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重点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江西省吉安市金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吉安市金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吉安市金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文本,完成文后题目伤怀之美迟子建①我八岁的时候,还在中国最北的漠河北极村。

漫天大雪几乎封存了我所有的记忆,但那年冬天的渔汛却依然清晰在目。

一孔孔冰眼冒出乳白的水汽,雪橇旁的干草上堆着已经打上来的各色鱼类。

黄昏时分,云气低沉,大人们将鱼拢在麻袋里,套上雪橇,撤出黑龙江回家了。

那是一条漫长的雪道,灰蓝色的。

大人们抄着袖口跟在雪橇后面慢腾腾地走着,世界是如此沉静。

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天忽然落起大片大片的雪花,我眼前的景色一片迷蒙,我所能听到的只是拉着雪橇的狗的热气沼沼的呼吸声。

大人们都消失了,村庄也消失了,我感觉只有狗的呼吸声和雪花陪伴着我,我有一种要哭的欲望,那便是初始体会到的伤怀之美了。

②年龄的增长是加深人自身庸碌行为的一个可怕过程。

从那以后,我更多体会到的是城市混沌的烟云、狭窄而流俗的街道、人与人之间的争吵,那种人、情、景相融为一体的伤怀之美似乎逃之夭夭了。

或者说伤怀之美正在某个角落因为蒙难而掩面哭泣。

③一九九一年年底,我终于又在异国他乡重温了伤怀之美。

那是在日本北海道,我来到了著名的温泉圣地——登别。

问起登别温泉有何独到之处时,日本友人风趣地眨眨眼睛说:人直接面对着十二月的寒风和天空接受沐浴。

我吐了下舌头,有些兴奋,又有些害怕。

凌晨五时我肩搭一条金黄色的浴巾来到温泉区。

站在室内温泉门边就感觉到了寒气,在隆冬的北海道,去露天温泉,实在需要点勇气啊。

我犹豫片刻,还是将门推开。

这一推我几乎让雪花给吓住了,寒气和雪花汇合在一起朝我袭来。

而我不想再回头,尤其有人望着我的时候,我是绝不肯退却的。

④我全身的肌肤都在呼吸真正的风、自由的风。

池子周围落满了雪。

我下去了,慢慢地让自己成为温泉的一部分。

池中只我一人,多安静啊。

雪花朝我袭来,而温泉里却暖意融融。

池子周围有几棵树,树上有灯,因而落在树周围的雪花是灿烂而华美的。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9分)(一)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24东北三省高三模拟试题)《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周苇风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是荀子的学生,因为口吃,不喜言谈。

曾数次上书进谏韩王,却不被采納。

但他的文章传入秦国后大受欢迎,秦王甚至感叹“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史记》中,韩非与老子合传,同传中还有庄子和申不害。

庄子和老子是道家人物,韩非和申不害为法家人物。

司马迁说,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黄老学派形成于战国时期,最初流行于齐国稷下学宫。

它既讲道德又主刑名,既尚无为又崇法治,既以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又强调“道生法”,要求統治者“虛静謹听,以法为符”。

作为儒家学派的一员,荀子曾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思想难免受到黄老思想的影响。

他醒悟地相识到,礼的施行无法完全依靠“克己”来实现。

于是,便提出了礼法并举的思想。

理解了这个学术背景,司马迁说韩非“其归本于黄老”也就不惊奇了。

《韩非子》有《解老》《喻老》两篇,顾名思义是解读《老子》的专著。

从这个角度来看,韩非可以说是早期探讨《老子》的专家。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客观自然規律。

韩非接受了老子对道的阐述,承认道确定宇宙万物的演化。

同时,老子认为道具有“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对此,韩非则进一步发挥,强调道是改变的,天地也是改变的,人也在不断改变中,整个社会都在改变。

由此,治理社会的方式和方法自然也应当改变。

但是,韩非也特别重视道的稳定性。

道的稳定性在现实中表现为法。

法是依道建立起来的,人人必需遵守,不能随意更改。

《老子》曰:“柔弱胜刚毅。

鱼不行脱于渊,国之利器不行以示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这一思想到了申不害和韩非手里,则发展为以权术驾群臣,也就是术。

韩非对以进为退、暗藏杀机及权谋的运用,可以说是津津乐道。

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重点名校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重点名校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重点名校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O与Na2O2所含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B.NaHSO4溶于水只需要克服离子键C.碘晶体受热转变成碘蒸气,克服了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D.晶体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金刚石>氯化钠>水2、下列物质按照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A.盐酸、水煤气、醋酸、干冰B.液氯、氯水、硫酸钠、乙醇C.空气、天然气、苛性钾、石灰石D.胆矾、漂白粉、氯化钾、氯气3、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雾、豆浆、淀粉溶液属于胶体B.胶体、溶液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C.胶体微粒不能透过滤纸D.在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可得Fe(OH)3胶体4、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

①②③在Fe表面生成蓝色沉淀试管内无明显变化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B.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5、一定条件下发生的下列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2CH2=CH2+O2→2CH3CHOB.C.D.CH2=CH2+Br2→BrCH2CH2Br6、在25℃时,在浓度为1mol/L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的溶液中,测其c(NH4+)分别为a、b、c(单位为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c B.a>b>c C.a>c>b D.c>a>b7、下列物质中,水解前后均可发生银镜反应的是A.蔗糖B.麦芽糖C.淀粉D.乙酸甲酯8、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性:NaOH< Mg(OH)2< Al(OH)3B.第一电离能:Na< Mg <AlC.电负性:Na> Mg >AlD.熔点:Na< Mg< Al9、已知反应:2SO2(g)+O2(g)2SO3(g) ΔH<0。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统编版2019)02(全解全析)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统编版2019)02(全解全析)

学易金卷: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统编版2019)02语文·全解全析1.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这种联系和差异在古代尤为突出”错误。

依据“‘天下观’和‘疆域观’这两个概念虽然存在差异,但有着内在的联系,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可知,原文只说二者的内在联系在“中国”古代比较突出;B.“居于‘禹迹’之内的人们宣称……”错误。

原文的表述是“禹之迹,就是大禹治理过的地方,是文明之区,有别于蛮夷之地。

在人们用大禹的名义说明自己的地方时,已经包含了华夷两分的意义,夷狄均在禹迹之外,而宣称居于‘禹迹’之内,则成为华夏人地理认同的重要方式”,此处并非居于“禹迹”之内的人们宣称的观点;C.“‘中国’‘京师’‘四方’‘诸夏’等大略相当于‘华’‘华夏’的空间范围”错误。

原文的表述是“中国之文,与四方相对”“若以中国对四夷,则诸夏亦为中国”,可见“中国”“京师”“四方”“诸夏”不尽相同。

故选D。

2.B【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王朝可通过各种方式对一无所知的‘蛮夷’世界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管理”错误。

原文的表述是“‘蛮夷’世界也是存在层次的,其中一些是与‘华’在地理空间或者文化、经济上有着直接接触或者往来的,而另外一些则几乎毫无往来,对于‘华’来说只是道听途说,甚至一无所知”,可见王朝无法对一无所知的“蛮夷”世界进行管理。

故选B。

3.B【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依据“中国古代相应形成‘王者无外’的政治观念,而其所标榜的国际秩序,相应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没有边界的‘天下秩序’。

中国古代的中原王朝一直未将统治视野局限于‘中国’,也就是目前我们所理解的中国本土,而是以中国本土为核心,观照普天之下”可知,“王者无外”含有君王“观照普天之下”的意思。

ACD均符合,而“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的意思是:所谓的征伐,是上级征伐下级,相对的诸侯国是不能相互征伐的。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文学是人学。

”文学关心人,关怀人的命运和处境,从根本上说,就是关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命运。

今天的“人”,不仅同“类”,而且同“村”。

所以,文学在关怀单个人的时候,归根结底是在关怀整个人类。

现今世界,高科技把所有人不分民族、不分肤色、不分区域地都“互联”到一起,人类的命运也就更加密切地融为一体。

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得“文学是人学”的命题更加深刻和丰富,成为新时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天下情怀和理论主张,是孕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基石。

《尚书·尧典》记载:“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这是说国家之间应该和谐相处。

《周易》认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威宁。

”这里明确勾画出万国安定团结、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图景。

《礼记》认为圣人乃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

《吕氏春秋》认为“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并逐步形成“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的观念。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追求“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力图建构起一个人人各得其所、共享发展、友好相处的美好社会。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观照文学创作,有助于重新认识和研究世界文学的内在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和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核。

这可以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上发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渊源,同时推进文学创作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开展文学创作,可以让作品具有更饱满的人性价值和更深邃的思想价值。

世界文学经典实际上都曾经历史性地参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在西方,古希腊文学中“人本意识”的觉醒,表现为开始认识自我,表现为以人为中心观察世界。

斯芬克斯之谜寓意无穷,深藏着“认识你自己”的哲学意蕴,反映出古希腊人对“人”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第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

第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
本题中例句句式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孝悌之义申之,意思是,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老百姓听。
A项,宾语前置句,“胡”是疑问词,放在“为”的前面,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B项,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桑树之.与例句句式相同。
C项,省略句,“以”后省略“之",译为: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凭借它)经常吃到肉食了。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8。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子洗马,是太子属官.即东宫官,主要负责教导太子言行,给予太子指导。
B。 公,是表示对别人尊敬的称呼。“秦孝公”和文中的“郑国公”都是这个意思。
C.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要抓住各种特殊句式的构成特点,结合翻译来判断。古代汉语中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精品解析: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精品解析: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⑤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⑦________,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
⑧千古凭高对此,_______。(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⑨素月分辉,明河共影,_______。(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⑩天也,________!(关汉卿《窦娥冤》)
15. 本诗善用典故,表情达意。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B.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C.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D.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2020.7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10页。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则桀纣之所以亡也 此臣之所以脱君也
C 而苟营内好私 搏而夺之
D. 无道甚于邓于彼有缺
9.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布之于天下,则汤、武可为也
公正之心遍布天下,那么就会成为汤、武一样的圣君
B. 然杀之非其罪也,君若何杀之
然而杀人也不是他们的罪过,您为什么要杀死他们呢
C. 丈人舍之矣,谢之军门之外耳
C.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文章以疏密有致的叙述展示了林冲由“忍”到“狠”转变的过程。

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二数学(含答案)

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二数学(含答案)

__
__
a y 0.7 x 67.2 0.7 23 83.3
所以当 x>17 亿元时, 与 满足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8 分
所以当 x=20 亿元时,科技改造直接收益的预测值
.………9 分
所以当 x=20 亿元时,实际收益的预测值为
亿元 ………10 分
即 79.3 亿元>72.93 亿元
……………………………………3 分
当 m 1时, f x x2 是偶函数; ……………………………………5 分
所以 m 1, f x x2 ; ……………………………………6 分
(2)由(1)知 g x loga x2 2x ,
设 t x2 2x, x 2,3 ,则 t 0,3 ,……………………………………7 分
石家庄市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数学答案
一.选择题 1-5 CADDA 6-10 CACDC 11-12 AA 二.填空题
1
13.
9
14. 2x y e 0
(10 分)
2
16.
5
x
1 x
2n
展开式中第
4
项与第
6
项的系数相等
C23n C25n ,
所以有 99.5%的把握认为平均车速超过 1100km/h 与性别有关. …………6 分
(2)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从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大量家用轿车中随机抽取 1 辆,驾驶员为男性
且车速超过 100km/h 的车辆的概率为 40 = 2 .…………7 分 100 5
X
可取值是
0,1,2,3,
X
~B
此时 g x 在 2,3 上的值域,就是函数 y loga t,t 0,3 的值域; 当 a 1 时, y loga t 在区间 0,3 上是增函数,所以 y , loga 3 ;………………9 分 当 0 a 1时, y loga t 在区间 0,3 上是减函数,所以 y loga 3, ;………………11 分 综上:当 a 1 时,函数 g x 的值域为 , loga 3 , 当 0 a 1时, g x 的值域为 loga 3, .……………………………12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市重点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钱穆:凤鸣高冈邹金灿“余幼孤失学,本不知所以治史,增知识,开见解,首赖报章杂志。

适当新文化运动骤起,如言自秦以下为帝皇专制政治、为封建社会等,余每循此求之往籍,而颇见其不然。

故余之所论每若守旧,而余持论之出发点,则实求维新。

”——钱穆《国史新论》再版自序这是钱穆83岁时在台湾写下的文字。

如果只看他晚年对新文化运动的批评,容易觉得这是一个守旧不前的人,事实上,在江南的成长阶段,钱穆就非常关注国内最新的学术动态与思想潮流,自言逐月阅读《新青年》。

晚年回顾这段历程,他庆幸自己通过关注最新潮流,却更加下定决心重温旧书,不被时代卷走。

钱穆,这位在今日有着“儒宗”“国学大师”等称号的学人,从求学之初就关注时代动态,并不固步自封,他的弟子余英时说,“钱先生对于知识的态度,与中外一切现代史学家比,都毫不逊色。

‘五四’时人所看重的一些精神,如怀疑、批判、分析之类,他无一不具备。

”之所以会给人“守旧”的印象,是因为他并非“时代人物”钱穆对自己的要求,是做一名“传统人物”,确切来说,是做一名中国传统人物。

在北大,钱穆和胡适的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其中一个吸引点就是两人的观点往往相反。

比如,胡适主张老子在孔子前,钱穆则主张老子在孔子后。

更重要的是,两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胡适批判传统文化,钱穆则推扬传统文化的价值。

他毫不客气地表达对胡适的不认同。

大致来说,抗战之前,钱穆还是与主流学派保持了和而不同的状态。

日本人全面侵华的枪声响起,钱穆终于爆发,开始严厉批评新风气。

《国史大纲·引论》只是发端。

1964年,钱穆在新亚研究所谈当时学风之弊:“中国人之所谓学术,则必当能超乎风气潮流之上,而有其独立存在、承先启后之意义与价值。

不能仅在风气潮流中出现,仅随风气潮流而俱变,此则不得谓之真学术,康、章、胡三人,皆可谓中国近世‘时代人物’而非‘传统人物’一好例。

”在“时代人物”与“传统人物”之间,他选择的是后者。

抗战期间,他曾告诫弟子严耕望:“我们读书人,立志总要远大,要成为领导社会、移风易俗的大师,这才是第一流学者!专守一隅,做得再好,也只是第二流。

”又说,“要存心与古人相比,不可与今人相较。

今人只是一时的人,古人功业学说传至今日,已非一时之人,以古人为标准,自能高瞻远瞩,力求精进不懈。

”在20世纪的学人中,我们很难看到还有第二个学人,会像他这样不厌其烦地劝人要多读中国书、要做一个中国人。

这也成了他身上一大争议点所在。

数十年来,常见的批评钱穆的声音,有“守旧”、“顽固”、“为专制辩护”,客气一点的,也认为他对新风气有成见。

1986年6月,钱穆在素书楼结束了一生的教学生涯,媒体蜂拥而至,关注这位耆宿的告别杏坛之作。

钱穆对在场的学生说:“或许再过十年二十年,我的姓名都被人遗忘了。

现在哪人再讲梁任会?连胡适之先生也少人提及了。

照这样子,将无历史可讲。

譬如说陈寅恪,当年在北平哪个青年读书人不知道,但现在又谁知道得他呢?求断求变,那真是值得惊心动魄的。

”争议声中,这位老人的温厚与深忧,往往被低估。

1988年是香港中文大学建校25周年,余英时发表演讲,梳理近代以来的风气:“中国人如果对旧东西有些留恋,说话时就总带几分抱歉的意思;虽然他心里并不是真的抱歉,因他总觉得保守、落伍是说不出口的。

只有前进、创断、革命这才是真正价值的所在。

所以中国思想史上的保守跟激进,实在不成比例,更无法互相制衡。

这是因为中国没有一个现状可以给保守者说话的余地。

”在“求新求变”这一时代洪流中,钱穆发出了一位横而不流者的最强音。

相关链接:(1)凡读本书请先具备下列诸信念;一、……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历史抱一偏激的虚无主义。

四、……——《国史大纲·引论》(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表现出来的保守主义立场,引起左倾学者的不满。

闻一多公开在报纸上骂他“冥顽不灵”,联大左倾教授一时视钱穆为公敌。

钱穆不以为意,在闻一多遇刺身亡后,还特意到其遇难之处凭吊。

(3)我国自辛亥革命前后,一辈浅薄躁进者流,误解革命真义,妄谓中国传统政治全无是处,盛夸西方政法,谓中西政治之不同,乃一种文野明暗之分,不啻如霄壤之悬绝。

彼辈既对传统政治一意蔑弃,势必枝蔓牵引及于国家民族文化传统之全部。

于是有“打倒孔家店”“废止汉字”“全盘西化”诸口号,相随俱起。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与儒家思想》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钱穆的《国史新论》再版自序中可以看出,钱穆认为自己的观点看起来守旧,但本质上他是赞同维新的。

B.钱穆晚年回顾在江南成长阶段阅读《新青年》的历程,庆幸自已通过关注最新潮流而找到重温旧书的决心。

C.余英时认为,钱穆虽然在治学上拥有怀疑、批判的五四时代精神,但时代并没有提供给推扬传统文化的钱穆说话的余地。

D.钱穆有着高尚的人格品质。

当曾骂他”其顽不灵”的闻一多教授遇刺身亡后,他还特意前往其遇难之处凭吊。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新文化运动”认为秦朝以下皆为专制封建社会,而钱穆通过对古代书籍的研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见其有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B.钱穆与主流学派之间长期保持着和而不同的状态,日本人全面侵华让他认识到保护传统文化价值的紧迫性,开始严厉批评新风气。

C.钱穆认为康、章、胡三人的学术研究不能超乎风气潮流之上,没有独立存在、承先启后之意义与价值,代表着当时学风的弊端。

D.钱穆告诫弟子严耕望要立志远大,做第一流学者,不要专守一隅,但同时也要谦虚谨慎,不要一心想与今人相较。

E. 钱穆认为,如今梁任公已无人再讲,胡适之、陈寅恪也少有人知晓,他对一二十年后自己或许也将被遗忘而感到深深的忧虑。

3.从全文看,钱穆为什么不选择做“时代人物”而选择做“传统人物”?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分析。

【答案】1.A2.AC3.(1)不做“时代人物”的原因:钱穆认为,①“求新求变”可能导致历史被遗忘,学术若不能有其独立存在、承先启后的价值便是伪学术;②政治上的求新使得传统文化有被全盘否定的风险。

(2)要做“传统人物”的原因:钱穆认为,①对本国历史略有所知者应对本国已往历史有温情与敬意;②以古人为标准,能高瞻远瞩,成为领导社会、移风易俗的大师。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

A项,结合文本内容“适当新文化运动骤起,如言自秦以下为帝皇专制政治、为封建社会等,余每循此求之往籍,而颇见其不然。

故余之所论每若守旧,而余持论之出发点,则实求维新”分析可知,钱穆只是认为自己持论的出发点是维新,而并非观点维新。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B项,“长期”概括不准确,应该是抗战前。

其次强加因果。

文中说“日本人全面侵华的枪声响起,钱穆终于爆发”,日本人侵华未必是钱穆认识到紧迫性的原因。

D项,理解有误,钱穆告诫弟子不要与今人比较的原因并非谦虚谨慎,而是“以古人为标准,自能高瞻远瞩”。

E项,钱穆的深忧并不是自己被遗忘,而是“求新求变”让我们“无历史可讲”。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

钱穆不选择做“时代人物”而选择做“传统人物”的原因,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不做“时代人物”的原因:“中国人之所谓学术,则必当能超乎风气潮流之上,而有其独立存在、承先启后之意义与价值。

不能仅在风气潮流中出现,仅随风气潮流而俱变,此则不得谓之真学术”,“求新求变”可能导致历史被遗忘,学术若不能有其独立存在、承先启后的价值便是伪学术;“照这样子,将无历史可讲。

譬如说陈寅恪,当年在北平哪个青年读书人不知道,但现在又谁知道得他呢?求断求变,那真是值得惊心动魄的”,政治上的求新使得传统文化有被全盘否定的风险。

要做“传统人物”的原因:“凡读本书请先具备下列诸信念;……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历史抱一偏激的虚无主义”,对本国历史略有所知者应对本国已往历史有温情与敬意;“以古人为标准,自能高瞻远瞩,力求精进不懈”,以古人为标准,能高瞻远瞩,成为领导社会、移风易俗的大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早已流行,主要指称贵族和执政者。

春秋末期,孔子赋予“君子”概念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

冯友兰说,孔子一生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思。

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求索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崇德向善的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可学可做、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儒家学派。

什么是儒学?有一种观点回答得很干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

具体来说,在修己和治人两方面,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枢纽观念: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

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

这种观点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点,无疑抓住了本质,对于我们理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今天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与西方文化大相径庭。

西方文化热衷于构造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

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

这种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中的这些论述,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

这种重行动、轻言辞,重实践、轻思辨的精神,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只把仁、义、忠、孝、廉、悌等当作理论,而是当作值得遵循也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