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故事化”教学法

合集下载

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的应用

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的应用

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的应用故事化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背景。

在初中历史课中,故事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认知能力。

本文将介绍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的应用和效果,以及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案例。

一、故事化教学的概念和原理故事化教学是一种基于故事叙述的教学方法,它通过生动、具体、富有情节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达到更深入、细致的教学效果。

故事化教学依托于人类对故事的天然偏好和认知方式,它让学生在认知与情感、观念与价值、知识与智慧之间建立更为细致、深刻的联系。

故事化教学的原理是“信息情境化”,它反对传统的机械记忆和单纯讲解,强调知识与情感、理解与应用的有机结合。

故事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载体,它不仅包含史实、人物、事件等具体内容,还反映了社会历史、文化观念、道德价值等深层次的内涵。

通过讲述故事,教师可以把历史知识结合到具体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的思想情感、社会的变革进程。

故事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感,塑造更加独立、批判、创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引领学生进入历史话题,激发学习兴趣初中历史课程涉及到许多历史事件、人物、文化背景等复杂内容,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

而故事化教学则能够通过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引领学生进入到历史话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可以讲述“女娲补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女娲创造人类、补天修岳的传说,了解古代人类探索自然、扩大生存空间的精神和行为。

2. 深入剖析历史事件的背后故事历史事件虽然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但其中蕴含的人类智慧、偏见、利益等因素是复杂的、多面的。

故事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剖析历史事件的背后故事,了解其中的人物背景、思想观念等因素。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历史故事不仅能够生
动地展现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记忆。

下面
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谈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

教学内容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传授的具体知识和技能。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根据
教材内容来选择历史故事进行讲解。

教师可以选择与教材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者根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

在讲解中国古代历史时,教师可以选择讲述《封神
演义》中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

又如,在讲解二战时期
的历史时,教师可以选择讲述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安妮日记》中的故事,通过这些
故事让学生更加接近真实的历史。

通过选择适合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解,教师能够更好地激
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在使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时,教师通常会采用讲述、讨论和互动等多种方法。

在讲述历史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
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情景。

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
考和讨论。

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和互动式教学工具,增加学
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能够更好地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优化打造历史故事讲解的创新方式

初中历史教学优化打造历史故事讲解的创新方式

初中历史教学优化打造历史故事讲解的创新方式初中历史教学优化:打造历史故事讲解的创新方式历史教学作为一门学科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死记硬背和枯燥的讲解为主,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具有吸引力。

为了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我们需要探索一种创新的方式来教授历史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一、故事化教学的意义与价值故事化教学是一种将历史知识嵌入到故事情节中,通过讲解故事的方式来教授知识的方法。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故事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背景和影响,并能够更好地记忆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创新的教学方式:历史故事讲解1. 选择适合的历史故事为了使历史故事讲解更具吸引力,教师需要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相关、具有戏剧性和故事性的历史事件作为故事的依托。

比如,《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可以用来讲解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人物形象,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2. 运用多媒体技术支持在讲解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素材,以增加故事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通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将相关图文材料展示给学生,能够使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历史故事,提高学习的效果。

3. 进行互动交流在讲解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历史故事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倾听学生的观点和见解,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三、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影响通过采用历史故事讲解的创新方式,优化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带来以下影响: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的历史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这种方式教授历史知识,能够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历史学科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通过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并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借助一些特定的教学技巧,以有效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历史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以期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

一、故事化教学故事化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历史学科。

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等方式,将枯燥的历史知识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通过感性的讲述和情景重现,学生更容易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发展和影响,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世界历史上的伟大战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战场,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壮丽,这样有助于深入学习和理解历史事件。

二、实地考察与班级活动除了教室内的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地考察和班级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实践能力。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历史博物馆、古迹和纪念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传承。

此外,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开展跨学科的班级活动,例如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历史文化节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和互联网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课件、视频资料、网络文章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例如,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或使用教育软件展示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事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四、启发式提问和讨论启发式提问和讨论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历史事件和现象。

通过小组或全班的讨论,学生可以共同交流观点、互相启发,并进一步思考和理解历史问题的复杂性。

浅谈初中历史“故事化”教学法

浅谈初中历史“故事化”教学法

浅谈初中历史“故事化”教学法浅谈初中历史“故事化”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故事化”教学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

学生们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迈入历史世界,与历史人物对话,去感受历史,反思历史。

“故事化”教学法突出“动、情、思、扩”四字,从而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一、问题提出改革开放以,我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一些人学科的发展并不均衡,初中历史教育的尴尬处境便是一例。

不少历史教师教育观念相对陈旧落后,教学手段相对简单枯燥。

历史教学习惯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这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与活力的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头”。

再加上一些教师注重“师道尊严”,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历史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基于以上两点,在新程改革进程中,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走出困境呢?如何让学生爱上历史,积极参与到堂中呢?“故事化”教学法便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而学生们没有几个不喜欢听故事的。

历史本身很精彩,它是由一个个故事连接而成,故事中包含了人类集体或个人的知识经验,或精彩有趣,或哲理深刻,或豪情满怀,因此让故事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故事化”教学法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

学生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迈入历史世界,与历史人物对话,去感受历史,反思历史,其间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二、解决策略1“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动”字历史是丰富多彩的。

历史如果成为“背书”,把原本丰富的历史内容抽成背景、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性质、意义等若干应试要素,那么学生就会厌倦历史,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

但对于故事,人人都可理解,人人都可讲述。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故事化教学实践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故事化教学实践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故事化教学实践一、引言历史,作为记录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门学科,承载着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智慧。

对于初中生而言,历史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人文素养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塑造。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故事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故事化教学实践。

二、故事化教学的实施策略1.精选故事素材:选择与历史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确保故事的情节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创设情境:利用故事创设真实或模拟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增强对历史事件的感受。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故事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4.角色扮演:根据故事情节,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5.总结与反思:在故事化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不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案例分析以“三国鼎立”的历史教学内容为例,开展故事化教学实践。

首先,选择“草船借箭”这一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其次,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三国时期的战争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亲身体验三国鼎立时期的风云变幻。

四、效果评估为了了解故事化教学在初中生中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明显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升。

同时,学生对故事化教学的满意度较高,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对历史的兴趣。

此外,故事化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文素养。

五、结论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故事化教学实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故事教学法对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应用探讨

故事教学法对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应用探讨

故事教学法对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应用探讨一、引言二、故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适用性2. 图像化的教学效果故事教学法通过讲述生动的历史故事,能够在学生的心智中形成具体的图像,从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印象和理解。

通过具体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底蕴和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由于图像的教学效果更容易留存于学生的记忆之中,故事教学法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历史知识和概念,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

3. 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故事教学法能够提供一个具有情节和情感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更容易投入到历史教学中去。

通过故事情节的设置和人物塑造,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思考和讨论历史事件和人物,从而培养其历史分析和思考能力。

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能够更容易迸发出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三、实施故事教学法的策略1. 故事选择的合理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故事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历史教学相关的具有代表性和生动性的历史故事,如一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历史事件的经典案例等。

通过合理选择故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3. 组织故事讲解的方式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组织故事讲解,如通过讲故事、展示图片、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故事。

通过多样化的故事讲解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标题: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一、引言历史,作为记录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学科,充满了丰富而有趣的故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故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能够生动地展现历史事件,使得原本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

本文将探讨故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二、故事教学法的应用1.精选故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精选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故事。

这些故事应当有趣、生动、具有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2.讲述故事:在讲述故事时,教师应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得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历史的氛围。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帮助他们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

3.分析故事:在讲述完故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深入分析,从多个角度思考历史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

4.拓展故事:除了教材中的故事,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三、故事教学法的优势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故事教学法具有以下优势: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学习历史知识。

2.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故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分析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分析以初中历史课程中关于“三国鼎立”的历史事件为例,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教学法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讲述《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经典故事,如“赤壁之战”、“三英战吕布”等,帮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故事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历史“故事化”教学法
在历史教学中,“故事化”教学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

学生们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迈入历史世界,与历史人物对话,去感受历史,反思历史。

“故事化”教学法突出“动、情、思、扩”四字,从而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一、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一些人文学科的发展并不均衡,初中历史教育的尴尬处境便是一例。

不少历史教师教育观念相对陈旧落后,教学手段相对简单枯燥。

历史教学习惯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这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与活力的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源头”。

再加上一些教师注重“师道尊严”,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历史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基于以上两点,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走出困境呢?如何让学生爱上历史,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呢?“故事化”教学法便是笔者在实践中
总结出来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而学生们没有几个不喜欢听故事的。

历史本身很精彩,它是由一个个故事连接而成,故事中包含了人类集体或个人的知识经验,或精彩有趣,或哲理深刻,或豪情满怀,因此让故事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故事化”教学法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

学生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迈入历史世界,与历史人物对话,去感受历史,反思历史,其间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二、解决策略
1.“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动”字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

历史课如果成为“背书课”,把原本丰富的历史内容抽成背景、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性质、意义等若干应试要素,那么学生就会厌倦历史,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

但对于故事,人人都可理解,人人都可讲述。

那些平时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的学生,或者不是很流畅的学生,也许正是因为爱好故事而把平时不敢举起的手高高举起。

他们的故事也许讲述得并不完整,并不生动,但是他们毕竟敢站
起来了,敢开口了!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喜欢这节课的一个故事而喜欢上这个时期的故事,从而自学这一时期的历史。

可见,一个故事可以激起一个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就动起来了!课堂的某些重点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

2.“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情”字
历史给了我们每个人一面镜子,教会我们怎样做人,怎样走人生之路。

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去感悟,去理解,屈原、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让学生们荡气回肠。

历史故事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例如,在学习《明朝的对外交流与冲突》一课中,笔者就是运用“故事化”教学法来完成情感教育目标的。

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两个故事: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击倭寇。

学生熟悉后先在小组内讲述,然后在班内讲述,比赛谁讲述得最精彩。

热火朝天的讲述中,学生也许并没有真正体会到两位英雄的精神实质。

接下来,笔者诚恳地表扬了学生们的
精彩讲述,同时“诱惑”地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的故事中没有提到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击倭寇都能取得成功,你们从他们身上能学到哪些可贵的品质呢?再把故事补充完整,就更棒了!”在学生还热情高涨的时候,思维还在高速运转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他们会在“惯性”下很自然地去分析,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抢答中,问题往往是“柳暗花明”,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郑和的坚忍不拔和戚继光的爱国情怀也许就在那一刻,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长大。

可见“故事化”教学法在学生的情感教育方面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思”字
历史本身是有生命的。

学生在阅读、讲述历史事件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比记住某个事件要重要得多,了解历史过程比背诵结论性的历史陈述要重要得多,这样才能真正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从听故事到编故事再到讲故事,学生的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这对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笔者和学生一起学习《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就让学生自编故事“我随张骞出西域”。

在故事中,笔者引导学生想象:你们出使西域可能会遇
到哪些困难?你们吃了那么多的苦,完成使命了吗?既然没有完成,你们只能说是有“苦劳”没有“功劳”。

学生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苦难”刻骨铭心,说他们没功劳,岂能罢休?他们在苦思冥想中,在交流合作探究中,终于明白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和结果是不同的。

出于军事目的出使,却成了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创举,其意义远超过当初的目的。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能为教师带来宝贵及时的教学反馈,为学生提供更切实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兴趣向更深层次发展,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从无到有,不断增强,必然引起兴趣的自我强化。

4.“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扩”字
历史内容包罗万象,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十分丰富,学生要记住这些知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但在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中,那些枯燥无味的人名、地名、时间、事件会不知不觉地钻进学生的脑海。

“数典忘祖”的历史成语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事实;“卧薪尝胆”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吴越争霸的情况;“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可以让
学生了解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残酷;“昭君出塞”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昭君为汉匈经济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从“贞观长歌”故事中,学生们了解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奋斗历史,感悟他重视人才,注重纳谏的胸怀。

这种借助故事,由点及面、举一反三的扩展性学习,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历史知识。

三、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不要只讲教材中已有的故事,可根据教学实际把某些课程内容故事化,这样就可以把原本有些艰涩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

(2)所选的故事要有针对性,要与课堂内容相联系,不可仅为活跃课堂气氛而哗众取宠。

(3)要根据具体情况巧妙地运用故事,不能一味地追求故事化,学生一笑了之,却没有任何收获,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

所以,“故事化”教学法必须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服务。

四、结束语
许纪霖说:“历史的灵魂是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一个没有躯体的灵魂,是孤魂野鬼。

”因此,恰当地运用“故事化”教学法,会给历史教学增添不小的魅力,给学生一份认知中的惊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