2)《三教》P6216 暖风机台数ηn d •=Q Q51--0d pj n pj t t t Q Q = η:有效散热系数 Q :建筑物供暖热负荷(W ) Q d :暖风机实际散热量(W ) Q 0:进风15℃际散热量(W )《三教》P6717低压蒸汽系统水力计算la)(△2000-p p m =△p m :单位长度摩擦阻力损失(Pa/m ) P :起始压力(Pa ) l :供汽管道最大长度(m )a :摩擦压力占压力损失百分数,0.6《三教》P7818散热器散热面积4321ββββ)-(n pj t t K Q F =b b )-(α)t (αn pj t t K ==△F :散热器散热面积(m 2)Q :房间供暖热负荷(W ) K :散热器传热系数[W/(m 2/K )] 《三教》P8619换热器传热面积pjt △••=B K Q F ba b a pj t t lnt -t t △△△△△= 21α1λδα11++=KB :水垢系数 K :换热器传热系数[W/(m 2/K )]《三教》P10520流体压损与阻力热性系数及流量关系2G S P •=△△P :压降(Pa ) G :水流量(m 3/h ) S :阻力数[Pa/(m 3/h )2] 《三教》P13721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1-211、1-23321锅炉房煤粉仓防爆门面积 1-223《锅炉》5.1.8-421锅炉房燃烧空气量 1-22922锅炉房设计容量及最小锅炉容量 1-234《09技术》8.6.6-223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散热量计算1-237《辐射》A.2.1空调序号名称公式内容重点历年备注1 湿空气焓值)(t84.12500dt01.1h++=h:湿空气焓值(kJ/kg干空气)t:干球温度(℃)d:含湿量(kg/kg干空气)《三教》P3412 析湿系数(换热扩大系数))(21p21t-th-h•=Cξh1、t1:空气初状态时比焓和温度h2、t2:空气重状态时比焓和温度《三教》P4013 热交换效率系数(表冷器)11211t-tt-tw=εt1、t2:处理前后空气干球温度(℃)t w1:冷水初温(℃)《三教》P4054 接触系数(表冷器)31212t-tt-tε=t3:表冷器在理想工作条件下(接触时间充分)空气终状态的干球温度(℃)《三教》P4055 饱和效率(加湿器)%100--×=饱和空气湿球温度加湿前空气干球温度加湿后空气干球温度加湿前空气干球温度饱和效率《三教》P4086 显热交换效率(全热交换器)%100t-tt-t3121t×=ηt1:室外进风干球温度(℃)t2:送风干球温度(℃)t3:室内干球温度(℃)《三教》P5597 湿交换效率(全热交换器)%100d-dd-dη3121w×=d1:室外进风含湿量(g/kg)d2:送风含湿量(g/kg)d3:室内含湿量(g/kg)《三教》P5598 全热交换效率(全热交换器)%100h-hh-hη3121h×=h1:室外进风焓值(kJ/kg)h2:送风焓值(kJ/kg)h3:室内焓值(kJ/kg)《三教》P55924蒸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1-241《公建》9 轴心温差计算145.0x35.0TTt--txn0+==dttnxα△△t x:主体段内射程x处轴心点温度(℃)t0:射流出口温度(℃)t n:周围空气温度(室内温度)(℃)x:主体段内射程xα:送风口紊流系数d0:送风口直径或当量直径(m)当量直径πab4d=《三教》P42410 阿基米德数nnr TvttgdA2)-(=g:重力加速度(m/s2)t0:射流出口温度(℃)t n:周围空气温度(室内温度)(℃)T n:射流周围空气温度(K)v n:射流出口速度(m/s)d0:送风口直径或水力直径(m)水力直径)(2ab4d0ba+=《三教》P42511 串联过滤器效率)E-1()E-1)(E-1(-1n21•••=TE《三教》P45612 均匀分布计算换气次数s-60NNaGn××=G:室内单位容积发尘量[pc/(min*m3)]N:洁净等级对应含尘浓度限值(pc/m3)N s:送风含尘浓度(pc/m3)a:安全系数,取0.4~0.8《三教》P46013 洁净室室外压差2v2ρCP=P:迎风面压力(Pa)v:迎面风速(m/s)ρ:空气密度(kg/m3)C:风压系数(0.9)《三教》P46329 摩擦压力损失2vld2mρλ=P△△P m:摩擦压力损失(Pa)λ:摩擦系数d:管道内径(m)l:管道长度(m)v:流体在管道内流速(m/s)ρ:流体密度(kg/m3)《三教》P49014 水系统压力计算(水泵运行时)水泵吸入口前:该点静水高度减去定压点至该点压损水泵出口:水泵扬程与该点静水高度减去定压点至该点压损《三教》P49115 冷水机组组合方式rQQ/minx=RQQx/d=dminx/-QQQn)(=Q x:小机组设计制冷容量Q d:单台大机组设计制冷容量n:大机组安装台数Q min:建筑设计最小冷负荷Q max:建筑设计最大冷负荷《三教》P50116 声功率叠加附加值* 《三教》P53717 振动设备的扰动频率60nf=f:振动设备扰动频率(Hz)n:设备转速(r/min)《三教》P54518 保温防结露厚度b21bm t-tt-t63.11δ×=λλ:保温材料导热热阻[W/(m*K)]t1:管道内介质温度(℃)t2:管外空气干球温度(℃)t b:管外空气露点温度(℃)《三教》P54619 保温防结露厚度2wb1wm21α1t-tα1λδt-t=+t1、t2:管外、管内温度(℃)t b:管外露点温度(℃)λ:保温材料导热热阻[W/(m*K)]αw:外表面换热系数[W/(m2/K)]δm:材料厚度(m)《三教》P54620 空调系统新风量ZXXY-1+=Y:修正后新风量在送风量中比例X:修正前新风量在送风量中比例Z:最大房间新风比《公建节能》5.3.721 热湿比)/(dhkgkJ△△=εskgkw/《三教》P34322 热回收机组制冷量23 新风量计算:正压与排风24 地源热泵热量 水泵释放热量输送过程失热量)(空调分区冷负荷最大释热量∑+∑++×∑=]/11[EER水泵释放热量输送过程失热量)(空调分区冷负荷最大吸热量∑-∑]/1-1[∑+×=COP《地源热泵》 4.3.3 25人员新风量出现最多认识持续时间少于3h 的房间,所需新风量按平均人数确定,且不少于最多认识的1/2《公建节能》3.0.226 水泵温升ss η0023.01023600HW 860t HW =ו×=η△△t :水泵温升(℃) H :水泵扬程(m )W :水泵流量(kg/h ) ηs :水泵效率《红皮书》P149927 通风机温升2112ηηη0008.0L η2.1013.1ηη3600HL 6.3t ••=•ו•×=H △ △t :通风机温升(℃) L :风量(m 3/h ) H :风压(Pa )η:电动机安装位置修正系数 η1:通风机全压效率 η2:电动机效率(0.8~0.9)η:电动机安装在输送气流内取1,安装在气流外η=η2《红皮书》P149828洁净浓度29 焓湿图新风比30地源热泵回填材料热阻)ln(21b e b bd d R πλ= 0n d de =R b :钻孔灌浆回填材料热阻[(m/K )/W] λb :灌浆材料导热系数[W/(m/K )] d b :钻孔直径(m ) d e :U 形管当量直径(m ) d 0:U 形管外径(m )n :单U 取2,双U 取4《地源热泵》B.0.1通风序号名称公式内容重点历年备注1稳定状态全面通风量2y -y x •=K LL :稳定状态全面通风量(m 3/s )x :有害物散发量(g/s )y 2:经过时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浓度(g/m 3) y 0:送风空气中有害物浓度(g/m 3) K :安全系数《三教》P1712消除余热通风量)-(0t t C QG p =G :通风量(kg/s ) Q :制冷量(kJ/s )C :空气比热1.01[kJ/(kg ·℃)]《三教》P1723消除余湿通风量-d d W G p =G :通风量(kg/s ) W :余湿量(g/s )d p :排出空气含湿量(g/kg ) d 0:进入空气含湿量(g/kg )《三教》P1724 风量平衡jp zp jj G G G G zj +=+自然进风+机械进风=自然排风+机械排风(kg/s )《三教》P1735 热量平衡)-(ρρρ∑n s n xh w w zj jj jj jj f n n p h t t cL t cL t cL Q t cL Q +++∑=+ρ热负荷+排风=放热+机械进风+自然进风+循环送风10、12、《三教》P1736通过窗孔通风量ρμρp 2△F L G =•= ξ1μ=G :通过窗孔通风量(kg/s ) μ:窗孔流量系数 △p :窗孔两侧压差(Pa ) F :窗孔面积(m 2)《三教》P1767 热压差 )(△△n w a b -gh p -p ρρ=△p a :窗孔内压力(Pa ) △p b :窗孔外压力(Pa )《三教》P1778空气动力阴影区最大高度 A H 3.0c ≈A :建筑物迎风面面积(m 2)《三教》P1789自然通风车间平均温度2t -t t p n np =t n :室内工作区温度(℃)t p :上部窗孔的排风温度(℃)《三教》P17910 窗孔面积与高度公式122bahhFF=)(F a:进风窗孔面积(m2)F b:排风窗孔面积(m2)h1:进风窗孔至中和面距离(m)h2:排风窗孔至中和面距离(m)《三教》P18011 自然通风排风温度(温度梯度法))(2-attnph+=a:温度梯度(℃/m)h:排风天窗中心距地面高度(m)《三教》P18112 自然通风排风温度(有效热量系数法)m/)t-t(ttwnwp+=321mmmm••=m:有效热量系数m1:热源占地面积与地板面积比值确定m2:根据热源高度确定m3:根据热源辐射散热量和总散热量之比确定《三教》P18113 筒形风帽直径dlAL/02.02.1d28272+∑+•=ξL:单个风帽排风量(m3/h)d:风帽直径(m)l:竖风道或风帽连接管的长度(m)A:压差修正系数∑ξ:风帽前风管局部阻力之和,无风管取0.5《三教》P18514 密闭罩排风量4321LLLLL+++=L1:物料下落带入罩内诱导空气量L2:从孔口或不严密缝隙处吸入的空气量L3:因工艺需要鼓入罩内的空气量L4:生产过程中受热空气膨胀或水分蒸发而增加的空气量《三教》P18815 通风柜排风量β••+=FLL v1L1:柜内污染气体发生量(m3/s)v:工作孔的控制风速(m/s)F:工作孔或缝隙的面积(m2)β:安全系数,1.1~1.2送风量为排风量70~75%《三教》P18916 工作台上排风罩排风量xvFL)(+=2x5L:工作台上排风罩排风量(m3/s)F:实际排风罩的罩口面积(m2)v x:控制点处吸入速度(m/s)v x:查图2.4-15《三教》P19317 接受式排风罩*《三教》P19718 除尘效率%100/12×=G G η )η-1()η-1)(η-1(-1ηn 21t •••= G 1:进入除尘器的粉尘量(g/s ) G 2:除尘器除下的粉尘量(g/s )《三教》P20419 分级效率%100/ηj c c ×=S S △△△S c :除尘器捕集的粉尘量(g/s ) △S j :进入除尘器的粉尘量(g/s )《三教》P20520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LA exp(--0.1ηe ω=A :集尘极板总面积(m 2) L :除尘器处理风量(m 3/s ) ωe :电除尘器有效驱进速度(m/s )《三教》P22321 电场风速 FL =vL :除尘器处理风量(m 3/s ) F :电除尘器横断面积(m 2)《三教》P22422 有害气体体积浓度与质量浓度公式4.22M C Y •=Y :质量浓度(mg/m 3) C :体积浓度(ppm=mL/m 3) M :气体分子的克摩尔数1‰=0.1%=1000ppm《三教》P22923 风机功率公式3600py L N =N y :通风机有效功率(W ) L :风量(m 3/h ) p :风压(Pa )《三教》P26524风机配用电机功率K L N •••=m3600pηηN :轴功率(通风机输入功率)(W ) η:全压效率 ηm :通风机机械效率 K :电机容量安全系数《三教》P26625 空气密度换算3.101t 273273293.1B•+•=ρ t :实际空气温度(℃) B :实际大气压力(KPa )《三教》P27026 排风罩流量'p 2μj F L ρ= ''11μj d p p =∑+=ξL :排风罩流量(m 3/s )p d ’:动压(Pa ) p j ’:静压(Pa )《三教》P28327 汽车库通风量1y -y GL =L :车库所需排风量(m 3/h ) G :车库内排放CO 的量(mg/h ) y 1:车库内CO 允许浓度(30mg/m 3)《三教》P335y0:室外大气CO浓度(2.0~3.0mg/m3)28 有毒物质容许浓度《化学有害》4.129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大气污染》B330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化学有害》A.331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11、《化学有害》表4.2/附录A31 滤毒通风量《人防》5.2.732 机械加压送风量(压差法)360025.1827.0/1y××××=NPAL△L y:压差法加压送风量(m3/h)A:门窗缝隙的计算漏风量总面积(m2)△P:门缝两侧压差值(Pa)N:门缝取2,窗缝取1.6△P:防烟楼梯40~50Pa,前室30~25Pa 《建规》9.3.232 机械加压送风量(流速法)3600)1(ny×+=abFvL L y:流速法加压送风量(m3/h)F:一樘门开启面积(m2)v:开启门洞处平均风速(0.6~1.0m/s)a:背压系数(0.6~1.0)b:漏风附加率(0.1~0.2)n:同时开启时数量,多层取2,高层取3《建规》9.3.233 活性炭计算装碳量=有害气体流量×质量浓度×吸附效率×时间/平衡吸收质量装碳量(kg)有害气体流量(m3/h)质量浓度(mg/m3)吸附效率(%)时间(h)平衡吸收率(kg/kg)制冷序号名称公式内容重点历年备注1理论制冷系数124100th --h h hh w q P th th ===φε《三教》P5732双级压缩理论制冷系数 )-()-()-(φφε3421218112th 1th 00th h h M h h M h h M P P P R R R th +=+==《三教》P5783闪发中等器分离器中间压力 2/10m )(P P P k •=P m :中间压力 P k :冷凝压力 P 0:蒸发压力《三教》P5754双级压缩最佳中间温度 ℃佳3.06.0t 4.0t 0k ++=tt k :冷凝温度 t 0:蒸发温度《三教》P5795制冷系数与制热系数1εφε0h h +=+==PpP φ ε:制冷系数 εh :制热系数 φ0:制冷量 φh :制热量 成立条件:工况条件完全相同《三教》P5796 实际输气量)容积制冷量()机组制冷量(3/kw m KJ V R =V R :实际输气量(m 3/s )《三教》P6057理论输气量(活塞式制冷压缩机)SnZ D V h 2240π=V h :理论输气量(m 3/s )D :气缸直径(m ) S :活塞行程(m ) n :曲轴转速(r/min ) Z :气缸数《三教》P6058 耗功率*《三教》P6079空调机组冬季修正21q K K h =φφh :机组制热量(kw ) q :产品样本制热量(kw )K 1:根据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修正系数 K 2:化霜修正系数样本制热量名义工况:室外干球温度7℃,湿球温度6℃化霜修正系数:每小时1次0.9,每小时2次0.811、12、《三教》P62210 热力系数(溴化锂)gφφξ=ξ:热力系数φ0:吸收式制冷机获得的制冷量(kw)φg:吸收式制冷机消耗的热量(kw)《三教》P63711 最大热力系数(溴化锂)cgeTTTTTTηεcegmax)-()-(ξ==ξmax:最大热力系数T g:发生器中热媒温度(K)T0:蒸发器中被冷却物温度(K)T e:环境温度(K)εc:工作在T0和T e之间的制冷系数ηc: 工作在T e和T g之间的热效率《三教》P64011 热力完善度(溴化锂)m axdξξη=《三教》P64012 循环倍率(溴化锂)wssmmfξ-ξ73ξ==473mmm+=m3:流入发生器的稀溶液流量m7:发生器中制冷剂水蒸气流量m4:饱和浓溶液流量《三教》P64012 放气范围(溴化锂)wsξ-ξξ=△ξ3/ξw:稀溶液浓度ξ4/ξs:饱和溶液浓度《三教》P64013 直燃型溴化锂机组性能能系数pCOPg+=φφ0pCOPghh+=φφCOP0:制冷性能系数 COP h:制热性能系数φ0:制冷量φh:制热量φg:加热源耗热量 P:消耗电功率《三教》P64614 部分负荷蓄冰有效容量cfiqcnQ••=sfii ic cnnqq•+=∑=2241Q s:蓄冰装置有效容量(kwh)q i:建筑物逐时冷负荷(kw)n i:夜间制冷机制冰工况运行小时数(h)n2:白天制冷机空调工况运行小时数(h)c f:制冷机制冰时能力变化率《三教》P68515 水蓄冷贮槽容积t163.1s△•••=ηPQVV:所需贮槽容积(m3)Q s:设计日所需制冷量(kwh)P:容积率,1.08~1.30η:蓄冷槽效率△t:蓄冷槽可利用进出水温(5~8℃)《三教》P68616吊轨冷却间冷加工能力)24()1000lg (d τ•=GG d :设有吊轨的冷却间每日冷加工能力(t ) l :冷间内吊轨的有效总长度(m ) g :吊轨单位长度净载货重量(kg/m ) τ:冷间货物冷加工时间(h )《三教》P71017 冷凝器热负荷e c Q Q φ=Q c :冷凝器的热负荷(kw )Q e :压缩机在计算工况下的制冷量(kw ) φ:冷凝器负荷系数《三教》P73318冷凝器传热面积lq Q K Q A cm c =•=θ△A :传热面积(m 2)Q c :冷凝器热负荷(w ) K :冷凝器传热系数[w/(m 2*K )] △θm :对数平均温差(K ) q l :冷凝器热流密度(w/m 2)《三教》P73419。

暖通空调制冷计算公式

暖通空调制冷计算公式

暖通空调制冷计算公式暖通空调制冷计算公式是在空调工程设计时必不可少的一项计算,是为了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温度舒适度而进行的。

本文将从暖通空调制冷的基本概念入手,详细介绍制冷计算公式的应用和计算过程,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

一、暖通空调制冷的基本概念制冷是指将空气内的热量采取一定方式进行转移,使得室内温度达到所需要的标准。

在暖通空调设计中,制冷常用的参数有冷负荷和制冷量。

其中,冷负荷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所需移除的热量;制冷量是指空气中所移除的热量。

制冷量的计算与冷负荷有直接关系,常用的计算公式有两种:热平衡法和传热法。

二、热平衡法热平衡法是一种根据室内外环境温度差,计算冷负荷的方法。

其基本公式为:Q=K×A×Δt。

其中,Q为冷负荷,单位为W;K为传热系数,单位为W/m²·K;A为面积,单位为m²;Δt为室内外环境温度差,单位为℃。

在使用热平衡法计算冷负荷时,需要先确定建筑内部各空间的面积,并对每个空间进行分区计算。

例如,要计算一个客厅的冷负荷,需要确定客厅的面积和所在楼层的室内外环境温度差。

假设,该客厅面积为50m²,室内外环境温度差为10℃,传热系数为30W/m²·K,那么该客厅的冷负荷为:Q=30×50×10=15000 W三、传热法传热法是根据空气冷却后释放的冷量,计算制冷量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Q=W×(h1-h2)。

其中,Q为制冷量,单位为W;W为空气流量,单位为m³/h;h1和h2分别为进口和出口空气的比焓,单位为kJ/kg。

在使用传热法计算制冷量时,需要先确定空气流量和进口出口空气的温度。

进口空气温度越高,出口空气温度越低,则制冷量越大。

假设,空调系统的空气流量为900m³/h,进口空气温度为25℃,出口空气温度为20℃,进口和出口空气的比焓分别为48.40 kJ/kg和37.81 kJ/kg,那么该空调系统的制冷量为:Q=900×(48.40-37.81)=9490 W四、总结以上就是暖通空调制冷计算公式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热平衡法和传热法两种计算方法。

暖通计算书

暖通计算书
qs=1000n 1aηN (7.5)
式 中 N— 设备的总 安装功 率,kW;
η—电动 机的效 率;
n1—同时 使用系 数,一般 可取0.51.0;
n2—利用 系数,一 般可取 0.70.9;
n3—小时 平均实耗 功率与设 计最大功 率之比, 一般可取 0.5左 右;
n4—通风 保温系 数;
a—输入 功率系数 。
(1) 渗透 空气带入 室内的湿 量 (kg/h), 按下式计 算:
D=0.001G (dw-dn) (10.3)
(2) 渗入 空气形成 的潜热冷 负荷 (W),按 下式计 算:
Q=0.28G( iw-in) (10.4)
式 中 dw— 室外空气 的含湿 量, g/kg;
dn—室内 空气的含 湿量, g/kg;
Xz—内遮 阳系数。
3.当外窗 只有外遮 阳板时
Qτ =[F1Jwτ +(FF1)Jwn τ]XgXd (3.3)
式 中 F1— 窗口太阳 直射的面 积,W/m2 。
Jwnτ— 计算时刻 下,无内 遮阳北向 外窗的太 阳总辐射 负荷强 度, W/m^2。
注:对于 北纬27度 以南地区 的南窗, 可不考虑 外遮阳板 的作用, 直接按式
tn—夏季 空气调节 室内计算 温度, ℃;
Δtls— 邻室温 升,可根 据邻室散 热强度采 用,℃。
(五)、人 体冷负荷
人体显热 散热形成 的计算时 刻冷负荷 Q,按下 式计算:
Qτ=φ nq1Xτ-T (5.1)
式 中 φ—群体 系数;
n—计算 时刻空调 房间内的 总人数;
q1—一名 成年男子 小时显热 散热量, W;
T—人员 进入空调 房间的时 刻,点 钟;

暖通负荷计算

暖通负荷计算

暖通负荷计算1 项目概况2 建筑2.1 建筑信息3 计算依据3.1 外墙、架空楼板或屋面3.1.1 热负荷 a) 基本耗热量:()α⨯-⨯⨯=w n j t t F K Q(5.1-1)j Q ——温差传热耗热量,WK ——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m 2·℃) F ——外围护结构面积,m 2n t ——室内设计温度,℃w t ——室外设计温度,℃α——温差修正系数b) 附加耗热量:()()()jan fg lang f ch j Q Q βββββ+⨯+⨯+++⨯=1111(5.1-3)1Q ——附加耗热量,Wch β——朝向修正系数f lang β——两面外墙修正fg β——房高附加,)4(02.0-⨯=h fg β,最大值不超过15% jan β——间歇附加3.1.2 冷负荷 a) 冷负荷()n t t F K Q -∆+⨯⨯=-εττ(20.3-1)τQ ——计算时刻冷负荷,WK ——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m 2·℃) F ——外围护结构面积,m 2T -τ——温度波的作用时刻,即温度波作用于围护结构外侧的时刻,hετ-t ——作用时刻冷负荷计算温度,℃∆——负荷温度的地点修正值,℃n t ——室内设计温度,℃3.2 外窗3.2.1 热负荷 a) 基本耗热量()α⨯-⨯⨯=w n j t t F K Q(5.1-1)j Q ——基本耗热量,WK ——外窗传热系数,W/(m 2·℃) F ——外窗面积,m 2n t ——室内设计温度,℃w t ——室外设计温度,℃α——温差修正系数b) 附加耗热量()()()()gc jan fg m lang f ch j Q Q βββββββ+⨯+⨯+⨯++++⨯=11111 (5.1-3)1Q ——附加耗热量,Wch β——朝向修正系数 f β——风力修正系数lang m β——窗墙面积比过大修正,当窗墙面积比大于1:1时,取m β=10% gc β——高层建筑外出窗的风力修正fg β——房高附加,)4(02.0-⨯=h fg β,最大值不超过15% jan β——间歇附加c) 冷风渗透耗热量()w n w p t t V C Q -⨯⨯⨯⨯=ρ278.02(5.1-4)2Q ——冷风渗透耗热量,Wp C ——空气的定压比热容,1.0056kJ/(kg·℃)w ρ——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 3 V ——渗透冷空气量,m 3/h3.2.2 冷负荷a) 温差传热冷负荷()n t t F K Q -+⨯⨯⨯=δαττ(20.4-1)τQ ——计算时刻冷负荷,WK ——窗玻璃的传热系数,W/(m 2·℃) α——窗框修正系数τt ——计算时刻冷负荷温度,℃δ——地点修正系数b) 辐射形成的冷负荷i. 外窗无任何遮阳设施的辐射冷负荷ττw d g J X X F Q ⨯⨯⨯=(20.5-1)ii. 外窗只有内遮阳设施的辐射冷负荷ττn z d g J X X X F Q ⨯⨯⨯⨯=(20.5-2)iii. 外窗只有外遮阳设施的辐射冷负荷()[]d g w w X X J F F J F Q ⨯⨯⨯-+⨯=011τττ(20.5-3)iv. 外窗既有内遮阳设施又有外遮阳设施的冷负荷()[]z d g n n X X X J F F J F Q ⨯⨯⨯⨯-+⨯=011τττ(20.5-4)τQ ——计算时刻辐射冷负荷,W g X ——窗的构造修正系数d τw J ——计算时刻下,透过无遮阳设施玻璃太阳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m 2z X ——内遮阳系数τn J ——计算时刻下,透过有内遮阳设施窗玻璃太阳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m 21F ——窗口受到太阳照射时的直射面积,m 20τw J ——计算时刻下,透过无遮阳设施窗玻璃太阳散射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m 2 0τn J ——计算时刻下,透过有内遮阳设施窗玻璃太阳散射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m 23.3 外门3.3.1 热负荷 a) 基本耗热量()α⨯-⨯⨯=w n j t t F K Q (5.1-1)j Q ——基本耗热量,WK ——外门传热系数,W/(m 2·℃) F ——外门面积,m 2n t ——室内设计温度,℃w t ——室外设计温度,℃α——温差修正系数b) 附加耗热量()()()jan fg lang f ch j Q Q βββββ+⨯+⨯+++⨯=1111(5.1-3)1Q ——附加耗热量,Wch β——朝向修正系数 f β——风力修正系数 lang β——两面外墙修正fg β——房高附加jan β——间歇附加c) 冷风渗透耗热量()w n w p t t V C Q -⨯⨯⨯⨯=ρ278.02(5.1-4)2Q ——冷风渗透耗热量,Wp C ——空气的定压比热容,1.0056kJ/(kg·℃)w ρ——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 3V ——渗透冷空气量,m 3/hd) 外门开启冲入冷风耗热量⎪⎩⎪⎨⎧'⨯=,“冲入冷风量”时基本耗热量附加”时参考表对应值,“外门33Q Q Q j (表5.1-14)()oR p o t t c M Q -⨯⨯⨯= 1000'3 (参考新风热负荷计算公式) 3.3.2 冷负荷a) 玻璃外门温差传热冷负荷()n t t F K Q -+⨯⨯⨯=δαττ(20.4-1)τQ ——计算时刻冷负荷,WK ——窗玻璃的传热系数,W/(m 2·℃) α——窗框修正系数τt ——计算时刻冷负荷温度,℃δ——地点修正系数b) 玻璃外门辐射形成的冷负荷i. 外门无任何遮阳设施的辐射冷负荷ττw d g J X X F Q ⨯⨯⨯=(20.5-1)ii. 外门只有内遮阳设施的辐射冷负荷ττn z d g J X X X F Q ⨯⨯⨯⨯=(20.5-2)iii. 外门只有外遮阳设施的辐射冷负荷()[]d g w w X X J F F J F Q ⨯⨯⨯-+⨯=011τττ(20.5-3)iv. 外门既有内遮阳设施又有外遮阳设施的冷负荷()[]z d g n n X X X J F F J F Q ⨯⨯⨯⨯-+⨯=011τττ(20.5-4)τQ ——计算时刻辐射冷负荷,W g X ——门的构造修正系数d X ——地点修正系数τw J ——计算时刻下,透过无遮阳设施玻璃太阳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m 2z X ——内遮阳系数τn J ——计算时刻下,透过有内遮阳设施门玻璃太阳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m 21F ——门受到太阳照射时的直射面积,m 20τw J ——计算时刻下,透过无遮阳设施门玻璃太阳散射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m 20τn J ——计算时刻下,透过有内遮阳设施门玻璃太阳散射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m 2c) 非玻璃外门冷负荷()n t t F K Q -∆+⨯⨯=-ξττ(20.3-1)τQ ——计算时刻冷负荷,Wξτ-t ——作用时刻冷负荷计算温度,℃∆——负荷温度的地点修正值,℃3.4 内墙、内窗、内门或中间楼板3.4.1 热负荷 a) 温差计算法t F K Q ∆⨯⨯=b) 温差修正法()α⨯-⨯⨯=w n t t F K Q(5.1-1)K ——内围护的传热系数,W/m 2·℃ F ——内围护面积,m 2 t ∆——邻室温差,℃n t ——室内设计温度,℃w t ——室外设计温度,℃α——温差修正系数c) 热负荷输出值分两种情况: i. “邻间不等温”时,Qii. “户间传热”时,温差传热概率⨯Q 3.4.2 冷负荷a) 邻室通风良好时内窗冷负荷()n t t F K Q -+⨯⨯⨯=δαττ(20.4-1)τQ ——计算时刻冷负荷,Wα——窗框修正系数K ——窗玻璃的传热系数,W/m 2·℃ F ——面积,m 2n t ——室内设计温度,℃τδ——地点修正系数b) 邻室通风良好时内墙、内门或中间楼板冷负荷()n wp t t F K Q -⨯⨯=(20.6-1)Q ——计算时刻冷负荷,Wwp t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c) 邻室有发热量时冷负荷()n ls wp t t t F K Q -∆+⨯⨯=(20.6-2)wp t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ls t ∆——邻室温升,℃3.5 地面3.5.1 热负荷 a) 地带法4321Q Q Q Q Q +++=第一地带热负荷()w n t t F K Q -⨯⨯=111 第二地带热负荷()w n t t F K Q -⨯⨯=222 第三地带热负荷()w n t t F K Q -⨯⨯=333 第四地带热负荷()w n t t F K Q -⨯⨯=4444321Q Q Q Q 、、、——分别是第一、二、三、四地带的热负荷,W4321K K K K 、、、——分别是第一、二、三、四地带的传热系数,W/m 2·℃ 4321F F F F 、、、——分别是第一、二、三、四地带的面积,m 2b) 平均传热系数法()w n pj t t F K Q -⨯⨯=(5.1-2)pj K ——地面平均传热系数,W/m 2·℃3.6 人体3.6.1 冷负荷冷负荷=(显热冷负荷+潜热冷负荷)×人员在室率 a) 显热冷负荷T X q n Q -⨯⨯⨯=ττϕ1(20.7-1)τϕ——群集系数n ——计算时刻空调区内的总人数1q ——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显热散热量,Wτ——计算时刻,hT ——人员进入空调区的时间,hT X -τ——T -τ时刻人体显热散热的冷负荷系数b) 潜热冷负荷2q n Q ⨯⨯=ττϕ (20.12-2)τQ ——潜热冷负荷,Wτn ——计算时刻空调区内的总人数2q ——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潜热散热量,W3.6.2 湿负荷湿负荷=人体散湿量×人员在室率 a) 人体散湿量g n D ⨯⨯⨯=ττϕ001.0(20.12-1)τD ——人体散湿量,kg/hg ——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散湿量,g/h3.7 新风3.7.1 热负荷()o R p o o h t t c M Q -⨯⨯⨯= 1000. 《暖通空调》(2-26)oh Q. ——空调新风热负荷,W oM ——新风量,kg/s p c ——空气的定压比热,取1.005kJ/kg·℃R t ——冬季空调室内空气的计算温度,℃ o t ——冬季空调室外空气的计算温度,℃3.7.2 冷负荷冷负荷=新风逐时使用率⨯oc Q .()Ro o o c h h M Q -⨯⨯= 1000. 《暖通空调》(2-25)oc Q . ——空调新风冷负荷,W oM ——新风量,kg/s o h ——夏季空调室外空气的焓值,kJ/kgR h ——夏季空调室内空气的焓值,kJ/kg3.7.3 湿负荷湿负荷=新风逐时使用率⨯sh W()n w sh d d G W -⨯'⨯=001.0《全国……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3.2.15-3) sh W ——新风湿负荷,kg/hG '——新风量,kg/hw d ——室外空气含湿量,g/kgn d ——室内空气含湿量,g/kg3.8 照明3.8.1 冷负荷冷负荷=各种类型照明灯具冷负荷之和×照明使用率 a) 白炽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T X N n Q -⨯⨯=ττ1(20.8-1)b) 镇流器在空调区之外的荧光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T X N n Q -⨯⨯=ττ1(20.8-1)c) 镇流器在空调区之内的荧光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T X N n Q -⨯⨯⨯=ττ12.1(20.8-2)d) 安装在空调房间吊顶玻璃罩之内的荧光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T X N n n Q -⨯⨯⨯=ττ01 (20.8-3)τQ ——灯具形成的冷负荷,W1n ——同时使用系数N ——灯具的安装功率,Wτ——计算时刻,h T ——开灯时刻,hT X -τ——T -τ时刻灯具散热的冷负荷系数0n ——考虑玻璃反射及罩内通风情况的系数3.9 设备3.9.1 冷负荷冷负荷=设备显热形成冷负荷×设备使用率 a) 电热设备的散热量N n n n n q s ⨯⨯⨯⨯=4321(20.9-1)s q ——电热设备散热量,W1n ——同时使用系数 2n ——安装系数 3n ——负荷系数4n ——通风保温系数N ——电热设备总安装功率,Wb) 电动机和工艺设备均在空调区内的散热量ηNn n n q s ⨯⨯⨯=321 (20.9-2)N ——电动设备总安装功率,Wη——电动机效率c) 只有电动机在空调区内的散热量()ηη-⨯⨯⨯⨯=1321N n n n q s (20.9-3)d) 只有工艺设备在空调区内的散热量N n n n q s ⨯⨯⨯=321(20.9-4)e) 办公设备类型数量可以确定时的散热量∑=⋅=Pi i a i s q s q 1.(20.9-5)P ——设备的种类数i s ——第i 类设备的台数i a q .——第i 类设备的单台散热量,Wf) 设备显热形成的冷负荷T s X q Q -⨯=ττ(20.9-7)s q ——所有设备的显热散热量之和,WT X -τ——T -τ时刻设备、器具散热的冷负荷系数3.10渗透空气3.10.1 冷负荷a) 渗透空气形成的全热冷负荷()n w q h h G Q -⨯⨯=28.0 (20.12-4)q Q ——全热冷负荷,WG ——单位时间渗入室内的空气总量,kg/hw h ——室外空气焓值,kJ/kgn h ——室内空气焓值,kJ/kg3.10.2 湿负荷a) 渗透空气形成的湿负荷()n w d d G D -⨯⨯=001.0(20.12-3)D ——渗透空气形成的湿负荷,kg/h G ——单位时间渗入室内的空气总量,kg/hw d ——室外空气含湿量,g/kgn d ——室内空气含湿量,g/kg3.11食物3.11.1 冷负荷冷负荷=()逐时就餐率⨯+τQ Q a) 显热冷负荷ϕτ⨯⨯=n Q 9(20.11)b) 潜热冷负荷ττD Q ⨯=700(20.12-6)3.11.2 湿负荷湿负荷=逐时就餐率⨯τDττϕn D ⨯⨯=012.0(20.12-5)τn ——计算时刻就餐总人数ϕ——群集系数τn ——计算时刻的就餐总人数3.12水面蒸发3.12.1 冷负荷冷负荷=水面蒸发发生率⨯τQ a) 水面蒸发形成的潜热冷负荷ττD r Q ⨯⨯=28.0(20.12-8)3.12.2 湿负荷湿负荷=水面蒸发发生率⨯τD a) 水面蒸发散湿量g F D ⨯=ττ(20.12-7)τF ——计算时刻的蒸发表面积,m 2g ——水面的单位蒸发量,kg/(m 2·h ) r ——冷凝热,kJ/kg3.13水流3.13.1 湿负荷湿负荷水流发生率⨯G a) 水分蒸发量()γ211t t c G G -⨯⨯=《全国……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3.2.22)1G ——流动的水量,kg/h c ——水的比热,4.1868kJ/kg·K1t ——水的初温,℃2t ——水的终温,℃γ——水的汽化潜热,平均取2450kJ/kg3.14化学3.14.1 冷负荷冷负荷=化学反应发生率⨯Q a) 化学反应全热散热量6.321qG n n Q ⨯⨯⨯=《全国……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3.2.23-1)Q ——化学反应的全热散热量,W 1n ——考虑不完全燃烧的系数,可取0.952n ——负荷系数,实际燃料消耗量与最大燃料消耗量之比G ——每小时燃料最大消耗量,m 3/hq ——燃料的热值,kJ/m 33.14.2 湿负荷湿负荷=化学反应发生率⨯W a) 散湿量w G n n W ⨯⨯⨯=21《全国……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3.2.23-1)W ——化学反应的散湿量,kg/hw ——燃料的单位散湿量,kg/m 33.15 房间冷风渗透耗热量3.15.1 缝隙长度法计算 a) 详见外窗、外门 3.15.2 换气次数法a) 房间冷风渗透耗热量()w n t t N L c Q -⨯⨯⨯⨯⨯=ρ278.0 《简明供热设计手册》(2-21)c ——空气比热,1kj/kg·℃L ——房间容积,m 3N ——换气次数,次/hρ——室外空气密度,kg/m 3n t ——室内空气温度,℃w t ——室外空气温度,℃3.15.3 百分率法a) 房间冷风渗透耗热量f Q n Q ⨯= 《简明供热设计手册》(2-3.3)n ——百分率,%f Q ——外围护结构总热负荷,W注:未标注文献名称的公式均选自《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3.16 参考文献[1] 陆耀庆主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陆亚俊主编.暖通空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 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编.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2 [4] 李岱森主编.简明供热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2。

这么多暖通空调计算公式,背下就对了

这么多暖通空调计算公式,背下就对了

这么多暖通空调计算公式,背下就对了一、温度:摄氏度(C)与华氏度(F)华氏度=32+摄氏度×1.8摄氏度=(华氏度-32)/1.8开氏温度(K)与摄氏度(C)开氏温度(K)=摄氏度(C)+273.15二、压力的换算:Mpa、Kpa、pa、bar1Mpa=1000Kpa;1Kpa=1000pa;1Mpa=10bar;1bar=0.1Mpa=100Kpa;1大气压=101.325Kpa=1bar=1公斤;1bar=14.5psi;1psi=6.895Kpa;1kg/cm2=105=10mH2O=1bar=0.1MPa1Pa=0.1mmH2O=0.0001mH2O1mH2O=104Pa=10kPa三、风速、体积的换算:1CFM(立方英尺/分钟)=1.699M³/H=0.4719l/s1M³/H=0.5886CFM(立方英尺/分钟)1l/s=2.119CFM(立方英尺/分钟)1fpm(英尺每分钟)=0.3048m/min=0.00508m/s 四、制冷量与功率:1KW=1000W1KW=861Kcal/h(大卡)=0.39P(冷量)1W=1J/s(焦/秒)1USTR(美国冷吨)=3024Kcal/h=3517W(冷量) 1BTU(英热单位)=0.252kcal/h=1055J1BTU/H(英热单位/小时)=0.252kcal/h1BTU/H(英热单位/小时)=0.2931W(冷量)1MTU/H(千英热单位/小时)=0.2931KW(冷量) 1HP(电)=0.75KW(电)1KW(电)=1.34HP(电)1RT(冷量)=3.517KW(冷量)1KW(冷量)=3.412MBH(103英热单位/小时)1P(冷量)=2200kcal/h=2.56KW1kcal/h=1.163W五、空调安装粗细与制冷量:1.5mm2是12A-20A(2650~4500W)1P~2P2.5mm2是20-25A(4500~5500W)2P4mm2是25-32A(5500~7500W)2P~3P6mm2是32-40A(7500~8500W)3P~4P六、制冷剂计算公式:1、膨胀阀选型:冷吨+1.25%余量2、压机功率:1P=0.735KW3、制冷剂充注量:制冷量(KW)÷3.516×0.584、风冷机水流量:制冷量(KW)÷温差÷1.1635、水冷螺杆本机冷水流量:制冷量(KW)×0.86÷温差6、水冷螺杆机冷却水流量:(制冷量KW+压机功率)×0.86÷温差7、总热量QT=QS+QL8、空气冷却:QT=0.24*∝*L*(h1-h2)9、显热量空气冷却:QS=Cp*∝*L*(T1-T2)10、潜热量空气冷却:QL=600*∝*L*(W1-W2)11、冷冻水量:L/sV1=Q1/(4.187△T1)12、冷却水量:L/sV2=Q2/(4.187△T2)=(3.516+KW/TR)TR,其中Q2=Q1+N=TR*3.516+KW/TR*TR=(3.516+KW/TR)*TR13、制冷效率:EER=制冷能力(Mbtu/h)/耗电量(KW);COP=制冷能力(KW)/耗电量(KW)14、部分冷负荷性能:NPLV=1/(0.01/A+0.42/B+0.45/C+0.12/D)15、满载电流(三相):FLA=N/√3UCOSφ16、新风量:Lo=nV17、送风量:L=Qs/〔Cp*∝*(T1-T2)〕18、风机功率:N1=L1*H1/(102*n1*n2)19、水泵功率:N2=L2*H2*r/(102*n3*n4)20、水管管径:D=√4*1000L2/(π*v) 20、风管面积:F=a*b*L1/(1000u)。

暖通专业公式

暖通专业公式

注册暖通工程师专业考试公式1.围护热阻及厚度的计算:R0=R n+R j+R w=1/αn+∑αjδj/λj+1/αw,R0围护结构的传热阻,R n内表面换热热阻,R w外表面换热热阻,R j本身热阻。

两个对流热阻和一个导热阻。

厂房外门的最小热阻,是墙的热阻值的60%,墙的最小热阻值的计算:R min=α(t n-t w)/[△t y*αn]。

α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t n室内计算温度,t w室外计算温度,△t y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αn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室内空气对流换热系数)。

所有数据值均可查表得到。

传热系数K=1/R。

αn=1/Rn。

表面换热系数是表面换热阻的倒数。

2.管道保温厚度的计算:热流恒等原理:温度与热阻之比相等,δ=λ(tl-tn)/[αw(tw-tl)]。

λ围护的导热系数,α保温外表面换热系数,tl室外露点温度,tn室内温度,tw室外温度。

建筑的体形系数是指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3.散热器公式求进出水温度:F=Q/K(t pj-t n)*β1β2β3β4,, Q热负荷,K散热器的传热系数,t pj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 n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组装片数修正系数,连接方式修正系数,形式修正系数,流量修正系数。

K=α(t pj-t n)^b,a和b给定。

散热器的数量:N=F/f,f是指单片散热面积。

4.阻力系数△p=SV^2。

网段和管段阻力系数。

Q=GC p(t n-t w)=αKF(t n-t w),Q =0.28C pρwn L(t n-t w),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F为围护结构的面积。

三个重要公式。

水的比热为4.187*10^3Kj/(Kg.K)。

空气的比热为1 Kj/(Kg.K)。

空气的密度为 1.2Kg/m3。

伯努方程和传热方程和压力方程。

换热器面积计算:F=Q/[K*B*△t pj]。

K传热系数,B 污垢系数,△t pj=[△t a-△t b]/ln(△t a/△t b),热媒与取热介质△ta为两进口温度之差,△t为两出口温度之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册暖通工程师专业考试公式1.围护热阻及厚度的计算:R0=R n+R j+R w=1/αn+∑αjδj/λj+1/αw,R0围护结构的传热阻,R n内表面换热热阻,R w外表面换热热阻,R j本身热阻。

两个对流热阻和一个导热阻。

厂房外门的最小热阻,是墙的热阻值的60%,墙的最小热阻值的计算:R min=α(t n-t w)/[△t y*αn]。

α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t n室内计算温度,t w室外计算温度,△t y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αn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室内空气对流换热系数)。

所有数据值均可查表得到。

传热系数K=1/R。

αn=1/Rn。

表面换热系数是表面换热阻的倒数。

2.管道保温厚度的计算:热流恒等原理:温度与热阻之比相等,δ=λ(tl-tn)/[αw(tw-tl)]。

λ围护的导热系数,α保温外表面换热系数,tl室外露点温度,tn室内温度,tw室外温度。

建筑的体形系数是指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3.散热器公式求进出水温度:F=Q/K(t pj-t n)*β1β2β3β4,, Q热负荷,K散热器的传热系数,t pj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 n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组装片数修正系数,连接方式修正系数,形式修正系数,流量修正系数。

K=α(t pj-t n)^b,a和b给定。

散热器的数量:N=F/f,f是指单片散热面积。

4.阻力系数△p=SV^2。

网段和管段阻力系数。

Q=GC p(t n-t w)=αKF(t n-t w),Q =0.28C pρwn L(t n-t w),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F为围护结构的面积。

三个重要公式。

水的比热为4.187*10^3Kj/(Kg.K)。

空气的比热为1 Kj/(Kg.K)。

空气的密度为 1.2Kg/m3。

伯努方程和传热方程和压力方程。

换热器面积计算:F=Q/[K*B*△t pj]。

K传热系数,B 污垢系数,△t pj=[△t a-△t b]/ln(△t a/△t b),热媒与取热介质△ta为两进口温度之差,△t为两出口温度之差。

5.流量公式:L=vπD^2/4。

排放浓度:η=1-exp[-FW e/L],Y2=Y1(1-η)。

F烟极板面积,W e有效驱进速度,L烟气量.exp表示e的指数函数。

6.水泵的功率:N=HQ/(367.3η)=ρgHQ/(3600*1000η)KW .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0.002342H/[△t*η]。

水泵的流量计算:G =0.86Q/△t=3600Q/(4200*△t)=3600Q/(Cp*△t)。

风机质量流量:G=3600Q/( Cp△t)。

体积流量:V=G/ρ。

不同温度ρ=RT/p。

风机的功率N= QP/(1000*3600*η)。

Q单位m3/h,P单位Pa。

N单位为KW。

7.车库通风量计算:L=G/(Y1-Y0),G为CO散发量g/h,Y1库内CO浓度规定标准,Y0室外CO空气浓度。

注意G与Y1、Y0单位统一。

地下汽车库换气量计算:L=nV,次数,体积。

8.有害气体体积浓度C与质量浓度Y换算公式:Y=CM/22.4,空气的摩尔质量为22.4,Y单位mg/m3,C的单位为ppm=mL/m3。

吸咐剂的用量:W=V*Y*η*t/q0。

V体积流量,Y有害气体浓度,η吸附效率,t有效使用时间(穿透时间),q0每公斤吸附剂吸附有害气体的量。

9.大气污染排放规定新建污染源计算结果严格50%,Q=50%*Q c(h/h c)^2,污染物标准,h c排放烟囱高度,h实际烟囱高度。

过滤器出口含尘浓度Y2=Y1(1-η1)(1-η2).10.除湿量公式:W=Lρ(d w-d n),L体积流量,ρ空气密度,d w室外空气湿度,d n室内空气湿度。

11.表冷器设计冷量:Q=Q N+Q x包括室内冷负荷和新风冷负荷,Q N=G(h N-h0),Qx=G(h w-h N)。

回风的焓值即为室内空气的焓值即h N,h O为送风焓值,h W为外风焓值。

12.混风温度计算:L1t1+L2*t2=(L1+L2)t。

Gn*hn+Gx*hx=(Gh+Gx)ho风盘的送风量计算:G=Q/△h,L=G*3600/ρ。

13.声音的叠加:∑Lp=10lg[∑10^(0.1Lp)]14.建筑的放热量:Q=Q N*(1+1/COP)。

Q N机组的额定制冷量。

15.蓄冷槽的容积计算:V=QsP/(1.163η△t)。

Qs空调日总负荷,P容积率。

16.机修制冷修正:φh=qK1K2,K1温度系数,K2化霜系数。

17.显热回收效率:η=(t w-t p)/(t w-t n),t w进口温度,t p出口温度,t n室内温度。

全热回收效率:η=(h w-h p)/(h w-h n)。

h w进口焓值,h p出口焓值,h n室内空气焓值。

18.单位风量耗功率W=P/3600η,节能标准:系统最小新风比:Y=X/(1+X-Z),X总新风比,Z最大新风比。

理论制冷系数:ε=(h1-h4)/(h2-h1)。

19.案例分析:供暖10题,通风12题,空调14题,制冷10题,其他4题。

第一章供暖1、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概算:A供暖热负荷(体积热指标法、面积热指标法Q=qfF)B通风热负荷(通风体积指标法)C空调热负荷(单位面积空调热冷指标)D民用建筑全年耗热量:供暖全年耗热量Q=0.0864NQh(ti-ta)/(ti-toh),N供暖期天数,Qh供暖设计热负荷,ti室内计算温度,ta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toh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供暖期通风耗热量Q=0.0036TvNQv(ti-ta)/(ti-tov)。

Qv通风设计热负荷,N供暖期天数,Tv 供暖期内通风装置每日平均运行小时数。

Ti室内计算温度,ta供暖共室外平均温度,tov冬季通风室外计处温度。

空调供暖耗热量:Q=0.0036TaNQa(ti-ta)/(ti-toa),Ta供暖期内空调装置每日平均运行小时数,N供暖期天数,Qa空调冬季设计热负荷,ti室内计算温度,ta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toa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供冷期制冷耗热量:Q=0.0036QcTcmax,Qc空调夏季设计热负荷,Tcmax空调夏季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生活热水全年耗热量:Q=30.24Qwa,Qwa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

教材P1202、散热器散热面积的计算公式:F=Qβ1β2β3β4/[K(tpj-tn)],Q房间的供暖热负荷(散热器的散热量),热量平衡Q=GCp(tj-tp)=KF△t,tpj散热器热媒平均温度(即散热器进出口水温的算术平均值)tpj=(tj+tp)/2,tn供暖室内计算温度,β1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先忽略,求出散热器片数后再确定其值。

),β2散热器支管连接方式修正系数,β3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β4进入散热器流量修正系数(一般为1)。

K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a(tw-tn)^b,,a,b值一般给定。

散热器片数n=F/F0,F0单片散热器面积。

P86热水供暖系统的等温降法的流量:G=0.86Q/(tj-tp),Q热负荷,△t供回水温差,△t=tj-th。

P76,3、热流恒等:保温层厚度,传热系数的确定:1、居住很长热工节能设计,据分区,楼层数,体形系数、窗墙比,查表得K值。

2、公共建筑热工节能设计:分区、体形系数、楼层数、窗墙面积比查表得传热系数K0值。

节能标准计算保温层的厚度:K=1/R=1/[1/αn+1/R+δ/λ+1/αw]≤K0。

R为墙体的热阻,λ/δ为保温层的热阻。

防结霜计算保温层的厚度:ROmin=α(tn-tw)/[△ty*αn],α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查P5表1.1-8,tn冬季室内计算温度,查P16表1.2-2。

Tw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查P6表1.1-11。

△ty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

查P5表1.1-9。

αn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查P3表1.1-4。

一般αn=8.7. αw=23.4、当量阻力法和当量长度法:管段P71,管网P136,△P=SV^2,H=SG2,S表示沿管道长度的摩擦损失折合与之相当的局部阻力系数,一般表示干线,管段和管网阻力系数区别。

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pm,阻力最大的一路的压力损失,一般表示最终支管。

质量流量:G=0.86Q/△t=3600*Q/(Cp△t),单位Kg/h。

Q=GCp△t共同使用。

水力失调度:x=Vs/Vg,Vs热用户的实际流量,Vg热用户的规定流量。

体积流量:V=G/ρ(m3/h)。

H2/H1=(G2/G1)^1/2=[(Q2/△t2)/(Q1/△t1)]^1/2=[(△t1Q2)/(△t2Q1)]^1/2,Q2=Q1*(△t2/△t1)*(H2/H1)^1/2。

5、射流的送风量:当送风口高度h≥0.7H,H房间高度,射流有效作用长度:lx=X(A h)^0.5/α。

X射流作用距离的无因次数,见P64表1.5-2和表1.5-3。

α送风口的紊流系数。

A h每股射流作用车的横截面积。

查P65表1.5-4。

当送风口高度h=0.5H时,射流有效作用长度:lx=0.7X(A h)^0.5/α。

换气次数:n=380*υ2/lx,工作带最大平均回流回速度。

lx射流有效作用长度P63。

射流的送风量:L=nV/[3600*m p m e]。

m p沿车间宽度平行送风的射流股数,m e 沿车间长度串联送风的射流股数。

空气加热器P65 加热空气所需热量和加热器供给热量Q=GCp(t2-t1)=KF△tp。

6、换热器的传热面积的计算:P105,F=Q/[KB△tpj],F换热器传热面积,Q换热量,B水垢系数,K换热器传热系数,△tpj对数平均温度差。

△tpj=(△ta-△tb)/ln(△ta/△tb),对于水—水换热器,△ta为一次和二次热媒进出口四个温度中两个较大之差,△tb为两个较小之差。

对于汽---水换热器,一次热媒无出口时,△ta为一次进口与二次进口之温度差,△tb为一次进口与二次出口的温度差。

7、热水采暖节能:集中热水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EHR=N/(Qη),N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KW),Q建筑供热负荷(KW),η考虑电机和传动部分的效率(%),当采用直联方式时,η=0.85,当采用联轴器连接方式时,η=0.83。

EHR≤0.0056(14+α∑L)/△t,△t设计供回水温差,系统中管道全部采用钢管连接时,取△t=25℃;系统中管道有部分采用塑料管材连接时,取△t=20℃。

∑L室外主干线(包括供回水管)总长度(m);当∑L≤500m时,α=0.0115;当500<∑L<1000时,α=0.0092;∑L≥1000,α=0.0069.。

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ER=0.002342H/(△T*η),H水泵设计扬程(m),△T供回水温差,η水泵在设计工作点的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