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对照

合集下载

优品课件之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优品课件之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优品课件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0.短文两篇与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正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恰好看到)月光从窗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考虑没有跟(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了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竹子和松柏树枝在地上的影子。

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松树柏树,只是缺少有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罢了。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短文两篇翻译

短文两篇翻译

《陋室铭》参考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灵验了。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涨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就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的屋舍。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参考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有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非常喜欢牡丹。

我则唯独喜欢莲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更加清香;它笔直洁净的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
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应当很多了。

十七课短文两篇翻译

十七课短文两篇翻译

十七课短文两篇翻译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注释:上:动词,长到。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原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水上、陆地上草本的、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天下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

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但不可以贴近玩弄。

原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了。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译文翻译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译文翻译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译文
一、《陋室铭》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名望;水不一定要深,只要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秘。

苔藓覆盖的小屋虽然简陋,但青葱的翠色让人感到生机盎然。

短小的窗户、木制的门扉紧闭着,虽然简朴却别有一番风雅。

闲时弹奏一曲《素琴》,不需要畅快的音乐,清泉在石头上起伏。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没有繁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这里景色美丽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一望见底。

拥有着奇异的山水,实在是世间最好的隐居之处。

它使人的内心感到舒适,而外界也没有尘俗之气。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这有什么不可以称道的呢?”
二、《爱莲说》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
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越久越芬芳幽洁,花朵在太阳下愈发艳丽。

啊!我感叹于莲的洁身自好,喜爱它远远超过喜爱世人所深爱的牡丹。

牡丹是富贵者所喜爱,而莲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喜爱。

唉!我只恨自己没有美好的品质去衬托莲的完美啊!。

《短文两篇》翻译译文

《短文两篇》翻译译文

《短文》翻译译文
《短文两篇》翻译译文
《短文两篇》翻译译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

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女儿。

乐羊子曾经在走路时,拾到别人丢失的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

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里的水,有廉耻的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更何况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来牟取私利而玷污自己的品行呢!”乐羊子听后非常惭愧,就把拾到的金子扔到野外,并且到远方寻师求学去了。

过了一年(羊子)回来了,妻子跪起身子问他回来的原因,羊子说:“出门久了心里想念,没有什么特殊的事。

”妻子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布机前,说:“这织物从养蚕纺丝开始,在织布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以至成寸,一寸一寸地不断积累,于是成丈成匹。

现在如果剪断这织物,就将前功尽弃,荒废了时光。

你做学问,应当‘每天学到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以便成就你的美好品德;如果中途回来,跟割断这织物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了,
又回去修完自己的学业,于是七年都没有回来。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

八上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一、原文:答dá谢xiè中zhōnɡ书shū书shū山shān 川chuān 之zhī美měi ,古ɡǔ来lái 共ɡònɡ谈tán 。

高ɡāo 峰fēnɡ入rù云yún ,清qīnɡ流liú见jiàn 底dǐ。

两liǎnɡ岸àn 石shí壁bì,五wǔ色sè交jiāo 辉huī。

青qīnɡ林lín 翠cuì竹zhú,四sì时shí俱jù备bèi 。

晓xiǎo 雾wù将jiānɡ歇xiē,猿yuán 鸟niǎo 乱luàn 鸣mínɡ;夕xī日rì欲yù颓tuí,沉chén 鳞lín 竞jìnɡ跃yuè。

实shí是shì欲yù界jiè之zhī仙xiān 都dōu 。

自zì康kānɡ乐lè以yǐ来lái ,未wèi 复fù有yǒu 能nénɡ与yǔ其qí奇qí者zhě。

记jì承chénɡ天tiān 寺sì夜yè游yóu元yuán 丰fēnɡ六liù年nián 十shí月yuè十shí二èr 日rì夜yè,解jiě衣yī欲yù睡shuì,月yuè色sè入rù户hù,欣xīn 然rán 起qǐ行xínɡ。

念niàn 无wú与yǔ为wéi 乐lè者zhě,遂suí至zhì承chénɡ天tiān 寺sì寻xún 张zhānɡ怀huái 民mín 。

短文两篇译文

短文两篇译文

短文两篇译文《桃花源记》的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几百步以内,没有别的树木,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再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美丽的土地,田野、屋舍、桑竹交相辉映。

那里的人们看见渔人,都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一一作了回答。

人们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招待。

渔人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去。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爱莲说》的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独爱菊。

自唐朝以来,世人盛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越发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初中文言文短文两篇翻译注释原文2022

初中文言文短文两篇翻译注释原文2022

初中文言文短文两篇翻译注释原文2022以下是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25课《短文两篇》的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文言文短文两篇翻译注释原文2022原文: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翻译: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丢下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着大地的绳索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

注释:逐走:竞跑,赛跑。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河、渭:即黄河、渭水。

大泽:大湖。

传说其大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邓林:即桃林。

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触:碰、撞。

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昔者:从前。

而:表顺承。

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为:做。

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倾:倾斜。

西北: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北。

移:移动。

焉:兼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文中译为“这,这里”。

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故:所以。

归:汇集。

绝: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比较《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两篇文章的异同
相同点:都写自然景物。
不同点: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
俱:全,都。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晓:早晨。
歇:消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人间。
仙都:仙境,天堂。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
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对照
27.《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对照
原文
实词解释
句子翻译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入:耸入。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时:季节。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复:再,又。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
Hale Waihona Puke 原文实词解释句子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解:解开,脱下。
欲:想要。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将要睡觉时,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户:门。
欣然:高兴的样子。
行:动身。
月光照进门来,我高兴地起来走动。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至:到。
想到没有可以和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
中庭:院里。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空明:清澈透明。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情感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