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废除停战协定之解读
朝鲜停战协定内容

朝鲜停战协定内容摘要:一、朝鲜停战协定的背景二、朝鲜停战协定的主要内容1.军事分界线和停战区域2.战俘问题3.撤军和重建4.和平谈判与合作三、朝鲜停战协定的影响四、现状与未来展望正文:朝鲜停战协定是1950年至1953年朝鲜战争期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与大韩民国(韩国)及其盟国(主要为美国)签订的一份临时性停战协议。
该协定标志着战争的暂停,但并未达成全面和平。
一、朝鲜停战协定的背景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在战争初期,朝鲜军队迅速推进,几乎占领了整个韩国。
然而,在联合国军队的支援下,韩国军队成功反击,将战线推回至三八线附近。
双方在战场上陷入僵局,因此开始寻求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
二、朝鲜停战协定的主要内容1.军事分界线和停战区域:协定规定,双方军队在停战协定签署后立即停止一切敌对行动,并确立军事分界线。
军事分界线基本上沿三八线延伸,将朝鲜半岛一分为二。
停战区域则为军事分界线两侧各2000米的安全区。
2.战俘问题:协定规定,双方战俘应按照战前国籍分配,各自遣返。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战俘遣返问题成为争议焦点,部分战俘选择留在对方国家。
3.撤军和重建:协定规定,双方应在停战协定生效后六个月内撤出其在对方领土上的军队,并恢复战前状态。
同时,双方承诺共同推动朝鲜半岛的和平、繁荣与合作。
4.和平谈判与合作:停战协定为朝鲜半岛的和平谈判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协定签署后,双方多次举行高级别会谈,探讨实现和平、合作与发展的问题。
然而,在实质性问题上的分歧仍然较大,导致谈判进展缓慢。
三、朝鲜停战协定的影响朝鲜停战协定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为双方恢复和平创造了一定条件。
然而,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原因,协定并未促成全面和平。
朝鲜半岛依然处于战争状态,局势时常紧张。
四、现状与未来展望自停战以来,朝鲜和韩国在多个领域展开了合作,但双方在核心问题上的分歧仍然明显。
朝鲜致力于发展核武器项目,引发国际社会的关切。
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谈判过程真相

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谈判过程真相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谈判过程真相9229 次点击12 个回复任子由于2013/7/31 10:21:02 发布在凯迪社区> 猫眼看人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谈判过程与战后影响...2013-07-28 | 阅:转:| 分享志华1953年7月27日晚10点,《朝鲜半岛军事停战协定》生效,这场焦灼的战争,经过历时两年多的谈判,终于宣告结束。
遗憾的是,战后,停战协定并没有升级为和平条约。
朝鲜半岛上空的硝烟,似乎始终未能全部散去。
新浪历史邀请历史学家志华、牛军、力舟,一同回顾那个艰难的停战协定的达成过程,以及停战协定在今天的意义与影响。
本文为新浪历史采访著名历史学家、冷战史研究专家志华的访谈容。
中国错失停战谈判的最佳时机:拒绝联合国停火议案新浪历史:1951年,曾经有13个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提案,以实现朝鲜战争停火,为什么中国拒绝了这个提案?志华:从朝鲜战争一开战,联合国就呼吁停火。
在战争整个进程过程中,和谈与和谈的呼声也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战争一直没有停止。
没有停止的原因不断地变化。
最初,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因为美国的参与,成立了联合国军,等于联合国本身就干预这个事。
同时联合国成员又提出来要求停火,要求停战。
这些联合国成员首先呼吁北朝鲜停战,但是北朝鲜不完成它的军事目标,是不会和谈的。
联也说要和谈,都是嘴上那么讲,但实际上是停不下来的。
到了9月15号以后,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军事形势有所转变,美国又采取了更进一步的政策,越过了“三八线”北进,这个时候联合国成员国像印度等等又呼吁停火,对象主要是美国了。
美国也不愿意停战,因为它有它的目标,它一边应付着国际舆论,一边想尽快地结束军事行动,还计划圣诞节回家过。
到1950年10月以后,中国抗美援朝意味着战争的进一步升级,此时停火的呼吁又转向中国。
中国同样一边展开军事进攻,同时也在应付联合国,提出自己接受停火的条件,例如的问题、联合国的席位问题、对日和约问题等等。
朝鲜缔结朝美“和平协定”的构想与努力解析

朝鲜缔结朝美“和平协定”的【论文集】构想与努力一、朝鲜半岛冷战体系的一块基石:《停战协定》在整个世界都进入到后冷战时代的今天,朝鲜半岛上的冷战阴影挥之不去。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时交战双方签署的《停战协定》是半岛冷战体系中的一块基石,它维系着半岛不战不和的军事对峙局面。
虽然协定至今有效,但是依据协定设立的半岛军事对峙监督管理机制早已处于非运转状态。
这一局面造成朝鲜半岛停战结构的动摇。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交战双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一方和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为另一方,在“三八线”小村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
协定的目的是要结束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痛苦和人员伤亡的战争,并保证在最终实现朝鲜半岛问题和平解决之前,完全停止敌对行为和一切武装行动。
由于《停战协定》维持的是一种不战不和的军事对峙关系,为了实现真正的和平,交战双方建议:在《停战协定》缔结后的三个月内,双方各自派出代表举行高级别的政治会议,商议外国军队撤军问题和半岛问题的和平解决。
虽然这一建议作为第四条款被写入《停战协定》之中,但在当时美苏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下,并未能够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
事实上,《停战协定》的签署反而使半岛冷战体系进一步稳固,协定本身成为半岛冷战体系中的一块基石。
首先,《停战协定》是一个国际性协定,这使朝鲜问题较之战争爆发之前更加国际化、复杂化。
如果要改变《停战协定》所规定的军事对立局面,必然涉及协定各签署国。
在《停战协定》上的签字双方,实际上代表的是美国及其领导下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和朝、中、苏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
在此背景下,朝鲜问题的解决与国际大国关系息息相关。
其次,《停战协定》有关国家围绕朝鲜半岛构筑起两个对立的军事同盟集团。
一方是美日韩南方三角同盟,另一方是苏中朝北方三角同盟。
美国是南方三角同盟的核心,美日同盟和美韩同盟是其中的两个轴。
在朝鲜战争初始,美国就着力构筑在东亚地区的同盟国。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日签署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和《日美安全条约》,使美国拥有了在日本长期驻军的权利,并使日本成为美国进行朝鲜战争的远东基地。
韩战停战协议书

韩战停战协议书鉴于朝鲜战争自1950年6月25日起爆发,导致朝鲜半岛及周边地区遭受巨大破坏和人员损失,为了结束战争,恢复和平,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以及各方的共同意愿,现达成如下停战协议:第一条:停战1. 各方同意自本协议签署之日起,立即停止一切敌对行动。
2. 各方应确保其武装力量和人员遵守本协议,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军事行动。
第二条:军事分界线1. 各方同意以北纬38度线为军事分界线,该线两侧各2公里内为非军事区。
2. 非军事区内不得部署任何军事力量,不得进行任何军事演习或建设。
第三条:军事力量撤离1. 各方应从非军事区撤离其军事力量,并确保该区域内无军事设施。
2. 撤离工作应在本协议签署后30天内完成。
第四条:交换战俘1. 各方同意在停战后60天内,按照国际人道主义原则,交换所有战俘。
2. 交换战俘的具体程序和细节由各方协商确定。
第五条:监督与执行1. 为确保本协议的执行,各方同意成立停战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停战协议的执行情况。
2. 监督委员会由各方代表组成,其工作规则和程序由各方协商确定。
第六条:后续谈判1. 各方同意在停战后立即开始和平谈判,以解决朝鲜半岛的长期和平与安全问题。
2. 和平谈判应包括但不限于边界划定、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议题。
第七条:协议的修改与终止1. 本协议的任何修改或补充,须经各方协商一致。
2. 本协议自签署之日起生效,除非各方另有约定,否则不得单方面终止。
第八条:争议解决1. 各方在执行本协议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应通过协商解决。
2. 如协商无法解决,可提交至国际仲裁机构进行裁决。
第九条:其他1. 本协议用朝鲜文、中文、英文三种文字书写,三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2. 本协议一式三份,各方各执一份,另一份备案。
本协议由各方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
(签字盖章处)签订日期:[年][月][日]。
朝核危机的由来及现状形势政策

--试述朝鲜核危机的由来及其当前状况。
(1516字)答:首先,所谓朝鲜核问题,就是指朝鲜开发核应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区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问题,相关方为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
一般认为是朝鲜为在孤立无援中寻找核庇护。
我们说,目前的朝核危机是历史上朝核危机的延续,朝核问题由来已久,假如我们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算起,朝鲜半岛核问题的争执已逾四十年。
即便从1993年那次剑拔弩张的朝核危机算起,至今也已十个年头。
追根溯源,朝鲜半岛的核危机是冷战的产物。
朝鲜半岛被人为地一分为二,埋下了南北双方冲突的种子。
美国为了对付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而在南方布置核武器,还对韩国提供核保护伞,其矛头所向,路人皆知。
北方强烈要求美国撤出部署在半岛南部的核武器,其意图也是明显的,北方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需要而建立了自己的核设施。
从20世纪50年代末,朝鲜也已开始了核技术的研究工作。
60年代初,朝鲜建立了“宁边原子能研究所”,至此,朝鲜的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基本建成了从铀矿开采到核废物处理的核燃料循环体系。
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按照该条约规定,成员国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的检查,但朝鲜却一直拒绝接受其检查。
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依据,怀疑朝鲜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
朝鲜反复声明它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
由于各执己见,双方在核问题上的争端便从此而产生。
我们说朝核问题由来已久,危机也不断升级。
1993年,第一次朝鲜核问题危机爆发。
2002年,朝核危机第二次爆发。
2006年7月5日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朝鲜先后向日本海试射了七枚导弹,同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构成第三次朝核危机。
此后,朝鲜半岛核问题进入僵持和胶着状态。
为解决问题,朝鲜一直要求与美国进行直接对话,并多次提议与美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美国则要求朝鲜先放弃核计划,并坚持认为处理朝核问题的恰当方式是通过多边对话。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揭秘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揭秘作者:杨冠群来源:《晚晴》2013年第09期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字仪式在朝鲜的板门店隆重举行。
停战协定的达成和签署标志着朝鲜半岛战火的熄灭和以美国为首的多国干涉的失败,对此后朝鲜半岛形势的稳定和保证中朝两国50年来的和平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签字的全过程仅有10分钟。
和一共开了575次大小会议的马拉松式的谈判相比,它的确只是短暂的片刻,但却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目光。
作为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的工作人员,我有幸列席仪式,见证了这一历史事件。
签字大厅临时搭建7月27日清晨,金色的阳光穿透乌云,照射到并不宁静的板门店会场区。
雨后的地面还有点潮湿,但闷热的感觉已一扫而光。
仅仅经过几天的努力和26日的连夜工作,我方工人已使一座庄重而宏大的东方式建筑拔地而起,屹立在原来搭建简陋的美国军用会议帐篷的地方,成为板门店新的风景线。
这就是我方特地为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兴建的签字大厅。
大厅是竹木结构,都是预制件就地拼搭而成,其建成之神速,连美国人也惊讶不已。
但大厅还未及使用,美方就提出问题,要求我方撤去东西两个入口处上方镶的毕加索的和平鸽图案,理由是那是共产党的宣传品。
签字在即,美国人既然讨厌这一举世熟知的作品,我们就讓了步。
9时许,记者陆续来到,签字大厅前是一条连接开城和汶山的三级公路,是双方代表团抵达会场区的必由之路。
不久,公路上就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板门店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9时45分,传来了直升机的轰鸣声。
这是美方代表到来的信号。
直升机在大厅东侧降落,掀起一股沙尘。
细心的人可以发现:机头上飘着一面黄旗。
这面黄旗不免使人忆起三年前美方车队打着大白旗到我方占领区开城与会的情况。
那时,记者描述美国人前来“投降”,美方大为不悦。
可能由于多疑,美国人还发现他们的座椅比朝、中代表的椅子矮一点。
之后,双方协议前来开会的人员臂上各缠一根黄布条,汽车和直升机各打一面黄旗,作为和谈代表团的标志。
朝鲜停战协定

18、停战协定暂时终止了一场没有输赢的战争,但双方都付出沉重代价。据统计,朝 鲜战争期间仅志愿军就阵亡共183108人,而美军则阵亡36570人。图为1953年6月, 在韩国境内阵亡的志愿军战士。
19、美国和韩国方面在朝鲜战争停战之后,一直进行阵亡士兵遗骸的挖掘工作。 图为1997年1月,一具在韩国境内发现的志愿军遗骸经板门店移交给中方。
13、这条军事分界线将朝鲜半岛分成南北两半,把一个民族隔绝了近60年,与“柏林墙” 一起被视为冷战时期的象征。图为2010年2月,在非军事区韩国一侧的坡州,韩国民众 在春节之际祭拜远在朝鲜的亲人。
14、《朝鲜停战协定》涉及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是关于战俘的安排,其中志愿军战俘的命运迥异。朝鲜战争期间,联合 国军共俘获21000多名志愿军战俘,大部分关押在巨济岛战俘营。在战俘处理问题上,中国主张“全部遣返”而联合国军 则主张“自愿遣返”。图为1952年3月,巨济岛战俘营,一些亲共的战俘坚持要求遣返回中国大陆,举行多次抗议示威。
22、《朝鲜停战协定》附则规定:停战协定各条款,在未为双方共同接受的修正与增补,或未为双方政治级和平解决的 适当协定中的规定所明确代替以前,继续有效。显然,“双方共同接受的修正与增补”并不存在,而“政治级和平解决”可 以被理解为六方会谈和南北会谈,但这些会谈虽达成无数协议,却均未明确取代《朝鲜停战协定》。
7、1953年7月27日,朝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右侧)与联合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哈利逊中 将(左侧)在《朝鲜停战协定》及其附件和临时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现场没有寒暄,没有握手, 没有讲话,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开城签署停战协议。
8、1953年7月2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开城签署停战协议。
11、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保存的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文本。上面有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中国人民志 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签名,同样没有韩国方面的签字。
朝鲜官方宣布不承认朝鲜停战协定

朝鲜官方宣布不承认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内幕:中国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提要】3月5日,朝鲜官方宣布不承认朝鲜停战协定,开始全面备战。
然而有些历史不容遗忘。
1953年7月27日,经过三年多的艰难战斗与谈判,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终于在板门店签订。
其实在1950年底和1951年初,13个亚非国家和联合国曾先后两次提议停战,都遭到了中国的拒绝。
近年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当初如果答应了亚非13国和联合国的停战提议,不但可以以胜利者的身份结束战争,而且还有可能顺便解决台湾问题以及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
但中国错失了这一良机,不但使我们在战争中付出了更大的代价,甚至对之后国内经济建设、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及台湾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这两次停战提议是否真的能给朝鲜战争带来和平?历史无从假设,我们还是重回当时的历史语境……[我来说两句]彭德怀签字杜鲁门:“迄今我们所遇到的最糟糕的局势”1950年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入朝。
10月25日,在云山地区发动首次战役,迫使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撤退至清川江。
11月中旬,麦克阿瑟又发起新一轮“结束战争”的攻势。
彭德怀命令志愿军各部队后撤30公里,占据有利地势,等待最好时机歼灭来犯之敌。
11月25日,志愿军开始了强有力的反击。
联合国军遭到沉重打击,被迫退回到三八线以南。
到1950年12月24日为止,中朝联军收复了北朝鲜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领土。
面对接二连三从前线传来的坏消息,华盛顿陷入混乱之中。
杜鲁门说这是“迄今我们所遇到的最糟糕的局势”。
为了保持美国在朝鲜半岛和整个远东的地位,杜鲁门在11月30日记者招待会上声称,“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来应付目前的军事形势”,当被记者追问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弹时,他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这个消息吓坏了追随美国的盟友。
虽然艾奇逊在当天就代表白宫发表了一项声明表示,有关核武器的情况绝不会因为总统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而改变,但还是受到了英、法等国的抗议,他们担心美国人正在“一个不可思议的时间和可能出现最困难的战略条件下,把他们拖入亚洲战争的深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年内4次“狼来了”:朝鲜再度宣布停战协定无效。
据朝中社报道,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发言人3月5日说,针对美韩的敌视朝鲜政策和制裁阴谋,朝鲜人民军将采取三项“重大措施”,其中包括宣布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将从美韩进行联合军事演习的3月11日开始“完全无效”。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将全面停止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的活动,同时将切断板门店朝美军事联络电话。
其实,朝鲜不是第一次宣布停战协定无效了。
早在2006年8月22日,朝鲜人民军就在军事分界线的板门店表示,鉴于韩美正在举行的“乙支焦点透镜”演习是“宣布停战协定失效的一种战争行为”,所以“朝鲜人民军今后将不再受停战协定的约束,为守护国家的安全和自主权,将主动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
2009年5月27日,朝鲜再次宣布不再遵守停战协定,并警告韩国说,韩国全面参与美国主导的PSI(防扩散安全倡议)意味着战争,朝鲜可能使用军事手段作为反应。
朝鲜军方还称,不能保证处于海上军事分界线西北部海域朝鲜领海一侧的韩国5个岛屿的法律地位,同时不能保证美韩舰艇和普通船舶在这些岛屿周边海域的航行安全。
2010年3月7日,朝鲜人民军驻板门店代表部发言人发表声明说,针对当前出现的事态(指美韩联合军演),朝鲜将不再受《朝鲜停战协定》和有关北南互不侵犯协议的约束,而将根据自己的决断行使自卫力量,包括使用核遏制力量。
那么,《朝鲜停战协定》是怎么来的,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朝鲜为何屡屡宣布该协定无效呢?《朝鲜停战协定》全称《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
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板门店签订,同日生效。
内容包括:1、确定军事分界线;2、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动;3、遣返战俘;4、协商撤出一切外国军队。
在该停战协定上签字的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马克·克拉克等人。
所以在严格意义上说,这个协定并不是在几国政府之间签署的,而是由对阵双方的司令官直接签署的。
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战争爆发。
当时,朝鲜半岛上的两个政权——朝鲜和韩国,并不相互承认,都宣称拥有对整个朝鲜半岛的主权。
它们也都没有获得广泛的国际承认,都不是联合国的成员国。
因此,朝鲜战争的起源,从本质上看是一场内战。
6月27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国的海空部队给韩国政府的部队以掩护和支持”。
同一天,根据美国的提案,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要求各成员国对韩国政府给予援助。
6月30日,杜鲁门又下令美国陆军参与朝鲜战争。
7月7日,安理会再次通过决议,授权由美国组成司令部,统一指挥干涉朝鲜半岛的各国军队,组成一支“联合国军”。
当时出兵较多的还有英国、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
新中国当时被美国操纵下的联合国排斥在外,新中国政府一直不承认联合国安理会这几个决议的合法性。
1950年10月,中国出兵朝鲜,与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作战。
但是,中国并未对派兵参与“联合国军”的任何一国宣战,而是采取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
派兵参与“联合国军”的任何一国,也没有对中国宣战。
战争基本限制在了朝鲜半岛及其周边有限的海空地域之内。
志愿军参战后,经过5次大规模战役和其后一系列的阵地战、拉锯战,粉碎了“联合国军”消灭朝鲜政权,帮助韩国统一朝鲜半岛的图谋。
经过2年的谈判,双方终于签订了停战协定,基本根据当时双方的实际控制区划定军事分界线。
但是,对于西海(中国称黄海)的五个岛屿附近的海域并未划出明确的界线,成为引发2010年延坪岛炮战等朝韩海上冲突的祸根。
停战协定并未减少双方的敌意。
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工作人员杨冠群回忆说,在经历了575次大小会议的马拉松式谈判之后,1953年7月27日,双方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之后,几乎同时站了起来,离开座位扬长而去。
没有寒暄,没有握手,没有讲话,甚至没有看对方一眼。
敌意之深,可想而知。
当时板门店可以听到远处传来隆隆的炮声,双方都利用停火协定生效前的12小时向对方射去仇恨的炮火。
从现代国际法实践来看,战争的结束一般分为两步,即停止敌对行动和结束战争状态。
朝鲜停战协定,仅仅停止了敌对行动。
直到60年后的今天,双方仍然没能签署和平条约或签署联合声明,并没有从法律上完全结束战争状态。
停战协定第四条第六十款规定“为保证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双方军事司令官兹向双方有关各国政府建议在停战协定签字并生效后的三个月内,分派代表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等问题。
”可是,这样的会议至今没有召开。
1997年在日内瓦开始了同朝鲜战争直接有关的朝、韩、中、美“四方会谈”,企盼以一项新的和平机制代替现在的停战协议,会谈取得一些进展,但由于是否应把美国驻军的问题列入议程的争论得不到解决,会谈搁浅至今。
2008年8月8日,朝鲜人民军驻板门店代表部发表新闻公报说,当前维持朝鲜半岛持久和平和稳定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将《朝鲜停战协定》变为和平协定,从而建立新的和平保障体制。
但是这一建议并没有得到美国方面的积极响应。
《停战协定》的附则规定了协定的修改方式“六十一、对本停战协定的修正与增补必须经敌对双方司令官相互协议。
六十二、本停战协定各条款,在未为双方共同接受的修正与增补,或未为双方政治级和平解决的适当协定中的规定所明确代替以前,继续有效。
”但是,并没有像很多双边、多边条约一样规定协议在什么情况下失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退出协议。
《停战协定》还规定了“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和“军事停战委员会”两个监督机构,但目前都已经失去功效。
军事停战委员会”由交战双方各派5名高级军官组成。
但是,从1991年3月开始,朝鲜拒绝出席“军停委”会议,理由是:当时联合国军在“军停委”的首席代表改用了韩国军人,而韩国不是联合国军成员,自身不具有作战指挥权并且曾反对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为此朝鲜撤回了本国在“军停委”的代表,之后,中国应朝鲜的要求,也召回了驻“军停委”的代表。
后来,“停战协定”的监督机构就处于空转状态。
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由四名高级军官组成,其中两名由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所共同提名的中立国,即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指派,两名由联合国军总司令所提名的中立国,即瑞典与瑞士指派。
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当时是苏联的华约盟友。
1989年后,波兰改旗易帜,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为两个国家,目前波兰、捷克、斯洛伐克都已经成为美国主导下的北约的成员国,也就失去了当时设立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意义。
关于朝鲜再次宣布停战协议无效对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亚局势的影响,笔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朝鲜战争史专家牛军。
牛教授认为,朝鲜这次仍是对核试验之后联合国酝酿更严厉、更具体的制裁措施,以及美韩联合军事演习的反应,主要是做出表示抗议的姿态。
朝鲜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很小。
笔者查阅了1961年签订的,目前在法律上仍然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条约并没有规定在朝鲜发动进攻情况下,中国有义务支持。
相反,条约称“一旦缔约一方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或者几个国家联合的武装进攻,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应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也就是说,条约是纯粹防御性的。
条约还强调“缔约双方认为,朝鲜的统一必须在和平民主的基础上实现,
而这种解决正符合朝鲜人民的民族利益和维护远东和平的目的。
”
总之,朝鲜宣布停战协定无效的行为,主要是表示抗议的姿态,也不会把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亚拖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