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复习及专题复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复习及专题复习一、物理单元复习1. 运动和力运动: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称为运动。
力:物体相互作用的力称为力。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保持该状态的条件是保持原来的状态,需要外界物体作用力。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质量成反比,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意两个物体,彼此之间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功、能与机械能功:力对物体做功,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功率:单位时间做功的多少。
能量:物理系统变化时的能力。
机械能:由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所具有的能量。
3. 热学基础温度: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称为温度。
热量:热能传递的形式,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是由热运动的粒子碰撞而产生的。
状态变化:物体状态发生变化时,热量和功都可以改变其状态,功与引力量和移动距离成正比,热量与物质内部的接触和热交换有关。
4. 热力学定律和机械力学定律的综合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能传递的方向只能是高温物体发布到低温物体。
机械力学定律:物体的运动由物体所受的合力决定,物体所受的合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二、专题复习1. 电学电荷:电子具有负电荷,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势差:两点之间电势差为电场力对单位测试电荷所做的功。
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经过横截面的电量。
电阻:电流通过某种物体时所受到的阻碍称为电阻。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势差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2. 光学光的反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则它反射出去的光线也会与平面镜垂直,角度相等。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路会发生弯曲,折射角与入射角呈一定的比例关系。
3. 声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的特点:响度、音调和音色。
共振:强制振动一个系统,当外界频率恰好等于系统的本征频率时,发生共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最新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最新版)致同学们1、本书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
2、STS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科学·技术·社会)的简称,介绍和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
科学之旅1、有趣有用的物理①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②物理学不仅有趣而日非常有用。
例如,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由”从电灯和琳琅满目的家用电器到电子计算机都要用电。
③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不胜枚举。
汽车、火车、飞机,电灯、电话电视,X光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物理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怎样学习物理①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
②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观察、实验、看书、听课,都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
③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
④学习物理,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甚至是异想天开的猜想:要善于动手,只有实践,才能证明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也才能最终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3、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是物理学的伟大先驱。
(G.Galilei,1564-1642科学之旅就是人类永无止境的探究历程。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尺、钟表、温度计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
一、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m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km ,其他单位有:千米)(dm 、分米)(cm 、厘米)、毫米(mm)(μm)、纳米(nm)。
1km=1、微米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
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等),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梳理及常考题型巩固练习)(基础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全册)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②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3μm 1μm ==103nm2.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最常用);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最全)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最全)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一册是打牢基础的好工具,整理者有十年经验,倾心整理。
以下是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机械运动三、速度四、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一章介绍了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在第一节中,我们研究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在第二节中,我们讨论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类型。
在第三节中,我们研究了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第四节中,我们介绍了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第二章介绍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我们研究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
我们还研究了声音的特性,例如音调和音量。
二、声音的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性。
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波长越短,声音越高。
此外,声音还具有传播速度、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特性。
改写: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性。
高频率的声音更尖锐,大振幅的声音更响亮,短波长的声音更高。
此外,声音还有传播速度、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特性。
三、声音的利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如通讯、音乐、语言、报警等。
人们利用声音的特性,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如扩音器、录音机、电话、雷达等。
改写: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用途,如通讯、音乐、语言、报警等。
人们利用声音的特性,发明了各种设备,如扩音器、录音机、电话、雷达等。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是一种有害的声音,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听力损失、心理压力增加等。
为了控制噪声,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如隔音、降噪等。
改写:噪声是一种有害的声音,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听力损失、心理压力增加等。
为了控制噪声,人们采取了隔音、降噪等措施。
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温度是衡量物体热量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当物体受到热量作用时,温度会升高;反之,当物体失去热量时,温度会降低。
改写:温度是衡量物体热量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doc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大总结第一部分声现象1.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V固>V液>V气)真空不能传声。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声纳系统)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7. 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10.声的利用:(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达等)(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一)光的反射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8、理解: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9、两种反射现象(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0、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1、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1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 运动图表的解读与绘制二、力的作用- 力的基本概念:力的性质、力的单位-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惯性的原理-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关系、质量的概念与衡量-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与特点三、力的效果- 物体的平衡:平衡的条件、平衡力的合成- 物体的斜面运动:斜面的特点与力的分解- 物体的自由下落:重力的概念与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四、力的工作- 功的概念与计算:功的性质、功的单位- 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与计算- 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的能量守恒五、简单机械- 机械的分类:杠杆、轮轴、滑轮等- 原理与应用:杠杆原理、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六、电的基本概念- 电荷的概念与性质:正电荷、负电荷、元电荷- 电流的概念与计量:电流的定义、电流的计量单位- 电阻的概念与计量:电阻的定义、电阻的计量单位七、电路基础-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电器- 串联与并联: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 欧姆定律: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八、静电现象- 静电的产生与消失:摩擦、接触、感应三种方式- 静电的有关现象:电荷的相互吸引和排斥、静电的运动和放电九、影响电阻的因素- 电阻与电线的关系:导线材料、导线截面积、导线长度- 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电阻温度系数的概念与计算十、电能的转化与利用- 电能的转化:发电方式与原理- 电能的利用:电灯、电热器材、电动机等十一、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传播路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镜面反射:入射角、反射角的关系- 折射定律:折射角、入射角、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十二、光的色散与成像- 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折射与色散的关系-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特点与成像方式十三、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振动物体产生声音的原理- 声音的传播方式:机械波、纵波、横波- 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十四、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音调: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声音的音量:振幅与音量的关系- 声音在空气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十五、物体的状态变化- 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变:凝固、熔化、汽化、冷凝等- 物质的热膨胀:热胀冷缩的原理与应用十六、热量与能量- 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能量与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功的计算及单位十七、能源的利用与保护- 能源的分类: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能源的利用与保护策略: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运动和力学运动的描述- 区分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 熟悉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量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力和力的效应- 掌握常见的力的类型和性质- 了解引力的本质和测量方法-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掌握简单机械的概念和作用第二单元:热学温度和热量- 定义温度与热量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 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物质的三态- 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特征- 掌握物质的升华、凝固和熔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规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内容- 掌握热量、功、内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三单元:光学光的传播和成像- 理解光的本质及其在各种物质中传播的特点- 了解反射、折射、色散等光学现象-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光的颜色和光学仪器- 理解色光三原色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在光谱仪、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中的应用第四单元:电学电流和电路- 理解电流、电路、电源、负载等基本概念- 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电阻和电功率- 掌握常见导体的电阻率及其影响因素- 理解电功率与电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磁学及电磁学基础- 理解磁场的本质及其特点- 了解磁场对运动荷电粒子的影响- 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第五单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能源与能量转化- 理解各种能源的来源和特点- 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过程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2024年初二物理人教版上册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初二物理人教版上册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人教版上册》是初中物理的一本教材,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这本教材中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初中物理人教版上册》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1. 物质的微观结构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元素的分类,化合物的组成,化学方程式的表示等。
2. 温度和热量温度和热量的概念,摄氏度和热功单位焦耳的关系,热平衡的条件,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
3.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固态、液态、气态的性质和特点,固态与液态、固态与气态之间的转变,相变规律等。
4. 物质的分子运动微观粒子的运动模型,分子平均自由程和平均自由时间的概念,分子热运动的规律等。
5. 力和压强力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杠杆原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性质,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等。
6. 浮力和密度浮力的概念,浮力大小和方向的确定,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等。
7. 静电和静电场静电的产生和现象,电荷守恒定律,电场的概念和性质等。
8. 电流和电阻电流的概念,电流强度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等。
9. 电压和欧姆定律电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等。
10.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和规律等。
11. 电能和电功电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等。
12. 电磁感应和电流的产生磁感线、磁感强度的概念和性质,电磁感应的现象和规律,电流的产生和电磁感应规律等。
13. 磁场和电磁铁磁场的概念和性质,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磁铁的磁场和特性等。
14. 电磁感应规律和发电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和规律,发电机的原理和结构等。
15. 电磁感应规律和电磁炉涡流的概念和性质,涡流的产生和方向,电磁炉的原理和作用等。
以上是《初中物理人教版上册》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
同时,初中生还应当注重实际操作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 ,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 t第二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听觉频率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摄氏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发 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 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四、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第四章 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 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本身不发光物体把漫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3、分类:(1)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2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四、光的折射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
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