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社会教案
第4单元当代国际社会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设计

2.案例分析:针对当前国际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分析其主要影响、国际社会对此问题的应对措施以及我国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和贡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
2.教学内容: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联合国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就某一国际问题进行辩论和协商。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国际社会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章节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章节所学内容,总结国际社会的基本概念、运行机制、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等知识点。强调重点,解释难点,巩固记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国际社会的基本概念、运行机制以及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国际政治理论知识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际情境中提出解决方案。
2.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及其影响。
难点:让学生理解国际合作与冲突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在这一背景下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3.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对我国的影响”展开讨论,分析多极化背景下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如何应对这一趋势。每组撰写一份讨论纪要,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4.模拟演练:组织一次模拟联合国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针对某一国际问题进行辩论和协商。要求学生在课后准备相关材料,包括立场文件、演讲稿等。
5.论述题,以检验学生对国际社会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一政治教案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知识要点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1.了解国际社会的构成。
国际社会的构成主要有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
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主权国家在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义务。
3.了解国际组织的类型和作用。
国际组织可分为不同类型。
其中有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
对每个国际组织的作用要做具体分析。
有的国际组织受某些大国控制。
许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促进国家之间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等重要作用。
4.理解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联合国本身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5.了解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6.了解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
国际关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教师资格证试讲当代国际社会教案

《当代国际社会》教案《当代国际社会》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国际社会的构成、国际关系的含义和内容、联合国的主要机构;理解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国际法的作用、按不同的标准判断几个主要国际组织的类型、国际组织的主要作用;了解国际法及其作用;联合国的创立与发展、宗旨与原则、主要机构与作用、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列举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分析说明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结合历史和当代有关的国际事件,分析说明联合国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教学重点】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中国与联合国【教学难点】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际法及其作用【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热点问题导入法;启发式讲授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可以使用热点问题导入法,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近期国际社会发生的热点时事问题,上课时通过学生自由讨论这些时事所反映的国际社会是怎样的,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指出当今社会国际关系纵横交错,国家形势变化莫测,体现了当今国际社会的复杂多变的。
从而引出本课的内容。
讲授新课首先通过知识网络图向同学直观地展现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本节内容分为三个框题:第一框题“当代国际社会概况”:是全节书的总论,它统率了全节书的内容,其他三个框题是对它的补充和深化;主要讲了国际社会的构成、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其中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重点。
第二框题“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包括主权国家及其权利、国际法及其作用、当代国际组织概况、国际组织的作用。
第三个框题“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的机构、联合国的作用以及中国与联合国。
一、当代国际社会概况(一)国际社会的构成“国际社会的形成和构成”不是教学重点,教学处理上可采取学生自学、教师在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引导的方式完成:1.国际社会形成的原因;形成原因在于国家质检相互联系的需要。
第4单元当代国际社会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归纳:强调国际视野、责任意识、公正观念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国际社会的案例分析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的国际法规则和外交策略,充分展示自己的国际关系素养。
3.作业反馈: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模拟:通过模拟联合国会议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国际社会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代表不同国家,扮演不同角色,充分运用所学的国际法规则和外交策略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问题导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国际社会?国际行为体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情境导入:创设一个模拟联合国会议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面对全球性问题进行讨论和决策,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知
1.国际社会的基本概念:讲解国际社会的基本概念,包括国际组织、国际法、国际政治经济等,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框架。
3.团队合作: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学生需要进行团队合作,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4.问题导向: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反思与评价:活动结束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
政治教案:当代国际社会_1

政治教案:当代国际社会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当代国际社会教学目标关于“当代国际社会”本课进行当代国际社会的教学,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识记国际社会的构成、国际关系的含义和内容、联合国的主要机构;理解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国际法的作用、按不同的标准判断几个主要国际组织的类型、国际组织的主要作用;联合国的创立与发展、宗旨与原则、主要机构与作用、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列举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分析说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结合历史和当代有关的国际事件,分析说明联合国的作用;能联系国际重大事件和我国对外重大活动的实际,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知识;历史地具体地分析国际法及其作用、国际组织及其作用、联合国及其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观察、分析和解释国际重大政治现象,正确认识其本质;判断某国的对外活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的是非曲直,并对错误的东西进行批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树立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力量的观念,支持我国政府按照国际法准则参与国际事务、处理国际关系和维护国家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活动;认清我国所处的复杂的国际关系,感悟中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认识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的立场、态度和政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扞卫国家利益的思想意识,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教学建议关于“当代国际社会”的教材分析第一节:当代国际社会。
共四个框题。
第一框题“当代国际社会概况”:是全节书的总论,它统率了全节书的内容,其他三个框题是对它的补充和深化。
概括起来共讲述两个问题:l、国际社会的形成和构成。
)关于国际社会的形成,讲了两点:①国际社会形成的原因:这就是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的需要。
教材用了一段楷体字,扼要讲述了国际社会形成的历史过程,突出“国际社会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一观点。
人教版高三政治当代国际社会教案

当代国际社会★教学要求:识记:国际社会的构成、国际关系的含义和内容、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理解: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国际法的作用;按国际组织的目的任务、活动范围、组织主体的区分,判断几个主要国际组织的类型;国际组织的主要作用。
运用:列举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分析说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结合历史和当代有关的国际事件,分析说明联合国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教学过程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要包括两大类型:一是,二是。
其中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的是。
2.国际关系主要是指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的关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
3.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关系、关系等。
4.国际关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其基本形式是、和是其基本形式。
5.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和决定的。
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则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和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
6.国际关系是的,各主权国家会随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进而影响国际关系的变化。
【重难点分析】国家利益与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1. 国家利益是一国制定和确定对外政策及其目标的基本依据,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基本因素。
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与推行本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任何国家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的。
每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首先是为了维护本国的独立和安全,其次是为了谋求和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各国政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都要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外交政策:如独立自主政策、对外合作政策、结盟政策、战争政策等等。
每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执行过程,是国家利益的实现过程,也就是说,国家利益在对外政策的实施中也就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
人教版高三政治当代国际社会教案

当代国际社会【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主权国家及其权利;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
二、命题落点:1.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中的安理会,例1。
2.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中的欧盟,例2。
3.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例3。
【典例精析】例1.(2002·上海,13)去年9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373号决议,要求各国要紧急合作,防止和制止恐怖主义行为,对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安理会将进行制裁。
这表明A.安理会是区域性国际组织B.安理会有权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采取行动C.安理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D.安理会决议对会员国只具有道义上的影响解析:B 只要学生明白安理会是联合国的重要机构,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是联合国中唯一一个能够有权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采取行动的机构,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例2.(2002·全国,1)2002年1月1 日,作为欧洲联盟统一货币的欧元正式流通,这将对世界金融的整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欧洲联盟是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体化组织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解析:B 该题主要考查欧洲联盟作为国际组织的类型及其作用。
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国际组织的分类及其作用。
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
1991年12月,欧共体政府间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汀了旨在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和成立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也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3年11月1日,该条约获得所有成员国批准并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随着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和经济货币联盟,现正加速向政治联盟方向发展。
因此,从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来看,它是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B。
选项A、C、D不符合事实,因为欧盟是政府间、区域性;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国际组织。
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是联合国。
【实用文档】高中政治教案-当代国际社会

高中政治教案:当代国际社会教学目标关于“当代国际社会”本课进行当代国际社会的教学,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识记国际社会的构成、国际关系的含义和内容、联合国的主要机构;理解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国际法的作用、按不同的标准判断几个主要国际组织的类型、国际组织的主要作用;联合国的创立与发展、宗旨与原则、主要机构与作用、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列举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分析说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结合历史和当代有关的国际事件,分析说明联合国的作用;能联系国际重大事件和我国对外重大活动的实际,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知识;历史地具体地分析国际法及其作用、国际组织及其作用、联合国及其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观察、分析和解释国际重大政治现象,正确认识其本质;判断某国的对外活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的是非曲直,并对错误的东西进行批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树立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力量的观念,支持我国政府按照国际法准则参与国际事务、处理国际关系和维护国家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活动;认清我国所处的复杂的国际关系,感悟中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认识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的立场、态度和政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捍卫国家利益的思想意识,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教学建议关于“当代国际社会”的教材分析第一节:当代国际社会。
共四个框题。
第一框题“当代国际社会概况”:是全节书的总论,它统率了全节书的内容,其他三个框题是对它的补充和深化。
概括起来共讲述两个问题:l、国际社会的形成和构成。
1)关于国际社会的形成,讲了两点:①国际社会形成的原因:这就是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的需要。
教材用了一段楷体字,扼要讲述了国际社会形成的历史过程,突出“国际社会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物”这一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是关于国际社会出现的问题。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在国际社会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微妙、像中美关系、日美关系、朝韩关系,中欧关系等等,这些国家有时关系密切,有时却剑拔弩张甚至兵戈相见。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本单元第一部分是国际社会的组成。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国际组织,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许多世界性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国际社会就是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的,那么什么是主权国家,什么又是国际组织呢?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的,它们之间必然发生广泛而复杂的交往。
在交往过程中,以什么为原则来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呢?本单元第二部分是我国的外交政策。
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
也看到各国人民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下,解决了一些国际冲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问题。
这说明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十分复杂的,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总体形势?我国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开展对外交往,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
二、复习预习1、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和方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产生的方式与任期、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3、政体的含义及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5、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及相互关系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7、我国八个民主党派、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8、民族原则确立的依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关系是什么、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原因(为什么)9、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10、我国的宗教政策、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科学对待宗教三、知识讲解考点1 走进国际社会一、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一)主权国家的地位和国际组织的作用1、主权国家及其权利(1)主权国家的地位:主权国家是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主权国家的构成: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3)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力: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4)主权国家的义务:主权国家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2、国际组织及其作用(1)国际组织的含义: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这就是国际组织。
(2)国际组织的分类:其中有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
(3)国际组织的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二)活跃在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1、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1)联合国的成立:1945.10.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安全理事会。
(2)联合国的宗旨: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4)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5)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有局限性。
2、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1)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2)在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3)中国在联合国中的活动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
二、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一)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1、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表现形式(1)国际关系的含义: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国际关系的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国际关系的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1)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2)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1)国家力量的含义:国家力量又称国家实力、综合国力。
(2)从国际法角度看,国际社会的每一个主权国家应该是一律平等的,但是在现实的国际关系中,每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历来都是由国家力量决定的。
(二)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利益1、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利益的原因(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利益的主要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3、如何维护我国的利益(1)坚决捍卫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别国的侵犯,增强民族自尊心。
(2)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国家实力。
(3)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考点2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一)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1、和平问题(1)和平问题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制造必要的前提。
(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世界各国人民的努力,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3)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A、主要表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
B、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2、发展问题(1)发展问题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
(3)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任务更显迫切和艰巨。
主要表现: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
3、和平与发展的关系(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平就谈不上发展;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2)二者相辅相成,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
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二)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1、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2、建立国际新秩序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1)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2)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二、世界多级化不可逆转(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2、世界多极化趋势(1)多级中心包括:欧盟、俄罗斯、日本、广大发展中国家。
(2)多极化的趋势: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3、多极化发展的意义: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1、当前国际竞争及其实质(1)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2)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如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三、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外交政策(1)外交政策的含义: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2)外交活动的形式: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2、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消除了我国百年来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
(3)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亟须和平的国际环境。
3、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1)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4)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A、独立自主的含义: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B、主要表现: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独立自主的处理对内对外事务,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国反对另一国家;根据国际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等等。
(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二)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的新篇章1、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1)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
(2)1953~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对外交往中系统地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以此作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是提出不结盟战略,二是确定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中国外交政策的作用和贡献(1)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