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复习--用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复习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复习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复习相关文体常识1、词: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曲子、曲子词、乐府,或长短句。

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依据字数来划分。

小令 58字,中调 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2、词牌则是一首词的词调。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的声韵。

3、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上阕:立、看、怅、问(写景) 下阕:忆、记 (叙事)品读上阕思考1:如何理解起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为何要倒装?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增强了表现力。

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主人公的形象。

思考2:“独立”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独”字让我们似乎看到了特立独行的诗人在深秋的季节里,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向北奔流不息的江水,忧思万千!意象:山林江舸鹰鱼如何描写这些景物【角度、手法】看远眺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色彩绚丽、生机勃勃】仰视天空鹰击长空,俯视水底鱼翔浅底,思考4: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TIPS:分析写景的语言,也就是分析精妙的词的用法。

对于景物描写中的静景我们往往要注意形容词和副词;对于动景我们往往要注意动词。

“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化静为动,写出了变红的动态过程“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写出了水之清“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击”,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有气势“翔”,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像鸟一样盘旋的状态,轻快自在。

“竞”字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思考5:“秋天”在诗词中常常充满了肃杀、感伤的情调,本诗为什么没有?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

高中课文复习 沁园 春长沙

高中课文复习 沁园 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1.在他1925年写的《沁园春长沙》分上下两阕:上阕侧重,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生情,提出“苍茫大地”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阕侧重,通过回忆“同学少年”的“峥嵘岁月”,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是需要这样胸怀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奋斗的热血青年来肩负主宰大地的重任。

全诗、情景交融中表达了他对当时的秋色和形势的强烈感受,抒发了博大的革命抱负和豪情。

2.默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3.词实际是曲子词的简称。

别名有、,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如初中学过的词牌有、。

宋词有和两种艺术风格。

4.词按照字数划分,58字以内叫,59到90字叫,91字以上叫。

《沁园春长沙》属于。

5.请背出“看”字领起的句子:从“看万山红遍”到。

这是一幅图,分别从、、、等不同角度描写出景和景。

描写上还有结合的特点。

6.若用一个词概括毛泽东诗词的特点,你觉得哪个词最贴切。

7.下列有关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B、词的平仄和押韵稍异于诗歌,需服从乐律的需要。

词牌(曲谱名称)不同,则平仄和押韵的规定不同。

C、每一词牌对该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D、《沁园春》《念奴娇》《一剪梅》《永遇乐》《山坡羊》《天净沙》等都是词牌名。

8.根据有关词的知识,从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沁园春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____________,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溥溥。

世路无究,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沁园春长沙》练习题

《沁园春长沙》练习题

《沁园春长沙》练习一、基础知识1.词: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________,最初称为“曲词”或“________”,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________”。

词的特点是长短句交叉,长的长达十一字,短的短得仅一字,因此又称为“________”。

根据篇幅大小,词可分为________(58字以内)、________(59〜90字)、________(91字以上)。

2.词牌:是词的格式名称,其段数、句数、韵律、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早期的词一般只有词牌而没有词题,到了宋代,作者为了表明词作的意思,常在词牌之下,另外加上词题,或者加上小序。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________,“长沙”是________。

3.橘子洲__________ 百舸争流__________ 挥斥方遒__________ 万户侯__________浪遏飞舟__________ 岁月稠__________ 峥嵘__________ 怅寥廓__________4.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①chóu________ 怅c hóu________密未雨chóu_______ 缪diāo_______敝②è________止jié_______力东临jié_________石拜yè________③究jìng_______ jìng_____赛jīngjīng_______业业jìng________界④百gě______争流坎kě_____ _ 横kē______上蔽kē_______刻参考答案1.宋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小令中调长调2.词牌词题3.jú/gě/qiú/hóu/è/chóu/zhēng róng/chàng liáo kuò4.①惆/稠/绸/凋②遏/竭/碣/谒③竟/竞/兢兢/境④舸/坷/柯/苛二、课文重点练习1.古人笔下秋景多肃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不同的心境形成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感觉、心态决定了看待事物的眼光。

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整理

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整理

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整理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整理学习重点:这个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本单元有中国诗歌、外国诗歌,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

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教学时,用“情”这根线串起这些看似各不相关的诗歌“珍珠”,学生必收获情感,启迪思想。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情感与意象,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

下面分别说说这两个方面。

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断章》等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

欣赏技巧是重要的,但须提醒学生要有意识地增加生活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尤其要广泛阅读中外名诗,培养对诗的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

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具体教学中,要注意区分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又称为实生活意象和象征性意象)。

描述性意象或实生活意象二、复习要点:1、基础知识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沁(qìn)园春百舸(gě)争流橘子jú 百舸gě 怅寥廓(liáo)(kuò) 峥嵘(zhēng)(róng)挥斥方遒(qiú)浪遏(è)飞舟2、词语沁园春怅寥廓峥嵘遒劲遏制风华正茂灰烬摇曳曙光轻蔑笔杆瞳孔3、短语解释漫江:满江。

百舸:大船。

怅寥廓: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粪土:名词用作动词,视。

如粪土。

沁园春长沙笔记整理重点

沁园春长沙笔记整理重点

沁园春长沙笔记整理重点《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 1925 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笔记整理重点:一、词牌名与题目“沁园春”是词牌名,词牌规定了词的格律、字数、句数、平仄等。

“长沙”则是题目,表明了这首词所描绘的地点。

二、创作背景了解创作背景对于理解词作的内涵至关重要。

当时,国内局势动荡,国共合作即将形成,毛泽东肩负着历史使命。

在途经长沙时,他面对湘江上美丽壮观的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三、上阕内容及重点上阕主要描绘了长沙的秋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独立”一词展现出作者卓然超群的形象。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作者从山上的枫林写到江中的船只,“红遍”“尽染”“碧透”等词,色彩鲜明,展现出秋天景色的绚丽多彩和生机勃勃。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几句进一步拓展了视野,从天空中的鹰到水中的鱼,描绘了万物在秋光中竞相自由生长的景象。

重点: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壮阔、充满活力的氛围,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四、下阕内容及重点下阕主要回忆了青年时代的革命斗争生活,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作者回忆起曾经与同学们一起畅游橘子洲的情景,“百侣”突出了同伴众多,“峥嵘岁月稠”强调了那段时光的不平凡。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描绘了同学们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形象,充满了朝气和理想。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展现了同学们敢于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视权贵如粪土的豪迈气概。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结尾以问句的形式,表现了作者和同伴们的英勇无畏和壮志豪情,同时也呼应了上阕中湘江的壮阔景色。

《沁园春-长沙》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项复习(必修上册)(含答案)

《沁园春-长沙》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项复习(必修上册)(含答案)

《沁园春-长沙》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项复习(必修上册)(含答案)《沁园春长沙》专项训练(原卷版)一、基础训练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中“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运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运用了夸张和借代的修辞手法。

2.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用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中“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则活画了岳麓山一带枫林的红色仿佛人工染成的。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其中“透”字写出江水碧绿清澈和江水满溢之状,“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C.“鹰击长空”的“击"字准确地描绘出苍鹰展翅、矫健勇猛的雄姿。

D.“鱼翔浅底”的“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状态。

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几句词的正常语序应当是(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___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头。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___D.寒秋,橘子洲头独立,湘江北去。

4.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夸张) _________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对偶) _________D.粪土当年万户侯。

(比喻)5.对下列词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使用了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词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总复习《沁园春 长沙》练习题 (3)

中考语文总复习《沁园春 长沙》练习题 (3)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2)【学习目标】1、通过感知分析语言文字,再现诗中意境,品味其组成的宏大气势。

2、结合诗中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展开联想,体会诗人壮阔的胸怀和豪情壮志。

3、背诵及默写全文。

【内容要求】1、检查词的相关知识。

2、检查课文背诵及默写情况。

3、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鉴赏本词,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鉴赏进行评价。

【知识链接】1、诗词总体特点: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优美的音乐性。

2、阅读和鉴赏诗词的方法学习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

1)理解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创作背景。

把握技巧:推敲词句、捕捉意象、体会音韵、展开想象2)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以有声的语言再现诗词的意境,较完善地传达诗词的思想感情。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抑扬的变化,读出诗词的艺术美、意境美,整体感知。

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3)默想和回味诗词的鉴赏往往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因此,隔一段时间应重新诵读品味,诗化自己的感情。

再创造——再评价——共鸣3、高考诗词阅读、鉴赏要求:1)鉴赏诗词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堂互动】1、【A层】这首写秋景的词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2、【B层】这首词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3、上下阙的结尾都有什么样的特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4、【贵州·2003】“看”字统领的语句主要有这些语句为读者提供了、、、、、六个意象,这些意象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组合成一幅、的秋景图,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尤其是一个“”字,写出了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

沁园春长沙快速记忆法

沁园春长沙快速记忆法

沁园春长沙快速记忆法1. 简介沁园春是毛泽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长沙是毛泽东的故乡。

沁园春长沙快速记忆法是一种通过与毛泽东的诗歌和故乡长沙相关的事物进行联想,从而快速记忆内容的方法。

2. 原理记忆的本质是通过联想来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将抽象的信息与具体的形象相联系,可以提高记忆的效果。

沁园春长沙快速记忆法利用了人们对毛泽东和长沙这两个熟悉的事物的记忆,通过将待记忆的内容与毛泽东的诗歌和长沙的景点、历史事件等进行联想,以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

3. 方法步骤步骤1:选择待记忆的内容首先,确定需要记忆的内容,可以是学习的知识点、工作中的事项、考试的考点等。

步骤2:寻找关联点在待记忆的内容中,寻找与毛泽东的诗歌和长沙相关的关联点。

例如,如果需要记忆的内容是一本历史书中的某个历史事件,可以寻找该事件与长沙相关的地点、人物等。

步骤3:联想与记忆将待记忆的内容与关联点进行联想,构建形象的场景或故事。

可以通过想象毛泽东在长沙的家乡的情景,将待记忆的内容与毛泽东的诗歌进行联系。

步骤4:反复复习通过不断地反复复习,加深对记忆内容的印象。

可以将记忆内容与毛泽东的诗歌和长沙的景点进行关联,形成记忆链,便于回忆。

4. 示例假设需要记忆的内容是《论持久战》这本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

步骤1:选择待记忆的内容选择《论持久战》中的三个重要观点: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步骤2:寻找关联点与毛泽东的诗歌和长沙相关的关联点如下: - 诗歌《沁园春·雪》中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景象与《论持久战》中的敌进我退相对应。

- 长沙的岳麓山与《论持久战》中的敌驻我扰相对应。

- 长沙的橘子洲与《论持久战》中的敌疲我打相对应。

步骤3:联想与记忆将待记忆的观点与关联点进行联想,构建形象的场景或故事:- 想象北国的冰天雪地中,我方部队不断后退,敌方追赶,实施敌进我退的战术。

- 想象岳麓山上,我方游击队员不断骚扰敌方,使其无法安营扎寨,实施敌驻我扰的战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 品赏诗歌首先要捕捉意象。 •什么是意象?
• 1、意象:意即主观感情,象是客观物象(如山 川草木等)。意象是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 体可感的客观景物。
2、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
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
界。
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
成的境界。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
成的。
意象: 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
漫江、百舸、鹰、鱼 霜天 、 寥廓 、 苍茫大地
意境——壮阔、生机勃勃
意象的对比
• 天净沙 秋思
沁园春 长沙
• 枯藤 老树 昏鸦, • 小桥 流水 人家, • 古道 西风 瘦马,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 在天涯。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意境:冷落凄凉
抒情手法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2.借物抒情 3.借叙事抒情
志当存高远
• 远大的志向,成就伟人毛泽东。是谁, 振聋发聩,唤起了民众奋起的斗志?是谁? 救亡图存,使遍体鳞伤的母亲喜换新颜? 是谁?划破黑暗,将处于累卵之危的中华 民族拯救于铁蹄和烈火之中?就是他,毛 泽东——石破天惊的三个字,在时空长寂 的剧场里喷薄而出。一个从湘潭农家走出 的血性男儿,一个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 农家子弟,少年时便立下了远大的志向, 直言“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 声”,以天下为己任,带领中国人民披荆 斩棘,突出重围,建立了新中国。
话题:志向/理想、青春、奋斗、 珍惜时间
• 1、修改自己的读后感。 • 2、同桌之间鉴赏,点评。 • 3、推优分享。

名言补充: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 色。(雨果)
• 适用主题:珍惜时间、青春易逝、努力奋斗等 作文立意。如2011年安徽卷《时间在流逝》。
董卿在《朗读者》中说过那么一段话:人生有 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 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 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 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 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 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 3、《沁园春·长沙》 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 意气奔放,强劲有力 的两句是:
• 4、《沁园春·长沙》 中表达了词人视反动 统治者如粪土的诗句 是:
• 5、《沁园春·长沙》 中表明在革命洪流汹 涌之时,年轻人要起 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的 三句是: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粪土当年万户侯
教学目标:
1、《沁园春 长沙》背诵并默写。 2、掌握意象、意境,借景抒情手 法。 3、读后感赏析。
• 1、《沁园春·长沙》 对景物描写富有层次 感的六句是:
• 2、《沁园春·长沙》 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命 运和革命未来的深沉 思考的三句是: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 染,漫江碧透,百舸 争流,鹰击长空,鱼 翔浅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