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集

合集下载

关于朱自清的散文集有哪些

关于朱自清的散文集有哪些

朱自清的散文集有哪些关于朱自清的散文集有哪些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都有接触过许多的散文吧,那么你知道朱自清的散文集有哪些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朱自清的散文集如下歌声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春晖的一冠航船中的文明旅行杂记女人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飘零背影阿河执政府大屠杀记哀韦杰三君海行杂记白采荷塘月色一封信怀魏握青君儿女白马湖扬州的夏日看花我所见的叶圣陶给亡妇哀互生春冬天择偶记说扬州买书初到清华记蒙自杂记北平沦陷那一天这一天重庆一瞥外东消夏录我是扬州人重庆行记回来杂记中国学术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教育家的夏丐尊先生刘云波女医师松堂游记潭柘寺戒坛寺南京盛尼斯佛多伦司罗马滂卑故城瑞士荷兰柏林德瑞司登莱茵河巴黎伦敦杂记论诚意论无话可说论说话的多少论东西论自己论别人论做作论青年拓展阅读:朱自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江苏扬州人。

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伦敦杂志》《国文教学》《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语文拾零》《论雅俗共赏》。

作为一位散文学家,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人物背景作为一位散文作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

朱自清是一位文化多面手,他给后人留下了近200万字的文学遗产。

然而,他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突出贡献,无疑则是他所擅长的散文小品。

他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朱自清作品创作特点散文主题朱自清散文的主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言志表意;其二,览胜记游;其三,书怀抒情;其四,感悟觉世;其五,指摘时弊。

首先,言志表意散文。

言志表意类散文在朱自清散文创作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选择。

朱自清散文集主要内容

朱自清散文集主要内容

朱自清散文集主要内容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清绩,号梅坡,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现代散文鼻祖”。

他的散文作品以清新、淡雅、含蓄、平实著称,对中国现代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自清散文集主要包括《背影》、《春》、《荷塘月色》、《绿》、《春暖花开》等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背影》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

全文以回忆的方式展开,通过对父亲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父爱的怀念和对成长的思考,情感真挚动人。

文章朴实无华,却触动人心,让人在平淡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春》是朱自清笔下的一篇散文名篇,以春天为题材,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文章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又一力作,文章以夜晚的荷塘为背景,描绘了月光下的荷叶和池水,展现了一幅宁静清雅的画面。

文章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启迪。

《绿》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佳作,文章以绿色为主题,描绘了大自然中绿色的美丽和生机。

通过对绿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春暖花开》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之一,文章以春天为题材,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文章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受。

朱自清散文集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精品,更是人们心灵的抚慰和启迪。

通过他的文字,人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感受到美好的追求,感受到对生活的热爱。

朱自清散文集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

朱自清的诗文集和散文集

朱自清的诗文集和散文集

朱自清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等多种形式,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他的散文和诗。

朱自清的诗文集包括《踪迹》、《背影》、《荷塘月色》等作品。

这些作品以清新自然、真挚动人的风格,展现了朱自清独特的文学才华。

他的诗作以简洁明快、意境深远为特点,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朱自清的散文集则更加丰富多样,包括《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等作品。

他的散文以清新优美、情感真挚为特点,常常以生活琐事为题材,通过对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他的散文语言简练生动,形象鲜明,常常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朱自清的诗文集和散文集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他的作品也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于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朱自清的诗文集和散文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

他的作品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在心,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朱自清的诗文集和散文集

朱自清的诗文集和散文集

朱自清的诗文集和散文集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他的作品既有独具匠心的诗歌,也有感人肺腑的散文,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分别对朱自清的诗文集和散文集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析。

一、朱自清的诗文集朱自清的诗歌以典雅唯美、含蓄深沉为特点,他的作品流露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让人们在阅读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和思考的启示。

他的诗文集中包含了许多经典之作,如《匆匆》、《背影》等,这些作品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匆匆》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时光流转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短暂而珍贵的思考。

诗中以流水般的节奏描述了小时候的欢乐与梦想,同时也道出了人们在忙碌生活中悄然流逝的时光,让人不禁感到人世间的匆匆。

《背影》则以一个平凡的父亲形象展示了深深的父爱和家庭的温暖。

作品中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绘,艺术地表现了作者对父爱的感念和怀念之情。

这首诗一经问世,立即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朱自清的诗文集凭借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的作品多次被改编成歌曲,传唱于民间,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灵。

二、朱自清的散文集朱自清的散文以真挚率真、文字清新为特点,他的作品常常通过对细微事物的观察和描绘,让人们重新审视生活的美好与深刻。

他的散文集中包含了许多优美动人的作品,如《春》、《荷塘月色》等,这些作品向读者展现了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春》是朱自清散文集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文字描绘,将生命的轮回与春天的到来相结合,赋予了春天更深层次的意义。

作品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成为了艺术的符号,呼吁人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荷塘月色》则以对荷塘的描绘和对月色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作品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引发了人们对自然的思考和对人生的追求。

朱 自清散文集有哪些

朱 自清散文集有哪些

朱自清散文集有哪些1、朱自清的散文集11 《背影》111 以朴素真挚的笔触描绘了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展现了深沉的父爱。

112 文中通过对父亲背影的细致描写,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12 《踪迹》121 收录了朱自清早期的诗文作品,反映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探索。

122 体现了他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独特观察与感悟。

13 《欧游杂记》131 记录了朱自清游历欧洲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

132 展示了欧洲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14 《你我》141 包含了一些关于人生、友情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142 文字简洁明快,富有哲理。

2、朱自清散文集的特点21 语言优美211 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词汇和细腻的描写,使文章充满诗意。

212 语言简洁流畅,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22 情感真挚221 往往能够从平凡的生活细节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

222 其情感表达自然而不做作,令人感同身受。

23 结构严谨231 文章布局合理,层次分明。

232 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中间内容充实有序。

3、朱自清散文集的影响31 对现代文学的发展311 为现代散文的创作树立了典范。

312 推动了白话文写作的发展和普及。

32 对读者的启示321 让读者感受到亲情、友情和人性的美好。

322 激发读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4、如何欣赏朱自清的散文集41 关注细节描写411 仔细品味作者对人物、景物和事件的细节刻画。

412 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42 理解时代背景421 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422 感受作者在特定时代下的思考和感悟。

43 反复诵读431 通过多次诵读,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

432 体会其中的韵味和节奏。

5、总结51 朱自清的散文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52 它们以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精神享受和启示。

朱自清散文集代表作

朱自清散文集代表作

朱自清散文集代表作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航船中的文明》、《阿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匆匆》、《春》、《歌声》、《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背影》《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1898-1948)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荷塘月色》文章写了清华园中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航船中的文明》《航船中的文明》是一篇记叙散文。

作者朱自清在不到两千字的行文中,辛辣地讽刺了所谓“国粹”和所谓“精神文明”。

《航船中的文明》,不像《荷塘月色》那么秀美,也不像《背影》那么沉重,此文写得活泼,幽默,作者运用“漫画”式的语言达到了尖锐的讽刺的效果。

《阿河》《阿河》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于1926年1月所写的一篇散文。

《阿河》所体现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江南乡村一个普通村妇的生活境遇,以及当时知识分子面对被生活与时代蹂躏的妇女时的情感片段的累积,是一个在外求学并具有一定进步思想的青年归乡之后与阿河之间所发生的的零散的事实叠加。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与友人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时所作的散文,该文1924年1月25日发表于《东方杂志》。

这篇文章记叙的是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

作者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风景描写技巧中,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标志着“五四”散文创作所达到的艺术成就。

朱自清的散文有哪些

朱自清的散文有哪些

朱自清的散文有哪些
1、1924年:诗和散文《集》
辑录朱自清的经典作品,包括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其语言新而不失自然,作品富有真挚清幽的情态。

2、1928年:散文《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3、1930年:散文《春》
《春》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
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朱自清散文集四篇

朱自清散文集四篇

朱自清散文集四篇1、《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2、《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澹,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自清散文集.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

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

《朱自清散文集》作品相关第一章前言吴为公李树平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以“五四”时期的成就为最高,影响最大,而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又是这一时期实绩最大,成就最高的;朱自清作为散文大家,他的名字永远和中国现代散文的历史写在一起。

鲁迅曾说:“‘五四’时期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小品文的危机》)的确,“五四”时期文学的诸门类中,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

朱自清在《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文》中也高度评价了散文的成就,他说:“最发达的,要算是小品散文。

三四年来风起云涌的种种刊物,都有意无意地发表了许多散文,近一年这种刊物更多。

……小品散文,于是乎极一时之盛。

”在《〈背影〉序》中又说:“就散文论散文,这三四年的发展,确是绚烂极了。

”在这“极一时之盛”“绚烂极了”的散文百花园里,有周作人的隽永,俞平伯的绵密,徐志摩的艳丽,冰心的飘逸,而朱自清先生则以其“真挚清幽的神态”屹立于“五四”散文之林(钟敬文《柳花集》,群众图书公司1929年初版),他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

一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东海县一个小官僚的封建家庭,原名自华,号秋实。

六岁时随家从东海移居扬州,他成长于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16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即后来的扬州中学),并考入北大预科,后转入哲学系。

1920年毕业,到江浙一带做了五年的中学国文教员。

1925年清华学校设大学部,经俞平伯推荐,任清华大学教授,并任中文系主任,从此他一生服务于清华大学。

1937年抗战爆发,他随清华大学迁入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授,1946年又随清华大学迁回北平,仍为教授及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去世。

纵观朱自清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既是一位诗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更是一名激进的民主斗士。

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做过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他与人合作创办了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并且加入了创作新诗的行列,写下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同时,他还编选了《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为之写了《导言》,第一次对新诗创作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

另外,他还第一次在大学课堂里开设现代文学课程——《中国新文学研究》,并且留有讲义稿本《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

无疑,他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

朱自清对新文学的最大贡献,是他所擅长的散文小品,它们在新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首先,他是继冰心等人之后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散文家,他以“美文”的创作实绩,彻底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尽了对旧文学示威的任务;其次,他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再次,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历来一直被选为大中学校的语文教材,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作为学者和教授的朱自清,在古典文学、语文教育、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建树。

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尤以古典文学研究和语文教育最为突出。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系统评述《诗经》、《春秋》、《楚辞》、《史记》、《汉书》等古籍的论文结集,写得深入浅出,至今仍是青年人研究古典文学的入门向导。

《诗言志辨》是他功力最深的著作,对“诗言志”“诗教”“比兴”“正变”四个方面的诗论,纵向作了精微的考察,理清了它们的来龙去脉和衍变史迹,从而纠正了谬说。

他还先后对古诗十九首、乐府、唐宋诗作过深入的研究,对李贺、陶渊明作过认真的行年考证,写有《十四家诗钞》、《宋五家诗钞》、《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李贺年谱》等著述。

他治学严谨,取材翔实,思想敏锐,他这方面的著述凡近百万言。

朱自清始终关心着中学、大学的语文教育,他与叶圣陶联璧,共同著有《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

他编过多种教材和课本,临终前还与叶圣陶、吕叔湘合编《开明高级国文课本》等。

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语文教育家,正像叶圣陶说的:“他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作为民主斗士的朱自清,从青年时代起,他就一直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呐喊歌吟,上下求索。

但生活不可避免地给他以时代的苦闷和个人彷徨,以至他较长时间躲进书斋。

然而朱自清毕竟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毕竟为他多灾多难的祖国得以凤凰涅槃而执着地寻找真理和光明,一旦他把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解放斗争联系起来并且自觉地走向人们的时候,他就成为了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战士。

1945年他回成都对夫人陈竹隐说:“以后中间路线是没有了,我们总要把路线看清楚,勇敢地向前走。

”而闻一多遇刺后,他更是不再彷徨,而成为人民斗争行列中的一名坚强斗士。

1946年10月后重回北平的两年,是黎明前最为黑暗的时期,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他执教之余,越来越关心祖国的命运,盼望新中国的诞生,勇敢而坚定地投身到“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斗争中去。

**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称赞他大义凛然的骨气,“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综上所述,朱自清的一生是平凡的,但又是可歌可泣的。

二以《歌声》涉笔散文领域的朱自清,从1923年后转向散文创作,以后就一直没有间断过。

朱自清早期的散文收在《踪迹》和《背影》里,在这些散文中有一部分是以夹叙夹议手法写的呼吁与诅咒的名篇,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海行杂记》等。

这些散文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从一个角度抨击当时的黑暗社会。

在《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中写一个五岁的女孩,被其哥嫂以七毛钱的价格卖掉,叙述“一条低贱生命”的故事,这是作者在温州亲眼所见的一幕,文章想象她今后任人宰割的命运,她若长大成人或者卖给人家作妾,或者卖到妓院沦落风尘。

作者愤激地诘问:“这是谁之罪呢?这是谁之责呢?”。

《阿河》写了一位十八岁的农家少女阿河的悲剧,她被迫嫁给了一个三十多岁的流浪汉,气得她离家出走去当女佣,后来又被男人抢回去,逼她爹拿钱换人,她爹只得以八十块钱的价格又把她卖给一个有钱的老板。

作者义愤地控诉畸形社会为富不仁的罪孽。

在《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中,写在电车上意外地受到“小西洋人”的侮辱和挑衅,便由这一次突然的“袭击”联想到许多的“袭击”,从那“小西洋人”的眼光和表情思考他如此蛮横猖狂的原因,勾出一个傲慢的小西洋人的形象,指出这“小西洋人”脸上“缩印着一部中国的外交史”,喊出了民族平等的正义要求。

这在帝国主义横行、北洋军阀卖国求荣的二十年代,有着激励民族意识的现实意义。

在《哀韦杰三君》里则对“三一八”惨案中死难者韦杰三君奉献自己深挚的悼念和敬意,语挚情深,感人肺腑,朱自清对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的憎恶是非常明显的。

这时期朱自清的创作主要的还是叙事抒情的散文,这些散文或叙述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或写景状物抒发情怀。

《背影》写为儿子送行,并艰难地替儿子买来桔子的父亲的“背影”,作者选择了一个特殊的背影加以烘托,这“背影”是在他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日益破败的氛围中予以孕育和刻画的。

从而以血和泪掺和的冷涩惨淡的色调,在抒情主人公心灵深处勾画出一个悲剧性的“背影”形象。

全文叙事含蓄,将丰富的感情寓于朴素的描写和叙述中,表述了一个辛苦辗转的知识分子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苦于世态炎凉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从一个小康之家的日益没落这一角度,曲折地反映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人民趋于贫困化的现实。

《背影》写作者的生活感受,写出了真情,写出了情致,使这篇散文在当时获得单篇散文从未曾有过的脍炙人口、争相传诵的巨大影响。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等篇是写景抒情见长的名篇。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全篇内容看,既有对秦淮河往事的追述,也有自己在秦淮河的见闻和感触;既有对秦淮河夜景的描写,也有对河上歌妓行为的记叙。

从表现手法看,有细腻的近景描绘,有疏淡的远景勾勒,有静景有动景,有实景有虚景,起伏跌宕,变化多姿。

文章抓住了“灯影”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细针密缕的描绘和渲染,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秦淮河的美的境界。

又如《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是描写一幅画,文题也是画题,作者细腻地描写出了画面形象的位置、色彩和形态,通过具体的描绘,不但生动地写出了画面的内容,而且也传达出了“月朦胧,鸟朦胧”的意境。

而在《荷塘月色》这篇写景抒情散文里,朱自清先诉说自己的不宁的心境,然后描写一个宁静的与现实不同的环境——荷塘月色,通过对传统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洁的明月的描绘,象征性地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

总之,这类写景散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流露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而且,无论是叙事散文还是写景散文,篇章布局都是十分精当的,显示出他早期散文漂亮、缜密的特点。

朱自清早期写景散文,语言凝练明净,细腻秀丽,善于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准确、具体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正像他在探讨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时所说的,“‘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

”(《说逼真与如画》)在长期的追求中,朱自清描写的造诣很深,在他笔下,无论是梅雨潭的绿色,还是清华园的月光,都写得逼真如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而秦淮河的夜景,那六朝脂粉气的遗迹,更是真实而具体,融情入景,极为成功。

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描绘月光如流水般照着荷花和荷叶用“泻”字;青雾弥漫着荷塘用“浮”字,而荷叶拥挤的情景用“挨”字,还有用“田田”形容叶子的鲜绿茂盛,用“亭亭”比喻荷叶直立之状态,将月光、青雾、荷叶的动态和情态写活了。

朱自清十分注意遣词造句的形象性,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新颖的比喻,唤起读者的联想。

《绿》是一篇以描写醉人的绿色而著称的千家小品,中间两段文字,描写梅雨潭和它的绿色,作者循着游踪,先写山岩、瀑布和梅雨亭,一路写来,层次井然。

作者坐在梅雨亭上,景色尽收眼底:云在头上流着,草丛透着绿意,瀑布冲下,撞击在岩石之上,飞花碎玉般落下,恰如朵朵白梅,又如点点杨花,如此描绘静观的景物,没有雕琢,不加修饰,真如工笔画一般,读来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接着写梅雨潭的“绿波”,朱自清没有用“绿油油”“绿如翡翠”一类的形容词,而是用一连串新鲜的比喻,引起人们美好的联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