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光缆技术
浅谈光纤光缆技术之特种光纤

浅谈光纤光缆技术之特种光纤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在光纤光缆技术中得到发展的特种光纤,包括其原理、制作及应用等。
关键字:光纤光纤光缆特种光纤正文:一、有源光纤这类光纤主要是指掺有稀土离子的光纤。
如掺铒、掺钕、掺镨、掺镱、掺铥等,以此构成激光活性物质,这是制造光纤光放大器的核心物质。
不同掺杂的光纤放大器应用于不同的工作波段,如掺铒光纤放大器应用于1550nm附近波段,掺镨光纤放大器主要应用于1310nm波段,掺铥光纤放大器主要应用于S波段等。
这些掺杂光纤放大器与喇曼光纤放大器一起给光纤通信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它的显著作用是:直接放大光信号,延长传输距离;在光纤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中作分配损耗补偿;此外,在波分复用系统中及光孤子通信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元器件。
正因为有了光纤放大器,才能实现无中继器的百万公里的光孤子传输。
也正是有了光纤放大器,不仅能使波分复用系统传输的距离大幅度延长,而且也使得传输的性能最佳化。
二、色散补偿光纤色散补偿光纤是具有大的负色散光纤。
它是针对现已敷设的1.3μm标准单模光纤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单模光纤。
为了使现已敷设的1.3μm光纤系统采用WDM/EDFA技术,就必须将光纤的工作波长从1.3μm转为1.55μm,而标准光纤在1.55μm波长的色散不是零,而是正的(17-20)ps/(nm·km),并且具有正的色散斜率,所以必须在这些光纤中加接具有负色散的色散补偿光纤,进行色散补偿,以保证整条光纤线路的总色散近似为零,从而实现高速度、大容量、长距离的通信。
常规G.652光纤在1550nm波长附近的色散为17ps/nm×km。
当速率超过2.5Gb/s时,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会导致误码。
若在CATV系统中使用,会使信号失真。
其主要原因是正色散值的积累引起色散加剧,从而使传输特性变坏。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必须采用色散值为负的光纤,即将反色散光纤串接入系统中以抵消正色散值,从而控制整个系统的色散大小。
光纤光缆技术规范标准

1.1 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ITU、 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2 本技术规范书未标明日期的ITU、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均使用最新版本。
1.4 本文件的解释权属于采购人。
本条款中的技术要求基于如下前提:除传输衰减及偏振模色散〔PMD 等两项指标之外,光纤在成缆先后的其他技术参数指标,均不得有任何变化。
〔1 光纤在 1310 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 0.35 dB/km〔2 光纤在 1285 ~ 133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 0.03 dB/km。
〔3 光纤在 1550 nm波长上光纤的最大衰减系数为: 0.21 dB/km。
〔4 光纤在 1525 ~ 1575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 0.05 dB/km。
〔1 在 1550 nm波长单盘光缆的偏振模色散系数:≤0.20ps/km〔2 光纤成缆后必须满足在 1550nm波长光缆链路〔≥20 盘光缆偏振模色散系数≤0.10ps/km ;Q 〔概率=0.01%。
光缆中的光纤应采用全色谱标志,其颜色应选自表 1 规定的各种颜色;每一个松套管内光纤的序号,应按表 1 中规定的颜色顺序罗列。
用于识别的色标应鲜明,在安装或者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温度下,不退色,不迁染到相邻的其它元件上,并应透明。
光纤识别用全色谱表 1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颜色蓝桔绿棕灰白红黑黄紫粉红青绿申请人应根据表 2 及下列基本要求,提出详细的光缆结构图并注明各部份尺寸。
光缆内光纤芯数与松套管数量表 2每管内光纤最大芯数松套管数量合用芯数6 1 2——66 2 8—— 126 3 14—— 186 4 20——246 5 26——306 6 32——3612 4 38——4812 5 50——6012 6 62——7212 7 74——8412 8 86——9612 9 98—— 10812 10 110—— 12012 11 122—— 13212 12 134—— 144管道光缆〔GYTA: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光纤光缆技术规范

光纤光缆技术规范
1.光纤光缆的安装标准
(1)光纤光缆设计应参照有关缆线装配标准,设计应注意:
a.应满足由于环境、频率和材料的变化,以及需要保证传输信号传
输特性的要求,信号不受损耗和失真的要求;
b.衰减限制应保持光纤光缆中每条纤维的信号在给定频段的衰减小
于所规定的限值;
c.光纤的绝缘应能抵抗正常的环境,如低湿度、低温度、高温度、
湿度、空气中的尘埃等,确保光纤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d.应考虑装配密度,提高灵活性和容错性,确保光纤光缆的可靠性;
e.装配上要考虑绝缘材料的厚度、股层的厚度、股层的变形、固定
点的准确性等因素;
f.要在光纤的安装中考虑安全性,确保光纤的安全运行,并考虑到
可维护性及可重新安装及可维修性;
g.应考虑光纤和装配的耐久性,确保光纤的可靠性和产品性能;
h.应考虑光纤光缆的通用性,确定装配的技术要求,避免留下技术
缺陷及使用中的局限性;
i.应考虑光纤光缆的保护,避免受损耗及污染,以保证光纤的可靠性。
(2)光纤光缆的安装
a.地面安装:要求地面安装的光纤光缆,其路径不应与电力线并经,保持50-100mm间距;。
浅谈光纤光缆新型技术4大优势

浅谈光纤光缆新型技术4大优势
大家都知道,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有两种类的传输介质:有线传输、无线传输。
在有线传输中最常被人们用到的是:同轴电缆、双绞线以及光纤光缆这三种,这三种传输介质有这各自的特点。
在此,上海时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给大家分析光纤光缆新型技术4大优势。
光纤光缆具备的4个优势点:
1、抗干扰性强、零掉包率,无论在光纤周围盘绕着多么复杂的强电,传输速度始终保持一致。
此外,传输过程中掉包现象的概率几乎为零,测试时200成品多模跳线作为干线,电信的软件在满机时是测不出来。
2、成本上有优势,依照市场上一般的光纤20元每端,2元/米计算,成本不高,和优质的6类线相比有绝对优势。
同时,外观上看也是高档次的体现!对于网吧业主来说,一个高档次的网吧,可以带来更多的收益。
因为这是光纤网吧!绝对上档次。
3、光纤几乎不存在任何衰减,只有LC或SC头自身略有衰减,而且这并不会造成距离上的影响,通常在20dB以内,完全忽略不计。
除非这条光纤距离太长,例如长达2.2公里的多模光纤,在传输中就彻底没信号了,否则只要有信号,速度就是与发送端相当的。
4、使用寿命很长、兼容性高,市场上一般的光纤可以用到10年甚至更久,这一点铜缆网线是无法相比的。
而且兼容性很高,光纤在未来网络高速提升中,无论是1兆10兆甚至未来的万兆,10万兆,任何一条跳线都是通用的,不会像铜缆网线那样有5类6类甚至10几类,不会存在淘汰的问题。
光缆的技术方案

光缆的技术方案光缆作为一种传输光信号的重要设备,将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广泛应用于通信、互联网、电视等领域。
光缆的技术方案是保证光纤传输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下面将介绍光缆的常用技术方案。
一、单模光缆与多模光缆单模光缆和多模光缆是光缆技术方案的两种基本类型。
单模光缆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具有较小的传输损耗和较高的带宽,适合于长距离的光纤通信。
多模光缆适用于短距离传输,具有较大的传输损耗和较低的带宽,适合于局域网和短距离通信。
二、光缆的保护层光缆的保护层是保护光纤不受外界物理损害的重要技术方案。
常见的保护层包括 PVC (聚氯乙烯)、LSZH(低烟无卤)和Armored(钢丝增强)。
PVC保护层具有良好的防水和耐化学物质侵蚀性能,适用于室内环境。
LSZH保护层在着火时能减少有害烟雾的产生,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
而Armored保护层通过钢丝增强光缆的机械强度,提高了光缆的抗拉性能,适用于户外或恶劣环境中的安装。
三、光缆的接口类型光缆的接口类型是光缆技术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接口类型有SC、LC、FC和ST等。
SC接口具有插拔方便、稳定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和数据中心。
LC 接口是一种小型化的光纤连接器,适用于高密度的光缆连接。
FC接口采用金属插芯和螺纹锁定机构,具有较好的耐用性和可靠性,适用于特殊环境。
ST接口采用扭转式的锁定机构,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和多模光纤连接。
四、光缆的传输速率光缆的传输速率是衡量光缆性能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传输速率有10G、40G、100G 和400G等。
10G传输速率适用于长距离的单模光纤传输,广泛用于光纤通信和数据中心。
40G传输速率适用于高带宽需求的通信领域,如数据中心和云计算。
100G传输速率适用于高密度的长距离传输,如智慧城市和物联网。
400G传输速率适用于超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如高清视频和虚拟现实。
五、光缆的故障定位技术光缆的故障定位技术是保证光缆可靠性的关键。
常见的故障定位技术有OTDR(光时域反射仪)、光纤局部放电定位技术和光纤光缆测量技术等。
光缆技术指标范文

光缆技术指标范文光缆是一种用于传输光信号的通信线缆,其技术指标是衡量光缆性能和质量的重要标准。
以下将介绍光缆的各项指标。
1.光缆芯数:光缆芯数是指光缆中配备的光纤数量,一般用芯数进行表示。
光缆芯数越多,表示光纤的数量越多,信号传输的能力越高。
2. 单芯传输容量:单芯传输容量指的是单根光纤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最大数据量,常用单位是Gbps。
单芯传输容量越高,表示光缆传输数据的能力越大。
3.纤芯直径:纤芯直径是指光缆中光纤的核心直径,常用单位是微米(μm)。
常见的纤芯直径有50μm和62.5μm两种,其中50μm光缆具有更高的带宽和传输性能。
4.纤芯材质:光缆中的纤芯材质常见有两种,分别是多模光纤(MMF)和单模光纤(SMF)。
多模光纤适用于短距离传输,单模光纤适用于长距离传输。
5.纤芯损耗:纤芯损耗是指光缆中光信号传输过程中光强衰减的程度。
光缆的纤芯损耗越低,表示光信号传输的效率越高。
6.插损:插损是指在光缆连接中,信号传输的衰减程度。
插损越低,表示连接的质量越好,对于光信号的传输影响越小。
7.衰减均匀性:衰减均匀性是指光缆中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衰减的均匀程度。
衰减均匀性越好,表示光信号的传输距离更远,传输质量更稳定。
8.折射率差:折射率差是指光纤内外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差,常用来衡量光纤的传输性能。
折射率差越大,表示光纤传输能力越高。
9.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是指光缆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拉力。
高抗拉强度的光缆更能适应各种环境下的施工和使用需求。
10.阻燃性能:阻燃性能是指光缆在遭受外界火源燃烧时的反应能力。
具备良好的阻燃性能的光缆能够降低火灾的危险性。
总之,光缆技术指标涵盖了光缆的光纤数量、传输容量、纤芯直径、纤芯材质、损耗和传输性能等方面的指标。
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和需求,选择性能符合要求的光缆是非常重要的。
浅谈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的技术发展

义。
输特性 的要求 , 具体运用 的条件还可依据细分 的标准及指标。 2 、光缆结构 除考虑光缆使用环境条件 以外,越 来越 多的与其施工方 法, 维护 方法有 关, 必须同一考虑 , 配套设计 。 3 、 光缆新材料 的出现 , 促进 了光缆结构 的改进 , 如干式 阻水 料, 纳米 材 料 阻燃材料等 的采用 , 使光缆性能有 明显改进。 ( 二) 光缆 的 自动 维护 , 适 时监 测系统 已逐渐 完善, 可保证大 容量高速 率的光 缆不 中断传输 。光缆 的维护对于保证 网络 的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 在 已 开 通 的 光 网 络 中 ,光 缆 的维 护 和 监 测 应 该 是 在 不 中 断 通 信 的 前 提 下 进行的, 一 般通 过 监测 空 闲光 纤 ( 暗 光 纤) 的方式来检测在用光纤的状态 , 更 有效 的方式是直接监测 正在通信的光纤。 三、 通信 电缆 的发展特点 ( 一) 宽带的 HYA通 信电缆需要更好地 为数字通信新业务服务 。原有
光 纤技 术发展 的特点 目前在 我国社会 发展的过程 中, 人们已经将光纤技术广泛 的应 用在信 息通 信 当 中 , 这 样 不 仅 满 足 了人 们 生 活 和 生 产 的 相 关 要 求 , 还 促 进 了我 国 通信 行业的发展。而 且随着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 步 , 人们为 了使得 光纤技术
( 三) 新 型光 纤 在 不 断 出现 近 年来, 在我 国通 信行业发展 的过程 中, 人 们为了满足通信 市场的 需 求, 也在对其光纤技术 进行相应 的改进和完善 , 这就使得光纤技 术 的种类 在不断 的增 多。其 中常见 的主要有 以下几种。
的电缆 网络虽 然可 以支持 一些数字业务 , 但是在实 际使用 中并不是特别的 理想 ,在通信距 离, 速率及质量上仍有 一定的限制 。对于新的网络当然是 以 光 纤为主, 对 于光纤所 不能达 到地方或 因各 种原因仍然要新建 电缆网络 的地 区 , 应 该考 虑新型 宽 带 结构 的 HY A 电缆 , 以便更能符合新业 务发展 的 需要 。 ( 二) 超 5类及 6类 电缆将替代 5 类 电缆 成为布线系统发展的趋势。随 着 智能化大楼 , 智能化建筑 小区对宽 带布线 的要 求越来越 高 , 超 5类 和 6
光缆技术规范书

江苏兴海线缆有限公司技术协议光缆技术规范书1.概述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他技术要求不劣于ITU-T、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本技术规范书未标明日期的ITU-T、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均使用当前最新版本。
2.光纤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光纤型号光纤使用ITU-T建议所推荐的一次涂覆单模光纤,光纤均来源于同一公司一级产品。
光纤型号要求光缆及光缆中的所有光纤为同一型号和同一来源(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同一制造方法和同一折射率分布),每盘光缆内光纤无接头。
模场直径1310nm波长: ±1550nm波长: ±包层直径标称值:125±包层不园度: 小于1%1310 nm波长的模场同心度偏差: 不大于光纤翘曲度:曲率半径≥截止波长:(1)2m长光纤:λc1100-1280nm(在2m光纤上测试)。
(2)22 m长光纤:λcc≤1260nm(在2m光纤+20 m光缆上测试)。
光纤衰减系数在1310 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为:km在1285-1330 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 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 dB/km。
在1550 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为: dB/km在1480-1580 nm波长范围内, 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 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 dB/km。
在1625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为: dB/km光纤在1550nm波长上的弯曲衰减特性以的弯曲半径松绕100圈后,衰减增加值小于。
色散(1)零色散波长范围为1300-1324nm。
(2)最大零色散点斜率不大于 ps/(nm2 . km)。
(3)1288-1339 nm范围内色散系数不大于 ps/nm . km。
(4)1271-1360nm范围内色散系数不大于 ps/nm . km。
(5)1550 nm波长的色散系数不大于18 ps/nm . k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纤光缆技术摘要:综述了近期光纤光缆在制造、施工及维护技术上的发展特点,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并就我国光纤光缆及通信电缆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光纤光缆 ITU-T建议技术发展1 光纤技术发展的特点1.1 网络的发展对光纤提出新的要求下一代网络(ngn)引发了许多的观点和争论。
有的专家预言,不管下一代网络如何发展,一定将要达到三个世界,即服务层面上的ip世界、传送层面上的光的世界和接入层面上的无线世界。
下一代传送网要求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这非光纤网莫属,但高速骨干传输的发展也对光纤提出了新的要求。
1.1.1 扩大单一波长的传输容量目前,单一波长的传输容量已达到40 gbit/s,并已开始进行160 gbit/s的研究。
40gbit/s以上传输对光纤的PMD(物理介质关联层接口)将提出一定的要求,2002年的ITU-T sg15会议上,美国已提出对40gbit/s系统引入一个新的光纤类别(g.655.c)的提议,并建议对其PMD传输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一种专门的40gbit/s光纤类型。
1.1.2 实现超长距离传输中继传输是骨干传输网的理想,目前有的公司已能够采用色散齐理技术,实现2000~5000km的无电中继传输。
有的公司正进一步改善光纤指标,采用拉曼光放大技术,可以更大地延长光传输的距离。
1.1.3 适应DWDM(密集型光波复用)技术的运用目前32×2.5gbit/s DWDM系统已经运用,64×2.5gbit/s及32×10gbit/s系统已在开发并取得很好的进展。
DWDM系统的大量使用,对光纤的非线性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ITU-T对光纤的非线性属性及测试方法的标准(g.650.2)最近也已完成,当光纤的非线性测试指标明确之后,对光纤的有效面积将会提出相应指标,特别是对g.655光纤的非线性特性会有进一步改善的要求。
1.2 光纤标准的细分促进了光纤的准确应用 2000年世界电信标准大会批准将原g.652光纤重新分为g.652.a、g.652.8和g.652.c 3类光纤;将g.655光纤重新分为g.655.a和g.655.b两类光纤。
这种光纤标准的细分促进了光纤的准确使用,细化标准的同时也提高了一些光纤的指标要求(如有些光纤几何参数的容差变小),明确了对不同的网络层次和不同的传输系统中使用的光纤的不同指标要求(如PMD 值的规定),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指标概念(如“色散纵向均匀性”等),对合理使用光纤取得了很好的作用。
所有这些建议的修改、子建议的出现及新子建议的起草,都意味着光纤分类及指标、测试方法有某些改进,或有重要的提升;都标志着要求光纤质量的提高或运用方向上的调整,是值得注意的光纤技术新动向。
1.3 新型光纤在不断出现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光纤的技术指标在不断改进,各种新型光纤在不断涌现,同时各大公司正加紧开发新品种。
1.3.1 用于长途通信的新型大容量长距离光纤主要是一些大有效面积、低色散维护的新型g.655光纤,其PMD值极低,可以使现有传输系统的容量方便地升级至10~40gbit/s,并便于在光纤上采用分布式拉曼效应放大,使光信号的传输距离大大延长。
如康宁公司推出的pure mode pm系列新型光纤利用了偏振传输和复合包层,用于10 gbit/s以上的DWDM系统中,据称很适合于拉曼放大器的开发与应用。
alcatel cable推出的teralight ultra光纤,据介绍已有传输100km 长度以上单信道40gbit/s、总容量10.2 tbit/s的记录。
还有一些公司开发负色散大有效面积的光纤,提高了非线性指标的要求,并简化了色散补偿的方案,在长距离无再生的传输中表现出很好的性能,在海底光缆的长距离通信中效果也很好。
1.3.2 用于城域网通信的新型低水峰光纤城域网设计中需要考虑简化设备和降低成本,还需要考虑非波分复用技术(cwdm)应用的可能性。
低水峰光纤在1360~1460nm的延伸波段使带宽被大大扩展,使cwdm系统被极大地优化,增大了传输信道、增长了传输距离。
一些城域网的设计可能不仅要求光纤的水峰低,还要求光纤具有负色散值,一方面可以抵消光源光器件的正色散,另一方面可以组合运用这种负色散光纤与g.652光纤或g.655标准光纤,利用它来做色散补偿,从而避免复杂的色散补偿设计,节约成本。
如果将来在城域网光纤中采用拉曼放大技术,这种网络也将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毕竟城域网的规范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城域网光纤的规格将会随着城域网模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1.3.3 用于局域网的新型多模光纤由于局域网和用户驻地网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综合布线系统也采用了多模光纤来代替数字电缆,因此多模光纤的市场份额会逐渐加大。
之所以选用多模光纤,是因为局域网传输距离较短,虽然多模光纤比单模光纤价格贵50%~100%,但是它所配套的光器件可选用发光二极管,价格则比激光管便宜很多,而且多模光纤有较大的芯径与数值孔径,容易连接与耦合,相应的连接器、耦合器等元器件价格也低得多。
ITU-T至今未接受62.5/125μm 型多模光纤标准,但由于局域网发展的需要,它仍然得到了广泛使用。
而ITU-T推荐的g.651光纤,即50/125μm的标准型多模光纤,其芯径较小、耦合与连接相应困难一些,虽然在部分欧洲国家和日本有一些应用,但在北美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很少采用。
针对这些问题,目前有的公司已进行了改进,研制出新型的5o/125μm光纤渐变型(g1)光纤,区别于传统的50/125μm光纤纤芯的梯度折射率分布,它将带宽的正态分布进行了调整,以配合850nm和1300nm两个窗口的运用,这种改进可能会为50/125pm光纤在局域网运用找到新的市场。
1.3.4 前途未卜的空芯光纤据报道,美国一些公司及大学研究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空芯光纤,即光是在光纤的空气够传输。
从理论上讲,这种光纤没有纤芯,减小了衰耗,增长了通信距离,防止了色散导致的干扰现象,可以支持更多的波段,并且它允许较强的光功率注入,预计其通信能力可达到目前光纤的100倍。
欧洲和日本的一些业界人士也十分关注这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空芯光纤似有可能。
如果真能实用,就能解决现有光纤系统长距离传输的问题,并大大降低光通信的成本。
但是,这种光纤使用起来还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比如光纤的稳定性、侧压性能及弯曲损耗的增大等。
因此,对于这种光纤的现场使用还需做进一步的探讨。
2 光缆技术的发展特点2.1 光网络的发展使得光缆的新结构不断涌现光缆的结构总是随着光网络的发展、使用环境的要求而发展的。
新一代的全光网络要求光缆提供更宽的带宽、容纳更多的波长、传送更高的速率、便于安装维护、使用寿命更长等。
近年来,光缆结构的发展可归纳为以下一些特点。
2.1.1光缆结构根据使用的网络环境有了明确的光纤类型的选择,如干线网光纤、城域网光纤、接入网光纤、局域网光纤等,这决定了大范围内光缆光纤传输特性的要求,具体运用的条件还有可依据的细分的标准及指标;2.1.2 光缆结构除考虑光缆使用环境条件以外,越来越多的与其施工方法、维护方法有关,必须统一考虑,配套设计;2.1.3 光缆新材料的出现,促进了光缆结构的改进,如干式阻水料、纳米材料、阻燃材料等的采用,使光缆性能有明显改进。
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要求造成了光缆的多结构的发展趋势,新的光缆结构以及在现有结构上不断改进的各种结构也在不断涌现,出现了如下一些类型。
·“干缆芯”式光缆:所谓“干缆芯”即区别于常用的填充管型的光缆缆芯。
这种缆的阻水功能主要靠阻水带、阻水纱和涂层组合来完成,其防水性能、渗水性能都与传统的光缆相同,但它具有生产、运输、施工和维护上的一些优点。
首先是方便,因为阻水材料不含粘性脂类,操作使用比较方便安全;其次,干式光缆重量轻、易接续、易搬运,设备投资小、成本低,生产使用中也显得干净卫生,在长期使用中还可减少缆芯中各种元件之间的相对移动。
特别是在接入网室内缆和用户缆中,好处更加明显。
·生态光缆:一些公司从环境保护及阻燃性能的要求出发,开发了生态光缆,应用于室内、楼房及家庭。
现有光缆中使用的一些材料已不符合环保的要求,如pvc燃烧时会放出有毒性气体,光缆稳定剂中有时含铅,都是对人体及环境有害的。
2001年ITU-T已通过了一项l45建议——“使电信网外部设备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建议,通过对光缆、电缆光器件及电杆等基于寿命周期怦估(life cycleanalysis,lca)的方法来确定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由于环境因素正日益受到重视,对通信外部设备,特别是光缆产品规定这样的指标已提到日程上来,如果不在材料和工艺上下功夫就难以达到环保的要求。
因此已有不少公司针对此类问题开发了一些新材料,如对室内用缆,开发了含有阻燃添加剂的聚酞胺化合物,以及无卤性阻燃塑料等。
·海底光缆:海底光缆近年来有根快的发展,它要求长距离、低衰减的传输,而且要适应海底的环境,对抗水压、抗气损、抗拉伸、抗冲击的要求都特别严格。
·浅水光缆(marinized terrestrail cable,mtc):浅水光缆是区别于海底光缆而提出来的另一类结构的水下光缆,适合于在海岸边上、浅水中安装,无需中继、通信距离比较短的水下(如岛屿间、沿海岸边上的城市)敷设使用。
这种光缆区别于海底光缆的环境,需要的光纤数不多(中等),但要求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安装和运输,便于修复和维护。
ITU-T在2001年提出了ITU-T g.972定义下的浅水光缆建议,为建设类似的水下光缆提供了一组规范,随后也有可能形成相应的国际标准。
·微型光缆:为了配合气压安装(或水压安装)施工系统的运用,各种微型的光缆结构已在设计和使用中。
对于气压安装的微型光缆,要求光缆与管道之间有一定的系数,光缆重量要准确,具有一定的硬度等。
这种微型光缆和自动安装的方式是未来接入网,特别是用户驻地网络中综合布线系统很有潜力的一种方式,如在智能建筑中运用的智能管道中就非常适合这种安装。
·采用了纳米材料的光缆:近来,一些厂商已开发出纳米光纤涂料、纳米光纤油膏、纳米护套用聚乙烯(pe)及光纤护套管用纳米pbt等材料。
采用纳米材料的光缆,利用了纳米材料所具有的许多优异性能,对光缆的抗机械冲击性能、阻水、阻气性都有一定的改善,并可延长光缆的使用寿命。
目前此类材料尚处于试用阶段。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全介质光缆对防止电磁影响及防雷电都有优良的特性,而且重量轻、外径小,架空使用非常方便,在电力通信网中已得到大量的应用。
预计2000~2005年,每年电力部门对adss光缆需求约15000km。