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辨证讲义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讲义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讲义细目一、六淫辨证1.风淫证2.寒淫证3.暑淫证4.湿淫证5.燥淫证6.火淫证1.暑淫证候的表现是A.头昏沉,嗜睡,胸脘痞闷B.口渴饮水,口唇、鼻、咽干燥C.发热恶热,汗出,气短,神疲D.突发皮肤瘙痒、丘疹E.肠鸣腹泻、脘腹拘急冷痛【正确答案】C2.患者出现头重如裹,脘痞苔腻,肢体困重,属A.热证B.暑证C.燥证D.湿证E.寒证【正确答案】D细目二、阴阳虚损辨证1.阳虚证:畏冷,肢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稀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为细数)无力。
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的表现。
2.阴虚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等。
3.亡阳证: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神情淡漠,肌肤不温,手足厥冷,呼吸气弱,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等。
亡阳一般是在阳气由虚而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但亦可因阴寒之邪极盛而致阳气暴伤,或因大汗、失精、大失血等阴血消亡而阳随阴脱,或因剧毒刺激、严重外伤、瘀痰阻塞心窍等而使阳气暴脱所致。
4.亡阴证:汗热味咸而黏、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躁扰,恶热,口渴饮冷,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赤颧红,呼吸急促,唇舌干燥,脉细数疾等。
亡阴可以是在病久而阴液亏虚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也可因壮热不退、大吐大泻、大汗不止、大量出血、严重烧伤致阴液暴失而成。
亡阴亡阳鉴别细目三、辨气血类证候一、气虚类证1.气虚证临床表现: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脉虚,舌质淡嫩,或有头晕目眩,自汗,动则诸症加重。
意义:机体元气生成不足,消耗太过。
2.气陷证临床表现:头晕眼花,气短疲乏,脘腹坠胀感,大便稀溏,形体消瘦,或见内脏下垂、脱肛、阴挺等。
意义:气虚的发展,或为气虚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一般指脾(中)气的下陷。
3.气不固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临床表现:气短,疲乏,面白,舌淡,脉虚无力;或见自汗不止;或为流涎不止;或见遗尿,余溺不尽,小便失禁;或为大便滑脱失禁;或妇女出现崩漏,或为滑胎、小产;或见男子遗精、滑精、早泄等。
《中医第六章病因》PPT课件

2
寒邪 的性 质和 致病 特点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 寒性收引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致病特点
寒证、伤阳证 主要病症
伤寒:恶寒、无汗
中寒:脘腹冷痛、呕吐腹泻 伴有形寒怕冷,四肢不温
寒性凝滞
致病特点
气血运行迟滞甚则 凝结不通产生疼痛
主要病症
伤寒:头身疼痛 寒痹:关节冷痛
中寒:脘腹冷痛
性 质
寒性收引
上
糜烂、牙龈肿痛、
耳内肿痛流脓。
火热入营血
临床症状
易
轻者
扰
心
神
重者
心神不宁而 心烦、失眠
狂躁不安, 神昏、谵语
临床症状
易
热极
生
生风
风
动
迫血
血
妄行
高热神昏、 四肢抽搐、 两目上视
吐血、便血 、尿血、皮 肤发斑
易致疮疡 临床症状
热入营血 腐蚀血肉
疮疡以局部红 肿热痛为特征
(六) 暑 邪
1、暑邪的基本概念
二、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一方面, 情志活动由脏腑精气应答在外
在环境因素的作用所产生,脏腑精气是内脏活
动产生的内在生理学基础。
另一方面,外在环境的变化过于强烈,情
志过激或持续不解,又可导致脏腑阴阳的功能
失常,气血运行失调。
三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直接伤及内脏
致
影响脏腑气机
病
特
多发为情志病证
点
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思则气结肝气上逆影响脾胃急躁易怒头痛头胀面红目赤嗳气呕吐腹胀腹泻食欲不振怒则气上吐血呕血甚则昏厥主要病症主要病症主要病症心气涣散心悸失眠精神不能集中喜笑不休妄言妄动主要病症主要病症脾气郁结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思则气结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主要病症主要病症心气郁结声低息微气短乏力精神萎靡不振甚则失魂落惊惶失措心悸失眠甚惊恐不安语无伦次
《病因辩证》PPT课件

火邪壅滞局部─疮痈红肿高凸。
精品医学
15
病因辨证
疫疠证候
概念 外感疫毒疠气引起的证候
(1)湿热疫(表、里之分):
临
憎寒壮热
床 表
但热不寒,日晡热甚
现 (2)暑燥疫:烦渴、 头痛如劈,神
昏、斑疹、绞肠痛绝
(3)瘟黄:壮热、烦渴、 全身发黄、
神昏、口鼻出精血品医学
16
病因辨证
疫疠证候
辨证要点
传染性强、症状相似、 发病急、病情重、传变快
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腹部可触及
临 索状虫团,胃脘嘈杂,大便失调,
床 或吐虫便虫,或面目虫斑,或发
表 现
“蛔厥”,兼见气血暗耗,营养
不良等征象。
精品医学
23
病因辨证
外伤证候
概念
就是通过辨证以确定具体的外伤病因,损 伤程度和病机。
临 1.有明显的外伤史
床 2.伤处有疼痛,压痛,活动受限,或见
表 现
青紫,肿胀,或见伤口,流血
3.脏腑内伤,功能障碍
精品医学
24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
疫疠邪气 七情内伤 劳逸失度 饮食失调 遗传因素
中毒、 外伤等
精品医学
5
第一节 外感病因辨证
精品医学
6
病因辨证
风淫证候
概念 外感风邪引起的证候。
风邪袭表:恶风,微发热,汗出,头痛,
临
鼻塞流,喷嚏,咽喉干痒和不
床
适,舌苔薄白,脉浮缓
风客肌肤:皮肤瘙痒,瘾疹,局部麻木
表 风袭经络:口眼歪斜,颈项强直,口噤,
临 凉燥─干(唇、舌咽)、干咳
床
恶寒发热,鼻流清涕,无汗。
表
现 温燥─干(唇、舌咽)、干咳
中医诊断学病因辩证 ppt课件

ppt课件
12
(六)火淫征候
火证,是指广义火热病邪所致的一类病证。因火热之邪,其性燔灼急 迫,为病常见全身或局部有显著热象,容易耗伤阴津,使筋脉失于滋 润而动风,,亦可迫血妄行而出血。
【临床表现】壮热,口渴,面红目赤,心烦,汗出,或烦躁谵妄,衄 血,吐血,斑疹,或躁扰发狂,或见痈脓,舌质红绛,脉象洪数或细 数。
兼有腹痛,下痢赤白脓血,里急后重,时时欲泻, 为疫毒痢。
ppt课件
16
【证候分析】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或内伏膜原, 表里分传,故病初即见恶寒发热俱重,疫毒迅速 弥漫三焦,则致壮热,头身疼痛。瘟疫疠邪上攻, 则见面红,舌红绛。若移浊疫邪上蒸于舌面,可 致苔白如积粉,面色垢滞。热盛迫津外泄,故汗 出量多。热扰神明,则见烦燥,重者神昏谵语。 热极生风,筋脉拘急,可见四肢抽搐。
【证候分析】伤湿,是湿邪犯表,发于多雨季节外感病初 期,亦称表湿证。湿性重着粘滞,阴碍气机,清阳失宣, 故见头胀而痛,胸前作闷,体倦,身重而痛等症状。湿邪 与卫气相争,故发热,汗出而热不退。湿为阴邪,不伤津 液,故口不渴。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濡或缓,是湿邪 为患之征。
ppt课件
9
冒湿则是冒犯雾露,或感受湿邪,阳气被遏所致,湿在头部,清阳被 困,则头重如裹。
ppt课件
19
临床实践证明,情志所伤,能够影响内脏的功能,这是肯 定的,至于具体伤哪一内脏,引起何种气机变化,并不一 定象上面所说的那样机械,只有详细审察病情,才能做出 更为准确的诊断。
【临床表现】喜伤,可见精神恍惚,思维不集中,甚则神 志错乱,语无伦次,哭笑无常,举止异常,脉缓;怒伤, 则见头晕或胀痛,面红目赤,口苦,胸闷,善叹息,急躁 易怒,两胁胀满或窜痛,或呃逆,呕吐,腹胀,泄泻,其 则呕血,昏厥,脉弦;思伤,可见头晕目眩,健忘心悸, 倦怠,失眠多梦,食少,消瘦,腹胀便溏,舌淡,脉缓; 忧伤,则情志抑郁,闷闷不乐,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脉 涩;悲伤,见面色惨淡,时时吁叹饮泣,精神萎靡不振, 脉弱;恐伤,少腹胀满,遗精滑精,二便失禁;惊伤,则 情绪不安,表情惶恐,心悸失眠,甚至神志错乱,语言举 止失常。
最新中医基础理论病因(1)教学讲义ppt课件

(六)暑邪
❖ 概念:与夏季主气火相似、具有火热特性的外邪。 ❖ 暑邪致病季节明显(夏至后至立秋前)。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热象明显 (2)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易犯头目、内
扰心神。
(3)暑多挟湿:湿热郁阻(暑必兼湿)。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1)
概述
病因(致病因素):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 而引起疾病的原因是病因。
病因范围: ❖ 原发病因: 六淫、疠气、七情、饮食、
劳逸、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 因素 ❖ 继发病因(病理产物):痰饮、瘀血、 结石。
中医病因学的特点
病因学说: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 形成、性质 、致 病特点及其所致临床表现的理论。
见表证。
一、六淫
❖ 概述: 六淫为外感病因之一,气候变化或抵抗力 低下时引起外感病发生。
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 六淫: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 外感病邪的统称。
➢ 正常情况:风、寒、暑、湿、燥、热(火) 六气不致病。
➢ 异常情况——六淫
❖六气发生太过
❖非其时有其气 人体正气不足
发病
学说。
当前病因分类
❖ 1.外感病因:六淫、疠气 ❖ 2.内伤病因:七情、劳逸、饮食 ❖ 3.病理产物:水湿痰饮、瘀血、 结石 ❖ 4.其他病因:外伤、寄生虫、药邪、医
过、先天因素
第一节 外感病因
概述:
外感病因是指来源于自然界,多从肌表、口 鼻侵入人体而发病的病因。
外感病因包括六淫、疠气等。 外感病:发病急骤,从口鼻、肌表侵入、先
概念: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七情的生理: 正常的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七种不同的情志反应。
病因辩证优秀PPT资料

六、火热证
❖ 1、概念:感受火热邪毒,阳热内盛,以发热 口渴、胸腹灼热、面红、便秘尿黄、舌红苔 黄而干、脉数或洪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 实热证:外感火热等邪气所引起的证候。 ❖ 虚热证:阴虚生内热所引起的证候。
❖ 2、病因:
❖ (1)外感阳热邪气,如高温劳作,感受温 热,火热烧灼,过食辛辣温热。
❖ 暑证有严格的季节性,与火热证不同: ❖ (1)传变快,多见气分证。 ❖ (2)发热高。 ❖ (3)易闭心神。 ❖ 2、病因:感受暑邪。
3、临床表现
❖ (1)暑伤气阴:
❖
恶热,汗出——暑热升散。
❖
气短神疲,肢体困倦——耗气。
❖
口渴喜饮,小便短黄——伤阴。
❖
舌红苔黄或白,脉虚数。
❖ (2)暑闭气机:胸闷,腹痛,呕恶,无汗,气喘。
❖ (2)寒湿等邪郁而化热。
❖ (3)情志过极化火。
❖ (4)脏腑气机过旺。
❖ (3)暑闭心神:卒然昏倒,昏迷。
❖ (4)引动肝风:惊厥,抽搐。
❖ 4、常见证型; ❖ 暑湿袭表,暑伤津气,暑闭气机, ❖ 暑闭心神,暑热动风。 ❖ 5、审证要点: ❖ 发热,口渴,汗出,神疲,尿黄。
四、湿淫证
❖ 1、概念:外感湿邪,或体内水液失常而形成 湿浊,阻遏气机及清阳,以身体困重、肢体 酸痛,腹胀腹泻、纳呆、苔腻脉濡为主要表 现的病证。
❖ 3、特点:起病急,病势较剧。
❖ 4、分类:伤寒,中寒。
❖ 5、临床表现:
❖ (1)伤寒证:又名外寒证,表寒证,寒邪束 表,太阳表实证。
❖ 病机:寒伤卫阳。
❖ 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 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嗽,气喘,痰白清稀, 舌苔白,脉浮紧。
(2)中寒证
病因辨证--本校2010-05-14

病案9
郑某,男,36岁。1975年7月25日初诊。 主诉:发热、咳嗽15天,胸痛、咳吐脓血1周。 病史:15天前受凉后发热、咳嗽,未及时治疗。l周来高
热不退,体温40℃,咳嗽,胸痛,痰多黄稠。昨天清晨起 咳吐大量脓血,腐臭异常,面部热,汗多,日苦而干,大 便干结,小便短赤。
检查:胸部透视诊断为“肺脓肿”。舌质红,苔黄厚。 脉滑数。
寒邪致病的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 凝滞而主痛;寒性收引
寒邪侵犯肌表
表寒证
寒
淫 证
寒邪客肺
临
床 表
寒滞胃肠
现
寒客关节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 脉浮紧。 咳嗽、哮喘,咯吐白痰
腹痛肠鸣,呕吐腹泻
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寒淫证的辨证要点
恶寒、无汗、头身疼痛,或脘腹冷痛、 咳嗽、哮喘、咯白痰。
痰等症,经用桑菊饮等未能控制病情,继而气逆而喘,体 温高达39.2℃,咽喉干痛,咯痰带血而粘,鼻干唇燥,口 干微渴,皮肤干噪,神倦纳呆,胸闷,心烦失眠,小便短 赤,大便干结。 检查: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脉数。(摘自《医海拾 贝》) 思考讨论题: (1)本患者为燥邪为患,是内燥还是外燥?是凉燥还是 温燥? 病邪主要侵犯哪一脏? (2)用燥邪的特性来分析本病的临床症状。
床
--燥邪伤津,津伤失润
表 现
恶寒发热,头身酸痛,脉浮 --燥邪袭表
燥淫证有温燥和凉燥之分
类型
病机概要
深秋气候既凉,
凉 既燥亦凉,此时
燥
燥 感受其邪,则多 为凉燥
淫
证
初秋气候尚热, 温 既燥亦温,此时
燥 感受其邪,则多 为温燥
临床表现 干燥+恶寒微发热,无汗, 脉浮紧(干燥+表寒证)
病因辨证学习课件

病因辨证,是在中医学基础理论,尤其是中医病因学的指导下,对 病人的症状、体征、病史等进行辨别、分析、判断、综合,以确定病人 具体病因的思维过程和辨证方法,也称为“审证求因”。它可看作是八 纲辨证在病因方面的深化和具体化。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病因。从病因的来源和发病的病位看,病因 可分为外感、内伤和其它三大类。
18年
8
【辨证要点】
确定本证的基本依据是恶寒肢冷、局部冷痛而喜 暖、苔白滑。实寒证寒从外入,起病突然,恶寒 而得温不解,疼痛较剧,脉紧有力;虚寒证阳气 衰弱,寒从内生,起病徐缓,畏寒而得温可解, 疼痛较轻,脉弱无力。
9
18年
(三)暑淫证候
【基本概念】 外感暑邪引起的证候统称为暑 淫证候,简称暑证。 【临床表现】 发热恶热,汗多头昏,烦渴喜 冷饮,神疲气短,肢倦乏力,胸闷懒言,食少呕 恶,小便短黄灼热,舌红苔黄少津,脉虚数;或 壮热昏仆,神昏谵语,面红气粗,头痛项强,四 肢抽搐,舌绛干燥,脉细滑数。暑邪挟湿者,兼 见湿邪停滞之象。
(一)风淫证候
【基本概念】 外感风邪引起的证候统称为风淫证候, 亦称为外风证。 【临床表现】 恶风,微发热,汗出,头痛,鼻塞流涕, 喷嚏,咽喉干痒或不适,舌苔薄白,脉浮缓;或皮肤瘙 痒、瘾疹、局部麻木;或咳呛、气喘、胸部胀闷;或口 眼喎斜、颈项强直、口噤、抽搐、角弓反张、震颤、蠕 动等。此外,风邪还可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疼痛、突然面 睑浮肿等症状。
18年
5
【辨证要点】
外风证的辨证要点为恶风、汗出、喉痒、脉浮, 或瘙痒瘾疹,或肢体异常运动,以及症状出没无 常、变化迅速等临床特点。
6
18年
(二)寒淫证候
【基本概念】 外感寒邪引起的证候统称为寒 淫证候,亦称为外寒证。 【临床表现】 恶寒重而发热轻,头身疼痛或肢 体拘急,无汗,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而润,脉浮 紧等;或恶寒肢冷,胸、腹、腰、背冷痛而喜温, 神静蜷卧,咳喘痰白量多而易咯出,呕吐清涎, 泄泻清稀或完谷不化,小便清长,面色苍白或青 灰,舌淡紫苔白滑,脉弦紧或沉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辨证
六淫辨证
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淫证的临床表现
1.风淫证
临床表现:恶风寒,微发热,汗出,脉浮缓,苔薄白,或有鼻塞、流清涕、喷嚏,或伴咽喉痒痛、咳嗽。
或为突发皮肤瘙痒、丘疹;或为突发肌肤麻木、口眼歪斜;或肢关节游走作痛;或新起面睑肢体浮肿等。
风邪袭表证-----风邪袭表,肺卫失调,腠理疏松,卫气不固,则具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的特征症状,并以汗出、恶风、脉浮缓为特点
风邪犯肺证-----外邪易从肺系而入,风邪侵袭肺系,肺气失宣,鼻窍不利,则见咳嗽、咽喉痒痛、鼻塞、流清涕或喷嚏等症。
风客肌肤证-----风邪侵袭肤腠,邪气与卫气搏击于肌表,则见皮肤瘙痒、丘疹。
风邪中络证-----风邪或风毒侵袭经络、肌肤,经气阻滞,肌肤麻痹,则可出现肌肤麻木、口眼斜等症。
风胜行痹证----风与寒湿合邪,侵袭筋骨关节,阻痹经络,则见肢体关节游走疼痛。
风水相搏证-----风邪侵犯肺卫,宣降失常,通调水道失职,则见突起面睑肢体浮肿。
2.寒淫证
临床表现:恶寒重,或伴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或流清涕,脉浮紧。
或见咳嗽、哮喘、咯稀白痰;或为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或为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等。
口不渴,小便清长,面色
白甚或青,舌苔白,脉弦紧或脉伏。
伤寒证是指寒邪外袭于肌表,阻遏卫阳,阳气抗邪于外所表现的表实寒证,又称外寒证、表寒证、寒邪束表证、太阳表实证、太阳伤寒证等。
寒邪袭表,郁闭肌肤,阳气失却温煦,故见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苔白、脉浮紧等症。
中寒证是指寒邪直接内侵脏腑、气血,遏制及损伤阳气,阻滞脏腑气机和血液运行所表现的里实寒证,又称内寒证、里寒证等。
寒邪客于不同脏腑,可有不同的证候特点:寒邪客肺,肺失宣降,故见咳嗽、哮喘、咯稀白痰等症;寒滞胃肠,使胃肠气机失常,运化不利,则见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等症。
3.暑淫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
或发热,猝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甚至昏迷、惊厥、抽搐等;或见高热,神昏,胸闷,腹痛,呕恶,无汗等。
4.湿淫证
临床表现: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脘痞,口腻不渴,纳呆,恶心,肢体关节、肌肉酸痛,大便稀,小便浑浊。
或为局部渗漏湿液,或皮肤出现湿疹、瘙痒,妇女可见带下量多。
面色晦垢,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等。
外湿--------以肢体困重、酸痛为主,或见皮肤湿疹、瘙痒,或有恶寒微热,病位偏重于体表,是因湿郁于肌表,阻滞经气所致;
内湿--------以脘腹痞胀、纳呆、恶心、便稀等为主,病位多偏重于内脏,是因湿邪阻滞气机,脾胃运化失调所致。
5.燥淫证
临床表现: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小便短黄,脉象偏浮等。
燥邪有凉燥与温燥之分。
除以上临床表现外,凉燥常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脉浮缓或浮紧等表寒症状;温燥常见发热有汗,咽喉疼痛,心烦,舌红,脉浮数等表热症状。
由于燥淫证主要是感受外界燥邪所致,所以除了“干燥”的证候以外,还有“表证”的一般表现,如轻度恶寒或发热、脉浮等。
6.火淫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热,烦躁,口渴喜饮,汗多,大便秘结,小便短黄,面色赤,舌红或绛,苔黄干燥或灰黑,脉数有力(洪数、滑数、弦数等)。
甚者或见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吐血、衄血,痈肿疮疡等。
患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喘咳。
其证候是
A.湿淫
B.暑淫
C.寒淫
D.风淫
E.燥淫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寒淫证临床表现:恶寒重,或伴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或流清涕,脉浮紧。
或见咳嗽、哮喘、咯稀白痰;或为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或为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等。
口不渴,小便清长,面色白甚或青,舌苔白,脉弦紧或脉伏。
暑淫证候的表现是
A.头昏沉,嗜睡,胸脘痞闷
B.口渴饮水,口唇鼻咽干燥
C.发热恶热,汗出,气短神疲
D.突发皮肤瘙痒、丘疹、痔
E.肠鸣腹泻,脘腹拘急冷痛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暑淫证临床表现:发热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
或发热,猝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甚至昏迷、惊厥、抽搐等;或见高热,神昏,胸闷,腹痛,呕恶,无汗等。
患者头胀且痛,胸闷,口不渴,身重而痛,发热体倦,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濡缓。
其证候是
A.伤暑
B.伤风
C.伤湿
D.中暑
E.伤寒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身重而痛,脉濡缓”是典型的伤湿的表现,故选C。
情志辨证
喜证的临床表现
喜证的临床表现:喜笑不休,心神不安,精神涣散,思想不集中,甚则语无伦次,举止失常,肢体疲软,脉缓。
怒证的临床表现
怒证的临床表现:烦躁多怒,胸胁胀闷,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眩晕或腹胀、泄泻甚或呕血发狂,昏厥,舌红,苔黄,脉弦劲有力。
悲证的临床表现
悲证的临床表现:善悲喜哭,精神沮丧,面色惨淡,神疲乏力;甚者心悸怔忡,健忘失眠,意志消沉。
忧证的临床表现
忧证临床表现:为情绪抑郁,闷闷不乐,善叹息,胸闷脘痞,干咳少痰,甚则咯血或痰中带血,面白无华,消瘦,神疲乏力。
恐证的临床表现
恐证的临床表现:怵惕不安,常欲闭户独处;暴病则二便失禁,身体不支;久病则骨瘦痿厥,遗精遗尿。
思证的临床表现
思证的临床表现:表情淡漠,神思恍惚,食少纳呆,胸闷脘痞,腹胀便溏,甚者心悸健忘,失眠消瘦,面色萎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