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编校:李鹏超)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娟,刘继彦,郑玲
Advances in the anticancer effect of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BAI Juan,LIU Ji—yan,ZHENG Ling
Department
of
Oncotogy,Chengclu Railway Center
KT.Primary
[30]
Wiseman C,Liao
lymphoma of the
breast[J].Cane-
[34]
聂建云,邹天宇,杨庄青.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6例临床分 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3,10(5):448-450.
er.1972,29:1705—1712.
[31]唐惟瑜,王凤英.恶性淋巴瘤[A].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290—1327.
emcacy
is in part,dependent
suppression of
cancer
cell migration,invasion,metastasis and anti—angiogenesis by the modulation of gene transcription.
【Key words】histone
hJlsh anticancer
toxicity
to
normal cells,HDACI has been

focal topic in the research
on
molecularly targeted anti
on

组蛋白修饰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组蛋白修饰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组蛋白修饰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张浩鹏;畅建平;杨艳梅;张新宇【摘要】组蛋白修饰模式的异常能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这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组蛋白修饰酶相关抑制剂可以抑制修饰酶的活性,逆转肝癌细胞异常的组蛋白修饰模式,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对组蛋白修饰、相关修饰酶及其抑制剂的进一步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肝癌的发病机制,而且对于肝癌的诊断、防治和预后判断均有深远影响.【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4(023)008【总页数】4页(P862-865)【关键词】组蛋白乙酰化;组蛋白甲基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肝癌【作者】张浩鹏;畅建平;杨艳梅;张新宇【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防治研究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组蛋白修饰作为一种调节基因表达的表观机制,其模式变化与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白血病、胃癌、肾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关系日益引起关注。

同时,调节组蛋白修饰的相关酶类也在肿瘤形成、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表达异常。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恶性肿瘤,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早期诊断困难等特点,其发病率在全球男性中排名第五位,女性中排名第七位;其死亡率在全球男性中排名第二位,女性中排名第六位[1]。

研究表明,组蛋白修饰及相关修饰酶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将对组蛋白修饰、相关修饰酶及其抑制剂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概述。

1 组蛋白修饰与肝癌的关系组蛋白DNA通过其染色质结构被包裹在真核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基本功能单位是核小体,由146对碱基缠绕着组蛋白H2A、H2B、H3和H4形成的八聚体结构而构成[2]。

作为表观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组蛋白末端氨基酸残基可发生共价修饰,包括赖氨酸和精氨酸的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sumo修饰、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等,这些修饰的状态与程度决定了基因是否表达[3]。

HDAC6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新进展

HDAC6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新进展

HDAC6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新进展刘杰【摘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是HDAC家族中一种特殊的类型,它拥有多种组蛋白以外的蛋白底物,因此在细胞中存在多种功能.该文总结大量文献,从HDAC6影响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参与化学预防、参与DNA损伤修复及调节激酶活性、参与错误折叠蛋白的聚集、调节细胞免疫及HDAC6抑制剂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系统地阐述HDAC6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为将来HDAC6抑制剂更广泛地用于肿瘤治疗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021)022【总页数】4页(P4090-4093)【关键词】肿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进展【作者】刘杰【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2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可影响组蛋白及已知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癌症中可作为治疗靶点的各种细胞蛋白的乙酰化程度。

研究认为,大多数HDAC抑制剂作用于多种HDAC同型体上,特别是HDAC1和HDAC3,尽管它们有明显的抗分化作用,但仍存在显著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体质量减轻、乏力和心律失常[1]。

HDAC6是一个特殊的同型体,它的底物包括组蛋白及非组蛋白(如α-微管蛋白、过氧化物还原酶、皮动蛋白及热激蛋白90)等[2]。

大量的非组蛋白底物保证了HDAC6能在细胞中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

研究表明,在自身免疫紊乱的疾病或神经代谢疾病中,HDAC6发挥作用,并且可作为一个抗癌位点[3-4]。

现回顾和总结最新相关研究,系统地阐述HDAC6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

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过程中,内皮会从内皮质分离,获得间充质细胞表型。

它的特征是细胞的连接能力下降,内皮标志物减少,而获得间充质细胞的标志物,并且具有扩散和迁移特性。

在雌激素应答的乳腺上皮细胞系R2d细胞实验中,邻苯二甲酸盐可促使其下游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激酶A信号级联放大,导致细胞核内的转录因子AP-2α的表达增加,进而调节HDAC6启动子,最终导致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并且发现抑制HDAC6的表达也会抑制邻苯二甲酸盐对细胞的作用,因此在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过程中,HDAC6是细胞迁移及浸润的必要因素[5]。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去甲基化酶抑制剂在胃肠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去甲基化酶抑制剂在胃肠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26卷第1期ModernDigestion&Intervention2021牞Vol.26牞No.1 ·综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去甲基化酶抑制剂在胃肠道肿瘤的研究进展陈俊豪1,2,丁杰1,2,李显2,岑祥莹2,张林2,吴明2,樊斐2,曾家兴2 【提要】 组蛋白甲基化及乙酰化修饰的平衡失调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多种胃肠道肿瘤中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及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酶1(LSD1)异常增高。

相应的,一些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和LSD1抑制剂已在胃肠道肿瘤的研究中取得进展,如异羟肟酸类HDACi在胃肠道抗肿瘤研究中取得良好疗效,但因其特异选择性低,易产生耐药性和严重副作用,在临床的进一步研究中受到限制;苯甲酰胺类HDACi在特异选择性有所提高,并且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分化、诱导免疫自噬、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产生抑瘤作用,但其由于活性低而受到限制;环肽类HDACi特异性进一步增加,但只是出于研究的基础阶段。

相应的,LSD1抑制剂,如苯环丙胺类、多肽类、小分子化合物抑制剂均在细胞层面有着良好的抑瘤作用,也在后期的整体实验均显示出耐药性和严重副作用。

这提示着单一的HDACi和LSD1抑制剂的抑瘤效应均不佳,由于HDAC常和LSD1形成复合体发挥转录调节作用,因此,双靶点抑制剂可能是有效的,后期的双靶点抑制剂,比如DuanYC等人报道了TCP和SAHA的组合产生的环戊二烯衍生物,AnastasJN报道的Corin,的确呈现出更加显著的抑瘤成效,本文就HDAC、LSD1抑制剂及二者的双重抑制剂在胃肠道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双重抑制剂;胃癌与结肠癌中图分类号:R735.2;R57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2159.2021.01.028作者单位:1563003遵义医科大学研究生院;2550000贵州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通信作者:丁杰,E mail:dingjieboy@126.com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60366,81302169);贵州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黔科合SY字[2014]3023号);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黔科合平台人才[2017]5602);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GZSYQCC[2014]001);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2019]1198号,黔科合基础[2020]1Z064);贵州省高层次留学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留学人才择优资助合同[2018]04号) 胃癌新发病例排在恶性肿瘤的第5位[1],而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恶性肿瘤和第四大癌症死亡原因,且无论是发病例数还是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2]。

HDACs_家族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HDACs_家族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6), 9937-9946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61389HDACs 家族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苑豪芳1,刘 震2*,达梦婷1,张 瑾1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青海 西宁 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青海 西宁收稿日期:2023年5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18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25日摘要 近年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s)家族在乳腺癌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备受关注。

HDACs 家族是一个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节因子,可以去除组蛋白的乙酰基化修饰,从而影响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研究发现,HDACs 家族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目前,针对HDACs 家族的抑制剂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总之,HDACs 家族在乳腺癌的研究进展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HDACs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乳腺癌,HDACi ,HDAC 抑制剂Research Progress of HDACs Family in Breast CancerHaofang Yuan 1, Zhen Liu 2*, Mengting Da 1, Jin Zhang 11Graduate School of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2Breast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Received: May 21st , 2023; accepted: Jun. 18th , 2023; published: Jun. 25th , 2023AbstractRecently, the role of the histone deacetylase (HDACs) family in the pathogenesis of breast cancer is attracting attention. They are a family of important epigenetic regulators that suppress histone acetylation modifications, thereby affecting transcription and expression of genes. The expression of the HDAC family in breast cancer cells is found to b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malignancy and tumor prognosis. An inhibitor that currently targets the HDAC family is one of the key strate-*通讯作者。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钟理;杨春燕;吴佳海【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4(30)21【摘要】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表观遗传研究的重要内容,其行使去乙酰化功能的去乙酰化酶更是临床肿瘤抑制剂研究开发的热点。

通过动物和酵母的深入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广泛的参与了生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介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植物上的相关研究较少,文章借鉴动物和酵母的研究结果,归纳了其作用方式,通过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分析了植物去乙酰化酶可能行使的功能,得出以下结论: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对对激素及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来看,HDACs广泛的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酵母、动植物HDACs蛋白保守结构域分布有所不同,表明植物HDACs可能存在与酵母、动物不同的功能和调控方式;植物也存在非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但其发挥功能的酶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功能;调控【作者】钟理;杨春燕;吴佳海【作者单位】贵州省草业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相关文献】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2突变体构建及其SUMO修饰E3连接酶功能研究 [J], 郭韡;熊渊;黄宏;邢伟;李向云;徐祥2.组蛋白乙酰化酶和去乙酰化酶在细胞周期中的调控作用 [J], 李莉;田杰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研究进展 [J], 夏靖;冯冰虹4.敲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hdac对里氏木霉纤维素酶表达的调控作用 [J], 张珂珂; 周娇娇; 佘炜怡; 高云雨; 邓嘉雯; 谢宁; 田生礼5.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J], 徐珊;尹晓燕;田字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DACs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与发展

HDACs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与发展

HDACs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与发展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出现了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即利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抑制剂治疗肿瘤。

HDACs是一类能够去除染色质中乙酰基修饰,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和细胞命运的酶,而HDACs抑制剂则是一类药物,通过抑制HDACs的活性来影响细胞自身的调节系统,进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HDACs抑制剂被证明在治疗多种类型的癌症中都拥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在许多肿瘤细胞系中已经被广泛研究。

最近的研究表明,HDACs抑制剂对肝癌、胰腺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癌症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HDACs抑制剂具有较少毒副作用,可以与其他化学治疗药物或放疗技术联合使用,缓解患者痛苦,并提高治疗效果。

HDACs抑制剂的研究和发展至今已逐渐进入了临床实验阶段,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HDACs抑制剂,如亚型选择性HDACs抑制剂和非选择性HDACs抑制剂,开展了多项临床实验,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应用成效。

一、HDACs抑制剂的分类根据对HDACs的作用机制和抑制剂药物的特点,HDACs抑制剂通常分为5类:类柿寒素、羧酸类、羟肟酸类、疏水性端环类和环类。

类柿寒素是由针孢菌类中提取出的天然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类柿寒素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同时通过调节不同的生物学途径实现抗肿瘤作用。

其中,VPA为最常用的类柿寒素抑制剂。

羧酸类抑制剂由多个酰化环类结构拓展而来,药理研究显示,这类抑制剂常用于对肝癌、胰腺癌、乳腺癌等癌症的治疗,其中SAHA可以被认为是目前应用最广的HDACs抑制剂。

羟肟酸类抑制剂是一类含有羟肟酸官能团的化合物,如Belinostat和Panobinostat等。

药理研究发现,这类抑制剂普遍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可以靶精细地调节肿瘤细胞的功能。

疏水性环类抑制剂是由苯酮环结构改良而来的一类抑制剂,其中Vorinostat是目前最常用的疏水性环类抑制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HDACs增强组蛋白乙酰肽合酶(HATs)而产生抗肿瘤作用。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研究进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研究进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研究进展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是一类重要的酶类蛋白质,在细胞核内对染色质修饰起着重要的作用,调节基因的表达。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HDACs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深化了人们对这些蛋白质的认知和理解。

一、HDACs的分类HDACs主要分为四类:I、II、III和IV类。

其中I、II类又分为A、B、C、D子型。

这四类HDACs在受体结构及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从结构上来看,HDACs主要由三个结构域组成,包括一个催化结构域、一个辅酶A结合结构域和一个维持结构稳定的结构域。

二、HDACs的生物学功能HDACs主要通过催化组蛋白的去乙酰化反应来调节基因的表达。

在生物体内,组蛋白去乙酰化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生物过程,能够帮助细胞调节基因转录的水平,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和代谢等生物过程。

HDACs通过去掉组蛋白的乙酰基,使其变得更加紧密结合,从而抑制相应的基因表达。

三、HDACs在疾病治疗上的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很多重要的疾病中,包括癌症、炎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等,HDACs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在抗癌治疗方面,HDACs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很多针对HDACs的抗癌药物,如美罗华(Merck)、法诺司汀(Novartis)等,已经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四、HDACs与DNA甲基化的关系HDACs在细胞内还与DNA甲基化过程密切相关。

DNA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表观修饰形式,在基因表达、DNA复制和细胞分化等生物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节HDACs的表达和活性,可以进一步影响细胞内DNA甲基化修饰,从而调节基因的表达。

总结起来,HDACs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酶类蛋白质,对于细胞核内染色质修饰和基因转录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细胞内,通过调节HDACs的表达和活性,可以进一步影响基因的表达和细胞的生物过程,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9), 2127-2132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0.109320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徐珊,尹晓燕,田字彬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山东青岛收稿日期:2020年9月2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17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24日摘要胃癌(gastric cancer, GC)是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早期诊断率低,多数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就诊往往是GC 发展的晚期,因此治疗效果不佳,转移风险高,预后差。

近年国内外多个研究证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在肿瘤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改变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乙酰化来调控细胞周期、分化和凋亡,从而在肿瘤进展过程中破坏体内乙酰化动态平衡。

GC的发生发展与HDACs 表达失衡密切相关,然而它们在GC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主要对HDACs与GC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治疗提供新作用靶点。

关键词胃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表观遗传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neDeacetylase (HDACs) and Gastric CancerShan Xu, Xiaoyan Yin, Zibin Tian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Received: Sep. 2nd, 2020; accepted: Sep. 17th, 2020; published: Sep. 24th, 2020AbstractGastric cancer (GC) is one of the common 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with low early diag-nosis rate. Most patients presenting clinical symptoms tend to be at the late stage of GC develop-徐珊等ment, so this leads to a low cure rate, a high risk of metastasis, and a poor prognosis. In recent years, many researches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have confirmed that 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umor progression. HDACs regulate cell cycle, differentiation and apoptosis by changing the acetylation of histones and non-histones, thus disrupting the dynamic balance of acetylation in vivo during tumor progressio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GC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mbalance of HDACs expression. However, the specific role of HDACs in GC is still unclear. 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n HDACs and GC,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rovide a new target for clinical treatment.KeywordsGastric Cancer, Histone Deacetylase, Epigenetic Array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提供的《2018年全球癌症负担的现状报告》,发现在三十多种常见癌症中,胃癌(Gastric Cancer, GC)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最常见的癌症,同时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1]。

GC 在亚洲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欧美国家,在中国有安徽、福建、甘肃等13个省份由GC所致的寿命损失年数显著高于国家平均水平(380年/10万人口) [2],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近年来研究发现在GC中表观遗传改变普遍存在,表观遗传变化有多种机制,包括异常的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和RNA 编辑等,越来越多研究证实组蛋白修饰与G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4],通过对组蛋白进行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修饰来调节GC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凋亡等生物学进程[5],本文将着重关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GC中的研究进展。

2. 组蛋白去乙酰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核小体是由双链DNA和组蛋白(H2A、H2B、H3和H4)八聚体组合而成的,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其功能主要是参与调控基因表达,翻译后修饰通常发生在组蛋白核心区域以及在核心区域突出的N-端尾部,而染色质结构改变反过来又参与了基因表达[6]。

组蛋白乙酰化是机体维持细胞稳态的一个可逆且重要的动态平衡过程,其中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itransferases, HATs)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s)是维持该平衡的两种关键酶。

组蛋白乙酰化是HATs中和了带正电的组蛋白赖氨酸残基,导致染色质构象松弛,激活特定的基因转录。

相反,HDAC可以从组蛋白赖氨酸残基中去除乙酰基,染色质构象浓缩,导致基因转录抑制[7][8]。

因此,乙酰化与基因激活有关,去乙酰化则意味着基因沉默。

通常认为HDACs活性异常造成抑癌基因的转录抑制是导致肿瘤形成的重要表观遗传机制之一[9],HDACs作为肿瘤新的治疗靶点被广泛研究,有巨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HDACs在人类酵母中高度保守,目前已有18个HDACs被发现,根据其结构、功能、亚细胞定位以及与酵母HDACs的同源性进行分类,将HDACs从I到IV分为四类:(1) I类,与酵母Rpd3同源,存在细胞核中,包括HDAC1、2、3和8;(2) II类,与酵母Hda1同源,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分别为IIa类(包括HDAC4、5、7和9)和IIb类(包括HDAC6和10)两个亚型;(3) III类,与酵母Sir2同源,通常被称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s, SIRTs),在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均有存在,徐珊等是维持染色质所必需的物质,称为Sirtuins家族,有SIRT1~SIRT7七个成员;(4) IV类,目前仅由HDAC11组成[10][11]。

3.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胃癌目前已在包括GC多种肿瘤中发现HDACs表达异常,其中I、II类HDACs与胃癌的研究最为多见,同时也更加广泛关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靶向抑制在治疗胃癌上的应用。

不同种类的HDACs在功能上不全相同,例如,HDAC4,SIRT2等起促癌作用,但HDAC3,SIRT1等能却抑制GC。

I类HDACs在组织广泛表达,主要是参与调控组蛋白乙酰化、调节染色体结构。

II类HDACs具有组织特异性,它们在胞质和胞核之间来往,传递信息,通过催化体内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去乙酰化来调控基因的转录[12]。

SIRTs 家族成员可调节细胞衰老、DNA修复和细胞周期。

接下来,我们将关注不同种HDACs在GC中的作用。

分别从不同HDACs在GC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作用机制及作为靶点治疗的研究加以阐述。

4. HDACs在胃癌中的表达早在2007年,Nakagawa等[13]就证实I类HDACs (HDAC1、2、3、8)在GC组织均有高表达,近年多个研究证实,HDAC1/2在GC中过表达,可能在GC中起重要作用[14],HDAC1可作为化疗敏感性患者的潜在危险分层因素之一[15]。

Jiang等[16]阐明HDAC1表达量与肿瘤的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分析提示HDAC1表达是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Xu等[17]在GC细胞系/组织中发现HDAC3表达上调,沉默HDAC3的表达,降低了GC细胞活力,减少了克隆形成数量,降低了肿瘤重量,还证实HDAC3通过mir-454介导的靶向CHD5与GC细胞生长相关。

Wang等[18]阐明HDAC8在AGS、GC9811细胞系和G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加(P < 0.0001),HDAC8表达与GC患者的临床结局呈负相关(HR = 2.245 [1.685 − 2.805], P < 0.0001),沉默HDAC8表达抑制了细胞周期的进展,这表明HDAC8可能在GC 的发展中起致癌基因的作用。

Li等[19]指出在GC组织中SIRT2表达上调,且与患者生存期降低有关,通过小鼠体外致瘤实验发现抑制SIRT2可在体内减弱GC的肿瘤转移。

Sun等[20]发现在GC组织和细胞中,SIRT4的表达下调,且SIRT4低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预后较差,同时发现SIRT4调节上皮–间质转化,从而调节细胞迁移和侵袭。

Zhou等[21]报道SIRT6在GC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量下降。

SIRT6表达降低与肿瘤分化、肿瘤大小和TNM分期等临床因素相关,且SIRT6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总生存率密切相关。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不同HDACs在GC中表达并不完全一致,其中关于HDAC11的功能作用知之甚少,亟待更多研究去探索发掘。

HDACs表达的异常又与肿瘤病理分级、患者预后等密切相关,所以是否检测胃组织中HDACs的含量来筛查GC高危人群,也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